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consumer中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consumer中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consumer中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consumer中文產品中有3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093的網紅貓的成長美股異想世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美國聯準會(Fed)在美東時間22日下午2時(台灣23日凌晨2時)宣布利率維持在趨近零的水準,但暗示升息可能會比預期來得快一些,同時也大幅下修今年的經濟展望。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5764746 🌻Adobe(ADBE)電話會議內容讀後感 ADB...

 同時也有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Alvinist / 艾爾文的生活紀錄,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是 Panasonic 2020 年底最新款日本原裝進口的六門冰箱。 影片內容以特色功能介紹為主。 但其實,還有一點我非常想分享,礙於篇幅限制只能忍痛刪減。 最有感的一點是冰箱的空間利用非常棒。 冷藏室的隔間可以自由應用, 側邊的瓶罐擺放區也能輕易的把大型瓶裝如醬油、牛奶等輕鬆放入取出, 不會卡...

consumer中文 在 MenClub.hk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10 12:00:47

【影視】為Disney+登陸香港鋪路?Disney關閉亞洲區18條頻道 Disney+憑著Marvel Studio、Star Wars、Pixar等強勁內容成為影視串流平台界後起之秀,問世短短16個月就突破1億付費用戶,唔少影迷都十分期待Disney+登陸香港。近日Disney就宣布從10月起將...

consumer中文 在 BetweenGos 職場風格誌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4-21 12:29:10

行銷人mode on!我們先承認,有時用這些英文單字,好像有比較省時間,但,效率有了,卻有點想給自己send tree pay哈哈哈🤷🏻‍♀以下綜合我們自己,和從BetweenGos社團裡收集的行銷業界經典日常對話,歡迎留言補充遺珠之憾XD  1️⃣TA(目標對象=target audience...

  • consumer中文 在 貓的成長美股異想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3 07:57:19
    有 59 人按讚

    🌻
    美國聯準會(Fed)在美東時間22日下午2時(台灣23日凌晨2時)宣布利率維持在趨近零的水準,但暗示升息可能會比預期來得快一些,同時也大幅下修今年的經濟展望。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5764746

    🌻Adobe(ADBE)電話會議內容讀後感

    ADBE前兩天發表財報了.

    這次ADBE在財報後下跌, 主要是兩個原因(如下). 不過個人覺得是瑕不掩瑜:
    1. 因為之前已經漲了不少(投資人期望太高)
    2. 因為Digital Marketing這部分的業務受到季節性的影響, 所以表現不是很突出(沒有比預期高出很多)
    a. net new Digital Media ARR (3% beat vs guide, vs 15% beat in 2Q21 vs 35% beat in 3Q20).
    b. 有分析師在問(“Maybe just -- can we double-click on the seasonality commentary in the quarter? Because if we look at the beat versus guidance on net new digital media ARR, it looks, at the same time you had the weakest beat, but then the strongest guide in the last three years, which kind of speaks to and confirm some of those seasonality comments that you made.)
    i. 高層對此的回答是, 主要是疫情後, 加上正值夏季, 大家的日子回復到正常&放假外出, 所以這部分的業務有受到影響(I think going into the quarter, we had expected that the consumer with a little bit more return to normalcy as what's happening in the environment.)
    ii. 高層又說了一些話, 不過重點就是他不認為這是甚麼大事”So, net-net, I would say that the growth prospects for that particular business and the growth drivers remain intact. But again, very much in line. And this is what we feel good about the insights that we're getting on the business.”
    iii. 也提到, Q4通常會是digital marketing業務的旺季(表現會不俗的意思)

    另外, 覺得這次令我印象深刻的是, 當高層與分析師提到這些事情:
    • 常在一些公司的電話會議中提到omnichannel這個字(疫情後, 更明顯了). 這次高層也有提到. ADBE可說是omnichannel概念股:
    o “I mean, a big part of that is more and more companies are thirdly doing the multi-channel omnichannel, whatever they want to call it. And I think that's only going to continue to be a driver of our Digital Experience Solutions. Because today that stable stakes and so we just look at it and say whether you're shopping in-store over they are shopping online. You need a solution that treats you like a customer that we know of.”
    • 網路上影片(video)的興起, 以及串流影音, 有提高了Adobe的營收天花板(用句分析師的術語, 就是TAM (total addressable market) expansion.
    • 當使用者製作了越來越多的內容, 內容管理(content management)的能力就越顯重要, 內容上的流程管理(workflow)也越顯重要. Adobe的產品能夠幫內容製作者解決這樣的問題.
    • 而Adobe各產品間的相容性, 標準化, 整合能力, 是它的競爭優勢之一:
    o And one of the things we did really well is what we called our named user deployment and how, you know, when we have these enterprise licensing agreements, we offer enterprises the ability to download and distribute within the companies. And the more we do training and evangelism of the products, that leads to adoption. So, I would say there's an element of standardization, there's an element of more content.

    而最近ADBE有個新聞, 引起了我的注意, 就是它即將在自己的平台上, 提供付款服務(payment service). 根據之前研究SHOP的經驗, 這有可能會對股價造成一定的漲幅:
    On Sept. 15, Adobe announced that it will add payment services to its e-commerce platform this year to help merchants accept credit cards and other ways of paying. The move will deepen Adobe's rivalry with e-commerce firm Shopify (SHOP).
    For the service, Adobe has partnered with PayPal (PYPL), which will process a variety of payment types, including credit and debit cards as well as PayPal's own payment and buy-now-pay-later offerings.
    https://www.investors.com/news/technology/adbe-stock-adobe-beats-fiscal-q3-targets/

    接下來該怎麼辦? 對於基本面良好的公司如ADBE, 我能說的就是buy the dip(逢低買進)了. 供參.

    🌻The Facebook Files
    一個星期前, WSJ上面有個關於FB的大篇幅調查報導.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The Facebook Files
    https://www.wsj.com/articles/the-facebook-files-11631713039

    這篇文章挺長, 也沒有看到華爾街中文版本的完整翻譯, 不過可以看看這篇:
    https://on.wsj.com/2ZmFimp

    "《華爾街日報》的相關調查顯示,這家社交媒體巨頭心知肚明,其平台會傷害用戶,而且是以該公司常常完全了解的方式造成傷害。目前,全球近半數人口都是Facebook旗下平台的用戶。其中一些證據尤其令人不安:據《華爾街日報》報導,Facebook的內部研究顯示,在報告稱有過自殺念頭的青少年中當中,有13%的英國用戶和6%的美國用戶把這種念頭歸結於Instagram。"

    另一篇相關新聞: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6683

    "《華爾街日報》於13日揭露Facebook的XCheck系統,也就是內部系統中的VIP名單,數百萬名人、政治人物與記者等知名公眾人物都在特別的一份「白名單」之內。"

    "這些「貴賓」在社群上發布的內容可以躲過一般的審查系統,即使發布明顯的不當內容,也不會立即被刪除。《衛報》報導,Facebook的獨立監督委員會表示,在閱讀該篇報導後,決定要審查XCheck系統,並要求Facebook對其進行報告與解釋。"

    🌻我喜歡的Apple TV影集, "Ted Lasso", 是這次艾美獎的大贏家, 很多主要演員都得獎了.

    很高興這兩年, 因為有這部戲的陪伴, 讓我撐過了疫情, 家人離世, 以及一些烏煙瘴氣的事情.

    前幾天看演員的得獎影片, 一位娛樂記者問得獎的男配角(也是編劇之一)說, 你覺得這部片的核心思想是甚麼. 他說, be curious, not judgemental.

    就像得獎的女演員在劇中一開始是很鴨霸很壞心的球隊主人, 但這樣做是因為被前夫傷透了心, 所以想要弄垮離婚後分到的財產(也是前夫的最愛--球隊); 外表看起來永遠陽光燦爛做啦啦隊的男主角, 在青少年時父親自殺, 造成了他心裡永遠的痛&障礙(讓他在球賽時, 會有突發恐懼症).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很多面, 很多個故事. 尤其在社群, 大家都是萍水相逢, 對彼此的了解都是非常片面的; 而有時候在社群裡, 看到有人會因為只看到一個面向, 就去下斷語. 這其實是人之常情很難避免, 所以我們需要常用第二層思考去提醒自己. 社群裡需要更多的同理心.

    “Be curious, not judgmental” – Walt Whitman(惠特曼)(美國詩人)

    Picture來源:
    https://www.apple.com/newsroom/2021/09/apples-global-hit-comedy-series-ted-lasso-sweeps-the-2021-primetime-emmy-awards-scoring-history-making-win-for-outstanding-comedy-series/

  • consumer中文 在 貓的成長美股異想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09 08:08:44
    有 56 人按讚

    🌻台灣時間昨天(08/08)是父親節. 在這邊祝各位父親佳節愉快. 也希望大家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光. 對家人表達愛意, 也不需要特別等到這一天.

    🌻美國生活
    Lockdown後, 請小心腰圍..........

    前幾天去了醫院. 醫生也說, 疫情後, 她大約有1/4的孩童客戶是過重(還是肥胖). 也有些孩子還得了憂鬱症.

    這篇文章介紹了跟減重有關的公司:
    3 Stocks to Buy That Should Get a Boost From Pandemic-Driven Consumer Weight Gain
    https://finance.yahoo.com/m/4cde2823-fb4e-3438-98dc-db880586fad6/3-stocks-to-buy-that-should.html

    🌻18位共和黨議員倒戈 1.2兆美元基建案參院程序表決過關
    https://www.bcc.com.tw/newsView.6879676

    🌻"Guidance (財測) is the product of both operational insight (營運的洞悉) and expectation management(預期的管理)."
    https://www.wsj.com/articles/how-long-can-bmw-resist-teslas-pull-11628005314

    上面那句話說的挺好. 財測是高層對未來營運做預估的一種方法. 之前放掉一家公司, 就是因為公司的營收預估一直做得不好, 加上也還有比它更好的公司.

    🌻上週做的功課與閱讀
    上週花比較多的時間在看公司的財報結果. 功課反而有些亂掉了. 不過還是整理了一下看到的一些資訊:
    https://makingsenseofusastocks.blogspot.com/2021/08/blog-post.html

    🌻PayPal(PYPL)Q3 2021財報的電話會議內容已經整理好: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N64aPdl4fVybdNL5F1tFsj_YKWBnywaC/view?usp=sharing

    🌻前幾天分享了一些基金經理人挑股的邏輯: 看趨勢, 找產業insight, 看商業模式, 把公司拿來跟產業其他對手相比, 看飛輪效應, 看高層&執行力.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新冠疫情反撲導致好萊塢影視製作中斷
    https://on.wsj.com/3ClUHCx
    中文稿中並沒有提到的是, 演藝圈其實跟餐飲業很像, 是人與人間需要近距離相處的產業.
    "Hollywood movie and TV sets differ from typical office environments as people are often forced to work in close proximity with one another. Masks and social distancing are sometimes unrealistic, and cast and crew members frequently enter and leave filming locations."
    https://www.wsj.com/articles/hollywood-productions-halted-as-covid-19-emerges-on-sets-again-11627551001

    🌻美國這幾天目前最紅的亞裔Sunisa Lee.......苗族人(Hmo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Qn49CBmd9M

    中西部真的挺多. 都有在Wisonsin, Minnesota碰到過.

    苗族人定居美國的故事: https://bit.ly/3yxYA50
    "大批苗族人在70年代以難民身份來美定居,至今美國苗族人口約有26萬。他們集中在美國中西部地區生活,明尼蘇達州正是 苗族社群的最大聚居地,人口逾6.6萬人,蘇妮莎正是出生於該州首府聖保羅巿(Saint Paul)。蘇妮莎的父母正是來美的難民之一,然而雖然成功逃避戰亂,但至今六成美國苗族人屬於低收入階層,超過四分一更屬貧窮階層。"

    The only thing our parents knew was to push us to go to school, get an education and go to college. They never thought that us as Asians could do any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without being judged,” said Amy Vang, owner of Little Luxuries Nail Lounge, where Lee got her nails done ahead of the Olympics. “That’s why Suni’s story has touched so many people…It has opened eyes in the Hmong community, to parents, that you can support your children in whatever they want to do and they can become successful.”
    https://www.wsj.com/articles/sunisa-lee-tokyo-olympics-nails-11627737076

    🌻Apple TV+的"Schmigadoon"這部片挺不錯........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尤其是喜歡歌舞劇的讀者).
    劇裡面的這首歌我也很喜歡. 與大家分享.
    "With All of Your Hear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9UCSfQwO8E

    Pictures: Sleeping Bear Dunes National Lakeshore; 本周發表財報的公司一覽表

  • consumer中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21 21:03:38
    有 392 人按讚

    #獨立餐廳做MealKit料理懶人包有優勢嗎?

    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避免外出,減少實體活動,我們取得大量的居家時間,飲食模式不同以往。這讓餐廳苦惱,卻讓雜貨零售商成長,其中,meal kit(料理懶人包)是銷售亮眼的一種產品。

    Meal kit目前沒有妥適的中文翻譯,有謂快煮餐、食材配送、鮮食配送、餐點DIY配送箱,但我認為,都不若「料理懶人包」來得貼切。簡單來說,meal kit把生鮮食材、料理半成品與食譜捆綁在一起,比傳統意義的烹飪方便,因為食材已經幫你配好、處理好,還有料理步驟可供參考;又比外帶外送的餐點新鮮,因為你是自己動手做菜,現煮現吃。

    台灣疫情升級、餐廳被禁止內用後,也有獨立餐廳推出meal kit,我最近反覆舉的例子就是Gēn Creative與Club Voilà(Ephernite子品牌),它們讓人耳目一新,不過,meal kit不是現在才在台灣問世。

    早在2016年台北就曾有meal kit專賣店「Phoebe’s Kochhaus 菲比食事」,可惜走在太前面;Green & Safe的「食材百寶箱」也行之有年,唯欠缺食譜與配料、處理,可謂meal kit前身。至於現時有在營運、真正意義的meal kit品牌,台灣則有「樂煮 Let’s Cook」、「FoodGo Box 今晚想自己煮」等等。

    疫情前,meal kit在台灣乏人問津;進入非常時期,至少我自己,才親身體驗meal kit的魅力。然而,進一步查閱資料後,我也才發現,meal kit這個六、七年前在國際募資市場非常火紅的網路新創項目,商業模式是遭受質疑的;疫情中,獨立餐廳推出meal kit,也只是一種變通之策。

    本文將試圖探討以下議題:
    1️⃣ Meal kit的市場概況為何?
    2️⃣ Meal kit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3️⃣ 獨立餐廳做meal kit是否有優勢?

    #MealKit的市場概況

    Meal kit在台灣,是小眾之小;在國外,雖和傳統雜貨零售相比仍屬小眾,卻也發展出一定的市場規模,且有眾多業者。根據「Business Wire」的數據,美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meal kit市場,2020年的市場規模來到23億美元(註1);放大到全球的範圍,綜合「Business Wire」、「Grand View Research」的分析,2020年全球市場規模來到80億至100億美元之間,並預期接下來七年將以複合年均成長率約13%繼續茁壯,2027年全球可望達到200億美元的規模。

    在美國,meal kit新創業者如Blue Apron、HelloFresh,零售巨擘如 Walmart、Amazon,以及某些獨立餐廳,都投入meal kit的競爭。Meal kit的產品也愈趨多元化,除了在餐點風格上的變化(各種異國料理)、飲食需求上的專精(如素食者、健身者),產品設定上,起初的「cook and eat」(需要或多或少的烹調)之外,也往「heat and eat」(不需烹飪、加熱即食)發展,這就比較像微波爐或烤箱加熱的電視晚餐了。

    若查詢meal kit的歷史,一般認為以下二家瑞典企業為先驅:Middagsfrid,創立於2007年;以及Linas Matkasse,創立於2008年。二家公司目前都仍健在。

    Blue Apron是美國市場的先行者,2012年誕生,據說參考了瑞典的Linas Matkass,雖然同期有HelloFresh(總部在德國)、Plated二家競業,Blue Apron獲得的媒體聲量與創投資金卻始終走在前面。然而,Blue Apron如同彗星路過,2017年在紐約證交所IPO可謂慘烈災難,其後每況愈下,疫情雖有幫助業績,現又回到掙扎狀態。

    2016年時,美國已有超過150間meal kit業者,也歷經分眾化的過程(如專攻素食的Purple Carrot),在Blue Apron上市前後也有一波整併潮。現在,美國市佔最高的meal kit業者是HelloFresh,這家德商同時在十四個國家營運,美國是其主要市場,2020年美國的全年營收逼近25億美元,年成長率102.3%,也拜疫情所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零售巨擘、雜貨零售商加入戰局。Amazon在2017年併購美國有機超市Whole Foods引起業界波瀾,後逐步推出meal kit服務,去年才讓meal kit固定上架全美Amazon Fresh;也有幾間超市併購meal kit新創,如Albertsons收購Plated(2017)、Kroger收購Home Chef(2018)。Walmart也從2018年起推出自己的meal kit。

    以上美國市場發展歷程,我將有另一篇專文提供更詳細的說明。

    Meal kit新創業者的發展,為什麼會走到IPO困難,或者被雜貨零售商併購呢?這就和其商業模式有關了。

    #MealKit的商業模式

    Meal kit的訴求是什麼?我認為這個說法相當貼切:它是在餐廳內用、外帶外送、買菜自煮以外,第四種飲食消費行為,自給自足的程度,介於外送與自煮之間。

    Meal kit比傳統烹飪方便許多,省時間省力氣,理由在於,它幫你完成規劃菜單、買菜、備料等等,在家自煮的繁瑣雜務;一道菜的內容,通常包含生鮮食材、醬汁、其他調味佐料、料理半成品以及食譜,某些食材甚至已經洗好、切好。對於廚藝欠佳的煮夫煮婦而言,meal kit是在家做出餐廳水準菜色的機會;對於熱愛嘗鮮的吃貨來說,meal kit也是拓展味蕾、嘗試異國風味的方案。當然,新鮮現煮也符合健康訴求,而針對有飲食限制或特殊飲食需求的消費者,例如素食主義、減脂增肌,某些meal kit特殊菜單也令飲食規範更好遵守。

    這類料理懶人包,可謂數位時代的產物。Meal kit的先行者皆屬網路新創,設立之初就採取線上訂購與配送,且大多綁定 #訂閱制,以確保營收基礎。亦即,如今的meal kit產業是從線上起家的,實體零售在幾年後才跟進。並且,其初期成長大多來自都會區收入較高、年紀稍長的Y世代(1980年代、1990年代出生者),代表其消費門檻是比較高的—有數位能力,並擁有較多可支配所得。

    這也預示了meal kit業者面臨的挑戰。

    首先是價格。在美國,一人份的meal kit定價約莫介於8美元至12美元之間,差不多是在大眾餐廳能飽餐一頓的價格,也比傳統意義的買菜自煮貴上許多。方便性是要付出代價的,也限制了meal kit的目標客群。

    再來,訂閱制反成為消費者卻步的理由。一般訂閱方案為一週二到四餐,視餐數與份量有不同的運費規則,基本上愈多餐就愈容易免運、單價也愈低,但愈多餐也代表消費者的承諾是愈高的。然而,我們都清楚每天的食欲變來變去,上餐館、叫外賣也很方便,更何況,有時候就是不想煮飯。假設我這週想少煮二餐meal kit?或者我接下來一個月都想休息?管理訂閱成了一件麻煩事;顧客忠誠度也不高。

    因此,現時許多meal kit業者強調無需訂閱,或者管理訂閱容易,想取消、跳餐隨時隨地。

    然而,為什麼網路新創meal kit業者起初會採取訂閱制?那是因為,業者必須綁定較高收入的用戶,才能彌補目標客群較小眾的落差,也才能彌補高昂的營運成本與費用。

    開一家meal kit公司的成本與費用很高。你需要大量的人力來理貨與包裝,也需要大量的包材,物流與後勤也複雜,因為牽涉到容易腐壞的生鮮食材與料理半成品。行銷也花錢,因為要留住舊客很難,開發新客也面臨競爭。

    於是,#營運成本高昂、#顧客忠誠度低,成為meal kit商業模式的二大弱點。

    已經擁有基礎建設的零售巨擘與雜貨商,如Walmart、Amazon、Kroger,因此看到入市機會。這讓Blue Apron一類網路新創起家的meal kit業者面臨更沈重的壓力。

    #獨立餐廳做MealKit是否有優勢?

    了解meal kit的產業概況後,我們就會明白,獨立餐廳做meal kit,完全不能把自己當作meal kit業者。不僅沒那個資本,也不需要玩高營運成本、低顧客忠誠度的遊戲。但是,疫情中,餐廳被禁止內用的情況下,餐廳在思考能提供什麼不一樣的產品給消費者時,meal kit確實是一個選項。

    亦即,把meal kit當作外帶外送的一種變形。

    和傳統意義的外帶外送相比,meal kit作為一種料理半成品與食材的組合,交由消費者自己在家烹調,可以避免餐點在運送途中狀態劣化的風險。我們都清楚,外帶外送的餐點,和內用相比總是差一些,如果能讓我們說出「冷了也好吃」、「味道沒什麼改變」,就已經是高度讚美了。而meal kit,就是把料理的完成階段交到消費者手中,我們在家能夠掌握料理的狀態,關鍵的調味與備料,餐廳大廚又幫我們準備好了,所以好吃的機率會比較高。

    #專業主廚的烹飪知識與技藝,可以發揮不同的創意。這仍然是 #廚師的主場。

    不過,如同所有meal kit,價格會是一個問題。多數美國市場調查報告都顯示,meal kit定價偏高,是許多消費者不繼續使用服務的原因。獨立餐廳做meal kit,也會面臨價格怎麼設定的問題,即便用很好的食材,還有支持食材供應商的美意,但如果定價最終和內用差不多,或者不比外帶外送便宜,消費者就會開始打算。

    於是再度顯示這個困境:以內用為主的獨立餐廳,除去內用服務後,其價值不容易被彰顯。除非已有堅強的品牌力,並已進入民生消費性用品(consumer packaged goods)的領域,否則,餐廳轉型推出商品,並不容易。

    當然還是要再細分業態。獨立的fine dining餐廳,疫情中轉型做外帶外送、meal kit或其他商品,會相對困難,因為其提供給消費者的價值,較難被證明,業績因此難以和正常營運時齊平。客單價調低,量就要變大,但能變多大?客單價較高,量就會變少,而少了服務、裝潢、氣氛、美感等等現場體驗,非內用的定價,到底該怎麼定?怎麼做對餐廳是比較好的,能夠支付員工薪水、房租、食材費,是業主的數學習題。

    一個餐廳做meal kit的正面案例是英國的小型披薩連鎖店「Pizza Pilgrims」。根據《華爾街日報》去年五月底的報導,Pizza Pilgrims在倫敦地區有十三間分店,去年推出「平底鍋披薩組合」,內含發酵好的麵團、番茄醬、莫札瑞拉起司與橄欖油,並有線上教學影片。報導當時,Pizza Pilgrims已售出一萬二千組,有10%回頭客。不過,披薩仍是相對適合外帶外送與商品化的品項,Pizza Pilgrims比單獨的餐廳也大上不只一個層級。

    在談到為什麼做此披薩組合時,Pizza Pilgrims的創辦人Thom Elliot表示:「如果我們能打平收支,並且在社群媒體上有聲量,就值得做。」打平收支很難,但如果什麼都不做,就徹底喪失和客人互動的機會。若有社群聲量,也是不錯的宣傳。

    其實,疫情中做的一切努力,就是為了保住員工、支付房租、維持動能。這是最實際的目標。

    疫情下,餐廳的營運轉型,目標也轉型。台灣餐飲業者接下來可能面對部分內用、部分外帶的情況,該怎麼安排後勤,又是另一件功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