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altruism生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altruism生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altruism生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altruism生物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Eddie Tam 譚新強,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中世紀制度舊石器時代情緒 能否以神級科技改良? 上周提到著名哈佛生物學家E. O. Wilson的一句名言,人性(humanity)的最大問題是我們擁有"paleolithic emotions, medieval institutions, and god-like technology"(舊石...

altruism生物 在 [I.M.] Ining Xiu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8:48:03

/20190711 //關係與認同 - 關係的建立與認同度的變化,會取決於個體在群體裡的行為;海哺動物有相對高的智商與複雜的社會化系統,下面落落長的這一篇是當時在花蓮時,我有幸在一年間與台大研究生同為室友並幫助其研究海豚本身行為,可惜的是沒有機會得到相對有結論性的答案,但卻意外的經由觀察發現了如人類...

  • altruism生物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1-03 08:08:53
    有 116 人按讚

    中世紀制度舊石器時代情緒 能否以神級科技改良?

    上周提到著名哈佛生物學家E. O. Wilson的一句名言,人性(humanity)的最大問題是我們擁有"paleolithic emotions, medieval institutions, and god-like technology"(舊石器時代的情緒,中世紀的機構和制度,和如上帝般的科技),一個他認為非常危險的組合。

    Wilson已年屆90歲高齡,本來是位昆蟲學家,被公認為研究螞蟻的首席權威,但他後來學術研究涉獵到進化學,被推崇為sociobiology(社會生物學)之父,以進化論來研究和解釋動物的社交行為。他亦因積極為環保發聲而被譽為biodiversity(生物多樣性)之父。除此,他亦是一位兩度獲Pulitzer獎的通俗科學作家——(《On Human Nature》 1979、《The Ants》 1991),絕對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學者。

    科學發展太快 人類情緒趕不上

    他的這句名言有深遠意義,絕對值得細嚼。雖然他是一位科學家,說話都是經過思考和有一定證據的,但這樣概括的一句話,也當然不可以完全認真視為有充分科學根據的金科玉律。Wilson的主要目的是警惕世人,人類社會發展不平衡,科技發展可能已經太快,已超越了我們人類情緒和社會制度的控制能力,是個極危險的情况,可隨時帶來戰爭和地球生態環境災難,大幅減少biodiversity,甚至導致人類自己的滅亡!他認為解決方法是回到先解答哲學上的幾個大問題:我們是從哪裏來的?我們的生存意義是什麼?我們的未來是怎樣的?

    我不是哲學家,亦未必贊同什麼事都需要升到哲學甚至宗教層面(Wilson是位agnostic,不可知論者)。人類的未來當然是個大問題,即使不提哲學,基本共識應為防止使用核武,掀起第三次世界大戰。另外,亦應致力環保,減少人類對氣候變化的影響(這可能牽涉到free will,自由意志問題)。

    詳細一點來分析Wilson的說話。他的意思是人類發展不平衡,情緒發展停留在舊石器時代,即是為了適應當時生活艱苦,每天掙扎求存,弱肉強食的環境,需要的是簡單的思想,衝動的暴力行為,自私和只顧短期眼前利益,毋須長期宏觀視野和計劃能力。但後來人類竟然又發展出極厲害的各種科技,包括蒸氣機、電力、飛機、電腦、互聯網、基因工程,和足以帶來世界末日的核武等。我贊同這個基本觀察,但這又是否意味着一個矛盾?以我簡單的了解,左腦掌控邏輯運作,包括科學和數學,右腦掌控感情有關運作,包括創意和藝術等。Wilson的觀察如屬實,是否代表人類的左腦進化發展比較右腦快和進步?原因又是什麼呢?

    左腦似乎進化得比右腦快

    其實除了左腦似乎進化得比右腦快,人類身體其他部分也進化了不少。在Wilson與DNA的double helix(雙螺旋型)結構發現者James Watson的對話中,Watson亦指出在進化過程中,人類的毛髮減少了很多,且以中國人為例子(Watson常被指控為種族主義者)。我亦知道中國人的下顎骨通常較細,既代表不需大力咬肉或用口來打鬥,但亦導致中國人較常見的睡眠窒息症(Apnea)。

    第二點,即使人類的情緒進化得較慢,但人類利用邏輯和理性,仍能發展出大型社會秩序,發明分工合作,提升效率,然後以貿易來作交換。國家的崛起亦帶來法律,好處是國家擁有了使用武力的專利權,大大減少了個人之間的暴力行為,亦即成功以社會制度來控制人類所謂舊石器時代的情緒。

    但社會制度和各種機構,包括國家和政府,宗教和金融系統,又是否如Wilson所說,發展停留在中世紀階段呢?在這一點,我傾向於贊成他的觀點。首先政府和法律制度,都是經人類經驗累積下來的一堆東西,充滿矛盾和偏見,反而並沒有明確包含科學的自然規律。舉例說,在法律訴訟,譬如一宗連環交通意外,基本上是一件關乎牛頓力學的事情,但法律上並沒有牛頓定律,所以控辯方只可傳召一些科學家來作專家證人(expert witness),最後判決權仍在法官或陪審團手上。亦即是說最後的判決是可以違反科學的。

    很多政治經濟制度已過時

    亦有人指出過,如果著名的古希臘科學家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復活過來,跟現代的物理學家討論相對論和現代量子物理學,亞厘士多德肯定一頭霧水,完全不明白,連需要的數學包括tensor analysis(張量分析)和linear algebra(線性代數),都肯定一竅不通。但如果偉大的哲學和政治理論家柏拉圖(Plato),也同樣復活過來,然後有些政客跟他解釋例如現今美國的政局,保證不用幾天,柏拉圖就完全充分理解共和跟民主兩黨的主要爭拗點,彈劾特朗普的利與弊。相信他能輕易勝任為任何一方的政治顧問!

    我絕對贊成很多政治和經濟制度都已經過時(宗教就不討論了),非常需要更新。傳統金融制度倚賴fractional banking(份數銀行)概念來製造金錢,發揮multiplier effect(乘數效應),表面上很有效率,但其實包含銀行必須高槓桿運作,造成金融系統的潛在不穩定性,和難以避免的道德風險。市場和計劃經濟都各有利弊,市場經濟倚靠每人的自私心態,理論上達到最高的資產配置效率,但就置公義於不理。反過來計劃經濟,則倚靠altruism(利他主義),一切以公平和公義掛帥,效率反而成次要。

    Wilson曾經說過,社會主義不太適合人類,因為每個人都有私心,反而最適合螞蟻社會。因為螞蟻擁有真正的利他主義,每隻螞蟻姐妹(公螞蟻只負責繁殖)都一生勤勞,負責覓食和打仗,供養唯一有生殖能力的蟻后,盡顯捨己為人的精神。所以螞蟻非常成功,從約1.5億年前出現之後,開始雄霸昆蟲界,到現時雖只佔約3%的昆蟲種類,但若以數量或biomass(生物質)來計算,則高佔了昆蟲界的80%了!

    料人類有智慧平衡社會效率與公義

    但我相信人類有足夠智慧和技術(大數據,AI和5G等非常有用,區塊鏈不肯定),去找出一個比傳統政經制度更科學化的新社會制度,務求達到一個比純粹資本或社會主義,在取捨效率和公義之間更佳的平衡點。但必須加上另一個前設,就是在這個蛻變過程中,最好當然是社會能夠保持和平和穩定,因為暴力和動盪的代價太高了,更違反了社會進步的定義。

    第三點,人類是否已擁有神級的科技呢?如神的定義是創造生命和宇宙,那麼人類仍只可算在幼兒班階段。我們雖已為human genome(人類基因組)解碼,但CRISPR等基因編輯技術仍未成熟,仍具極大爭議性。我絕對沒有信心現今技術水平足以幫助人類改良自己的基因,譬如防止疾病,增長壽命,令身體功能更強壯,或甚至幫助我們舊石器時代情緒的進化。粗淺的基因改造是可以的,但後果堪虞,極難預測其副作用和後遺症。

    Neuroscience(神經科學)方面,近年雖有很多突破,但距離完全理解consciousness(意識)仍頗遠,更遑論自由意志。AI發展也看似突飛猛進,但我已曾指出過,現時發展主要在ANI(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雖已有不少如臉孔辨認和金融交易等應用,但某些任務需要人類常識,例如照顧老人家或小孩的機器人(自動駕駛?),就需要更廣泛的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暫時仍只在理論和摸索階段。

    至於創造宇宙的能力,人類力量卑微,肯定沒有,連探索太空也只算在起步階段。人類勉強只算達到Kardashev的第一種類文明,只能充分利用地球的資源來雄霸一個星球,仍未達到第二種類文明,定義為充分利用一顆恆星的資源,殖民到整個太陽系的不同星球上。

    神級科技遠未及 卻有神級破壞力

    但不幸從摧毀人類自己和破壞地球的能力來說,人類肯定已達神級。原子彈之父Robert Oppenheimer,在觀看完1945年7月16日,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核試後(Trinity explosion,名字已帶宗教色彩),他有感而發,引用了印度教經典《Bhagavad-Gita》裏,保護之神Vishnu化身為摧毀之神Shiva前的一句話:Now I am become Death, the destroyer of worlds(現今我化身為死亡,所有世界的摧毀者)。

    祝各位新年進步!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 altruism生物 在 哇賽心理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10-09 12:30:18
    有 140 人按讚

    其實利他行為並不是人類的專利
    在我們認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大自然界中
    也會出現利他行為喔!
    例如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項研究
    發現當一隻猩猩放棄自己的食物選擇權,
    另一隻猩猩往往不會自己獨享所有食物,而是選擇與對方平分。
    又有另一項研究發現:
    老鼠會去營救另一隻被關在籠子裡的老鼠,
    甚至,當一隻老鼠與巧克力同時被關在不同的籠子時,
    自由的老鼠不會為了食物罔顧同類的生死,
    牠會用同樣的速度打開兩個籠子,
    之後還會分出30%的巧克力給同伴。

    為什麼生物會有這樣的利他行為呢?
    這主要可以由兩個理論來解釋:
    1.親屬選擇理論(kin selection theory)
    動物會選擇幫助與自己基因相近的動物,
    以增加類似基因傳播的可能性。
    2.互惠利他理論(reciprocal altruism theory)
    在不同物種間的利他行為或許較適合用這個理論解釋,
    指的是生物在幫助其他個體的同時也會獲得利益。
    例如裂唇魚,在幫其他魚類清除寄生蟲的同時也獲得了食物。

    這麼說來,利他的行為其實說到底還是利己的嗎?
    在理查・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一書中便陳述了這樣的觀點:
    「成功基因的突出特點就是牠們的自私性。有些基因為了盡快擴展自己的版圖,會採用「曲線」策略,也即在一定條件下表現出有限的利他主義。但這些基因的本質仍然是利己的,牠們只想盡快複製自身以擠走其他的基因;不然的話,牠們終有一天會淹沒在演化的河流中。由於基因的自私性決定了個體的自私性,因此道金斯認為,生物的利他性只不過是「自私」的另一種表象。」

    與動物不同的是,我們人類擁有『利他腦』
    (由前扣帶迴(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前腦島(anterior insula)與腹側紋狀體(ventral striatum)構成的神經迴路)
    讓我們能夠從利他行為中獲得快樂。
    或許我們的利他行為或許不完全是為了基因的傳遞,
    而是有其他因子幫助我們做出這樣的行為。

    https://www.natgeomedia.com/news/editorpick/68615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