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anorexia醫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anorexia醫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anorexia醫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anorexia醫學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9萬的網紅黑眼圈奶爸Dr. 徐嘉賢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令父母頭痛的三口組:胃口不佳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文末有oxo抽獎活動) 「醫生,為什麼孩子吃兩三口就不吃了?我煮得很用心,他卻不捧場,好有挫折感」 「我家孩子比較瘦小,都吃不胖胃口又很小,怎麼辦?」 奶爸Dr.幾乎每天被問到這些問題,孩子胃口不佳/挑食的原因很多種。通常孩子在嬰兒時期快速成長...

  • anorexia醫學 在 黑眼圈奶爸Dr. 徐嘉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4-18 20:53:12
    有 1,933 人按讚

    令父母頭痛的三口組:胃口不佳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文末有oxo抽獎活動)

    「醫生,為什麼孩子吃兩三口就不吃了?我煮得很用心,他卻不捧場,好有挫折感」
    「我家孩子比較瘦小,都吃不胖胃口又很小,怎麼辦?」

    奶爸Dr.幾乎每天被問到這些問題,孩子胃口不佳/挑食的原因很多種。通常孩子在嬰兒時期快速成長之後,胃口大多會開始「變差」、「減速」,這是屬於正常的現象。所以「挑食」「三口組」幾乎是這個年紀的正常現象。
    但是看到別的孩子像個吃貨很好養,媽媽心裡面多少都會羨慕。長輩也偏偏很喜歡為了這種事情碎碎念,造成父母的心理壓力也很大。

    歸納起來,不愛吃飯副食品有三大因素:
    #小孩子本身
    #食物
    #餵食方法(環境或家庭因素)

    若把這些因素再細分,可以大概分為五個原因:

    1.#體質因素 constitional:小朋友身材或許會比較瘦小,常被鄰居/家人說:「怎麼都沒吃飯嗎?個子這麼小?」

    實在冤枉啊!其實對應父母的平均身高跟體型,都屬於正常範圍,孩子的體質跟吸收,本來就已經算是足夠,也算正常範圍,按照他自己的生長曲線成長。這類的父母其實不用太擔心,也屬於臨床上最常見之一

    2. #對食物興趣缺缺:有一個名詞叫做幼兒食慾不振(infantile anorexia). 講白一點就是:”不重吃飯,只重玩”
    他的胃口本來就是不大,但是個性活潑好動,易分心、固執。吃兩口就覺得很飽,坐下來一下就充飽電。正宗的三口組。
    他覺得玩樂或是其他活動比吃飯重要,吃飯只是打斷他玩耍的時間。
    坐在餐桌前、高腳椅上扭來扭去,坐不住,容易分心。常常會有大人追著小孩跑的畫面。

    3. #恐懼進食:這個往往都是曾經發生不愉快的進食經驗(曾經噎到或嘔吐),或者由於其他原因所導致的長期胃口不佳,身邊的大人或父母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導致他對於進食很恐懼。
    只要看到奶瓶、食物、或者特定的餐具、靠近餐桌、坐在餐椅上面就大哭。孩子因為自己吃的不順利,鬧脾氣不吃. 這是屬於心理陰影的問題。這是最糟糕的狀況,千萬不要讓孩子吃飯有挫折感/恐懼感

    4. #口味變重:
    如果孩子有曾經接觸過大人的食物或過度調味的食物,就是俗稱”回不去”的口味。因為大部分媽媽的愛心副食品,都偏清淡健康。就是怕被學校或其他家長/大人 零食、含糖飲料餵飽了,血糖有高,自自然然不想吃正餐。這是比較屬於習慣的問題,這個還好解決,只要把壞習慣的誘因屏除掉,習慣還可以慢慢來改。

    5. #感官選擇性挑食(sensory food aversion),:意思是通常發生在個性比較敏感, 在意小細節、俗稱”龜毛”型個性的孩子。他們通常不能接受食物特定的樣子、口味、質感。會伴隨著一點輕微的營養不足,但是生長正常。不喜歡嘗試新的食物,對食物有厭惡感。這一類孩子是屬於「個性」「氣質」的問題,是天生的,也是挺棘手的。

    6: #其他:器官實質上的疾病,這些屬於偏醫學疾病的領域,在此不討論。

    而在奶爸Dr.門診中,觀察到孩子感官選擇性挑食(sensory food aversion), 幼兒食慾不振(infantile anorexia). 以及體質constitutional 這3種最常見。
    #當中以幼兒食欲不振_最常見
    #以體質_最冤
    以處理困難度來說,#恐懼進食_最難處理。

    而上面這五種原因,#有時候會好幾個同時出現
    例如:
    體質+幼兒食欲不振
    感官選擇性挑食+恐懼進食

    而另外有些狀況,如果父母/家長持續以威脅恐嚇強迫的方式去餵食,孩子很有可能會進展到「恐懼進食」這個階段,就更難處理。

    剛才說的是“原因”, #那麼接下來要怎麼處理呢?
    以下有幾個建議可以提供給父母:

    ● #用餐專心避免分心:
    用餐時,讓孩子坐在高腳餐椅上或餐桌前。讓孩子知道:吃飯的時候,就是有吃飯的規矩和規則,地點和時間最好都是固定的。建議家長不要讓孩子習慣「電視配飯」或「電視配手機」。假設孩子非常堅持,就算孩子不肯吃飯、吃得很少或是幾分鐘就吃完了,還是請孩子必須留在位子上,要等到爸爸和媽媽都吃飽了才可以離開,這麼做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該有的規律,和發現「就算不吃飯,也沒得去房間玩玩具」的認知。也比較有機會讓孩子吃到有飽足感。

    ● #父母_家長的態度:
    不要過份責備讓孩子心生恐懼。但也不要過分的誇張稱讚孩子,有些孩子反而受到稱讚,會有心理壓力。適度的稱讚即可。

    ● #善用方法促進寶寶食慾
    除了改變食物的形狀、食材、烹飪的方式以外。可以改變「餐具」來嘗試看看,研究顯示「餐具」的選擇,也影響食物的味道。

    使用可愛又符合人體工學的餐具,例如OXO tot的湯匙、叉子來引發寶寶對於食品的興趣. 獨特之處在於oxo請來專家一起參與設計過程,所以很適合發育中的寶寶手掌的手柄弧度以及增加舒適感。oxo tot 叉匙組的長度非常適中,讓寶寶可以比較輕鬆把食物放進嘴巴,不會過短或過長,很符合兒童發展階段的設計。

    ● 另外有些寶寶不喜歡副食品稀稀爛爛的外觀。而這樣的孩子,就建議把食物分開來放,以食物的原型來呈現在餐盤上,利用不同的食物顏色讓他產生興趣. 另外也有一類的小朋友,他不喜歡不同食物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喜歡花椰菜就是花椰菜的味道,玉米筍就是玉米筍的口感,這個時候OXO tot分隔餐盤就很適合這種「感官敏銳」的孩子.

    ● #給予孩子合理的用餐時間。
    如果一餐要吃超過1-2個小時的話,就屬於不太合理了。吃兩餐就要佔四個小時,那還得了!?可以先跟孩子約法三章,告訴他如果超過時間,食物將會被收走,也不會再讓他繼續吃。這樣執行,可以讓孩子了解「飢餓」的感覺,漸漸他將明白必須要在設定的時間內完成用餐。

    ● #漸進式的讓寶寶嘗試新食物:
    在他的餐盤或碗當中,總要準備一兩樣他確定會吃的食物。另外也要準備一些新的食物讓他嘗試。研究顯示父母本身對食物挑食的態度,也會影響孩子挑食。例如媽媽本身不愛吃青菜或紅蘿蔔,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還是要跟孩子說:紅蘿蔔和青菜對身體很好喔。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厭惡紅蘿蔔的樣子。

    ● #鼓勵寶寶自行吃飯:
    有些孩子,就是比較刁鑽。不喜歡大人餵他,想要自己有主導權。建議父母可以嘗試在大人的監控之下,自己吃,甚至現在有一種育兒方式:就是所謂的BLW寶寶自動離乳, 用這個方法來增加孩子的自主性, 以及增加新鮮感

    ● #容忍寶寶用餐中造成的混亂:
    在寶寶學習吃飯和餵食的過程當中,難免都會弄到環境髒亂。這是正常的過程,有些孩子掌握的比較好,這個期間會比較短。但是如果想要讓孩子能夠有自主性的話,讓孩子自己吃,請記得在餐椅四周把報紙鋪好鋪滿,每次孩子吃完,還要蹲下來撿食物殘渣、擦地板也挺累的。
    另外可以選擇例如OXO tot好吸力學習餐盤以及學習碗,他們底部有吸盤的特點。市面上有許多有吸盤底部的設計,但是他們這一種獨特的設計,不容易被寶寶破解拔起來。不會吃的到處都是,對於父母來說是一大救贖。
    而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開始表現出想要獨立完成 ,這個時候可以使用OXO tot分格餐盤,因為它有輔助的外圈設計,可避免寶寶舀起食物時往外掉落,餐盤外沿內凹的設計,也讓孩子更容易將食物舀起,增加孩子的成就感。等孩子手部精細動作掌握得更好時,則可拆除輔助外圈,同時報紙應該也可以撤掉了(汗)

    最後還有一件事情一定要做: #跟家人好好溝通。
    請確保全家人和照護者了解孩子所面臨偏挑食問題的原因,並請大家一同避免可能會引起與進食相關的親子之間的衝突或焦慮感,也請不要威脅、強迫孩子進食。這一點,說的容易,做的困難。
    旁邊的家人總是會有一名猪隊友,扯後腿讓計劃破功,所以一定要主要照顧者和輔助照顧者要達到共識,才不會“平常做得好,週末全部破功”

    奶爸Dr. 最後想要告訴大家,#胃口本來就是一件起起伏伏的事情,#並不是永遠都會持續有恆定的狀態。

    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他本來吃得好好的,怎麼突然間不吃了,是不是發生什麼事?」

    各位父母也不需要把胃口這件事情過度的擔心,有一些孩子就會突然間開竅,有些孩子吃的不怎麼樣但是生長吸收就是屬於正常。總不需要每個孩子都生長曲線是97%,每一餐都吃2-3碗飯,肚子吃的圓圓,手腳都米其林一節一節,才算正常健康吧?最重要的是他發展正常,健健康康,寶寶吃的開心,媽媽準備的輕鬆就好。

    #抽奬活動:🎊🎊🎊🎊
    #感謝OXO代理恆隆行_大方贈送好吸力分隔餐盤3個


    #活動方法:
    1.填寫表單: https://forms.gle/8RKK8hLTG3pHH76q8

    2. 在下面留言“媽媽碰到小孩用餐的煩惱”,

    3.分享此文章

    4. 將會在此篇貼文公布得奬名單

    5. 請注意,不接受重複填單,恕會自動刪除,謝謝合作

    6. 獎品將會由恆隆行寄出

    哪裡買🛒👉:https://bit.ly/2RlDC5S

    #OXOTAIWAN #OXOtot #寶寶學習 #寶寶餐具 #寶寶水杯 #恆隆行 #hengstyle

    參考資料: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95666319307688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5032931530015X

    https://www.cambridge.org/core/journals/british-journal-of-nutrition/article/eating-with-a-smaller-spoon-decreases-bite-size-eating-rate-and-ad-libitum-food-intake-in-healthy-young-males/7515D2B4E8A50E8BC1ED91B43D4183F4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530925/

    https://www.cambridge.org/core/journals/british-journal-of-nutrition/article/influence-of-parental-attitudes-in-the-development-of-children-eating-behaviour/20F431E346074B8255585DACAD7BA109

    https://flavourjourna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2044-7248-2-21

  • anorexia醫學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11-29 15:20:57
    有 62 人按讚


    【家庭醫學】~ 皮膚黃黃的,是生病了嗎?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https://goo.gl/k7AkdC)

    最近到公司臨場服務的運氣不太好呀!又遇到一個怪怪的健康諮詢,最後查出來有問題的...

    下次臨場服務,可以只看現場危害不要做諮詢了嗎?為什麼這些不是在門診被我看到呀....><"

    好啦,廢話說完,來看看今天這個故事吧:

    年輕女性,辦公室作業,不會接觸到危害物質,不需要輪班、夜班、加班;來諮詢的主因是『最近一年,覺得人變得比較黃,特別是臉、手掌、腳掌;而且很容易累』。

    黃到週遭的同事,都覺得他生病了,加上一直沒什麼精神,叫他去看醫生,看是不是爆肝了!結果去抽血,肝功能都沒問題,黃疸的指數也沒高,剛好醫師 (就是我本人) 到公司來巡廠,就跑來聊聊天...XD

    不看人還好,聽廠護講的時候還想說會不會是對顏色太敏感的人?結果進來諮詢室,很明顯的在「法令紋」、「手掌」、「腳掌」,都很黃 (再加上她算是皮膚比較白的,真的很明顯)。

    相信對醫學有些涉獵的版友,已經猜到診斷了...答案就是《胡蘿蔔素血症》(Carotenemia)。

    這個情況,很容易在小朋友中出現,特別是剛開始吃一些副食品,加了很多的紅蘿蔔、地瓜、玉米、南瓜等等。

    不過問起這位員工,近期的飲食習慣沒有改變,也不是吃全素的人,平常沒吃一些含胡蘿蔔素、葉黃素等的營養補充品,讓我覺得怪怪的。

    看看最近一次的勞工健康檢查報告也都沒有紅字,所以請她去抽血看看甲狀腺的功能,這兩天報告出來,確定是《甲狀腺機能低下》(Hypothyroidism) 造成的。

    ※ 認識一下,胡蘿蔔素血症(Carotenemia)

    胡蘿蔔素是一種為皮膚增加黃色的色素。

    隨著血液中胡蘿蔔素含量的升高,這種泛黃的情況更顯著。當角質層變厚或皮下脂肪累積時,胡蘿蔔素所呈現的顏色會特別明顯。這種情況在淺膚色的人中更容易被觀察到 (黃種人不容易看出來、深色皮膚的人種需要看手/腳掌)。

    色素容易累積的位置在:{不是全身變黃唷}
    1. 法令紋 (Nasolabial folds)
    2. 前額 (Forehead)
    3. 耳後 (Behind ears)
    4. 手掌&腳掌 (Palms and soles)

    除了飲食或健康補充品中,攝取太多胡蘿蔔素外,可能造成的原因有:
    A. 甲狀腺機能低下 (Hypothyroidism)
    B. 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C. 肝病 (Hepatic disorders)
    D. 神經性厭食症 (Anorexia nervosa)
    E. 腎病 (Renal diseases)

    ※ 結語:

    說實在的,黃種人不太容易看得出來,小朋友比較容易發現,偶而在打疫苗的時候都可以看到幾個,大人那麼黃還真的是第一次看到。

    如果覺得自己太黃,建議找家裡附近的家庭醫師做評估唷。

    延伸閱讀:
    胡蘿蔔素血症的皮膚表現 (因為圖片有版權,請移駕去看)
    https://fpnotebook.com/Derm/Pigment/Crtnm.htm

    維生素A & 類胡蘿蔔素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

  • anorexia醫學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9-04 12:00:41
    有 788 人按讚


    《被奪走的肝臟》

    話說之前文科生上肝科課堂時,教授分享了一個案例,令文科生有點心酸。

    一名52歲的K女仕突然出現七天的作嘔作悶(nausea)、厭食(anorexia)、偏深色的尿液、非常淺色的大便以及異常疲累(lethargy)來到醫院求診。

    生化血液檢查發現肝酵素極高(AST, ALT高達3000)、膽紅素(bilirubin)高達230、凝血指數INR高達2.5、白蛋白(albumin)低至32。

    沒錯,看到這裡大家應該大概知道這是典型的急性肝衰竭。肝臟不單止作為分解毒素的最大器官,更控制我們凝血因子的生成以及製造膽汁、蛋白的角色。當肝臟急性衰竭時,所有的功能都會隨之而衰退。

    K小姐收入病房後,病情不斷惡化,持續地便得更昏昏欲睡(drowsy)以及inappropriate。臨床上你會懷疑是肝臟衰竭引起的肝性腦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

    肝性的化驗測試顯示乙型肝炎抗源和抗體呈陽性反應(HBsAg, Anti-HBc IgM +ve)。在病歷上發現病人在跟丈夫離婚後和一位來自越南的伴侶發生四個月的性行為。教授的診斷為透過性行為感染的急性乙型肝炎引發急性肝臟衰竭。

    K小姐持續惡化,凝血指數INR升至9.0,肝性腦病惡化至需插喉協助呼吸。由於惡化急速,K小姐被安排換肝,排第一位。在24小時後剛好有人捐肝而重獲新生,完全康復。

    嗯,看到這裡,你會想這不是大團圓結局嗎?K小姐剛好有肝換而重獲新生。

    This is preventable 整件事情是可以避免的
    This is preventable 整件事情是可以避免的
    This is preventable 整件事情是可以避免的

    你知道嗎,乙型肝炎的疫苗是很有效的疫苗。研究顯示根足乙型肝炎疫苗的schedule可提供90%以上的保護。如果K小姐當初有打乙型肝炎疫苗的話,就很大可能不會感染乙型肝炎引發肝臟衰竭、就不會需要換肝、就不會需要終身服用抗排斥藥物。

    你知道嗎,K小姐換肝的同時代表著排名單第二位的病人失去了這個肝臟、失去了重獲新生的機會,要繼續在那換肝名單中等待。對末期肝炎的病人來說,每一天的等候都是折磨,肝病引起的腹水腹漲、營養不良、骨痛、出血、腎臟衰竭等等,這些都是病人每天要面對的痛楚、唯一可以盼望的就是有死亡的病人能夠捐出他們的器官,重新出發。

    你知道嗎,世界各地,特別是香港,器官捐贈的比率是非常的低,這些重獲新生的機會是可一不可再,每一個器官都是來自一個逝去的生命、都是來自一個grieving的家庭、都是得來不易的。

    這些悲劇在現代醫學裡是可以避免的。醫學昌明,藥物發展日新月異,一些昔日醫學界出手無策的疾病變得可以避免。預防往往勝於治療。

    但無奈的是,醫學進步的同時卻有一部分的人腦筋不斷退步,在社會上推行反疫苗,危害大眾的健康。我們要持之以恆的不斷譴責這些公共衛生的毒瘤,同時推廣疫苗的重要性。

    這些悲劇,不可一,不可再
    請向身邊的親朋好友灌輸正確的知識
    向偽科學、向公共衛生毒瘤、向悲劇說不

    #請支持器官捐贈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