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社團、LINE社群、IG聊天室大評比 3大群組經營心得>
最近常聽到不少創作者提倡如何打造鐵粉,我也受到「小群效應」這本書的感化,進而嘗試了幾種經營小社群的方法。特地整理出各平台優缺點及心得,希望幫助到大家經營社群的選擇!
▶LINE社群(OpenChat)
■優點:
・有管理員...
<臉書社團、LINE社群、IG聊天室大評比 3大群組經營心得>
最近常聽到不少創作者提倡如何打造鐵粉,我也受到「小群效應」這本書的感化,進而嘗試了幾種經營小社群的方法。特地整理出各平台優缺點及心得,希望幫助到大家經營社群的選擇!
▶LINE社群(OpenChat)
■優點:
・有管理員權限
・成員人數可達5000人
・新加入者,可看到之前的聊天內容
・在記事本可以像貼文的方式保存重要的對話或訊息
■缺點:
・目前有限制可以加入的國家,住在台灣韓國日本以外的人仍無法加入
・有年齡限制,住日本沒有成功認證年齡的人也無法參加
・人數過多時會湧入大量討論,無法有系統地閱讀內容
・管理者需要花心思避免紛爭,須隨時確認社群狀態
■與以往LINE群組的差異:
除了上方描述的優點,在LINE社群會有各種社群的一覽表,能自由申請想要進入的社群。
■心得:
分享參加過電商人妻的5000人團,及同時共同經營60多人的小社群經驗。感受到成員太多,容易一開始討論太熱烈而造成洗版現象。雖然資訊量很豐富但因成員程度不一,很容易看到自己不感興趣的問題。
我們成立的社群因有設置進入門檻,成員程度比較相近,交流時也比較聊得來的感覺(很厚的同溫層?),人數少但討論內容都很值得參考,自己也不需特別炒熱氣氛就會有成員發言。
▶臉書社團
■優點:
・沒有人數限制
・篩選機制完善,申請進入時可以問很詳盡的問題
・功能完善,可以設立主題方便讓成員搜尋內容
・線上課程也適合透過社團管理學生,不但可以開單元方便學生交作業,也可以透過臉書粉絲團的直播功能,與學生即時互動。
■缺點:
・由於發言會是貼文的形式保存,礙於臉書演算法,成員不一定會即時看到訊息,導致有時候沒人對自己發言有反應
・發文方式讓人選擇多觀望不發言,需要管理員持續發文來炒熱氣氛
・由於沒有人數限制,如果沒控制加入人數,無法達到小群經營鐵粉的效果
■與粉絲團的差異:
相較於粉絲團是KOL由上對下,單方面傳播資訊。在社團可透過群眾力量建立良好內容,及彼此交流成為朋友。
■心得:
我成立過一個住關東地區某線路的小社團。由於成員比較不願意主動發言,需要版主不斷發言炒熱氣氛及鼓勵互動。深深體會除非有強烈目的性(開團購或是線上教學團等),要不然很容易放棄經營。
▶IG私訊聊天室
■優點:
・只要輸入IG帳號就可以快速加人至聊天室
・完全隱密,不用擔心有不認識的人申請加入
・馬上可以開放給任何IG帳號使用
・容易分享其他人的IG貼文或帳號,其他人能方便在IG開啟分享的內容
・可以撥打視訊電話
■缺點:
・可加入成員人數太少,限制為32人
・完全沒有功能,無法針對某訊息回覆,也沒有像記事本的保存功能
・比臉書私訊群組還陽春
■心得:
8月初成立的IG交換聲就是使用IG私訊聊天室,一開始就因為人數限制只好開兩個聊天室,加上內容無法在筆記本保存,老師們需要用Google硬碟上傳準備好的教材及學員作業。由於沒有完善回覆功能,無法針對某個話題討論,導致討論不熱絡。
---結論---
如果你想經營社群,可以針對你想要的目標去選擇平台,像希望可以聚集世界各地貓奴的話,臉書社團可能比較適合,若想擁有一個親密的小圈圈,或許LINE社群比較好用。我考量經營的時間成本,目前來說小型的LINE社群是最適合我的經營方式。
分享這篇給考慮經營社團或群組的朋友吧!
告訴我你最喜歡哪個平台的哪個社團~
#網路行銷 #社群行銷 #內容行銷 #數位行銷 #小編 #社群經營 #行銷 #社群 #社群媒體 #個人品牌 #自媒體 #ig經營 #ig行銷 #社群 #圈粉 #鐵粉 #粉絲 #艾瑞兒談行銷
line聊天室群組差異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愛莉莎莎踩到線
2021.2.12
0.
我想記錄一下這件事情發生的時間 2021年2月12日,大年初一。這是台灣網路媒體一個非常重大的事件。這篇文長,會從自媒體的話語權,網路媒體識讀等角度來討論這件事情。
在這之前,我想先聊聊事情的發生。
大年初一晚上,有個朋友丟了我一個訊息,說他看到愛莉莎莎針對蒼藍鴿回應。他看完之後,整個被圈粉。然後附上了一個連結給我。
因為長期愛莉莎莎這個頻道都在我的觀察名單中,第一個反應是,他終於要對「肝膽排石法」道歉了嗎?看看他怎麼說吧。沒想到一打開,影片完全是另一個走向,走到一個很奇怪的地方。那時候,影片才上架沒多久,影片下方的留言幾乎都是挺愛莉莎莎的粉絲。
我在訊息裡面,回應朋友說。這支影片我完全不行,尤其是講到學術論文的那一段,基本上是在騙沒有看過學術期刊的人。然後我得到的回答是:
「真假 我被圈粉 你超失望喔」
就因為這句話,我整個覺得事情大事不妙。我在自己的臉書上簡單聊了一下這件事情,然後就開始做功課了。原本以為大年初四才要開始上班,沒想到網路社群的發達,應該不少人都跟我一樣,初一提早開工。
詳細的事情發生經過我想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我這邊僅作重點摘要。
i. 愛莉莎莎在2020年11月拍攝了一隻關於「肝膽排石法」的影片
ii. 專門討論醫學的 Youtuber 蒼藍鴿,針對這這支影片以「騙局破解」為標,討論其中的錯誤資訊。
iii. 愛莉莎莎在 2021年2月12日,發佈一支影片,以「不忍了」為標,回應蒼藍哥的指責。
iv. 2月14日晚上11:30,愛莉莎莎發佈了影片正式道歉。
這件事情應該還沒結束,還有後續。
接下來,我想針對幾件事情,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首先我先聊一下愛莉莎莎和蒼藍鴿這兩位創作者。
1.
先講愛莉莎莎的部分
我一直以來,都會看愛莉莎莎的影片。風格很輕鬆,他也很有才,很會帶話題,人設也有趣。尤其是自從我在台大兼任助理教授教媒體創作課程後,開始規劃幾個小型的研究計畫,有一批 Youtuber 和 部落格 被我列入固定觀察的名單,她的頻道就在其中。
在我的筆記中,他是一個自詡為名校畢業生,海外生活過的知識網紅,早期分享一些韓國的主題,後來什麼都拍。其中的代表作有兩類,以炫富和較少人討論的話題為主。影片節奏掌握得很好,標題與議題操作也很有想法。
這邊我想小岔題講一下「炫富」這件事情,在 Youtuber 最近幾年的生態中,有一類的影片被社群稱作「炫富」影片。但其實這些 Youtuber 們不見得那麼的富有,而是去體驗一個有錢人的生活,也因此我認為比較合適的用詞應該是「裝闊」影片。
回歸正題。
愛莉莎莎在這次事件中所拍攝的第一部影片,以體驗的形式帶入「肝膽排石法」,引用的是一本名為「神奇的肝膽排石法」書籍,介紹體驗過程及心得。這部影片發布的當下我就看了,坦白說,我對這個療法一點概念也沒有。而以愛莉莎莎的人設來說,我對於他提供的資訊正確度本來就沒有太多的期待,也因此看完這部影片,就關掉看下一部了。
因為過去做了很多年網路媒體研究,也在網路媒體識讀下過不少工夫,因此比一般民眾有概念。假設我真的被影片打動,而想嘗試的話,應該會做的是:先看一下這本書的來源;買來看看;打電話給我熟識的醫生朋友問一下。然後才會決定是否要嘗試這件事情。不過很顯然的,大部分的民眾可能沒有這麼的謹慎。
一個多月後,這部影片被蒼藍鴿以影片回覆指正。本來我以為他會在之後道歉。畢竟之前的原住民事件,他也道歉了兩次。以他的影片人設中,道歉這件事情應該不是個什麼大問題。過往常常操作爭議性影片的他,應該也很能承受網友的批評。
但在蒼藍鴿影片發布後的一個多月間,陸陸續續都有影片發布,其中也有一些是業配影片。許多所謂的黑粉在他的各部影片下不斷的留言請他道歉,都沒有得到回應。然而在 2月12日,他正式回覆了這支影片。沒有道歉,而是反擊了蒼藍鴿的糾正。
詳細影片大家可以去網路上找來看,我簡單節錄這部影片如下:
i. 不會下架之前的影片
ii. 前部影片在上架前已經在 Google上做足功課
iii. 所引用的書籍,得到了許多商業界的名人背書
iv. 蒼藍鴿反擊時所引用的文章是 Lancet 裡面的 correspondence 文,這類文沒有經過正規的論文審核程序,是各說各話,表達自己意見的論壇。
v. 引用該期刊文章的Abstract 做了簡單介紹(但其中的翻譯跟解讀與原文有所落差)
vi. 回應「斷食」這件事情並非蒼藍鴿的解讀
vii. 檢討自己沒有在當時沒有加註足夠的標語
viii. 提出蒼藍鴿未經同意大量引用他的影片,且有妨礙名譽之嫌。
我看到這支影片的反應是「相當驚訝」。
一來,愛莉莎莎沒有想到道歉,而且相當的理直氣壯。二來,我朋友居然受到這支影片感動,而且被圈粉。我馬上去看了底下的留言,當下居然大多數都是支持愛莉莎莎,轉而批評蒼藍鴿。
不過第二天早上重新再看部影片時,整個風向已轉,醫界的人大批湧入批評。
我認為,這部影片後面應該是有人在下指導棋,但即便如此,依舊踩到了非常多不該踩的線。其中我自己最驚訝的是,他對於學術期刊的認知相當簡化。我當下的反應是,他怎麼會故意對他的粉絲扭曲,以取得同情呢?不過我後來覺得比較大的可能是,他沒有讓真正了解學術期刊的人協助他看過這篇論文。至於是哪一個,我沒有跟本人對話過,目前不可考。
這件事情有很多部分可以談,待會我會在後面分段說。我先談蒼藍鴿。
2.
談談蒼藍鴿
在今年元旦,蒼蘭鴿發布影片「破解」愛莉莎莎對於肝膽排石法的影片前,我僅有偶然的幾次看到他的影片。但是在這部影片發布後,在我沒有訂閱他的頻道的情況下, Youtube 自動推播了這部影片給我,我看到標題聳動,再加上回想起之前看過愛莉莎莎的那隻影片,就點下去看了。
因為我之前沒有把他的影片加入觀察名單中,也還沒有完整掃描過他的影片做研究筆記,所以沒有簡述可以分享。這邊僅以他這支影片給我的印象描述。
蒼蘭鴿回應愛莉莎莎的影片中,模仿了去年 Uncle Roger 的作品風格,帶點嘲諷風格回應了愛莉莎莎的影片。我快速的瀏覽一下他的其他影片,並非每一部影片的戲謔感都這麼強。在這邊我無法判斷是因為「愛莉莎莎的這部影片對於醫界殺傷力過大」,還是因為「對方是愛莉莎莎」因此才有特別的規格,抑或是剛好「Uncle Roger 給他靈感」所以才規劃的特別節目。還沒跟本人對話過,目前也是不可考。
不過雖然是一個比較帶有嘲諷的影片,他仍然在片中給了愛莉莎莎一個台階下,指出愛莉莎莎也是受害者,在不知情中推薦了這本書罷了。我自己覺得挺遺憾的是,愛莉莎莎沒有接到這顆球,讓他掉地上了。
我花了點時間,把他過去的影片稍微地掃過一次。他過去幾年影片拍了許多系列,風格跟器材軍備也有升級過幾次。以一個專門做醫學知識的 Youtuber 來說,非常地敢嘗試。在這麼硬的主題當中,要能夠擴散不太容易,除了他的個人風格之外,我相信他在也下了不少功夫做調整,在追求知識正確和追逐流量中找到平衡,相當不簡單。
詳細的觀察目前因為我對這頻道認識的有限,先停在這。
在這次的事件中,很多人提到說他是不是要蹭愛莉莎莎的流量,還是他僅是單純的因為事情重大而回應,這一點我不得而知。但我想稍微講一下蹭流量這件事情。要做社群,製作 Youtube 影片,要相當程度的了解演算法。即便不是用相當科學的方式去分析,也會在影片一部部創作的過程中學習。針對時下的主題做觀點分析和回應,本來就是一個創作者會做的事情。我知道很多人會對於「大量的惡意蹭流量」感到反感,但我認為對於單純的「蹭流量」這件事,不需要太負面判斷。
聊完這兩個創作者後,我想討論幾個這次的關鍵爭議,及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3.
學術期刊與Youtube自媒體的話語霸權
在 2月13日晚上,Clubhouse 平台上有一個聊天室,針對這件事情討論。討論中,愛莉莎莎也在其中加入。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 白袍恐懼症 的粉專,裡面有節錄。這個聊天室的標題,其中用了幾個有趣的字眼,叫做「誰能擁有話語霸權」。我覺得韻味很深,所以把它拿來當作這一個子題的小標。
在整個事件裡面,其實很少人在討論學術期刊跟 Youtube自媒體的關係,頂多只有在討論愛莉莎莎不懂醫學,不懂學術。但我認為,這次愛莉莎莎踩過界的導火線,就在這個地方。否則如果接下蒼藍鴿給他的球下莊,不拍第二部影片,這件事情就落幕了。即便是介紹的肝膽排石法有很大的問題,也不會有今天這個局面,也就是所謂的「炎上」。
先講 Youtube 的機制。
Youtube 是一個商業平台,上面所運轉的機制,是一套演算法。這個演算法大致上會去符合一個目的 — Google 的商業利益。在這樣的商業利益為前提之下,即便他沒有也無法公開演算法細節,但「討好閱聽人」這件事情,已經是普遍大家的認知。
既然決定 Youtube 上面話語權的關鍵是「閱聽人」,那麼製作觀眾想要看的主題就成了重要關鍵。雖然說人人能上傳影片,但是要能夠曝光到觀眾面前,是完全另外一回事。加上 Youtube 的平台特性,大多數能上發燒的影片,除了某些特定時期外,還是以娛樂為大宗。
但是學術期刊就完全不一樣了。
學術期刊的刊登模式,在於 Peer Review,所謂的同儕審查。主要原因是投稿期刊的人大多數都已經有博士學位,而被邀請去審查期刊的人大多也是博士。而「得到審查者的青睞」是發語權的關鍵。當然這其中也是有些操作,像是刻意去引用可能的審查者的文獻等。但這不在這次的討論範圍。
真正在競爭的,是每一個期刊之間的公信度,在學術圈會用 Impact Factor (IF),一個影響力的指標來計算。雖然後來也有一些新的指標像是SJR等,不過 IF 值還是相對通用的用語。這個指標跟 Google 早期設計的演算法 Page Rank 不太一樣,但是有類似之處。基本上的核心概念,就是文章被引用的廣泛度。
這兩個曝光機制的規則,完全不一樣,甚至可說是在光譜的兩端。百萬 Youtuber 所做的主題,即便不是人人都喜歡,但是基本上都有一個特質,大眾。題目可以很分眾,不見得人人愛,但是大部分的觀眾都能看得懂。而學術期刊呢,講求的是對這世界的研究貢獻。如果是 Nature, Science 這樣的期刊,選題較廣一點,不同領域的研究者有興趣還有機會看。但是各個領域的專業期刊,跨領域的人除非研究需要,否則固定閱覽的機會不高。
一個在 Youtube 圈子裡面有影響力,有高度發語權的人,去討論一個學術期刊,就像我剛才所提的,一個光譜的兩端。不是簡單地踩到線而已,而是踩過了非常遠的界線。
我不知道愛莉莎莎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勇氣做這件事情。但依照他在第二部影片中義正嚴辭的討論方式,我傾向他應該是真的不懂,誤會了學術期刊和商業雜誌的區別,不了解商業書籍跟學術期刊之間的距離,甚至不知道 Google 和 Google Scholar 所能尋找到的資料有什麼不同。
因為這個差異之大,所以兩個圈子的交集非常有限。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在前一節提到,蒼藍鴿能夠把學術領域艱深的東西,帶到一般大眾面前,是值得讚許的能力。但即便如此,在 Youtube 裡面的硬知識仍然無法獲得大量的流量,這被 Youtube 平台的觀眾特性所限。
4.
兩個專業的互相挑戰
在 2月14日下午,一場由林氏璧在 Clubhouse 的討論中,我聽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話,隨手把他抄了下來。很抱歉我沒抄到是誰的發言。大致的意思是
「民眾需要得到相對的知識,需要等價交換的。」
他在闡述這件事情的時候,是以醫學知識來討論。不過我的看法是,在 Youtube 上面持續長久獲得流量的知識,其實也是需要等價交換的。
我其實很意外的在這場 Clubhouse 的討論中,聽到了很多醫生對於「正確的醫學知識無法在網路中傳播」的討論,然後衍伸了相當多衛教的問題。的確,這個問題也困擾我很久。你去 Google 一下肝膽排石法,扣除因為這次事件衝到前面的新聞外,看看能看到什麼醫學的見解。
基本上沒有。如果有,估計也是在很後面,一般民眾找不到。這個詞的基本上完全被體驗文攻下,一直到這次爭議為止。而在 Youtube 上面也是相當類似的狀況。
在這樣子的前提下,其實不難理解愛莉莎莎所說的「其實他也做了功課」是什麼意思。他真的有做功課,但僅限在 Google 上面的非醫學觀點知識。對他來說,如果沒有與專業醫師溝通的情況下,Google 可能已經是他能想到的最好方法了。
這一節的標題,我寫下「兩個專業的互相挑戰」,意思就是這個。當我們在批評愛莉莎莎高估自己的能力,僅用 Google 就做完功課的同時。其實我也在反思自己,為什麼科普的知識,我們沒有用各種 SEO 的攻略,鋪天蓋地的用數位行銷攻佔所有的關鍵字,讓民眾不會搜尋到錯誤答案呢?
我在這場 Clubhouse 的討論中,聽到很多醫生提到,他們的工作是醫生,做衛教是有興趣才做的。這一點我相當同意,的確很多在做 Youtube 或是做部落格的人,都是在工作之外的製作。很多行業的創作者,都不是全職投入的。
其實我對這個事情並不悲觀。
在這次「愛莉莎莎踩過線」的事件中,我相信所有的網路創作者,都會得到相當大的謹惕。這並不代表過去沒有人踩過線,但可能過去踩線的人「網路聲量沒有那麼大」或是「踩的線沒有這麼誇張」。
相對的,醫界的人也吹起了哨子。當整個醫界都開始重視這件事情之後,投入自媒體的醫師,或是開始做內容行銷的醫院診所,應該也會越來越多。我比較樂觀的期待,明年的大年初一,網路上的醫學正確知識能見度會越來越高。
接下來,我想開個子題,更深入討論這件事情。
5.
網路媒體識讀及數位行銷
愛莉莎莎所踩到的誤區,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導火線「挑戰學術期刊」讓這次事件拉到高點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大眾平時會犯下的錯誤他也犯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前一個子題所提到的 Google。
我們必須得面對一件事情,就是對很多人來說,Google 和 Wikipedia ,的確是取得資訊的重要來源。即便是我平常找資料,也不會動不動就用 Google Scholar 查詢期刊。但我能夠盡量不讓自己踩到誤區的方式,也僅能靠我平常的媒體識讀訓練,和對網路知識充滿懷疑的高度警戒。
什麼網站,什麼內容,會被 Google 優先排在前面?在演算法的設計中,有一些指標去判斷這個搜尋引擎對於網站的信任。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個指標也逐漸在改變。但是即便如此,Google 仍然在放了相當大的權重在這上面。我舉個個人的經驗。每次我在搜尋跟狗有關的知識時,「每日頭條」幾乎都會在搜尋結果的前幾頁。這件事情讓我非常頭痛,但也沒辦法,這就是這套演算法的機制。
當然,演算法的機制並不是單純的看網站的信任度,其他還有很多過去使用者對該文章的互動所產生的數據指標。這邊我先點到為止,以後有機會再專門針對這件事情討論。
但如果我們去換位思考一般民眾使用 Google 的習慣,應該很多在教相關領域的老師都會搖搖頭。但比起 Google 到的答案就通盤相信,我覺得已經比盡信從 LINE 群組得到的訊息好很多了。
我無法想到根本的解決方案,這是一個長期的教育扎根才能改善的議題。或許在 108 課綱之後,如果有越來越多高中開始跟學生談「網路媒體識讀」的議題,能夠讓大眾對於「找資料」這件事情有更高的警備心。
另外一個解決這件事情的方法,可能也得從你我開始做起。「每日頭條」之所以能夠攻佔那麼多關鍵字的首頁,跟他全面的在 SEO 上面佈局有關。現在整個 Google SEO 戰場非常激烈,幾乎你能夠看到的,能賺錢的大領域,都在上演 Google 首頁搶奪戰。如果我們想要抨擊這些網路謠言,最好的方法不是在 LINE 群裡面跟朋友抱怨,而是好好的寫一篇文章迎面他。
並不是說寫篇文章迎面對擊錯誤資訊,就一定有用,這後面還伴隨著從關鍵字優化之類的 SEO 知識,數位行銷的技巧等等。我不是很確定到底整個醫界誰該做這件事情,會有最大效益。畢竟要花時間做這些事,後面還是得有一定的商業模型來做誘因支撐,否則熱情很快就沒了。我能想到的可能性是,大型醫院的部落格及網站優化,又或者是私人診所的內容行銷。是否有可能因為商業競爭,向其他產業一樣運用行銷策略在網路上增加曝光度呢?
6.
醫病關係與信任感的建立
先說明一下,在這個子題裡面,我較難做深入的討論。這邊提出來的觀點,希望醫生朋友們也可以幫忙思考一下。
我很意外的在這次事件中,聽到很多人討論醫病關係的問題。大致的概念是這樣。
醫生認為:「生病應該要去看醫生而不是 Google。」
民眾認為:「看完醫生之後還不是要去 Google。」
我本來沒有深思這個問題。但在幾場討論中,我不斷的聽到一般民眾對這件事情的抱怨,而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
先講我自己吧。我自認為自己是個什麼都想找專家問的人了,但我仔細思考後才意識到,我人生中的許多病痛,都是在 Google 上面找了又找。原因很簡單,在醫院的經驗很差,幾乎都是被醫生「打發」走的。
很多人提到,這個部分跟台灣的醫療環境有關。醫生一個下午要看幾十個病人,每個人能被分到幾分鐘?有人提到美國的醫院能夠看比較久,這問題不存在。不過以我在美國看醫生的經驗來說,因為實在太貴了,除非是什麼非得去看不可的病,否則我也是 Google。
我想談一下信任這件事情。
信任感的建立,是所有關係的基礎。為什麼網路創作者的業配有影響力,其實也是建立在觀眾與創作者間的信任基礎上。去醫院聽醫生的話,還是看愛莉莎莎的影片,抑或是讀一本有商業名人作序的書,你會選哪一個?
就理智來說,我應該會選擇去醫院聽醫生的話。但是說坦白話,以我在台灣看醫生的經驗,實在沒有碰到幾個讓我能花時間跟他建立信任關係的醫生。
信任這件事情兩面刃。對於網路創作者來說,獲得讀者的信任,會有更深的業務合作機會。但是,也同時意味著,你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更重。因為他們會相信你。但要如何讓民眾更相信醫生,而不去聽信偏方,這可能不僅是醫界,而是所有想做科普的人都得想的問題。
這邊有一個小延伸,是我無法討論的題目。很多醫生提到,因為他們的醫師身份,所以說話都要非常的注重遣詞用字,風險和副作用都要講的很清楚。但是網路上的很多言論都會誇大,而且只要他沒有賣產品,就沒有違法。這部分我實在無法深度討論,只能交給法律專家來。
7.
自媒體的困境
最後我想聊聊自媒體的困境。這個子題跟這次的事件關係較小,但我想提供給對自媒體產業不太熟悉的人有多一點資訊可以思考。
過去幾年,有資源的傳統媒體還沒有重視網路平台。網路上的獨立創作者,一個一個出現。然而幾年過去了,現在創作者所要面臨的,已經不是彼此的競爭,還必須要面對各種傳統媒體品牌排山倒海的進入。
這個部分,很多 Youtuber 都有聊過。前一陣子 Joeman 也分享了他對於這個子題的看法。
不過我想講的重點是,很多人以為 Youtuber 很賺錢,自媒體很風光很自由。但其實,自媒體是一個走在時代前端的新創產業。他很新,不傳統,營運模式還在測,PMF還在找,而且受制於平台演算法不斷的改變,充滿了不確定感。
台灣有所謂 Youtuber 這個職業還不到十年。而且即便是 Youtuber,每個人的營運模式可能都完全不一樣。有的是一人公司,有的自己開公司,有的有經紀公司,有人自己剪片,有人外包。
以創作的題目來說,由於受限於演算法的要求,每週得出一部影片,最好是兩部。創作一兩部大作不難,但在這樣大量消耗的情況下,一年要產出近百部作品,絕對不是一件容易事。更何況是兩年,三年呢?
再加上演算法的殘酷,可能第一年你想要先衝訂閱,努力拼到五十萬。結果第二年演算法改了,訂閱數不重要了,好吧,再想想別的目標。
我的看法是,未來全職的網路創作者會越來越少,要養團隊,有其他產品,或是將創作轉為副業的情形會越來越多。沒有所謂的一個題目可以做五年十年,不只是愛莉莎莎,你會看到各個創作者都在不斷的調整頻道走向,加入子題,甚至是換題目做。
8.
小結一下
我不太想用什麼兩邊各打五十大板來做結論。因為這件事情就不是這樣。當我看到愛莉莎莎第二部影片出現的時候,就知道事情不妙了。不管怎樣,都是錯得離譜。但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跟鄉民一起撻伐其實沒有什麼意思。所以我決定花一個晚上的時間,記錄一下這次發生的事情。希望愛莉莎莎以及其他創作者能多了解這件事情所造成的影響。
另外,我非常高興這次能在 2月14日參與了由林氏璧所開的 Clubhouse 討論群,能夠聽到很多醫師和一般民眾的討論,讓我能反思這次事件。高密度的聽到許多醫生的意見不太容易,但我覺得最難能可貴的,是大量聽到一般民眾的想法。我不敢說這是個嚴謹的田野調查,在討論中我也沒有錄音,僅在我覺得聽到有趣的觀點時,簡單做下筆記而已。但這些理性的討論,讓我能在一天內聽到那麼多的意見,對我的大腦來說,是場很激烈的運動。
這是我對愛莉莎莎踩到線的看法,這樣的事情,我相信大家都是不願意看到的。但事情發生之後,所帶出來的問題,希望能提供給大家一點思考的方向。
《#愛莉莎莎踩到線》
註:非常感謝大家能讀完我的這篇研究筆記。如果當事人有機會能看到這篇文章,裡面若有什麼解讀錯誤的部分或是想跟我分享更多你的心路歷程,歡迎私訊跟我聯絡,我會非常高興。這件事情已經發生,很多傷害已經無法彌補。但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我希望這件事情能給社會帶來一些正面的反思。
line聊天室群組差異 在 行銷女子在日本 Arie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臉書社團、LINE社群、IG聊天室大評比 3大群組經營心得>
最近常聽到不少創作者提倡如何打造鐵粉,我也受到「小群效應」這本書的感化,進而嘗試了幾種經營小社群的方法。特地整理出各平台優缺點及心得,希望幫助到大家經營社群的選擇!
▶LINE社群(OpenChat)
■優點:
・有管理員權限
・成員人數可達5000人
・新加入者,可看到之前的聊天內容
・在記事本可以像貼文的方式保存重要的對話或訊息
■缺點:
・目前有限制可以加入的國家,住在台灣韓國日本以外的人仍無法加入
・有年齡限制,住日本沒有成功認證年齡的人也無法參加
・人數過多時會湧入大量討論,無法有系統地閱讀內容
・管理者需要花心思避免紛爭,須隨時確認社群狀態
■與以往LINE群組的差異:
除了上方描述的優點,在LINE社群會有各種社群的一覽表,能自由申請想要進入的社群。
■心得:
分享參加過電商人妻的5000人團,及同時共同經營60多人的小社群經驗。感受到成員太多,容易一開始討論太熱烈而造成洗版現象。雖然資訊量很豐富但因成員程度不一,很容易看到自己不感興趣的問題。
我們成立的社群因有設置進入門檻,成員程度比較相近,交流時也比較聊得來的感覺(很厚的同溫層?),人數少但討論內容都很值得參考,自己也不需特別炒熱氣氛就會有成員發言。
▶臉書社團
■優點:
・沒有人數限制
・篩選機制完善,申請進入時可以問很詳盡的問題
・功能完善,可以設立主題方便讓成員搜尋內容
・線上課程也適合透過社團管理學生,不但可以開單元方便學生交作業,也可以透過臉書粉絲團的直播功能,與學生即時互動。
■缺點:
・由於發言會是貼文的形式保存,礙於臉書演算法,成員不一定會即時看到訊息,導致有時候沒人對自己發言有反應
・發文方式讓人選擇多觀望不發言,需要管理員持續發文來炒熱氣氛
・由於沒有人數限制,如果沒控制加入人數,無法達到小群經營鐵粉的效果
■與粉絲團的差異:
相較於粉絲團是KOL由上對下,單方面傳播資訊。在社團可透過群眾力量建立良好內容,及彼此交流成為朋友。
■心得:
我成立過一個住關東地區某線路的小社團。由於成員比較不願意主動發言,需要版主不斷發言炒熱氣氛及鼓勵互動。深深體會除非有強烈目的性(開團購或是線上教學團等),要不然很容易放棄經營。
▶IG私訊聊天室
■優點:
・只要輸入IG帳號就可以快速加人至聊天室
・完全隱密,不用擔心有不認識的人申請加入
・馬上可以開放給任何IG帳號使用
・容易分享其他人的IG貼文或帳號,其他人能方便在IG開啟分享的內容
・可以撥打視訊電話
■缺點:
・可加入成員人數太少,限制為32人
・完全沒有功能,無法針對某訊息回覆,也沒有像記事本的保存功能
・比臉書私訊群組還陽春
■心得:
8月初成立的IG交換聲就是使用IG私訊聊天室,一開始就因為人數限制只好開兩個聊天室,加上內容無法在筆記本保存,老師們需要用Google硬碟上傳準備好的教材及學員作業。由於沒有完善回覆功能,無法針對某個話題討論,導致討論不熱絡。
---結論---
如果你想經營社群,可以針對你想要的目標去選擇平台,像希望可以聚集世界各地貓奴的話,臉書社團可能比較適合,若想擁有一個親密的小圈圈,或許LINE社群比較好用。我考量經營的時間成本,目前來說小型的LINE社群是最適合我的經營方式。
分享這篇給考慮經營社團或群組的朋友吧!
告訴我你最喜歡哪個平台的哪個社團~
也追蹤我的IG,獲得更多經營社群的資訊吧!
https://www.instagram.com/ariel.marketing/
@ Tokyo 東京, Japan
line聊天室群組差異 在 李讓 Jang L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線上口琴課 / 第二期旁聽生開放報名囉!】
第一期和大家一起探討〈When You Wish Upon a Star〉和〈淚光閃閃〉兩首好聽曲子的半音階口琴演奏🥰 很快地〖#簧格聊天室:#李讓老師的Line群函授課程〗第二期就要開課了!報名截止日為下週二4月28日晚間21:00,歡迎對半音階口琴或本函授授課方式有興趣的朋友參加旁聽~
〖課程緣起〗
本含授課為內湖社大半音階口琴班因疫情停課期間,為避免課程停滯期太長,導致未來復課無法順利銜接,特別規劃替代方案。 #防疫期間一起在家學口琴!
〖第二期授課主題〗
將以李叔同(弘一大師)的經典歌曲〈送別〉作為範例,探討音樂演奏細節,並挑戰好聽又容易吹奏的爵士經典名曲〈The Day of Wine and Roses〉主旋律,初步探討、體驗爵士音樂之美。
〖招收對象〗
具口琴基礎、對半音階口琴有興趣之業餘愛好者。
♠ 本課程為「#半音階口琴」入門基礎班。
♠ 各期課程之間非接續性,皆有各自主題,沒有參與到第一期課程的學員亦歡迎報名第二期課程!
〖課程日期〗
即日起,至疫情緩和、內湖社大半音階口琴課程恢復上課為止。第二期課程自2020/4/29(三)晚間19:00開始。
♠ 本課程每週一堂,四堂課為一期,目前預定開辦四期。
〖授課方式〗
♠ 使用「Line群組」授課,學員須自行安裝Line APP與申辦帳號。
♠ 每四堂課為一期,每期皆有各別主題。
♠ 每週三晚間19:00,李讓老師會於Line群公布當週課程與教材開放下載。
〖旁聽生權益〗
☑隨時發問 —— 可隨時針對當週群組發佈的教材提問,老師皆予以解答。
☑群組討論 —— 無論正式生或旁聽生,皆可於群組討論音樂、切磋演奏經驗,透過同儕互動獲取音樂養分。
☑教材下載 —— 包含每週練習樂譜、教學語音檔、以及課程需要使用之伴奏帶。
〖旁聽生學費說明〗
♠ 旁聽生:一期課程為800元(平均每堂200元)。
〖學費繳交方式〗
♠ 請轉帳或匯款至以下帳號:
台新銀行812 敦南分行0023
(812) 2888-10-0869341-5
〖報名方式〗
1. 完成學費轉帳、並填妥下方報名表資料。
2. 將報名表資料私訊予本粉絲專頁 李讓 Jang Li 。
3. 資料確認無誤後,即邀請旁聽學員加入課程Line群。
♠ 報名截止日:4月28日本週二晚間21:00。
===== 李讓老師的Line群函授課程-#旁聽報名表 =====
學員姓名:
學員手機號碼:
琴齡:
轉帳日期:
轉帳銀行代碼:
轉帳帳號末五碼:
========================================
〖其他〗
♠ 課程進行中,正式生將享有較多互動空間,且「須繳交錄音作業」、由老師進行混音並提供成品,讓學習成效更加符合個別化差異。
♠ 正式生須為已成功報名內湖社大半音階口琴課程之學員,目前無任何額外招收正式生計畫。
♠ 目前函授課程預計將開辦4期,每期課程皆有各自主題,學員不用擔心各期間的課程銜接。
以上資訊,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或私訊詢問喔!
--
#Harmonica #正向防疫 #口琴課程 #李讓教學 #李讓口琴教學 #線上課程 #雲端課程 #Line #JangLiHarmonica #coronavirus #covid_19 #covid #課程旁聽 #StayHome #Stayat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