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ib退稅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ib退稅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ib退稅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ib退稅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美股狙擊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美國固定收益 退稅流程之一 1040NR】 你有以下情況嗎? ✔︎ 沒在美國工作,也沒有任何其他美國收入, ✔︎ 但手上的免扣稅標的像是CTBB、RSX,還是被券商扣了30%的固定收益預扣稅款, 這時候你就需要申請退稅啦!本篇文章列出詳細填寫1040NR退稅表單的步驟,跟著一起好好做,你...

  • ib退稅 在 美股狙擊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3-30 20:00:00
    有 44 人按讚

    【#美國固定收益 退稅流程之一 1040NR】
     
    你有以下情況嗎?
    ✔︎ 沒在美國工作,也沒有任何其他美國收入,
    ✔︎ 但手上的免扣稅標的像是CTBB、RSX,還是被券商扣了30%的固定收益預扣稅款,
     
    這時候你就需要申請退稅啦!本篇文章列出詳細填寫1040NR退稅表單的步驟,跟著一起好好做,你也可以成功退稅~

  • ib退稅 在 J 爸的生活不全記錄(Life of J P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4-03 20:04:47
    有 95 人按讚


    伊比利航空馬德里機場貴賓室體驗
    MAD IBERIA Premium Lounge Velázquez

    去年哩程界很流行的話題-IB週年慶的 90000哩,我也參與了,拿來換了伊比利航空東京-馬德里來回機票(去經濟回商務),回東京的班機在馬德里機場的T4s衛星航廈搭乘,掛完行李後可能因為真的是搭商務艙(我是JGC藍寶)被告知可以走Fast Track,在這之前在西班牙葡萄牙之間移動都走一般通道,搭電車到第四衛星航廈後,先經過免稅店區才會看到辦理退稅的地方和登機區,IBERIA貴賓室就藏在免稅店這一區,還好貴賓室外整片IBERIA紅色裝潢很顯眼。

    這個貴賓室2017年底才落成,呈長條形空間非常大,櫃台登記完進入後二邊都可以找位子休息,吃喝之類的二邊都有,但是...酒吧台只有在右邊的最角落轉角,要找酒請直接右轉到底。

    #MAD
    #IBERIA
    #OW
    #JGC
    #貴賓室

  • ib退稅 在 99啪的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12-03 16:49:29
    有 120 人按讚

    【海外帳戶VS複委託的心得】

    多年前為了進行資產配置及再平衡的投資策略,曾經開了海外帳戶firstrade使用,後來比較後發現自己的台股績效比較好,海外投資也可用複委託取代,所以就將多數資金留在國內券商,不過最近為了解決複委託的缺點,又再次開了海外券商interactive brokers,以下談談過去兩者的使用心得。

    我曾看過很多複委託跟海外券商的比較,很明顯有些人只是憑空想像,沒有兩者實際使用經驗,以我自己使用心得來說,複委託最主要有3大優勢:

    一、首先海外股票配息會直接匯回國內帳戶,還可以自動幫忙換成台幣,退休現金流的規畫很方便。

    二、一個帳戶可以投資世界各地的股市,美、加、日本、香港、新加坡、歐洲各國等,幾乎你想得到的都有,非常方便,海外券商除了IB外,似乎都只限於美股。

    三、再來就是遺產的規劃,目前國內遺產稅10%,免稅額1200萬,就算未來修法後改成累進稅率(10~20%),條件還是遠比美國遺產稅好(免稅額只有6萬美元,稅率也很重),更別提辦理遺產繼承的方便性,Allan大哥的意外也再次提醒我們這點。其實免稅額只是其次,不管金額大小,在海外辦理遺產繼承就是件很麻煩的事情。

    另外還有容易誤解的地方,比如大家最在意的手續費問題,複委託的費率也逐漸和海外券商拉近,多數能壓在0.15%甚或以下,以firstrade為例,每次交易手續費約7美元,假如每次下單小於4666美元,實際費率反而高於0.15%,就算下更大金額,如果交易次數少其實差異也有限。

    另外不能申請退稅我也不認為是缺點,畢竟這塊本身就很有爭議,目前沒出事不代表就是正確的。至於有人認為複委託就是複數風險,我只能說不要再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了,這就跟單純認為券商設在國外就很危險的想法一樣可笑。

    但是複委託也有2個很大缺點:

    一、首先是下單金額的門檻,因為手續費通常設有低消,以美股為例,為了達到低消,單筆下單通常需要台幣30萬元左右,其他國家股票的門檻也接近或是更高(這方面只有港股比較好,僅需台幣約7萬元),當然投資人也可選擇下單金額小一點,只是換算下來手續費率就會變高,這樣結果對於希望分批小額建立部位的人很不友善。

    想買美國公司債的人也會碰到一樣的情形,因為多數門檻是10萬美元起跳,相較於國外券商只要1000~2000美元即可入手,門檻實在差太多,也造成使用複委託的人很難將資金分配到這部分。

    二、再來就是沒有智慧型條件單,這部分幾乎沒人提過,但實務操作上我認為很重要,不管是長期投資或波段操作,投資人使用條件單都能幫助自己節省很多時間並且更有紀律的投資,這是國外券商很普遍的功能,但偏偏複委託就是沒有,這也是我最無法認受的缺點。

    我的結論是如果你每年交易次數少、或是資金夠大不在乎門檻,及偏重退休現金流的投資人,其實國內複委託就符合需求了,但假如需要更多的功能及投資標的,那可能就需要考慮開個海外帳戶,或是像我一樣兩者並用,擷取雙方的優點。

    最後,這是Allan大哥之前的比較,不過有些說法可能要修正,提供大家參考。
    http://allanlin998.pixnet.net/blog/post/423465020-%E8%A4%87%E5%A7%94%E8%A8%97-vs-%E6%B5%B7%E5%A4%96%E5%B8%B3%E6%88%B6----%E5%AF%A6%E9%9A%9B%E4%B8%8B%E5%96%AE%E7%9A%84%E5%95%8F%E9%A1%8C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