雖然這篇lysosome功能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lysosome功能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lysosome功能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普通人的自由主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吃少一點、活久一點 未來人類極有可能治癒大部份的疾病,大部份的人都可以活到120歲,而且是相當健康的活到一百多歲,然後快速、相對無痛地死去。那是一個不錯的未來景象,但要走到普遍長壽的那一天,科技還要有更多的進步。專門研究長壽、老化的科技新貴Laura Deming,最近在網上發了篇老化研究的整...
lysosome功能 在 普通人的自由主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吃少一點、活久一點
未來人類極有可能治癒大部份的疾病,大部份的人都可以活到120歲,而且是相當健康的活到一百多歲,然後快速、相對無痛地死去。那是一個不錯的未來景象,但要走到普遍長壽的那一天,科技還要有更多的進步。專門研究長壽、老化的科技新貴Laura Deming,最近在網上發了篇老化研究的整理,相當有意思,也可以提供想要長壽的人,一些參考的方向。
Laura Deming本身就很傳奇。紐西蘭長大的Deming,從小在家自學,十一歲大膽寫信問舊金山加大的Cynthia Kenyon教授,可不可以趁他們全家在舊金山旅行的時候,參觀她的實驗室。Kenyon教授不但同意了,而且對這小女孩印象深刻,所以讓Deming十二歲就在實驗室裡和一票研究生做研究。Deming不是打雜的那種實驗室助理,是真正參與研究的。兩年後,她就入學麻省理工。在麻省兩年後,剛好矽谷名人Peter Thiel成立Thiel Fellowship,鼓勵青年從大學輟學。Deming從朋友處知道這機會,就申請了。也真讓她申請到了,拿到了十萬美金,Deming自此從麻省退學,轉到矽谷,用這錢繼續研究老化。但和許多Thiel Fellowship的得主一樣,Deming也被矽谷的氛圍影響,不是創業就是創投。Deming現在才23歲,已掌管兩個創投基金,專門投資和延長壽命相關的新創公司。
Deming的整理,簡單易懂,她列出目前已知可以延長壽命的一些科學發現,比如說:
(一) 吃少一點,可以長壽。有很多種少吃的飲食法,原理不太一樣,但都可以長壽。也許總卡路里數是身體拿來調控老化的信號?
(二) 調控生長激素/胰島素的基因和長壽有關。
(三) 輸給老鼠年輕的血液,可以延長老鼠壽命。(雖然沒有對人的研究,但據說矽谷人皆知Peter Thiel固定找年輕人來輸血給他,HBO電視劇Silicon Valley還演過這段)
(四) 有些老化的細胞,雖然老了,但卻賴著不死,叫senescent cells,把這些老不死細胞清除了,可以延壽。
(五) 強化細胞裡清道夫lysosome的功能,可以延長壽命。
(六) 腦中有很多可以延長壽命的機制。
(七) 移除生育能力,可以延長壽命。不只蟲的研究如此,韓國的太監資料顯示,太監比一般人多活14到19歲。
(八) 粒腺體的基因改變對老化有影響,但結果和直觀認知相反(這段我就真得看不懂了)。
(九) Sirtuins可以改變DNA,進而延長壽命。
文末,Deming列了95種東西可以延長老鼠壽命和實驗中70種可能延壽的新藥,洋洋灑灑,十分可觀。我看了是覺得大開眼界,也了解到科學家都還只是觸及到老化研究的表面,可以做的研究還多得很。另一方面,我也覺得Deming這樣的天才,可以把資本市場的資金,用她的知識,導入到有潛力的研究,也算是不辜負上天給的材能了。
lysosome功能 在 蘭萱時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1/09周三《專家談健康》摘要!
主題:介紹2016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大隅良典
來賓:潘懷宗 教授
------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2016諾貝爾醫學獎在台灣時間3日下午5點30分左右,於瑞典斯德哥爾摩揭曉,由日本籍的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拿下。
今年71歲的大隅良典現任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名譽教授、基礎生物學研究所名譽教授、東京工業大學前沿研究機構特聘教授,他在東京大學取得學士、博士學位後,遠渡美國進行研究,在洛克菲勒大學(Rockefeller University)擔任博士後研究員,之後返回日本任教。
大隅良典最著名的成就為闡述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和生理功能,去年他就奪下有「諾貝爾醫學獎風向球」之稱的加拿大蓋爾德納國際獎(Canada Gairdner International Award),因為約有四分之一得到該獎項的人,在之後都拿下了諾貝爾醫學獎。
大隅良典獲獎後,可獲得800萬瑞典克朗(約2935萬元台幣)獎金。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1844714
【自噬作用介紹】
自噬作用(autophagy)是細胞降解回收胞內物質的重要機制,起初是 1960 年代的科學家發現細胞能夠自行分解胞內的物質。在自噬作用中,細胞中會形成像袋子一樣的囊泡結構,將胞內待分解的物質包起來並運送到專門進行降解的胞器溶酶體(lysosome)中,而溶酶體會將細胞內不需要的物質降解。過往科學家對於此現象了解很有限,直到 1990 年代大隅良典藉由一連串令人讚嘆的精彩實驗,在商業酵母菌中找出自噬作用中關鍵的基因,才讓學界開始了解自噬作用這個細胞內重要的機制。
http://technews.tw/2016/10/04/yoshinori-ohsumi-nobel-prize/
#蘭萱時間 #大隅良典
-------
【蘭萱時間】
FM103.3中廣流行網,每周一至五早上七點到九點。
節目提供如元氣早餐般豐盛營養的資訊,讓聽眾朋友能有「聽了再上」的飽足活力喔!
「蘭萱時間」官方臉書粉絲團,按個讚吧~~
https://www.facebook.com/lanshuantime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