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correlation算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correlation算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correlation算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correlation算法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92的網紅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5 年將有 8 成投資決策靠 AI!人工智慧會取代操盤手和理專嗎? 2021/04/27 by 張庭瑋 隨著 AI 技術的持續發展,如今已被應用於工業、零售及金融等場域,除了前幾年開始風行的投資機器人外,近來也開始有創投透過 AI 進行投資決策,利用演算法分析大量數據,不僅能減少搜尋和評估...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 correlation算法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09 18:50:03
    有 0 人按讚

    2025 年將有 8 成投資決策靠 AI!人工智慧會取代操盤手和理專嗎?

    2021/04/27
    by
    張庭瑋

    隨著 AI 技術的持續發展,如今已被應用於工業、零售及金融等場域,除了前幾年開始風行的投資機器人外,近來也開始有創投透過 AI 進行投資決策,利用演算法分析大量數據,不僅能減少搜尋和評估的成本負擔,還能分散投資風險。

    銀行、創投都在用,2025 年近八成投資決策會用到 AI

    「當你有了大數據,卻還貿然進行投資,是愚蠢的。」Google 風投(Google Ventures)前合夥人馬里斯(Bill Maris)如此告訴《哈佛商業評論》。

    根據調研公司 Gartner 預估,2025 年將有近八成的投資決策會使用到人工智慧(AI)。該公司分析師吾卡克(Alastair Woolcock)表示,風險投資行業採用 AI 技術,將改變財務評估、團隊評估以及成長策略的評估方式,「人工智慧將改善這些『以人為本』的評估方法。」他說。

    《華爾街日報》以兩個創投公司為例,分別是管理資產規模 3.65 億美元的 Correlation Ventures,以及管理資產規模 12 億歐元的 EQT Ventures,這兩家公司都運用 AI 進行投資評估。僅需輸入新創團隊的財務狀況、產品成績,以及創辦人和核心成員的經歷資料,AI 便會給出一個投資評分,創投即可根據此評分,決定是否要投資。

    而在台灣,也有許多銀行開辦 AI 機器人的理財業務,幫助客戶進行投資理財策略的制定。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 2020 年 11 月底,國內已有 13 家業者推行,包括永豐銀行、國泰世華、第一銀行等,其中投資人數約 8 萬 1,512 人、資產規模 22.97 億元,比起 2019 年,人數增加 4 萬 8958 人、資產增加 12.67 億元。

    AI 理財投資比理專或操盤手厲害?

    目前,絕大多數金融機構推出的智慧理財系統,是透過電腦程式,依循設定好的條件和模式,追蹤市場數據、價格走勢、個股資訊等,作為判斷投資決策的依據。《哈佛商業評論》指出,其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快速又冷靜地掌握市場動態,找出獲利空間。

    由於已預設好判定標準,因此可以避免許多人心偏誤,例如不甘心認賠或是追高殺低的心態,但從另個角度來說,AI 也很難做出像人一樣逆轉劣勢的「神操作」,畢竟市場不只是一堆數據,還包含各種偶發事件和市場信心,要能判讀各種複雜的外在條件,還是得靠專家的經驗和智慧。

    雖說如此,各界對於 AI 應用在投資理財,仍抱樂觀態度,如《Entrepreneur》就指出,AI 智慧理財可以幫助股市民主化。過去,大投資者和銀行家掌控著股市,其主因就是因為他們有辦法獲取各種訊息,讓他們做出好的投資決策。

    現在有了 AI 的輔助,進入門檻也跟著降低了,像是有些金融科技服務提供 AI 顧問,該顧問可以分析大量數據並提供個人化的投資建議,用戶可以快速獲得他們的問題的答案,例如投資多少,如何分散投資以及什麼是特定投資者的理想投資組合。就算你是投資菜鳥,也能在幾秒鐘內獲得相關數據和資訊。

    如此一來,可以幫助新手投資者作出早期投資決策,避免走冤枉路,從而在投資生涯的早期獲得高回報,鼓勵他們繼續投資。

    根據《哈佛商業評論》的報導,人工智慧進入金融場域可以讓更多人接觸投資,讓經濟活動更活絡,但不要想靠著 AI 發大財,畢竟真正優秀的投資者,除了要有精準理性的分析之外,還是得靠經驗的累積,培養自身對市場的敏銳度,才能奪得先機,找到最有前途的投資機會。

    資料來源:https://fc.bnext.com.tw/articles/view/1332

  • correlation算法 在 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07 13:21:16
    有 280 人按讚

    其實這種新聞是最誤導性,也最能檢視馬來西亞人有沒有科學精神。

    記得,我是說科學精神,不是科學常識。

    請問,這個吃隔夜飯菜會胃癌,是不是真的?

    你沒有答案的話,你谷歌醫學研究Research Paper,不是谷歌新聞或文章。

    這新聞的結論有可能是她的癌症主診醫生講出來的嗎?

    不可能,醫生有嚴格的私隱尊重。

    是家人講出來的嗎?

    有可能,如果你認識一個死於任何病,你問他的家人,家人會從他的記憶印象中,覺得看起來好像有道理的原因,就講出來。如果他常吃隔夜飯,就會說可能吃隔夜飯太多,所以癌了!如果是常吃快熟面,就會說他每天兩餐都吃快熟面,所以癌了!如果他常熬夜,就會說他常不睡覺,所以癌!如果他常打飛機,就會說他每天打,太縱慾,所以癌!如果他禁慾,從來不打飛機,就會說他壓抑太久,精蟲萎縮僵化成癌!

    老實說,假設新聞事主真的常吃隔夜飯菜好了,她其實每天也喝隔夜水,也呼吸隔夜氣,還有很多其他的隔夜。

    如果這樣就能診斷是癌症的起因,那還需要讀醫科來幹嘛?

    常吃隔夜飯菜,比較可能的,是會常常食物中毒。

    科學精神遠比科學常識重要!

    科學精神是要有數據,要能夠複製,而且很重要的一點:要搞明白Correlation is not causation。

    搞得懂,你就知道你爸爸是男人,男人是會長鬍鬚的,但不是任何一個有鬍鬚的男人就是你爸。

    搞不懂,你就會覺得離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結婚。

    #江魔設教
    #廣渡魔粉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到你,你可以隨緣樂捐,打賞個小費給我吧:http://paypal.me/kongdemon

    不打小費的話,麻煩幫忙點讚分享,好讓演算法幫我推文!

  • correlation算法 在 北歐心科學 NordicHeart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1-06 19:26:02
    有 25 人按讚


    演化學專家如是說
    相關不等同因果
    下結論時要謹慎😌

    【不管樣本再多,也不能直接用相關推斷因果】

    最近幾年,英國的人類醫學資料庫「UK Biobank」,已經蒐集超過 50 萬人的遺傳健康資訊。如此龐大的資料庫,成為研究者的寶庫,去年超過 250 篇論文取材於此。

    《米田堡讓阿美族運動一級棒?遺傳影響表現,莫過度解讀》
    http://neanderthaldna.pixnet.net/blog/post/218235750

    本期的 Science,特別用 2 篇文章介紹 UK Biobank 的發展與貢獻,各位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閱讀。有些研究我有寫過,像是尼安德塔人對現代人的影響,造成紅髮的基因等等。

    至今一路成功的 UK Biobank,可想而知,受到的吹捧會愈來愈多,台灣的商業周刊遲早也會加入。然而,即使生醫資料庫前所未見的龐大,而且愈長愈大,這類研究的限制仍不會變。

    一句老話:
    「相關不等於因果(correlation does not imply causation)」。

    不管樣本數是多是少,這類研究的策略,都是去比較不同樣本間的遺傳差異,試圖抓到某特徵與遺傳之間的關係。

    常常可以發現,兩件事之間有「相關性」,但是看似有關,不等於兩者間就是因果關係;即使有因果關係,也不見得有很強的關係,對於想探討的問題,未必有太大意義。(例如最近那個研究:尼尼基因影響智人腦袋形狀)

    我們常常聽到,做研究要「客觀」,但是這樣講很容易讓人誤會。從選擇題材、設計實驗、選擇分析方法,到詮釋結果,當中其實充滿惹主觀的選擇。

    所謂客觀,意思常常其實是:「不要主觀把看不順眼的結果變不見」。

    《偽陽性誤判太多,調降p值門檻就好?》
    http://neanderthaldna.pixnet.net/blog/post/218765658

    即使是看似事前不需要假說的相關性研究,先做再看看偵測到什麼,也都需要研究設計,更別提最後的詮釋與應用。

    舉個例子,研究「一群人的出生日期,與喜歡喝茶有沒有關係?」,得到的結果是沒有。但是再把這一群人,按照月份拆成 12 組,搞不好有幾組就會變成有關惹。(我真的不是刻意要講星座 XD)

    這就是相關性研究的陷阱,遺憾的是,許多陷阱不是這麼容易能看出來。

    好吧,你說誤判是因為樣本不夠多,那就再舉個例子。我們來尋找,「法國與北韓國民的收入,與遺傳的關係?」

    有資料都可以算,算法也超級客觀,然後你一定可以找到一大堆「北韓窮鬼基因」。以此衍生解釋,去看高雄人的基因組,一定也配備不少北韓窮鬼基因,難怪高雄又老又窮,不能發大財。

    可笑嗎?某些相關性研究,包裝的頭頭是道,說白惹,本質上就是這麼可笑。

    樣本變多,只是能降低誤判的機率,但是要避免無所不在的各種陷阱,還是要靠觀念、知識、訓練、腦袋呀。

    最近 北歐心科學 NordicHearts 也寫到這個議題:
    https://www.facebook.com/…/a.15870224748…/2236437949932194/…

    2 篇 Science 介紹 UK Biobank 的文章:
    《Huge trove of British biodata is unlocking secrets of depression, sexual orientation, and more》:
    http://www.sciencemag.org/…/huge-trove-british-biodata-unlo…
    《Genetic data on half a million Brits reveal ongoing evolution and Neanderthal legacy》
    http://www.sciencemag.org/…/genetic-data-half-million-brits…

  • correlation算法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10-01 13:19:08

  • correlation算法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10-01 13:10:45

  • correlation算法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10-01 13:09:56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