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bmw保養費用價格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bmw保養費用價格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bmw保養費用價格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bmw保養費用價格表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吳瑞奇的 B M W,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售後服務: 哥強調售後服務,已經不是新聞,另一方面哥也一直希望,業代應該要在售後服務這方面做努力,而不是看客戶嫩就報價高,看客戶狂比價就跟著攪和價格......哥前兩個星期帶老婆去看TOYOTA,來介紹的年輕業代看來像是剛步入社會,很有衝勁(因為配備價格背的很熟),但講話卻還有一點生澀,不過整...

  • bmw保養費用價格表 在 吳瑞奇的 B M W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5-09 12:22:38
    有 98 人按讚


    *售後服務:
    哥強調售後服務,已經不是新聞,另一方面哥也一直希望,業代應該要在售後服務這方面做努力,而不是看客戶嫩就報價高,看客戶狂比價就跟著攪和價格......哥前兩個星期帶老婆去看TOYOTA,來介紹的年輕業代看來像是剛步入社會,很有衝勁(因為配備價格背的很熟),但講話卻還有一點生澀,不過整體來說,是會讓客戶願意給他機會的業代,在短短十分鐘的過程中(哥看車不會太久,畢竟當下沒有要簽約,也不要浪費業代時間),哥只問了幾個有關車型配備的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有關於服務廠的,但當這位年輕人回答:服務廠的人有二三十個,我不清楚耶......哥就決定不再浪費彼此的時間了。買國產車,其實售後服務相對來說沒有特別重要,因為零件、烤漆、出險等等都有外廠可以處理,料件也好找,開個幾年之後還都有為數眾多的殺肉件跟副廠件,不一定要在原廠處理.......但進口車可就不同了,以BMW為例,有不少故障碼必須用電腦消除,當然外面也會陸續有廠商購入電腦或是軟體,不過成本高,再加上零組件的規格甚至是每年都在變動,13年、14年跟15年生產的車,即便同一款車,零組件也有可能不同,有些像是召回更換的零組件也只有原廠服務廠能夠處理,哥曾舉過之前E70 X5有召回更換傳動軸
    http://news.u-car.com.tw/24184.html

    所以,BMW的客戶,對原廠服務廠的依賴度會很高.......
    除了哥之前說過的例子(如最下方連結)之外,哥再舉兩個例子,第一個車友自費想要更換柴油鏈條張緊器,A服務廠說無法更換,B服務廠則說可以,且已經更換完畢。第二個例子,車主發生事故之後,某服務廠估價維修68萬,被保險公司砍成只願意出險44萬,如果是哥的話一定會要求業代,不能讓保險公司砍這麼多,至於業代去講,有沒有用?哥之前說過,業績好的業代一年至少成交80部車,就算沒有每一台都保險,抓個50%也能幫保險公司帶進至少40張保單,其他有關保養、出保固、隔熱紙、保險、加裝影音配備甚至是輪胎鋁圈、烤漆、改裝動力等等,這些廠商也都一定要看業代面子.......不然一般來說,保險公司也會想要減少支出,所以很多零配件只要可以修,就會拒絕客戶出險換新品(例如保桿只要補土板金,不用換新保桿)..........當然出險的情況有很多,有些時候如果出險金額壓低,對以後要賣車比較有幫助(沒有人會想要買一部曾經出險維修四五十萬的車吧?),但如果已經逼不得已要出險那麼龐大的金額,或是短期內沒有要換車的打算,那當然就是出險金額越大、賠的越多越好,甚至可以全損賠現金,也是一個方式............所以若沒有業代在保養這方面去跟服務廠協調,客戶日後保養費用會損失更大............

    買一部兩三百萬元的高級車,光是車型、配備的不同;價格的差異;簽約後到交車的過程、交車之後是否提供實際有效率的服務,這每一個環節,都關係著車主的荷包,出一次狀況,那新車買再便宜,也都是枉然.............

    https://www.facebook.com/RickyWu01/posts/1765030777063711

    此篇請各位看看就好,不要分享出去~
    BMW售後、服務廠、保固、自備機油等問題【附第4-5年保固險保修保固條款(頁碼僅供參考)】:
    這幾天看到車友針對服務廠保養項目尤其是自備機油不保固的問題熱烈討論,哥不想引戰,故在這邊跟大家講一下哥自己的看法,其實大家要注意一個重點:『註記』,每一部車都有自己的保養履歷,如果車子有改裝、有自備機油或使用非原廠零件保養等情形,只要原廠服務廠有『註記』在工單上,就有可能會影響相關零組件的保固;但如果沒有『註記』基本上就不會......而工單上會被註記的原因大抵可分為兩種,第一種就是車子進廠插電腦出現故障碼,如果是非正常使用引起的,故障碼會有紀錄,就算進廠或從外廠消除故障碼,但曾經於某年某月某日出現故障碼的歷程仍然會存在電腦裡面,這就會影響保固.......第二種就是由服務廠接待顧問或是技師肉眼判斷之後註記而影響保固.......實際上只要不顯示故障碼的改裝,有些服務廠接待顧問或是技師都是當做沒看到.........但有些服務廠的接待顧問跟技師則是只要看到就直接備註,新車銷售業代可以努力的是第二種情形,而第一種,如果服務廠跟新車銷售業代的關係好,我們客戶透過新車銷售業代預約服務廠保養,服務廠就會特別注意,如果車子有什麼影響保固的改裝就會先通知,讓我們車主自己開去廠商那邊拆掉之後,再進來原廠保養【有少數幾間服務廠或是有部分比較好人的接待顧問_不用新車銷售業代幫忙也會主動提醒客戶】。所以哥一直強調,所謂的售後服務,不是新車銷售業代有沒有常打電話噓寒問暖或是通知賞車,而是新車銷售業代能否在服務廠這邊幫我們客戶掌握住這些重要的關鍵,其實新車銷售業代在編制上,是屬於公司的營業課或是銷售課;但是保養廠接待顧問是屬於服務廠,兩者薪水、獎金的計算以及責任歸屬都完全不同(看名片上職稱就知道),基本上買車之後的保養,跟新車銷售是完全分開的,雖然可以打電話請新車銷售業代幫忙預約服務廠,再把預定工單傳真給客戶;但是新車銷售業代通常也還是要去問保養廠接待顧問有關保養的項目跟內容【簡單來說就是會賣車不等於會修車的概念】。

    另外,目前臺灣BMW服務廠關於每一部車的保養履歷相關資訊,是依據客戶在哪個服務廠保養,來決定從哪裡出保固會比較容易,並不是一定哪裡購車就要在哪裡出保固,例如客戶跟A公司買車,在B公司保養三萬公里之後出狀況要申請出保固,那一定是以B公司的保養履歷為依據,但假設客戶在ABC三間公司各保養過一次,那萬一要出保固(尤其是重要零組件的保固)在蒐集客戶保養履歷這方面就會比較麻煩,時間也會比較久【所以各位盡量還是固定一間服務廠保養會比較好】。

    至於每一部車的保養履歷,基本上是由服務廠透過手動輸入電腦以及服務廠保養時插電腦獲取車輛資訊這兩種方式而更新,某些資訊是直接上傳到伺服器再傳到德國BMW母廠【目前應該上傳到中國的AG,另外若有內建互聯駕駛功能的車輛,很可能車輛在發動後上線就開始進行傳輸,此部分若有誤請指正】,一旦上傳至伺服器之後就無法再修改,據哥所知,插電腦獲取的車輛資訊包括故障碼等等,凡亮過故障碼必留下痕跡,所以如果曾經亮過故障燈卻沒有消除或是回原廠處理,或是亮了一些理論上應該不可能亮的故障燈,就會影響相關保固,這些車輛資訊都是日後相關零組件出問題時,原廠決定是否出保固的關鍵。

    至於怎麼出保固?哥大概解釋一下,基本上若服務廠先認定客戶的車輛不符合相關規定而有被母廠拒絕保固的疑慮,最好的狀況就是把客戶車輛情形拍照後寫報告email向國外母廠爭取.....最差的狀況當然就是一看客戶車輛有改裝過就直接拒絕出保固......
    至於為什麼服務廠要拒絕客戶出保固?主要還是因為,母廠對於保固有一定的規範,母廠的主管阿多仔每年都會固定針對臺灣每一間服務廠親自檢查由內而外整體檢查一遍(相當嚴格的檢查),其中最重要的一項當然就是從伺服器以及服務廠出保固的相關case裡面抽查有無符合原廠的規範(白話一點講就是有沒有不應該出保固卻出給客戶的情形),如果有,情節嚴重的話,就是該間服務廠相關出保固的case都取消,那該間BMW公司就要自己出錢填補出保固的相關費用,例如被抓到不應該出引擎保固給客戶卻出了,當年度該車型所有出引擎保固的費用就一律由該BMW公司吸收,等於是跟原廠買出保固的零組件.......所以,有異常的情形,例如某個客戶連續兩年引擎都掛點,第二次要再出引擎保固的程序就會相當繁瑣;或是某個月突然有一款零件大量出保固更換等等....像這些情形都很容易被阿多仔抓出來抽檢,一出問題就會有相關懲處,至少對於服務廠員工的獎金會有影響........

    所以,哥除了買第一部BMW的第一次保養是跟好友拿COSTCO的機油之外,接下來四部車的保養都是跟原廠購買,因為原廠機油(汽油引擎)一瓶600元,一次保養大概需要5-6瓶約3600元(金額哥未詳記,如果沒買油精就應該是5瓶機油),如果買外面的話一瓶算200元,保養省下的機油錢約2400元,但哥總是說,以哥一年用車里程數約15000km,三年保固內頂多進場4次,一共省下9600元,萬一要出保固,原廠拒絕,還要想辦法跟服務廠凹【原廠刁不刁保固、跟出不出保固是兩回事】,也許最後還是可以出,但是為了這種事情即便多等一兩天甚至是一兩個星期後仍然可以出保固,要等那麼久也是很麻煩,那為什麼不乾脆都在原廠保養,買原廠機油讓服務廠作事方便?我們自己也方便呢?那也許有些車友用車里程數大,保養能省下的費用相當可觀,那基本上就可以cover自費更換零組件的成本,這部分就要由車主自行去衡量~另外,使用原廠機油或是零配件,並不表示工單就要照單全收,有些8萬公里才需要更換的東西,不需要4萬公里就換,至於哪些保養項目應該做?哪些保養項目可以之後再做?哥其實也不知道,總之就是找對接待顧問,要灌客戶工單項目也會良心不安的那種接待顧問,還是有的。

    當然,某些服務廠接待顧問或主管態度極為Nice,也有少數新車銷售業代願意跟服務廠人員搏感情交朋友,私下能夠行個方便,也是人之常情,但哥自己是不想要每件事都讓業代以及服務廠人員難做,畢竟出保固是服務廠在出,但如果平常真的只讓服務廠賺工資,其他都自備,到時萬一真的碰到問題,調客戶保養紀錄出來一看,洋洋灑灑都是客戶自備機油零件,恐怕服務廠那邊也會很為難........甚至於有些客戶一進服務廠就是一付刻薄樣,還跟服務廠人員大呼小叫起爭執,有時候立場調換一下,如果你是服務廠的員工,看到客戶這種態度,還會為這樣的客戶著想嗎?當然就是SOP標準作業程序辦理.......

    常看到有車友以一些報導或是一些公文回函,主張服務廠因為客戶自備機油而拒絕保固是有違反公平交易法之虞,哥在這邊也解釋一下,『有違法之虞』就代表不一定違法,那就算違法,如果沒有罰則,也形同具文。簡單來說如果法律規定不能無照駕駛,但卻沒有規定罰則,也就是說無照駕駛不處罰,那駕訓班生意肯定差很多.......

    順帶提一下,之前哥年輕時在國產車俱樂部有看到車友打行政訴訟贏了排氣管改裝遭取諦的案例,分享給車友,同一款車型的車友如果再在路上碰到警察要開罰單,拿撤銷罰單的公文或是行政訴訟的判決給警察看,有可能警察就會打消開罰單的念頭(當然也有可能根本不鳥),不過這種是屬於公務員依法行政的概念,明知道不能開罰卻執意處罰人民合法的行為,公務員會有相關的行政責任要負,這種概念跟我們客戶自備機油保養,面對的是民間公司(私法人),是完全不一樣的......

    最後這一段應該不少車友網友看過,哥再次跳針講一遍,新車銷售業代不能直接插手服務廠的流程,只能用拜託的或是跟主管協調,一般來說,新車銷售業代也怕得罪服務廠(畢竟賣車交車之前,須仰賴服務廠幫忙SOP檢查),所以客戶在服務廠碰到問題,大多數業代會請客戶直接去找服務廠,業代很少願意親上火線,實際上確實也吃力不討好,所以業代往往都會講些場面話,真正碰到問題還是都丟回給服務廠處理~
    所以哥為什麼總是千百次跳針強調,在臺灣買車,要先找對有誠信的業代;如果只看折價,其實很不妥當,因為就算是一般的業代,一個月簽約個2-3台車並不困難,一年大約三四十部車,這個銷售成績對業代來說算是很平常,所以即便是銷售新兵,還是比我們一般客戶要有經驗的多,因為我們客戶再怎麼會買車,一年頂多買2-3部,業代一個月銷售三部車卻很常見,那經驗上自然遠遠超過我們客戶,很多人都想要請業代pm菜單、報價,其實大可不必,成交價永遠都是要客戶親自談,才談的出來。
    哥舉個例子,不少車友幫業代傳話說「神單價」甚至具體打價格出來,結果實際上根本就沒車或是賣掉了,業代等客戶上門才跟客戶說如果早幾天來就買到了,讓客戶誤以為這個業代是可以便宜賣,但其實這也有可能是一種話術(當然也有可能真的是剛好賣掉),這就是為什麼哥不報價格的原因之一.........
    如果業代都在網路、LINE或是電話就把底牌都掀給客戶看,客戶就可以拿著截圖去全臺灣狂比一通,業代當然也知道,所以正派一點的業代,會比較保守講個條件,再請客戶到公司詳談;投機一點的業代,就會像我剛剛講的,報一個超神單,先讓客戶上門再說.........

    買車要便宜、又要買的愉快、安心,其實沒有什麼捷徑,哥也常說,要比價當然是每一個客戶包括哥自己都會做的事,但比價也要用對方法,業代的經驗值遠高於客戶,客戶想佔業代便宜,很難...........

    另外像是後續車子的保養,也是一門學問~
    哥曾有一位車友在某原廠服務廠打算做2萬公里保養,結果服務廠報給他的預定工單竟高達2萬9千元,於是他就來問我,我幫他問其他兩間原廠服務廠,都說大概6千至7千元,這價差一次就超過2萬元,而這個2萬公里保養也不過事隔一年而已.....
    上面關於售後服務、以及服務廠的PO文,其實還有一個眉角,就是,那些車友買車的新車銷售業代都不再幫忙,車友們只能上網去交流售後保養的一些心得分享,這就間接證明,售後還能持續提供服務的業代,真的很有限,哥自己也是車主,哥就不需要去詢問別人,正是因為哥認識的這些業代就能提供哥所需的資訊,也就是說,即便是哥自己,一樣需要新車銷售業代在售後服務這一塊的幫忙~

    哥給車友的建議,向來不是“詢價”,而是先挑對業代~
    哥向來都是建議車友,覺得業代磁場ok之後,直接offer他一個你願意購車的條件,然後告訴他,若他同意,你當場簽約付訂金,這樣才可以談出你滿意的價格~
    如果找錯業代,或是用錯方法,不但沒有辦法買貴,還可能在交易過程當中受一肚子氣;很多人都只注重在看訂單上的成交價,所以有業代就是在訂單上寫一個超便宜的成交價,結果另外加裝的配備例如影音導航報9萬、貼隔熱紙要另加N萬.......車主原本很開心,因為他的訂單上成交價寫的就是神單價,但實際上整個條件就是業代賺飽飽........客戶賺面子、業代賺裡子,這就是另類雙贏啦!
    所以,買BMW光看折價是很容易被誤導的,慎選業代才是王道~

  • bmw保養費用價格表 在 吳瑞奇的 B M W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5-08-27 11:33:57
    有 75 人按讚


    因為最近不少網友、準車友都會用LINE或是電話請業代報價、報條件,再補充一下哥之前說過的:
    *不要電話或網路詢價比價,看哪位業代價格最低再去談。
    *更不要想說,跟價格最低的業代買,再去找其他業代服務。
    **千萬不要用買手機的方式來買一部BMW.....
    https://www.facebook.com/RickyWu01/posts/1670765323156924

    哥直接講,想談價格要,光用電話用LINE談,甚至要業代報價,說實話這無異就是用折價在決定要跟哪位業代談,這就失去了來這邊問哥的意義,如果只用電話用LINE跟業代談價格ok了才要到營業所去談,那哥直接建議不妨打電話給楊萬家楊兄就好。
    哥常說,買BMW要選對業代、挑對時機、用對方法出價。
    客戶沒出現,即便選對業代、挑對時機,用錯的方式也很難買的便宜又愉快。

    哥觀察,業代面對不熟識的客戶打電話或是用LINE來問價格,應對的方式通常有兩種:第一種就是不願意報、或是報價保守希望客戶來店詳談。
    第二種就是故意報很低,好吸引客戶上門。

    業績好的業代,賣車靠的不見得是價格,而是整段購車過程甚至是交車之後仍持續提供服務幫客戶省錢省事省力,所以差不多的購車條件,大家都會想跟業績好的業代買車。

    那業績沒那麼好、或是比較菜的業代,要賣車,怎麼賣?
    正直純真一點的業代,就會努力拜訪客戶、盡力拜託主管給出比較優惠條件,另一方面也會極力說服客戶給一次機會。

    心機重一點的業代,就會用價格釣魚,或是使出渾身”話術”....,

    「你問到多少價格,我一定更便宜......」,「你先去外面問看看其他業代報多少,再來跟我講,我一定比他們多便宜一萬給你」,如果是真的那當然ok,但十之八九等到真要談價格的時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去年九月底2AT發表、今年6月2GT發表時,都有一種情形,因為網路說可以折十萬八萬,但進到展示間業代通常都只報到四五萬,然後怎麼說?「折10萬一定是包括贈送的倒車顯示系統、後座可調式空間系統價值45,000元,所以實際上是折5萬5」。
    另外,也有業代跟客戶說,德訂車,車價不折價;若要貸款零利率買車,也不折價。
    也有業代跟客戶報現金價超神單,結果客戶辦貸款利率超高。
    幾個月前有一個租賃車友,業代答應他送乙式險,但租賃購車方式與一般購車不大相同,後來他交車之後每個月付款時驚覺比較貴,仔細調查發現業代並沒有送乙式險,原本答應他的折價也縮水.......

    買車除了價格之外,更重要的還有買新車的喜悅,當然大部分的車主不會碰到什麼狀況、也沒有料想到會碰到什麼狀況,但哥真的是看多了,哥不得不說,其實從看車、試車、詢價、簽約、匯款領牌、交車.....只要有一個環節出錯,業代又不夠負責的話,就有很高的機率搞砸整個買車的喜悅、甚至於讓客戶不再考慮買BMW的車。為什麼哥總是一再強調哥不喜歡說價格的問題,除了業代話術破解不完之外,也正是因為種種問題總是發生在簽約之後,說實話簽約後才要跟業代橋,約已經簽了,又怎麼橋得動呢?業代絕對是在台灣買BMW的一個關鍵.....有些業代簽約前說什麼都ok,簽約後連人都很難找;但有些業代無論簽約前後都願意負責任,出錯了也是盡力去彌補。
    確實有車友專業知識超強、甚至贏過大多數業代(例如簡大、Ken大),那當然要再買車,就是挑最便宜的買。

    業績好或是重視羽毛、口碑的業代穩紮穩打;業績不夠好又無法按步就班慢慢熬的業代,就先想盡辦法把訂單收進口袋裡,其他的問題之後再說......

    買車要怎麼買?找對業代、選對時機,用對方法,也就是親自去跟業代聊一下覺得ok再出價,並告知業代只要價格ok就簽,業代自然會想辦法當下立馬能夠把客戶簽下來。

    如果只是想“問”出一個滿意的條件,十分困難,而且恐怕要跟業代耗很久,前提是業代還要相信客戶會買車...
    去年就有網友北中南問遍了,一年多以來在各大版面跟營業所問了幾十次,甚至問到業代來問我說XXX我認不認識?而且曾經有過機會買到底價,卻還是沒有買,現在還是一直在01問價格求PM,那業代當然就不想再回覆...並不是說買車就一定要問完馬上買,但如果太常問業代,問個幾次之後,坦白說也不能怪業代不願意報價~
    業代願意冒著違反規定的風險,在電話中或是網路報價,基本上圖的並不是客戶直接一來就簽約下單,而只是希望客戶能先上門談一談,至於談的內容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很多人都請業代pm菜單,其實大可不必...

    現在很多客戶都拿著網路報價來問,但又不見得會買,如果你是業代,面對一個來問價格卻不見得會買的客戶,會怎麼回答他?
    業代也會覺得這個客戶一定是看過車,來問價格只是拿回去跟原本的業代橋,或是再去其他地方或找其他人比價而已,所以業代在沒確定客戶會買之前,很難會亮底牌出來~

    有時候,把自己當作業代,設身處地想一想就明白了~

    至於何謂「用對方法」?
    哥都是建議車友們要買新車,自己條件先抓好出價,如果跟業代談價格像出數字拳,你來我往的講三四個小時,客戶不耐煩、業代也會不耐煩~
    當然不見得這樣就談不出好價格,但如果光談價格就要超過2個小時,甚至還要談好幾次,搞不好還要聽業代"上課",即便多殺一萬塊,賣的人無奈,買的人也不一定會開心;倒不如就直接開個條件,讓業代去衡量到底接不接,這樣省事又愉快~

    想要買便宜的價格,在沒確定要買之前先別問折價,等到確定要買,再親自直接去跟業代開價,並且跟業代說只要價格OK,馬上簽約,這樣才有機會買到滿意的條件~

    所以哥都建議車友自己要先確定,一旦業代答應出價之後,你可以馬上簽約,再去找業代談價格。

    *不要電話或網路詢價比價,看哪位業代價格最低再去談。
    *更不要想說,跟價格最低的業代買,再去找其他業代服務。

    **千萬不要用買手機的方式來買一部BMW.....

    無論是否哥介紹的業代,既然來問哥、或來看了哥的文章,哥必須要給諸位準車主一個忠告,不要找N個業代,分別跟他們提條件,然後說看誰ok或是誰最低就去簽約.......

    哥說過,千萬不要跟業代比經驗值,因為即便是一個入行不到一年的業代,有可能也已經賣了二三十部車,再加上師傅或是學長姊的指導,經驗值也遠大於一般買車的客戶(即便已經是擁有過好幾部BMW的車主)。

    哥的經驗值也不差,哥常說其實買BMW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但基本上就假設自己是業代就好.....甚至,各位有過賣自己舊車的經驗,就大概可以體會到哥說的情形。

    假設有一位客戶從未謀面,跟業代提了一個條件說:如果有願意折30萬的業代,可以馬上簽約、現金付清。
    會有什麼樣的情形呢?
    假設業代業績好、口碑佳,或是不願意拼價格、或是不想把希望寄託在從未謀面的客戶身上,通常都會跟客戶說,請親自到公司詳談.......
    反過來說,若是業績不大ok,或是只想先簽約再說的業代,當然就是講的天花亂墜、滿口答應,為的也是什麼?也是希望客戶來談.......

    簡單一句話,業代最希望的就是成交,有一些業代夠誠信,凡事按步就班照規矩來,客戶只要有意願購車、有意願談、願意談定馬上簽約,基本上業代當然也願意盡全力促成,不會拖拖拉拉......

    但碰到一些比較有心機的業代,簽約前什麼都ok,簽約後連打電話都不見得會接......想後悔?就要等下一次換車了......

    以哥看過近百位業代賣車的經驗,業績中等以上的業代,根本就沒有時間在網路看留言,然後像哥一樣細膩的一項項回覆解釋,業代當然希望把時間跟精力都留給成交率比較高的客戶,網路客固然是一塊新興的買車勢力,但哥相信,沒有業代會認為網路客是容易成交的客戶.......業代頂多會因為哥介紹的客戶成交率相當高之故,針對哥介紹的客戶,會願意多講一些,不過絕對不會奢望客戶沒見過面就能在電話甚至LINE就談成一張訂單.....到公司談,不光只是對業代好、對客戶也有保障,因為客戶也可以藉機觀察業代,也不用擔心業代是不是會搞什麼花招,因為在公司跟公司僱用的員工簽約,保障當然是最週全的.....

    另外,哥為什麼一直強調,買車不要只看折價?
    哥現在公佈一張某位車友向哥求救的截圖,讓大家知道,買車之後的保養可以差距多大........新車要砍兩萬元多困難?保養一次就回去了.....

    哥還是一句老話,哥的資源也都是業代幫忙的,業代不幫忙,客戶在售後服務方面,會很辛苦,更有可能一次就被多賺了一兩萬元而不自知.....

    新車銷售業代大多屬於公司的「營業課」或是「銷售課」;但是保養的接待顧問卻是屬於『服務廠,兩者的編制、薪水、獎金跟責任的計算都完全不同,咱們客戶買車之後,幾乎所有的服務就都是由服務廠這邊依據客戶資料而寄出,所以包括免費健診、保養或原廠改裝品的優惠活動、甚至生日卡片、召回維修等等,都是由服務廠這邊處理,新車業代對這一塊毫不知情,所以新車業代本來就不需要、甚至無法幫客戶處理服務廠保養的費用或是保養項目、以及能否出保固之類的問題,理論上這些事情都是要由服務廠的接待顧問、技師甚至主管來處理決定,但各位再設身處地想一想,在同一間公司,即便不同部門,也可以交朋友、也容易交朋友,所以,為什麼有些業代做得到售後服務一條鞭?簡單一句話,人緣好、夠誠信.......

    如果人緣不好、跟客戶聊天時電話一次都沒有響過......

    反過來講好了,常有客戶回去找業代聊天、總是有接不完的電話,那表示什麼?就是這位業代深受客戶肯定.......

    買一部幾百萬的好車,要跟哪一種業代買?

    只看價格、不去跟業代談、不相信業代確實有差異、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

    千萬不要用買手機的方式來買一部BMW............

  • bmw保養費用價格表 在 吳瑞奇的 B M W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5-07-24 18:54:55
    有 105 人按讚


    *不要電話或網路詢價比價,看哪位業代價格最低再去談。
    *更不要想說,跟價格最低的業代買,再去找其他業代服務。

    **千萬不要用買手機的方式來買一部BMW.....

    無論是否哥介紹的業代,既然來問哥、或來看了哥的文章,哥必須要給諸位準車主一個忠告,不要找N個業代,分別跟他們提條件,然後說看誰ok或是誰最低就去簽約.......

    哥說過,千萬不要跟業代比經驗值,因為即便是一個入行不到一年的業代,有可能也已經賣了二三十部車,再加上師傅或是學長姊的指導,經驗值也遠大於一般買車的客戶(即便已經是擁有過好幾部BMW的車主)。

    哥的經驗值也不差,哥常說其實買BMW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但基本上就假設自己是業代就好.....甚至,各位有過賣自己舊車的經驗,就大概可以體會到哥說的情形。

    假設有一位客戶從未謀面,跟業代提了一個條件說:如果有願意折30萬的業代,可以馬上簽約、現金付清。
    會有什麼樣的情形呢?
    假設業代業績好、口碑佳,或是不願意拼價格、或是不想把希望寄託在從未謀面的客戶身上,通常都會跟客戶說,請親自到公司詳談.......
    反過來說,若是業績不大ok,或是只想先簽約再說的業代,當然就是講的天花亂墜、滿口答應,為的也是什麼?也是希望客戶來談.......

    簡單一句話,業代最希望的就是成交,有一些業代夠誠信,凡事按步就班照規矩來,客戶只要有意願購車、有意願談、願意談定馬上簽約,基本上業代當然也願意盡全力促成,不會拖拖拉拉......

    但碰到一些比較有心機的業代,簽約前什麼都ok,簽約後連打電話都不見得會接......想後悔?就要等下一次換車了......

    以哥看過近百位業代賣車的經驗,業績中等以上的業代,根本就沒有時間在網路看留言,然後像哥一樣細膩的一項項回覆解釋,業代當然希望把時間跟精力都留給成交率比較高的客戶,網路客固然是一塊新興的買車勢力,但哥相信,沒有業代會認為網路客是容易成交的客戶.......業代頂多會因為哥介紹的客戶成交率相當高之故,針對哥介紹的客戶,會願意多講一些,不過絕對不會奢望客戶沒見過面就能在電話甚至LINE就談成一張訂單.....到公司談,不光只是對業代好、對客戶也有保障,因為客戶也可以藉機觀察業代,也不用擔心業代是不是會搞什麼花招,因為在公司跟公司僱用的員工簽約,保障當然是最週全的.....

    另外,哥為什麼一直強調,買車不要只看折價?
    哥現在公佈一張某位車友向哥求救的截圖,讓大家知道,買車之後的保養可以差距多大........新車要砍兩萬元多困難?保養一次就回去了.....

    哥還是一句老話,哥的資源也都是業代幫忙的,業代不幫忙,客戶在售後服務方面,會很辛苦,更有可能一次就被多賺了一兩萬元而不自知.....

    新車銷售業代大多屬於公司的「營業課」或是「銷售課」;但是保養的接待顧問卻是屬於『服務廠,兩者的編制、薪水、獎金跟責任的計算都完全不同,咱們客戶買車之後,幾乎所有的服務就都是由服務廠這邊依據客戶資料而寄出,所以包括免費健診、保養或原廠改裝品的優惠活動、甚至生日卡片、召回維修等等,都是由服務廠這邊處理,新車業代對這一塊毫不知情,所以新車業代本來就不需要、甚至無法幫客戶處理服務廠保養的費用或是保養項目、以及能否出保固之類的問題,理論上這些事情都是要由服務廠的接待顧問、技師甚至主管來處理決定,但各位再設身處地想一想,在同一間公司,即便不同部門,也可以交朋友、也容易交朋友,所以,為什麼有些業代做得到售後服務一條鞭?簡單一句話,人緣好、夠誠信.......

    如果人緣不好、跟客戶聊天時電話一次都沒有響過......

    反過來講好了,常有客戶回去找業代聊天、總是有接不完的電話,那表示什麼?就是這位業代深受客戶肯定.......

    買一部幾百萬的好車,要跟哪一種業代買?

    只看價格、不去跟業代談、不相信業代確實有差異、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

    千萬不要用買手機的方式來買一部B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