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crc兒童權利公約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crc兒童權利公約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crc兒童權利公約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crc兒童權利公約英文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161的網紅葉大華,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CRC專欄——兒童參與及香港觀點】 #K編從香港看臺灣 香港兒童權利委員會 Hong Kong Committee on Children's Rights ✏️ #香港執行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十二條兒童參與的權利的基線研究 #參加台少盟CRC國家兒少報告撰寫培力營隊為自己發聲 ...

  • crc兒童權利公約英文 在 葉大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6-14 10:17:11
    有 4 人按讚


    【CRC專欄——兒童參與及香港觀點】
    #K編從香港看臺灣
    香港兒童權利委員會 Hong Kong Committee on Children's Rights
    ✏️ #香港執行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十二條兒童參與的權利的基線研究

    #參加台少盟CRC國家兒少報告撰寫培力營隊為自己發聲
    ==================
    👉兒童權利公約第12條這麼寫:
    1.締約國應確保 #有形成其自己意見能力之兒童 有權就影響其本身之所有事物自由 #表示其意見,其所表示之意見應依其年齡及成熟度予以權衡。
    2.據此,應特別給予兒童在對自己有影響之司法及行政程序中,能夠依照國家法律之程序規定,由其 #本人直接或 #透過代表或適當之組織,表達意見之機會。
    ================================
    近日香港發布了有關「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十二條(兒童參與的權利)的基線研究」,香港兒童權利委員會也對此作出回應。在香港兒少參與同樣面臨與臺灣相似的困境,報告中的結論以及臺灣目前現況共同歸納出以下幾點:

    🔺一、 #成人對兒童參與的想像缺乏察覺和意識
    香港目前關於兒少政策及機制的回應,沒有一套系統性的回覆,當中也缺乏兒少參與的成分。同樣在臺灣的中央或各縣市的兒少委員會,往往針對兒少提出來的意見簡單回覆,對於兒少意見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及成人委員的關切。除此之外,對兒少的參與想像,香港仍停留在舉辦「兒童權利論壇」諮詢意見、統整兒少想法;而在台灣,似乎只有在聯合國四年一次的審查中,才會積極聆聽兒少聲音,更少了系統性的對兒少日常意見的重視。

    🔺二、 #諮詢意見只停留在政策制定的後端
    往往一套與兒少相關的政策在即將落實前,才會想到徵詢兒少的想法,而過程也僅是徒留形式,對於兒少能參與政策制定的發想及過程仍十分保守。成年人的態度在香港及臺灣面臨相似情形,都認為「兒童是無能力的,他們並未完全成長,不可以依靠他們作決定。」然而在《兒童權利公約》第12條中,積極保障的兒少參與,就同時需要成人肯認兒少的能力,並可以為與其切身相關的議題發聲。若還是停留在政策落實前的形式背書,就只是徒留形式的參與而已。

    🔺三、 #缺乏由兒少主導的政策參與機制
    在臺灣現行的兒少代表機制中,由各縣市社會局承辦推選,進到相關的兒少委員會提供兒少意見。但在現場看到的是,兒少代表們在會議上的發言被計時,提案及臨時動議會被限制數量,產出結果同時又期待以成人語言的形式呈現,使得兒少代表們在委員會中處處受限,明顯未在友善環境下保障兒少主體性及積極保障參與。同樣在香港的文章中指出,儘管設有兒童事務委員會,但 #缺乏法定權力,兒少也無法直接參與其中,對政策參與機制仍有限。
     
    👉從香港觀點到臺灣現況,我們不難發現兩者同樣面臨到兒少參與在落實上受到種種阻礙,除了大多成人不重視兒少參與的重要性外,發聲管道及實際成效也未彰顯結果。因此,香港的研究內容十分值得臺灣借鏡參考,在文章中也指出目前現況的因應對策,期待政府能積極重視兒少參與的重要,落實CRC在臺灣的具體承諾,提供一個更舒適友善的環境。
     
    ✏️香港兒童權利委員會完整原文網址連結:https://reurl.cc/V6ln15

    ✏️The Baseline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CRC Article 12 in Hong Kong (Right to be Heard) (只有英文)可於此下載:https://bit.ly/3cKPZjy

    ✏️報告中文概要:https://bit.ly/30mDN64

    ========================
    你也關心兒少參與嗎?
    歡迎以小小的零錢贊助台少盟,讓我們一起繼續努力!用定期定額,敲響下一代!
    台少盟捐款專區:https://reurl.cc/pdWr9e

  • crc兒童權利公約英文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4-15 07:30:00
    有 2,299 人按讚

    【兒童期負面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

    美國聯邦疾病管制局(CDC)很多年前就開始研究這個議題,不只分析極端個案,而是廣泛討論兒童期不良經驗,包括遭遇──被忽視、貧困、身心虐待、家庭變故等情況,日後帶給成年人的影響,從 17337 名長期追蹤案例以及相關研究,所勾勒的事實,令人不由得心生警惕,也帶動美國醫療、教育、社工等領域的實務調整。


    兒童期負面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的研究,始於 30 年前,美國醫院在診治肥胖症病人的意外發現。1980 年左右,美國開始流行液體減肥法,美國大型醫療機構凱薩(Kaiser Permanente)的內科醫師費利帝(Vincent Felitti),便用這種方式幫助一群嚴重肥胖的人減重,按部就班的治療效果也很不錯,有人甚至 1 年減掉 130 多公斤。


    但另一方面,減重治療的中輟率(dropout rate)也高達 50%,許多原本減肥進度領先的患者,會突然放棄治療,迅速復胖到原本體位,讓醫療團隊很洩氣。費利帝醫師開始詢問患者可能原因,其中有個問題是:「幾歲開始有性行為?(How old were you when you became sexually active?)」有一次費利帝口誤,不小心把問題說成:「開始有性行為時,體重多重?(How much did you weigh when you were first sexually active?)」


    對方回答:「40 磅(18 公斤)。」當時費利帝並沒有會意過來,又再問了一次。對方回答一樣,然後大哭說:「4 歲⋯⋯跟爸爸⋯⋯」行醫 23 年的費利帝之前只遇過一位亂倫病患,一時之間不知如何反應,以為是特殊個案。接著,費利帝跟同事約談了 286 個病患,這些患者過半有兒時受虐經歷。


    一名減掉三分之二體重之後放棄減重的女病患死前曾告訴醫生:「除了吃東西,我找不到面對痛苦的其他解決方法。」還有一名戒掉每天 3 包菸後又迅速增胖 135 公斤的女性坦言:「變胖是為了保護自己。」,看似健康問題的暴飲暴食,其實是他們面對痛苦的解決之道。


    費利帝後來在醫學年會發表這 286 個病患的臨床研究,當時一位美國疾管局官員認為,兒虐經歷如果影響如此深遠,有必要針對一般人展開調查,也因此意外促成了橫跨地域與學門的大規模研究。(資料來源:【註1】)


    【ACE(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
    楊為傑兒科醫師說:「兒童期的“不良經驗”,包含了:身體虐待、情緒虐待、忽略等,這些不良經驗可能影響孩子長大之後的各種身體健康。可能早死、容易得癌症、容易得到三高等慢性病、容易酗酒等。這個不難理解。也有很多理論去解釋,為什麼童年期的傷害對孩子有一輩子的影響。」


    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楊醫師你不打小孩,你覺得就不該要求小孩嗎?」、「他做錯事的時候,真的不可以責罰嗎?」非也,我對孩子的要求是很嚴格的。在門診問過我的家長,或見過我家小孩的家長可能知道我是很嚴格的父親。只是不我打他並不等於我不要求他。


    我非常推薦的方法之一是「訂家規」。將您的底線畫出來,明白地讓孩子知道哪些規矩是他必須遵守的。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跟他一起討論。例如:吃飯一定要坐著吃完才可離開,看電視必須保持三公尺以上,對人一定要說謝謝,犯錯一定要道歉等等。訂完家規,家長只需要擔任「執法者」,而這種方式有好多好處。(資料來源:【註2】)


    【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International Spankout Day)】
    最早是美國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1998年發起的。 它的英文名稱中spank一詞俗稱「打屁股」,所以也有將中文譯為「無巴掌日」或「拒絕體罰日」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的訂定起源,原本只是一個一天的活動,美國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在1998年4月30日發起「Spank Out Day」,此組織旨在「邀請你試試看不要打小孩(屁股),至少在這一天不要打,也許你會發現,將來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這個活動受到不少單位的支持,而人本教育基金會於2006年開始響應。


    身為四個孫子的阿公「副總統-陳建仁」談到自身成長歷程,「在我成長的過程當中,我從來沒有被父母打過,也從來沒看過他們體罰小孩。他們總是疼惜、呵護著每個孩子。」陳建仁說,台灣已在2006年通過立法禁止學校體罰,2014年正式加入兒童權利公約,並施行「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CRC)」,這是台灣兒童人權保障新的里程碑,近年政府持續努力推動CRC國內法化,同時致力落實零體罰。他認為,唯有不要用「打」來處理孩子的問題,才有機會重新檢視父母與孩子面臨的困難。(資料來源:【註3】)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註1】:報導者 The Reporter -【科學觀點:負面的童年經驗如何影響我們】:https://bit.ly/3e7sAed
    ∎【註2】:(ETtoday新聞雲)【打罵恐引發後遺症!醫推「這招」降孩童創傷...犯錯不一定該揍】:https://bit.ly/2Vdqroo,作者: 白袍旅人-兒科楊為傑醫師
    ∎【註3】:Newtalk新聞 -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 不打小孩要幹嘛?副總統陳建仁這麼說】:https://bit.ly/2wzYBdY

    ➤➤照片
    ∎ 鋅鋰師拔麻的「小小額葉養成手札」:https://bit.ly/2VlnWRe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3. 【國衛院論壇2019年度議題】簡介
    http://bit.ly/2MtCqgA


    4. ❤️響應今年的「430國際不打小孩日」網路串連活動:(人本教育基金會)【打造愛的家,我不打小孩❤️寫下不打宣言,好禮送給你!】 一起響應4月30日國際不打小孩日: https://bit.ly/39Z3ZFc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兒虐 #兒童期負面經驗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 #美國聯邦疾病管制局 #CDC #兒童期不良經驗 #國際不打小孩日 #International Spankout Day #無巴掌日 #拒絕體罰日 #副總統 #陳建仁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 #打造愛的家我不打小孩 #人本教育基金會

    陳建仁 Chen Chien-Jen / 國民健康署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兒福聯盟─孩子的守護者 /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 兒童福利聯盟

  • crc兒童權利公約英文 在 陳宜民教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0-04 11:45:58
    有 742 人按讚

    台灣需要一個以兒童福利為主的專責單位

    蔡英文總統9月29日參加「中台灣牙醫後援會」成立活動,牙醫師公會全聯會建議,衛福部「心理及口腔衛生司」部門應劃分,蔡英文說,因過去組織上的限制,讓心理司跟牙醫司在部會只能合併成「心口司」,覺得怪怪的,「時間到了」要解決。

    但本席認為,蔡英文總統為了騙選票,什麼話都講得出來。不要忘了! 衞生褔利部當初設心口司被人説不倫不類,口腔衞生(牙醫)本來應該包含在醫事司內的,後來抵擋不住牙醫界的壓力,才在心理衞生司硬性加入口腔,現在還要分出來,變成獨立的一個司!而原來在內政部社會司下的兒童局,反而在組織改造的過程中不見了!如果說要獨立設口腔衛生司,還不如把社會及家庭署改為兒童及家庭署。尤其是在少子女化的年代,這種改變是有必要的。可惜,牙醫界有選票,兒童沒有選票!

    中華民國兒童健康聯盟為了因應目前兒童健康福祉水平不佳,多次呼籲成立兒童專責單位,今年7月6日也舉辦「國家兒童專責單位之建構」論壇,呼籲政府可以早日設立兒童專責單位,本席也受邀出席,並當場建議把社家署更名為兒家署,獲得在場出席專家學者的一致支持。

    根據2019年版各國的出生率排名報告,台灣於200個國家中排名吊車尾,可見行政院少子化辦公室早已形容虛設,至今仍拿不出具體因應少子化問題的政策,少子化問題延燒,影響層面遍及教育、商業、勞動力減退等,一旦陷入惡性循環,是不可忽視的國安問題。

    目前兒少福利業務橫跨衛福部社家署、保護司、教育部,甚至司法院少年及家事廳,多頭馬車,事權無法統一;更何況臺灣2014年已通過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CRC)》,2017年CRC國際委員也建議成立專責單位。不能因兒童沒有選票就忽略其權益!

    最後,很高興韓國瑜先生的國政顧問團正視兒少權益,未來將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更名為「兒童及家庭署」,成立兒童專責單位!讓我們為台灣兒童的福利一起努力!

    https://ivod.ly.gov.tw/Play/VOD/115773/1M/N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