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ect治療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ect治療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ect治療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ect治療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628的網紅小小兔大戰情緒怪獸,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索K仔 》 因爲自殺衝動太强烈,又不肯入院,於是私家醫生提出試一種最新的藥,專門為嚴重抑鬱病患而設,全港不夠二十人試過,就是索K仔,不過分量控制在醫療用途内,比別人拿來作不法用途小幾十倍。在美國已經用了一段時間,我之前在報紙也有見過有關報道。 醫生説,這種藥的好處就是夠快,短如二十四小時,結...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精神科医・樺沢紫苑の樺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チャンネル登録をお願いします】http://www.youtube.com/channel/UC1WkFVOCTPdY782AJ1PZ-JQ?sub_confirmation=1 【全動画プレゼント】YouTube「樺チャンネル」の全動画2159本のリストをプレゼント中。今すぐダウンロードしてくだ...

ect治療 在 伊藤英哉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9 12:09:21

〈おぐらさんより〉 精神医学では「残忍な治療」が蔓延っています。 みなさん「ECT」って何か知っていますか? これは電気ショック(=電気けいれん療法)のことです。 最近ではm-ECT(修正型電気痙攣療法)と名前を変えていますが、治療の結果が惨憺たるものであることには変わりなく、修正などされてい...

  • ect治療 在 小小兔大戰情緒怪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10-01 08:44:22
    有 29 人按讚

    《 索K仔 》

    因爲自殺衝動太强烈,又不肯入院,於是私家醫生提出試一種最新的藥,專門為嚴重抑鬱病患而設,全港不夠二十人試過,就是索K仔,不過分量控制在醫療用途内,比別人拿來作不法用途小幾十倍。在美國已經用了一段時間,我之前在報紙也有見過有關報道。

    醫生説,這種藥的好處就是夠快,短如二十四小時,結果奇跡真的發生了。我的衝動消失了,想法只停留在思想層面。雖然也會有突然低落的時候,但也只是偶爾浮現出來不會長時間反復loop,雖然昨天剛巧要去醫院見新的心理學家(同路人應該知道有多大壓力)又影響了我的情緒,畫面和想法又增多了。但這只是timing的問題,在一般情況下應該不會。只是,真的好累好累,腦袋很空。

    代價是,過程超級恐怖。你會突然全身麻痹,墜落深淵,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然後出現解離狀態。那是一個外太空的世界,時間空間扭曲,聽到一連串日常生活不會聽到的奇怪聲音,不同奇怪的畫面不斷出現。你會覺得自己好像已經死去,但其實如此也不錯。你想叫救命,但你連説話的能力也沒有。我無法明白,爲何別人會吸毒,真的好辛苦!

    比過山車恐怖N倍的經歷,我真的萬分不想經歷第二次,可惜一個星期要做兩次,就是明天,因爲效果不夠持久,現在就開始擔心和緊張。我問醫生,有沒有替代方法,可惜似乎沒有。但想深一層,一刻恐懼,可以減輕更長時間的痛苦,還是得勇敢面對。

    醫生説,極少人會做ECT,除非自殺衝動太强烈或不吃不喝,然後現在我又做一個不到二十人做過的治療。我不禁慨嘆地問醫生,爲何神挑上了我,他可不可以不這樣看得起我?窄路,總是難走。現在,我的治療旅程真正完整,所有抑鬱患者會出現的症狀和可能的治療我也經歷過了,或者真的能做更全面和有説服力的見證。

    但人總是軟弱的,我現在真的怕得要命,請爲我祈禱,謝謝!

  • ect治療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13 22:31:54
    有 1,359 人按讚

    關於Delta - COVID之我見

    最近COVID嘅delta strain係世界各地爆到七彩,美國、英國同澳洲都失守,瘋狂社區感染。好多「智者」成日會話疫苗可能有長遠影響而無人知,甚至鼓勵民眾齊齊感染共享肺炎,到底由得COVID爆有咩問題?

    Point form

    1. 其實好有趣,「智者」們會話無人知疫苗長遠有咩影響,但其實都無人知中完COVID,幸運地康復後長遠有咩重大影響,近排都有唔少研究講long COVID syndrome,係咪真係重感冒咁簡單呢,似乎又唔係。

    2. 「智者」們會用最新WHO/CDC/NEJM等嘅研究去講話打完疫苗都係可以照傳染,咁點解要打,仲笑打疫苗嘅人on9承受疫苗風險。的確,疫苗來得太遲,當初對alpha asymptomatic transmission嘅保護力的確相當高,但依加流行緊嘅係delta就變相得返symptomatic disease嘅保護力。即係點?即係可以避免你出現徵狀,但無法避免你傳染俾其他人。

    有咩implication?就係如果解封、開關嘅話,打咗疫苗嘅人中招後出現徵狀、要入ICU、要插喉或用呼吸機甚至死亡嘅機會低好多,但無打嘅人就會係Baseline risk。

    Delta傳染力特強,唔少國家都似乎打算唔再用以往封城封關封到2046嘅做法,而係盡量幫想打疫苗嘅人打咗先,到之後瘋狂大爆發時,起碼無咁多人要用ICU/呼吸機資源。

    3. 瘋狂爆delta有咩問題?就係一些原本諗住淨係俾特定population打嘅疫苗變咗要balance risk and benefit去俾更年輕嘅人打。例如澳洲打AZ由本來限60歲以上就最近降到18歲以上就建議打。

    但個問題就出現,AZ或美國J&J Adenovirus vector疫苗有好罕有嘅機會出現VITTS,通常係第一劑嘅4-42日出現,常見於年輕女性。當谷針或市民擔心感染打完AZ後,如果出現頭痛或肚痛咁點算?

    無一個醫生會敢寫包單當係vaccine constitutional symptoms,你去睇家庭醫生佢會叫你去急症,你去急症佢會幫你抽Platelet +/- D-dimer +/- fibrinogen。但當個病人好擔心個頭痛或肚痛係因為打疫苗嘅VITTS,有無醫生敢唔做investigation呢?即使目前個rate大約係86/25 million = 0.000344% (Nature and European studies)

    0.000344%係咪高?我諗大家中裡有數

    但個問題就係,有無人敢孭飛?有無人敢唔驗血就送個病人返屋企?

    如是者,每個打完AZ/J&J疫苗嘅病人去醫院,基本上都會抽血,抽完血如果個病人堅持甚至會照CT brain venogram/CTPA/CT venogram/Doppler US等等。

    咁代表d咩,代表真係急症嘅病人會因此delay,其他更有需要照CT嘅人又會被delay。

    當中用咗幾多醫療資源?就算發達國家都有油盡燈枯嘅一日

    4. 醫療資源係有限,由得COVID爆嘅問題就係當資源用盡時,到底救邊個。現代醫療好嘅地方係好多古時會死嘅病,今時今日可以避免到。一個嚴重嘅COVID,及早使用remdesivir, dexamethasone +/- regeneron嘅monoclonal antibodies(有d國家會用Tocilizumab但evidence未太明朗)可以減低重症同死亡率。嚴重時用high flow/NIV/Ventilator又要去ICU 1:1或2:1護士比例去照顧個病人。

    我當你1%要ICU support,如果你好似英美咁一日爆幾萬,你每日都會增加幾百個要用ICU資源嘅病人。呢d資源好多時候其他病人,例如COPD exacerbation/renal crisis/trauma/sepsis等等唔少嘅病人都可以靠ICU逃過鬼門關,但如果一路爆,要搶資源時,就要簡人去救。

    到底簡邊個去救?邊個但得被救?我地點定義條線?

    5. 繼續社區爆發嘅問題係邊?就係好多elective或non urgent嘅治療或手術會被取消。邊d係elective/non urgent?例如激光打腎石、小腸氣、割膽去膽石、前列腺增生、mental health嘅ECT/CBT、allied health嘅rehab/physio/occu/speech等等,下刪幾百種可以改善生活質素嘅手術或治療要被延後。

    你可以幻想下一個中完風嘅病人,一般透過physio/occu/speech治療後係可以大大改善生活質素,但因為疫情而無得access呢d服務,甚至可能會miss咗rehab嘅最佳window

    呢d全部都要考慮嘅嘢,「智者」們係唔會話你聽,因為佢地無受到呢d嘅影響同時亦唔係醫療嘅service provider,they couldn’t care less about public’s health

    6. 醫護人員個個都因為疫情而心力交瘁

    照顧每個COVID病人都需要著更多嘅保護衣,花更多嘅時候去做程序,特別係aerosol generating procedures,插完一次喉都定必會成身濕哂。

    就算只係簡單嘅打導管同抽血等程序都比以往辛苦同費時。結果就係少咗時間花係其他病人身上。

    封城封關封到2046真係會心累,但當社會上充斥著一群反疫苗、反控制疫症、甚至呼籲民眾齊來感染COVID來共享肺炎時,係咪真係幫緊件事?

    其實都好明顯見到唔會contain到delta,世界各地嘅做法都開始跟英國,幫哂所有想打疫苗嘅人打之後,就齊齊解封,唔想打嘅人就面對感染同重症甚至死亡嘅風險,informed decision, can’t blame anyone

    只不過好多發達國家嘅人都有一股self entitled嘅心,覺得唔打疫苗後中招而重症時,就應份咁享用珍貴嘅醫療資源。

    Do you even care how much it costs for the care and treatment of a COVID patient in ICU?

    Photo source: internet

  • ect治療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26 03:39:57
    有 695 人按讚

    十多歲少女突然呆滯、不說話、全身無力、吞嚥困難

    這位十多歲的少女,生活及上學一直都很正常,沒有什麼異於常人的健康問題病史。大約兩週前突然呆滯,不說話,對其他人的言語也沒有什麼反應,全身無力,走路得靠人攙扶著,不能自己吃飯,媽媽用湯匙一口一口餵食,二十多分鐘後才發現,食物都停留在嘴裡,無法正常吞嚥下去。

    病人的父母非常緊張,猜想是不是什麼嚴重的腦部病變,趕緊送急診。經過一長串的檢查,西醫們找不出來任何生理上的問題,腦部核磁共振影像正常,也沒有病毒感染的情況。經過幾番折騰,西醫們一致的結論是,病人有精神問題,得找精神專科醫師協助。這可把病人父母嚇壞了,擔心女兒會被逼著服用精神科藥物,甚至得用電痙攣治療(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ECT),趕緊請求診所急診協助。

    病人來診所時,整個人像是癱軟的,靠著家人攙扶才能走動,坐在診間椅子上動也不動,兩眼直直看著前方,不說話,要她點點頭、張開口、伸出舌頭檢查等,沒有什麼反應。我一面聽著病人媽媽的陳述,一面設法檢查瞳孔反應及其它中醫的症狀,也同時問了一下病人家庭生活的情況。

    看診大約十分多鐘後,我請病人媽媽把病人帶出診間,在外面候診室休息。當病人媽媽一個人回到診間時,我看了看她,我緩緩說出了兩個字:「裝的」!

    病人媽媽很震驚,我仔細說明了診斷的理由。病人確實有些健康問題,氣血兩虛、瞳孔反應遲緩等等,但不至於造成如此嚴重的症狀表現。而基於我大量的情志疾病治療經驗,從病人媽媽的陳述中,我已經知道問題的癥結所在。我本來還對我的診斷有些猶豫,但是,當我要病人先到診間外休息時,病人的反應及起身的動作,和她之前表現的些許差異,讓我確定了我的判斷!

    為什麼會如此?這得從小孩子的成長環境來解釋。病人是一個很乖巧、聽話的小孩子,爸爸為典型的高科技工程師,工作繁忙,很少參與小孩子的成長過程,媽媽個性硬直,常常堅持自己的想法,要小孩子接受她的意見。小孩子長年在這樣的家庭生活下成長,本來有學校生活來平衡,很不幸的,從去年4月開始,加州學校因疫情改為在家網上上課,小孩子頓時失去了非常需要的宣洩管道,一年多來壓力不斷累積。如果是個叛逆的小孩,這時候會跟父母吵架,甚至離家出走,然而,這位小病人太乖巧了,沒有勇氣和父母正面起衝突,在有意識及無意識下,選擇了把自己「關起來」,切斷和外界互動的各種途徑。

    嚴格而言,並不能說病人是假裝的。長年的壓抑讓病人消化吸收不良、睡眠品質差等等,病人的情緒累積也讓她無法正常面對自己的壓力,生理及心理相互影響下,才會導致這樣的表現。病人確實需要服用中藥來改善生理狀態,並以此來幫助心理狀態。但是,「裝的」這二字最能讓病人父母了解問題所在,因而才能快速、有效的逆轉病情。

    這種情況下,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不能揭穿病人假裝的表現。病人之所以選擇假裝,就已經是一種情志問題,不能用正常的方式看待。我們要幫病人找到一個台階來「下台」,服用中藥是個一石二鳥的解決辦法,既可以改善病人生理問題,同時也讓病人「有理由」變好,讓其他人不覺得她以前是假裝的。當然,這其中有許多互動的要點,中醫師的中立角色也很關鍵。

    兩天前,病人媽媽帶病人回診,告訴我病人改善很多。上次看完診,服用第一碗中藥後,當天下午病人和家人到公園散步,不但不需要別人攙扶,走得還比其他人都快。這一週來,食慾大開,每餐都吃很多,這也難怪,之前不吃不喝,早就餓壞了。同時,開始和家人有許多互動,晚上會特意跑到爸媽房間來說話、來撒嬌。病人媽媽說,經過一週仔細的觀察,她也認定病人許多時候是裝的,因為不由自主下,病人的動作會「露餡」。

    第二次看診時,有段小插曲。我要病人伸出舌頭讓我看看時,雖然病人的反應比上次好很多,還是非常緩慢、不情願似地伸出一點點舌頭,病人媽媽忍不住說了一句「你明明就可以伸舌頭」,這讓我精神緊繃。病人離開診間後,我再次和病人媽媽強調,千萬不要揭穿病人,不然病人會再度把自己深鎖在內,繼續假裝下去,而裝久了就變成真的了!

    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問題,一大部分是源於父母教養的方式及家人互動的模式。做父母的在幫助孩子解決情志問題前,得好好認真思考及面對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教養方式,很多時候問題的癥結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在父母身上。另外,試想這位病人被送到精神科治療會發生什麼事?病人很可能會開始服用精神科藥物,那些化學藥物讓病人的頭腦更加無法正常思考,變成得終身服用各種不同精神科藥物,而精神科的電療法更是加重的精神虐待,讓人無法理解的粗暴治療方式。

    中醫,看準問題的癥結,四兩撥千斤,一週內快速改善,那中醫為什麼比較不科學?如果大家誤解中醫,寧可讓孩子服用嚴重影響頭腦的化學藥物及經歷殘暴的電痙攣治療,那我們也只能無奈地祝福那些人!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http://andylee.pro/wp/?p=10441)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