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life電影結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life電影結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life電影結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life電影結局產品中有12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受邀出席 影子背後 首映會📢 因車禍而失去記憶的男子阿草 某日醒來後發現,他車禍後這三個月以來,唯一認識且深愛的女友真真失蹤了… 懸疑、驚悚的燒腦劇情 劇情曲折精彩,結局出乎意料 演員卡司也很強大😱👍 有我的女神白家綺和老公吳東諺 還有我超愛的MIT戲劇男神謝承均、啊Ben、小可、林道...

 同時也有2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凱莉粟說說】,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鬼故事動畫 #日本都市傳說 #恐怖動畫 👁‍🗨日本都市傳說-超級可怕的怪談 # 因為生病住院 但每天晚上都有一個奇怪的小男孩 跑來把衛生紙蓋在臉上 並且對著我們誦經.... 原文出處 http://kowabana.jp/stories/18865 批踢踢出處 https://www.ptt....

life電影結局 在 l 'm Rita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20:55:01

#rita陪你前進 |#ritaの觀影 真的好可惜疫情的搗亂,不然我相信這次在台灣上映的票房應該會不錯吧! 真的很喜歡很喜歡~ಥ_ಥ 台灣7/16已經上映囉!真的很替這部不能好好安心上映感到難過可惜 但真的很棒! (打算發三天好多我喜歡的話( ´▽`) #以下無雷分享 - 剛剛好的時機,剛剛好的默...

life電影結局 在 Sunny Cha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6 22:50:58

翻開手機的舊照 又讓我回到去寫的氛圍 每首作品都是在這狹小的房間裏頭,用樂器把每個靈感好好捕捉 感謝我人生有這幾個兄弟 @cckbass @suppertat @ypleungx L.I.F.E 從那天 反覆聽的那張唱片 搖滾了我青春的music 一直聽到今天 不知何時起 腦海裡浮現都是...

  • life電影結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9 20:28:26
    有 1,110 人按讚

    🎬🎬🎬🎬
    受邀出席 影子背後 首映會📢

    因車禍而失去記憶的男子阿草
    某日醒來後發現,他車禍後這三個月以來,唯一認識且深愛的女友真真失蹤了…
    懸疑、驚悚的燒腦劇情
    劇情曲折精彩,結局出乎意料
    演員卡司也很強大😱👍
    有我的女神白家綺和老公吳東諺
    還有我超愛的MIT戲劇男神謝承均、啊Ben、小可、林道遠、王鈞浩、梁煒鈿等一起演出🎬
    還有之前一起直播拍賣過很夯的
    #紅毛哥 也有演耶😆
    藏在影子背後的真相我不破梗
    9/17讓你們到戲院找答案🤔

    👑導演:#李世偉 #蔡坤庭
    📢主演:#王鈞浩 #吳東諺 #謝承均 #白家綺 #梁煒鈿 #喬思語
    📣友情參演:#阿Ben #徐小可 #林道遠 #張淨婷 #紅毛 #馬韻婷 #林京玲 #陳明川

    💘友情贊助:#隱士餐酒館、 #RENATA髮品、#Younger樣格、#磚櫃積木桌遊、#SpotCam、#金采G11、#Acer

    #隱士餐酒館TheHermitBistro
    #隱世餐酒館TheArcadiaBistro
    #隱寺餐酒館TheTempleBistro

    ※喝「影子背後專屬特調」,隱士餐酒集團包場請大家看電影!
    【隱士餐酒 x 影子背後】聯名好康:即日起,凡前往隱士、隱世、隱寺餐酒館(任一家)與《影子背後》電影海報合照、打卡,並標記 「#影子背後」、 #隱士餐酒館 、#隱世餐酒館 、#隱寺餐酒館 就可獲得「影子背後特調」乙杯,還有《影子背後》首三日電影交換券乙張 。

    ※《影子背後》於9月17日起將於以下戲院上映:台北長春/台北信義威秀/南港喜樂時代/板橋秀泰/喜樂永和/桃園統領威秀/中壢星橋/新竹大遠百/台中大遠百/台中站前秀泰/台南真善美/台南大遠百/高雄大遠百/高雄奧斯卡/屏東光華/金門國賓

    #藏在影子背後的真相
    #飛行圓影業
    #悅影文創
    #春暉映像
    #精實文創
    #隱士餐酒集團
    #影子背後

    謝承均Angus Hsieh
    白家綺
    吳東諺 Josh Wu
    梁煒鈿 Charlye L
    王鈞浩-Fio wang
    @喬思語(小喬)
    白吉勝&徐小可 Love 白宮這一家 Pai’s Family
    林道遠&張淨婷'life
    馬韻婷 Hipo
    紅毛
    林京玲
    維尼家族的幸福花園
    麗莎寶貝Lisa Baby

  • life電影結局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2 12:03:21
    有 3,223 人按讚

    二戰期間,一名馬戲團小丑被送進了納粹集中營。渾身表演慾的他,看見這裡的猶太孩子總是愁眉不展,決定重拾小丑本色。泯滅人性存在的所在成了馬戲團舞台,他帶給了這裡的孩子歡笑,乃至希望⋯⋯。


    是不是覺得劇情與羅貝托.貝尼尼(Roberto Benigni)的《美麗人生 Life Is Beautiful》(1997)有點像?雖然精神有些雷同,但這其實是一部早在1972年就完成的電影,名叫《小丑哭泣的那天 The Day the Clown Cried》,由美國喜劇泰斗傑利.路易斯(Jerry Lewis)自編、自導、自演。


    只不過當年完成之後,傑利.路易斯便將之雪藏,所以實際上根本沒有人看過這部電影。


    隨著《美麗人生》在1990年代末期征服全球觀眾,終於開始有人想起了它。雖然大家也都是「聽說」而已。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小丑哭泣的那天》變成了一個傳奇,傑利.路易斯對此反倒覺得很難為情,對外表示:「你永遠不會看到它,沒有人會看到它,因為這是一部令我感到尷尬的拙劣之作。」


    端看《小丑哭泣的那天》的劇情,便已經可以看出它完全具有成為偉大電影的潛力。首先,它是影史上最早對集中營的生活進行戲劇性處理的作品。結局的處理也無比動人。小丑最後淪為納粹利用的工具,請他安撫一批準備被送進毒氣室的孩童。他知道孩子們會感到害怕,自願走進去陪他們「淋浴」。在孩子們被集體毒殺的最後一刻,他依然不忘帶給孩子歡笑。


    為了讓這部電影更完美,傑利.路易斯親自造訪了奥斯威辛集中營與達豪集中營進行調查,瘦身16公斤飾演主角小丑。作品完成後,一度有入選坎城影展的消息。但後來因為種種版權爭議,發行計畫就此耽擱。其中編劇的杯葛尤其致命性,他們主張路易斯未經允許擅改劇情,揚言會盡一切所能阻止這部電影上映。


    就這樣,《小丑哭泣的那天》的發行計畫一路耽擱,甚至一度被歷史所遺忘,就連傑利.路易斯自己本人也不願再去面對這部作品。後人常常論起,如果這部電影當時真的在1972年上映,可能會引發什麼迴響?


    以《美麗人生》為例,大家都知道這完全不是一個寫實的故事。貝尼尼其實是有意識性的將布景陳設的宛如劇場,也刻意忽略集中營裡的殘酷場面,如果現實生活中真有一個爸爸跑上去假冒翻譯、偷用廣播設備,早已被公開處刑。但這終究是一個以療癒為目的、以兒童視角去理解父親的愛的故事,所以編導刻意以一種童話的角度來創造這個世界,淡化了暴力場面。


    既然事件與觀眾已經有了距離,許多受難者已經作古,人們對納粹集中營的認知也都有了一定的共識。《美麗人生》這種創意的戲仿與重現,自然不太會引起太多爭議。


    但劇情精神相同的《小丑哭泣的那天》,卻要在二戰結束不到30年就做出這樣的嘗試,便無疑面臨許多風險。在當時,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許多人都還在世,他們是否會同意自己的悲慘故事被一個小丑代言?更最重要的是,納粹滅絕猶太人的事實在當時也並不是「常識」,學術界也幾乎沒有對大屠殺的研究,世人對集中營的了解遠不如現在。


    美國喜劇演員大衛.克羅素(David Cross)便直言,《小丑哭泣的那天》的概念完全是走在時代最前沿,「如果他(傑利.路易斯)再等上25年,那麼就是他從座位上跳過去,搶下奧斯卡獎」。(註:當時貝尼尼就是從座位上「跳過去」領獎的。)


    但傑利.路易斯的堅持也有他的道理,基於這部沒人看過的《小丑哭泣的那天》已經快要被捧成影史經典。他無奈地說:「《小丑哭泣的那天》的名氣已經變得如此之大,以至於它要麼比《大國民 Citizen Kane》(1941)還好,要麼就是史上最爛的電影。」事實上,也真的有不少人聲稱自己看過《小丑哭泣的那天》的粗剪等版本,但評價也是完全兩極。這反而為本片更添傳奇性。


    2015年,傑利.路易斯終於軟化立場,同意將他保有的《小丑哭泣的那天》拷貝捐贈給美國國家圖書館,但他也提出了一個但書,那就是這部電影在2024年六月之前不得放映。距離未來的這個時間點,僅剩不到三年。而傑利.路易斯本人也已經在2017年辭世。


    在看見《小丑哭泣的那天》之前,不妨先來重溫羅貝托.貝尼尼的《美麗人生》吧!



    《#美麗人生》 myVideo 影音隨看 線上看:https://www.myvideo.net.tw/details/0/334757

    #RobertoBenigni #TheDaytheClownCried #JerryLewis #小丑哭泣的那天

  • life電影結局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03 10:33:55
    有 862 人按讚

    一個恍神,就忘了分享上個月入手的書,真的不得不說,現在是靜下心來好好閱讀最合適的時刻,雖然整體購書量下降,但書中的含金量卻始終沒有變過,依然很多好書、值得細細咀嚼的作品持續出版,大家不妨參考一下,而且七月的書豪華非常,待上市後再與來一一分享。
    ⠀⠀⠀⠀⠀
    先看六月份選書,其實早已讀完,但尚未分享,是已經單獨介紹過的「幡」書系第十一本:林芙美子的《#浮雲》曾由日本昭和時代最重要的導演成瀨巳喜男於 1955 年改編為同名電影,同時也是他的生涯代表作之一。「我想寫人的命運。我想寫在不合理的世界裡,無以名狀、存在於小說外側的小說。」由紀子為了擺脫與伊庭的祕密戀情,自願來到越南擔任軍方打字員,眼見整個世界在戰火底下動盪不安,此地安逸反而有如化外之境,由紀子不禁與富岡愈靠愈近,陷入另一段無法自拔的不倫戀情。戰爭結束後,兩人重返日本,卻始終無力攜手從頭來過。愛情的磨難,始於幻滅以後,因為徹底絕望,才更壓抑不住對希望的渴求。「我是宿命論的流浪者。我沒有故鄉。」在初版即暢銷六十萬冊的《放浪記》當中,林芙美子為自己寫下最佳注解,倘若令其成名的《放浪記》是一生只有一次的迷醉青春,生前最後一部完整長篇小說《浮雲》,便是她人生集大成的終極巨著。林芙美子曾任二戰時期筆部隊、國際交流作家、戰地記者,作品中可見豐富的異地見聞,堪稱日本女性旅行文學先鋒,其徘徊於婚姻制度之外的虛無愛情觀,時似自我放逐,時似毅然獨行,亦為人稱頌,本書描寫無法圓滿的不倫戀情,呈現日本戰後的舉國頹敗,藉由無處可去的情欲書寫重省生之意義。《浮雲》不僅是林芙美子人生最後一部完整長篇小說,更可謂其畢生最高傑作。
    ⠀⠀⠀⠀⠀
    其次,是原本考慮要選的拉丁美洲作家胡安卡洛斯奧內蒂《#短暫的一生》,此書不容易閱讀,卻相當值得挑戰。胡安瑪利亞布勞森才被廣告公司資遣,他的妻子此時卻罹患乳癌,失去一邊乳房。在妻子罹病後,布勞森接下朋友寫劇本的工作。在劇本裡,布勞森虛構一座名叫聖塔瑪利亞的城市,主角名叫亞瑟,他借用亞瑟來體現自己對波特萊爾的「惡」的渴望,他沉浸在虛構的情節中。布勞森的劇本設計亞瑟的鄰居住著一名叫葛嘉的女子,他常自房間薄牆聽到或偶爾偷窺到,繼而猜想葛嘉的生活與感情世界。葛嘉的職業是名妓女,緊挨著她的是皮條客。布勞森塑造的亞瑟形象,口袋裡總放著一把手槍,他讓亞瑟可以對葛嘉做出布勞森從來沒對妻子荷杜娣絲做過的事:在床上愛她的同時毆打她,而且打算殺她,一如卑鄙的皮條客對待他的妓女們一樣。奧內蒂是存在主義的信仰者,《短暫的一生》是奧內蒂樹立風格之作,採用大膽手法構思小說與人生的關係。奧內蒂的小說多以他的出生地蒙德維的亞,以及移居之城布宜諾斯艾利斯作為故事的發展背景,令人窒息的城市生活,一直是他小說中揮之不去的夢魘。他常常將經歷的人事物,清楚地折射在他的小說字裡行間。
    ⠀⠀⠀⠀⠀
    接著,是非常高興能擔任推薦人之一的作品:《#成為西蒙波娃》Becoming BEAUVOIR:A Life。波娃在世時,就已寫下許多回憶錄,但礙於時空背景、社會觀念且涉及他人,所以仍有許多細節被藏匿、許多真實心情被噤聲。Kate Kirkpatrick 這本最新傳記《成為西蒙波娃》,則全盤檢視過往波娃的自述,綜合最近幾年才公開的波娃日記與私人信件,補足過往未曾被看見的細節,也澄清社會與時代對她的種種誤解和批評,還原了立體而動態的細微面貌。不僅能讓我們全面且清晰地看見波娃與她所處的時代境況,看見她如何奮力回應那些阻礙與挑戰,更讓我們藉由審視不同時代的另一個靈魂,來更深刻理解自己的時代與自身所抱有的價值觀她的一生精采動人,有對自由的沉思,對真理的信仰,對自身不完美的真誠反省與無懼批判,也有熾熱的戀情。她也實際推動了世界各地的女性權益,讓女性更能為自己而活。此書利用最新公開的日記、信件等私人材料,重新檢視波娃過往的傳記、回憶錄、訪談之內容,也讓讀者重新認識過往那個仍舊嚴重性別不平等的年代。記住歷史,才更能理解平權之珍貴,也才更能在觀念上持續進步。另一方面,除了性別議題,更重新建立起波娃身為哲學家的一面,帶領讀者一窺她如何思索「存在」,並且「活出」哲學。波娃與沙特的感情,不只是世間一般情愛,更帶有深邃的哲學思辨、理智批判,最後,更會感動於他們智識的交織。
    ⠀⠀⠀⠀⠀
    還有幾日前做了贈書活動,傳奇紀實攝影師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的口述傳記《#重回大地:薩爾加多的凝視》。1944 年出生於巴西鄉下,薩爾加多從小接觸大自然,父親是農場主人,希望他接管農場或是成為律師,但隨著庫比契克,當上巴西總統,國家經濟復甦,薩爾加多決心要成為經濟學家。1964 年,布朗庫元帥發動軍事政變,民間爆發大規模的抗議運動,為了逃離危險,他和妻子蕾莉亞於 1969 年踏上海外流亡之路,前往巴黎。在巴黎讀完經濟學博士班課程後,他為倫敦國際咖啡組織工作,享有優渥的薪水,在此時,他擁有人生第一台相機,短短時間,他已陷進了攝影的魅力之中,甚至決定放棄經濟學家的身分,成為攝影師。薩爾加多曾為知名的伽馬圖片社和馬格蘭攝影通訊社工作,並於 1994 年自立門戶,和妻子蕾莉亞成立了亞馬遜影像圖片社。2016 年,他被選為法蘭西藝術院攝影組院士。攝影是他的語言,照片是他表達的方式,富含著他的思想、成長歷程與人生經驗。
    ⠀⠀⠀⠀⠀
    當然,另一本重量級作品《#我的奮鬥2:戀愛中的男人》,也是這批書單中不可忽視的一本,《我的奮鬥》為 2009 至 2011 間挪威最重要的當代作家之一卡爾・奧韋・克瑙斯高所創作的半自傳小說,共六冊,主題分別為:死亡、愛情、童年、工作、夢想與思考。克瑙斯高在第一部《父親的葬禮》以死亡作為開篇,談論了父親於他的意義及父親悲慘的晚年,他大膽地揭露了自己的生活,直白且露骨的創作風格吸引了無數讀者,光是在挪威的銷量就突破了五十萬冊。在接續的第二部《戀愛中的男人》裡,他描寫的是如何與第二任妻子墜入愛河的故事。 從追求、戀愛、結婚到生子,克瑙斯高完整地記錄了一段愛情中最熱烈與最黑暗的時刻。
    ⠀⠀⠀⠀⠀
    以及,個人相當喜愛的作家《淘金殺手》派崔克德威特新作《#野蠻法國行》,同樣被改編成電影,敘述豪門寡婦法蘭西絲的人生計畫:就是在沒錢之前死掉。沒想到二十年過去,她還活著,她與獨子馬爾康幾乎將丈夫的遺產揮霍殆盡,於是決定拋下紐約的一切,不與任何人道別,帶著僅存的現金和已成年的兒子一同前往巴黎,還有家中的老貓小法蘭克,因為法蘭西絲相信死去丈夫的靈魂在貓身上。佔有慾強、咄咄逼人的寡婦母親,和優柔寡斷、似乎不想長大的成年兒子,看似不和的兩人,一路上演鬧劇般的互不相讓,古怪的默契又意外令人動容。然而,紐約客的聰明和刻意的儀態終究掩飾不了內心劇烈的傷痛。名流富豪的生活絕非人人都能擁有,卻也沒有人能不活在他人的目光下,看似「野蠻」的儀態和沒有限制的人生,不代表一切可以自由選擇,生命有各自的泥淖。卡繆曾說,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全書看似諷刺上流社會,其實在荒謬與鬧劇背後,作者始終有意藉由「不尋常」的人物,探索人的「處境」。如同前作《淘金殺手》,作者派崔克德威特的小說語調再輕鬆滑稽、漫不在乎,情節再荒謬歪樓,對白再辛辣好笑,都不妨礙他冷不防地拋出值得深思的哲學問題,人要去哪裡才能活得自由?天生氣場難自棄的法蘭西絲當然有被討厭的勇氣,她看似什麼都不缺,誰能明白她缺少什麼?又有多少人能夠像她這樣野蠻地活著?結局令人回味無窮。
    ⠀⠀⠀⠀⠀
    還有《#在所有母親之間》也頗具吸引力,是主人翁布萊絲向前夫敘述她身為母親的困境與遭遇,與讀者開展一部懸疑驚悚的家庭故事。布萊絲的不安溯源家族三代,她的母親,以及母親的母親都不是稱職的媽媽,每個母親都以防衛甚至折磨的方式對待女兒,而長大後她也成為一位看似神經質的媽媽。當女兒薇歐列忒出生後,布萊絲的期待破滅了,她感受到雙方不對盤,女兒總是乖戾而拒絕合作,當她抱起女兒想要安撫卻換來尖叫淒厲,她甚至覺得自己目睹女兒惡魔般的行為。然而,薇歐列忒在爸爸面前卻表現像個小天使,夫妻之間逐漸產生裂縫。後來,弟弟山姆出生,在兒子身上,布萊絲終於找到期盼已久的親子之愛,薇歐列忒似乎也愛這位弟弟,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撕裂了她的家庭,當她重新回想起來驚覺,女兒好像伸手推了這一切。親子關係是自古以來的課題,愛與恨,教與養,各種心理戰爭,本書帶領讀者進入一位母親的告白,驚悚的氛圍讀來心驚膽戰,故事的轉折讓人感到唏噓,震撼之餘也讓人反思自己與家人的親密關係。
    ⠀⠀⠀⠀⠀
    馬奎斯的另一本書又出版了,《#苦妓回憶錄》是他對愛情的禮讚,也是一首獻給生命的頌歌,更是他寫給遲暮人生的最後一封情書。晚年與病魔纏鬥多時的馬奎斯,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他幾乎取消一切公開活動,全力投入回憶錄與這本封筆之作。書中每天都走在死亡邊緣的老記者猶如馬奎斯自己的化身,他藉由主角放蕩又純真的心路歷程,讓我們知道人生最悲慘的莫過於孤獨死去。每個人都有權利去愛,生命也許無法抵擋時間的流逝,但真摯的情感卻永遠都不會消失。以及,米蘭昆達拉的《#相遇》,他與文學、美學、藝術的相遇。相遇是「石火,電光,偶然」,雖然短暫,未必深入,但有時卻足以啟發一場偉大的文學邂逅和思維激盪,甚至影響小說藝術的歷史與生命。本書便收錄了昆德拉與其所崇敬的小說家、藝術家和偉大作品之間難忘而驚喜的相遇,透過隨筆、論述及訪談,暢談他所熱愛的文學、美學與藝術,也讓我們得以走入昆德拉龐大而深邃的思考世界,一睹這一次次相遇所迸發的思想火花。
    ⠀⠀⠀⠀⠀
    最貼近這個當下的小說,是普立茲獎得主勞倫斯萊特的《#十月終結戰》,故事從日內瓦一場世界衛生代表會開始,印尼一個難民營出現 47 人死於急性出血熱,僅被當作小事提出,出席會議的美國 CDC 副主任、流行病學家亨利帕森斯卻認為情況並不單純。亨利受託,親入險境尋找病原體,卻先受政治阻撓、後遭神秘病毒困住,同時,令人擔心的事正要發生:一名感染者正前往每年有數百萬信徒聚集的聖城麥加,參與朝聖之旅。感染果然一觸即發,沙烏地阿拉伯官方下令封城,但三百萬朝聖者能一個人都不離開?疫情入侵美國,國土安全部副主任對可能發生的生物戰能做出正確回應?全球旅行頻仍的時代,一場大流行挑戰了裂痕重重的全球關係,病毒侵襲的不只是生命,還有支持文明的各種體制。書中的微生物學家、流行病學家在發現了可怕的流行病毒後,不惜親身歷險,尋找解決讓世界陷入困局的神秘病毒起源和治癒方法,萊特透過小說對所有第一線醫護專業人員致敬,在這個圍繞醫學、政治、科學與人性的故事中,我們更得以知道他們存在的重要性。
    ⠀⠀⠀⠀⠀
    壓軸的是一本華文小說與韓國小說,鄧觀傑《#廢墟的故事》以八篇短篇小說組成,地景從馬來西亞首都西北的小鎮漂洋過海來到台北的邊陲地帶頂樓加蓋公寓。從異文化的邊陲到異國城市的邊陲,語言、文化的差異讓敘事者重新學習,學習如何透過敘事重新站立在世界的中央。國家,民族,地域,家庭與個人,鄧觀傑試圖為這些問題提出階段性的解答,作為青年時期的終結。「童年,是作家的提款機」鄧觀傑的這台 ATM 似乎沒有提款的上限,源源不絕的情節漫布在每則短篇裡。
    ⠀⠀⠀⠀⠀
    而閔智炯的《#她厭男她是我女友》,敘述主角金勝俊再次遇見她時,是在要求墮胎合法化的示威現場,這個讓他思念多年的初戀情人,會成為人們口中的「女性主義者」,而最沒料到的是,他發現自己再次無可救藥地愛上她。儘管網路上、好友間充斥各種對女性主義者的批評,勝俊仍深信兩人的邂逅是命運給的第二次機會。但她卻斷言他們之間不可能,最後還提出交往的條件:如果勝俊先想要分手,就要給她一百萬。勝俊不過是想談一場平凡的戀愛,卻沒有一件事情照著他的想像發展,彼此價值觀的歧異讓他的壓力日漸累積,終於在某個事件後徹底爆發開來。作者初戀是在國三時,大學二年級正式談了第一次戀愛,發現自己好像有戀愛的天賦,所以努力發揮才能地戀愛和分手。2016 年受到「江南殺人事件」的衝擊,開始研究女性主義,深刻體認到女性主義對人際關係和愛情的影響,而這部小說便是這些體認的成果。
    ⠀⠀⠀⠀⠀
    ⠀⠀⠀⠀⠀
    ⠀⠀⠀⠀⠀
    (以上文字節錄自各出版社書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