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Navicular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Navicular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navicular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393的網紅物理治療師臨床治療手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118. 攀岩腳踝扭傷3(中足關節錯位) 前來治療的岩友是抱石落下時,兩腳同時扭傷,右腳踝是低位扭傷,左腳踝也覺得有不適感。右腳踝的部份就依照低位扭傷的治療處置,左腳踝評估之後覺得狀況特殊,症狀是出現在腳掌的中段,所謂中足的位置(如圖一腳掌中...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navicular」的推薦目錄
- 關於navicular 在 James Au, PT, CSCS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navicular 在 James Au, PT, CSCS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navicular 在 林景程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navicular 在 物理治療師臨床治療手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navicular 在 堡醫師的痠痛堡健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navicular 在 堡醫師的痠痛堡健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navicular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navicular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navicular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navicular 在 James Au, PT, CSCS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09:47:10
💥副舟狀骨 “物理治療運動” - 這位病患因為打籃球腳踝扭傷,照過X光後發現舟狀骨跟副舟狀骨分離,骨科醫師吩咐要打石膏兩個月,等待骨頭癒合。兩個月過去了,這位病患的右下肢肌肉萎縮,平衡感、本體感覺受影響,害怕再做蹲、跳的動作。 - 這正是物理治療介入的好時機,現在來分享我為這病患設計的運動處方: ...
navicular 在 James Au, PT, CSCS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09:47:10
💥腳底多一塊骨頭 “副舟狀骨症後群?” - 臨床遇過不少案例說「我足弓內側多了一塊骨頭」、「腳踝扭到之後就有骨頭裂開」。最近又接到一個新病患,就像以上的描述 - 可是你對這狀況了解嗎? - ✅足部是最容易找到增生小骨頭的地方。足弓內側的副舟狀骨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副舟狀骨是天生的,不是每個人都會有。...
navicular 在 林景程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4 00:46:14
Ep 43 扁平足(2) 扁平足既弧度消失,好多時同脛後肌(tibialis posterior muscle)失去功能有關 第3張圖顯示腳部既骨頭,紅色既就係脛後肌連接住腳掌既舟骨(navicular bone) 既位置。呢條肌肉幫助維持腳掌弧度,當脛後肌唔夠力,受傷等原因失去功能,腳掌骨下榻...
navicular 在 物理治療師臨床治療手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18. 攀岩腳踝扭傷3(中足關節錯位)
前來治療的岩友是抱石落下時,兩腳同時扭傷,右腳踝是低位扭傷,左腳踝也覺得有不適感。右腳踝的部份就依照低位扭傷的治療處置,左腳踝評估之後覺得狀況特殊,症狀是出現在腳掌的中段,所謂中足的位置(如圖一腳掌中段部份)。
評估過程,左腳踝內外踝並無明顯的腫脹,患者描述主要的不適感是出現在行走動作上,左腳要推進的時候(如圖二動作)。疼痛感會出現在腳掌內側,即所謂的舟狀骨(navicular)。與右腳舟狀骨比較,左腳舟狀骨的位置離地面較近,足弓較右腳扁平。徒手確認足部每一個關節處的活動度,發現前足與中足關節面(圖三第一條關節線)外旋受限;中足與後足關節面(圖三第二條關節線)上下位移活動受限;橫足弓也較塌陷。
治療首先是針對舟狀骨做處理,先放鬆腳踝與中足附近的軟組織(如圖四、五),然後放鬆脛前肌群和脛後肌,與舟狀骨足底下方的肌肉(如圖六)。最後進行舟狀骨的復位!
舟狀骨復位之後,行走測試中換成中足外側會疼痛!所以接著針對中足外側做處置。中足的外側是所謂的骰狀骨(cuboid)(如圖七),去按壓楔狀骨(cuneiform)與骰狀骨關節面,以及舟狀骨與骰狀骨關節面,活動度確實都較小。放鬆足背的肌肉群後,直接做快速牽拉的復位技巧,骰狀骨就回到原本的位置。再次行走測試,中足內外側疼痛感幾乎已經消失。
最後要治療的部位是前足與中足的關節面,尤其是大腳趾掌骨與楔狀骨的關節面(如圖一)。因為中足舟狀骨的塌陷,引起了前足楔狀骨與大腳趾掌骨關節面也有內旋的情形。這部份就針對脛前肌再次做放鬆,之後抓著腳掌骨與楔狀骨關節面做轉動與搖動,直到感受到關節面復位的移動,或是關節內外旋的動作較平均。如果無法由此方式復位,那一樣扣住腳掌骨楔狀骨關節面,執行快速牽拉的技巧,也可以達到復位效果!
全部的中足關節都調整完畢後,做最後一次行走測試,關節面擠壓或撞擊的疼痛感幾乎消失,因為各關節面在行走時已經可以完成正確的力學方向與轉動(如圖八)。最後要維持療效,所以進行肌內效貼紮固定。
navicular 在 堡醫師的痠痛堡健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果你的腳踝內側凸很大一塊,有很高的機率是附生舟狀骨。。。。
舊文翻新~😅😅😅
https://drbao.org/accessory-navicular-bone/
navicular 在 堡醫師的痠痛堡健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第一次寫新聞稿就上手😎😎😎
這樣有像新聞稿嗎?自己土炮的😅😅😅
沒啦 重點是 很多人有附生舟壯骨但自己不知道~
https://drbao.org/accessory-navicular-b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