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cnc是什麼行業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cnc是什麼行業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cnc是什麼行業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cnc是什麼行業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451的網紅元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舊文重貼【從契約理論看台灣為何加班多】(2018/01/11) 前言:本文分兩部分,前半簡單談為什麼我認為民進黨這次勞基法修法方向正確。後半則會從經濟分析角度切入勞雇契約與過勞問題。建議讀者先讀過我之前寫的「加班的簡易經濟分析」,然後綜合二者。 2016年底民進黨搞了個「一例一休」,我在2017...

  • cnc是什麼行業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3-03 15:45:42
    有 154 人按讚

    舊文重貼【從契約理論看台灣為何加班多】(2018/01/11)

    前言:本文分兩部分,前半簡單談為什麼我認為民進黨這次勞基法修法方向正確。後半則會從經濟分析角度切入勞雇契約與過勞問題。建議讀者先讀過我之前寫的「加班的簡易經濟分析」,然後綜合二者。

    2016年底民進黨搞了個「一例一休」,我在2017年1月初就撰文大罵這個法律箝制勞動契約的彈性,很多邊際企業與邊際勞工會因此失業。而許多中小企業被迫放棄「急單」,要知道,這些中小企業很高比例是靠一般訂單維持不倒(僅夠支付日常開銷),獲利(包含員工年終獎金)得靠急單。

    我推測的與實際上打聽到的一樣:中南部一堆工廠或菜市場無名服飾店這類邊際小企業被一例一休整得慘兮兮,因此失業的中年婦女勞工大有人在。動搖到民進黨的票倉,再次修法應是必然。果然才一年蔡英文政府就受不了,重新把應有的契約彈性還給民間。

    是否會如某些「勞動法泰斗」宣稱:

    「恭喜雇主、賀喜雇主,週休二日再見......因為以後雇主讓勞工於休息日加班後,只要得到勞工同意,不僅不用付出加班費,補休也可以1:1,補休時間因為由勞資雙方協商,雇主當然選擇最空閒的時間讓勞工補休(但未必是勞工希望的補休時間)。試問,以後雇主讓勞工於休息日加班,都不會增加任何成本。台灣勞工還能有週休二日嗎?...」

    完全不會,只能說台灣法律系教授的經濟學訓練乃至於經濟學感受都非常差,對真實世界往往也極為無知,所以總是從法匠的狹隘眼光,判斷卻每每出錯而不自知。

    一者,並非每個勞工都希望週休二日,有些底層勞工是希望能多增加加班機會的,一例一休剝奪了這個彈性。而新法還給雇主與勞工應有的彈性。

    二者,是否雇主都會選擇補休來規避加班費?也不見得,這牽涉到產業景氣等侷限條件。當景氣可見得好時,雇主預期整年產線都會很滿時,要吸引員工加班,雇主不但會提供加班費,甚至還會提供獎金鼓勵加班。

    當未來數年公司前景有高度可預期性的成長,則雇主會傾向增加人力,而非一昧要求既有員工加班。因為雇主也很清楚,加班的生產力邊際遞減非常快,也非長久之計。是的,我強調過無數次了,身為雇主,我與多數雇主一樣,並不喜歡員工加班;公司多數員工常常加班這代表人力資源管理肯定出問題。

    那為什麼還存在這麼多加班安排?本文後半會進一步討論。

    反之,若大月、小月明顯的工廠,前景變化不大的前提下,選擇補休對雇主勞工均有好處。這邊我再提供我家鄉的特殊習俗來闡釋新法的優點。

    我是台中大甲人,有個媽祖繞境活動是眾所皆知的,時間一般落在國曆3~4月之間。許多大甲附近工廠內的員工會選擇繞境,一去就是一週左右。而工廠主多半會同意,一者3~4月對多數產業而言並非生產旺季,再者,尊重員工信仰有助於內部管理。我所知道的安排通常不是請假,而是用調班或未來週末加班方式來補,除了讓雇主勞力調度與成本可確定性增加外,也不影響員工的假期數量與全勤獎金。換言之,這樣的調班是勞雇雙方默契下形成的契約安排,但在先前一例一休的強硬規定下,這種安排是不可能存在的。

    再進一步,中南部鄉下許多邊際勞工除了工廠工作外,家中農忙時節也需要下田幫忙。這種調班、加班補休的機制也讓勞工可以兼顧二者。

    而坐在天龍國辦公室吹冷氣的所謂覺青與法學專家,顯然是不知世事也不知雇主心理了。

    ok,我們進入文章後半,討論:「契約理論與過勞」。

    前面談到:當人力需求增長可見時,雇主傾向增加人力勝過要求加班。這帶來幾個問題,可以說明為什麼台灣普遍出現加班安排:

    1. 勞雇契約之形成存在「進入」與「退出」成本

    進入成本多半存在需要證照的行業,例如醫護產業、律師、某些工程師...等。

    因為並非人人可從事,所以被墊高的壟斷租值造成這類產業雇主在聘僱新員工時要付出較高的進入成本,可遇見的經濟行為就是聘僱程序更複雜、雇主更謹慎同時可能有試用期更長的安排。

    如此代表人力供給增長並不「滑順(smoothly)」,雇主面對突發性或持續性不高的工作量增加時,就會傾向要求既有員工大量加班。此外,訓練期很長才能上手的工作(例如CNC車床加工),因為學習成本高也會存在這種要求老師傅常常加班的現象。

    而最低工資實質上也是增加勞雇契約的「進入成本」,當最低工資越高,老闆越傾向要求既有員工加班。

    轉談「退出成本」。

    現今勞基法對於「結束勞雇契約」有諸多限制,雇主被高額退出成本影響下,也會傾向「不輕易聘僱新進員工」以避免請神容易送神難。故,同樣地,在面對突發性或持續性不高的工作量增加時,就會傾向要求既有員工大量加班。

    當然,如果台灣景氣如1970、80年代般蒸蒸日上,多數行業對前景預期都樂觀的話,則上述進入退出成本問題影響就會較小。可惜今日不比往昔。

    是的,勞團與覺青們諸多所謂「照顧勞工」的主張--限制工時、提高最低工資、限制工作日數...等,其結果就是降低雇主聘僱新員工的誘因,增加要求既有員工加班的誘因,就是就是「創造過勞」。

    講更白點,「過勞」問題是這些美其名照顧勞工的職業抗爭戶與蠢學生所追的法規保障所搞出來的後果。肇事者倒擺起道德臉孔,我看了真覺得好笑。

    因此,要解決台灣過勞問題在經濟邏輯上並不難,撤銷最低工資制度與工時管制,同時放寬解除勞雇契約的限制,雇主在聘僱新人成本降低的情況下,依照價格理論,需求量自然會增加,失業率也會得到改善。

    勞團或時代力量臥軌、臥總統府門口等激烈抗爭現象,可能代表兩件事:一,他們經濟邏輯差到不知道自己的主張是傷害勞工而非幫助;或二,他們明知,但民進黨新修法方向會讓他們職業抗爭的收入降低,因為放寬勞動契約彈性,失業率會降低,則這些勞團政客抗爭的政治價值也會跟著降低。事關收入,也無怪乎這些職業抗爭戶與政客如此賣力演出了。

    文章連結:
    https://tinyurl.com/t5aeksk

    ---------------------------

    2020/03/03 補充:

    有些新讀者反覆提問「勞工過勞問題難道不用處理?」

    本文早就從法律經濟分析角度解釋:勞工過勞問題恰恰是勞基法中干預勞雇雙方契約自由的種種「保護性規定」創造,諸如工時限制、假日限制、雇主解雇勞工障礙乃至於最低工資限制...等。

    誠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說過:「通往地獄之路是由善意舖成」。

    正是一堆「號稱照顧/保護勞工」的法規,不斷侵害勞工權益。

  • cnc是什麼行業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1-11 12:12:25
    有 113 人按讚


    【從契約理論看台灣為何加班多】

    前言:本文分兩部分,前半簡單談為什麼我認為民進黨這次勞基法修法方向正確。後半則會從經濟分析角度切入勞雇契約與過勞問題。建議讀者先讀過我之前寫的「加班的簡易經濟分析」,然後綜合二者。

    2016年底民進黨搞了個「一例一休」,我在2017年1月初就撰文大罵這個法律箝制勞動契約的彈性,很多邊際企業與邊際勞工會因此失業。而許多中小企業被迫放棄「急單」,要知道,這些中小企業很高比例是靠一般訂單維持不倒(僅夠支付日常開銷),獲利(包含員工年終獎金)得靠急單。

    我推測的與實際上打聽到的一樣:中南部一堆工廠或菜市場無名服飾店這類邊際小企業被一例一休整得慘兮兮,因此失業的中年婦女勞工大有人在。動搖到民進黨的票倉,再次修法應是必然。

    果然才一年蔡英文政府就受不了,重新把應有的契約彈性還給民間。

    是否會如某些「勞動法泰斗」宣稱:

    「恭喜雇主、賀喜雇主,週休二日再見...
    ...因為以後雇主讓勞工於休息日加班後,只要得到勞工同意,不僅不用付出加班費,補休也可以1:1,補休時間因為由勞資雙方協商,雇主當然選擇最空閒的時間讓勞工補休(但未必是勞工希望的補休時間)。
    試問,以後雇主讓勞工於休息日加班,都不會增加任何成本。台灣勞工還能有週休二日嗎?...」

    完全不會,只能說台灣法律系教授的經濟學訓練乃至於經濟學感受都非常差,對真實世界往往也極為無知,所以總是從法匠的狹隘眼光,判斷卻每每出錯而不自知。

    一者,並非每個勞工都希望週休二日,有些底層勞工是希望能多增加加班機會的,一例一休剝奪了這個彈性。而新法還給雇主與勞工應有的彈性。

    二者,是否雇主都會選擇補休來規避加班費?也不見得,這牽涉到產業景氣等侷限條件。當景氣可見得好時,雇主預期整年產線都會很滿時,要吸引員工加班,雇主不但會提供加班費,甚至還會提供獎金鼓勵加班。

    當未來數年公司前景有高度可預期性的成長,則雇主會傾向增加人力,而非一昧要求既有員工加班。因為雇主也很清楚,加班的生產力邊際遞減非常快,也非長久之計。是的,我強調過無數次了,身為雇主,我與多數雇主一樣,並不喜歡員工加班;公司多數員工常常加班這代表人力資源管理肯定出問題。

    那為什麼還存在這麼多加班安排?本文後半會進一步討論。

    反之,若大月、小月明顯的工廠,前景變化不大的前提下,選擇補休對雇主勞工均有好處。這邊我再提供我家鄉的特殊習俗來闡釋新法的優點。

    我是台中大甲人,有個媽祖繞境活動是眾所皆知的,時間一般落在國曆3~4月之間。許多大甲附近工廠內的員工會選擇繞境,一去就是一週左右。而工廠主多半會同意,一者3~4月對多數產業而言並非生產旺季,再者,尊重員工信仰有助於內部管理。我所知道的安排通常不是請假,而是用調班或未來週末加班方式來補,除了讓雇主勞力調度與成本可確定性增加外,也不影響員工的假期數量與全勤獎金。換言之,這樣的調班是勞雇雙方默契下形成的契約安排,但在先前一例一休的強硬規定下,這種安排是不可能存在的。

    再進一步,中南部鄉下許多邊際勞工除了工廠工作外,家中農忙時節也需要下田幫忙。這種調班、加班補休的機制也讓勞工可以兼顧二者。

    而坐在天龍國辦公室吹冷氣的所謂覺青與法學專家,顯然是不知世事也不知雇主心理了。

    ok,我們進入文章後半,討論:「契約理論與過勞」。

    前面談到:當人力需求增長可見時,雇主傾向增加人力勝過要求加班。

    這帶來幾個問題,可以說明為什麼台灣普遍出現加班安排:

    勞雇契約之形成存在「進入」與「退出」成本

    進入成本多半存在需要證照的行業,例如醫護產業、律師、某些工程師...等。因為並非人人可從事,所以被墊高的壟斷租值造成這類產業雇主在聘僱新員工時要付出較高的進入成本,可遇見的經濟行為就是聘僱程序更複雜、雇主更謹慎同時可能有試用期更長的安排。

    如此代表人力供給增長並不「滑順(smoothly)」,雇主面對突發性或持續性不高的工作量增加時,就會傾向要求既有員工大量加班。

    此外,訓練期很長才能上手的工作(例如CNC車床加工),因為學習成本高也會存在這種要求老師傅常常加班的現象。

    而最低工資實質上也是增加勞雇契約的「進入成本」,當最低工資越高,老闆越傾向要求既有員工加班。

    轉談「退出成本」。

    現今勞基法對於「結束勞雇契約」有諸多限制,雇主被高額退出成本影響下,也會傾向「不輕易聘僱新進員工」以避免請神容易送神難。故,同樣地,在面對突發性或持續性不高的工作量增加時,就會傾向要求既有員工大量加班。

    當然,如果台灣景氣如1970、80年代般蒸蒸日上,多數行業對前景預期都樂觀的話,則上述進入退出成本問題影響就會較小。可惜今日不比往昔。

    是的,勞團與覺青們諸多所謂「照顧勞工」的主張--限制工時、提高最低工資、限制工作日數...等,其結果就是降低雇主聘僱新員工的誘因,增加要求既有員工加班的誘因,就是「創造過勞」。

    講更白點,「過勞」問題是這些美其名照顧勞工的職業抗爭戶與蠢學生所追的法規保障所搞出來的後果。肇事者倒擺起道德臉孔,我看了真覺得好笑。

    因此,要解決台灣過勞問題在經濟邏輯上並不難,撤銷最低工資制度與工時管制,同時放寬解除勞雇契約的限制,雇主在聘僱新人成本降低的情況下,依照價格理論,需求量自然會增加,失業率也會得到改善。

    勞團或時代力量臥軌、臥總統府門口等激烈抗爭現象,可能代表兩件事:一,他們經濟邏輯差到不知道自己的主張是傷害勞工而非幫助;或二,他們明知,但民進黨新修法方向會讓他們職業抗爭的收入降低,因為放寬勞動契約彈性,失業率會降低,則這些勞團政客抗爭的政治價值也會跟著降低。事關收入,也無怪乎這些職業抗爭戶與政客如此賣力演出了。

    https://wp.me/p9ffS3-vM

  • cnc是什麼行業 在 鄭淳予醫師。腦神經科學博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08-27 21:39:29
    有 73 人按讚

    #有感而發 #文長慎入 #我的宣言在文末
    #病人真正獲得幸福的關鍵在於擁有醫護團隊如足球隊般的協力合作
    如果把「幫助病人成功減輕不舒服和戰勝疾病」當作目標,要射門成功,進球就必須依靠醫護團隊像足球隊般靈活的進攻和防守,在治療的動態過程中醫護團隊的成員必須互相的協作,彼此守護,射門成功的同時,整個團隊和病人,都一起獲得了幸福,這也成就了這份醫療工作的使命和意義。這是一個雙贏,win-win的一場勝利 !
    .
    #為什麼這場勝利絕對需要一個團隊而不只是一個人
    .
    #1角色不同聽到的就不同
    很多時候病人口中重要的資訊不是我在診間聽到的,反而是當他離開診間之後,跟護理師或物理治療師聊天的時候透露出來的,像是什麼呢?有病人因為某些原因漏吃了藥,或害怕治療過程的起伏,這些事情他不一定有勇氣在診間跟我說,但當他能有機會說出來就很好,團隊其他醫護同仁就有機會承接這個問題,然後進一步的瞭解病人的恐懼和難處。我們的目的,並不是要病人一昧聽醫生的話,我們的目的也不是要得到病人的敬重,我們要的是「病人能真正獲得健康」,所以這個機會,能讓護理人員進一步的協助病人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跟服藥的情況,並且幫忙他解決問題,經過這樣緊密的溝通,病情就有辦法很有效率並且穩定的改善。這就是當團隊中角色不同,我們能切入病人問題的角度和立場不同的好處。
    .
    #2一人盯全場只會疲於奔命事倍功半
    當病人在診間中,經由我問診、神經學檢查、下了診斷、解釋病情、給予配方,我總是認為,「真正的治療是當病人走出診間之後才開始」。真正的關鍵是當他回到家裡,開始服藥之後,身體和症狀產生變化的時候,有沒有辦法安心繼續接受治療。這仰賴在治療和服藥的過程中,能夠適時得到醫護團隊的反饋,甚至接受主動的追蹤,而這些事情都不是我一個人能完成的,必須靠強大的護理團隊,跟病人建立良好和彼此信任的關係,在病人有問題時能及時和安心的聯絡我們,尤其當病人症狀並不只是簡單的疼痛,可能還包含了情緒或睡眠問題的時候。這個過程中,當病人的心能夠穩定下來,知道自己一直有一群團隊在支持著,而不是「拿了藥離開醫院就只能靠自己」,我們的治療才真正能有效率的落實,症狀也才能獲得良好的控制。
    .
    #3人要進步就需要被嗆
    閉門造車的醫護人員,永遠無法在臨床行醫的過程中獲得進步,相反的,如果醫護團隊之間彼此默契良好,我們透過共同討論個案,同仁之間互相給予批評和反饋的過程,就能不斷提升。這也就是為什麼CNC團隊一直以來,即便在大量和高張的工作狀態中,都堅持每週不斷不斷的有例行醫護會議、工作匯報、問題導向的小組學習、讀書會。因為,除了彼此信任的團隊成員,沒有人會真正告訴你,醫病溝通中你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沒有真正了解彼此的團隊成員,你不會及時知道可以改進修正的地方到底在哪裡。所以我們的同仁都有共識,如果經不起被嗆,你怎麼敢說你在照顧病人的過程中一直獲得進步,當然,這使得我也必須時常強壯我的心臟,「隨時遭受被同仁嗆」的命運,但這幫助我能夠更精準的照顧病人。我總是非常慶幸,在我的身邊有這些同仁,他們能夠瞭解我的個性,瞭解我看診的方式,在一個又一個個案治療的過程裡,隨時提醒我哪裡做的不好,哪裡我可以再做得更好。
    .
    #4保持深度工作不簡單
    說穿了,醫護的工作,每一天的日常,其實是存在著「很高的重複性」的,相信這並不只是在醫護,在大部分的高專業性行業都相同。在這樣重複性高的工作中要如何保持深度工作,一直不斷的進步,而不倦勤 ? 當我們的醫護團隊決定要一直走在不斷前進,不斷成長的這條路上,我們就必須要讓自己能夠一直突破舒適圈去學習新的事物,然而,真正深刻的學習,一定涉及「連續挫敗」,否則豈能稱作真正的刻意練習,這個過程向來都是痛苦的,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所以在這個過程裡,如果沒有夥伴,是會非常辛苦而且很容易放棄的。擁有夥伴彼此的扶持和守護,使得我們在追求長遠目標的路上,不會因為疲倦或挫敗,就輕易放棄,我認為這是保持恆毅力的最大秘訣。
    .
    #我的宣言
    從我接受實習醫師和住院醫師訓練開始,一步步學習怎麼跟病人相處,如何照顧病人,我就從醫護團隊其他人的身上,包括護理人員的身上,乃至行政人員和清潔人員的身上學習到非常非常多珍貴的技巧跟原則,很多一直支持著我的信念,說老實話,也並不全是我的醫生前輩教我的。一直到現在,我長成了一個主治醫師,我更深切的體會到,有醫護團隊的合作,病人才有辦法真正的獲得幸福,否則很多時候都只是「一場華而不實的獨角戲」,都只是空談罷了。我認為此刻的我非常幸運,在現在的工作場域,我真正能夠遇到一群陪著我一起努力一起進步的夥伴,一起為了共同的理念,也就是「讓病人能夠獲得幸福」而努力著,這使得我每天工作,即便有時身體疲倦了,內心卻總是非常踏實和快樂著。因為珍惜這份幸運,每一天能夠繼續為著病人和為這個團隊努力,我覺得生命獲得很多,這樣的生活之於我就是有意義的,這是CNC團隊帶給我的動力。所以我真心的感謝,CNC團隊的每一個人,真心真心的,感動和感謝。
    .
    #此文獻給一路以來陪我長大的所有醫護同仁和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