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differential醫學中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differential醫學中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differential醫學中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differential醫學中文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6萬的網紅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全球首次發現 #中研院找到漸凍症預測因子👉 mir-17~92 你還記得冰桶挑戰嗎? 或是愛的萬物論裡的霍金博士? 聰明的腦袋被禁錮在一個無法移動的軀殼...... 截至目前,漸凍症尚無治癒方式,致病原因除了一成是家族遺傳、有九成仍然不清楚。患者發病後,從控制四肢的運動神...

  • differential醫學中文 在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6-12 18:00:01
    有 1,309 人按讚


    #全球首次發現
    #中研院找到漸凍症預測因子👉 mir-17~92

    你還記得冰桶挑戰嗎?
    或是愛的萬物論裡的霍金博士?
    聰明的腦袋被禁錮在一個無法移動的軀殼......
        
    截至目前,漸凍症尚無治癒方式,致病原因除了一成是家族遺傳、有九成仍然不清楚。患者發病後,從控制四肢的運動神經元開始退化,身體不聽使喚,最後連話都說不出來。💔
      
    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陳俊安團隊發現,【一組微型核糖核酸mir-17~92】,大量表現於中樞神經系統裡,控制四肢肌肉的運動神經元。
      
    👉研究發現⬇⬇⬇
    ❶漸凍症小鼠發病前的mir-17~92顯著減少,導致蛋白質PTEN逐漸累積在細胞核中,最後細胞退化死亡。

    ❷當漸凍症小鼠體內的mir-17~92表現量提高,小鼠的運動能力不僅顯著增加,平均壽命延長14%。

    ❸因此,觀察mir17~92是否降低,可用來評估漸凍症的發病的風險,更有潛力作為未來研發基因治療之標靶藥物。
        
      
    ---  
    ➤團隊名單:本研究共同第一作者為中研院分生所董盈岑博士和彭冠智;通訊作者為本院分生所董盈岑博士和陳俊安副研究員。研究團隊成員包含:陳彥中醫師、張綿、顏雅萍博士和瑞典卡羅琳大學醫院的Sebastian Thams博士。
      
    🎉🎉研究成果已於今(108)年5月30日刊登於國際期刊《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
      
    ➤論文連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arti…/pii/S1934590919301651…
      
    ---
    A new discovery has unearthed a group of small regulatory RNAs, known as the mir-17~92 cluster, that protects motor neurons, a cell type that is particularly sensitive to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 This discovery could provide new opportunities for designing therapies for this disease. The study “Mir-17~92 Confers Differential Vulnerability of Motor Neuron Subtypes to ALS-associated Degeneration” has been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Cell Stem Cell.
      
    ---
    ➤中文新聞稿:
    https://www.sinica.edu.tw/ch/news/6248
    ➣英文新聞稿:
    https://www.sinica.edu.tw/en/news/6248
      
    ➤媒體報導:
    〔自由〕治療漸凍症 中研院找到關鍵/觀察「mir17~92」表現量變化 還可預測發病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293734

    〔中時〕中研院找到預測因子 有助研發標靶藥 漸凍有解 病友盼到生命曙光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0605000545-260114…

    〔中央社〕9成漸凍症致病因不明 中研院發現預測因子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1906040085.aspx

    〔聯合〕漸凍人醫學研究新突破 中研院發現預測發病與治療契機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851727

  • differential醫學中文 在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5-13 20:40:00
    有 93 人按讚


    三年前,係大學中文背簡體字總表準備考試既時候發發牢騷寫既
    三年後,竟然話連小學生都要讀簡體字

    我個人覺得簡體字要識得讀,因爲真係重要,而且大陸買書好平
    但係寫就免了~

    04. 為什麼大學中文要讀簡體字?

    明天是大學中文的考試,從少受慣考試訓練的我,理應正在背「簡體字總表」準備考試,但我卻在這裡大發牢騷。因爲考試的要求,不但是要看懂簡體字;更要我們用規範的字體繁譯簡,一筆一劃都不可以少。但我真的不能說服自己,我現在背這些簡體字的規範寫法,對我的文學修養、語言應用、日常溝通,有什麼確實的幫助。

    中文老師告訴我標準答案:醫學生日後要到大陸行醫的機會很大,寫藥方診斷全部都要用簡體中文,所以要在求學時期學好簡體字。我在追問下去,他只說這是學校的政策,他也改變不了什麽。

    可是現在講求電子化,醫生的診斷都打在電腦上以免失誤。現在一個按鍵就可以把繁轉簡,要我知道「草花頭」的簡體字是一橫過、某些「三點水」的字變成簡體後是「兩點水」,好像有點不關事了。退一萬步來說,如果要求我將什麼history(病歷)、differential diagnoses(鑑別診斷)轉中文書寫,不如先考我醫學詞彙中英對照罷。

    而且,規範繁體字都寫不好,談何簡體字?如果簡體字的一筆一劃都要寫的清清楚楚,那我們不是更應該先搞好自己的繁體字嗎?之前看過一篇報導,上面列明教育局的規範用字,很多都與我們約定俗成的不同(例如「告」字上面應該是「牛」)。可惜我們自小學畢業以後就沒有人再執著我們的繁體字體是對是錯。如果簡體字的一橫一豎反而要我們死記硬背去記清記熟,那我們何不先處理好繁體字的問題? (報導鏈結:http://bit.ly/1OltC5e)

    大學本來就應該教些難一點、有多一點思辯空間的知識,我怎麼還在揣摩這些國家頒佈的法令?是不是三年來學太多理論為主的科學知識,令我對大學文科科目的期望過高?我所有中文課都有上,記得有一堂課說中英文翻譯中如何「意譯」得神似,我恍如發現了新大陸,獲益良多。我期望大學中文的重點,是豐富我們的文學眼界,而不是只執著靠死記就能掌握的知識。至少,會留在演講廳上中文課的同學,都對語言有一定的興趣和追求吧,那藉此機會加深他們的文史哲基礎,從而培養更全面的大學畢業生,不是更好嗎?

    最後,香港的醫科課程是培養香港未來的醫護人員,怎能為他們將來北上行醫預備?如果有醫生想要感受「血濃於水」的親密而去大陸行醫,那學習簡體字就是他們的責任嘛。何必在學生還在讀香港的書,還是想要當香港的醫生之時,做些曖昧尷尬的政治表態呢?

    我個人認爲,簡體字我們應該要看得懂,因爲這真的對我們日常生活有用,到大陸買書也可以省下一筆。但是我們真的需要懂得寫「規範」的簡體字嗎?我覺得其必要性存疑,教我們中文輸入法可能還有用一點。

    不過發完牢騷又如何,書還是要讀的。去年香港大學評議會週年辯論就否決了「香港大學應再必修的中文增補課程教授簡體字」的議案,但結果我們還是要讀要考簡體字。正如我在怒氣中寫一篇文,也不會改變甚麼,面對龐大的體制,我們都是無力的,尤其當我們的將來都牽引在這個體制的手裡。 (評議會議案:https://www.facebook.com/…/a.833105710036…/1049479568399099/)

    (註:那個震撼我的例子是《紅樓夢》的一句:「(兩位小姨)真真一對尤物,她又姓尤。」,譯者將其譯為 “Obviously made for you, You San-jie, you see: even the name makes her yours.”,我覺得精妙得令人怦然心動。)

  • differential醫學中文 在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5-12-06 17:48:20
    有 42 人按讚


    04. 為什麼大學中文要讀簡體字?

    明天是大學中文的考試,從少受慣考試訓練的我,理應正在背「簡體字總表」準備考試,但我卻在這裡大發牢騷。因爲考試的要求,不但是要看懂簡體字;更要我們用規範的字體繁譯簡,一筆一劃都不可以少。但我真的不能說服自己,我現在背這些簡體字的規範寫法,對我的文學修養、語言應用、日常溝通,有什麼確實的幫助。

    中文老師告訴我標準答案:醫學生日後要到大陸行醫的機會很大,寫藥方診斷全部都要用簡體中文,所以要在求學時期學好簡體字。我在追問下去,他只說這是學校的政策,他也改變不了什麽。

    可是現在講求電子化,醫生的診斷都打在電腦上以免失誤。現在一個按鍵就可以把繁轉簡,要我知道「草花頭」的簡體字是一橫過、某些「三點水」的字變成簡體後是「兩點水」,好像有點不關事了。退一萬步來說,如果要求我將什麼history(病歷)、differential diagnoses(鑑別診斷)轉中文書寫,不如先考我醫學詞彙中英對照罷。

    而且,規範繁體字都寫不好,談何簡體字?如果簡體字的一筆一劃都要寫的清清楚楚,那我們不是更應該先搞好自己的繁體字嗎?之前看過一篇報導,上面列明教育局的規範用字,很多都與我們約定俗成的不同(例如「告」字上面應該是「牛」)。可惜我們自小學畢業以後就沒有人再執著我們的繁體字體是對是錯。如果簡體字的一橫一豎反而要我們死記硬背去記清記熟,那我們何不先處理好繁體字的問題? (報導鏈結:http://bit.ly/1OltC5e)

    大學本來就應該教些難一點、有多一點思辯空間的知識,我怎麼還在揣摩這些國家頒佈的法令?是不是三年來學太多理論為主的科學知識,令我對大學文科科目的期望過高?我所有中文課都有上,記得有一堂課說中英文翻譯中如何「意譯」得神似,我恍如發現了新大陸,獲益良多。我期望大學中文的重點,是豐富我們的文學眼界,而不是只執著靠死記就能掌握的知識。至少,會留在演講廳上中文課的同學,都對語言有一定的興趣和追求吧,那藉此機會加深他們的文史哲基礎,從而培養更全面的大學畢業生,不是更好嗎?

    最後,香港的醫科課程是培養香港未來的醫護人員,怎能為他們將來北上行醫預備?如果有醫生想要感受「血濃於水」的親密而去大陸行醫,那學習簡體字就是他們的責任嘛。何必在學生還在讀香港的書,還是想要當香港的醫生之時,做些曖昧尷尬的政治表態呢?

    我個人認爲,簡體字我們應該要看得懂,因爲這真的對我們日常生活有用,到大陸買書也可以省下一筆。但是我們真的需要懂得寫「規範」的簡體字嗎?我覺得其必要性存疑,教我們中文輸入法可能還有用一點。

    不過發完牢騷又如何,書還是要讀的。去年香港大學評議會週年辯論就否決了「香港大學應再必修的中文增補課程教授簡體字」的議案,但結果我們還是要讀要考簡體字。正如我在怒氣中寫一篇文,也不會改變甚麼,面對龐大的體制,我們都是無力的,尤其當我們的將來都牽引在這個體制的手裡。 (評議會議案:https://www.facebook.com/…/a.833105710036…/1049479568399099/)

    (註:那個震撼我的例子是《紅樓夢》的一句:「(兩位小姨)真真一對尤物,她又姓尤。」,譯者將其譯為 “Obviously made for you, You San-jie, you see: even the name makes her yours.”,我覺得精妙得令人怦然心動。)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