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無法相信自己可以
-
自我懷疑者常有的三個內在批評
▶︎ 再多沒辦法不懷疑自己
為什麼每個人都能理直氣壯動力滿滿地前進,就我一個人在原地踏步?
若是在有自信、有動力的時候,自我懷疑往往就只是當日的反省回顧,讓人能即時改正錯誤,校正前進的方向,然而,當當社會期許的聲音大到蓋過了自己的聲音,就...
就是無法相信自己可以
-
自我懷疑者常有的三個內在批評
▶︎ 再多沒辦法不懷疑自己
為什麼每個人都能理直氣壯動力滿滿地前進,就我一個人在原地踏步?
若是在有自信、有動力的時候,自我懷疑往往就只是當日的反省回顧,讓人能即時改正錯誤,校正前進的方向,然而,當當社會期許的聲音大到蓋過了自己的聲音,就難以不懷疑自己,這樣做是對的嗎?未來會不會後悔呢?自己真的有自以為得那麼優秀嗎?
▶︎ 什麼是自我懷疑(self-doubt)?
從 Good Therapy 可見,自我懷疑 (self-doubt) 是一種對於自我或是對於自己的某些面向感到不確定,像是能力或是是否值得他人喜歡。
良好的自我懷疑,能夠推進人們的成長,願意花更多時間回顧每個行動,謹慎規劃接下來的應做事項。
相反的,有害的自我懷疑,不僅會阻礙人們成長,導致妄自菲薄與自我設限 (self-handicapping),更可能為了避免可能會失敗的恐懼,而乾脆的直接選擇擺爛。
▶︎ 因為懷疑而開始的批評
根據 MindDoc 可知,自我懷疑者在懷疑自我時,常會以這三個內在負面評價 (inner critic)影響自己:
ㄧ、我本來就做不到(自證預言)
二、沒努力過就不算失敗 (自我破壞)
三、這些成功都是假的 (冒牌者症候群)
▶︎ 自我懷疑的三個內在負面評價
一、我就是做不到 (自證預言)
「我覺得我做不到!」
這種自證預言 (Self-fulfilling Prophecy),在最剛開始,單單是因為一時的害怕,但重複到了最後,身體會因為對於這句話的適應,而認為「做不到」是一件既定事實。
導致原本是因為害怕而說的「我做不到」,成為事實本來就是如此的「我本來就做不到」。
二、沒努力過就不算失敗 (自我破壞)
一場即將到來的考試,讓人害怕考出來的成績是否會不如預期,被同學看不起,被說自己根本就不聰明。
與其面對極有可能的失敗,不如完全不要準備,這樣一來,就只是自己「沒努力過」,而不是「努力卻失敗」的失敗者了。
這種自我破壞 (Self-sabotaging) 時常發生在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者身上,他們對於失敗有極大的害怕與恐懼,寧可直接擺爛,也無法接受失敗成真。
三、這根本不是我的功勞 (冒牌者症候群)
「我真的覺得你很厲害欸!」
「假的……。」
「你能做到這樣真的很不容易。」
「只是我幸運才有今天的。」
冒牌者症候群 (The Impostor Syndrome) 對自己一切的努力不以為意,他們認為這些成就只要靠時間就能獲得,也是輕而易舉造就的「偉大」,讓他們害怕自己隨時都可能被他人揭穿。他們習慣將功勞歸功於他人,而無法好好的肯定自己。
▶︎ 那些自我懷疑的想像是否真實?
懷疑自己是不是在正軌上,懷疑自己是否做不好了、惹人厭了,種種恐懼在內心扎根,蔓延成難以想像的巨大,掩蓋最當初的膽大無畏。
然而,自己真的有那麼糟糕嗎?還是只是衝刺、成長得太快,而沒發現自己確實茁壯許多?
▶︎ 擺脫「自我懷疑」從盤點開始
迷惘與恐懼造就的「自我懷疑」,有些人以為只要變得成功就會消失,而事實上,許多人只是偽裝得太好,才讓人誤會了每個人都有十足的勇敢,能總是義無反顧的勇往直前。
面對無可避免的自我懷疑,我們可以回過頭來盤點自己的成長歷程,適時獎勵自己,讓過往的努力別因為時間過得太快,就匆匆流去。
我是奶奶!
喜歡的話幫我按喜歡,或是分享給身邊需要的人。
一時的自我懷疑都是人生常態,
慢下來不是退步,是為了校正方向的仔細回顧 💪
👉 追蹤 @psycho._.tw,暖暖心理文不漏接
⭐️ 九月起改為不定期更新,以限時動態為主(要準備線上課程嚕!)
✨簡單用心理學,找到潛意識埋藏的真相!✨
———————————————————————
參考資料:Good Therapy 《Therapy and Treatment for Self-Doubt》、MindDoc 《When Self-doubt Consumes You – Identify and Stop It》、書籍 《Risk Forward》
#心理學 #自我懷疑 #習慣 #慣性 #自我設限 #自我破壞 #冒牌者症候群 #自證預言 #psychology #selfdoubt #habit #innercritic———————————————————————
minddoc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minddoc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minddoc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