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aggregate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aggregate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aggregate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aggregate意思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昔外籍新娘今美國大媽布魯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奇幻遠距蒙特梭利(二):實驗實驗再實驗 】 在書僮媽媽似乎比少爺還努力的奮鬥共學中,奇幻遠距蒙特梭利又這樣過了一週! 本週主題是五種感官中的「嗅覺」與「味覺」。週一的Morning Greeting email從我們的味覺與嗅覺開始聊,談到神經如何從舌頭與鼻腔如何傳達訊號給大腦,談到花香、花...

aggregate意思 在 Kenneth’s Team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0 00:31:58

/ March 12, 2019 江旻憓成為世界第一女重劍手 Vivian Kong Becomes World’s No.1 Épée Fencer . Summary: Who says Hong Kong athletes are rubbish? According to Internat...

  • aggregate意思 在 昔外籍新娘今美國大媽布魯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5-10 04:37:06
    有 439 人按讚

    【 奇幻遠距蒙特梭利(二):實驗實驗再實驗 】

    在書僮媽媽似乎比少爺還努力的奮鬥共學中,奇幻遠距蒙特梭利又這樣過了一週!

    本週主題是五種感官中的「嗅覺」與「味覺」。週一的Morning Greeting email從我們的味覺與嗅覺開始聊,談到神經如何從舌頭與鼻腔如何傳達訊號給大腦,談到花香、花蜜的甜味與花的色彩是為了吸引蜜蜂蝴蝶蜂鳥等pollinator(授粉生物)。

    配合的作業活動包括與家人一起做好幾樣有趣的嗅覺味覺小實驗以檢驗兩者間互相影響的關係。去外頭找一朵很香的花、素描並且觀察描述它的香味、觀察紀錄周邊的授粉生物。

    週二開始聊起花朵的構造與不同部位的作用,包括由petal(花瓣)組成的、字根是corona(皇冠)的corolla(花冠),由sepal (萼片)組成的、字根是kalyx(外覆)的calyx(花萼),產生花粉的stamen(雄蕊),與接受花粉之後會逐漸腫漲發展出種子與果實的pistil(雌蕊)。也聊到不同種類的花朵構造可能不同,授粉方式也不同。

    配合的作業活動包括自製一本花朵構造的書、解剖花朵不同部位後黏貼到頁面上註明各個部位的名稱。出門散步並且觀察不同的花朵以觀察分析並且紀錄。翻冰箱找一個水果觀察原本是花萼的地方,想像原本花朵逐漸長成水果的過程。

    週三繼續深度聊花朵的構造與不同的分類。像花冠可能是由分開的花瓣組成的,叫做polypetalous,有著poly的希臘字根,意思是『很多』。(小札克問我還有什麼字是用同樣字根,我只想得出兒童不宜的polygamy而已,結果當週幾何數學人家就聊到polygon多邊形🤣)

    如果花瓣是連在一起的就叫gamopetalous,有著gamos的希臘字根『婚姻』,所以有著結合的意思。

    花萼同樣有著萼片分離、一樣是poly字根的polysepalous,以及萼片連結在一起、一樣是gamos字根的gamosepalous。

    然後花朵也自己有不同的分類。像如果一朵花裡同時有著雄蕊雌蕊很直接可以自己不囉唆生下一代的話,就是perfect flower。如果一朵花裡只有雄雌蕊其一的話就是imperfect flower。

    搭配作業包括再次出門散步觀察花朵,看能不能分析出花朵的分類並且繼續記錄在自製的小花書中。

    週四聊起授粉完成、花謝了之後,雌蕊如何腫脹生出種子以及種子周邊的保護層,也就是果實。繼續聊果實的構造,包含希臘字根是epi(外面)與karpos(果實)的外皮epicarp,希臘字根是meso(中間)的果肉mesocarp,以及希臘字根是endo(裡面)的果核endocarp。

    從這兒開始聊起不同水果的分類法。像桃子等有堅硬內核的drupe類,像香蕉或小藍莓等果肉裡很多種子但是沒有果核的berries類,像草莓或桑椹等從一朵花含很多雌蕊發展出外層很多種子的aggregate fruits,像蘋果等果肉中間硬化變核的pome,還有外皮堅硬果肉多汁又很多種子的pepos類。

    配合作業活動則是翻出家中冰箱與後院長著的不同水果,素描、解剖分析、觀察紀錄分類,然後切小塊做成水果沙拉給家人共享。教學影片包含以五種感官為主軸的詩寫法,嘗試跟著指示寫一則小詩。(其實每天都有介紹一種不同技巧的小詩並且嘗試寫作)

    週五小小複習總結串連之前幾天學到的植物如何從花朵長出果實的過程,聊到甜美水果的作用其實是為了吸引動物採食然後走到遠方拉出包含種子的大便肥料,讓植物得以移民延續下一代,同時也聊到植物許多不同的播種方式。

    然後話鋒一轉,突然出現了很妙的水果代數小挑戰,藉此介紹代數的概念,並且挑戰孩子們用不同的數字去試驗代數。

    配合作業活動包括繼續解剖水果,數每種水果裡面有幾顆種子,然後以觀察紀錄出的數據去自製條狀圖。教學影片包括了幾個用硬幣與牙籤去玩的數學挑戰遊戲,介紹給孩子們實驗中trial and error(重複試驗)的概念。

    另外小團體一對四的Zoom lesson學的是分數的減法,同樣是用在家自製的分數餅教具去手作觀察體驗。

    一週下來,我跟小札克每天就是小實驗接著小實驗接著小實驗,不停地在動手。

    我突然想到『實驗』不就是實際體驗、實作試驗,也就是蒙特梭利教育每天不停在發生的常態。不管是多小多簡單的概念,都一定要孩子動手試驗體驗一下。

    從簡單的算珠子去學習進位與加減乘除開始,一直到分數、幾何與代數的教具操作,每一環的邏輯思維都要孩子們掌握得好好的,有著全面透徹的領會之後才會前進到下一步,這樣不管孩子在哪個階段都能夠融會貫通。

    我腦裡浮出一些自己古早小學時的回憶。課本長什麼樣子、讀過什麼都完全記不起來,有著鮮明記憶的都是自己動手去做過的,像養蠶寶寶、種小豆芽觀察成長紀錄、寫大字報上講台帶領全班念生字、在圖形裡塗色並剪下來之類的片段。不知道現在如何,不過我小時候傳統教育中的實驗是偶發的小亮點,坐著乖乖聽講是常態,亂動還會被老師點出來訓話。

    我突然領會到小札克與北鼻麥的學校生活是跟我的學習經驗完全相反的、實驗才是學習常態。就算老師在教lesson也是拿著教具一起手動互動,聽講是很偶爾才會發生的頂多十分鐘的事。(然後他們竟然還敢抱怨那十分鐘很無聊!!)

    每年小學新生開學前的座談會,老師們總是再三聲明,日後孩子帶回家的練習卷之類的『成果』相當的少,放學也都沒有功課作業,很可能從家長的眼中看起來他們就是一直在玩、什麼都沒學到。不過請相信老師,孩子們真的都有在學習,所有的成果都會牢牢地待在他們的大腦裡。

    也就是因為這樣的教學,讓蒙特梭利遠距剛開始混亂到全校師生一個頭兩個大。正常情況下的自學共學,應該都是家長們確定自己有時間陪伴教導孩子才會做的事,在這種奇特的防疫居家遠距狀況下,每個家庭裡的家長都有著很不同的情況。

    我們班上一些雙薪的家長在家工作反而比以往更忙,於是遇到需要協助孩子的活動就相當頭痛,希望學校給一些傳統作業這樣孩子可以安靜在旁自修不煩人。卻也有家庭主婦的媽媽在禁足令後無聊得很,急切希望學校給予更多的有趣實驗活動。

    像我們家這樣,我跟保羅工作上的公事都一下子減緩極多,兩人每天能夠專心一對一地與孩子共學三小時,再把兩少爺丟給我媽然後出發去忙自己工作與修房子的事,可謂天時地利人合,真的覺得好慶幸。❤️

    (下課鐘響請待續)

  • aggregate意思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1-30 09:43:05
    有 60 人按讚

    📚今年在工作忙碌之餘,開始經營〈閱讀前哨站〉分享自己對閱讀的心得和評論,過程中不乏自我懷疑與遭遇瓶頸。偶爾會被朋友問到:「什麼原因讓你堅持下去?」、「怎麼突然有這份熱情?」
    📝這篇文章我將藉由《恆毅力》所學回答外界與自我內心的3個問題。
    🔗圖文好讀版 + 恆毅力測驗:https://readingoutpost.com/grit/
    -
    【恆毅力是什麼?】

    恆毅力(Grit)的字面意思是:「心理學中一種正向的特質,是追求長期目標的熱情與毅力,為了達成特定目標的強大動機。」它不只是恆心加上毅力的綜合體,背後更隱含著一層面對困難卻不屈不撓的精神。

    這個名詞透過《恆毅力》這本書的作者安琪拉‧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在一場TED演講後發揚光大。演講中她歸納一個人之所以能夠「成功的要訣」,不是社交能力,不是美麗的外貌,不是健康的身體,更不是智商,而是「恆毅力」。

    安琪拉在心理學領域多年的研究發現,卓越的成功人士並非有什麼超凡之處,而是持續不斷地練習平凡的行動,透過精準呈現後成就卓越。這些人持續跨出每一步,堅持不懈地朝著有趣又有意義的目標邁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投入有挑戰性的練習。
    -
    【你的恆毅力有多高?】

    繼續探究恆毅力之前,你可能像我一樣會好奇自己的恆毅力有多少?底下是安琪拉為西點軍校設計的恆毅力評量表,填答時你只要評估和大多數人相比,自己的狀況是哪種就好了。我的恆毅力分數是4.4分,高於80%的美國成年人。快點測測看你拿到多少分?

    🔗圖文好讀版 + 恆毅力測驗:https://readingoutpost.com/grit/

    如果你有買書,作者還把這個總分數,進一步拆成兩個元素「熱情」和「毅力」來分析。這裡的熱情指的不是三分鐘熱度的熱切情感,而是「長期不變的投入,以及對目標堅持的持久度」。毅力則是指「努力投入之後,受挫後再持續努力的精神」。

    不過這篇文章我不細究兩種分數,我想回答自己對書本的提問,以及回顧自己練習後的經驗分享。接下來,我將探討3個問題:為什麼要有恆毅力?如何培養堅持不懈的熱情?如何提高無懼困難的毅力?

    恆毅力就是排除萬難的勇氣與決心。
    Grit is the courage and determination despite difficulty.
    -
    【1.為什麼擁有恆毅力很重要?】

    在這個步調越來越快的世界,人們似乎著迷於快速成功的捷徑、一夜致富的秘訣,幻想著自己只要掌握了什麼訣竅,就能轉眼間擠身成功之列。另一種比較悲觀的看法則是,那些卓越人士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有過人的天賦,我們本來就無法與之比擬。

    我自己從兩個角度去破解這兩項迷思。讀《異數》這本書有所感觸,那些運動明星、頂尖律師、數理天才之所以成功,除了本身的出生月分、產業背景、文化背景之外,共同點都是一萬小時以上的練習累積。除了機運之外,若沒有紮實的苦功,冒出頭的機會不會落到他們身上。

    另一本《刻意練習》則破解我們對天賦的迷思,我自己寫完這本書的閱讀筆記後,最有收穫的是這句話:「一旦假設某件事情是天生的,等於告訴自己對此束手無策。」到頭來,我們需要體認到,主宰人生成就的除了外界不可控因素之外,擁有最大決定權的永遠是「自己」。

    《恆毅力》的作者安琪拉多年來傾心研究成功人士的究極特質,她發現:「最頂尖的人類成就,其實都要無數元素匯集的結果,而每個元素就某種意義上來說,都很平凡無奇。」如何串聯所有平凡元素,達成卓越成就?其實有公式可循。
    -
    【成功的公式:天分、努力、技能、機運】

    安琪拉提到的成功的公式,包含天分、努力和技能,尤其是結合熱情與毅力的「恆毅力」,比智力或者天賦更是成功的關鍵。在此之外,我認為還得加上《異數》裡面對非凡成功的精彩剖析,也就是生逢其時的「機運」。成功的公式看起來像底下這樣。

    天分 x 努力=技能
    技能 x 努力=成就
    成就 x 機運=非凡的成功

    對於達到成就而言,「人們之間的智商差異不大,熱情和努力有很大差異。」天分固然重要,但努力雙倍重要。安琪拉做過無數的研究發現,擁有較高恆毅力而且持之以恆的人,無論在學業與出社會工作的表現,都比起容易放棄的人來的優秀許多。

    然而,如果我們把目光直接放到「非凡的成功」,裡面的機運則是我們無法掌控的外界因素。正確的態度並不是因此而消極,認為機運不一定與自己同在。反過來說,自己能夠掌握的「努力」必須徹底執行,沒有達到一定程度的成就,再好的機運都只會是過眼雲煙,「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面對成功公式的態度,我認為這句猶太俗諺可以做為依歸:「神啊,求祢賜給我平靜的心,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賜給我勇氣,去做我能改變的事,賜給我智慧去分辨這兩者的不同。」體認到自己的努力終將造成改變,掌握自己人生的最高話語權。

    最頂尖的人類成就,其實都要無數元素匯集的結果,而每個元素就某種意義上來說,都很平凡無奇。
    Most dazzling human achievements are, in fact, the aggregate of countless individual elements, each of which is, in a sense, ordinary.
    -
    【2.如何培養堅持不懈的熱情?】

    安琪拉對於「熱情」的詮釋是:「所謂的熱情,不只是指你很在乎某件事情而已,而是持久關注同樣的終極目標,始終不渝。每天醒來想的問題都和你睡前想的一樣。」所以關鍵在於,你如何找到與定義自己的「終極目標」?

    書中提供一套很視覺化的練習方式,稱之為「目標階層」,目的在於找出自己真正的終極目標,也就是熱情得以持久的根源。簡而言之就是把自己的大大小小目標,全部分類成底層、中層、頂層目標,如果發現跟頂層目標不一致的項目,就刪除或者微調使其一致。
    -
    【我的熱情原來是這回事】

    以我自己的經驗回顧,這半年來感受最深的是經營〈閱讀前哨站〉部落格這件事情。我回想自己為何在科技業這種加班、長工時的環境下,還堅持把所有空閒時間留下來,用於閱讀、寫作、架部落格?實際用目標階層做完練習後,頓時感到豁然開朗。

    🔗圖文好讀版 + 恆毅力測驗:https://readingoutpost.com/grit/

    上圖是我把短中長程的目標分到各個階層。最頂層的是「傳達閱讀的美好」,支撐這個熱情的則是四個中層目標:閱讀習慣、寫作習慣、架部落格、個人成長,底層目標是比較小而且短程的項目。值得一提的是,我把那些與頂層目標不一致的底層目標,替換成了新的目標。

    安琪拉說:「頂層目標不是達成目的的方法,它其實就是目的的本身,而心理學家喜歡稱此為終極目標。」她將「終極目標」比喻成羅盤,不僅指引行動方向,也賦予底下各層目標具體的意義,讓你在行動的每一刻都不會忘記自己為何而戰。

    以我自己分享閱讀為例,單純的導購跟推薦不足以達成目的,產出深刻的洞見才可能打動讀者。只在乎經營個人品牌也不夠,重點在於能讓閱讀文化深植人心,品牌效果只是附加價值。靠部落格的導購賺錢也非目的,捐助給家扶助學金更有直接幫助到貧困孩童的效果。

    三分鐘熱度很常見,持久的熱情則很罕見。
    Enthusiasm is common. Endurance is rare.
    -
    【3.如何提高無懼困難的毅力?】

    即使我們定義好了終極目標,在日常生活中的每個底層目標,執行起來仍會遭遇許多困難和挫敗。這個時候,懂得用正向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和克服困難,發揮不斷超越自我的毅力,才有可能朝向終極目標昂首邁進。

    整理書中我認為很受用的三個方法。首先,讀偉人或你心中模範人物的傳記,體認到失敗才是常態,保持克服困難的毅力才能有所成就。作者這麼說:「找到有明確目標的人,好好觀察這個榜樣。重要的是有人示範給你看,為了別人完成某件事情是有可能的。」

    其次,不要認為成功有捷徑,要具備的是解決問題的勇氣,以及足夠的耐心。作者對充滿創業熱忱的年輕人說:「卓越是沒有捷徑的。培養真正的專業,解決真正困難的問題,都需要時間,而且需要的時間比多數人以為的久。」

    最後,是心態的培養。面對這個世界不斷拋給你的挑戰和困難,唯有克服「阻力」才能讓身心成長,不斷拓展舒適圈,讓自己永遠處在不舒適的狀況。前陣子讀到《以母之名》有句話說得很生動:「舒適很危險,它是牢靠的地板,但同時也是天花板。」
    -
    【我的毅力原來在這裡】

    經營〈閱讀前哨站〉,朝向終極目標邁進的路上,對我最大的困難與需要承受的失敗是「寫作」這回事。安琪拉邀到兩本暢銷書《刻意練習》與《心流》的作者同台受訪,她總結說:「刻意練習是為了準備,心流則是為了表演。」對照到我的學寫作歷程,再貼切不過。

    理工科出身的我,選擇從閱讀筆記入門寫作並「刻意練習」,讓書籍作者的文字引領我的思緒,把書摘、想法、反省,日復一日地敲打著鍵盤記錄到電腦裡。在各種元素之間加入自己的想法,反芻其他書本的說法和自己的經驗,揉合成自己對這本書的見解和收穫。

    我更喜歡把「如何實現書中思想」的方法,寫成實踐心得公開分享。畢竟,閱讀不難,行動才難。撰文期間,必須思考架構,拆成適合的段落長度,安排各個章節之間的邏輯。每篇文章從開始準備到正式發表,至少6小時起跳。例如這篇文章超過10小時的準備,花了好幾天潤稿跟改寫。

    寫作的準備期間雖然辛苦,但由於我採取「自由書寫」的方式,從敲打鍵盤的過程讓我體會到「心流」。之前分享過《自由書寫術》的實踐心得,在自由書寫的時段裡,盡情透過文字抒發腦中的想法,任由思緒漫遊,想到哪就記錄到哪。隨著腦中靈感跟點子不斷冒出來,馬上被我捕捉到Evernote裡面。

    自從我養成每天的晨間習慣之後,起床後總是保留30~60分鐘,書寫對於生活、閱讀、工作方面的想法。過程是一種極度專注力跟分散專注力的綜合應用,專注當下只做這件事情,且讓思緒漫遊於所有的記憶網絡中,感到「一種渾然忘我的專注境界,一切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

    回顧自己過去一年的寫作歷程,時至今日,撰文過程仍然會遇到文思枯竭、腦袋卡住的窘境。平日工作下崗後,以及每個周末的空閒時段,總是跟寫作這頭猛獸奮鬥著,也正視自己發表過一些不怎麼受歡迎的文章,去思考背後是否缺乏了讀者真正想知道的資訊。

    成功不是終點,失敗不是末日,重要的是堅持不懈的勇氣。
    Success is never final; failure is never fatal. It’s courage that counts.
    -
    【後記】

    讀到《恆毅力》這本書的尾聲,有一段關於寫作的描寫,讓我有如獲至寶的感覺。作者訪談了知名的記者暨作家塔納哈西·科茨(Ta-Nehisi Coates)如何在寫作上發揮恆毅力,他探討美國種族問題的書《在世界與我之間》名列英國《衛報》21世紀百大書單第7名。

    科茨謙虛的說:「失敗也許是我所有的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寫作就是一種失敗,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我心想什麼?這麼優秀的作家為什麼說寫作是一種「失敗」?難道這不是他最擅長的事情?他補充道:

    寫作的挑戰,是正視你寫得有多糟,正視你有多遜,然後去睡覺。
    隔天醒來,拿出來加以改善,改得不再那麼糟、那麼遜,然後去睡覺。
    隔天再醒來,再進一步修改,改到還可以,然後又去睡覺。
    接著再改,改到還不錯,然後再改,幸運的話,也許可以改到好。
    如果你能做到那樣,那就成功了。

    這段謙虛的談話裡,我看到他的熱情,「持久關注同樣的終極目標,始終不渝。每天醒來想的問題都和你睡前想的一樣。」還看到他正視自己的弱點且正面迎擊困難的毅力,「持續跨出每一步,堅持不懈地朝著有趣又有意義的目標邁進。」

    最後,這本書讓我得以仔細回顧自己的內心,抵抗步調越來越快的速食文化,體認到持久不懈的努力才是重點所在。人們太執著於追求成功,卻忘了失敗才是堆砌心靈力量的轉瓦。讓恆毅力成為自己心中的基石,無懼世界拋向你的任何狂風駭浪。

    日本俗諺:「跌倒七次,要爬起來八次。」
    Fall down seven times, stand up eight.

  • aggregate意思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2-25 07:21:49
    有 678 人按讚

    美國券商嘉信理財在二月中旬的新聞稿公布,從2019三月一日起,將把交易平台中的免費交易ETF擴增為503支標的。

    嘉信本來就有提供免費交易ETF,原先數量是257支。

    這次新加入246支ETF,將免費交易的標的擴增為503支。

    原本可以免費交易的ETF列表,可見這個連結。

    新加入的246支ETF列表,可見這個連結。

    這次最主要的新加入者是iShares,總共提供了90支ETF,在嘉信券商免費交易。其它主要發行者,像SSgA、WisdomTree和Invesco,都有加入新的免費交易ETF。

    其中值得關注的標的包括:

    iShares Core US Aggregate Bond ETF (美股代號:AGG),這是一支可以用來囊括美國整個投資級債券市場的ETF。

    iShars iBoxx$ High Yield Corp Bond ETF(美股代號:HYG)。這是美國高收益債ETF雙強之一。另一支知名高收益債ETF是JNK。

    iShares Core International Aggt Bond ETF(美股代號:IAGG)。這支標的可用於投資美國以外國際債券市場。

    iShares 3-7 Year Treasury Bond ETF(美股代號:IEI)。這是一支中期美國公債ETF。

    其實iShares的短、中、長期美國公債ETF與抗通膨公債ETF,都有新加入這次嘉信的免費ETF交易計畫。

    iShares還提供了很多支單一國家股市的ETF讓嘉信的客戶可以免費交易。如下表:

    很有意思的是Invesco的目標到期新興市場債券ETF,包括2021,2022,跟2023到期的新興市場債券ETF (美股代號分別是BSAE, BSBE, BSCE),也都是嘉信新的免費交易ETF。

    當透過美國券商可以免手續費買進這些目標到期債券ETF時,台灣投資人要透過保單,花費3-4%的費用,買進目標到期債券基金。

    然後不僅手續費貴,台灣業者發行的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內扣總開銷還是美國當地標的的好幾倍。

    真的是很不好的對比。

    其實就在嘉信宣布擴增免費交易ETF的同一天,Fidelity券商也宣布將免費交易ETF增加到500支以上。

    看來從2017年開始的美國券商價格戰,仍延續至今。

    這也是這兩家券商對2018年八月,美國券商Firstrade免除全部ETF交易費用的最新回應。

    (詳細表格與全文,可見今天的文章: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19/02/503etf-charles-schwab-503-commission.html)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