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bts個人收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bts個人收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bts個人收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bts個人收入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9萬的網紅張忘形,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別讓在家工作變成關係殺手】 ⠀⠀⠀ 好久沒更新IG了,本來在苦惱想說要說些什麼,結果早上就被朋友關心了一下,忽然就有了靈感XDD。 ⠀⠀⠀ 朋友一開始先關心我最近怎麼樣,我說除了沒收入之外一切都好。後來他又問我結婚之後有什麼不同,我就說沒什麼不同啊。後來又問在家這麼長時間會不會跟老婆吵架,我說沒有...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10的網紅Thai Tony MinCha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Thai Tony| |Update曼谷 泰疫三波| |大家必關心的區域| |三個BTS站| |Asok站| | T21廣 | | Phrom Phong站| |Phra Khanong站| |又分享美食| |出奇地還有新貨品| 係今次嘅疫情衝擊下,泰國的服裝業都...

bts個人收入 在 GirlStyle 女生日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26 14:03:42

【@girlstyle.mag】Mirror 6成員被指「Free Rider」惹熱議 . Mirror貴為當今最紅的男子團體之一,自然話題不斷。近日就有網民在連登討論區上點名指出12位成員中有6位是所謂的「Free Rider」(意指不費吹灰之力坐擁共同成果之人),他們應該自行離隊,讓資源集中在人...

bts個人收入 在 政經八百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16:46:53

#時事星期五資訊不落伍〔10/10-10/16一周大事〕  #政時事  ❶ 緊急命令壓境 泰國示威潮擴大  泰國此波示威自七月中旬至今,學生及民眾以訴求解散國會、修憲及釋放異議人士為運動主軸,並要求限縮王室權利、改革君主制。  學生團體於 10/14 因致敬泰國 1973 年學運而上...

  • bts個人收入 在 張忘形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05 23:38:34
    有 1,071 人按讚

    【別讓在家工作變成關係殺手】
    ⠀⠀⠀
    好久沒更新IG了,本來在苦惱想說要說些什麼,結果早上就被朋友關心了一下,忽然就有了靈感XDD。
    ⠀⠀⠀
    朋友一開始先關心我最近怎麼樣,我說除了沒收入之外一切都好。後來他又問我結婚之後有什麼不同,我就說沒什麼不同啊。後來又問在家這麼長時間會不會跟老婆吵架,我說沒有欸,反而很開心有更多聊天還有一起追劇的時光。
    ⠀⠀⠀
    後來我就問他,怎麼了,你是發生什麼事嗎?他就跟我分享他跟女友現在都在家中工作,反而常常吵架,我就問他為什麼會吵架啊?後來我覺得除了價值觀問題,其他的應該是在時間分配上。
    ⠀⠀⠀
    先說,只要是價值觀問題的,例如用錢方式不一致的,對於家中整潔習慣不一致的,我覺得如果在同居的時候沒有找到好方法解決,我幾乎都建議分手XDDD。(當然這中間還有很多東西,只是我覺得如果在相處,金錢,生活,教養等等價值觀不合,真心推薦不要走一輩子。)
    ⠀⠀⠀
    而我朋友遇到的問題,就是平常兩個人上班都忙,所以回家之後也滿累的,反而很珍惜相處的時間。但一旦開始在家工作之後,其實就把兩個人綁在一起,反而兩個人失去了本來的界限。
    ⠀⠀⠀
    例如可能他工作到一半,他女友就會叫他去幫忙買東西,他就覺得很煩。又或是他看到女友在看電視,就跑去跟他說話,但她女友覺得是沒看到我在追劇嗎?後來他就想算了,跑去打電動,換女朋友來跟他講話。結果他就說你沒看到我在忙嗎?女友就說忙屁,你就知道打電動....
    ⠀⠀⠀⠀
    所以我覺得,時間跟計劃管理可能是這時滿重要的事情。所以我跟他分享我跟小葵的相處,通常前一天都會先分享各自工作要執行的內容,還有會議時間。確認了不被打擾的時間之後,再來就會規畫一下什麼時候可以吃飯,帶狗狗出門散步等等。
    ⠀⠀⠀⠀
    另外就是要有彼此的時間,可能我在打電動,或是在看yotube發呆時,他可以跟朋友聊天,或是看他的BTS這樣。但重點尊重彼此的時間,不要覺得對方沒有在做很重要的事情,就可以叫對方做你想做的事情。
    ⠀⠀⠀⠀
    雖然這樣聽起來滿多規則,但我反而覺得這樣的相處起來很好。另一件事情就是記得要規劃彼此分享的時間,我們每天都還是會分享今天遇到的人事物,或是彼此在跟別人抬槓的時候說到的一些有趣的事情。或是做一些有趣的事。
    ⠀⠀⠀⠀
    例如一起追劇分享想法(我看遺物整理師哭還被她笑),或是一起規劃貼圖,甚至她嘗試幫我剪頭髮等等。雖然疫情讓我們不能出門,但我覺得感情反而更好了。
    ⠀⠀⠀⠀
    所以想推薦大家,不要把在家工作的時候當成我們一起在家工作,如果可以,劃分一些時間段落,讓彼此都保有彼此的時間,工作或興趣。這樣就不用在工作或耍廢時,還要一顆心懸在對方上面。(不過這對於小朋友沒效,僅限於兩位大人XD)
    ⠀⠀⠀⠀
    當然,還是要說,這不一定適用於每個人啦,如果本來價值觀就差很多,相處越久可能只是發現更不適合。但如果不是價值觀的問題,會建議雙方不只保留相處時間,也要為對方保留獨處的時間,並且在相處時間時把心力放在對方身上,這樣的關係會讓壓力更小,反而品質更好~
    ⠀⠀⠀⠀
    對了,歡迎追蹤我的IG,最近失業我會認真更新的XD:https://www.instagram.com/p/CPvmb5tnWm6/
    ⠀⠀⠀⠀
    #忘形流IG簡報
    #時間變長反而品質變差
    #除了相處也需要獨處
    #尊重彼此的時間

  • bts個人收入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2-28 11:19:24
    有 589 人按讚

    #葉郎每日讀報

    ▼ 1. 《Wonder Woman 1984 神力女超人1984》在美國的同步上映策略大獲全勝

    《Wonder Woman 1984 神力女超人1984》聖誕節在美國上映,在僅40%電影院開門營業的嚴峻狀況中獲得非常好看的票房數字:一個週末就累計1670萬美元。雖然這個數字是數十年來聖誕節檔的最低記錄,和上一集首週上映的1億相比也不太好看,和《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 原力覺醒》在聖誕節當週的1.49億票房更是相差甚遠,然而考量 2020 年的狀況這已經是疫情發生以來的最高票房記錄。尤其幾個月前萬眾矚目的《Tenet 天能》在美國首週上映時的電影院開門營業數量還多了三分之一,但票房也只有1000萬。另外一個好消息是美國的HBO Max 用戶在一個週末之內已經有將近一半的用戶已經看過《神力女超人 1984》,同時週五上架當天 HBO Max 的流量和過去相比也翻了三倍之多。WarnerMedia 表示這樣的表現不僅打破記錄,也打破他們顯得預期。對於明年一整年都將採用類似發行策略的 WarnerMedia 來說,焦慮應該瞬間少了好幾成。
    (報導原文:https://bit.ly/3pxod0V)


    ▼ 2. Thierry Fremaux:電影每每死裡逃生是因為觀眾還在

    坎城影展總監 Thierry Fremaux 在 Variety 上投書紀念電影史上第一次的公開商業放映。125年前的今天,Antoine Lumière 盧米埃在巴黎咖啡館的沙龍裡頭進行史上第一次的售票放映活動。雖然第一晚只來了33個觀眾,但這一夜正是概念上的電影院誕生之日。和一心只想對個人用戶服務的愛迪生不一樣,盧米埃的直覺是電影是一種眾人聚集在一起的集體體驗。Fremaux 接著把時空拉回現代,他說125年來電影受到無數新科技的威脅,早就死好多次了。然而最終電影永遠都還在,是因為社會大眾永遠都渴求這樣的集體體驗。2020年讓觀眾跟電影院走散了,而2021年將是重聚之年。我們將迫不及待地回到沒有暫停鍵可以按的影廳裡,和我們一無所知的人共聚一堂,體驗一部我們一無所知的電影。電影永生,是因為觀眾永存。
    (報導原文:https://bit.ly/3nUoCdn)


    ▼ 3. 2021年預測:第二顆隕石之後的音樂產業

    上一次音樂產業撞上隕石是盜版mp3下載降臨的那一天。在那之後現場演出逐漸取代唱片收入成為音樂殿堂的其中一根支柱。然後2020年的疫情又粗暴地撞倒那根新柱子。接下來2021年音樂產業會發生什麼事?Forbes 的預測是:

    1) 音樂場館(live house、酒吧.....)將在疫情後進入汰舊換新期,舊的場館垮台後,新的場館將繼續演化適應疫情後的新世界。

    2) 對流行音樂扮演越來越重要平台的 TikTok 過了2020年的高峰後,那些在中美貿易戰中試圖取代 TikTok 的各種短影片社群平台爭相進入市場。雖然還無法得知誰會勝出,但 TikTok 的重要性無可避免將開始下滑。

    3) Trump 對 TikTok 白忙一場的司法攻勢將被 Biden 政府放棄。Biden 政府預計將會把中美貿易戰的主力轉向其他更有勝算捕獲大魚的戰場,而非根本難以證實威脅美國社會的 TikTok。

    4) 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紛紛祭出訴訟試圖拆分 Facebook 、Instagram 和 WhatApp 所組成的社群大帝國。但在此同時,Facebook 將繼續壯大,尤其年輕人已經有回流到該平台的趨勢。

    5) 2020年突如其來的是基本上每一個家裡有 USB 麥克風的人都在 podcasting。但擁擠的 podcast 市場將在2021年降溫,因為實際上只有1%的人有辦法從 podcast 得到收入。而且無論產出多大量內容,每個人能夠專心聽的時間有限,尤其在未來疫情緩和、正常上班之後更是如此。

    6) 年復一年收視率下滑之後,CBS 電視台將不再續約葛萊美獎的轉播,使 Recording Academy 錄音學會喪失主要經費來源。好處是近年屢遭嚴厲批評的錄音學會將因此被迫徹底改組。

    7) 過去的暢銷歌曲經常列有高達二十多名共同創作者,幾乎是只要寫歌的當下你在同一個房間內參與討論,就會被防禦性地列為共同創作者,以免以後歌曲爆紅滋生不必要的訴訟。2020年的疫情大幅減少了共同創作的機會,也可能驅使未來的創作者繼續維持這個獨立創作習慣,多位共同創作者的情況會慢慢變少。

    8) 線上演唱會的技術革新越來越多,但除了少數巨星比如韓團 BTS,多數人的線上演唱會都難以賺錢,也還難以取代實體演唱會在粉絲心中的地位。線上演唱會暫時還只能當實體演唱會無法發生時的替代品。

    9) 今年初生產黑膠母版塗料的 Apollo Masters 發生大火,原本預期會導致2020年黑膠市場萎縮。但實際上發生的是:每個人都有囤貨,而且因為2021市場前景不明,所以每個人都絕望地把囤貨通通都拿出來用掉。結果2020成為黑膠強勁成長的一年,但囤貨用完之後2021年仍然可能發生短缺。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敲鑼打鼓好一陣子的HD黑膠技術,有機會加速黑膠的生產並降低生產成本。

    10) 世界最大連鎖樂器行 Guitar Center 上個月因為負債超過10億美元而聲請破產保護。經過和債務人協商以及快速地改組以縮減營運成本後,該公司將逐漸走出破產陰影。但擁有300家實體店面的 Gutar Center 仍然需要大幅革新才有機會在網路購物的年代存活下去。
    (報導原文:https://bit.ly/37XiE65)

    ▽ 其他今天也可以知道一下的事請見留言

  • bts個人收入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12 15:32:28
    有 2 人按讚

    亞洲電影如何打開了西方大門?- Emma Jones

    當印尼作家傑希 蘇丹托(Jesse Q Sutanto)將自己的小說「A Dials for Aunties」簽約與出版商時,她萬萬沒想到,這本書的電影版權不久後就被Netflix搶購買下。

    這位來自雅加達的作家,將她的處女作描述為《瘋狂亞洲富豪》與《老闆度假去》(Crazy Rich Asians meets Weekend at Bernies)混合體。

    她又說,這個故事,恰好在適當的時機出現:劇情是一位婚禮攝影師意外地殺死了她的初次約會對象,然後將屍體藏在婚禮。

    「因新冠疫情封鎖下的每個人都需要振作精神。誇張的故事情節,屍體和大型婚禮的荒謬性可以讓人逃避現實。其中,印尼華人婚禮令人驚嘆,平均可以有 2,000名賓客。而我小說中的女主角必須在媽媽和阿姨的幫助下將屍體藏起來。」

    蘇丹托將是影片監製, 導演是娜奇卡·可汗(Nahnatchka Khan),後者作品有美國電視劇《菜鳥新移民》( Fresh Off the Boat ),一套有關台灣移民如何適應美國生活的劇集。

    但是她認為,如果沒有《瘋狂亞洲富豪》(Crazy Rich Asians)的成功,這筆電影交易就不會發生。

    根據關凱文(Kevin Kwan)小說改編的《瘋狂亞洲富豪》是第一部全亞洲演員的好萊塢大片,全球收入約2億英鎊。

    緊隨其後的是韓國電影《寄生上流》(Parasite)的歷史性勝利,該片在今年早些時候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那麼這股文化力量的轉移,也會回過頭來改變東方影壇嗎?

    亞洲影視文化蓄勢待發

    澳門國際電影節藝術總監古里奇(Mike Goodridge)解釋說:「2020年許多問題匯流成了今年這場完美風暴」。 該電影節於2020年12月舉行。

    「現在,中國正式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影市場。那裏有13億人口,相比之下,遠勝於美國市場。現在中國出產了好多大片,一部能在那裏賺上近10億美元。」

    古里奇又說:「亞洲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過去,我們一直被籠罩在人們所說的「美國文化帝國主義」。因為,過去每個人都習慣於等著去戲院看部好萊塢大片,而好萊塢主宰電影製作及全球放映。」

    「但是像Netflix和Amazon這樣的串流媒體出現,任務是要在每個國家及地區吸引訂閲者。因此,你不能只向這些觀眾播放《復仇者聯盟》等漫威電影就萬事大吉。你還必須製作本地電影和電視。觀眾想要看自己的故事。」

    「因此,這些美國公司將資金投入整個亞洲,包括在新加坡設立亞洲總部。」

    古里奇認為,再次有衝出亞洲的熱片的可能性很大。

    「這種轉變實則與新冠病毒大流行不謀而合。由於疫情,許多好萊塢電影延後上映。所以待在家的亞洲觀眾將注意力集中在很多我們從未看過,有趣的電視或電影上,」他補充說:「人們對於需要看字幕的影視作品心態更開放了。」

    韓國的音樂產業成功的將防彈少年團(BTS)等韓國流行文化(K-Pop)出口到世界各地,吸引許多全球歌迷。之後繼《寄生上流》拿下奧斯卡最大獎的首部非英語電影,韓國在這潮流中繼續領先。

    《寄生上流》的字幕翻譯和電影網站「koreanfilm.org」創始人帕奎特(Darcy Paquet)協助策劃今年在倫敦舉辦的韓國電影節。該電影節於10月29日以韓國大賣的電影《無價之寶》(Pawn)開幕。《寄生上流》在全球的成功,也讓奉俊昊導演過去的電影,包含1994年發行的《支離破碎》(Incoherence)和2004年的《流感》(Influenza)在該影展成為最賣座的電影。

    帕奎特預測:「當然,奉俊昊現在受到全球關注。奉的電影風格使他吸引了眾多觀眾,但其他韓國導演,譬如樸讚鬱在國際上也擁有越來越多的追隨者。」

    「韓國上電影院的平均人數是全球最多。這是一個真正熱愛電影的社會,他們說故事的方法也很老練純熟。」

    「我們可以期待更多精彩的韓國電影在全球會產生影響,現在西方觀眾可能更願意接受這些電影了。」

    東方或西方?

    這些電影將鏡頭對凖西方觀眾可能不熟悉的文化價值。

    帕奎特說:「人們非常重視家庭,或個人在家庭裏的角色,一直是亞洲電影人物吸引人的關鍵。」她補充說:「在日韓或中國,教育,科學和技術都很被重視。這在這些國家的電影中可以看見。」

    「而且,與好萊塢故事相比,亞洲電影諷刺的手法少得多,故事情感表達十分直截,並可能非常強烈。」

    但是,成功地將文化價值觀傳遞給西方觀眾,並不總是那麼容易。

    古里奇解釋:「中國的故事情節寫得很好。」 「他們遵循社會規範:在一個故事中,無論什麼情況,如果您犯了謀殺罪,就鐵定要入獄。」

    「但如果您習慣了好萊塢講故事的節奏,看到一些中國電影時就會想:「他們根本不可能入獄!」,因為中國電影對道德價值更具反思性。」

    而且這種誤解可以是相互性的。譬如,古德里奇指出:「《瘋狂亞洲富豪》在中國就票房慘敗。」

    然而,考慮到《瘋狂亞洲富豪》在其他地方的成功,以及導演王璐璐(Lulu Wang)的《告別》(The Farewell)等電影的受歡迎程度,好萊塢似乎開始相信亞裔美國人的故事有潛力吸引更多觀眾。

    最近宣佈,「追殺夏娃」(Killing Eve)的演員吳珊卓(Sandra Oh)和另名演員奧卡菲娜(Awkwafina)就將出演Neflix一部關於姐妹互斗的喜劇。

    而《亞洲超級富豪》的其中一名製作人林黛兒(Adele Lim 音譯)將與日本製片希卡裏(Hikari)及柯蒂斯(Richard Curtis)共同製作一部浪漫愛情劇《迷失》(Lost for)。林黛兒之前還請奧卡菲娜和越裔演員凱莉·瑪麗·陳(Kelly Marie Tran 音譯)共同為迪士尼的新動畫《 Raya and the Last Dragon》配音。

    但是亞洲還需要好萊塢嗎?

    越裔美國電影人安德森·黎(Anderson Le 音譯)說:「以越南為例,這個國家有1億人口,他們像韓國,台灣和新西蘭一樣,很好地應對了Covid-19危機。」

    黎先生是本月夏威夷國際電影節的藝術總監。他共同創立了電影製片廠東方(East),該電影製片廠的故事都來自越南和東南亞。

    他解釋說:「這些國家一半的人口不到40歲。」

    「(疫情間)電影院開放,票房很好。而且因為沒有好萊塢電影的競爭,所以觀眾們正在觀看一些精彩的本土電影。」

    「我認為越南,中國和韓國等國家,現在甚至都不需要理會美國電影。他們就像印度的寶萊塢電影工業一樣,在自己的國家就已攀上顛峰。在其他地方取得的成功,則是錦上添花。」

    但黎先生同意,亞洲確實希望在奧斯卡大放異彩。希望來自自己家鄉,有關自己文化底蘊的作品能在好萊塢獲獎。

    2021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我們可能又會看到亞洲電影人在奧斯卡發光。

    奧斯卡女主角得主法蘭西絲·麥朵曼(Frances McDormand)主演的一部新片《遊牧人生》(Nomadland),背景是在美國,但導演趙婷(Chloe Zhao)則來自中國,她亦可能會成為奧斯卡第二位拿下最佳導演大獎的女性。

    原文:BBC中文網

    #電影 #文化 #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