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最近應該很久沒有好好去旅遊但看了不少劇吧XD
很久以前就想介紹這個很特別的德劇Charité (Netflix上面叫夏里特:柏林仁心)。剛好之前問大家好像對醫療劇有點興趣,同時也分享一些自己過去旅遊的足跡跟心得~
其實Charité有點像德國的台大醫院(這樣講好像有點抬舉台大),它是柏林最重...
大家最近應該很久沒有好好去旅遊但看了不少劇吧XD
很久以前就想介紹這個很特別的德劇Charité (Netflix上面叫夏里特:柏林仁心)。剛好之前問大家好像對醫療劇有點興趣,同時也分享一些自己過去旅遊的足跡跟心得~
其實Charité有點像德國的台大醫院(這樣講好像有點抬舉台大),它是柏林最重要的醫學中心、柏林大學(洪堡大學與柏林自由大學)的教學醫院,甚至被Newsweek評為歐洲排名第一的醫院!
這裡就先介紹一下人物背景好了,詳細劇情大家可以自行欣賞就不破梗。相信了解背景可以看得更有感覺!
按照圖片順序的第一位是Robert Koch
大家可能聽過柯霍氏法則吧?他就是柯霍本人XD
柯霍氏法則就是病灶可以找到病原體、病原體可以被分離且培養、接種至健康生物中可以產生相同疾病、從被接種的生物中可分離出相同病原,這些是微生物學的基本概念,雖然現在有些不合時宜(比如說:無症狀感染者),但在當時是相當重要的概念!
他除了這個法則之外,還發現了炭疽桿菌、結核桿菌以及霍亂弧菌,是細菌培養的先驅~不過劇中也有提到雖然他當時聲望很高,但也有跌得一塌糊塗的時候,有興趣可以去看是發生什麼事!
第二位是Rudolf Virchow
大家在高中生物的細胞學說可能有聽過菲可(魏修)這個人,他其實是Charité的病理學教授、現代病理學之父,而我們現在每天提到的Virchow triad血栓三要素(血流停滯或亂流、凝血傾向、血管內壁損傷),以及Virchow node (腸胃道癌症轉移到左鎖骨上淋巴結),都是以他命名的!
劇中可以看到許多他在教病理解剖的場面,而且他自己有非常大量的檢體收藏,現今在柏林的醫學歷史博物館裡有個Virchow collection,就是源自他當時的收藏~
第三位是北里柴三郎!
他真的是個奇人,卻跟各種榮譽失之交臂,實在可惜。在當Koch的助手時北里柴三郎做出了白喉與破傷風的血清,甚至後來跟Yersin同時發現了鼠疫的病原菌(但大家也知道鼠疫被叫做Yersinia pestis...)。他後來在日本成立的研究所後來成為了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位在東京的白金台(好像台灣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也在那裡XD)。他的學生志賀潔Shiga Kiyoshi後來發現了志賀桿菌(Shigella dysenteriae與Shiga toxin),算是幫日本隊討了公道XD
第四位是Paul Erlich
他發明了第一個對梅毒的有效治療、各種血球的染色技術,還有血清效價的概念,後來得到了1908諾貝爾生醫獎!
他當時與另一位Charité的外科教授Emil von Behring研發血清用作感染的治療,後來發生了一些爭議...這部分就留給大家去看劇中是怎麼演的囉~
至於von Behring則是因為發明白喉血清得到了1901第一屆諾貝爾生醫獎,而von Behring的共同作者,就是上面這位北里柴三郎,卻沒有得到...嗯...學術黑暗...
或許大家沒有聽過這些人的名字,但他們的貢獻仍然與我們生活相關,像是小時候打的TdaP疫苗,就是破傷風、白喉跟百日咳,還有在驗肺結核的結核菌素測試就與Robert Koch的發現有關!在醫學系的微生物課程中一定會提到這些哦!
後來因緣際會我前後去參觀了東京醫科學研究所的博物館,以及Charité院區內的柏林醫學歷史博物館(位在柏林中央車站的對岸,風景超好!),剛好把這些故事都串起來了XD另外必須說這些展覽都非常精彩哦,特別是Virchow collection,比我們在台大考gross檢體還有有趣好幾倍!有興趣的話去東京或柏林玩不要錯過XD
#medicine #hospital #doctor #history #charite #pathologu #tracel #museum #醫學 #醫學系 #醫學生 #追劇 #旅遊 #大學
virchow 在 南南自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後藤新平醫師的臨床生涯
後藤新平是明治、大正時期的日本政治家。他啟動了台灣的現代化工程,擔任滿洲地區的開拓先鋒,更一手擘劃震災後的首都重建。除了有政治家和開拓者的頭銜外,他甚至還被尊為日本的都市計畫之父。
由於太多顯赫的頭銜,所以後人也很容易忘記他曾是一名醫師,甚至不免懷疑,後藤的醫師頭銜是否和Che Guevara或是孫文等人一樣,都沒甚麼臨床經驗,醫師只是他們從事大事業前的過水,只是一塊墊腳石而已?
後藤新平是否真的當過臨床醫師?醫師只是他當作墊腳石的頭銜而已嗎?答案當然不是如此!
後藤的醫學生涯從1874年二月進入福島的須賀川醫學校開始。學醫雖然不是後藤的第一志願,但也不是純粹的偶然。後藤的外祖父本身就是一位醫師,叔公高野長英更是江戶末期有名的西(何蘭)醫、荷蘭語學者,更是明治唯新的重要啟蒙者!
關於須賀川醫學校的另一個疑問是,明治維新從1868年開始,1874年的日本,有足夠的師資在福島這個非大都市的地方成立醫學校嗎?
關於這個疑問的答案,也是肯定的。當時日本不但有西醫,而且為數還不少。如表一所示,1874年的日本有23015名漢醫,還有5274名「洋醫」。
西方醫學進入日本的時間其實比一般人想像的還要早上許多。西醫在16世紀就進入日本,當時是由來自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傳教士打先鋒。
拉丁傳教士傳入的醫療被稱為「南蠻醫療」。進入江戶時代後,拉丁傳教士不能再進去日本,西方醫學的知識則是由停留在長崎出島的荷蘭醫生們繼續傳授。
江戶時代的西醫被稱為紅毛醫療或是蘭醫。許多蘭醫因為具備閱讀荷蘭文的能力,所以不但是醫師,更成為西方知識的傳播者,甚至是政治改革的先鋒,例如後藤新平的叔公高野長英就是其中之一。
1876年八月,後藤自醫學校畢業,進入愛知縣病院任三等醫師。須賀川醫學校是鄉下的學校,當時的醫學教育又不若現在那般上軌道,後藤進入愛知縣醫院之後,自是為自己所學的淺薄而煩惱。
1877年日本爆發近代最後一場內戰-----西南戰爭。後藤新平沒有放棄讓自己成長的機會,他毅然辭去愛知縣醫院的工作,以臨時雇員的身份進入大阪陸軍醫院。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後藤新平在大阪陸軍醫院處理了大量後送的戰爭傷患,原本只是學徒等級的醫術,終於成熟到可以獨當一面的程度。
後藤在大阪軍醫院的優秀表現讓院長石黒忠悳留下深刻印象。石黑後來升任軍醫總監,日清戰爭結束後,就是他向兒玉源太郎推薦後藤新平主持歸國士兵的超大規模檢疫工作。
1878年三月,後藤回歸愛知縣病院。臨床能力有大長進的後藤很快就引起奧地利籍院長Albrecht von Roretz的注意。在Roretz院長的指導下,後藤陸續提出「健康警察設置建言書」、「愛知縣健康警察設置概略」兩份呈給中央政府的報告。
奧地利是德語醫學界的一份子。德語醫學界在十九世紀後半發生的一大進步就是,病理學者兼政治家Rudolf Virchow所建立的"Medicine is a social science, and politics is nothing else but medicine on a large scale醫學是社會科學,而政治就是宏觀的醫學”概念。
德語文化圈Virchow醫師的社會醫學概念影響了同樣是德語文化圈的Roretz醫師,然後開啟了後藤新平更宏觀的醫學視野。後藤新平除了臨床醫學之外,開始認識到公共衛生的重要。
1879年五月,Roretz約滿卸下愛知醫院兼醫學校長的職務。在Roretz的推薦下,原職位由後藤新平暫代。當時後藤新平24歲,因為常常被誤認為代班醫師,所以從那時起開始留大八字型鬍子,以增加威嚴。
1881年十月,後藤終於真除愛知醫學校兼醫院院長。和後藤新平民的母校須賀川醫學校的命運不同,須賀川這所鄉下醫學校後來被淘汰解散,而愛知醫學校在後藤新平的主持下先通過甲種醫學校的評鑑,之後又逐年成長,最後成了名古屋大學的醫學部和附屬醫院。
後藤新平寫過兩份傑出的健康警察報告,再加上主持愛知醫學校的傑出表現,使得中央的衛生局長終於認為「這種人放在地方實在是大材小用」,於是決定徵召後藤新平進入內務省衛生局服務。
1882年四月,就在衛生局決定徵召後藤新平的時刻,愛知縣隔壁的岐阜縣發生了一件大事。明治維新的元勳,亦是當時反對黨的黨魁板垣退助在岐阜演講時遇刺受傷。板垣受傷之後,有人向跨縣市的後藤求助,後藤聞訊後兼程趕往,並且成功的救助了板垣的傷勢。
板垣退助算是後藤新平臨床醫師生涯中,治療過的最有名病人。
1883年一月,後藤新平被內調中央政府的衛生局,臨床醫師的生涯也就此結束。
圖一是1874年當時日本的醫師人數統計
圖二是後藤新平的社會醫學啟蒙恩師Roretz醫師與年輕時的後藤新平。
圖三是在Roretz充當麻醉醫師下,為患者動手術的後藤新平
virchow 在 良醫生 Dr Are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醫細語】崗
//亂世浮生,必須時刻保持冷靜清醒,沉思、反思、三思。而今天其中一個我們需要反思的是,我們有沒有做好自己的角色,緊守我們的崗位?我們所做的,到底是對症下藥,解決問題,又能否做到「先勿傷害」?//
---------------------------------------
從沒想過,我在臉書的這個框框,會讓我有機會仿效我的偶像「維園阿伯」不停手執大聲公爭取發聲。我必須承認,眼前的局面,我作為學者除了大聲說應該說的話,可以做的已經所餘無幾。
今天早上,我剛從倫敦返港,剛剛趕得上出席同學舉行的分享會。我感謝同學邀請出席,正如我在會上所說,我希望到現場親身聆聽大家的發言,體會大家的感受,即使我們最終無法完全說服對方,甚至只是自說自話,最起碼我們有機會深入互相了解,而我認為這個直接溝通的機會,是解決任何問題的起點。
事態波譎雲詭,我沒有水晶球,未能預測未來。然而,作為醫生和老師,可以肯定的是,我不希望再看到有抗爭者、警察,以至任何一位香港人受傷。源於政治的連帶傷害,已遠超社會能抵受的程度。這些年來,我都帶領醫學院新鮮人朗讀基於希波克拉底誓辭(Hippocratic Oath)的「日內瓦宣言」(Declaration of Geneva),好讓同學和我自己時刻銘記行醫的第一原則必為「先勿傷害」(“first, do no harm”)。「先勿傷害」的道理很簡單,醫生的職責就是照顧傷患,如果我們的所為傷害病人,不單病人受害,醫療系統亦會失去其社會功能。
我相信這個原則或許也適用於其他行業,像近月處於社會風眼的官員和警察。有一番說話,出自我另一位偶像,生於十九世紀的病理學之父兼政治家菲爾紹(Rudolf Virchow) 。他身處的時代,同樣面對普魯士王國及德意志帝國政治鬥爭,他曾說: “Medicine, as a social science, as the science of human beings, has the obligation to point out problems and to attempt their theoretical solution: the politician, the practical anthropologist, must find the means for their actual solution.”這句話提醒各專業均站立不同的崗位,醫生的責任在於指出問題的要害及提出解決辦法的論術,而從政者必須落實排難解紛的執行操作。
醫生診斷處方,從政者則下藥除病。的確,世上確有不治之症,但在治療的過程,我們還是要竭盡所能,與病周旋,否則我們就是沒有緊守崗位,做好本身的角色。
推動社會改革,也是一個角色,也有其社會功能。每位年輕的同學,我向你們推介一首詩。我每當遇上困惑、感覺迷失,都會重溫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吉卜林(Rudyard Kipling)寫給他兒子的詩《If》:
“If you can keep your head when all about you
Are losing theirs and blaming it on you,
If you can trust yourself when all men doubt you,
But make allowance for their doubting too;
If you can wait and not be tired by waiting,
Or being lied about, don't deal in lies,
Or being hated, don't give way to hating,
And yet don't look too good, nor talk too wise...”
我們都要領會吉卜林的提醒,亂世浮生,必須時刻保持冷靜清醒,沉思、反思、三思。而今天其中一個我們需要反思的是,我們有沒有做好自己的角色,緊守我們的崗位?我們所做的,到底是對症下藥,解決問題,又能否做到「先勿傷害」?
願與大家共勉。
#HKUMED #大醫細語 #梁卓偉 #港大醫學院
virchow 在 吳鈞鴻-犬貓腫瘤科醫師-豆漿醬油小馬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腫瘤的形成和慢性發炎脫不了關係!】
常常有看診的家長會問,為什麼我家寶貝會得腫瘤,我很小心照顧啊!⋯我很注意他飲食啊!⋯
『我最常的回答,就是因為慢性發炎所致!』
#發炎=就是受傷和修復的過程
#慢性=就是時間夠久
#慢性發炎= (受傷修復)^n
然後⋯就像你每天都上班開會,不給你休息喝蠻牛,你就凸槌做錯❌,一發不可收拾
☠️腫瘤形成☠️
- -
來講古好了
西元 1863 年,細胞病理學之父 #Rudolf_Virchow 首先提出慢性發炎與腫瘤發生 (tumorigenesis) 之間的 關聯
因為他觀察到腫瘤細胞周邊常有白血球的浸潤。
後來的流行病學研究的確發現許多腫瘤的發生率 與慢性發炎有很強的關聯性,如肝硬化與肝癌、發炎 性腸道疾病與結直腸癌、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和胃淋巴瘤⋯等 (Cell 2010; 140: 883-899)
Rudolf Virchow生平介紹
https://mola.pixnet.net/blog/post/29670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