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70年代歌曲台灣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70年代歌曲台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70年代歌曲台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70年代歌曲台灣產品中有14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1萬的網紅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請開聲音,超好聽!】以歌聲穿越美好年代 西洋金曲演唱會蓄勢待發 udn售票網 https://pse.is/3n3zyq #誠品會員購票享88折 金曲唱將沈文程、黃大煒、潘越雲邀請您來一起回到70年代。 「華語歌壇搖滾教母」金智娟 「台灣首席爵士女王」官靈芝 「金曲...

 同時也有6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

70年代歌曲台灣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1:54:06

鹿港小鎮 ◎羅大佑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爹娘 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 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愛人 想當年我離家時她一十八 有一顆善良的心和一卷長髮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鹿港的街道 鹿港的漁村 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 ...

70年代歌曲台灣 在 小滿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19 04:51:22

明週日出攤 路地裏。想巷生活市集。來拍照吧。 活動時間:14:00~21:00 地點:大安區文昌街80號 我想了想,我除了在市集賣咖啡以外我還能做出什麼效果。我依舊播放著那些60、70年代的經典歌曲,一邊觀察著客人有沒有隨著音樂擺動看著她們有沒有跟著歌唱。 這是誰?伍思凱啊!他是誰啊? 好的...

  • 70年代歌曲台灣 在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1 12:25:19
    有 63 人按讚

    🎤【請開聲音,超好聽!】以歌聲穿越美好年代
     
    西洋金曲演唱會蓄勢待發
    udn售票網 https://pse.is/3n3zyq
    #誠品會員購票享88折
     
    金曲唱將沈文程、黃大煒、潘越雲邀請您來一起回到70年代。
    「華語歌壇搖滾教母」金智娟
    「台灣首席爵士女王」官靈芝
    「金曲最佳國語女歌手」王若琳
    演唱會經驗豐富的「達美樂兄妹」
    也分別加入北中南三場巡迴演出,
    演唱多首70年代西洋經典好歌,
    唱出那些屬於他們、屬於你、也屬於我們的故事~
     
    不一樣的組合將唱出什麼不一樣風格的歌曲,
    一起到現場引頸期盼,我們不見不散
    🔸 10/30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11/06台中中興大學惠蓀堂
    🔸12/11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海音館
     
    為維護購票民眾的權益,請參考下表檔期和卡司調整,
    購票請上udn售票網 https://pse.is/3n3zyq
    #backto70s
    #西洋金曲演唱會
    #誠品會員購票享88折

  • 70年代歌曲台灣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8 21:00:07
    有 253 人按讚

    鹿港小鎮 ◎羅大佑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爹娘
    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 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愛人
    想當年我離家時她一十八 有一顆善良的心和一卷長髮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鹿港的街道 鹿港的漁村 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鹿港的清晨 鹿港的黃昏 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

    假如你先生回到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告訴我的爹娘
    台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 都市裡沒有當初我的夢想

    在夢裡我再度回到鹿港小鎮 廟裡膜拜的人們依然虔誠
    歲月掩不住爹娘純樸的笑容 夢中的姑娘依然長髮迎空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鹿港的街道 鹿港的漁村 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鹿港的清晨 鹿港的黃昏 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

    再度我唱起這首歌 我的歌中和有風雨聲
    歸不得的家園 鹿港的小鎮 當年離家的年輕人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繁榮的都市 過渡的小鎮 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

    聽說他們挖走了家鄉的紅磚砌上了水泥牆
    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 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
    門上的一塊斑駁的木板刻著這麼幾句話
    子子孫孫永寶用 世世代代傳香火
    鹿港的小鎮

    ◎歌曲背景:<鹿港小鎮>是1982年4月,由滾石發行羅大佑《之乎者也》專輯中的第一首曲目,該歌曲創作的緣由據報導是羅大佑於1976年就讀中國醫藥學院時,曾在學校附近的修車行換煞車油,當時遇見一位從鹿港離鄉到台中市區工作的修車師傅,這位修車師傅年齡約略18-19歲(與羅大佑年齡相近),在換機油的過程,年輕人跟當時的他敘說工作的辛苦,以及從鹿港來到台中、身上沒錢、工作不順等困境,此段對話讓羅大佑觸發創作靈感,於是寫下這首具有鄉愁情味與城鄉差異的劃時代作品。

    資料來源1:鄉愁譜樂音 搖滾新紀元 喀報 (nctu.edu.tw)
    資料來源2:羅大佑首度鹿港小鎮開唱,回顧38年前橫空出世的《之乎者也》專輯 - 放言Fount Media
    資料來源3:羅大佑獲金曲獎特別貢獻獎 不停止創作要做一輩子 | 中央社 CNA NEWS
    資料來源4:紅磚與水泥牆,《鹿港小鎮》 @ 『 香蕉勛的獨白 』 :: 痞客邦 :: (pixnet.net)

    ◎作者簡介

    羅大佑(1954年7月20日-),苗栗縣客家人,台北出生,成長於醫生世家,畢業於台灣高雄中學及中國醫藥學院(今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70年代進入流行樂壇,曲風前衛、關懷社會議題,至今已創作15張以上專輯歌曲,其代表作為<童年>、<光陰的故事>、<鹿港小鎮>、<亞細亞的孤兒>、<明天會更好>、<愛人同志>、<皇后大道東>等。2021年獲頒第32屆金曲獎特別貢獻獎。

    ◎小編張寶云賞析

    七零年代台灣的校園民歌興起,結合當時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集結一批質量俱佳的校園歌手,為台灣的流行歌曲文化寫下新頁。
    一九八二年,經歷美麗島事件、林宅血案的台灣社會,一方面處於政治意識的更新時期,一方面整體都市化商業化的情境陸續形成新興的價值變動,包括對歷史、經濟、土地、性別的觀念都逐步進到後現代碎裂化的狀態。羅大佑以憤青、覺青的搖滾音樂風格,結合他鮮明的社會關懷傾向,將校園民歌的運動性推向更為開闊的場域。
    這首<鹿港小鎮>雖不是羅大佑的親身經歷,但他卻捕捉到當時台灣青年的生命樣板,向都會集中、向工商業活動集中,離鄉打拚以成為社會的中產階級,企圖脫離農村的貧窮以為這才是人生勝利組該有的社會化過程。因而當歌詞的主旋律不斷重複唱道:「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幾乎道說出當時青年世代的心聲,在鄉愁裡出現的父母親、媽祖廟、雜貨店、愛人、鄉親,才是故土熟悉而有溫度的人物、場景和事件,文明所象徵的台北、霓虹燈、黃金天堂、水泥牆在夢想的幻滅之下全成了可疑的符號,於是鹿港小鎮在淒迷的夜裡與繁華的都市景觀形成劇烈的辯證和徘徊,一個迷失的青年在城鄉的拉扯往復之中究竟該何去何從?夢想是否只是空想?家鄉的一切才是實在的牽絆呢?
    羅大佑將流行歌詞的題材轉向對青年、對社會發展的實質反省,無形中擴大當代詞曲的生命關懷,形成對歷史、對文明的扣問,其中批判及衝撞的力道極其猛烈;而羅大佑對西方移植到台灣的搖滾音樂精神,有所承接也有所轉譯,應是另一個值得觀察和思考的面向。

    --
    美術設計和攝影來源:李昱賢,IG:https://www.instagram.com/ahhsien_/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9/blog-post_08.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當代詞選 #羅大佑 #鹿港小鎮

  • 70年代歌曲台灣 在 我媽叫我不要打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7 17:53:32
    有 48 人按讚

    (English is belowed)
    最近翻照片翻到了2017年,我最愛的鼓手 Antonio Sánchez 帶著他的樂團 Migration 來台灣 河岸留言 演出,想起了之前我曾經翻譯過他的DVD "Master Series"的一段話,非常感動且給我很大的能量,但之前有被盜過帳號都不見了,於是決定再找出來聽打一次重新翻譯分享給大家。

    也再次謝謝 河岸留言可以邀請這麼棒的樂團來台灣!!

    如果不知道Antonio Sanchez是誰的,他是Pat Metheny band的鼓手,葛萊美獎得了好幾座,同時已經得了奧斯卡等N個獎項的電影 Birdman 「鳥人」,這部整部電影配樂只有鼓聲,所有鼓也都是他錄的。

    -----------------------------------------
    一些來自 Antonio Sanchez 對鼓手們的金玉良言 (出自他的 “Master Series” DVD )

    最後一點我想要說的是,許多關於跟音樂以及音樂家共事的態度。

    嗯,當我還在成長時,我總是夢想著可以在很棒、高聳、最大的場館,跟著大型樂團,以及最棒的音樂家們一起演出。 這夢想當然很棒,但你總是要從某些名不經傳的小地方當作你的起點。

    突然之間,我意識到我正在小酒吧、小俱樂部、或是某家餐館、某個婚禮場演出 — 而且沒有人在專注聽你演奏,那時我覺得很沮喪而且覺得被冒犯了,舉例來說。我以前做很多婚禮場,而且在上面演奏「熱愛105度C的你」(註一) 上百次,演奏時心裡想「我在這邊銃三小?」、「快讓我離開這吧,殺了我吧,我可以演比這個帥一百倍以上的曲目!」於是,我在演奏時只想打卡下班,就沒有把我的專注放在音樂上面。

    又或者某天,我在某間小酒吧演出,正在演奏搖擺樂,或者一些我真的很喜歡的音樂風格,但沒有人在注意聽我們演奏,大家都在看大銀幕上的棒球比賽。 我就想說「好吧,反正沒人在聽,我就把我昨天練功的招式都丟進去音樂吧。」而那時我只是胡亂的丟我練過的招式,並沒有在那個音樂裡面,我也沒有在聽其他音樂家演奏了什麼,不過也許其他音樂家有聽到我做的事情。

    後來,當我幸運地得到了更多演出機會,而這些場合開始需要更高的難度,我了解到我的專心程度並不足以支撐這些高強度的場合。

    舉例來說,當我在九零年代晚期開始跟Niels Pedersen一起做巡迴,那是個非常高強度的演奏,它是個三重奏,每次演出的晚上,我的腦袋好像快爆炸一樣,因為我並不習慣如此需要長時間專注程度的高難度演出,我才了解到我浪費了太多時間以前演奏的時候沒有把專注力放在音樂上。

    我覺得,如果你有兩隻手、兩隻腳、而且可以演奏樂器,你已經夠幸運了。而我認為如果你現在正在某間酒吧、某個餐館、或是某個婚禮場作演出,而你可以把每一場演出當作好像是全世界最棒的演出、在最大、最美麗的場館,跟著最棒的音樂家一起演出,那我認為你正走在對的路上。因為你有把你的心放在音樂裡面,而且你給這些音樂跟音樂家他們所渴望的最棒的尊重,那麼我可以向你保證接下來會有很棒的事情降臨在你身上。

    這就是我想說的,非常謝謝你們今晚的蒞臨,希望我們下次可以再見。

    註一:原文是說演奏「La Mecarena」,90年代的當紅歌曲。這邊為了年輕讀者,使用較貼近現在的105度C的你。

    註二:Niels Pedersen 全名是 Niels-Henning Ørsted Pedersen (N.H.O.P.),是從70-90年代活躍的傳奇的低音提琴手,演奏速度可以超級超級快又具備非常豐富的音樂性。

    英文原文,因為是用聽打的,也許有少部分錯誤

    Recently I found a picture that my favorite drummer
    Antonio Sanchez and his band "Migration" touring in Taipei in 2017. And few years ago I've seen his DVD and felt so inspired from these words. I decided to translate it into Chinese to share with other Chinese drummers.

    There's maybe little mistakes because English is not my mother language.

    ---------------------------------
    Some wise words from my all-times favorite drummer Antonio Sanchez from his DVD - "Master Series".

    And the last things I wanna said, hmm, has a lot to do with attitude to work with music and musicianships. Hmm, When I was growing up, I was always dreaming of playing in a nice, tall, the biggest stadium and the biggest band with the greatest musicians in this world. And that’s great except that we all have to start somewhere. And I, all of a sudden, I was playing in a little bar, or small pub, or some restaurant, or a wedding where nobody was paying an attention. And I really felt depressed and I felt violated. And for example, I’ve been played for a wedding gig, and I would be playing “La Marcaena” for a hundred times , and I would be like “What am I doing here ?”, “Get me out of here, shoot me, this is not for me, I’m so much better than this !”
    And I was not putting my heart into it at all. When the next day, I would play in some small bar, I was playing maybe swing or something that I really like, but nobody was paying an attention. Everybody was looking at the screen, the baseball game. And I would be like “Well, nobody is paying an attention, then I just gonna playing practice whatever I was working on yesterday.” And I was NOT in the moment, I was not listening to what the other guys were playing. And maybe the other guys were listening to me.

    So, when I luckily started getting better and better opportunities music-wise, and the situations start getting a little more the manling. I realized that I did not have the concentration I took for me to be able to deal with some of the situations. Uh, for example when I started to play with Niels Pedersen in the late 90s, it was a very tense gig , it was just a trio, and every night I would end would headache , because I was not used to have a lot of concentration and focusing that much, for that amount of time.
    I realize that I’ve wasted a lot of time not being into the music not putting my heart into it. Because, I mean I really feel like if a, you have two arms, two legs, and you are able to play , you are lucky already. And I think if you are playing in some small restaurant, or wedding, or whatever. You treat that situation like the best gig in the world in the most beautiful opera house or the biggest stadium, and you treat you felt the musicians like the greatest musicians you could play with. I think you are on the right path.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 and you give the music and musicians the respect they deserved. Then I can assure you really good things are gonna happen to you. So that’s it for me, thank you so much for coming, hope see you next time.

  • 70年代歌曲台灣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1-25 20:21:51

    【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0年代瓊瑤式愛情的健康寫實延續,90年代台灣新電影借用愛情重建台灣性。但進入2000年後,一切開始慢慢不一樣了。
    .
    2000年開始,《藍色大門》(2002)、《盛夏光年》(2006)、《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女朋友男朋友》(2012)、《等一個人咖啡》(2014)、《我的少女時代》(2015)、《六弄咖啡館》(2016)、《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大量的青春愛情電影成為了台灣純愛想像的視野,他們以「青春」、「少男」、「少女」為名,表現出台灣人的情感文化模式。
    .
    我們今天的「偽學術 | 認真聽」,就來談談這20年來的粉紅泡泡。這廣大的戀愛流行文化是甚麼模樣?它們反映了怎樣的愛情轉向?從不同作品中又可以解讀出哪些文本隱藏的敘事?還有那些膾炙人口的電影主題曲。
    .
    📌 #今天的內容有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我的《藍色大門》與青春
    ▶ 「青春」的形構
    ▶ 「少男」、「少女」的理念型
    ▶ 純愛不純—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情感先於政治
    ▶ 愛情電影主題曲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39z6z0zvfx0807v0lu7165?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4pHpNRfyLL7Tosl61J
    .
    📣 #spot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sbEXh0CwFSEICRNTdR09S?si=dyHHN9_qR-OzUF8q3P95JA
    .
    📲 #FB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674782469376038/
    .
    //// 完整論述 ////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想要談「愛情電影」,那勢必是要做個「#類型電影」操作型定義,儘管近年台灣電影的類型化飽受批評,但其的確是招喚大眾的一個方便途徑。或許我們可以幫愛情電影分類為:羅曼史(romance film)、通俗劇(melodrama)與文藝片。目前2000年後的青春愛情電影來看,則較多傾向文藝片。
    .
    也是因為電影類型化的緣故,其可以更清楚地連帶成一套系統、原則與期待。當「#愛情電影」正式成為一種培養台灣人觀賞電影的習慣,除了公式化的內部敘事外,向外延伸後,便足以展開各種文化工業的制度性生成,例如偶像明星的打造、週邊商品販售、主題曲的流傳等(Illouz, 1997)。
    .
    最終,透過類型電影的集體觀看,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或是文化模式。好比《#為甚麼愛讓人受傷》中,Eva Illouz(2012)藉由《傲慢與偏見》來理解西方個體主義的浪漫生態,或許我們也可以在這20年來的青春愛情電影裡看見自己。
    .
    ▓ #我的藍色大門
    .
    在《#藍色大門》張士豪的那個年紀,夏天的午后是連續補習戰鬥的人生,週一、三、五是何明數學,週二與週四是徐薇英文,當然以我不學無術的青春,大部份都是呈現偷懶蹺課的狀態。那時候究竟能夠有甚麼煩惱?
    .
    2002年的《藍色大門》第一次開啟了我對愛情與性別的思考。導演易智言當年拒絕了參加金馬獎,不然,這部相當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肯定有不錯的成績。片中孟克柔(桂綸鎂)、張士豪(陳柏霖)、林月珍(梁又琳)三人的關係,呈現了00年代台灣青少年的社會行動與市民生活精神。
    .
    ▓ #青春的形構
    .
    我們以後會成為甚麼樣的大人,變成00年代後市民社會中年輕男女的煩惱。在後傳統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中,這些都市裡的小事件,個人選擇的養成遊戲,成為我們最需要煩惱的自由,一種集體規則與個人自由的協調抉擇。
    .
    「青春」,是一個重視自我探索的過程(過渡),無論是《藍色大門》或是《盛夏光年》,都試圖描繪這種秩序建構中的過渡,五月天同名歌曲的日文名稱就叫「#青春の彼方」-- 放棄規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放空未來。也是因為這樣的「#失序」,青春才讓人懷念。最終,沈佳宜說「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原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確,我們正在腐敗,但我寧可選擇相信《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結局的協調與釋懷是有可能發生的。
    .
    「青春」,也帶著台灣觀眾走出90年代的悲情。早期的青春愛情電影帶著濃厚的陰鬱,一直到《藍色大門》開始,我們開始談論同志情感、性別認同、家庭關係、三角戀愛等情感議題,青春變得多元而明亮。
    .
    青春愛情電影裡,反映著情感的真實體制(regime of emotional authenticity)(Illouz, 2012),非常強烈地要求內在性感作為行動與選擇的基礎。青春中的人們,因為初次面臨社會化規範,人們會認真審視自己與對方的情感(愛情、親情、友情),以判斷這段關係的重要性與強烈程度。這大量的自我情感檢視,一見鍾情的強烈情感暗示,時常就是「青春」的情感面貌。這也是青春迷人之處。
    .
    ▓ #少男與少女的理念型
    .
    媒體中的少男與少女,帶給觀眾對性別角色的論述形構,一方面文本建立起一種戲劇性、典範式的形象,隨著故事的開展,加深觀影者的情感投射,另方面一起作用的是,少男少女的面貌外表的特質,也形成觀眾的欲望對象,產生明星化的作用,成為性別操演的模仿理念型。
    .
    青春愛情電影中的少男比少女更加倍重視,除了《藍色大門》與《我的少女時代》外,其它全部的愛情電影幾乎都圍繞著少男,少女通常則作為是推動劇情的力量。少男的姣好面貌,成為電影世界裡的耽美重心,隨便舉例就一堆,陳柏霖、張孝全、柯鎮東、陳昊森、曾敬驊,「#大男孩」的對純樸、憨直、大笨蛋的要求,他們表現忠誠、可受控制,並且,他們不會對(男性)觀眾產生威脅感。
    .
    至於女主角則以「#熱情開朗大方」為形象,如《女朋友男朋友》中的林美寶(桂綸鎂),就如同前述,她起了連結兩位男主角陳忠良(張孝全)與王心仁(鳳小岳)的作用,確實地帶動敘事的進展。
    .
    ▓ #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2000年後的台灣青春愛情,某個程度上融合了日本和美國的純愛視野,前者展現了「#物哀」的精神,後者則更多在表現西方個體主義的追求。當然,不同的作品也有各自主題脈絡的側重,像是性別認同、性別麻煩(Butler, 1990)、青春成長、描繪時代精神、國家與社會變遷的隱喻、情感抉擇等等。
    .
    總體而言,台灣的作品更擅長挪用青春的反叛結構,去對應、甚至逆返「#國家體制的規訓」,這個台灣電影本土化的大主題。2000年後的新導演,以90年代前後為基礎,自然而然流露出了導演本身的「懷舊」情感,想是一個包含了情慾、戀愛、政治、社會、經濟裝況的「情感的共同體」。
    .
    ▓ #情感先於政治
    .
    以《女朋友.男朋友》為例,其為一部愛情電影,也是一部歷史電影。該片採用序列式的線性時空,將台灣的多重現代性再現。許多文化學者會討論國族與愛情的辯證關係,大時代下兒女情長,微小的愛情被鑲嵌在巨觀的社會脈絡中。但實際進入電影文本,才會發現,楊雅喆並不是要說明這種台灣性的社會—歷史時空,反而,他進行一種「#逆反」,讓情感能量來主導政治的場景。根本沒人真正在鳥民主自由,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非常後現代的後現代的後現代。
    .
    楊雅喆幾乎總結了後殖民與後現代電影裏頭所有的多元主體:女性、情慾、學生、社會運動、娘娘腔、同志、小三、本土、鄉下人、都市人等等,運用了諸多遊戲般的情節將這些概念構成一個皺摺,裏頭緊密扎實情慾流動,展開又可以觀看台灣自由的進程。
    .
    ▓ #那些年我們一起唱的主題曲
    .
    青春愛情電影還是成為一種類型了,也不是壞事,也許是必然,這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大眾流行文化市場,引導著戀情與自由的話題,反映著純粹親密關係的渴望。在電影裡,人們才可以淡化成人愛情經驗的功利性、功能性。如果能夠再有一首好聽的情歌那就更好了!
    .
    要能在腦中烙印電影裡的青春記憶,就一定要有一首讓人感動的歌曲,當旋律響起時,瞬間喚起洶湧的刻骨銘心,像是《藍色大門》的「#小步舞曲」、《我的少女時代》的「#小幸運」等。盧廣仲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這首獲獎歌曲,編曲十分令我動心,第一聲,每次聽到小號與歌手聲線對唱,與法國號的穿梭交疊,都會全身起雞皮疙瘩。
    .
    這首歌起了關鍵的宣傳作用,五月天、魏如萱、周興哲、蔡依林、田馥甄、梁靜茹、李千娜、韋禮安、曾沛慈、徐佳瑩等歌手的cover版傳唱參與,更加豐富了電影文本與影迷/歌迷的連結。
    .
    結論是,該約唱歌了(?

    |

    #參考文獻
    .
    1. Illouz, E. (1997). 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2. Illouz, E. (2012). Why love hurts: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Polity.

    3. Butler, J. (1990).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routledge.

  • 70年代歌曲台灣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1-14 07:56:55

    本集主題:「大師致敬詩歌」新專輯介紹

    訪問:黃安祖

    本張專輯改編的台灣大師詩人包括:余光中、鄭愁予、周夢蝶、陳義芝及陳克華。為了擴大視野並增加驚喜度,安祖跳出華語現代文學的範疇,選擇中國古代詩仙李白、民初浪漫詩人徐志摩,及十七世紀義大利歌劇大師賈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的詠嘆調。並跟隨英語音樂市場的做法,將四首歌製作成remix版本,讓大家能欣賞同一首歌的不同風格詮釋。

    首推單曲改編自余光中大師的詩作《與永恆拔河》,安祖以70年代民歌的飄逸脫俗風格為此詩譜曲,並以他獨特的溫暖風格,注入略帶滄桑的低沉磁嗓音,詮釋演唱此曲,此單曲於2018初發行時,首週進入中國QQ音樂榜第34名,成功將現代詩打入流行音樂市場,廣受好評,受人間衛視新聞報導為:「將文學打入流行音樂市場的傑作。」

    單曲《為了下一次的重逢》改編自陳義芝大師的同名散文作品,由安祖同時掛名作詞人,一起創作本曲的歌詞。此曲敘述陳義芝之子去加拿大求學,不幸車禍喪生,陳所歷經的精神掙扎旅程。黃安祖將此散文之文字改編為歌詞,譜成一首旋律優美又充滿惆悵的深情之歌,並以誠懇及情感飽滿的歌聲來詮釋此曲,獨立音樂人龍奇弘擔任編曲及製作,他採用優雅的鋼琴彈奏與戲劇性的大提琴間奏,凸顯歌曲中澎博洶湧的感情。

    單曲《沉淪》改編自前衛風格及性愛題材享譽的詩人陳克華,將一首關於生存意義的哲學詩作,改編為歐風電音曲,風格黑暗、科幻、瘋狂、迷惘。大師陳克華並獻聲加入合唱。本單曲的製作人為新生代鬼才音樂人郭冠鑫 ,為此曲打造一首風格截然不同,抒情氛圍的「雨滴」 remix,由安祖獨唱。此單曲於今年初發行時,以前衛、歐洲電音風格獲得聽眾讚譽,成功將「以詩入歌」從民歌帶到2020年電音風格。

    壓軸曲《妳給予我所有》,安祖大膽地挑選十七世紀義大利歌劇大師普契尼(Puccini)的詠嘆調《親愛的爸爸》(O mio babbino caro),重新填中文歌詞,翻唱成一首優美動人的華語情歌,證明優美的旋律是不受時空語言限制的。安祖邀請音樂夥伴Syat為此曲進行鋼琴及旋樂的編制,花很多心力,思考需如何改編,才能讓這首歌劇詠嘆調銳變為現代華語歌曲。安祖呈現的,是一首旋律極為優美,歌詞很有故事性,歌聲充滿感情的情歌。

    粉絲頁: 吟唱詩人黃安祖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70年代歌曲台灣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3-02 20:25:14

    本集主題:老松呷百二特展

      第一次帶著聽眾朋友,走入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由地方文史工作者 #高傳棋老師,帶著大家認識老松呷百二特展。

      你知道臺灣第一位眼科博士-洪長庚、臺灣橄欖球之父-陳清忠、譜出「四月望雨」等多首著名歌曲的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知名企業家大同家電集團創辦人林挺生,以及曾經是台灣第一首富的蔡萬霖、蔡萬才兄弟,他們都畢業於哪間小學?而自這間學校畢業後來成為名人的又有哪些人?來一趟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便能得知!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與老松國小,為了迎接創校120週年的到來,在老松國小舉辦「老松呷百二」特展,老松國小簡邑容校長表示,老松國小自1896年5月創校以來,為日本時代臺北最早設立的第一批小學,培育造就了無數優秀人才,在臺北市教育史上具有深遠的意義。120年來自老松畢業的校友,已逾6萬多名,許多老松人,在國家、社會,以及各行各業中,扮演著先鋒者、領袖等重要角色,對社會貢獻良多。老松國小自今年起陸續舉辦120校慶慶祝活動,一直到明年滿120歲,歡迎各界老松校友、師長陸續回母校報到。

      鄉土教育中心張欽鵬主任表示,本次展出內容著重於二戰至今的老松國小發展歷程,展場將展出自「老松國民學校」到「老松國小」的校史文物介紹,以及老松初中、商校、補校與各種學習中心的發展歷程、還包括老松國小百年來校園文化與教學特色、校園裡的自然生態、建築與文化景觀的介紹,以及老松名人錄-引領時代的傑出畢業校友相關介紹。

      其中較難得一見的是一些日本時代存留至今的1932年老松國語講習所修了證書、1933年老松公學校賞狀、1930年代的學業成績單與成績通知簿。1960年代臺北市龍山區老松國民小學專用章等展品,也讓我們窺見到過往在老松服務過的教職員,曾經也是全市內最多教職員的國民小學,而其中一份通訊錄上,發現到今年已逾80歲的許文貴老師,當年才22歲。值得一提的是,「北投石」發現命名者「岡本要八郎」也曾在當年的艋舺公學校任職過教諭(師)。

      另外,現場也展出一張老松國校張家瑜老師在1961年6月26日,拿著領取憑單,到老松國校附近康定路154號的「源發行」領取糙米貳陸公斤的單據。而據現今仍在營業的70多歲吳老闆指出,該米行從其阿公經營至今已逾百年,全家裡有4代都是老松人。

      老松國小總計跨越了三個世紀的風華歲月,是一所在臺灣教育史上,非常有歷史文化與教育意涵的代表性學校。除幼兒園、補校外,近年來在校園內外分別成立了鄉土教育、樂齡學習、英語情境等中心。其中鄉土教育中心以蒐集整理鄉土史料和文物、推展鄉土教育相關研究、整合全市鄉土教學資源,以達資源共享之目標。樂齡學習中心以活到老、動到老、學到老為學習目標。英語情境中心則融合了鄉土與資訊之特色,來帶領孩子建立宏觀國際理念,奠定接軌世界的良好基礎。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