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excel欄最後一筆資料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excel欄最後一筆資料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excel欄最後一筆資料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excel欄最後一筆資料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814的網紅飛鳥涼不涼的遊戲營運觀察小站,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淺談遊戲數據分析的理解與經驗分享】 - By RF 延續前篇文章提到的營運基本素養,本文來說明筆者對於數據分析的理解與經驗分享, 數據分析可簡單分為三個區塊 Data→ Information → Solution 產品的每日數據表、鑽石產出消耗統計、禮包購買狀況等這類經統計出的「數字」,可視...

  • excel欄最後一筆資料 在 飛鳥涼不涼的遊戲營運觀察小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11 23:26:10
    有 138 人按讚

    【淺談遊戲數據分析的理解與經驗分享】 - By RF

    延續前篇文章提到的營運基本素養,本文來說明筆者對於數據分析的理解與經驗分享,

    數據分析可簡單分為三個區塊 Data→ Information → Solution
    產品的每日數據表、鑽石產出消耗統計、禮包購買狀況等這類經統計出的「數字」,可視為 Data:

    舉例: 每日鑽石產出約150-200萬鑽,但在5/6產出400萬鑽;

    深入挖掘造成其數字變化的「背後原因與傳遞出的資訊」,可視為 Information:

    舉例: 造成此5/6的鑽石產出變化原因,可能有bug被洗大量鑽石、有大型儲值活動吸引大量付費玩家出來付費、有大R怒儲100萬鑽、活動獎勵配置錯誤等原因;

    最後根據其數據分析得到的資訊與結論,做出「相對應的決策與後續計畫」,可視為 Solution:

    舉例: 本次活動獎勵配置原先預期A獎勵較吸引中小用戶,經分析後發現是B獎勵命中大R用戶需求,導致大R瘋狂付費,此時可以重新檢視品項設計與用戶需求內容,並思考該如何延續本次的活動成效,同時也要評估是否會過度投放而造成道具失效的狀況。

    以下為筆者過去在數據分析時得到的經驗,提供大家參考。

    1. 資料驗證
    錯誤的分析結論可能會導致錯誤的決策,所以《資料正確性》為首要注意的項目。

    營運人員大多從數據後台或請技術撈取資料,尤其在額外撈取的資料當中,有可能因需求說明不清楚或是一時疏失導致撈取欄位或內容錯誤,故在撈取資料前要預先想好如何檢驗資料正確性,且拿到資料後第一時間需做資料驗證。

    舉例: 想瞭解A產品在 5/1-5/7的每日營收,在資料撈取需求時可以額外拆分付費渠道(GP、IOS、官網),來進行資料比對與驗證,當拆分付費渠道後的營收加總與每日總營收不同時,此時可以先回頭確認資料源哪裡有異常。

    2. 數據結構
    《用戶特性差異巨大》,根據自身運營的產品統計,所有用戶中僅10-20%的用戶會付費,在付費用戶中的前20%大R用戶會貢獻約75%-85%的營收,在判斷所有數字時要盡可能瞭解其用戶輪廓,且要有更多種面向的數據來進行輔助判斷。

    舉例: 在分析鑽石產出消耗時,如果是所有用戶一起看,可能會無法定位到明確的問題,如果細分成免費用戶、付費用戶(大中小R)等細分數據,則可瞭解各階層用戶花費鑽石的地方,進而找到用戶需求。

    3. 輻射思維
    大部份情況下,可能是因為看到某個數字異常值或是想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分析,建議可以從問題中心進行《射放性的假設與思考》,如果是單線性的思考,過度聚焦於某個論點,容易花了很多時間最終發現方向錯誤導致浪費時間,甚至演變成先射箭再畫靶的情況。

    舉例: B產品因為調整活動獎勵,預期ARPPU會從1200元提升至1500元,最終結果提高至2000元,此時如果只是「說明」本次如何調整活動所以達到此結果,而沒有思考其他可能性的話,有可能會忽略真正發生的原因。

    4. 善用工具
    最常使用也最容易入門的是Excel,其中最重要的功能是「樞紐分析表」,可以將大量資料依自身需求快速轉換成清楚明瞭的統計報表;其次如vlookup等函數,可以加速資料處理與比對,這些基本功除了多使用還是只能多練習來熟能生巧,更進階的也能學習SQL語法、Python、Tableau等軟體與工具來加快資料處理的速度。

    5. 挑戰自己
    在數據分析的過程中,不斷挑戰自己的想法與觀點,同時切換不同視角來審視自己的分析與結論,除了可以發掘不同問題與報告缺陷外,也可以提前預想上級主管或聽講者會想得知哪些資訊與提問內容。

    「重分析,更重結論與後續追蹤」
    剛開始接觸數據分析的營運人員容易太重分析或太相信數字,反而忽略了「產品體驗」與「解決問題」,進而導致輕易下結論或缺乏有效驗證其方案。

    數據分析雖不是萬能,但也是遊戲營運一項必備技能,時刻關注數據變化,培養數字敏銳度,才有辦法一眼看出異常值!

    希望以上內容對你有所幫助,也歡迎大家一起多多交流。
    --
    本篇為客座專欄,作者RF,現為知名遊戲公司營運主管,希望藉由分享自身經驗,給有志於遊戲營運的朋友一些啟發。

  • excel欄最後一筆資料 在 Daodu Tech 科技島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2-03 11:49:04
    有 169 人按讚

    #科技島讀 #留下Email看全文 #Salesforce併購Slack
    #1元訂閱島讀 https://bit.ly/3myOL0D

    Salesforce 開創了「軟體即服務」等多種創新,卻看到了未來成長的極限。於是 Salesforce 砸重本併購 Slack 以補足產品線,爭奪成為企業的資訊骨幹。

    什麼是 Salesforce?

    所有成功的企業,不論再小,都會有顧客名單。名單上會記錄顧客的身份、聯絡方式、交易頻率、金額,以及是否需要定期問候、送禮等。在電腦普及以前,許多人用 Rolodex 管理顧客關係。

    有了電腦後,大家改用 Excel 紀錄客戶資料。只是隨著交易增加、顧客增加,Excel 檔案的數量也隨之膨脹。常常每一個員工手中的報表版本不同,報表資料有時還相互衝突。

    到了網路時代,Excel 的缺點更加明顯。除了資料分散、版本衝突之外,更大的問題是 Excel 檔案是靜態僵固的。例如假設我做了一張全家的支出表,老婆說想看一下。但我想要隱藏某一類的支出不讓她看到,例如「結婚週年紀念驚喜禮物」(你在想什麼),我無法單獨針對老婆隱藏。如果我隱藏了欄位,自己也看不到。

    Excel 表格之間也無法聯動。如果我要調整一項資料,需要一筆筆修改每一個包含該資料的表格。我也無法察看修改紀錄,或是設定提醒通知(「有人剛增添一筆「奢侈品」消費」)。資料存在檔案之中,而檔案依附在裝置內。最後大家手中都一堆 Excel 檔,但彼此之間沒有關系,也無法及時更新。

    Salesforce 革新了表格的概念。其創辦人 Marc Benioff 在 1999 年眼見網路服務如亞馬遜起飛,想在企業軟體中引入網路的作法。於是他離開 Oracle 創業,成立了 Salesforce,將表格移到雲上。

    表格移到雲上,所有人就能瀏覽、修改同一個表格。這代表資料集中在「一個」地方。這有許多好處。首先是更方便管理表格的版本、紀錄修改歷程,以及控制使用權限。同時,每一格資料在雲上都有一個「固定」位置 — 「同一個」資料可以出現在不同的表格中。於是表格之間可以聯動,資料與資料之間也可以聯動。表格的基本單位不再是檔案,而是資料。

    Salesforce 成為資料處理軟體,同時也革新了商業模式。由於 Salesforce 必須維護與管理軟體,與客戶形成更持續的關係,於是 Salesforce 捨棄傳統軟體的一次賣斷模式,改採以用量計價。Bernioff 稱之為:「以前的企業軟體是一夜情,Salesforce 希望跟顧客結婚」。這是「軟體即服務」( SaaS)的濫觴。

    今天 Salesforce 已經成為顧客關係管理( CRM)軟體的代表。業務可以透過 Salesforce 記錄客戶的窗口(contact)、組織(account)、過往交易(opportunities)與潛在機會(lead)等資料欄位。

    📧 留下 email ,馬上看 Salesforce 如何用 Slack 補足產品線: http://bit.ly/2sooQl5
    💰用一元,收看所有島讀關於 Slack 的分析:https://bit.ly/3myOL0D

  • excel欄最後一筆資料 在 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07 16:05:35
    有 333 人按讚

    [人工得返四份一]昨日明報經濟版,最多人睇就係呢篇文

    1. 登登登登,隆重推介呢篇文。講我搞移民台灣嘅種種。明報文,昨日出,所以我今日先貼。反正亦免費。Link在此,(https://bit.ly/3gwlZdB),最底下我都會貼全文。

    2. 咁文中講過嘅不再全部重覆。但想講啲場外花絮。

    3. 首先,呢篇文收視係好好嘅,昨日係明報經濟版網上第一。仲要其實我未在呢度貼出嚟的。問返朋友,佢話可能因為上一期個主角係三哥個仔(https://fbook.cc/3BgR),講兩萬蚊人工可以買樓娶老婆,一般讀者就冇乜代入感了。但我呢啲比較真實個案,素人,大家投入到。

    4. 留意,其實個訪問好長,好似講咗成粒鐘,我係唔知邊啲部份會出街的(*)。記者朋友本身我都識,當普通傾計咁,結果佢好詫異我居然成個鐘一句粗口都冇講過!話「早知拍段片出街啦」。即係原本其實怕我講到一半太興奮爆粗,雖然唔係直播,但總不能「嘟」咗佢嘛。

    5. 我覺得,篇文咁好反應,除咗時機(但其實訪問係七一之前做的),主要係因為個題起得好。先頭部隊固然正,但最重要都係:忠告你,金融人或只「搵得番四分一」。呢個真係一個好好嘅bite

    6. 四分一呢個概念,你見我講台灣嘅文必講。仲咁啱大約就係台幣對港紙嘅匯率。我唔止一次識得在港嘅台灣金融行家講,返台灣?人工不變,不過由港幣變台幣。

    7. 真的,之前貼過我同事(其實係姐妹公司),台灣女仔,反服貿訪問(https://bit.ly/2VPlKCs),不介意公開自己收入(當然因為高就唔介意),香港就年薪百萬港紙,台灣就百萬台幣都冇。

    8. 其他行業可能折讓冇咁多(你搵到的話),但金融業,真係四份一係magic number。冇法,香港就金融業發達,台灣就金融業較弱,一來一回,好係嘢。咁其他工種可能好啲,但,可能都係三份一咁上下?

    9. 所以,我就認為,文中有講,香港人「係台灣返工唔係一個Option」,我真係冇乜見香港人走去打工。一係就退休金或有樓收租食過世,一係就可以在台灣做香港嘅freelance收香港客香港錢。創業嘅,就梗係香港人「三寶」:茶餐廳、燒味店、咖啡店。但,固然唔少執笠,最慘係,賺錢嘅,識個朋友間嘢賺到三四皮嘢港紙,但做到PK,朝七晚十星期一至星期七,畀你班文青嚟打卡小確幸匠人精神。咁不如返香港打工算啦。

    10. 當然有啲人,我地稱之為 鄧小平粉絲,係包拗項,又會話唏我有個朋友在台灣搵幾十萬港紙個月,唏我個朋友點點點。唔拗,大家都知鄧小平係煙鏟但好長命。但我講in general,我做台資公司時,睇埋啲高層嘅人工(上市公司嘛,邊有咁多秘密),亦見到台灣同香港比,真係四份一都未必有。

    11. 另外,你見有個移民開支表(好似網上版睇唔到,我在comment貼),講用咗30萬港紙—原來好多人見到話平!我想講,我已經用得多。要更平都得。原來真係好多人誤解咗,你台灣嗰600萬台幣,係開公司,唔係食咗你的。你搞掂晒護照(當然我唔會叫你一搞掂就執笠),然後公司結業,係可以拎得返大部份。

    12. 點解我話我已經係用得多?首先有6皮嘢畀咗移民顧問。固然我都建議你搵,但以前真係亦有唔少人自己搞。係慳返錢的,你諗你。另外,由我地開始搞到埃汾太辭工過去到開業,都用咗啲時間。有啲人係可以好快手的。仲有,我係有租實體舖,亦有請兼職員工—就係用錢買certainty,我間公司完全四正,有實店有貨賣有請當地人,移民官冇可能質疑到我。咁有啲人唔租舖唔請人嘅,又係你諗你(但而家好似唔得了)。

    13. 記者朋友仲有問到,「幾時先走」。實在有少少敏感,你想像下我老細見到會點諗?但本人都係選擇光明呂樂,照買。咪且戰且走,在香港有得撈,有份接受到嘅工咪留多陣。冇人要嘅,咪收工走人。

    14. 記者朋友話,咁土生土長香港人,在香港金融圈,仲有冇得發圍?冇嘅,睇你點睇。鬼頭年代一樣係冇得你發圍,就係鬼頭執包伏,大陸佬又未玩熟,中間大約有十幾廿年,係香港土炮嘅黃金年代—「亦即係地產霸權年代」。我04年先做銀行,中資添。06年先做股票,當時已經好多中資,就睇你點走位咯。\

    15. 但,唔好有口話人冇口話自己。咁你同廿年前三十年前比,土炮當然更加暗淡。唔講政治都好,都話我舊公司啲煙腸,個個中文又好過我,英文都好過我!又勤力過我!但人工係我N份一。優勝劣敗啫,睇你點走位,老咗唔夠人爆,咪踢法經濟啲,食腦。再講白啲,四十幾歲人仲日日開個Excel砌model玩macro玩VBA咩,唔夠人鬥的。「但我識吹水」。咁睇你想做乜咯,你要好巴閉嘅,係難啲。但我又唔係要點巴閉做CEO做乜,搵餐晏仔,一年去幾次日本食幾次米芝蓮供層樓之類,總走到位。當然你唔順超人,就另一回事。

    16. 另外有朋友睇咗,話我批評台灣喎。實情你見我都唔少批評台灣。例如文入話「人治」—喂咁的確係咁喎,你睇台灣移民審批,極不透明。永遠都只係傳:呢期乜乜乜專業收,呢期乜乜乜行業唔收,呢期非香港出世嘅全部落閘—但永遠唔話你知。

    17. 咁當然,去人地度梗係跟人地玩法。但我亦只係實話實說,我咪跟你玩法,搵移民顧問—其實有冇諗過,呢啲咪rent seeking!(**).真喎,你全部跟制度嘅地方,邊使咁多呢啲乜乜顧問?你見啲腐敗國家(唔係講台灣),咪最多人幫你填form呀教你寫野呀咁咯

    18. 況且,幾時都係身體最誠實。你見我成日話台灣,但我都係選擇會搬去住嘛。梗有好處,爭在未必係你估嘅好處。天地良心,埃汾係BNO持有人,我仲要係好多年前已經拎返再續(咁中間係有停過嘅,我在英國回港後,4年先再去旅行),夠晒忠心。但我完全冇諗過走去英國—即使,天地良心客觀睇,我在英國搵到工嘅機會,一定大過台灣—甚至計及在我台灣減一大截人工添。如果我在英國肯拎台灣咁人工,應該好易搵到。始終英國亦係金融業發達,當年出trip都見唔少黃皮膚人睇返亞洲股票 — 「但你要嘈話做唔到最大粒嗰個就隨你」

    19. 最後一樣講,你見成日話台灣經濟唔好。但經濟唔好先係好!對外來人嘅好。台灣經濟好就唔得嚟畀你咁爽過去做皇帝啦下話。香港經濟夠好,但你問香港人係咪受惠到?係咪開心?

    20. 當然,亦都好睇你在人生咩階段。正如你搵男女朋友就搵件刺激嘅,但搵老婆老公就唔好咁刺激。你要搏殺要上位要搵食嘅,在台灣死得,香港梗係搵錢好。但台灣就生活好。

    21. 咁如何在台灣又可以生活好?就梗係,搵香港錢在台灣洗啦!就靠你地啦!收費專欄好快重出江湖!而家玩住收費短片先!

    22. 最最最底有明報篇文全文。或者你開link睇又得 (https://bit.ly/3gwlZdB)。

    (*)我發現好多人以為記者會畀份稿公司/受訪人睇先出街。答案係唔會的,基本嘅行規或守則。你要指指點點嘅,就自己賣廣告或開個記者會咯。不過我在唔同公司都見有不同嘅人,用啲不同嘅濕鳩借口去叫人畀份稿佢睇咗先(例如「想確保啲嘢冇錯啫」),我都話,香港人,係從來唔尊重其他人嘅專業的。我就唔係悍衡新聞自由乜柒,但我尊重記者朋友嘅慣常做法,而唔會用香港人例牌嘅:「拿新聞嘅嘢我唔識啦,不過我覺得呢……」

    (**)而唔少人真係以為rent seeking就係租間屋畀人。不過咩係rent seeking都有啲深,但到見到嗰時,你就明白。呢度嘅例子,你移民要搵顧問嘅,就好大機會佢地係rent seeking嘅行業。你諗下當中幾多油水幾多勾當?

    ——————————————————————————————
    收費短片第二擊,暫時斷次買。80蚊,講足半個鐘,有圖有表有筆記。
    都係一周思考課題,當然唔會就咁報新聞呃錢,係講有乜啟示。
    影片簡介:https://bit.ly/2ZILRwf 
    或者睇置頂 post都得:https://fbook.cc/3BRq
    講銀行加按息係咪睇淡樓市,美股有冇泡沫,奧地利發100年債券有乜啟示。
    仲講樓,講埋Growth vs Value.

    以下係報名方法:

    【最新李聲揚收費影片】股市係咪真係太貴? 要買究竟邊隻係抵?
    *影片下方會有內容撮要,唔想睇片可以睇字
    影片/課程編號:CC003
    播放平台:https://homebloggerhk.com/web-class-player/
    付款及收看步驟:
    1/點擊報名收看 [ 影片/課程編號:CC003 ]
    2/利用信用卡網上付款
    3/及後有登入資料可以立即收看
    查詢:whatsapp 63832145

    ----------------------------------------------------------------------------------------

    分析員李聲揚擬移台 忠告:金融人或只「搵得番四分一」

    「港區國安法」由提案到實施不過一個多月,香港似乎重演80年移民潮,搬錢、撤資成為中產熱話。已「半邊身」移台的金融人李聲揚直言「細個好鍾意香港,但環境愈來愈擠迫」,故自2014年由太太做「先頭部隊」著手移民台灣,並在兩年前取得護照。不過,他忠告想移民台灣的香港人或金融人需有心理準備,因為隨時「搵到工都得番香港三分一或四分一」。

    目前李聲揚暫未計劃正式動身去坐「移民監」,作為金融人,他坦言全因香港賺錢易,「係台灣返工唔係一個Option(選項)」,因為香港經濟遠比台灣好,「重災區」金融業對比更是強烈,「人工完全係天同地比」。但土生港人在香港金融圈還有機會嗎?他說,香港金融業在外資離開、中資未到時,亦曾有港人黃金時代,「但我入行時已經係好多中資,所以(最終)都係睇香港人識唔識走位」。

    香港金融人「最緊要識走位」

    不少人因為喜歡到台灣旅遊而決定移民台灣,但李聲揚坦言,與太太行動前卻並無到過台灣多少次。他說,下決心關鍵源於2014年台灣取消「存款移民」,即港澳人士不可再用「敘造定期存款500萬新台幣(約131.6萬港元)滿一年」為由申請長期居留,現已改為需投資移民600萬元新台幣(約151.9萬港元)開設公司,兼有經營繳稅紀錄才可申請居留權。

    李聲揚有感當時移台人士有增無減,相信門檻定會逐步收緊,因此「快快手、聽完移民講座」就在2014年底決定由太太先行一步搞移台手續。他指出,相信不少港人與自己一樣,開初是「諗多過做」,因為就算在台經營香港人「三寶」茶餐廳、燒味店、咖啡店,「都係過癮,但要賺錢唔係咁易」。

    他認為,移台港人除退休人士或剛入職場、薪水較低的年輕人外,與他同齡或背景的人、三十多歲已結婚生子、或在港有資產的都要考慮更多,他以自己為例,「(本來)兩公婆都返工,移民就要有其中一位辭工,所以多數係在台灣較難搵到同類工作、又或者人工較低嗰個去」。

    寧願多付點成本 找移民顧問代辦
    縱然台灣門檻較低,但李聲揚與太太仍決定選擇成本較高但較方便的途徑,以約6萬港元聘用移民顧問,皆因他覺得台灣「人治的特質比較高」,「其他國家移民係好似剔點心紙咁計分,但台灣就不一樣,像專才移民,就無好清楚透明話邊啲行業高分低分」,因此需要聘請移民顧問教路或提供門路。

    他說,與太太到台灣投資移民時,就嘗試揣摩當局的諗法,因此不考慮經營網店,改為經移民顧問開設實體時裝店,並聘請兼職員工,「好聽係創造就業,又交稅,唔係過去爭飯食、爭工返、爭福利」,令審批更易。他又指出,移台有很多文件手續,需到不同政府部門、銀行等「敲門」,自己處理的話可能要不時親身到台灣,但移民顧問則會代辦各類事宜,因此他寧願多付一點成本,但可節省回不少時間。

    談到他覺得台灣吸引的地方,「所有嘢都好抵,但正因為經濟唔好先係咁宜居」,又笑言「好得意,香港經濟係好,但香港人又係咪開心?又係咪受惠到?都真係未必。」

    「(留在)香港的代價就係人工高、人多又逼,無咩人情味、樓又貴啲。」他說。

    [是去是留系列之二]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