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Factfulness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Factfulness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Factfulness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factfulness產品中有4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902的網紅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其實可以既是糟糕也在變好」 「既不抱持無端的希望,也不抱持無端的恐懼」 . 因為疫情,讓我想起去年讀過的這本書,還發現因為找不到,而再去誠品買了一本。它讓我想到很多可以應用在疫情期間,我們觀看事情的角度。 . 這本書主要在敘述「人在接受訊息時,會不自主地過濾特定的資訊」,讓我們的想法、情緒受限於這...

 同時也有2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00的網紅下一本讀什麼?,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0年底,知名YouTuber愛莉莎莎發表了一支「喝橄欖油排膽結石」的民俗療法影片,被另一位YouTuber台大兒科醫師蒼藍鴿批評是誤導民眾。2021春節期間,愛莉莎莎拍攝影片反擊對方言論,反而遭到醫療人員和眾多網友嚴厲批評,最後終於發布道歉影片,並且下架前面兩支高度爭議的影片。 這集節目我彙...

factfulness 在 Jamie醫學日記|讀書×學習×生活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13:05:01

. 【2021閱讀計畫13/50】 #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 by 顏擇雅 . 推薦給對台灣社會感到悲觀的人 . 繼Factfulness之後,又看了一本偏樂觀的書。這本書中各篇章沒有絕對的關聯,只用主題大致區分,但都在談台灣社會的現狀(以及為什麼情況沒有我們想像中糟的原因) 讀這本書的時候其實我是不...

factfulness 在 Jamie醫學日記|讀書×學習×生活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13:05:01

. 【2021閱讀計畫6/50】 #真確 by Hans Rosling . 推薦給想要用更理性樂觀的方式探討社會議題的你 . I will be the first one to say that I am something of a pessimist when it comes to glo...

factfulness 在 陳曉謙 Jack Chen, PT, MSc, CSCS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12:36:17

【書籍分享:真確】 「其實可以既是糟糕也在變好」 「既不抱持無端的希望,也不抱持無端的恐懼」 因為疫情,讓我想起去年讀過的這本書,還發現因為找不到,而再去誠品買了一本。它讓我想到很多可以應用在疫情期間,我們觀看事情的角度。 這本書主要在敘述「人在接受訊息時,會不自主地過濾特定的資訊」,讓我們的...

  • factfulness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28 22:10:57
    有 68 人按讚

    「其實可以既是糟糕也在變好」
    「既不抱持無端的希望,也不抱持無端的恐懼」
    .
    因為疫情,讓我想起去年讀過的這本書,還發現因為找不到,而再去誠品買了一本。它讓我想到很多可以應用在疫情期間,我們觀看事情的角度。
    .
    這本書主要在敘述「人在接受訊息時,會不自主地過濾特定的資訊」,讓我們的想法、情緒受限於這些資訊,又稱為「直覺偏誤」,例如:
    .
    📌恐懼型直覺偏誤:
    「我們的注意力時常被恐懼、有故事性、吸晴誇大的資訊吸引」,在過去演化中,恐懼是用來預防我們受到傷害,因此想到、看到「毒蛇、幽閉的空間、災害」等時,會感到害怕,儘管我們生活在的世界,暴露在這類危急的機率非常低,但我們本能還是會對「恐懼、害怕的事物」特別的有反應,這也是新聞媒體需要用「煽動的標題、極端的案例、誇大或令人恐慌的資訊」吸引注意力。
    .
    📌「恐懼曾有助於我們保住性命,現在卻是替記者保住飯碗」
    .
    這只是其中一種直覺偏誤,書中闡述了十種直覺偏誤包括「二分化、負面型、直線型、概括型、單一觀點等」,也是因為這樣,我們以為我們了解這個世界正在發生什麼事情,但實際上,如果有一個科目是考「對世界的了解」,儘管都是選擇題,我們的答對率可能比黑猩猩或隨機還低(33%)。
    .
    📌「看不見的物質本身沒那麼有害,反而是失控的恐懼造成較大的危害」
    .
    非常推薦這本書,讓自己重新思考:我們認為的「事實」是不是真的、是不是傾向留意「壞事」而非「好事」、每件事是不是都是一個原因造成一個結果?
    .
    最後,引用書上的一段話:
    「理解會帶來內心的平靜,原因是世局並不如表面的誇大、那麼糟糕」
    .
    希望大家在疫情期間,保持好身心的健康。什麼都可以重來,只要你有健康的身體、健全的心理狀態 🙂
    .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節錄重點: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
    #書籍分享 #先覺出版 #真確 #直覺偏誤 #漢斯羅斯林 #恐慌 #疫情 #factfulness #hansrosling #covid19

  • factfulness 在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01 14:00:50
    有 58 人按讚

    最近在不同的聚會中,有朋友提到覺得好像今不如古,不管我們討論的部分是指新聞環境、交友方式、談論話題的深度等等。

    但我總是覺得是反過來,整體情況應該是越來越好才是。

    然後我就每次都會想到真確(Factfulness)這本書。

    雖然當初沒有機會在書出版前推薦,但是後來我還是閱讀書稿,並且覺得非常精彩和有趣,真的可以一讀。

    如果你想多瞭解一點,可以看看這篇書評:

    《真確》:台灣人比日本人富裕、台灣治安也比多數國家優良?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4166

  • factfulness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26 00:36:27
    有 200 人按讚

    關於氣候變遷的兩個重要數字: 510億 和 0
    (Just remember two numbers: 51 Billion and zero)

    比爾哥10天前熱騰騰剛出版的書,就借用他和書的合照來分享給大家囉~

    510億,是每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噸數,而0是我們需要達到的淨值。之所以說“淨值“,是因為完全要消除碳排放是不切實際的。書本中的第一章講到過去世界50年的發展,大幅的提升人類整體生活品質。但眼看著接下來幾十年,隨著世界人口持續增加即將接近100億 ,同時有許多的人生活品質會要提高,自然碳排放量也會提升。要如何在持續讓大家生活都更好的狀態下,逆向的讓整體碳排放的淨值是零呢?比爾蓋茲這本書,是關於氣候變遷非常不錯的入門書籍。當中最大篇幅,是碳排放的五大來源:

    1. How we plug in 如何產生電力 (27%)
    其實石油類能源過去百年的發展是值得讚賞的。我們能用那樣子的創新研發精神,讓更多的電,來自於低碳排放的來源嗎?

    2. How we make things 如何製造材料 (31%)
    我這才學習到原來水泥混凝土以及塑膠的製作,創造出多少的碳排放! (裡面提到現在一個想法,把碳“鎖進”塑膠當中,還蠻有趣的!)

    3. How we grow things 種植與畜牧 (19%)
    這裡講到關於人造肉的最新發展。還有,原來豬的糞便和牛的打嗝與放屁,有這麼大的威力!

    4 How we get around 交通與運輸 (16%)
    電動車很棒,但受限於電池他是用的場景,也必須要有務實的期待。

    5. How we keep cool or stay warm 空調 (7%)
    這裡不只是講到我們的冷氣和暖器空調,還有現在大量計算所需要的冷卻,生活必需的冰箱,以及雖然整體氣候暖化,但許多區域的冬天,仍然需要暖氣才能生存。

    因為近年來關於氣候變遷的議題,有非常多不同的信息,很多混淆,也有很多政治化的討論,在這邊就不切入這個面向。我讀完這本書覺得很不錯的地方有兩個:

    首先,比爾蓋茲用非常容易了解的方式,量化各種碳排放的來源,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閱讀這一本書不用帶太糾結與對數字的感受以及細節,但很重要的一個觀念是看見這些東西,如何環環相扣,所以解決這樣複雜系統性的問題,必須要清楚的思考當中產生的連動效應。例如很多人覺得可以多種樹來抵銷,但仔細計算抵銷的效率,要考慮種植需要的地方 (種在某些地方有反效果),以及是否對其他農作物用地有排擠的效應。還有必須考量商務面,因為這樣的考量方式,才能對其他的面向,包括研發投入,消費者意願,等等產生正向的連動效果。另外貧窮人是產生碳最少,但常常在減碳中利益受到最大影響的,所以任何的措施都要能夠平衡考量,幫助脫貧以及壓低碳排放的兩個需求。

    另外一點是,既然考慮“淨值”,有沒有一些可以積極減低大氣層中碳的方式呢?這裡就有介紹到一些很有趣的新科技,包括空氣中的碳吸收的技術,還有一些利用短暫改變雲的反射光線程度,來降低溫度的方式。比爾蓋茲也提到,雖然核電意外讓人十分驚恐 (但目前因其他發電方式造成的疾病與死亡,似乎遠多於核電),有一些區域還是必須適度的考量部分,用這種相對乾淨的方式發電。

    過去讀 “人類大歷史三部曲” 中,哈拉瑞一直講到,智人 (homo sapiens)勝出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能夠將不認識的許多人組織在一起的能力,不管是透過信仰或是共同目標。既然如此,現在應該是把這樣的能力發揮到更強大的機會了! 比爾蓋茲這本書,原本去年3月要出版,但剛好碰上新冠肺炎的疫情才延後。所以他在書中的最後,講到透過這次疫情,他看見人們決心攜手合作,解決一個問題時的力量 (主要是講到學術研究與醫藥界,史無前例的合作快速推出疫苗,但是也講到不願承認問題時的災難)。雖然氣候變遷在他的想法中比對抗疫情更困難,但他認為帶動普遍的討論,人們覺醒一起面對時,仍然是有得勝的盼望。

    "I'm an optimist because I know what technology can accomplish, and because I know what people can accomplish. I'm profoundly inspired by all the passion I see, especially among young people, for solving this problem."

    (我是一名樂觀主義者,因為我知道科技能夠成就些什麼事,而且我更知道人們能成就什麼事。我深深的被我所見到的人激勵,特別是年輕人,關於解決這個問題所展現的熱情)

    其他相關延伸閱讀:
    "Billion Dollar Burger" 價值億萬的漢堡-- 人造肉的故事
    https://dushuyizhi.net/billion-dollar-burger-價值億萬的漢堡/

    “Factfulness” "真確” -- 從數據真確判斷世界的走向
    https://dushuyizhi.net/factfullness-資訊爆炸下的思考紀律/

    全文與相關的圖片和報導連結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how-to-avoid-a-climate-disaster-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ClimateChange #BillGates #氣候變遷 #比爾蓋茲

    (Photo credit: Bill Gates' Twitter)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