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iphone5無法加入網路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iphone5無法加入網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iphone5無法加入網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iphone5無法加入網路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917的網紅拖鞋亮綠教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綠教育 之 讓孩子從獎勵到自我心靈滿足,三部曲--首曲 事物的生滅 孩子已習慣物慾的生活,陷得越深,越難從泥沼中爬起 每每孩子,拿著成績、名次、獎狀來蛻換獎賞時,完成家事或幫忙一件小事就來要求酬勞時,甚至連不玩電動,讀書、完成功課都需要與之交換條件時。你的心中一定充滿無奈,那這一切該如何是好。 ...

  • iphone5無法加入網路 在 拖鞋亮綠教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10-30 08:55:44
    有 16 人按讚

    綠教育 之 讓孩子從獎勵到自我心靈滿足,三部曲--首曲 事物的生滅
    孩子已習慣物慾的生活,陷得越深,越難從泥沼中爬起

    每每孩子,拿著成績、名次、獎狀來蛻換獎賞時,完成家事或幫忙一件小事就來要求酬勞時,甚至連不玩電動,讀書、完成功課都需要與之交換條件時。你的心中一定充滿無奈,那這一切該如何是好。

    那就要從人的大腦會有比較的慾望談起了,那個慾望就是比現在更好,當然這是進步的動力,卻也成為慾望的沉淪,舉個簡單的例子好了:
    窮人三餐不足,少許幾次能讓他飽餐一頓,那天對他來講就是美好的一日
    普通三餐吃飽,大餐一年可能沒兩次,那偶爾吃個義大利麵,可能就是很棒的獎賞
    小康三餐不錯,三兩天進餐館,普通食物已沒興趣,特殊名產或許較能引發興趣
    富有三餐精緻,餐館、名產早已厭煩,若沒世界奇特之物,普通食物已無吸引力

    人會以現有狀況做比較,阿亮把這稱為"背景值",當背景值越高,相對要比較者將越高。然而這背景值誰造成的,始作庸者就是家長自己,不是說背景值高不行,而是若在這之中沒有加入"珍惜事物"的人格養成,那便會成為一位浪費的孩子。

    許多已習慣物慾的孩子,往往都不珍惜事物,今天擁有iphone4,過個1年便換成iphone5,家長給予的資源越豐富,孩子通常越不珍惜。阿亮曾聽過,一位已是數家工廠的大老闆,期使用的,是其高中孩子的舊手機。或許這只是特例,但這樣的狀況,除了家長直接提供給孩子物質以外,另一狀況便是家長與孩子交換條件。

    交換條件有兩種情形,
    第一種:家長想要,提出條件吸引孩子
    第二種:孩子想要,提出讓家長心動的目標

    不管哪一種,家長通常要的是心靈滿足,而孩子要的是物慾需求。
    比如:
    家長擔心孩子功課不好,以後考不上好的大學,因此拿物質的獎勵當作誘惑。
    孩子與同學比較鞋子,孩子想獲得NIKE的限量鞋,因此拿比賽成績作為交換。

    在商場上的名言:創造彼此被利用的價值。因此這場交易是公平的,兩方各自獲得想要的利益。但要阻止孩子物慾的增長,所要做的便是讓交易無法成立。而讓交易失敗的方法有兩種:
    一.一方對於利益沒有興趣。
    二.一方對於可獲得的利益不夠滿足。

    因此若要讓這場交易無法完成,阿亮建議家長使用第一種,放下你對於交換利益的慾望。比如:孩子要跟你交換考試100分,可以打電動。但若家長對於100分沒有感覺,那孩子便無法交換。當然你也可以使用第二種,拉高利益交換的條件,也就是你要考2張100分,才能打電動,或是降低利益條件,你考1張100分,原本可以打兩個小時,現在變成1小時。

    阿亮將情形約略分成兩種,並建議家長如下
    第一:不嚴重型----孩子對物慾還不嚴重,只是習慣性想交換一些利益
    這種情形,通常是家長主動想交換,而造成孩子的習慣性,而要改善的是家長,當家長放下,孩子便會停止。而方法便是將交換的頻率慢慢減少,孩子自然不會再以交換物質的方式來談條件。

    第二:嚴重型---孩子對物慾已到了非要不可的狀態
    這情形主要又可分為有兩種,
    1.與學校的同儕的比較
    若是同儕比較,又孩子已無法自拔,這其中又以孩子需要如此才能與同學相處,而不被排斥。而改善的方法則是,家長可能需要考慮換個環境,因為環境都是泥巴,想不沾染泥巴都難。

    2.若是家長的背景值很高,那家長就要從自己先改變了,但孩子已經很嚴重怎麼辦。家長可以開始創造他獲得不了的機會,但千萬不要一次全斷,而是慢慢的減少,比如先3成困難,7成保持原樣,後來55,接著73,當他發現這樣的交易模式越來越困難時,便會審慎使用,而非經常性。若你用強硬手段,直接變成沒得講條件,不交換。那這類的孩子,有可能會完全放棄誓死抵抗,或是開始出現偷拐騙的偏差行為。

    不過還有第三種方法:事物的生滅
    此方法要與前二者併用,且這部分是要接續下一階段的重要過程,此方法又有四個階段。

    階段一:家長對自己認錯
    讓孩子了解世事萬物都是自己造成的,所有事物的結果,都是過去所有的總和。因此自己要對自己的生滅負責任。阿亮了解以上有點像傳教,但的確就是如此,因為若要執行此方法,家長自己也必須要相信這個觀念。
    家長要先了解,孩子變成現在這樣,最大的責任在於家長自己,當家長能誠實面對自己應該要洗心革面時,便能進行到下一步。

    階段二:家長對孩子認錯
    家長要能誠實的面對孩子,"才有機會"能教出誠實的孩子,因此家長要對孩子認錯,誠實的對孩子說:會造成你現在這樣子,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我的錯,是我過度放任,是我逼你讀書,是我...(請自行帶入),因此從今天起,為父母的我們,將重新開始帶著你走向不同的人生。
    當孩子還摸不著頭緒時,就"誠心"的抱著孩子說:我相信你可以成為一位對自己負責任,對自己生命充滿熱忱,對未來充滿想像、期待與勇敢的孩子。

    階段三:與孩子共同期許未來
    此階段,再於放下對孩子的期待,每2~3天就找機會與孩子懇談,若孩子講話很少,就把你從小到大,孩子所不知的故事講一遍,把你對過往人生的想法講一遍,讓孩子了解你,讓孩子開始主動關心你,若自己都講完了。就開始說你帶著他從小到大的想法與歷程,期待與夢想,但在最後總要
    加上這麼一段:其實未來並沒有人知道會發生何事,而為父母的也只能傻傻的不斷期待與害怕受傷害,因此作出了很多不知是否對錯的事情。不過這一陣子,其實我發現事情往往沒有對錯,因為時間不能重來,當時認為對或錯的,而去做的努力,也已經早就發生,能改變的就只有往後的時間。因此父母會更努力地陪你走過下一階段。

    階段四:帶著孩子全家出遊
    在某次感性的對白中,忽然的跟孩子說:我們計畫一天,不要管任何事情,大家去...深山裡,阿爸找了間寧靜的民宿,過個沒有任何煩惱的三天,沒有3C跟網路,只有家人的互相聊天與陪伴...。

    若做到了這一步,就可以進入了第二部曲:生滅的重新開始

  • iphone5無法加入網路 在 拖鞋亮綠教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10-30 00:13:16
    有 4 人按讚

    綠教育 之 讓孩子從獎勵到自我心靈滿足,三部曲--首曲 事物的生滅
    孩子已習慣物慾的生活,陷得越深,越難從泥沼中爬起

    每每孩子,拿著成績、名次、獎狀來蛻換獎賞時,完成家事或幫忙一件小事就來要求酬勞時,甚至連不玩電動,讀書、完成功課都需要與之交換條件時。你的心中一定充滿無奈,那這一切該如何是好。

    那就要從人的大腦會有比較的慾望談起了,那個慾望就是比現在更好,當然這是進步的動力,卻也成為慾望的沉淪,舉個簡單的例子好了:
    窮人三餐不足,少許幾次能讓他飽餐一頓,那天對他來講就是美好的一日
    普通三餐吃飽,大餐一年可能沒兩次,那偶爾吃個義大利麵,可能就是很棒的獎賞
    小康三餐不錯,三兩天進餐館,普通食物已沒興趣,特殊名產或許較能引發興趣
    富有三餐精緻,餐館、名產早已厭煩,若沒世界奇特之物,普通食物已無吸引力

    人會以現有狀況做比較,阿亮把這稱為"背景值",當背景值越高,相對要比較者將越高。然而這背景值誰造成的,始作庸者就是家長自己,不是說背景值高不行,而是若在這之中沒有加入"珍惜事物"的人格養成,那便會成為一位浪費的孩子。

    許多已習慣物慾的孩子,往往都不珍惜事物,今天擁有iphone4,過個1年便換成iphone5,家長給予的資源越豐富,孩子通常越不珍惜。阿亮曾聽過,一位已是數家工廠的大老闆,期使用的,是其高中孩子的舊手機。或許這只是特例,但這樣的狀況,除了家長直接提供給孩子物質以外,另一狀況便是家長與孩子交換條件。

    交換條件有兩種情形,
    第一種:家長想要,提出條件吸引孩子
    第二種:孩子想要,提出讓家長心動的目標

    不管哪一種,家長通常要的是心靈滿足,而孩子要的是物慾需求。
    比如:
    家長擔心孩子功課不好,以後考不上好的大學,因此拿物質的獎勵當作誘惑。
    孩子與同學比較鞋子,孩子想獲得NIKE的限量鞋,因此拿比賽成績作為交換。

    在商場上的名言:創造彼此被利用的價值。因此這場交易是公平的,兩方各自獲得想要的利益。但要阻止孩子物慾的增長,所要做的便是讓交易無法成立。而讓交易失敗的方法有兩種:
    一.一方對於利益沒有興趣。
    二.一方對於可獲得的利益不夠滿足。

    因此若要讓這場交易無法完成,阿亮建議家長使用第一種,放下你對於交換利益的慾望。比如:孩子要跟你交換考試100分,可以打電動。但若家長對於100分沒有感覺,那孩子便無法交換。當然你也可以使用第二種,拉高利益交換的條件,也就是你要考2張100分,才能打電動,或是降低利益條件,你考1張100分,原本可以打兩個小時,現在變成1小時。

    阿亮將情形約略分成兩種,並建議家長如下
    第一:不嚴重型----孩子對物慾還不嚴重,只是習慣性想交換一些利益
    這種情形,通常是家長主動想交換,而造成孩子的習慣性,而要改善的是家長,當家長放下,孩子便會停止。而方法便是將交換的頻率慢慢減少,孩子自然不會再以交換物質的方式來談條件。

    第二:嚴重型---孩子對物慾已到了非要不可的狀態
    這情形主要又可分為有兩種,
    1.與學校的同儕的比較
    若是同儕比較,又孩子已無法自拔,這其中又以孩子需要如此才能與同學相處,而不被排斥。而改善的方法則是,家長可能需要考慮換個環境,因為環境都是泥巴,想不沾染泥巴都難。

    2.若是家長的背景值很高,那家長就要從自己先改變了,但孩子已經很嚴重怎麼辦。家長可以開始創造他獲得不了的機會,但千萬不要一次全斷,而是慢慢的減少,比如先3成困難,7成保持原樣,後來55,接著73,當他發現這樣的交易模式越來越困難時,便會審慎使用,而非經常性。若你用強硬手段,直接變成沒得講條件,不交換。那這類的孩子,有可能會完全放棄誓死抵抗,或是開始出現偷拐騙的偏差行為。

    不過還有第三種方法:事物的生滅
    此方法要與前二者併用,且這部分是要接續下一階段的重要過程,此方法又有四個階段。

    階段一:家長對自己認錯
    讓孩子了解世事萬物都是自己造成的,所有事物的結果,都是過去所有的總和。因此自己要對自己的生滅負責任。阿亮了解以上有點像傳教,但的確就是如此,因為若要執行此方法,家長自己也必須要相信這個觀念。
    家長要先了解,孩子變成現在這樣,最大的責任在於家長自己,當家長能誠實面對自己應該要洗心革面時,便能進行到下一步。

    階段二:家長對孩子認錯
    家長要能誠實的面對孩子,"才有機會"能教出誠實的孩子,因此家長要對孩子認錯,誠實的對孩子說:會造成你現在這樣子,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我的錯,是我過度放任,是我逼你讀書,是我...(請自行帶入),因此從今天起,為父母的我們,將重新開始帶著你走向不同的人生。
    當孩子還摸不著頭緒時,就"誠心"的抱著孩子說:我相信你可以成為一位對自己負責任,對自己生命充滿熱忱,對未來充滿想像、期待與勇敢的孩子。

    階段三:與孩子共同期許未來
    此階段,再於放下對孩子的期待,每2~3天就找機會與孩子懇談,若孩子講話很少,就把你從小到大,孩子所不知的故事講一遍,把你對過往人生的想法講一遍,讓孩子了解你,讓孩子開始主動關心你,若自己都講完了。就開始說你帶著他從小到大的想法與歷程,期待與夢想,但在最後總要
    加上這麼一段:其實未來並沒有人知道會發生何事,而為父母的也只能傻傻的不斷期待與害怕受傷害,因此作出了很多不知是否對錯的事情。不過這一陣子,其實我發現事情往往沒有對錯,因為時間不能重來,當時認為對或錯的,而去做的努力,也已經早就發生,能改變的就只有往後的時間。因此父母會更努力地陪你走過下一階段。

    階段四:帶著孩子全家出遊
    在某次感性的對白中,忽然的跟孩子說:我們計畫一天,不要管任何事情,大家去...深山裡,阿爸找了間寧靜的民宿,過個沒有任何煩惱的三天,沒有3C跟網路,只有家人的互相聊天與陪伴...。

    若做到了這一步,就可以進入了第二部曲:生滅的重新開始

  • iphone5無法加入網路 在 拖鞋亮綠教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10-30 00:11:49
    有 5 人按讚

    綠教育 之 讓孩子從獎勵到自我心靈滿足,三部曲--首曲 事物的生滅
    孩子已習慣物慾的生活,陷得越深,越難從泥沼中爬起

    每每孩子,拿著成績、名次、獎狀來蛻換獎賞時,完成家事或幫忙一件小事就來要求酬勞時,甚至連不玩電動,讀書、完成功課都需要與之交換條件時。你的心中一定充滿無奈,那這一切該如何是好。

    那就要從人的大腦會有比較的慾望談起了,那個慾望就是比現在更好,當然這是進步的動力,卻也成為慾望的沉淪,舉個簡單的例子好了:
    窮人三餐不足,少許幾次能讓他飽餐一頓,那天對他來講就是美好的一日
    普通三餐吃飽,大餐一年可能沒兩次,那偶爾吃個義大利麵,可能就是很棒的獎賞
    小康三餐不錯,三兩天進餐館,普通食物已沒興趣,特殊名產或許較能引發興趣
    富有三餐精緻,餐館、名產早已厭煩,若沒世界奇特之物,普通食物已無吸引力

    人會以現有狀況做比較,阿亮把這稱為"背景值",當背景值越高,相對要比較者將越高。然而這背景值誰造成的,始作庸者就是家長自己,不是說背景值高不行,而是若在這之中沒有加入"珍惜事物"的人格養成,那便會成為一位浪費的孩子。

    許多已習慣物慾的孩子,往往都不珍惜事物,今天擁有iphone4,過個1年便換成iphone5,家長給予的資源越豐富,孩子通常越不珍惜。阿亮曾聽過,一位已是數家工廠的大老闆,期使用的,是其高中孩子的舊手機。或許這只是特例,但這樣的狀況,除了家長直接提供給孩子物質以外,另一狀況便是家長與孩子交換條件。

    交換條件有兩種情形,
    第一種:家長想要,提出條件吸引孩子
    第二種:孩子想要,提出讓家長心動的目標

    不管哪一種,家長通常要的是心靈滿足,而孩子要的是物慾需求。
    比如:
    家長擔心孩子功課不好,以後考不上好的大學,因此拿物質的獎勵當作誘惑。
    孩子與同學比較鞋子,孩子想獲得NIKE的限量鞋,因此拿比賽成績作為交換。

    在商場上的名言:創造彼此被利用的價值。因此這場交易是公平的,兩方各自獲得想要的利益。但要阻止孩子物慾的增長,所要做的便是讓交易無法成立。而讓交易失敗的方法有兩種:
    一.一方對於利益沒有興趣。
    二.一方對於可獲得的利益不夠滿足。

    因此若要讓這場交易無法完成,阿亮建議家長使用第一種,放下你對於交換利益的慾望。比如:孩子要跟你交換考試100分,可以打電動。但若家長對於100分沒有感覺,那孩子便無法交換。當然你也可以使用第二種,拉高利益交換的條件,也就是你要考2張100分,才能打電動,或是降低利益條件,你考1張100分,原本可以打兩個小時,現在變成1小時。

    阿亮將情形約略分成兩種,並建議家長如下
    第一:不嚴重型----孩子對物慾還不嚴重,只是習慣性想交換一些利益
    這種情形,通常是家長主動想交換,而造成孩子的習慣性,而要改善的是家長,當家長放下,孩子便會停止。而方法便是將交換的頻率慢慢減少,孩子自然不會再以交換物質的方式來談條件。

    第二:嚴重型---孩子對物慾已到了非要不可的狀態
    這情形主要又可分為有兩種,
    1.與學校的同儕的比較
    若是同儕比較,又孩子已無法自拔,這其中又以孩子需要如此才能與同學相處,而不被排斥。而改善的方法則是,家長可能需要考慮換個環境,因為環境都是泥巴,想不沾染泥巴都難。

    2.若是家長的背景值很高,那家長就要從自己先改變了,但孩子已經很嚴重怎麼辦。家長可以開始創造他獲得不了的機會,但千萬不要一次全斷,而是慢慢的減少,比如先3成困難,7成保持原樣,後來55,接著73,當他發現這樣的交易模式越來越困難時,便會審慎使用,而非經常性。若你用強硬手段,直接變成沒得講條件,不交換。那這類的孩子,有可能會完全放棄誓死抵抗,或是開始出現偷拐騙的偏差行為。

    不過還有第三種方法:事物的生滅
    此方法要與前二者併用,且這部分是要接續下一階段的重要過程,此方法又有四個階段。

    階段一:家長對自己認錯
    讓孩子了解世事萬物都是自己造成的,所有事物的結果,都是過去所有的總和。因此自己要對自己的生滅負責任。阿亮了解以上有點像傳教,但的確就是如此,因為若要執行此方法,家長自己也必須要相信這個觀念。
    家長要先了解,孩子變成現在這樣,最大的責任在於家長自己,當家長能誠實面對自己應該要洗心革面時,便能進行到下一步。

    階段二:家長對孩子認錯
    家長要能誠實的面對孩子,"才有機會"能教出誠實的孩子,因此家長要對孩子認錯,誠實的對孩子說:會造成你現在這樣子,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我的錯,是我過度放任,是我逼你讀書,是我...(請自行帶入),因此從今天起,為父母的我們,將重新開始帶著你走向不同的人生。
    當孩子還摸不著頭緒時,就"誠心"的抱著孩子說:我相信你可以成為一位對自己負責任,對自己生命充滿熱忱,對未來充滿想像、期待與勇敢的孩子。

    階段三:與孩子共同期許未來
    此階段,再於放下對孩子的期待,每2~3天就找機會與孩子懇談,若孩子講話很少,就把你從小到大,孩子所不知的故事講一遍,把你對過往人生的想法講一遍,讓孩子了解你,讓孩子開始主動關心你,若自己都講完了。就開始說你帶著他從小到大的想法與歷程,期待與夢想,但在最後總要
    加上這麼一段:其實未來並沒有人知道會發生何事,而為父母的也只能傻傻的不斷期待與害怕受傷害,因此作出了很多不知是否對錯的事情。不過這一陣子,其實我發現事情往往沒有對錯,因為時間不能重來,當時認為對或錯的,而去做的努力,也已經早就發生,能改變的就只有往後的時間。因此父母會更努力地陪你走過下一階段。

    階段四:帶著孩子全家出遊
    在某次感性的對白中,忽然的跟孩子說:我們計畫一天,不要管任何事情,大家去...深山裡,阿爸找了間寧靜的民宿,過個沒有任何煩惱的三天,沒有3C跟網路,只有家人的互相聊天與陪伴...。

    若做到了這一步,就可以進入了第二部曲:生滅的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