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三升一孩子,
照顧高三指考戰士,
俐媽沒有忘記照顧快月考且乖乖看網版的高一二寶貝!
俐媽錄了三民B2L10 “The Men Behind Sherlock Holmes”,
文中提到三個在背後促成Sherlock Holmes的男人,
也提到Sherlock Holmes作者的名字,
相信柯...
照顧三升一孩子,
照顧高三指考戰士,
俐媽沒有忘記照顧快月考且乖乖看網版的高一二寶貝!
俐媽錄了三民B2L10 “The Men Behind Sherlock Holmes”,
文中提到三個在背後促成Sherlock Holmes的男人,
也提到Sherlock Holmes作者的名字,
相信柯南迷一定知道,
就是他的名字促成了Conan系列吧!
俐媽錄影時特意穿上柯南的紀念T,
上面還有他的經典名言—There is always only one truth.
而柯南的「貝克街的亡靈」,
是直接和Sherlock Holmes有所連結。
照片中還有學生去英國Baker Street拜訪福爾摩斯博物館,
所帶回來給俐媽的紀念品:偵探筆和記事手札。
Sherlock Holmes也出了一系列的小說、影集、電影,有興趣可以看看,
大家一起找出幕後兇手!
神通廣大的俐媽,
已經先後post 5️⃣ 篇 #俐媽英文教室柯南篇 ,
現在再補充一些單字吧!
———————————————————
🔍 俐媽英文教室—偵探篇:
🕵🏻 detective (n.) 偵探
🕵🏻 mystery (n.) 神祕事件
🕵🏻 crime scene (n.) 犯罪現場
🕵🏻 analyze (v.) 分析
🕵🏻 magnifying glass (n.) 放大鏡
🕵🏻 clue (n.) 線索
🕵🏻 evidence (n.) 證據
—> trace evidence (n.) 微量證據
—> circumstantial evidence (n.) 間接證據
—> direct evidence (n.) 直接證據
🕵🏻 kit (n.) 整套工具
🕵🏻 deduction (n.) 演繹法
🕵🏻 forensic (a.) 法證的
🕵🏻 autopsy (n.) 驗屍
🕵🏻 coroner (n.) 驗屍官
🕵🏻 toxicology (n.) 毒物學
🕵🏻 client (n.) 委託人
🕵🏻 posture (n.) 姿勢
🕵🏻 gesture (n.) 手勢
🕵🏻 narrate (v.) 敘述
🕵🏻 polygraph (n.) 測謊器
🕵🏻 assistant (n.) 助手
🕵🏻 inspire (v.) 激勵;啟發
————————————————————
其他單字, #俐媽英文教室柯南篇 都找得到呦!
明天要post 「俐媽新聞英文日環蝕篇」,
敬請期待!
.
#俐媽英文教室
#俐媽英文教室偵探篇
#俐媽英文教室福爾摩斯篇
#俐媽英文教室網版篇
#sherlockholmes #sirarthurconandoyle
#conan #bakerstreet221b #detectiveconanfanart
#台大明明超專業
#台大明明歡迎你❤️
deduction演繹法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照顧三升一孩子,
照顧高三指考戰士,
俐媽沒有忘記照顧快月考且乖乖看網版的高一二寶貝!
俐媽錄了三民B2L10 “The Men Behind Sherlock Holmes”,
文中提到三個在背後促成Sherlock Holmes的男人,
也提到Sherlock Holmes作者的名字,
相信柯南迷一定知道,
就是他的名字促成了Conan系列吧!
俐媽錄影時特意穿上柯南的紀念T,
上面還有他的經典名言—There is always only one truth.
而柯南的「貝克街的亡靈」,
是直接和Sherlock Holmes有所連結。
照片中還有學生去英國Baker Street拜訪福爾摩斯博物館,
所帶回來給俐媽的紀念品:偵探筆和記事手札。
Sherlock Holmes也出了一系列的小說、影集、電影,有興趣可以看看,
大家一起找出幕後兇手!
神通廣大的俐媽,
已經先後post 5️⃣ 篇 #俐媽英文教室柯南篇 ,
現在再補充一些單字吧!
———————————————————
🔍 俐媽英文教室—偵探篇:
🕵🏻 detective (n.) 偵探
🕵🏻 mystery (n.) 神祕事件
🕵🏻 crime scene (n.) 犯罪現場
🕵🏻 analyze (v.) 分析
🕵🏻 magnifying glass (n.) 放大鏡
🕵🏻 clue (n.) 線索
🕵🏻 evidence (n.) 證據
—> trace evidence (n.) 微量證據
—> circumstantial evidence (n.) 間接證據
—> direct evidence (n.) 直接證據
🕵🏻 kit (n.) 整套工具
🕵🏻 deduction (n.) 演繹法
🕵🏻 forensic (a.) 法證的
🕵🏻 autopsy (n.) 驗屍
🕵🏻 coroner (n.) 驗屍官
🕵🏻 toxicology (n.) 毒物學
🕵🏻 client (n.) 委託人
🕵🏻 posture (n.) 姿勢
🕵🏻 gesture (n.) 手勢
🕵🏻 narrate (v.) 敘述
🕵🏻 polygraph (n.) 測謊器
🕵🏻 assistant (n.) 助手
🕵🏻 inspire (v.) 激勵;啟發
————————————————————
其他單字, #俐媽英文教室柯南篇 都找得到呦!
明天要post 「俐媽新聞英文日環蝕篇」,
敬請期待!
.
#俐媽英文教室
#俐媽英文教室偵探篇
#俐媽英文教室福爾摩斯篇
#俐媽英文教室網版篇
#sherlockholmes #sirarthurconandoyle
#conan #bakerstreet221b #detectiveconanfanart
#台大明明超專業
#台大明明歡迎你❤️
deduction演繹法 在 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點解有Fake News?因為好味咯]
天地良心真係唔係click bait,亦都唔係劉備扮唔好意思拎陶謙地盤,係要啲手下三催四請好啦勉為其難我做住先。上篇講Fact check,講confirmation bias,非我本行((http://bit.ly/32IU7w6))。踩晒過界,又講新聞,仲講到心理學同Cognitive Science(後悔冇讀,好多女的說),應該搵我朋友朱大班(係呀,嗰個朱大班,又,唔係女嚟的)嚟講下。
不過冇所謂,你見我明明講港交所羅密歐,都變咗講英國文學,意大利旅遊,波斯尼亞歷史,同埋意大利足球。(http://bit.ly/32EPPFI)
仲要好似自吹自擂講自己好醒唔中計咁。真係預計個內容趕客,但結果反應幾好,咁所以先有下集。
首先要講,其實係好精神分裂嘅。做金融,做分析員基金經理或自己炒,反而唔好咁多Fact check。因為水清則無魚,股票(其實大多數資產都係)炒預期。無論你覺得國泰買快運,港交所買倫交所,正面定負面,成唔成事,都一定係第一日就郁。到你落實先?乜都郁晒啦。經濟一樣,你望下2008年香港GDP按年仲有得升,去到2009年先按年大跌-但2008年中秋雷曼爆煲(其實之前已經係),乜都散晒啦,我等你2009年嘅GDP出嚟先沽?而2009年買返晒上去啦
但幸好,嘻,其實我係一個數學愛好者(唔好意思話自己讀數學,因為精算呢,狹義嚟講,應該……唔係數學)。
正題,無數咁多人都講media literacy,媒體素養,教你點分辨假新聞。但絶大多數都係把撚。原因好簡單,正如你叫人戒煙,你叫人唔好食薯片,做愛要用套,有害呀後果嚴重呀。食嗰個唔知咩?但過癮丫嘛!
假新聞一樣,點解會些?固然我話你知啲人本身就係戇鳩。但佢唔會無啦啦去飲苦茶嘛。點解食薯片?因為,過癮!
點解過癮?因為上帝(如有)做人就做到你咁。請返原廠投訴。
潮流興講STEM。而家唔知,我年代第一堂科學課,必定同你講科學方法之類嘅悶嘢,歐思考試唔敢考。另外,會話你知,人嘅感官係唔可靠嘅。好多實驗都玩過,包括兩條線望落唔同長度其實一樣,包括出名嘅藍黑白金裙,仲有包括你兩隻手指一隻擺冰水一隻擺熱水然後一齊放返普通水(嗰時唔知咩叫冰火,嘻)
呢啲實驗都話你知,人嘅五感都係唔可靠。所以科學老師教你乜?就要有儀器去量度。眼見未為真,唔好信自己對眼。
人腦,亦都一樣。
要強調嘅係,睇完呢堆嘢,唔代表你會叻咗,或者可以避免思維陷阱—呢種諗法本身就係一種思維陷阱。你可以諗下,你知道自己感官唔可靠,但唔會因為咁你隻眼勁咗,亦唔能夠因為咁你練多啲隻眼就好啲。冇嘅。大腦都一樣
咁有乜用?好似就係我舉個例嘅呢本書講。你知道點解會行雷閃電,唔會令你防止到佢。你有避雷針,亦唔代表你會少啲見到行雷閃電—但,你唔會好似古人咁驚,以為係不孝畀雷劈
同樣地,你知道自己個腦係有問題,你自然會搵其他方法去小心啲。呢啲就係"大智若愚"嘅精神。廢柴永遠最撚自信。
四十年來我聽好多故事好多實驗,以下係其中一個最有意思嘅(另一個係「看不見的大猩猩」)
我地玩嘅遊戲,好多都係演繹法(Deduction),較少係歸納法(Induction).唔做邏輯撚去講分別,好簡單嚟講,前者先有規則,後者呢,就你去估個規則。
呢個遊戲係就估規則。你睇到張圖啦
2,4,6,8。唔係問你下一個係乜(其實係乜都得),而係,你去估下背後呢個數列係咩規則。出題者一早寫低咗,冇得搬龍門。你做嘅就係去估呢條規則。
點估?你可以寫數字上去(或者口講),出題者會話你知,符合規則,或者唔符合。任你寫幾多,玩到夠為止。但,只準估一次。
正常人(姑且叫正常人隊),就梗係會試10。就算你知有古惑,冇問題丫,無限試嘛。咁你試10。出題者答你:符合規則。
你再試12,符合規則。14,符合規則。16,符合規則。
所以,真容易啦。你話我估到。個規則就係「每次加二」。出題者話:錯。玩完
第二組嘅學生,唔係咁玩。佢都係一開始試10(你當佢睇唔到第一組玩嘅情況啦下,但無關重要)。符合規則。12,符合規則。但佢之後試4,唔符合規則。14呢?符合規則。15呢 ?符合規則。7呢?唔符合規則。負23呢?唔符合規則。17.5呢?符合規則
於是呢種學生就估:個規則就係,下一個數要比上一個大。Bingo
唔使拗細節,個重點係,兩種思維嘅唔同!
第一組學生,估到條規則係每次加二,冇問題,好合理。但之後佢地做乜?佢地係不停咁搵嘢去支持自己嘅諗法。12啱喎,14啦。14啱喎,16啦。咁不如18。搞掂。然後以為自己好撚醒— 因為就如你預計咁發展嘛!證明到我理論!世事如我所料!不知幾開心。
第二組學生,其實開頭都應該係估條規則係每次加二。但,佢唔係去不停assume自己自己啱。相反,佢係獨孤求敗,希望去搵到「證偽」。我估條規則係每次加二,咁,點解我要試10,12,14咁去飛機?我梗係試其他啦,可以試下7,試下13,試下負數,試下小數。其實試到13你就知,最初嘅「每次加二」係錯嘅。
呢個故事就話你知,人係幾咁容易有confirmation bias。你想避免?你要謙卑,你要諗:可能我會錯喎。我搵啲有機會推返我假設嘅嘢去試—而唔係搵啲有機會"證實"我假設嘅嘢去睇。
所以,你見到話政府會回應多一個訴求時。你唔應該去睇差佬取消記者會嘅新聞—睇完你咪更加堅信你原本諗嘅嘢—相反,你係應該去彭博部機,或者去南早網站,睇下到底有冇呢篇嘢—因為搵到嘅嘢可能會掃你興。
破除confirmation bias,其中一個方法,就係不停咁掃自己興。邊有咁理想,咁好嘅嘢點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女神肯同你啪啪啪?打巴自己啦,應該係發夢。幾廿歲人唔好咁多性幻想。
但,confirmation bias係人性,而去fact check,係違反人性的。所以點解我都仲係呢個城市嘅癌細胞。癌細胞嗜甜,我就係呢個城市嘅癌細胞。因為實在太好食啦。你叫我日日食麥皮,you don’t actually live longer, it just seems longer
最後講個,我應該冇講過嘅故事。睇下有冇人有共鳴。
呢個故事,出自「城市故事」。洗米華(梁思浩,唔係周焯華)嗰套。
個故事,正係謎語,夠應節,中秋燈謎。謎面2,4,6,8,10。估一個地名
我記得兩組人係咁拗,一組話謎底係重慶。越嚟越大嘛。另一種反駁,扯,咁你個謎面係1,3,5,7,9都得啦
另一組話,謎底係齊齊哈爾。嘻,齊齊加二嘛(其實不如估「嘉義」)。咁第一組又反駁,扯,咁你個謎面係1,3,5,7,9都得啦
然後結果有條友,無啦啦諗到個答案:不丹
拿,呢啲就偽證啦!
你睇,人地睇城市故事睇劉淑華何美婷,我就留意埋呢啲嘢。抵我變哲學家,冇女溝。
我仲有一個實驗講,呢篇反應好(其實好唔好就我話啫),下篇再講。保證唔會寫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