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奧廢文 05
醫人x讀書能力
在所有的通識課程裡面,醫學與人文的期末考,是最接近國中以前的考試的科目。
60題選擇,其中40題單選,20題多選。範圍是堆積如山的閱讀資料(大概初刷花了我近60小時的讀書時間,分3週進行)
這考驗好比讀書和記憶力的肉搏戰。我的記憶力並不好,因此我必須嘗試找出系...
#深奧廢文 05
醫人x讀書能力
在所有的通識課程裡面,醫學與人文的期末考,是最接近國中以前的考試的科目。
60題選擇,其中40題單選,20題多選。範圍是堆積如山的閱讀資料(大概初刷花了我近60小時的讀書時間,分3週進行)
這考驗好比讀書和記憶力的肉搏戰。我的記憶力並不好,因此我必須嘗試找出系統性的方法記憶它。
1. 談談「資料結構」
閱讀文章的時候,找出知識點的從屬關係、並列關係、線性關係、比較關係,這些都是容易考的點。
記憶文本的文科題型不外乎:
A和B相關嗎?(連結)
A是不是B? (從屬)
A會造成B嗎? (因果)
ABCD的順序是什麼? (線性)
A和B差在哪裡? (比較)
可以試著想像,如何利用最少數目的點和線,重現整篇文章的內容。掌握這些關聯性,在讀文章時就知道要看哪裡啦!
瞭解資料結構也有另一個好處:先知道自己要知道什麼(把格子做出來),再把知識的空格填滿。而且複習的時候,也可以知道自己忘了什麼。
2. 區塊化
我喜歡用整合(integrate)這個詞語來形容。人的短期記憶只能一次記得7件事,工作記憶更只有1-2件事情的扣打。要記得大量的資料,必須要將知識「區塊化」 chunking,讓多個知識點合併成同一個。
能寫入長期記憶的事件,必須要是短期記憶能處理的。如果超出短期記憶的負荷,大腦一概不會接受!
口訣就是區塊化最顯著的例子。或是熟悉連結某一小群知識,在記憶上就可以將它視為一個點,佔用比較小的短期記憶體。
3. 複習的1/10定律
複習已經理解的概念只需要1/10到1/20的時間(這一個數據是由我讀生奧的經驗整理出的)
之所以複習會非常快速,是因為讀過一次之後你的大腦已經知道該看哪裡,哪裡是重點需要加強記憶。第一次閱讀的時候,便要指認出哪裡是考點、重點,容易混淆的點,才是有效的「刷過一次」。
在複習時,讀書速率高到一個程度時,就可以「見林」了。這時大腦不必拘泥於微小知識點的關聯性,可以放眼整合大區塊的知識、找出並釐清混淆點、做章節之間的連結。
因為大腦只記得「有意義」的事件,因此很多時候必須一口氣記完,一次記完才有效。
4. 印象也是你的記憶力
在作答的過程中,會遇見一些我曾經讀過但不甚確定的知識點。如果無法實際確認,就暫且相信印象吧!
5. 個人使用的記憶方式
連貫講故事法:
台大兒醫一樓的主題是大自然 。二樓是 星空宇宙,有米米可可、巴第歷險記。三樓是天空,可以跟著彩虹找到X光。電梯井是花卉主題。地下1樓是海洋,會議廳是潛水艇造型。
總數法:
定義攝影的元素是什麼?
先記項目總數=3
輻射性能量 影像主題 成像工具
雙向記憶法:
醫師為重要角色的電影-> The English Patient
The English Patient->醫師為重要角色
過量知識法:
讀過 「再生之路」的電影主題介紹(大約200字),我就知道這部電影: 主角是醫師、和生涯有關、得喉癌 。比直接硬背零散的知識來的有效許多。(以理解代替背誦)
以上記憶法,我比較推薦用它來讀社會科和生物知識。(我也很好奇,是不是國考也是類似的概念?)希望大家可以掌握讀書的技巧,把課業都處理好,多花點時間在充實自己吧~
---
回歸正題:
其實這個貼文串是要介紹通識的XD
這門課有許多「加分參訪活動」的機會,助教登記就可以去台北的各景點(兩廳院、寶藏巖、故宮、宗教博物館等等)就是一些會想去但平常不會想到要去的景點。
由於這門課是醬料的必帶,所以可以藉此機會和同學一起在台北到處玩,就這而言很不錯!(個人最喜歡這門課的部分
每週的主要內容就是醫師介紹自己的興趣,有音樂、藝術、電影、法律、醫療的發展史、安寧、東非醫療等等,範圍很廣。透過期末考有讓大家乖乖讀投影片,學會一些生活小常識。
我之後想再分享兩門我覺得也很有意義的通識課。敬請期待!
#生之奧祕 #waytoibo #經驗 #讀書 #競賽 #語錄 #台大 #台大醫學系 #智慧 #電神 #成長 #心靈語錄 #大學生 #學習 #活到老學到老 #知識 #台大通識課 #多元 #思考 #學生 #經驗談
chunking記憶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學習如何學習
https://www.coursera.org/…/learning-how-to-lea…/home/welcome
我花了一些時間把Coursera上的 Learn How to Learn 給上完了,算是一堂簡單明快的課,難怪在MOOC Class Central上評價很高。4個禮拜可以解決,我大概花了6-7天吧,簡單來說是可以讓人很有心得的課。
前半部的內容比較重要,用有點腦神經/認知行為/心理學的角度說明人類在學習的時候有分 Focus , Diffused 這兩種模式,前面就是你拼命練習硬尻,後面就是一種你亂晃的時候突然靈感爆發想到之前讀的問題的答案。所以這堂課基本上就是教你要善用 Diffuse Mode,多運動多睡覺,問題就有時候突然被解決。
方法上提倡 Chunking,概念就是間歇性的一小段一小段練習,不管是時間上的分配或是學習材料的切割,念8小時可以念完的東西就最好拆成一天一小時念8天,如果能夠一天半小時念16天就更好,因為更容易帶進 Diffuse Mode。然後也像練琴一樣,左手和弦一小節,右手旋律一小節,全部練好以後最後組起來,Spaced Repetition被證明是最有效的做法。
另外在心態上強調 Process 過程 比 Product 成果重要,因為如果過度強調成果會讓人無法提起精神去面對。這堂課強調最好念書就是每天固定念一下,久而久之的累積成果反而比硬灌來的好。而我發現最近所有的工具書都在強調這點,比如說番茄鐘就是一個只重視過程的方式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4785?sloc=main
番茄鐘方式就是每次工作25分鐘,完全專注,然後休息5分鐘。所有事情的單位都是以 幾個番茄鐘 來做切割。完全避免影響,全力工作25分鐘,然後可以滑5分鐘手機。Learn How to Learn 這堂課也有提到這種工作方式,也用了一點點科學根據來解釋。
我認為人類對腦科學的認識真的實在太少了,所以所謂的一點點科學老實也只能說是"empirical research",比如說如果腦部某部位剛好有什麼損傷,導致短期記憶喪失,科學家就會說喔原來這一塊負責記憶。所有課堂裡提到的神經元的連結,也只能說是種觀察現象,所以這些唸書做事方法其實某種程度上也是看你個人相不相信。而我認為<原子習慣> 這一本就是讓你相信過程,也呼應到課裡面講的 Process。
所以原子習慣就是認真做到重視Process,像是"每天早上工作4個番茄鐘",這種靠著習慣的建立,讓我們更容易不費力地去念書,進而用到所謂的 Diffuse Mode。就像原子習慣裡面提到,假如我們今天要減肥,錯誤的方式是設定我要瘦10公斤 (Product),而是告訴自己,我每天都要去健身房30分鐘 (Process),這樣長期來說,一定是注重過程可以得到更好的結果,如果只注重要瘦10公斤,搞不好以後還會復胖。
我覺得Learn How to Learn 就是在綜合時下風行的方法論,加以解釋,考慮到其實所需時間不用很多的情況,要我估計的話我覺得是 25個番茄鐘可以念完加上考完所有考試,我認為是一個可以上上的課。如果要買證書的話是$49美金,可以抱持著樂捐的心情買個證書,實際上有沒有證書都無所謂~~~
chunking記憶 在 Mickey米奇的靈魂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開工中長文】
請試著記住以下句子。
「奇奇喜歡吃甜食」
閉上眼睛念一次。
接著是第二題:
「奇吃歡甜喜奇食」
閉上眼睛念念看。
大家有沒有發現第一題容易很多,這是叫做有意義結構的群組技能,因為你已經練習過了「奇奇」、「喜歡」、「吃甜食」這些元素,心理學上叫做chunking。
神經記憶上可以辦到的技能,當然可轉換。
透過你每一次運動時練習:
把自己放好、穩定該穩定地方、發生動作時留意細節、把不需要的力氣拿掉、好好的呼吸。
把這些小的chunking做好,你的動作就會變得越來越有品質喔。
好了,開工了;
該是你想想,通往你的幸福快樂,需要練習哪些chunking了。
chunking記憶 在 Voi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讓你記憶力急升的兩個小方法
工作也好,學習也好,記憶力是關鍵,能在短時間內記憶大量資訊才能事半功倍。比起死記爛背,聰明人記東西可是有他們自己的方法:組塊(Chunking)和睡眠。
我們的記憶倚賴可分為兩種:短期記憶(Short term memory)和長期記憶(Long term memory),我們先來說說短期記憶。根據Miller在1956年發表有關短期記憶的研究,他發現人只能在短期記憶區裡最多儲存7(加或減2)個單元的記憶。有趣之處在於,怎樣為之一個單元?這可是由你決定的!
例如我們要把下面的英文字母記起來:
A,C,D,E,F,I,O,P,S,T
如果我們分開記憶,我們要記十個單元的字母,超出了7(加或減2)的限制。但如果我們把他們組成三個組塊:CODE,SIP,FAT,那我們只需要記憶三個單元!當然,現實情況下,我們要記憶的東西可不是剛剛好能組成幾個有意義的英文單字,這時候我們就需要運用想像力,用故事或畫面把幾個看似無關的單元串連在一起。而對付數字類的東西,例如手機號碼,也能用哼唱的方式,利用節奏和音樂去把這些數字組塊!
組塊(Chunking)能提高短期記憶,那長期記憶呢?長期記憶是由短期記憶變成的,短期記憶只能維持15-30秒,因此我們為明日考試而背誦的課本內容,都要倚賴長期記憶。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的關鍵在於––睡眠。很多人挑燈夜讀,犧牲睡眠時間,反而阻礙了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結果第二天早上考試時甚麼也記不起來,前功盡廢!所以要是想成為記憶力高的一群,記得保持充足睡眠。
Reference:Miller, G. A. (1956). "The magical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 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63 (2): 81–97. doi:10.1037/h0043158. PMID 13310704.
#記憶力 #教育 #心理學 #睡眠 #memory #sleep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