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疑惑 | 過度活躍症ADHD等如是無時停+衝動行為嗎?
| #回答 by ST姐姐@speechtherapymindset
◤一名孩子是否患有 #ADHD 需要由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專科醫生作出診斷,但作為言語治療師,也經常會接觸到ADHD的小朋友,因此也希望在這裡分享我對這個症狀的基...
#家長疑惑 | 過度活躍症ADHD等如是無時停+衝動行為嗎?
| #回答 by ST姐姐@speechtherapymindset
◤一名孩子是否患有 #ADHD 需要由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專科醫生作出診斷,但作為言語治療師,也經常會接觸到ADHD的小朋友,因此也希望在這裡分享我對這個症狀的基本認識。
ADH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中文叫「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坐唔定、心散、經常發夢、懶、曳……這些標籤經常都被貼在ADHD寶寶身上。研究發現,ADHD寶寶的大腦的確與沒有ADHD的人有明顯差異。正是這個原因,他們的集中能力和抑制衝動的能力都較同齡寶寶弱,因而表現得較為衝動,活動量亦較高。他們比同齡的寶寶更加需要「放電」。
如果你家中有位ADHD的寶寶,相信你會非常有同感。這些情況會令他們的學習、社交,甚至生活帶來影響,而影響通常都較為負面。
▋#ADHD分為三大類型
#第一類:#專注力失調型 (Predominantly Inattentive Presentation)
這些寶寶經常被人形容為喜歡發夢、眨眼就放空、魂不附體。
他們容易分心,專注力較弱,但衝動行事則不明顯。
換句話說,他們專注力不足的問題較衝動及過度活躍問題明顯,
雖然也可能出現後者的問題,但程度相對較輕微。
#第二類:#過度活躍及衝動型 (Predominantly Hyperactive / Impulsive Presentation)
這些寶寶坐不定,動作多多,又容易衝動,專注力的問題相對較輕微。
換句話說,他們過度活躍及衝動問題較專注力不足的問題明顯。
#第三類:#合成類別 (Combined Presentation)
這些寶寶同時出現以上兩種類型的特質。
換句話說,他們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及衝動問題均相當明顯。
當ADHD寶寶的父母一點都不容易,日常生活中,第二和第三類型的寶寶最容易令人覺得他們頑劣、不聽話、是百厭星,甚至是覺得父母教得不好、他們都是被父母寵壞了的小孩。…… ◤ (未完)
看下去👉🏻 到popa.qa搜尋 #合成類別
=======
作者:ST姐姐,前線言語治療師,Speech Therapy Mindset 創辦人。每天見證無數寶寶成長,深信能在治療室外做得更多。願當一陣風,助寶寶展翅翱翔。
=====
🔶 想投稿?看這邊 👉🏻 popa.hk/contribution/
🔶 有教養疑難?去 POPA學問 👉🏻 www.popa.qa
#親子 #教養 #育兒 #SEN
adhd衝動型 在 蘇文清職能治療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應 #彰化縣學生輔導諮詢中心 的邀請,來到 #田尾國中 跟彰化縣各國小、國中的老師分享「#校園過動症的辨識與處遇」
今天的我們不說艱深的理論,只說,在校園中可以運用的實務方式如何「料理」ADHD孩子。
ADHD在臨床上依據診斷標準可細分為注意力缺損型態、過動/衝動型態、混合型態等三種。
在臨床療育上,處理ADHD,我常運用的處置策略:
1. 建立應有的秩序感
目的要讓孩子懂得當下可以做的事、不可以做的事、要學會的事、即將要做的事,所以當下的規範與指令的服從建立就顯得很重要。
2. 滿足孩子的活動量
善用指派性的任務,可能是勞動、可能是運動、可能是律動,在滿足活動量的同時,讓孩子知道自己該做的事,持續建立穩定的秩序感。
3. 訊息的輸入要完整性
接收訊息的感官通道要打開,給予的訊息不要多,一次只交代一件事,同時善用記憶策略的運用,讓孩子回想並確認自己要做的事。
4. 認知思考策略的運用
多運用步驟化的練習,提升孩子應有的計劃、組織、邏輯、分析的能力,讓孩子的學習策略運用能越來越活絡。
5. 自我管理的建立
適時運用暫停的技巧,徹底執行「停-看-聽-想-執行」的策略,讓孩子學會觀察、傾聽、思考、運用的技巧。
6. 學習技巧的提升
引導孩子提升動作、操作、認知、語言、社會行為、遊戲…等技巧,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獲得足夠的能力能因應環境的要求。
7. 持續性的建立
對於活動的要求,堅持很重要,透過鼓勵與要求的交替運用,逐漸延伸孩子的持續度。
8. 社會線索的察覺能力
透過大人的引導、同儕的協助,與情境的技巧演練,提升孩子的察覺能力,讓孩子更能辨識環境的脈絡,清楚知道可以做的事。
9. 社會情緒行為的控制
適時運用制止與讚美的技巧,引導孩子控制的技巧,並透過成功經驗的連結,讓控制的能力逐步內在化。
10. 環境改造的重要性
避免過多的干擾物,影響孩子當下的學習,同時也運用多元的教學方式,引發孩子學習的動機與樂趣。
ADHD孩子不是不會做,而是不知該做什麼,或是知道要做,但就是做不好。
ADHD孩子也不是那麼難解,只要我們用對方式,孩子的能力也可以輕易被提升。
#陽光種子職能治療所
#童心職能治療所
#童心語言治療所
adhd衝動型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概念文:【孩子為什麼要偷竊+說謊?】
。
以偷竊為例。
有的偷家裡的錢,有的偷拿/用別人的物品。而「說謊」通常會在偷竊被抓之後,你問他有沒有偷?(父母通常很大聲、憤怒),居於恐懼、害怕感受下孩子會不說話或說謊,產生逃避僥倖心態(這是相對說實話「絕對」會被打被罵的情境比對下的無意識選擇)。
偷竊又說謊很多成人都選擇處罰,又打又罵,無論原因如何,這個行為本身就受譴責。打了如果有效那就好,但通常不是真的有效,多數只能維持一段時間而已。為什麼呢?因為偷竊行為本身的功能還沒找到替代,於是孩子容易走回老路,他不是不害怕被揍,而是被揍的過去記憶遠比不上此時此刻的需求,這很合理,就像你知道海水不能喝,但一整天都沒喝水時生理匱乏的誘惑就會讓你有衝動去喝,結果喝了海水後,不但不能解渴,還會因鹽分過高脫水加速死亡。
我們想的都是阻止行為本身,卻沒想到行為之外的原因與替代吧。
你一直想著「不用去想」,就會發現,「阻止不讓發生」都是很耗力的。
換一個角度。問自己一個問題。
「孩子好端端的,為什麼他想去偷竊?」
首先,刪除「孩子他就是壞胚子嗎」的答案,沒有人天生無故想使壞,一定有原因驅使他從行為中得到好處。「偷竊」本身是不好的,他大概知道,如果為此還寧願冒風險,那就更值得探究背後是什麼東西了。(孩子大概腦袋不會想那麼多了,我們探究的是「什麼驅使了他?理解偷錢行為背後的意圖與功能」)
。
一般來說原因有下列幾種方向:
1. 環境誘惑大於意志控制。
有一案例是孩子偷家裡錢,後來發現家裡因生意關係,錢隨手放在後台,大人則在前台做生意。打開抽屜就能拿錢,「拿個小錢或幾張應該不會被發現吧?」,孩子的大腦未發育完全,簡單幾個不具未來後果的發想就能滿足誘惑,意志力是控制不住的。
2. 生活太無聊,拿錢找樂子。
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偷的錢究竟是拿來做什麼,有時候從用途可以看出端倪:他想要什麼?我們發現,大部分都只是找樂子,是不具計畫性的。所以很合理的,如果生活無聊、封閉,電視也不能看,又沒手機(或沒點數),沒有殺時間的東西,偷錢去買樂子會是一種方法,如偷錢去夾娃娃,一千多塊換盒玩具不敷成本的作法,只是好玩罷了。孩子天生精力旺盛,出頭很多,你不給他路,他鬼靈精怪當然從偷竊出口囉。
3. 太容易被抓的偷竊:
衝動型的偷竊很容易事後被抓包,不過孩子也會精益求精魔高一丈改善技術,但有一種很奇特,這孩子慣常偷竊,卻也總是輕易被識破、不懂掩飾,事後雖然說謊也是一聽就知道,問他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何要這麼做。一直重複卻沒有改進的行為,偷得莫名其妙的,除了行為功能,要另外考慮孩子本身的狀態,如智力較低(受煽動、不懂物權概念…)、ADHD(無法處理想滿足的情緒,當下想要…)、亞斯(自我中心的想法,是拿不是偷…)。這是兩種因素以上的綜合。
4. 其他外部理由:
如同學威脅恐嚇、被霸凌、不小心造成大損壞無法賠償,這種相對是容易找到原因的,因為孩子整體生活或態度會有變化。
。
處遇方向:
1.環境安排—去除誘惑,固定零用錢,生活紀律養成。
2.親子時間要增加,讓生活有趣一些,增廣見聞或參加社團,讓孩子有努力投注的方向。
3.「處罰」要重新定義。
孩子不斷重複同樣的事會令人氣炸,任何人都會的。但仍要記得,大人打罵孩子是很不對等的權力關係,請盡量不要在氣頭上處罰,「大吼大叫、過度體罰、趕出家門」等等的說法與作法都會讓孩子恐懼,請留意,孩子流的淚是因為恐懼,不是因為做錯事愧疚,恐懼不會讓孩子記得『做錯事要改』,恐懼只會讓孩子『記得執行者的恐怖,遠離一點』。記得「冷靜時才決定該如何處罰」,建議以「剝奪」為主,如減少玩手機等特權時間,不可減少基本需求喔(如少吃一頓或罰整晚不睡覺)。
4.評估孩子身心狀態:可請醫院評估診斷,如發展遲緩、智能障礙、ADHD(過動)、亞斯(泛自閉)。生理限制會侷限思考及反應,產生類似當機、重複、講不聽的行為,當孩子常被嚴重處罰,卻又在短時間內再犯都需要注意。大體來說,沒有人會讓自己陷入危機、每天不開心的,需要多再探討怎麼了。
5.外部來的壓力,請多保證會與他一起面對、問題解決,有安全感的關係是重點,不要太快讓他自己面對。
。
圖:攝於鶯歌陶博館
adhd衝動型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概念文:【孩子為什麼要偷竊+說謊?】
。
以偷竊為例。
有的偷家裡的錢,有的偷拿/用別人的物品。而「說謊」通常會在偷竊被抓之後,你問他有沒有偷?(父母通常很大聲、憤怒),居於恐懼、害怕感受下孩子會不說話或說謊,產生逃避僥倖心態(這是相對說實話「絕對」會被打被罵的情境比對下的無意識選擇)。
偷竊又說謊很多成人都選擇處罰,又打又罵,無論原因如何,這個行為本身就受譴責。打了如果有效那就好,但通常不是真的有效,多數只能維持一段時間而已。為什麼呢?因為偷竊行為本身的功能還沒找到替代,於是孩子容易走回老路,他不是不害怕被揍,而是被揍的過去記憶遠比不上此時此刻的需求,這很合理,就像你知道海水不能喝,但一整天都沒喝水時生理匱乏的誘惑就會讓你有衝動去喝,結果喝了海水後,不但不能解渴,還會因鹽分過高脫水加速死亡。
我們想的都是阻止行為本身,卻沒想到行為之外的原因與替代吧。
你一直想著「不用去想」,就會發現,「阻止不讓發生」都是很耗力的。
換一個角度。問自己一個問題。
「孩子好端端的,為什麼他想去偷竊?」
首先,刪除「孩子他就是壞胚子嗎」的答案,沒有人天生無故想使壞,一定有原因驅使他從行為中得到好處。「偷竊」本身是不好的,他大概知道,如果為此還寧願冒風險,那就更值得探究背後是什麼東西了。(孩子大概腦袋不會想那麼多了,我們探究的是「什麼驅使了他?理解偷錢行為背後的意圖與功能」)
。
一般來說原因有下列幾種方向:
1. 環境誘惑大於意志控制。
有一案例是孩子偷家裡錢,後來發現家裡因生意關係,錢隨手放在後台,大人則在前台做生意。打開抽屜就能拿錢,「拿個小錢或幾張應該不會被發現吧?」,孩子的大腦未發育完全,簡單幾個不具未來後果的發想就能滿足誘惑,意志力是控制不住的。
2. 生活太無聊,拿錢找樂子。
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偷的錢究竟是拿來做什麼,有時候從用途可以看出端倪:他想要什麼?我們發現,大部分都只是找樂子,是不具計畫性的。所以很合理的,如果生活無聊、封閉,電視也不能看,又沒手機(或沒點數),沒有殺時間的東西,偷錢去買樂子會是一種方法,如偷錢去夾娃娃,一千多塊換盒玩具不敷成本的作法,只是好玩罷了。孩子天生精力旺盛,出頭很多,你不給他路,他鬼靈精怪當然從偷竊出口囉。
3. 太容易被抓的偷竊:
衝動型的偷竊很容易事後被抓包,不過孩子也會精益求精魔高一丈改善技術,但有一種很奇特,這孩子慣常偷竊,卻也總是輕易被識破、不懂掩飾,事後雖然說謊也是一聽就知道,問他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何要這麼做。一直重複卻沒有改進的行為,偷得莫名其妙的,除了行為功能,要另外考慮孩子本身的狀態,如智力較低(受煽動、不懂物權概念…)、ADHD(無法處理想滿足的情緒,當下想要…)、亞斯(自我中心的想法,是拿不是偷…)。這是兩種因素以上的綜合。
4. 其他外部理由:
如同學威脅恐嚇、被霸凌、不小心造成大損壞無法賠償,這種相對是容易找到原因的,因為孩子整體生活或態度會有變化。
。
處遇方向:
1.環境安排—去除誘惑,固定零用錢,生活紀律養成。
2.親子時間要增加,讓生活有趣一些,增廣見聞或參加社團,讓孩子有努力投注的方向。
3.「處罰」要重新定義。
孩子不斷重複同樣的事會令人氣炸,任何人都會的。但仍要記得,大人打罵孩子是很不對等的權力關係,請盡量不要在氣頭上處罰,「大吼大叫、過度體罰、趕出家門」等等的說法與作法都會讓孩子恐懼,請留意,孩子流的淚是因為恐懼,不是因為做錯事愧疚,恐懼不會讓孩子記得『做錯事要改』,恐懼只會讓孩子『記得執行者的恐怖,遠離一點』。記得「冷靜時才決定該如何處罰」,建議以「剝奪」為主,如減少玩手機等特權時間,不可減少基本需求喔(如少吃一頓或罰整晚不睡覺)。
4.評估孩子身心狀態:可請醫院評估診斷,如發展遲緩、智能障礙、ADHD(過動)、亞斯(泛自閉)。生理限制會侷限思考及反應,產生類似當機、重複、講不聽的行為,當孩子常被嚴重處罰,卻又在短時間內再犯都需要注意。大體來說,沒有人會讓自己陷入危機、每天不開心的,需要多再探討怎麼了。
5.外部來的壓力,請多保證會與他一起面對、問題解決,有安全感的關係是重點,不要太快讓他自己面對。
。
圖:攝於鶯歌陶博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