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gis查詢系統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gis查詢系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gis查詢系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gis查詢系統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299的網紅彭昆耀,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紀念20年前的這一刻-#921地震 #20週年 👉今天,你收到防災演練的通知了嗎? 1999年9月21日的凌晨,我感覺一震晃動,一回神,才發現整個家上下左右不斷地在搖晃,我當下第一個念頭想的是老婆和孩子。 地震晃動幅度之大,寸步難行,瞬間電力全無。 我和老婆一邊大聲呼喊著孩子,確定安全,一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旅行的旅行] 行動傳播技術空間中的旅行:#當我們用GoogleMap找路時 / 李長潔 🚎 . 時常有人問我,你每次去日本的那些超級冷門的風景、傳說地點、氛圍氣喫茶老店,到底怎麼找到的,聽都沒聽過這些地方。剛開始,我會查詢中文與外文的旅行資訊,像是旅遊手冊、觀光網站,都是基本工作,可以給旅客一點基...

  • gis查詢系統 在 彭昆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9-21 02:32:01
    有 55 人按讚

    📍紀念20年前的這一刻-#921地震 #20週年
    👉今天,你收到防災演練的通知了嗎?

    1999年9月21日的凌晨,我感覺一震晃動,一回神,才發現整個家上下左右不斷地在搖晃,我當下第一個念頭想的是老婆和孩子。

    地震晃動幅度之大,寸步難行,瞬間電力全無。
    我和老婆一邊大聲呼喊著孩子,確定安全,一邊尋找手電筒,大家驚魂未定,一起離開房子跑到了戶外。過了不久,又發生了一次餘震,一次又一次⋯

    那一夜,我們都不敢再回到屋內,彼此依偎坐在一起,抱著家裡唯一一台收音機,伴隨著月光與燭火,等待著地震過後天亮的那一刻⋯⋯
    那一夜⋯我們都醒著⋯

    你⋯還記得20年前的這一晚嗎?
    ———————————————————————-
    凌晨1時47分15.9秒,芮氏規模7.3的百年強震震撼全台。這場地震不但是20世紀台灣本島最大的地震,更寫下台灣地震史上傷亡第二多的紀錄:2,454人罹難,逾10萬戶住宅倒塌。

    921之後,催生災害救治法,建立全台斷層地圖,讓人民知道自己附近家裡哪裡有斷層,同時更加重視全民防災意識,至今每年921之際的9點21分都會實施防災演練。

    台灣位處於地震帶,因此我們更應該具有防災的意識,為了自己也為了孩子。你可以這樣做:

    1️⃣熟記防災知識:
    👉 保命三要領「趴下、掩護、穩住」
    👉「不語、不跑、不推」三不原則
    👉外出避難時,應穿鞋子,以防被刺傷。

    2️⃣做好避難準備:
    👉準備緊急避難包:
    <https://www.google.com.tw/amp/s/www.storm.mg/amparticle/401409>
    放置隨手可拿到的地方,至少每半年檢查更新

    3️⃣掌握即時訊息:
    👉 「災防告警系統」:地震來臨前提供預警廣播
    <http://www.emfsite.org.tw/PWS/p1-2.html>
    👉「地震測報中心」:更新最新地震資訊
    <https://scweb.cwb.gov.tw>

    4️⃣了解環境風險:
    👉 「台灣活動斷層分布圖」:我家在斷層帶嗎?
    <http://fault.moeacgs.gov.tw/Gis/Home/pageMap?LFun=1>
    👉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
    <https://www.moeacgs.gov.tw/2019.htm>
    👉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地質敏感區查詢系統」
    <http://gis.moeacgs.gov.tw/gwh/gsb97-1/sys_2014b/>

  • gis查詢系統 在 張花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3-07-10 08:53:08
    有 108 人按讚

    嘉義縣消防局為爭取搶救時間,快速補充消防車水源,由消防隊隊員依轄區實際狀況繪製標示性地圖,功能性優於geogle地圖,不必多花錢,節省政府公帑,也提升行政效能,獲得縣府「加減乘除創意點子王」績優單位及禮券2萬元,昨天接受頒獎鼓勵。

    消防局以「分秒必爭的地址索引」獲得最佳創意點子王,主要是分秒必爭的救火行動,因鄉下門牌號碼標號略顯凌亂,難以規則性的搜尋報案地點,獨居老人多通常無法帶路,恐延遲搶救時間,於是隊員發想以公開的網路資源「嘉義縣門牌查詢系統」及「通用版電子地圖查詢圖台」,將轄內門牌、道路編號、河川和橋樑謄錄出來繪製地圖,將消防搶救資訊如消防栓、狹小巷弄、孤島地區標註。

    消防局說,一旦受理報案,只要知道門牌即可調閱地圖,省下GIS電腦顯示時間,如村落較遠可先出勤由副手查閱車上地圖,線上派遣第二次出勤時,可馬上知道位置,不用無線電引導,占用無線電時間,也讓新進人員加速熟悉轄區概況,爭取救火時間及快速補充消防車水源,估計可節省尋找消防栓位置約5分鐘;遇重大火災,可至鄰近村里調度水源由指揮中心統一調度,平均每部消防車節省10分鐘。

    今年獲獎單位(機關)如下:
    禮券2萬元:消防局「分秒必爭的地址索引」
    禮券1萬5千元:衛生局「檔案便捷計畫:雲端FedEx-科室檔案共享圈」
    禮券1萬元:建設處「簡化道路申挖流程」
    禮券5千元:社會局「嘉義縣輔具資源銀行」、文化觀光局「文化美容-老店新魅力」、社會局「嘉義縣物資銀行」、綜合規劃處「精進本府施政計畫管理圈」、財政稅務局「優質便民服務-遠距離視訊,運用SQL資料庫的使用語言,挑選退稅解庫案件,主動寄發退稅支票已解庫通知單」、環境保護局「環保、便當、老農夫計畫」

  • gis查詢系統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7-03 14:34:12

    [旅行的旅行] 行動傳播技術空間中的旅行:#當我們用GoogleMap找路時 / 李長潔 🚎
    .
    時常有人問我,你每次去日本的那些超級冷門的風景、傳說地點、氛圍氣喫茶老店,到底怎麼找到的,聽都沒聽過這些地方。剛開始,我會查詢中文與外文的旅行資訊,像是旅遊手冊、觀光網站,都是基本工作,可以給旅客一點基本的地理想像,如方位、氣候、規模、人文特色等。接著,我會做一件事—大量地運用google map細查地方資料。
    .
    地圖,是一種人對空間權力的掌握,當旅人們從地圖繪製者的手中,搶回擁有地圖的權力,這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旅行生活?然而,我們真正因為google map而搶回了對空間的掌握嗎?我們先從紙本地圖的使用開始。
    .
    ▓ #紙本地圖的時代
    .
    不只是到了旅遊的當下才使用google地圖來找路,而是平常沒事時,就打開地圖滑呀滑,細察預計拜訪的地點,了解地理資訊。不過,在2005年以前,旅行時掌握地理環境的技術大都依賴紙本地圖,旅客與觀光客在出發前,會購買旅遊手冊、旅行文學,透過特定旅行專家與旅遊資訊編輯的視野,來觀看地方(林子廉,2009)。在那時之前,各種「旅遊天書」隨著出國人數的增加,而銷售量大增。
    .
    出國旅行度假,不單僅是選好地方、買張機票、然後去就可以說「#這是我的旅行」,旅行的體驗是由生活中的不同媒介內容(電視、廣告、電影、書籍、旅遊手冊,現在還有社群網站)與你的真實旅程所交織而成(Urry, 2002)。當然也包含地圖。
    .
    地圖是一種地理狀態的再現。我們覺得地圖模擬了真實的環境樣貌,但事實上,地圖是一種「#簡化」、「#挑選」、「#裁切」,尤其是紙本地圖,在有限的平面版面上,地圖的終極目標並不是一比一的還原,而是透過地圖繪製與資料整理,表現製圖者對大地的擁有權、解釋權。
    .
    在從前的旅行中,我會在行前買一份巴黎的城市地圖,在台灣時就把旅行手冊上看到的景點標示在地圖中;並在旅程中逐一刪除,有時候還會用紅筆將散步走過的路徑畫上,以展示我對巴黎的熟稔程度。基本上,整張巴黎地圖我都畫滿了。
    .
    ▓ #google地圖的出現
    .
    2005年,Google Map正式上線,一開始只是電腦版,同一年裡很快地推出手機版本,並且加入Google Earth的服務,直至今日,google的地圖是Google公司流量第二大的營運項目。Google Map運用了地理資訊系統(GIS),整合地表空間幾何特性以及地理屬性等兩種資訊之資料庫, GIS 中記錄的資料藉由適當的軟體解譯後可重現地表相關地形與地貌,使用者可以免費且自由地在地圖檔上標記並添加註記。這個地圖很快地成為旅行者的最佳找路工具,可以用微觀與巨觀的視野,審視空間樣態(廖酉鎮、陳均伊,2013)。
    .
    相對於傳統紙本繪製,#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廣泛應用,省卻了實物儲存的難處,也使我們可以在同一空間的地圖上看到不同的主題的重叠和互動,我們更能按照我們的想法,在給定的地圖框架上任意標籤,製作對我們有意義的地圖(Lo, 2012)。
    .
    Google不斷推出越來越豪華的地圖服務,像是「#交通資訊」、「#街景服務」、「#旅行規劃」,最近更加入虛擬實境的概念,將導航升級成「#AR導航」,透過 GPS 獲取用戶的位置,並使用街景資料產生「視覺定位系統」(Visual Positioning System,VPS),快速辨識周遭地標建築定位用戶位置,並在手機相機中以巨大的動畫箭頭結合街景,藉以更清楚地告知方向。這些方便的工具是積累在行動通訊技術、運算技術與人群使用習慣的大量應用與快速進步上,嶄新的地圖技術深刻地改變了旅行、旅人與城市的互動關係。
    .
    ▓ #人與機器結合下的旅行:地理媒介
    .
    人與機器在移動技術空間中,被結合成一種人機複合體,或是Bruno Latour行動網絡理論中的「人—物」,這讓人的體驗更加複雜。你有沒有一種經驗,就是打開Google Map後,隨著指標轉動身體,試圖協調數位與真實的空間方向。或是,跟著導航行走,耳畔響起「向左轉」,就毫不猶豫地走向左方的街道。又或是,最一般的情況下,使用者會打開軟體,了解地理定位下自己與週邊資訊(店家、車站等)的關係。
    .
    進入到隨身行動傳播科技時代,人與物結合下的移動與定位本身就是一種資訊,這些資訊詮釋了流動空間、網絡連結、移動過程的具體樣態。一方面,機器深刻地鑲嵌入人類的生活世界中,反過來說,人們亦透過機器產生全新、方便、延伸的特殊經驗。這種人機合一、日常鑲嵌的 #地理媒介(geomedia)(McQuire、潘霽,2019),在旅行實踐中更顯鮮明。
    .
    Web2.0時代,藉由地理媒介所構連起來的網絡式公共空間,展示了人類時空感知的嶄新轉變。透過行動傳播與數位化的技術,遊歷的地點本身不只是被媒介再現,而是,這些地點本身就是媒介,在程式運算的框架下,人與人、人與城市有了全新的關係:Google Map的使用與資料的積累,很大的程度上,人們利用社會實踐、消費行為與協商互動來定義旅行的地方。
    .
    例如這次我們旅行到關東地區,特地前往宇都宮吃餃子。在行前我們藉由Google Map的即時資訊決定乘車的方式,查詢車站附近所有的餃子店以及他的評價、照片、菜單,用街景服務來定位自己如何到達要去的「餃天堂」。然後在這家算是有特色的餃子店鋪,我們竟然在餃子裡吃到了一根鋼刷鐵絲,店家也沒有很認真地看待。就默默地打開Google Map說明了當下的狀況,並給予較低的星級。
    .
    ▓ #自願式的地理資訊(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
    上述的情境是一種建構主義的場境,使用者們可能自知的情況下,#自願參與地理資訊的建構,這稱做自願式的地理資訊(VGI,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Sieber and Haklay, 2015),Google Map的VGI使得人們更有機會參與城市意義的詮釋,在公共參與的意義上,Google Map也是一種社群媒體,它建築在遊客、居民、店家等大量用戶的傳播意向性上。在McQuire與潘霽(2019)的「地理媒介」評斷便提到中,媒介傳播技術、隨身行動和城市地理元素的深度融合,共同造就了「#成為公共」(becoming public)的體驗,打開城市生活的審美維度,同時推動了「成為公共」的過程。城市中的社會關係和權力關係,不再僅僅依據根植於城市空間結構的生活形態,而是更直接地被轉化為主動的「傳播」過程。
    .
    從知識論的角度來看,Google Map有著三種資訊類型:自然的資訊、技術的資訊與文化的資訊。自然的資訊,如同人們所可以感受到的地形等;技術的資訊則如道路、水系的測量描述;而文化的資訊則指涉各種人類的行為,如駕駛、消費等。透過運算平台,當然也包含IG、FB上的「#社會標註」,像是打卡、分享美照、「#」,使用者、物、與城市風景大量交織成數位形式與真實形式共存的存在,並且在公共性的概念下交往互動。
    .
    可是,我們還是可以想像與批判,一個反烏托邦正在進行。有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正是地理媒介的延伸,甚至不得不參與地理資訊的建立。當你想要運用導航系統時,其使用者本身正參與著車流量預測的演算過程。當我們行動時,我們也正經歷一種數據式的物化,個人與機器結合後,個人在時空中的所有作為都有可能面臨資本主義的收編,例如在Google Map上顯示個人化的位置性商業廣告。
    .
    ▓ #流動的社群與信任革命
    .
    旅行者們對Google Map的使用,構成了一種流動與移動的社群,這個社群強調的並非穩定的社會記憶,他們更欣賞獲得片刻的超凡體驗,與享受如遊戲般的過程,在虛實間讓自己更能夠掌握旅行的地方。從Google Map的旅遊嚮導設計就可以發現,Google Map將每一位參與地理資料建構的人們都當作「專家」,這個構想在另一個旅行APP「#TripAdvisor」裡也非常鮮明。你可以在「TripAdvisor」裡分享更多評價、文章與圖片,分享你在移動時的超凡體驗,以獲得「#頂尖攝影師」、「#飯店達人」等等標章,以提高個人體驗的可信度。
    .
    不過,有批評家認為,我們太容易把Google Map、Google Earth上的作為,理解為一種全景全知的圖像、透明的秩序,甚至是前面討論的參與和賦權的工具(Kingsbury & Jones, 2009)。閃耀著令人暈眩光茫的球體,反映了人類的戴奧尼索斯的妄想,我們狂亂地航行,歡天喜地地喧囂,我們全心全意、不加思索地信任它,卻低估了虛擬世界對真實世界的集體監控。
    .
    ▓ #回歸地方化?
    .
    不過,站在創用的立場,我還是傾向對科技保持信任。信任研究者Bostman(2017)在《#信任革命》中談到,只有「信任」,人類才能在進程上有超越性的變革。當然,對Google Map的信任早在2010年以後就幾乎被廣大的使用者們接受了,雖然偶而還是會看到我父親打開地圖導航後,然後罵導航太笨,繼續走自己的路。但無疑得,Google Map扮演了旅行實踐的重要推動角色,它把商品、交通、約會與各種推薦搓合起來,讓旅行同時是個人的行動,也是集體的社群參與。也因為這些更加錯綜複雜的信任,旅人們才能獲得更多足以創新生活的服務。
    .
    回到McQuire的地理媒介概念中,如果傳統大眾媒體帶給旅行者與地方的是一種想像的、再現的、去地方化的全球化幻覺。那麼這些隨身、隨地的地理媒介,像是Google Map,則在旅行者與地方之間形成更回歸地方化的關係,同時還包含了跨文化溝通的實現,透過這樣的地理媒介技術,更能提高人們對差異性與流動性的接受程度,還可以確保城市網絡中與他者共存的技能。
    _
    _

    #參考文獻:
    .
    1. 林子廉(2009)。旅遊手冊如何影響遺產觀光客對於原住民石柱真實性知覺、旅遊動機及體驗。文化大學觀光系碩士論文。
    2. Urry, J. (2002). The tourist gaze. Sage.
    3. 廖酉鎮, & 陳均伊. (2013). 讓地圖活過來一 Google Earth 運用於地球科學教學設計之應用. 科學教育月刊.
    4. LO, K. H. (2012). 論班雅明式史觀和空間觀: 並以領匯霸權地圖為例. Cultural Studies@ Lingnan 文化研究@ 嶺南, 32(1), 1.
    5. Sieber, R. E., & Haklay, M. (2015). The epistemology (s) of 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 critique. Geo: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 2(2), 122-136.
    6. McQuire, S., 潘霽(2019)。From Media City to Geomedia: Cross-disciplinary Insights into Information Society from a Pioneering Australian Scholar。資訊社會學研究,36。
    7. Botsman, R. (2017). Who Can You Trust?: How Technology Brought Us Together–and Why It Could Drive Us Apart. Penguin UK.
    8. Kingsbury, P., & Jones III, J. P. (2009). Walter Benjamin’s dionysian adventures on Google Earth. Geoforum, 40(4), 502-513.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