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literal用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literal用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literal用法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Hapa Eikaiwa,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ちょっと厄介な「Literally」の用法 ================================= 皆さんは“Literally”という英語をご存知でしょうか?本来の意味は「文字通り」になるんですが、実はネイティブの...
literal用法 在 Hapa Eikaiw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ちょっと厄介な「Literally」の用法
=================================
皆さんは“Literally”という英語をご存知でしょうか?本来の意味は「文字通り」になるんですが、実はネイティブの日常会話ではそのような使われ方はあまりせず、真逆とも言える使われ方をしています。今日のコラムでは、本来の意味としての使い方と一般的な使い方についてご紹介いたします。
--------------------------------------------------
1) Literally
→「文字通りに」
--------------------------------------------------
LiterallyはFiguratively(比喩的に)の対義語で「文字通り」を意味する副詞です。言葉の表現を文字通りそのままの意味で解釈をすることを表します。例えば「It's a pain in the neck」は「〜が面倒だ」を意味する比喩的な表現ですが、文字通りの意味(Literal meaning)で解釈すると「首が痛い」となります。
<例文>
I didn't mean it literally.
(文字通りの意味で言ったわけではありません。)
He took what I said literally.
(彼は私が言ったことを文字通りに解釈しました。)
He stabbed him in the back? You mean literally or figuratively?
(彼が自分の背中を刺した?本当に刺したの?それとも裏切ったって言いたいの?)
--------------------------------------------------
2) Literally
→「マジで・本当に」
--------------------------------------------------
日常会話では、どちらかというと上記のような使い方ではなく、物事をちょっと大げさに言ったり、自分の気持ちや感情を強調する役割として使われています。例えば宝クジで1等を当てた友達が「My heart literally stopped for a second」と言った場合、実際に心臓が1秒止まったと言っているのではなく「マジで驚いた」を意味します。
✔ReallyやSeriouslyと同じ意味合いを持つ。
✔基本的に日常会話で使われるインフォーマルな表現なので、英文を書く時や正式なスピーチなどでの使用は避けましょう。
<例文>
I literally almost died from laughing too hard. That comedian was hilarious!
(マジで笑いすぎて死ぬかと思った。あのコメディアン超面白かったよ。)
I was literally freaking out when the cockroach started flying.
(ゴキブリが飛びはじめた時はマジでパニクった。)
He literally has no friends. He just stays at home and plays games all day.
(彼は本当に友達がいないの。一日中家でゲームをしているんだよね。)
~~~~~~~~~~~~~~~~~~~
無料メルマガ『1日1フレーズ!生英語』配信中!
通勤・通学などのちょとした合間を利用して英語が学べるメルマガ『1日1フレーズ!生英語』を平日の毎朝6時に配信中!ただ単にフレーズを紹介しているだけではなく、音声を使った学習プロセスが組み込まれているので、メルマガを読むこと自体が学習方法!
https://hapaeikaiwa.com/mailmagazine/
~~~~~~~~~~~~~~~~~~~
literal用法 在 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語言學」、「語言學習」雙角度分析】 BBC 記者的 have sb to thank for 有在諷刺嗎?真的要謝謝維尼嗎?
因為 BBC 記者在蔡英文總統勝選的國際記者會上所問 "Do you have the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to thank for this victory? " 一問題,在網路上引起了眾多的討論。
• 短短一句包含核心片語 have sb to thank for 的句子,到底為什麼會引起了那麼多的討論?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從兩部分討論:
(a) 從「語言學」切入討論文意解讀的複雜性
(b) 從「語言學習」切入,探討那對於大部分不是要當專業逐步、同步口譯、不是要當英文老師的大家,學習英文時何去何從。
✔︎ 該記者有沒有在諷刺?
(a) 語言學視角
講話當中,paralinguistic cues (副語言) 也是幫助我們解讀文意很重要的一環。這包含了音量大小、語調、語氣停頓、聲音表情。除此之外,「臉部表情」或是「手勢」這樣的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也會幫助我們解讀語意。
這次事件的複雜性之一就來自於大家對於這位 BBC 記者在說該句話時的聲音和臉部表情,到底有沒有諷刺 (sarcasm) 的意味在裡頭有不同的看法。
不管是生活、還是比較正式的英文當中,有些表達方式有可能會因為有沒有特別的「副語言」,產生兩種以上意思。
➠ 「字面」、「逐字」的方式解讀我們會稱為 denotation (literal meaning)
➠ 「衍伸」意義又稱為 connotation (implied meaning, secondary meaning)。
以 have sb to thank for 為例, Macmillan dictionary 就提供給我們 2 個定義:
(1) used in a positive way to say who is responsible for something good
表面上我們看到 thank 就會想到是謝謝,所以第一層字面上含義就可以理解成歸功於、感謝~的意思。
(2) used in a negative way to say who you blame for something bad
但字典裡也提供了另外一層比較負面、歸咎的字義了。但因為表面上「字字都看不出有負面、要拼湊起來才有負面」,可以看到這個片語有他的 connotative meaning.
⚑ 英文裡有些看似簡單的用法,其實都有其複雜性:
1️⃣ Tell me about it. 如果一路語調往下降,其實是在應和人家某見不滿的事情。
2️⃣ That's interesting. 依語調不同,可以是真的表達覺得有趣、也可以是個社交辭令 (實際覺得
滿口胡言、或覺得不盡正確)。
3️⃣ Thank you. 若聽到美國人講的是 Thank U. 把重音放在 U 上,很多時候是在反諷 (but not always)。
4️⃣ You're such a good friend. (一般中文我們講反話,是否這句話也會有兩層意思呢?)
✔︎ 英文該怎麼學勒?
教育部公布的最新課綱,認定高中生要學會 5000 字左右的英文字彙 (有往下調)。但我們仔細想想,have sb to thank for 這每一個字,是否都在 1000 字以內?是的。但我們學了 thank 後就會這個片語的意思嗎?答案是否定的。同樣的大家看看下面幾個用法:
(a) have one's hands full
(b) have a lot on one's plate
(c) out of the blue
(d) work out on and off
下面沒有一個用法的單字難度範圍落在 500 字以外。但是為何「字字看得懂,句句看不懂呢?」
這告訴我們學習英文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這些生活常見、口語的片語用法。為了檢定、考試,學完 fall, 學 drop, plummet 是一個方向。但是將已經會的字,做重新的排列組合去學習新的意義,更是另外一個重要但常常被忽略的學習方向。
Photo credit: 三立新聞網
literal用法 在 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語言學」、「語言學習」雙角度分析】 BBC 記者的 have sb to thank for 有在諷刺嗎?真的要謝謝維尼嗎?
因為 BBC 記者在蔡英文總統勝選的國際記者會上所問 "Do you have the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to thank for this victory? " 一問題,在網路上引起了眾多的討論。
• 短短一句包含核心片語 have sb to thank for 的句子,到底為什麼會引起了那麼多的討論?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從兩部分討論:
(a) 從「語言學」切入討論文意解讀的複雜性
(b) 從「語言學習」切入,探討那對於大部分不是要當專業逐步、同步口譯、不是要當英文老師的大家,學習英文時何去何從。
✔︎ 該記者有沒有在諷刺?
(a) 語言學視角
講話當中,paralinguistic cues (副語言) 也是幫助我們解讀文意很重要的一環。這包含了音量大小、語調、語氣停頓、聲音表情。除此之外,「臉部表情」或是「手勢」這樣的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也會幫助我們解讀語意。
這次事件的複雜性之一就來自於大家對於這位 BBC 記者在說該句話時的聲音和臉部表情,到底有沒有諷刺 (sarcasm) 的意味在裡頭有不同的看法。
不管是生活、還是比較正式的英文當中,有些表達方式有可能會因為有沒有特別的「副語言」,產生兩種以上意思。
➠ 「字面」、「逐字」的方式解讀我們會稱為 denotation (literal meaning)
➠ 「衍伸」意義又稱為 connotation (implied meaning, secondary meaning)。
以 have sb to thank for 為例, Macmillan dictionary 就提供給我們 2 個定義:
(1) used in a positive way to say who is responsible for something good
表面上我們看到 thank 就會想到是謝謝,所以第一層字面上含義就可以理解成歸功於、感謝~的意思。
(2) used in a negative way to say who you blame for something bad
但字典裡也提供了另外一層比較負面、歸咎的字義了。但因為表面上「字字都看不出有負面、要拼湊起來才有負面」,可以看到這個片語有他的 connotative meaning.
⚑ 英文裡有些看似簡單的用法,其實都有其複雜性:
1️⃣ Tell me about it. 如果一路語調往下降,其實是在應和人家某見不滿的事情。
2️⃣ That's interesting. 依語調不同,可以是真的表達覺得有趣、也可以是個社交辭令 (實際覺得
滿口胡言、或覺得不盡正確)。
3️⃣ Thank you. 若聽到美國人講的是 Thank U. 把重音放在 U 上,很多時候是在反諷 (but not always)。
4️⃣ You're such a good friend. (一般中文我們講反話,是否這句話也會有兩層意思呢?)
✔︎ 英文該怎麼學勒?
教育部公布的最新課綱,認定高中生要學會 5000 字左右的英文字彙 (有往下調)。但我們仔細想想,have sb to thank for 這每一個字,是否都在 1000 字以內?是的。但我們學了 thank 後就會這個片語的意思嗎?答案是否定的。同樣的大家看看下面幾個用法:
(a) have one's hands full
(b) have a lot on one's plate
(c) out of the blue
(d) work out on and off
下面沒有一個用法的單字難度範圍落在 500 字以外。但是為何「字字看得懂,句句看不懂呢?」
這告訴我們學習英文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這些生活常見、口語的片語用法。為了檢定、考試,學完 fall, 學 drop, plummet 是一個方向。但是將已經會的字,做重新的排列組合去學習新的意義,更是另外一個重要但常常被忽略的學習方向。
Photo credit: 三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