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linde氣體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linde氣體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linde氣體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linde氣體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大勢所趨,台灣將來也會這麼做..... 全球風電一哥沃旭擬打造利用離岸風電產製氫能生產線,獲得工業大廠支持(04/06/2021 TechNews科技新報) 離岸風電與氫能的能源組合配置似乎將愈來愈常見,丹麥離岸風電廠沃旭能源(Orsted)將北海打造 2GW 離岸風電廠與兩座共 1GW 的電解水...

  • linde氣體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08 12:38:26
    有 25 人按讚

    大勢所趨,台灣將來也會這麼做..... 全球風電一哥沃旭擬打造利用離岸風電產製氫能生產線,獲得工業大廠支持(04/06/2021 TechNews科技新報)

    離岸風電與氫能的能源組合配置似乎將愈來愈常見,丹麥離岸風電廠沃旭能源(Orsted)將北海打造 2GW 離岸風電廠與兩座共 1GW 的電解水製氫廠,SeaH2Land 開發計畫更獲得鋼鐵、煉油、肥料與化學廠的支持。

    作者 Daisy Chuang

    預計到 2030 年,離岸風電-氫工廠每年能生產約 11.6 萬噸的能源。這些氫氣未來能應用在氫燃料電池,也以及重工業、航太航運等產業,Orsted 表示,北海港的氫氣需求年約 58 萬噸,這座 1GW 氫能工廠能滿足 20% 的需求。

    目前 SeaH2Land 計畫也獲得鋼鐵商安賽樂米塔爾(ArcelorMittal)、肥料公司雅苒(Yara)、澤蘭煉油(Zeeland Refinery)和比荷盧陶氏化學(Dow Benelux)工業大廠支持,未來比利時與荷蘭之間也會多出一條 45 公里長的氫氣管線,Orsted 商務長 Martin Neubert 表示,隨著減碳開始成為世界趨勢,有比要採取行動以確保在歐洲工業的長期競爭力。

    北海氫能需求與日俱增,Orsted 預計 2050 年需求將會翻倍成長。目前氫能來源大多是由天然氣轉化而成,不少國家盼望屆時氫能來源改由再生能源電解水製氫或是搭配碳捕集與封存(CCS)技術,現在也有愈來愈多再生能源-氫能的組合。

    像是荷蘭石油巨擘殼牌的 NortH2 離岸風電─氫能開發案也是在北海一帶,將分階段打造超大型 10GW 離岸風電廠,再將龐大海上風電綠電串接到德國岸邊的電解水製氫廠。按照計畫,2030 年建設 4GW 風場,2040 年再增加到 10GW,屆時每年就有百萬噸的氫氣可用。

    3 月德國風力發電─氫能計畫 WindH2 也開始運轉測試,約有 7 台風機總容量共 30MW,由德國鋼鐵廠薩爾茨吉特(Salzgitter)、德國電力公司意昂集團(E.ON)子公司 Avacon 和工業氣體公司林德(Linde)攜手。

    而目前 Orsted 則尚未做出最終投資決定,也未透露相關的投資預算,還需相關單位的批准與更全面的可行性研究。

    Orsted to link a huge offshore wind farm to ‘renewable’ hydrogen production
    https://www.cnbc.com/2021/04/01/orsted-to-link-huge-offshore-wind-farm-to-hydrogen-production-.html

    Orsted plans wind farm, hydrogen plant at North Sea Port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orsted-hydrogen/orsted-plans-wind-farm-hydrogen-plant-at-north-sea-port-idUSL4N2LS4GK

    North Sea wind farm, hydrogen production proposed for SeaH2Land project
    https://www.offshore-mag.com/renewable-energy/article/14200467/dutch-north-sea-offshore-wind-farm-hydrogen-production-proposed-for-seah2land-project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technews.tw/2021/04/06/orsted-seah2land

  • linde氣體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1-21 10:29:26
    有 18 人按讚

    捨電動車 韓國現代氫動力貨卡將上市 目標零碳排征服瑞士高山(03/03/2020 EIC環境資訊中心)

    (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路透社報導,韓國現代汽車的氫動力18噸貨卡將在3月於瑞士上市,盼成為零排放技術的典範。

    氫燃料電池早在約兩個世紀前就問世,但在與內燃機的競爭中敗下陣,在當前的綠色運輸戰場上又因價格太高而落後給鋰電池。氫儲存不易,且大部分提取自天然氣,過程中會產生碳排放。

    但在貨卡動力方面,現代汽車和其合作夥伴認為,鋰電池並不盡理想,因為負重越大,電池就越大、越重,要爬上瑞士的高山就是個問題。

    瑞士有一半以上的能源來自水力發電,瑞士有潛力透過電解從水中提取「綠氫能」,如果使用再生電力,這個過程雖然能源密集但能達到無碳。

    根據路透社,現代氫動力(Hyundai Hydrogen Mobility, HHM)執行長馬克.費姆勒(Mark Freymueller)說,「目前瑞士的綠氫能比柴油貴得多,但是隨著政府推出減碳排政策加上生產乾淨燃料的成本下降,這個數字可望有所改變。」

    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 & Co)1月份的研究顯示,再生能源製氫的成本可能從現在的每公斤3至4.5歐元下降到2030年的每公斤2歐元,屆時考量兩種動力的相對效率和貨卡的生命週期成本,氫與柴油的成本競爭力將不相上下。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相信氫是化石燃料的潛在替代品,隨著全球脫碳目標受到重視,氫動力概念股價來到10年來最高點。

    目前,現代汽車靠政府對燃料電池貨卡的稅收減免和其自身的補貼吸引合作夥伴,包括最終使用者、加氫站和綠氫能供應商。

    現代的H2 Xcient貨卡配備一個190千瓦(190 KW)的燃料電池和七個裝有近35公斤氫氣的高壓罐,使續航里程超過400公里,遠遠超過目前市場上的電動重型貨卡。

    路透社表示,現代汽車拒絕透露補貼金額。該公司在全球下重本投資氫燃料,規劃到2030年將耗資67億美元於氫技術,並將燃料電池的年產能提高到70萬顆。

    從50輛H2 Xcient貨卡開始,現代的目標是到2025年有1600輛在瑞士上路,今年要在奧地利、德國、荷蘭或挪威之外的至少兩個歐洲國家啟動類似計畫。

    在瑞士,現代汽車和瑞士新創公司H2 Energy成立的租賃單位HHM與氫燃料供應商Hydrospider合作。Hydrospider是H2 Energy、工業氣體製造商Linde和瑞士電力公司Alpiq合資成立的公司。

    Hydrospider在瑞士下格斯根的2兆瓦(2 MW = 2000 KW = 0.002 GW)電解工廠將開始為40-50輛現代貨卡生產氫氣。Hydrospider董事會成員史蒂芬.林德(Stefan Linder)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H2貨卡投入使用,到2023年至2025年,其產能必須從7000萬瓦 (70,000 KW = 70 MW = 0.07 GW) 提高到1億瓦 (100,000 KW = 100 MW = 0.1 GW)。

    為了要讓氫貨卡今年(2020)於挪威上市,H2 Energy與Nel ASA(NEL.OL)、Greenstat和Akershus Energi等綠氫能供應商合作。而挪威幾乎所有電力都來自水力發電。

    成員有近20家公司的瑞士H2行動運輸協會將成為第一批使用者,包括該國最大的連鎖超市Migros、乳製品生產商Emmi、雜貨連鎖店Coop以及加油站運營商SOCAR和Tamoil 。

    Migros等最終使用者已承諾按使用付費合約租賃現代貨卡,​​現代提供里程、保修、服務、保險和充足氫燃料的使用權。HHM表示,其合約將確保Hydrospider和加氫站一開始就能獲得可觀的利潤。

    HHM估計,在10年間,一間耗資130萬瑞士法郎(130萬美元)的加氫站,只要有15輛貨卡固定只在此加氫,投資就可以回收。Migros訂了三台Xcients,並打算拿來和電動賓士貨卡、義大利Iveco沼氣貨卡和柴油貨卡比較性能。

    Migros共有900台貨卡在22個生產基地和900間門市之間往來,目前它每年得幫旗下所有3.5噸以上重型車輛付總計5000萬法郎的重型車輛環境稅(LSVA)。現代貨卡一開始不須支付LSVA。

    Migros其運輸物流總監瑞能.德茨曼(Rainer Deutschmann)認為許多技術都有助減碳,「我們將能看到每趟旅程的能源消耗和地理位置和地形的關係。開電動貨卡,除了運貨還得運電池。200公里的路程跑市區可以,但爬山不行。H2不管是平地還是爬山都可以。」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e-info.org.tw/node/223325

    首批 Hyundai XCIENT Fuel Cell Heavy-Duty Truck 在2020夏季完成出場測試並交付歐洲市場投入商用的紀錄短片:
    https://youtu.be/55UnizMAS5A

  • linde氣體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8-26 20:00:00
    有 47 人按讚


    〄 #重工業轉骨湯:德國的啟示——石化篇
     
    你相信石化產業的安全嗎?
    你覺得石化產業會是未來的創新產業嗎?
     
    先不急著說出答案,我們一起花點心思往下閱讀:
     
    自日本在高雄建立第六燃料廠和重工業與港埠基礎開始,石化產業一直是高雄的主要產業之一,至今仍佔高雄相當重要的產值。然而,一連串工安事故持續發生,多次有毒氣體外洩,甚至市區內管線所經處也屢次釀災,更不用提三年前的 81 大氣爆,再加上石化產業帶來的水、空氣、土地污染之下,高雄人對石化產業自然十分反感。
     
    儘管過去石化業帶來許多就業機會,但缺乏研發投資與持續創新,和國際乙烯成本持續下降等因素下,今日台灣石化業的競爭力已經大受衝擊。
     
    但就在高雄當年正陷入五輕爭議(用以取代一二輕),廠區外後勁居民圍場抗議之時,世界上有另外一個老牌石化工業大國也面臨狀況不同,但衝擊更大的轉型危機。
     
    ❙ 德國的啟示
     
    東德境內的洛伊納(Leuna)是共產世界重要的汽油和人造纖維產地,也是當年東德可以擠進世界第十大工業國的重要生產心臟之一,但只管生產不管環境的政策,也讓洛伊納周邊地區成為全歐污染最嚴重的地區,污染甚至隨河水流到西德境內。
     
    但如果今天走訪洛伊納工業區(Leuna-Werke),空氣中沒有異味,廠區內的露天管線整齊排列,閃閃發亮,綠地夾雜在工廠設施之間。廠區外的住宅紅瓦白牆,樹木扶疏,更有輕軌電車穿梭之間(這是 Halle 都會區路面電車路網的一環),流過洛伊納的薩勒河遠比 #楠梓 #後勁 的溪水更加清澈。
     
    “ 靠腰⋯⋯在台灣只有政府畫大餅才畫出的社區環境,居然能在德國最大化工園區旁邊實現?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 我們心裡正是這樣想著。
     
    ❙ 轉型和再生
     
    在兩德統一後,因生產效率遠不及西方,洛伊納在私有化過程中被分拆出售給世界石油七巨頭之一的 Total S.A, 世界最大化工公司 BASF, 世界最大天然氣公司之一的 Linde 集團等公司,在一開始面臨了大量裁員的壓力,員工從 3 萬多人被裁到 1/10 不到。
     
    但當地政府大力支持洛伊納的永續發展,在地的薩赫森-安哈爾特邦政府制定特別法,保證場址土地整治費用由政府負擔,並成立汙染整治局加快作業,在世界級嚴苛標準下,廢水全部處理到比擬自來水,可以直接放流薩勒河的程度。
     
    而進駐洛伊納的廠商群,在私有化之初就創立了 InfraLeuna 公司,經營汽電共生,廢棄物與廢水處理,管線管理,鐵公路運輸與罐車,消防設施等業務,支援業者需要的各種基礎建設,空氣,噪音等指標也全天候監測,讓各公司不用在煩惱這些業務,也省去不同廠區整合與卸責的問題。
     
    今天,洛伊納為首的六個園區組成德國中部化學與塑膠聚落,洛伊納吸引了六家全球十大化學工業業者設廠,佔地超過 13 平方公里(約 1.5 個苓雅區大,為德國最大化工園區),產值超過 4000 億台幣,雇用人員已接近低點的 3 倍(但仍只有東德期 1/3)。當然,這些廠商也積極投資研發與先進製程,並兼顧企業社會責任。例如全球化工龍頭 BASF 在 1996 年以降,就提出一套針對產品和製程發展能否永續進行評估的方法,現稱為社會生態效益評估(SEEbalance)模式,從能源消耗、原料消耗、土地使用、廢氣排放、有毒物質排放、其他風險六層面評估生態衝擊。
     
    如果說,中油在五輕開始生產時就能針對這些層面全面體檢,這二十多年來會犧牲這麼多無辜性命、而台灣的石化產業會受到這麼多批評嗎?
     
    回到開頭的問題,德國民眾的答案是:
     
     『 8 成同意化工業是創新產業,信賴度也有 7 成。』
     
    “We create chemistry.”
     
    從 BASF 的企業口號就可以看得出來德國化工業對未來的自信與期許,這也是化工業能持續作為德國經濟重心,並得到國民支持的原因—— 也就是在「負責」,「創新」,和「風險管控」上,不容許一絲一毫的妥協與退讓!
     
    地球上有國家做得到,相信我們也可以。
     
    ⁍ 延伸閱讀 ⁌
    《歐洲的心臟:德國如何改變自己》林育立著
     
    #高雄 #好過日
    #Taiwan #Kaohsiung #Germany #Deutchland

    ▼一秒訂閱高雄好過日▼
    https://m.me/takaogooday

    ▼好過日IG▼
    https://www.instagram.com/takaogooday/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