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SATA2 SATA3 線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SATA2 SATA3 線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sata2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呼,收工~ 2007 mid iMac 在經過一週的奮鬥之後,總算把它升級到接近規格頂的狀態了~ CPU:C2D T7700 → C2D T9500 ES RAM:3G → 4G HDD:320G HDD → 256G SSD 系統槽切兩槽灌 OSX 10.9跟Win 10,原則上會以Win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電腦王阿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般SATA2 250GB HDD開機...
sata2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呼,收工~
2007 mid iMac
在經過一週的奮鬥之後,總算把它升級到接近規格頂的狀態了~
CPU:C2D T7700 → C2D T9500 ES
RAM:3G → 4G
HDD:320G HDD → 256G SSD
系統槽切兩槽灌 OSX 10.9跟Win 10,原則上會以Win 10為主(OSX 10.9太老了)
升級完算是可以做基本的上網跟文書作業,放1080P的影片基本上還跑得動(不過很喘)
為什麼這麼老的電腦還要花錢買零件跟花時間去修呢…
啊就電腦維修工的浪漫嘛…
(而且24"扔著不能用好可惜…雖然畫面已經發黃了…)
#大家有不要的老機器要丟的話記得扔給我唷
下面的跑分大概可以看出來,CPU更換後快了15~20%左右
RAM也快了20%,另外硬碟的速度受限於SATA2,換了SSD之後還是被頻寬給限制住…所以實際上只有三倍左右的加速…
#可以理解為升級之前根本不會想要開來玩的龜速
sata2 在 OSSLab Geek Lab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群暉NAS SATA 效能速度問題與新款架構修改討論
(圖與部分資料引用於
http://koolshare.cn/thread-102213-1-1.html)
原先 Synology DS1815+ 架構是這樣
第 1 及第 2 硬碟槽 - Intel Atom C2538 處理器原生提供 2 組 SATA3 (6.0Gb/s)
第 3 至第 6 硬碟槽 - Intel Atom C2538 處理器原生提供 4 組 SATA2 (3.0Gb/s)
第 7 及第 8 硬碟槽 - SIL3132 控制器提供 4 組 SATA2 (3.0Gb/s) (好像因為一些狀況某些版本被設定在1.5Gbps )
這狀況對於一般硬碟還好 但對可能SSD可能會點有小影響.
更新版 DS1817+ 還是用C2538作為SOC,這顆原生總共有六個 SATA (2 SATA 6G,4 SATA 3G)。
但1817+只使用了其中2個SATA 6G
其他六個 SATA 確用了2顆Marvell 88SE9235,每顆負責3個盤位以及1個esata接口。
第1顆88SE9235負責盤位3-5,以及esata1,
第2顆88SE9235負責盤位6-8,以及esata2。
Intel C2538提供了4個PCIE 4x。
2顆Marvell 88SE9235分別占用2個PCIE 4x
EtronTech EJ188H USB3.0控制器占用第三個PCIE 4x 提供4個USB3.0接口。
最後一個PCIE 4x作為PCIE擴展槽,做成8x的長度,給用戶安裝10G網卡或者M2ssd擴展卡。
算把C2538 壓榨的很不錯
DS1817+ 這樣設計
8個盤位全部SATA 6GB模式。並且沒有去省bom 用低成本儲存控制晶片.
並且還用二顆儲存控制器..
就硬體層面而言,群暉這次版本算是很有心記取前教訓.
修正出效能更好 更穩定的NAS.
另外看上面測試報告跟官方測試報告
https://www.synology.cn/zh-cn/products/performance#5_10bay
C2538 做為10GbE NAS應用應該不成問題
#OSSLab
#NAS
#儲存問題解決專家
#Synology
sata2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更新:現在開始影片會上字幕囉!請到我的 Youtube 頻道觀看有字幕版本影片:https://youtu.be/HrBhJJI7dVM
我最常遇到的 Mac 相關問題有兩個:「蘋果筆電該買哪台?」以及「蘋果桌機該買哪台?」。
蘋果跟別廠牌最大的不同,就在於蘋果的市場區隔非常明確。從過去到現在,蘋果電腦主機都分別在筆電 / 桌機兩系列產品中區分成極致效能、輕薄短小(同時帶有便宜或是效能最差屬性)、以及一台處在中間地帶的產品。例如現在的蘋果筆電 MacBook 家族中,就有極致效能 MacBook Pro(四核心筆電喔呀!)、輕薄短小 MacBook (效能相當於 2009 年最高階 MacBook Pro)、中間屬性 MacBook Air(價格最便宜、電力最持久,效能比 MacBook 好)。
三個系列的屬性非常鮮明,要選擇並不困難。唯一比較可能會有疑慮的,大概只有「MacBook Air 13 與 MacBook Pro Retina 13」以及「MacBook 12 與 MacBook Air 11」兩項。這兩個類比其實是蘋果在 MacBook Air 大改款之前的小小產品線重疊問題,算是過渡時期才會有的現象。
第一個:MacBook Air 13 還是 Pro Retina 13?
這個問題其實只要看規格就能明白!MacBook Air 雖然號稱最輕薄 13 吋筆電,但在 MacBook Pro 改款為 Retina 版本之後,重量就只跟 MacBook Air 相差兩百多克,約莫兩瓶養樂多 ... 也沒差多少。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到底要 Retina 鮮豔高解析螢幕(MacBook Pro 有 Retina 視網膜螢幕),還是要電力長效(MacBook Air 電力十二小時)。
第二個:MacBook 12 還是 MacBook Air 11?
這個問題比較麻煩一些,因為大部分的網友都告訴你 MacBook 12(就是 New MacBook)效能很差,但卻沒人告訴你有多差!實際上 MacBook 效能大約相當於我 2009 年最頂級的 MacBook Pro 17 吋,但由於 MacBook 12 使用讀寫更快的 PCI-E SSD,因此實際上跑起來的速度比我的 MacBook Pro 2009(還在 SATA2)快了一些,因此你說 MacBook 12 很慢嗎?我個人並不覺得,除非你要買來打電動,否則一般文書處理都是夠用的。不過我建議最好買官網客製 1.3Ghz 版本,因為這個版本是最快且容量最大(512GB)的版本,買了之後最不會後悔的選擇。至於價格 ... 我認為四萬多跟五萬多都很貴,既然都要買那麼貴了,就多存一點再衝吧!
但如果你一定要有 Intel Core i 以上的 CPU,但又希望輕薄短小(同時又希望更便宜一些),那就直接買 MacBook Air 11 吧!MacBook Air 在 CPU 運算上仍然是暴打 MacBook 的狀態,但那解析度太低且顏色表現堪稱蘋果家族最糟的螢幕實在是 MacBook Air 最滅火的地方,實在讓人提不起勁購買。
不過必須注意一件事,如果你有高效能運算的需求(例如影片轉檔),那麼我建議你至少要有一台 Intel Core i CPU 的 Mac(Mac mini 也行~)幫你處理這些需求,不然只有一台 MacBook 12 實在有點扛不住這麼高效能的使用需求。但如果你只是上網看看影片、處理文書,那就買最貴版本的 MacBook 12 吧!我用來修單眼照片都 OK 了(我平常出門都用 MacBook),你想你簡單的文書處理、上網看影片會無法滿足嗎?
最後,我建議不管哪一台,至少都要買 256GB 以上的版本,因為 128GB 肯。定。不。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