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google拆股歷史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google拆股歷史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google拆股歷史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google拆股歷史產品中有3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10628關鍵評論 《省出一棟房:24招易上手的存錢絕技》:用三小方法爭小利、存小錢,拼出大財富 關鍵原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2573 本書為超業房仲泰源將自己的親身經驗:從負債到買房的實戰方法歸納彙整集結,以實戰經驗分享省錢的方法與財富...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00的網紅IEObserv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週《 #IEO看什麼 》Podcast節目 https://link.chtbl.com/IEOEP9 嘗試不同的形式,以當周財經要聞回顧的方式跟大家閒聊 包含微軟收購TikTok,Amazon、Google、Facebook和Apple都發布了Q2財報以及市場展望,也同時參與了歷史性的反壟斷...

google拆股歷史 在 跟著凱南瘋旅遊-千萬人氣部落客、旅遊作家、專題講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2-16 00:02:56

拆開「 #青玉牛蒡茶 @ching.yuh 」精緻包裝後,取出牛蒡茶包開始沖泡,分享品項是津活源(牛蒡養生茶包),原料有精選頂級牛蒡,枸杞、黃耆、紅棗、西洋參、杜仲、何首烏、七葉膽、當歸、甘草、麥門冬,多種中藥材入茶,一次搞定全方位營養補給,嚴選頂級牛蒡,真材實料,自然日光乾燥,低溫烘焙,完整保留牛...

google拆股歷史 在 小新學投資learn.invest | 投資 | 理財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3 14:19:31

整理這篇文章的用意是希望剛開始學習的朋友,能夠有個基本的概念。 相信有很多人對這個話題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希望你能參與討論,說不定能幫助大家打開不同的思路。 因篇幅有限,只挑選幾個常見的ETF來做比較,若是有任何想法也歡迎補充。 【美國ETF介紹】SPY、VOO、IVV、DIA、QQQ、XLK、V...

google拆股歷史 在 BusinessFocus | 冷知識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1 12:32:41

即Follow @businessfocus_knowledge 【五大科技巨擘的最大收購項目】 · Alphabet(Google母公司)、微軟(Microsoft)、蘋果(Apple)、亞馬遜(Amazon)、Facebook這五家總市值超過4.4萬億美元的科技巨擘,經常透過收購一些具有前景的企...

  • google拆股歷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07 14:37:21
    有 9 人按讚

    210628關鍵評論 《省出一棟房:24招易上手的存錢絕技》:用三小方法爭小利、存小錢,拼出大財富
    關鍵原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2573

    本書為超業房仲泰源將自己的親身經驗:從負債到買房的實戰方法歸納彙整集結,以實戰經驗分享省錢的方法與財富累積思維、體質培養的工具書。......↓

    文:陳泰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省錢絕技,我也有我的「順便哲學」,無論是採買、聚會、旅遊等等,甚至未必跟錢有關的任何事,我總想著怎麼做才能一石多鳥。我把這樣的價值觀應用在生活中,凡事「順便一下」總能讓我省下不少錢、時間與精力,以下是我實際應用在生活中的6個例子。

    情況1:收到紅色炸彈時

    以前只要收到紅色炸彈,我都會厚臉皮跟新人說:「非常感謝你的邀請,但我負債中,若不嫌棄,我願意擔任婚禮主持同時演唱情歌,希望可以用這樣的方式給予祝福(暗示折抵紅包)。」有的親友欣然答應,有的表示流程已安排好但不介意我只給少少的紅包錢,有的則說:「沒關係,等你還清負債後我們再聚。」言下之意就是要我不用出席,我也只好裝傻回覆:「感謝你的諒解!」

    如今我已還清負債卻仍保持這個詢問的習慣,把握住每次收到喜帖的機會,看看能否爭取從「親友」變「工作人員」,這樣的轉換,不僅讓我省下要包給新人的禮金,往往還能拿到新人的紅包呢!而在給予新人祝福的同時,也能順便滿足自己的表演慾望,還能賺外快且飽餐一頓,餐後我也會順便將剩菜打包回家,替自己省掉下一餐的費用,簡直是一舉數得!

    情況2:手機或行動電源需要充電時

    我的手機從不在家充電,都是利用在公司時充電,也會順便充行動電源,如此一來,回到家裡也能享用到公司的電。

    順帶一提,前陣子我的行動電源壞了,我不直接購買,而是在臉書發文許願看看有誰願意送我,我用請客當作交換,這種以物易物的模式(午餐換行動電源),也讓我藉此順便跟沒見過面的臉友及僅有一面之緣的同業有了交流機會;另外還有一位因為換新手機,所以用不著行動電源的好同事,也將他原本的行動電源送給我,讓我頓時多了四顆行動電源,不用再擔心在外時電不夠充了。

    情況3:經過房價較低的區域時

    我住在物價頗高的台北市中山區,而我有個每週看二輪電影的習慣,於是都會趁去景美看二輪電影的時候,順便採買水果。

    因為景美的房價基期相較北市其他區域,甚至是新北市的新店都來得低,所以店租不高,物價自然便宜;同樣的水果在中山區跟景美夜市(文山區)的價格就是不一樣,平均價差至少一成!

    另外,景美夜市還有一家歷史悠久,在地人都知道的小甜甜手搖飲料攤。同樣的飲品比其他連鎖飲料店的價格便宜至少10塊錢以上,像我平常不喝手搖飲的,因為現在一杯的價格普遍都50元起跳,而當我花超過50元買飲料,卻喝到地雷飲品時心情會很差!但只要去景美,我都會來上一杯珍珠鮮奶茶或是蜂蜜檸檬加蘆薈,可口又高CP值的飲料喝了就是爽!

    情況4:搭捷運時

    現行悠遊卡採「搭乘次數越多折扣越多」的遊戲規則。

    由於我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機車,使用悠遊卡的頻率很低。但只要我當天的行程需要搭捷運,我就會順便使用家人的悠遊卡,如此便能將搭乘次數累計在同一張卡片上。

    情況5:吃吃喝喝時

    想喝汽水時,我都會買「纖維+」(內含膳食纖維)或「奧利多水」(內含Oligo 寡糖),不然就是「CC檸檬」(內含維他命C);這樣除了能享受喝碳酸飲料的爽快,也能順便幫助消化或補充其他營養素,讓飲料不至於太沒營養。

    情況6:出遠門拜訪友人時

    每當要去中南部拜訪友人時,我都會昭告天下以爭取演講機會,這樣不僅能與好友們相聚,也能順便賺演講費。

    以2020年為例,我去高雄與台中拜訪友人,同時爭取到3場演講(大家房屋、21世紀不動產、有巢氏房屋),除了賺演講費,搭乘高鐵的交通費也能跟邀約單位申請補助,演講現場順便賣書又再多賺一筆錢。

    結束後,同行通常會續攤請我吃飯,這些林林總總,讓我出一趟遠門往往沒花到錢,反而還倒賺不少呢!

    人不OVER枉少年

    上述例子,無非是想與大家分享,我的確靠賣房子賺了不少錢,但真正讓我致富的,其實是「順便哲學」。

    當你把這一系列的行為內化為觀念並植入腦中,從此每天早上醒來到晚上回家睡覺前所做的每件事,所展現出來的順便行為,長期累積下來省下的時間、金錢、精神,肯定讓你驚喜不已!

    累積財富的三小方法

    積少成多是大家都懂的概念。可「真正懂」又能付諸實踐的人有多少?在這裡分享我身體力行的染個方法,希望你也覺得受用。

    一筆錢,拆成多筆小定存

    定存除了保本加微利,也是我們在尋找進場投資時機點之前最合適的資金停泊處,不管利率再低,至少比活存高一點而且隨時可解約,變現超容易。

    只是,當你有一筆閒置資金時,該將這些錢全部綁在一起還是拆成多筆小額定存呢?後者的方法是我看《佑佑努力記3年從零存款到百萬》這本書學習到的技巧,我覺得很棒,好處如下:

    除非你刻意查詢,否則紙本存摺與網路銀行登入時只會顯示活存餘額,創造存款變少的錯覺,換句話說,只要讓「活存維持低度水位」,就能讓人在平時有意識地少花點。

    靈活彈性,同時把利息極大化!人們無法知道明天跟意外哪個先到,金錢運用亦是,我們無法預測何時急需用錢。因此,假設你目前有10萬元並把它轉為一筆定存,哪天突然急需用到5萬元時卻得被迫解掉10萬元定存,是不是很可惜?然而,假設你拆成兩筆定存(各5萬元),當你急需用錢時只需要解掉其中1筆即可,另外1筆仍然可以存到期滿,讓利息領好領滿。

    過水ShopBack網站,再用行動支付刷信用卡

    現金的議價幅度通常比信用卡高,當你要消費時記得問老闆「付現是否有優惠」,如果有就用現金,畢竟信用卡會讓店家的利潤被銀行剝一層皮,你得到的折扣自然縮水。當然,如果付現跟刷卡的金額一樣,那就選擇刷卡。

    選擇刷卡時,請先確認是否可以使用行動支付,如果是單純把信用卡綁定在手機裡的那種(像是Apple Pay、Google Pay),在折扣上雖然跟實體卡片一樣,但至少方便查帳,對理財也有幫助,記得,多數有錢人都有記帳的習慣。

    如果店家可以接受的行動支付包含像是「街口支付」或「LINE Pay」之類的,那就盡量用,因為除了信用卡本身的回饋之外,上述的行動支付也可以享有額外的虛擬貨幣折抵(街口幣與LINE POINTS),也就是「消費一次,雙重回饋」的概念。

    至於「ShopBack」,它可是我現在網購前必過水的網站,以我每月買書的習慣為例,我會先進入ShopBack網站再連結到網路書店找書,下單時用LINE Pay刷信用卡,如此將ShopBack、LINE Pay及信用卡結合,讓你一次性消費獲得「3重」回饋,超級划算!

    只花紙鈔,不花硬幣

    記得,硬幣不是拿來花的,而是拿來存的!我始終保持一個習慣,在只能用現金的每次消費行為中,只花紙鈔,不花硬幣。每次買完東西後找零的錢幣,不論是1塊、5塊、10塊或50塊錢,我一回到公司就立刻存進撲滿,這讓我產生「錢怎麼這麼快就花完了」的錯覺。

    而每到農曆新年前就是我的殺豬公日,我都會有一種「突然多了這些錢」的驚喜感!這些多出來的錢,我通常拿去旅遊、買新衣、吃美食犒賞自己,有時想不到可以做什麼,就把它存進銀行裡繼續滾雪球。

    以前還沒使用信用卡時,我大約每3~4個月就能殺豬公,使用信用卡之後大約每半年殺一次豬公,現在行動支付興盛,我存零錢的速度被拖慢了,目前的頻率則是一年一次。而每次結算的金額,最低也有1.5萬元,最高紀錄還曾經達2.6萬多元,都快要可以付我兩個月的房租了!

    馬桶裡有錢,你撿不撿?

    某日中午我去速食店用餐,發現廁所馬桶裡面竟然有10元硬幣,我想撿,可是想到那是排泄物的必經之處,縱然水看起來是清澈的仍心有障礙。

    換作是你,拿還是不拿?請不要跟我說「跟店員講我的錢掉進馬桶請幫我撿」這種話,我會揍你。而我是這樣想的:

    想像自己是負債狀態。

    手髒了,洗手就好,反正沒人看見。

    要知道,生出10元的利息並不容易,你必須先有6000元的錢母並搭配年利率2%的理財工具(現在銀行的定存利率已經連1%都不到了),還要花1個月的時間才能生出這10塊錢。因此,如果我不撿,不是看不起10塊錢,而是看不起它背後6000元的錢母。

    於是我便鼓起勇氣伸手拿,然後趕緊用肥皂連同硬幣一起洗手。

    請重視每一塊錢

    在《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一書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有錢人自居守財奴,重視每一塊錢。」這讓我想到過去我也曾看過類似財經書籍所舉的情況,看到路邊有一塊錢,你撿還是不撿?

    不撿的代表人物:比爾蓋茲。因為他一分鐘幾百萬元上下,撿錢的時間不如拿來賺錢。

    撿錢代表人物:香港首富李嘉誠,某次一枚銅板掉出來滾到臭水溝,他試圖去撿;美國股神巴菲特,他搭電梯時發現地上有一塊錢,他看同乘電梯的人都沒有要撿,於是他撿;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他的名言之一就是「賺一塊錢不是賺一塊錢;存一塊錢才是賺一塊錢」。

    比爾蓋茲不是有錢人,而是超級富豪,那我們呢?伸手進馬桶拿錢與洗手時間加起來不過一分鐘,你一分鐘賺得到10元嗎?你工作時薪有達600元嗎?比爾蓋茲在逛街吃飯與朋友聊天時依舊有被動式收入,你有嗎?如果你是負債狀態或處於努力存錢累積財富的小資族,想想李嘉誠,他連臭水溝的錢都要撿,你有什麼理由不撿?你怎麼可以不撿?

    順帶一提,為何有些人不花心思做預算與記帳卻一樣可以成為有錢人?因為他們刻意營造一種「缺錢感」,這樣就不用擔心會亂花錢了。

    說了這麼多,如果沒有執行都只是空談,行動吧!讓我們一起用三小方法爭小利、存小錢,拼出大財富!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省出一棟房:24招易上手的存錢絕技》,台灣遊讀會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省錢hen好玩──2年存百萬祕技不藏私大公開!

    本書的案例生活化,以「一般人生活中會遇到的」食衣住行等面向來分析,提供大家意想不到的省錢方法,幫助你的存款累積;此外,本書的手法簡單易懂的做法與建議,並輔以泰源親身體驗認證,讓你不用靠投資、理財也可以按部就班輕鬆存出買房金;以及,書中的觀念是心法也是新法:除了方法的教學,還會從「觀念」出發,幫助你既學會實務操作,也能理解其中原理並自行應用到其他面向。

    即便你不懂理財、不會投資,只要掌握原則與心法,還是可以從現有狀態中「開源節流」,存出自己的多桶金。

    責任編輯:蕭汎如
    核稿編輯:翁世航

    部落格→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1/07/210628-24.html

  • google拆股歷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30 01:54:19
    有 92 人按讚

    [101]傳Amazon拆股摶入道指,但點解要拆股先入到?道指又點計?又有幾低能?

    ==============
    2021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80,半年已16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

    TLDR:拆細可能有誘因,但,真係要入道指?

    1. 雖然好多嘢寫,但都寫埋呢單先。話Amazon會拆股,今次業績就會公佈。咁今次業績係幾時?係美股星期四收市後,即係香港星期五天光之前。

    2. 呢單都幾神奇,早幾日由狐狸台記者Charles Gasparino獨家爆料。冇乜詳情,只係引述消息人士,話會令到光頭佬Jeff Bezos拋離 Tesla嘅Elon Musk,更加鞏固首富地位云云。因為拆股就會令Amazon成為道指成份股。出完個 tweet後,股價即時彈咗2%,當然股票唔會話你知點解升。實情股票一年250個交易,有大新聞嘅可能得20日?

    3. 會定唔會?好快你就知。不過即使Amazon冇拆股,記者亦可以堅持話「因為我篤爆咗佢先縮沙」,量子力學咁,觀測者改變埋個結果(嚴格嚟講:觀測者唔應該評論啦,你做實驗睇光子都唔會吹氣),難以驗證。

    4. 呢個猜測一直都有,而近年大家知,蘋果拆過股,Tesla亦都拆過。Amazon會跟亦唔奇,而如果係做嘅,公佈業績時做埋亦好合理。

    5. 更重要嘅係,Amazon之前亦都拆過三次股,分別係1997年,同1999年(一年拆兩次)。不過,亦都要問,對上一次拆股超過20年前,做乜過去咁多年唔做,而家忽然改變主意?

    6. 先講記者答案:為咗有得入道指,進一步拋離Elon Musk.呢度就可以講多少少。冇錯,Amazon並唔係道指成份股。FAAMG之中,只有蘋果同Microsoft 係道指成份股,Facebook Amazon Google 都唔係。原因?我都唔知,你去問班委員,透明度好低的。

    7. 肯定嘅係,雖然全部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但並唔一定要工業股先入選。

    8. 不過有一個問題,之前都講過(懶搵舊文),道指係十分古老嘅東西,清朝(冇呃你!)產物,差不多140年歷史。咁當年計算工具同而家爭好遠,所以佢啲嘢十分求其(下面會詳細講),亦因為顧及計算方便(*)。之但係,為咗傳統,就咁多年都冇改,就出現好多問題了。

    9. 有名你叫,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就真係30隻嘅平均。點平均法?最初就係30隻嘅股價,加埋佢,咪指數咯。易計嘛!清朝咋大佬,將就下啦。

    10. 後來都差不多,只係多咗Divisor,你加埋晒30隻成份股嘅股價,再除返呢個Divisor.而家嘅Divisor大約係0.152(聰明嘅你可以諗下,點解會細過1,附注會答)(**)。咁你問,點計呢個Divisor?可以寫多幾千字講,但實務上,Google 或者搵 Wikipedia啦!仲清朝咩!

    11. 都話,撇除咗個Divisor影響,道指就係30隻嘅股價加埋一齊。咁戇居都得?就係咁戇居!有乜戇居?好簡單,你諗下兩隻份股,如果一隻而家500蚊,另一隻1蚊,咁有乜後果?即係1蚊嗰隻,基本上升幾倍或跌九成都唔會有影響。500蚊嗰隻?我升1%,對個指數等於你1蚊嗰隻升5倍!亦即係話,股價大嘅公司,對指數嘅影響力就大好多!

    12. 冇錯,任何股票指數,都會有啲權重(equal weights嘅例外)(***),weights,加權平均數,我年代中四定中五數學要學。咁你每隻成份股佔幾多比重,就各司各法了。

    13. 一般現世做嘅,都係market cap weighted,頂多有啲調整。恒指係咁,標普指數係咁。但道指因為係清朝嘅嘢,就用stock price嚟做weight

    14. 咁有乜問題?因為個「股價」per se,係冇意義的嘛!A公司股價高過B公司,不等於佢大過B公司喎。我升1蚊可能係100%,佢升一蚊係0.1%,點可以放埋一齊比?

    15. 所以,之前蘋果咪有呢啲咁搞笑嘅嘢,原本在道指嘅比重大約係12%,一拆四之後呢,變咗比重係4%,係咪夠低能?

    16. 講咗咁耐,咁同Amazon有乜關係?關係就大。一般相信,Amazon同Google,入唔到道指,就係因為個「股價」太大。我懶慢慢計,但而家道指最重磅嘅係United Health,股價4舊水,佔比重已經7% — 咁我放隻3500蚊嘅Amazon入去,加埋隻2400蚊嘅Google,其實係咪睇呢兩隻得了?

    17. 冇錯,道指是一個很低能嘅指數,所以真係「專業」嘅都會講標普指數,例如你見比較啲股市表現呀,都應該用標普。唯獨咩情況會用道指?你見啲要做到好耐data嘅就會,因為標普指數係1957年嘅產物,戰後嘅事。

    18. 而媒體照報道指,只係因為習慣,亦因為傳統。扯開少少,同樣地,恒指都係麻麻地,但當然已經後生過道指好多,所以冇呢啲問題。但你見「機構投資者」,好多都睇MSCI 香港指數—咁所以,你話港股咁多年冇寸進嘅,睇你睇乜指數啫。

    19. 好啦,講咗咁多,如果Amazon想入道指,應該就一定要拆股啦(雖然拆左亦不代表一定入到)。之但係,有冇諗一個問題:入嚟做乜?又或者,搞咗咁多年都冇入,離埋婚拆多份畀前妻上埋富豪榜,都仲係首富,做乜仲要理咩入道指?

    20. 記者講法話,可以令佢身家進一步拋離Elon Musk,我就唔知個邏輯在邊。即管當光頭佬會care,但點解入道指就會身家升?入道指股價就會升?似乎唔係好站得住腳吧。有都只係暫時,同基本因素冇乜關。仲要根本追蹤標指嘅基金大過道指好多。

    21. 記住,David Webb(唔係講廣東話嗰個)提過好傳神嘅比喻:你個pizza切多幾切,唔會多咗啲(嚴格嚟講少咗添,餅碎又冇咗啲,把刀又痴實一啲)。

    22. 你拆股,拆幾多次都得,但點會影響股價?呢個亦係我見親啲人話煤氣「送紅股」嘅搞笑。屌你,送紅股咪即係拆股!

    23. 咁至於點解啲公司咁鍾意拆股?官方答案話,提高流動性。即係可能一手長實定騰訊定港交所 十幾廿萬(冇check),太貴,散戶買唔起咁。當然實際上,就同點解啲公司供股用埋啲仆街比較一樣,點解要咩13供5呀咁,咪會有大量碎股,咪可以搵鳩你笨收埋你。間間都係咁玩,包括匯控渣打。

    24. 之但係,喂,美股係冇一手手架嘛!所以根本冇呢回事。咁點解仲要拆細?可能就真係為咗降低入場費:但,你問我,一股Amazon都係三萬蚊港紙有找,一股都買唔起嘅,不如都係專心讀書返工?

    25. 但但但,時代唔同嘛,而家YOLO嘛,鬼佬連登仔嘛,咁你三千幾蚊美金一股,可能啲網友就真係冇乜動力咯。所以,講到尾,可能都真係吸到多啲散戶?

    26. 又然後,美股雖然冇一手手,但如果啲股票一路唔拆,升到幾萬美金一股,咁咪變咗又係入場費好高?不過其實而家可以買Fractional share的(****)

    27. 無論如何,你睇到篇文時,應該已經有答案。你話睇咗咁多對你賺錢有冇幫助?冇乜,但咪識多啲嘢。況且,Patreon一早寫咗啲對你賺錢有幫助嘅嘢啦

    ==============
    2021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80,半年已16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
    ==============

    (*)正如有一段好長嘅時間(講緊我睇銀行股時都仲係咁!),中國加息減息係要0.27 0.36咁去的,十分低能。點解唔係0.25?因為 0.27 0.36 之類畀9除得盡,易計啲。咁你話9/365 咪又係一堆混吉?錯,佢地用360的。

    (**)開估:好簡單,因為啲股票不停咁拆,所以個Divisor要一路縮細先令指數在拆估前後冇變(呢度唔解了)。但點解股票不停拆?因為股票係不停升嘅。又學到嘢了。

    (***)冇錯係有equal weight嘅指數,美股都幾常用。但,equal weight咪即係全部權重都係1,一樣有。正如唔選擇都係一種選擇。

    (****)呢度真係要搞清楚,有人話Fractional share係碎股,完全錯。Odd lot 先係碎股。香港要一手手買,咁唔足一手嘅咪odd lot,你可以買1股港交所。咁你話,有乜分別?我可以買0.1股 Google,有乜分別?—分別就大啦。你渣住1股港交所,就係股東,你可以入場媽叉李小加或者歐冠昇,1股都係股東,根據我理解佢不能唔畀你入場。之但係,你渣0.1股Google,你就應該冇得入場媽叉皮猜。我唔100%肯定,但就我理解,渣住0.1股嘅唔係股東。法律上最低單位就係1股。你可以去試下。咁你話你唔使媽叉人唔使食西餅嘅,有乜分別?應該冇乜嘅。之但係,美股一股都買唔起嘅,我勸你都係專心返工讀書吧啦。

  • google拆股歷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06 00:00:08
    有 7,055 人按讚

    「定期定額,要分幾批投入?」
    市場先生很常收到一類讀者問題是,想長期定期定額,但不知道要用什麼頻率、分幾批投入?
    例如長期存美股ETF或台股ETF,想要每月投入,但考慮ETF每張的單價、國際電匯手續費等原因,實際上一季或半年、一年才能投入一次,這時很多人就會很擔心這樣是否對報酬結果有影響?
    ➡對這問題市場先生的答案是:只要你是長期投入,那麼拉長時間來看,無論分成幾批,對結果其實影響不大。
    例如你每年預計投入12萬元,那麼是一次投入12萬、或分成4季每季投入3萬,或分成12個月每月投入1萬,結果的誤差其實都很小。
    ---
    ➡以下圖跑個EXCEL測試投資S&P500 (用SPY ETF的報酬試算),從2006年測到2020年,一共15年的數據。
    分成3種條件,每年都是投入同樣的資金:
    1. 每年初投入 - 一次12萬元
    2. 每季初投入 - 一次3萬元(一年4次)
    3. 每月初投入 - 一次1萬元(一年12次)
    ➡用2006-2020年(共15年)投入美股S&P500做測試,結果如下圖。
    得到的結論是差異很小,
    1. 每年初投入 - 年化報酬 12.2%
    2. 每季初投入 - 年化報酬 12.0%
    3. 每月初投入 - 年化報酬 11.9%
    只有小數點後一位數的差異,誤差屬於可以忽略的範圍。
    資產累積的曲線畫出來也都是疊在一起,拉長時間後曲線非常相近。
    (市場先生貼心提醒:歷史報酬不等於未來報酬)
    ---

    當然,每年初投入好像稍微好一點、每月初投入則最差,有一部份可能性是它的資金在年初就全部進入,換句話說在年初全部投入的資金參與行情的時間更久一點。不過畢竟這誤差很小,而且實際投入時也要根據實際自己資金狀況而定,三個結果我仍會把它當成是差不多一樣的。
    ➡既然結果差異很小,那問題只在於自己單位金額好不好買,不會切完好幾筆資金,卻買不起一單位的標的。
    例如有些讀者提到0050ETF一個月的薪水不夠買一張,買零股又覺得麻煩,其實看完數據告訴我們可以放寬心,一季或半年買一批,結果也不會差太多。
    普遍的人們都會說覺得分批比較穩、分越多批越穩,從數據結果可以發現,如果你只投資1~2年的短期也許時機點或頻率有差,但拉到夠長時間真的都差不多,你會發現分越多批越穩定也許是一種迷思與錯覺。
    ---
    ➡有另一個常被問的問題是「我手上有一筆錢,該定期定額嗎」
    比方說手上有1000萬,是不是要分很多年投入?
    實際上,定期定額談的範圍其實不是手上的資金,而是未來的現金流。而手上有一大筆錢想分批投入,不該稱做定期定額,我覺得雖然兩者同樣都有平均成本的概念,也同樣可以定期,但把兩者用詞區分開來比較不會搞混。
    ➡實際上這兩者沒辦法直接用報酬率或試算去比較,因為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在處理不同的資金狀況。
    這點用巴菲特最喜歡的保險業的角度去思考就很清楚了,假設你經營保險公司,經常手上有大筆現金而且後續每月都還定期有現金進來(保費收入),保險公司得盡快把當下手上現金再投資出去,否則都是在損失利息和報酬、會無法支付未來的理賠支出。畢竟對個人來說可能短期一兩個月損失的利息或收入沒多少,但在保險公司的資金規模來說,即使小數點一兩個位數以後的報酬損失也很驚人,可能也都是至少百萬千萬甚至數億的差距。
    從任何時間點來看,先不考慮未來現金流,你當下手上的資金就如同保險公司手上的資金,應該立即做規劃處理,放越久損失越多時間價值,只是可能零點幾個百分點對個人的資金影響不大而已。
    儘管持有現金慢慢投入,這誤差短期傷害不大,但如果資金一直閒置(例如你想等低點,但2009~2018年間幾乎沒太多顯著低點),最終對報酬來說仍是有負面傷害。(可以google搜尋"cash drag 現金拖累"的概念)
    如果你對定期定額和單筆投入仍覺得困惑,不要把定期定額當成一整組投資,我建議可以拆開來看,把每一筆定期投入都當成是一筆單筆投入獨立決策來思考判斷,這樣也許可以想得比較清楚。
    ---
    ➡我覺得定期定額這個概念最大的價值,並不在於分散持有成本或者任何報酬或風險上的優勢,而是在於「紀律」。讓你的投資計劃能夠規律地去執行,而不是靠感覺操作隨意進出、聽到市場熱絡就買、聽到市場恐慌就擔憂不敢進場。
    畢竟之所以定期投入,就是因為我們無法精準地掌握時機點,如果你都能預知高低點,那你根本不需要定期定額對吧?
    了解它的原理後你也可能會想到,其實定期不一定要定額,我們用定期定額只是比較方便做試算,也符合大多數人現金流狀況,定期不定額也可以,並不是照著某個規則走就一定是最好,根據自己現金流狀況去考慮,並且保持紀律按照計畫執行才是最重要的。
    ---
    ➡快速複習一下重要觀念總結:
    1. 定期定額投資在長期持續投入的前提下,分成幾批對報酬結果影響並不大。每月、每季、每年實際上拉長時間來看結果差不多,不用執著一定要每月投入。分越多批不會比較差,也不一定比較好。
    2. 定期定額談的是未來的現金流規劃,而手上有一筆錢要分批投入,與定期定額是不同的概念,兩者的資金狀況前提不同,不會拿來比較好壞。
    3. 定期定額只要拉長時間必然能分散持有成本,它並不是什麼能幫你多賺或者降低風險的方法,但它是一個可以讓人長期保持紀律、避免受貪婪恐懼影響的方法。

    #希望這篇幫你對定期定額的理解有更完整

    市場先生 2021.04

    #不知道這份EXCEL大家有需要嗎
    #滿3000按讚就把EXCEL放到留言區

  • google拆股歷史 在 IEObserv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8-02 21:56:27

    本週《 #IEO看什麼 》Podcast節目 https://link.chtbl.com/IEOEP9 嘗試不同的形式,以當周財經要聞回顧的方式跟大家閒聊

    包含微軟收購TikTok,Amazon、Google、Facebook和Apple都發布了Q2財報以及市場展望,也同時參與了歷史性的反壟斷聽證。Apple股票一拆四的市場影響,以及軟銀兜售ARM吸引了Nvidia出價320億美金,能不能成交下週會有新發展。美元指數創下了十年來最大單周跌幅,為什麼會這樣跌跌不休。

    IEObserve 國際經濟觀察是個關注國際財經、科技、政治與商業趨勢的部落客。
    🤩IEO與風傳媒業配合作,推廣華爾街日報一年期訂閱3折! https://bit.ly/IEOxWSJ
    🎁年繳原價 $13996 TWD,特價 $3988($333/月),非台灣用戶也可訂閱

    Telegram:https://t.me/IEObserve
    Facebook:https://lihi1.com/pacxO
    官網: https://lihi1.com/4LFqf
    Podcast: https://link.chtbl.com/IEOEP9

    合作邀約請到FB粉專私訊,或是email到 intleconobserv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