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ck發音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ck發音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lsfhorner (ホルナー)看板NCCU08_Euro標題[法文] 法文的子音時間Wed A...
ck發音 在 Ann’s English ᵕ̈ 安的美語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1:19:38
#AnnsONPOINT Cardigan-Covered by Ann 😆 Cardigan 就是 羊毛衫🥰 今天來教大家唱Taylor在Grammy’s上表演的組曲第一首 順便透露一點Taylor課的上課風格🤩 是一首有點淒美的歌呢! Folklore每一首歌詞都美到不行(同時有很多的髒話 ...
最近似乎在課堂上常常討論到子音(或稱輔音)發音的問題
我就一點個人淺見跟大家分享
沒有什麼學術依據 只是一些自己的簡單整理
我習慣把「塞音」類的子音作以下分類:
(塞音又稱閉塞音、爆破音,意即先閉塞氣流,然後突然打開氣流通路發出的聲音)
┌ 濁音
塞音類子音 ┤
└ 清音 ┬ 無氣音(有聲)
│
└ 有氣音(無聲)
在法文裡面,塞音類子音在字首和字中的發音多為「濁音」和「有聲清音」兩種
唯在字尾時多發「無聲清音」(即有氣音)
除此之外,法文中的「無聲清音」只有屬於「擦音」的「ch」、「f」、「s」和「ç」
容易混淆的這三組,在下面做個比較:
┌────┬──┬──┬─────────┐
│ 濁音 │ b │ d │ g,gu │
├────┼──┼──┼─────────┤
│有聲清音│ p │ t │c(+a,o,u),ck,k,qu │
└────┴──┴──┴─────────┘
在這三組裡面,英文的發音是把上表中的「濁音」發成「有聲清音」
而「有聲清音」發成「無聲清音」(有氣音),我們發音上的錯誤基本上是源自於此
塞音類子音的特色,就是有一個閉塞氣流的「爆破前」準備動作
我分類中的「濁音」和「有聲清音」的差別在於:
「濁音」的「爆破前」準備動作的時間較長,雙唇、舌齒、顎間的閉合較緊密
如果覺得太複雜的話,以下舉例說明
第一組:
「b」的發音在英文中是如同「ㄅ」的發音;「p」則是如同「ㄆ」
而在法文中,「p」的發音變成了「ㄅ」的發音
「b」的發音則如同台語中「不會(bé)」這個字的音頭
或如同日文中「ば」行的發音
Ex:「bébé」vs「papa」
第二組:
「d」的發音在英文中是如同「ㄉ」的發音;「t」則是如同「ㄊ」
而在法文中,「t」的發音變成了「ㄉ」的發音
「d」的發音則如同台語中(硍...我找不到...是不是沒有啊!?)
或如同日文中「だ」行的發音
Ex:「doux」vs「tout」
第三組;
「g,gu」的發音在英文中是如同「ㄍ」的發音;「c(+a,o,u),ck,k,qu」則是如同「ㄎ」
而在法文中,「c(+a,o,u),ck,k,qu」的發音變成了「ㄍ」的發音
「g,gu」的發音則如同台語中「厲害(gaou)」這個字的音頭
(跟台語中的「猴(caou)」字比較即可見分曉)
或如同日文中「が」行的發音
Ex:「gâteau」vs「cadeau」
例外:當這些塞音類子音和「l」、「r」等組成複合子音如「bl-」、「cr-」等時
發音會產生變化,而恢復如同該子音在英文中的發音方式
即「濁音」→「有聲清音」;「有聲清音」→「無聲清音」
以上
希望可以對各位同學多少有些幫助
如有謬誤或缺失,還請版上高手指正賜教
Merci~
※注:以上用到的「塞音」、「擦音」等為發音語音學的專業術語
我分類的有聲、無聲清、濁音為個人習慣
和語音學中的術語定義會有所出入,僅供參考
P.S. 有興趣的人可以研究一下維基百科上的輔音列表:http://ppt.cc/tz2q
--
Ohne Musik wäre das Leben ein Irrtu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191.44
(即舌頭頂在上顎牙齒和牙齦之間)
法文和西文的「t」是清齒塞音,「d」濁齒塞音(即舌頭頂在上門牙或兩齒間)
其中清齒齦塞音又分為送氣和不送氣
又濁齒齦塞音近似清齒塞音,故在本文中將二者視為同音
但這樣太複雜,為方便辨析,我只將全部的塞音分成三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