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conviction電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conviction電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conviction電影產品中有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772的網紅Crisel Consunji - Artist / Educato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It may seem diverse, but my work has never been segmented. What I do in Education & Community work is anchored in the conviction that creative express...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conviction電影」的推薦目錄
- 關於conviction電影 在 愛看電影的波妞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conviction電影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conviction電影 在 Kristin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conviction電影 在 Crisel Consunji - Artist / Educato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conviction電影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conviction電影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conviction電影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conviction電影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conviction電影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conviction電影 在 愛看電影的波妞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2 06:57:36
#波妞評電影 《懸案判決》- 依賴感覺判案,無疑是正義的忌日。 · 正義是什麼?每個人心中應該都有個輪廓,但卻無法具體地說出一個正確答案,以前總認為正義就是一種捍衛良知的行為,但看完這部片後,對於正義有了不同的看法,當個有良知的人固然重要,但如何拿捏其中的分寸、適可而止才是更重要的。就像電影裡的女...
conviction電影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9 13:40:45
《#懸案判決》被立場所影響的真相 (7.8/10) ⠀ #主頁新網站請多幫忙點擊 @looryfilmnotes 《懸案判決》是一部2019上映的法國懸疑劇情電影,由安托萬瑞柏執導,瑪莉娜佛伊絲、奧利維古賀梅主演,改編自法國真實事件「Suzanne Viguier」,講述一位單親媽媽諾拉基於對懸案被...
conviction電影 在 Kristin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8 05:14:27
《懸案判決》Une intime conviction ⠀⠀⠀⠀⠀ ⠀⠀⠀ 以法庭戲為主的電影很多,小到婚姻生活、私人糾紛,大到種族歷史、自由獨立、國仇家恨,往往深入牽涉諸多層面極為龐大的資訊量,每一個踏上層層階梯的人們無不帶著自認最為充分的理由亟欲向社會討回一個公道,但以法律的角度而言,真相與正義...
conviction電影 在 Crisel Consunji - Artist / Educato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It may seem diverse, but my work has never been segmented. What I do in Education & Community work is anchored in the conviction that creative expression unlocks our potential as people, and that the Arts have relevance far beyond its entertainment value.
If you look at the very beginnings of the Arts, it both empowers the individual, as well as the communal.
I hope that as I choose artistic projects of relevance— both in theme and purpose— the message of creative and social empowerment becomes loud and clear.
Thank you, Marie Claire. I am grateful that people care to hear the story of the headstrong 10-year old who— nearly three decades later— still persists in working hard as an artist, and now hopes to pave the way for others to forge the life and community they wish.
Baumhaus will be running more of our #PlaydateswithaPurpose soon, and I hope you join me then.
—
PS. I’ve found that google translate does a credible job on this article. My friend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ill be able to read it 😉
#Artist #Educator #Entrepreneur #CreativeArts #BaumhausHK #Community #SocialGood
https://www.marieclaire.com.hk/%E5%B0%88%E8%A8%AA%E5%AD%94%E5%B0%9A%E6%B2%BB-%E7%94%B1%E9%9B%BB%E5%BD%B1%E3%80%8A%E6%B7%AA%E8%90%BD%E4%BA%BA%E3%80%8B%E6%9C%80%E4%BD%B3%E6%96%B0%E6%BC%94%E5%93%A1%E5%88%B0%E5%85%92%E7%AB%A5%E6%95%99/
conviction電影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坎城影展日前公布了本屆第二座榮譽金棕櫚獎得主,為現年81歲的義大利導演、編劇馬可.貝洛奇歐(Marco Bellocchio)(附圖)。職業生涯自1960年代開始的他,與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被齊稱為義大利新電影舵手,在影壇地位崇高。
.
馬可.貝洛奇歐以其電影的政治性聞名,其政治寓言之作《Fists in the Pocket》在1965年轟動影壇,在盧卡諾影展獲獎。續作《China Is Near》(1967)則在威尼斯影展榮獲費比西獎,電影深刻描寫了義大利的選舉亂象。《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1971)則是對教育體制的批判。為貫徹主張,他甚至一度投身左派紀錄片創作多年。
.
80年代的代表作包括首次入選坎城影展主競賽的《A Leap in the Dark》(1980),以及《亨利四世 Enrico IV》(1984)、《肉體的惡魔 Devil in the Flesh》(1986),後者以1979年義國恐怖攻擊盛行的時代為背景,雖然聚焦家庭故事,作品依然帶有濃厚政治控訴色彩。
.
90年代起,力作包括榮獲柏林銀熊獎的《The Conviction》(1991)、《難以抗拒的溫柔 The Nanny》(1999)以及辛辣諷刺天主教以致連教廷都出面反彈的《My Mother's Smile》(2002)。在2003年,以阿爾多.莫羅(Aldo Moro)被赤軍旅綁架之事件為主題,推出《Good Morning, Night》,更榮獲威尼斯影展小金獅獎。
.
《墨索里尼的祕密戀人 Vincere》(2009)再次回歸坎城。貝洛奇歐近年代表作則包括觸及安樂死議題而惹來爭議的《沉睡美人 Dormant Beauty》(2012)、《最後的吸血鬼 Blood of My Blood》(2015)、《祝你有個甜美的夢 Sweet Dreams》(2016)、《黑金叛徒 The Traitor》(2019)等,多部作品都曾透過影展引進台灣放映。
.
坎城主席皮埃爾.勒斯居(Pierre Lescure)盛讚馬可.貝洛奇歐的作品一直堅持質疑體制、傳統、個人與集體的歷史,並對既有秩序提出革新的觀念,是義大利的電影大師。除此之外,他的新作《Marx Can Wait》(2021)也將進入本屆「坎城首映」單元進行放映。
.
這也是繼2011年貝洛奇歐榮獲威尼斯影展榮譽金獅獎後,貝洛奇歐再次獲得三大影展終身成就殊榮,足見其非凡成就。目前坎城影展本屆已公布兩位榮譽金棕櫚獎得主,前一位是由美國導演、演員茱蒂.佛斯特(Jodie Foster)榮膺。
conviction電影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們的自省能力,是有限的。
遇到錯誤或失敗,我們自然的反應是怪別人找碴、怪環境條件太差、怪自己一時不察。人之所以會有這種偏誤,是因為自己的錯誤看起來實在太痛苦了。看著自己失敗,會動搖我們的優越感,就像有棒子朝我們的自尊戳上來。
欲望與情緒會再度將我們蒙蔽,結果就是我們日後會重蹈覆轍,犯完全一樣的錯誤,不痛不癢地自責一番,然後又是忘性大作,直到大限來臨的那一天,這種模式都不會改變。如果人真的能從錯誤中學習,我們就不會看到世界上那麼多錯誤不斷重複,也應該看到大家都在職涯發展上不斷自我突破才是。
取自《人性18法則》
……………………………………………………………
各位朋友,晚安:
這本書之前直播過,目前依舊可以參與贈書活動。
摘文裡面有很多不理性的思維方式,各位大概很容易看到自己,或者身邊的人,有類似的心理歷程。然而,光是各位願意閱讀,我就佩服,因為這需要有相當程度的自省能力,還有挫折容忍度—閱讀下列摘文本身,我認為就違反了享樂原則。
我特別希望各位注意到「究責偏誤」,因為不少師長常用這種態度,去對待被霸凌的孩子,進一步造成二次傷害。這也是這個社會上,常檢討受害者的一種心理歷程。
祝願您,願意理解人性,並且保持覺察!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220440724638912/videos/2571846303126785
……………………………………………………………
【文/ 羅伯‧葛林】
情緒潛伏在我們的意識底下,周而復始地在影響著我們的思緒與決定,而其中最常見、最普遍的一種情緒,就是對快樂的欲望與對痛苦的逃避,這是一種趨吉避凶的概念。我們的想法幾乎無可避免地會繞著這類欲望打轉;光是在腦中把玩會讓我們覺得不舒服或痛苦的想法,就會有想要退縮的反應。我們會以為自己在找尋真相,或覺得自己還蠻腳踏實地的,但其實我們不過是在謹守著讓自己能釋放壓力並自覺滿意的想法,因為這能讓我們感覺高人一等。人類思想中的這種「享樂原則」(pleasure principle),是我們所有心理偏誤的根源。要是你覺得自己不知怎地是個特例,對下方我們要介紹的各種偏誤都有抵抗力,那正好可以當成享樂原則在作用的現成案例。聰明的話,我們就不該逃避現實,而應該探索這些偏誤如何在自己的內心持續作用,乃至於學著在別人身上辨識出這些不理性的狀態。
…………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我之所以達成自己的決定,是看過了證據,也經歷了多多少少算是理性的思考流程。
為了秉持某種觀念,並說服自己是理性得到這樣的結論,我們會四處搜尋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見解。理論上,還有什麼東西能比證據更客觀,更科學呢?但由於享樂原則在暗地裡發揮的影響力,我們會專門去蒐集能確認己身觀點的證據,讓我們能繼續相信自己想相信的東西,而這──就是「確認偏誤」。
想觀察確認偏誤,我們可以在職場上注意別人的企劃,特別是那些輸贏很大的企劃。所謂的企劃,都是為了一個想要達成的正向目的所設計。如果有人把可能的正向與負向後果都平等地考慮進去,那他會發現自己寸步難行。所以無可避免地,他們會不知不覺地倒向能確認達成正向結果的資訊,在那個世界裡一切都很順利。職場上還有另外一種狀況,可以讓我們看到確認偏誤的模樣,那就是當有人「理論上」在徵詢別人意見的時候。對於大多數擔任顧問職的人來說,這都是一個甩不開的宿命。話說到底,大家都希望聽到自己的想法與偏好受到專家意見的肯定。不論你說了些什麼,對方都還是會聽到他們想聽的,而要是你的意見與他們的想法相左,他們就會設法貶低你的觀點,否定你所謂的專業。通常一個人愈是手握大權,他受制於確認偏誤的程度就會愈明顯。
放眼全世界來訪查確認偏誤之際,你可以留意一下有沒有那種好到不像話的理論。這理論身邊會有大量的數據與研究被丟出來當成左右護法,而這一點並不難做到。正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旦你說服了自己,認定自己的論述沒有問題,相關的證明就會跑來供你閱兵。在網路上,我們不難針對一項爭議的兩造都找到支撐的研究論點。整體而言,你永遠不應該因為別人提供了「證據」就覺得對方的說法可信。正確的作法是在冷冽的光天化日下檢視這些證據,並窮盡一切的心力去質疑。面向你自身或別人敝帚自珍的想法或信念,你的第一反應永遠應該設為尋找反證,這樣才符合科學的精神。
…………
信心偏誤(Conviction Bias)
▍這件事情我都信到這個份兒上了,還能有假嗎?
有些觀點我們私心會非常滿意,但內心深處,我們多少也對這些說法有一點點存疑,於是乎我們會不辭辛勞地去說服自己──要自己義無反顧地去相信這番說詞,遇到有人反對一定大聲斥責,絕不坐視。這件事若是有假,我們怎麼拿得出如此的熱情來為其辯護?我們會這麼告訴自己。這樣的偏誤,若表現在我們與領袖的關係上,就更為顯而易見了。你看看領袖說起話來那樣兩手並用而充滿激情,用詞遣字也到處是五彩繽紛的比喻跟讓人會心一笑的旁徵博引,看起來就是充滿了如深井般取之不竭的自信,那肯定代表他們功課做得很足,所以才能把話說得這麼信心滿滿,毫無破綻。反之,那些講話中處處存在語意上的模稜兩可,口條動輒有所躊躇猶豫的人,則似乎顯得不夠堅強,顯得自我懷疑而舉棋不定。這些人說的話多半不能相信,我們會這麼想。人的這種偏見,是推銷員與民粹政客的好朋友,他們把自信當成門面,讓我們易於被他們說服與欺騙。他們知道人都喜歡看好戲,所以他們就把自己似是而非的東西用戲劇效果包裝起來,藉以混淆視聽。
…………
外觀偏誤(Appearance Bias)
▍我交往的人我心裡有底;我能用肉眼看到真正的他們。
我們看到的人都不是本體,而是表象。而這些表象很容易誤導我們。首先,社會化把人都訓練得很好,我們會知道什麼樣的場合需要端出什麼樣的菜色,才能獲得社交上的認可。一般較常見的組合是理想崇高、敬業形象維持得很好、良心沒有被狗吃掉。看著這些「面具」,我們會以為他們真的就是這樣的人。再者,我們多半很吃以偏概全的「光環效應」(halo effect)那一套──看到某人身上有特定的缺點(拙於社交)或優點(聰明才智),我們就會自動延伸,把可能相關的優缺點也腦補上去。帥哥美女看起來就是比較可信,特別是政壇上的帥哥美女。一個人事業成功,我們就會想當然耳認為他們品行亦優、良心爆棚、所以老天爺才會讓他在工作上圓夢。但這模糊了一項事實,那就是很多功成名就,響叮噹的人物,都在超車別人的來時路上幹了不少狗屁倒灶的渾事,你看不到是他們的公關太有本事。
…………
群體偏誤(The Group Bias)
▍我的想法是我的想法。我並不聽從群體的指揮。隨波逐流不是我的作風。
我們天生都是群居的社會動物。被孤立的感覺,不被群體當一回事的感受,於我們都是既挫折又恐怖。知道了別人的想法跟我們有志一同,我們心中會覺得放下一塊超大的石頭。事實上,為了能這樣鬆一口氣,內心會有一股動力要去認同特定的觀點或意見;唯我們並不會有識地認知到這股拉力,而會以為自己的每個決定都完全是自己的意念。
看看那些支持某一黨或某種意識形態的人──明明沒有人發號施令,也沒有人大剌剌地給予壓力,但某種正統或正確就自然而然地拔地而起。一個人若屬於右派或左派,那麼遇到種種問題,他們的意見就幾乎都會自動歸隊,保持左或右一系列相同的立場,就像在變魔術一樣。但會承認自己的思考受到左右之別影響的人,少之又少。
…………
究責偏誤(The Blame Bias)
▍我能從經驗跟錯誤中學習。
錯誤與失敗,會讓人想去解釋些什麼。我們會本能地想學到教訓,希望自己下回不要重蹈覆轍。但事實上,我們並不真的那麼想湊近瞧瞧自己幹的好事;我們的自省能力,是有限的。遇到錯誤或失敗,我們自然的反應是怪別人找碴、怪環境條件太差、怪自己一時不察。人之所以會有這種偏誤,是因為自己的錯誤看起來實在太痛苦了。看著自己失敗,會動搖我們的優越感,就像有棒子朝我們的自尊戳上來。我們會看似完成了所有的動作,裝出有在反省的樣子,但隨著時間過去,享樂原則又會冒出頭來,然後我們就會連原本一點點怪罪自己的心情,都飄散到九霄雲外去了。欲望與情緒會再度將我們蒙蔽,結果就是我們日後會重蹈覆轍,犯完全一樣的錯誤,不痛不癢地自責一番,然後又是忘性大作,直到大限來臨的那一天,這種模式都不會改變。如果人真的能從錯誤中學習,我們就不會看到世界上那麼多錯誤不斷重複,也應該看到大家都在職涯發展上不斷自我突破才是。
…………
優越感偏誤(Superiority Bias)
▍我跟別人不一樣。我比別人理性,道德也更高尚。
很少人會在日常對話中把這話說出口,因為這聽起來實在太狗眼看人低了。但在不在少數的民意調查與研究當中,只要是被問到要拿自己跟別人比較,受訪或受試者的想法大抵八九不離十,就是上頭那句話的意思。人會這麼想,就如同思想遭遇到某種障眼法,我們看不到自己的謬誤與不理性,我們只看得到別人的這兩種東西。所以比方說,我們會輕易相信敵對政黨的人思考是不經大腦,而我們這陣營的人做事都經過深思熟慮。在道德的層面上,我們少有人會坦承自己曾經在工作上欺騙或利用過誰,或是曾經為了出人頭地或平步青雲而抄過捷徑或耍過心機。自身一切的成就,在我們的想像中,都是才華與努力的成果。但如果是別人嶄露頭角,那就是他們效法馬基維利主義而無所不用其極,這些人成功卻卑鄙。我們這樣的想法,目的是不論結果為何,自己永遠都是對的。在一股沛然莫之能禦的力量拉扯下,我們會賦予自己一個理性、守禮、道德完備的形象,而這些正好是受文化高度提倡的特質。任何蛛絲馬跡與這樣的形象有所悖離,都有可能讓自己千夫所指。唯事實上,如果大家真的都如此講理而溫文自持、道德上毫無瑕疵,那世界大同早就降臨許久,善良與和平早就在地球上供過於求。真實的狀況是怎麼回事,我們都清楚。換句話說,我們起碼一部分人,甚至大部分乃至於所有人,都是在自欺欺人。理性與道德,必須透過自覺與努力才能達成。跟很多東西一樣,這兩項品格都不會跟雨一起下下來。要具備理性與道德來讓你的人格變完整,你需要歷經一種叫做「成熟」的過程。
.
以上文字取自
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
★博客來 https://reurl.cc/EzZGkR
★誠品 https://reurl.cc/3L5Odj
★金石堂 https://reurl.cc/ld5v3A
★讀冊 https://reurl.cc/2goLMr
★momo書店 https://reurl.cc/Y6jell
@李茲文化 Leeds Publishing
https://www.facebook.com/leedspublishing/
.
9/13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網癮小爸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03444434218085/
9/27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全境擴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193538510767410/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