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focus.io】與台積電一時瑜亮 「前進大陸」釀敗局 台灣聯電棄先進製程能重獲新生?
.
正當大家都關注台積電(2330.TW)納米製程不斷創新「低」及市值不斷創新高之際,有一隻半導體股份自中芯國際(981.HK)被美國實施制裁後,股價同步悄然上漲 ---- 這隻股份就是...
【@businessfocus.io】與台積電一時瑜亮 「前進大陸」釀敗局 台灣聯電棄先進製程能重獲新生?
.
正當大家都關注台積電(2330.TW)納米製程不斷創新「低」及市值不斷創新高之際,有一隻半導體股份自中芯國際(981.HK)被美國實施制裁後,股價同步悄然上漲 ---- 這隻股份就是台灣第二大晶片製造商、曾與台積電一時瑜亮的聯電(2303.TW)。截至周五(11日)收市,聯電收報46.1元新台幣,市值達5727億元新台幣(約1576億港元,約203億美元);而台積電就收報516元新台幣,市值達13.4萬億元新台幣(約3.7萬億港元,約4757億美元)。
.
聯電與台積電可以算得上是「分道揚鑣的親兄弟」,過去更曾被號稱「晶圓雙雄」,但為何如今市值相差超過20倍?
.
聯電創立於1980年,亦是台灣第一家掛牌的半導體股份,該公司前董事長曹興誠擔任聯電總經理時代,董事長是張忠謀(就是現時為人熟悉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
.
一開始的時候,聯電以IC設計結合生產製造起家,整合元件製造(IDM)、開發自家處理器與記憶體產品,但曹興誠意識到這種經營模式事倍功半,於是最先提出晶圓代工這個構思,然而,曹興誠1984年拿著這個意念向張忠謀請教時,後者並不認同這種做法。不過3年後,張忠謀就創立了純晶圓代工的台積電,後來更被外界稱為「晶圓代工之父」。
.
理念想法大相徑庭
.
一直要到1995年,聯電才放棄經營自有品牌,轉型為純專業晶圓代工廠。不過,聯電並不是獨立代工,而是選擇與IC設計公司合資開廠,以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並且認為這樣可以鎖定客戶訂單。然而,後來聯又在公司內部自行成立IC設計部門,令客戶擔心技術被偷。
.
此外,中間還要加插一段小插曲,兩間公司在到中國設廠的做法上更是南轅北轍,中芯國際在2000年代成立,想要複製台灣晶圓代工模式,聯電在政策還未開放晶圓廠到中國設廠之際,就搶先援助設立蘇州和艦;台積電就等到法令允許才赴上海設廠。
由於聯電的客戶本來就擔心技術被偷,加上聯電還要到當時知識產權法律並未健全的中國發展,聯電不但要擔心自己的技術被偷,更要擔心客戶的技術被偷,因此難以獲得大客戶認同。到聯電要退回台積電路線時,技術及客戶都已落後一大截。
.
放棄先進製程研發
.
到2003年,台積電在銅製程出現大突破,代表性的0.13微米自主製程技術亮相,台積電自此大幅拋離聯電,之後更越戰越勇,在2011年正式量產28納米製程及在2017年推出10納米製程。後來數年的故事大家都而熟能詳,直到現時,台積電甚至超越三星及英特爾,向2納米進發,成為全球霸主。
.
另一邊廂,聯電至今還是未能進入先進製程技術之列,公司在2018年放棄了12納米以下先進製程研發,專注成熟製程,並投資布局多樣晶片應用,以及針對較小型IC設計業者提供多元化的解決方案,換言之,是專吃台積電不想做的訂單。
.
中芯轉單最大得益者
.
大家以為故事去到這裏就完結?世事往往出人意表。在聯電專注提高成熟製程市佔率的努力漸見成效之際,恰巧遇上同樣專注較低端市場的中芯國際遭美國制裁。
.
中芯國際是中國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今年9月,美國商務部認定中芯國際的產品有用於軍事目的「不可接受的風險」,因此實施出口限制,規定部分美國設備、原物料必須獲得出口許可證後才能向中芯供貨,到本月4日,中芯國際更被美國正式列入中國涉軍企業名單。
.
自中芯被制裁的消息發布以來,台灣一些晶片製造商陸續接獲原是中芯國際客戶轉過來的訂單,市場認為聯電是最大得益者,令聯電股價自今年以來升近200%,氣勢完全不輸給台積電,雙雄爭霸的畫面似乎再度浮現在市場眼前,聯電能否借助中芯轉單的氣勢再度吐氣揚眉,市場將拭目以待。
.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
#BF投資焦點
·
@businessfocus.io 瞭解更多商業財經資訊
·
#money #investment #business #finance #life #startup #startups #management #company #expert
cip半導體 在 愛德恩_小朋友也能學好投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來 早安 6/23 愛德恩盤前素懶
[[[[[所有多單股票都是你有賺爽賣就賣 或跌破五日線/十日線賣]]]]]
一. 今日大盤可能方向
美國長 ADR(含盤後): TSM +0.4% / UMC -1.1% / ASE +0.9% / AUO -1%
日本+0.1% 韓國+0.1%
今天盤前看自結股 散裝 鋼鐵 超跌ic另外還有動能爆量股
操作就是依照自己的劇本執行而已 我每天都沒在擔心
二. 持有或觀察中股票 法人籌碼追蹤 非買賣建議 有空看看就好
代碼 商品 投信買賣 外資買賣
2010 春源 0 3090
2031 新光鋼 0 2705
2038 海光 0 -299
2208 台船 0 -396
2211 長榮鋼 0 164
5478 智冠 0 336
6278 台表科 241 -452
三. 新聞大方向 讓你找動能 有動再說 沒動就不上
(+)北美半導體出貨 連五月創高
(+)合晶受惠需求回溫 今年每股純益上看2元3
(+)台勝科訂單 滿到明年上半
(+~= )瑞銀喊買進聯發科、聯電
(+)金像電看好下半年業績
(+~= )筆電供應鏈 Q3不看淡
(-~=)航運族群大股東 大賣股
(+)迎拉貨潮 晶宏全年獲利拚增50%
(+)雄獅宣布 7月初關島打疫苗就能成行 想去!!!!
(+)強茂5月獲利1.89億元 EPS 0.57元
(+)需求強勁回升 金可-KY前5月賺逾半個股本 EPS 5.16元
(-~= )航運股出現大股東獲利了結 台航大賣1.32萬張陽明 (陽明 正德 台船)
(+)中鋼 Q3展望穩健鋼材需求仍強勁 七月內外銷訂單爆滿
(+)CIP訂單趕進度,世紀鋼6~10月入帳高峰期
(+)聚陽、百和 外資按讚 瑞信看好訂單滿手 升目標價
(+)泰博快篩試劑 超商開賣
四. 事件
(+)券商調高台傳2208 景碩3189 祥碩5269目標價
早上工作一小時的精華都給你了 請各位幫我按讚分享出去阿!!!
愛德恩感謝你 穩一個 ~~~~~~~~ Cheers.
cip半導體 在 486先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加油。
誰說台灣爛?
台灣正在努力用數字說話!
今年瑞士洛桑學院公佈了兩項競爭力排名,一個是全球競爭力,一個是數位競爭力,台灣在這兩項調查結果都排在11名,這有點巧合,但也可以看到台灣總體競爭力正在提升。
從全球競爭力來看,台灣一次上升5名,美國掉7名,中國掉6席,丹麥狂升6名,荷蘭也升兩名,香港掉了3席。數位競爭力,丹麥搶到第三,荷蘭第七美國仍居首,南韓搶到第8,台灣的11名是史上最佳成績。
從這個競爭力排名來看,人口在千萬以下的小國家排名都很前面,人口超過2000萬以上的只有美國,南韓及台灣,這可以看出台灣的不容易。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是,丹麥,荷蘭競爭力都有非常顯著的躍升,台灣正好扮演助攻的角色。
2020年疫情蔓延全球,但荷蘭,丹麥經濟都有顯著進展,這當中,荷蘭的ASML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今年ASML出貨的EUV極紫外光曝光機,有一半是賣給台積電的,報載明年台積電下單超過55台,台積電可能把資本支出從160到170億美元拉升至200億美元。ASML在半導體設備拉升至無人能及的地位,也拉升了荷蘭的國家競爭力,同時,台灣與荷蘭有重大商務往來,也提升兩國邦誼。值得一提的是ASML把人才培訓中心設在南科,對台灣的投資很明確。
另一個是丹麥,今年台積電向沃旭能源買下920MW的20年電力,沃旭也宣布加碼投資大彰化風場170億元,CIP也加碼彰芳電廠62億,MHI菱重維特斯也積極跟進,丹麥成為投資台灣最積極的離岸風力發電夥伴,丹麥的經濟競爭力有顯著的提升,今年丹麥股市的漲幅領先全歐洲。丹麥養老基金也宣布退出中國的投資及賣出中國的股債,這個動作很突兀。
台灣今年還有一項紀錄是研發支出占GDP比重,台灣超越日本躍升世界第三。在台灣這個島嶼上,也許有人對國家定位有不同的看法,但台灣島上的每一個人正努力用數字彰顯台灣存在的價值!
cip半導體 在 謝金河 投資理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正在努力用數字說話!
瑞士洛桑學院公佈了兩項競爭力排名,一個是全球競爭力,一個是數位競爭力,台灣在這兩項調查結果都排在11名,這有點巧合,但也可以看到台灣總體競爭力正在提升。
從全球競爭力來看,台灣一次上升5名,美國掉7名、中國掉6席、丹麥狂升6名,荷蘭也升兩名,香港掉了3席。數位競爭力,丹麥搶到第三,荷蘭第七美國仍居首,南韓搶到第8,台灣的11名是史上最佳成績。
從這個競爭力排名來看,人口在千萬以下的小國家排名都很前面,人口超過2000萬以上的只有美國、南韓及台灣,這可以看出台灣的不容易。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是,丹麥、荷蘭競爭力都有非常顯著的躍升,台灣正好扮演助攻的角色。
2020年疫情蔓延全球,但荷蘭、丹麥經濟都有顯著進展,這當中,荷蘭的ASML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今年ASML出貨的EUV極紫外光曝光機,有一半是賣給台積電的,報載明年台積電下單超過55台,台積電可能把資本支出從160到170億美元拉升至200億美元。ASML在半導體設備拉升至無人能及的地位,也拉升了荷蘭的國家競爭力,同時,台灣與荷蘭有重大商務往來,也提升兩國邦誼。值得一提的是ASML把人才培訓中心設在南科,對台灣的投資很明確。
另一個是丹麥,今年台積電向沃旭能源買下920MW的20年電力,沃旭也宣布加碼投資大彰化風場170億元,CIP也加碼彰芳電廠62億,MHI菱重維特斯也積極跟進,丹麥成為投資台灣最積極的離岸風力發電夥伴,丹麥的經濟競爭力有顯著的提升,今年丹麥股市的漲幅領先全歐洲。丹麥養老基金也宣布退出中國的投資及賣出中國的股債,這個動作很突兀。
台灣今年還有一項紀錄是研發支出占GDP比重,台灣超越日本躍升世界第三。在台灣這個島嶼上,也許有人對國家定位有不同的看法,但台灣島上的每一個人正努力用數字彰顯台灣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