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70年代國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70年代國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70年代國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70年代國片產品中有4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6萬的網紅侯友宜,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一位李行。 還記得二十出頭時,看完電影《汪洋中的一條船》後,走出電影院後,內心的感動有多深刻。 秦漢飾演的鄭豐喜,面對無法選擇的先天性身體障礙,卻不屈不撓,克服逆境,在那個困頓的年代,能靠著自己的毅力與信念,成為一位生命鬥士是多麼地不容易啊! 李行導演以細膩的手法將鄭豐喜...

70年代國片 在 政經八百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15:40:32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你的美國片不是我的美國片#淺談金球獎資格爭議〕 去年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的《寄生上流》在美國奧斯卡獎上橫掃四座大獎,不僅成為韓國首部榮獲殊榮的電影,更是奧斯卡92年來頭一遭將最佳影片頒給非英語電影,締造歷史的同時也引起大眾對於韓國電影的關注。 隨著各大電影獎季開跑,又有...

70年代國片 在 月巴氏~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3 01:33:19

【看《炸雞》,看出時代的眼淚】 我愛《炸雞特攻隊》。只是當全場後生仔女都在笑,我心噏;愈笑得大聲,我的心愈噏。 出生年代不同,成長年代自然不同。不同的成長年代,對塵世也會有不同的認知。 For Example,不知是幸或不幸,我出生於上世紀70年代,如實經歷過香港電影盛世——嚴格來說是香港娛樂產業的...

70年代國片 在 喬靖夫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3 06:54:03

【最近因為加入某個電影群組,勾起了許多對舊片的回憶,也想起自己寫過這篇談LD影碟與KPS金獅影視死亡的文章。 此文寫在2006年。現在重看,當然也有的看法過時,但最後一段預言,基本上成真了。】 Thursday, May 11, 2006 Laserdisc 前文說到即將展開的次世代影碟制式大戰...

  • 70年代國片 在 侯友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0 20:26:53
    有 9,167 人按讚

    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一位李行。

    還記得二十出頭時,看完電影《汪洋中的一條船》後,走出電影院後,內心的感動有多深刻。

    秦漢飾演的鄭豐喜,面對無法選擇的先天性身體障礙,卻不屈不撓,克服逆境,在那個困頓的年代,能靠著自己的毅力與信念,成為一位生命鬥士是多麼地不容易啊! 李行導演以細膩的手法將鄭豐喜的故事,呈現在世人眼前,讓我們對生命的反思油然而生。這對於當時還很年輕的我,產生了莫大的影響與鼓勵,每當遇到挫折時,想起了電影主人翁殘而不廢,堅持走出自己的人生的片段,就會讓我打起精神,繼續堅持自己的理想與信念。李行導演的作品,為一個時代帶來的正能量,不是一枝筆墨就能道盡。

    導演的經典作品無數,足以寫成一本台灣的電影發展史,造就了國片發展史中最輝煌的一頁,縱橫影壇超過70年,91歲的導演今天雖然離開了他最愛的土地,但對國片的影響將永遠長存。這讓我想起了兩個星期前,我們完成對電影人的承諾,期許國影中心的誕生,能帶動國家影視產業的發展,這才不辜負李行導演為台灣留下如此多且珍貴的電影資產。

    #侯友宜

  • 70年代國片 在 鄭麗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16 21:06:41
    有 1,288 人按讚

    亞洲現在最紅的、戲劇、電影、綜藝,
    有哪些是台灣本土製作的?
    亞洲現在最當紅的明星歌手,
    有哪些是台灣公司培養出道的?
    時間回推10-20年,
    或許我們可以很自信的回答,
    不管是電影、戲劇、音樂、
    明星等流行文化,MIT出品,
    就是品質保證,肯定叫好又叫座,
    音樂好聽、戲劇電影好看、綜藝精彩又好笑👍🏻

    ⏳憶當年:
    七八零年代,
    中港澳所有想要發展的演員、歌手,
    一定要來到台灣宣傳,因為 #台北正是當時 #華語流行文化的工業中心。

    ➤【1990年以前】
    🎬電影
    ✨代表人物—林青霞
    1973年以林青霞以瓊瑤的電影《窗外》正式出道,隨後紅遍中港澳及東南亞,
    是瓊瑤式愛情電影巨星之一。
    林青霞縱橫亞洲影劇圈近20年,
    是走紅時間最長、從未被時代潮流吞沒的傳奇。

    📝台灣言情小說家: 瓊瑤
    瓊瑤寫了 65 本書,出產了 51 部電影,
    1986 年後跨足電視,拍攝了 26 部電視劇,瓊瑤的名字可說是代表了一個時代。
    小說改編的電影《庭院深深》和《女朋友》,分別獲得第9屆、第12屆台灣金馬獎優等劇情片獎,
    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還珠格格》
    在東亞地區享譽盛名,
    不僅在台灣、香港、中國大陸等地取得收視冠軍,在日韓和東南亞等地也深受歡迎。

    🎤流行音樂
    ✨「永遠的軍中情人」--鄧麗君,
    70至80年代為其事業高峰
    知名度遍及中港澳、日韓甚至東南亞,
    雖未曾踏上過中國演唱,
    卻有著「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等盛譽,更被中國票選為「新中國最有影響力文化人物」,足見其廣大影響力。

    ➤【1990年代】
    🎬電影
    此時台灣經濟蓬勃發展,
    有大量資金投入拍電影💰
    1993年的經典之作,主要資金與製片方皆來自台灣的《霸王別姬》,
    囊括了坎城影展金棕櫚獎、
    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
    也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
    #此片代表了當時台灣在亞洲電影圈舉足輕重的地位,
    #成為曠世巨作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亞洲娛樂圈有極大的影響力‼
    👉為何《霸王別姬》缺席華語電影界最重要的金馬獎?
    【因90年代初期,台灣電影審查仍有「電影主創團隊中的中國人不可超過二分之一」的規定,即便《霸王別姬》的主要資金與製片方皆來自台灣,仍為此受限】

    📺電視劇
    #90年代為台灣電視的三國時代
    1993年公布的「有線電視法」
    使第四台合法化,
    各種頻道開始大量增加,
    陸劇、日劇、韓劇等陸續被引進,
    各類電視劇展開激烈的市場競爭💥

    🎤流行音樂
    #金曲獎成立,各家唱片公司推出當家最紅歌星力拼各大獎項,
    此時銷量百萬的唱片成為「產值高昂的唱片工業」,以張雨生,李宗盛,陳昇,伍佰等為重要音樂代表人物,
    其後有周華健,趙傳,張信哲,辛曉琪,莫文蔚等創作大量經典歌曲。
    90年代中後期,以張惠妹、范曉萱,李玟,許茹芸為代表人物,
    其中張惠妹為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獎 入圍及獲獎紀錄保持人(共計14次入圍,得獎3次)

    ➤【2000-2010年】
    🎬電影
    2008年魏德聖導演所拍攝的《海角七號》帶起國片風潮,#此時的台灣電影市場正處長期低迷、#缺乏資金,
    以致於電影在宣傳上並沒有大量花費,
    而是靠著BBS、部落格,以口碑累積出高人氣,票房突破新台幣5000萬後才開始吸引新聞媒體的目光。

    📺綜藝
    於2004年開播的節目《康熙來了》,
    在兩岸三地的演藝圈一直保持著高話題性和影響力,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長壽談話性節目,而該節目已於2016年停播。

    📺電視劇
    2000年代韓劇尚未盛行,
    台灣有「華劇夢工廠」的美名,
    期間代表作品為2000年《麻辣鮮師》、2004年《鬥魚》、2005年《終極一班》、2008年《命中註定我愛你》、
    2010年《犀利人妻》…等。

    🎤流行音樂
    #台灣華語流行音樂的黃金十年
    代表人物: 周杰倫、王力宏、蔡依林及後來的五月天、S.H.E…,也有許多馬來西亞、新加坡的歌手來台灣出道發展,
    如: 林俊傑、孫燕姿、梁靜茹…
    此時台灣音樂影響力遍及大中華地區🌟

    近幾年國內雖持續有優秀的電影、音樂、戲劇輸出,卻已不能與台灣昔日流行文化的影響力同日而語😰以往穩居C位的榮景不在,#如今已由南韓獨占鰲頭,
    強勢韓流不僅在亞洲颳起旋風,更席捲全球‼ 無論是KPOP、韓劇、彩妝用品、流行時尚、汽車、電子產品、韓食等等,
    在世界各地都足見其廣大影響力。
    為什麼近二十年南韓強的如此有感?
    對於1970年代的台灣人來說,
    怎麼可能會把南韓放在眼裡?
    遑論買韓製的東西、甚至接受韓國文化?
    他們是如何在短短一、二十年間成功的將韓流輸出全球?

    答案揭曉,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
    南韓總統-金大中 提出「文化救國」方針,
    #將文化產業列為21世紀國家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積極的推展文創業,#傾盡全國之力打造韓流,同時引導三星等大型財團組建文化產業基金提供支持。
    1999年制定「文化產業振興五年計畫」基本法,規定政府每年總預算不得低於1%用於扶植南韓文化產業發展;
    2009年成立「韓國文化創意產業振興院」,成為文創業最高推手。
    金大中之後的每一任總統,也都將「韓流文化產業」當作國家的重要產業之一,🔺可以說是一場計畫性的 #文化攻堅戰!

    👉南韓的「偶像文化」
    偶像文化是 #最受親睞並 #具高黏著性的商品 (也可以說是另類的「造神運動」),
    在成為偶像前,經紀公司軍事化的「練習生制度」,對於練習生進行嚴苛的訓練 (少則幾個月,多則能達到7、8年),
    最終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練習生將獲得經紀公司全力支持,
    投入資源大力宣傳,因此這些年輕、有潛力的演員歌手紛紛擠破頭都想要往南韓發展,連台灣女孩周子瑜也是在南韓培訓出道而獲得極高知名度。

    👉YouTube 的普及讓K-POP能在全球快速傳播
    K-POP 的 YouTube 點閱次數從 2004 年到 2011 年暴增了十倍 (達 23 億次),點閱數暴風式的成長也直接反映在政府發給的 #文化發展預算金額上。Youtube點閱數越高,政府補助越多,K-POP發展更有力!

    👉「置入性行銷」(簡稱 PPL ),
    在台劇中幾乎不可能看到的置入性行銷,在韓劇中可說是鋪天蓋地的使用,
    在政府法規的支持下,
    無論是主角使用的商品、
    穿戴的服飾、去過的地方、吃的食物,通通為產業帶來無限商機。(韓國電影、戲劇中,主角使用的手機通常為三星或LG)

    👉善用「國際社群影響力」
    美國流行音樂指標Billboard的「最佳社群媒體藝人」獎項,自2017年以來,已由南韓團體BTS防彈少年團連霸五年至今,
    終結小賈斯汀 (Justin Bieber) 連霸五年的紀錄,此獎項顯示 #韓團在社群上的影響力已具備超越美國歌手的潛力,
    也是南韓文化推廣成功的最佳證明!
    (BTS防彈少年團自2017年也開始擔任UNICEF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大使,
    為杜絕兒童暴力計畫募得大量資金,
    將韓流影響力發揮到極致)

    👉南韓電影產業模式
    南韓政府成立非官方性質的「電影振興產業委員會」,積極推動電影製作產業永續發展的政策,使影視工業獲得龐大的資金挹注,#增強製作實力與產品輸出能力。
    2000年,南韓政府更將外國片佔有率由八成降至六成,使南韓國片佔有率大大提升!
    2020年,南韓電影《寄生上流》同時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電影等四大獎項🏆
    事實上,南韓在剛開始開放歐美電影時,
    國片票房同樣是跌入谷底📉
    #但南韓政府以法令給予相關保護措施,
    #使電影產業能夠良性發展。
    電影就像是個商品,不僅要開發、設計、
    製作、同時也要有行銷,
    在台灣國片賺不了錢的殘酷情形底下,
    即便台灣知名導演如李安、侯孝賢、蔡明亮,屢屢在國際影展上取得佳績🌟
    卻難以翻轉產業嚴峻的困境。
    台灣欠缺的不是獲獎能力,而是對於「電影」商品面的長期思考與規劃!

    在政府的全力支持、偶像文化的蓬勃發展下,南韓文化產業規模日益擴大,
    只有五千多萬人口的韓國,
    正透過文化輸出「侵略」全球,
    台灣應該趁勝追擊,學習韓國模式,
    將文化創意產業納入國家發展及核心政策,
    並鼓勵、補助資訊產業共同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異業合作,相輔相成;
    同時以電影、戲劇帶動觀光,連動帶動國內產業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找回台灣以往在流行文化產業中心的位置!!

  • 70年代國片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13 21:13:50
    有 55 人按讚

    <疫情動盪的此刻,一個對得起閱聽眾的媒體,不能只對政府新聞稿照單全收,必須在重重煙霧中,找出政府試圖遮掩的真相;3+11決策的始作俑者、阻擋疫苗入台的元凶、國產疫苗的護航黑手,以及疫情期間逝者家屬的悲傷、勞工的困頓、企業的無奈,讓真相被人民知道是媒體必須承載的責任。對中天新聞來說,這是最壞的時代,也將是最好的時代。>

    中天新聞轉進YouTube頻道,訂閱數衝破258萬,還得到台北市長柯文哲的聲援,讚許中天「頻道可以換,新聞專業與新聞魂不能打折」;1年來台灣政情與媒體的發展,讓大家更了解,柯文哲聲援的不只是中天的新聞自由,還包括閱聽眾「看新聞的自由」。

    古往今來,越被執政者箝制的言論,越能引起閱聽眾關注;擁有越多閱聽眾的關注,就擁有越多的「媒體價值」。中天新聞失去執照後,曾面臨抉擇,是要向公權力投降;還是忍受虧損,讓民意有一個出口?中天選擇不投降,因為,一旦投降,台灣的新聞自由就輸掉了,寒蟬效應就更加鞏固了。中天新聞的影響力不減反增,再次證明執政者的打壓反而讓人民覺醒,真真實實體會到反對的聲音、監督的力量非常重要。

    為什麼?因為民進黨打壓中天新聞,讓台灣社會有機會重溫1960年的《自由中國》事件。當年《自由中國》忤逆當道,因而被迫停刊,但台灣自由主義的火種生生不息,70年代後才會有民主化運動。中天新聞與《自由中國》相比算是幸運的,雖然損失經濟利益,反抗的聲音卻可以在YouTube平台延續。這不是執政者手下留情,而是國際格局與民主運動所累積的社會能量,讓民進黨不敢為所欲為。

    多元化的台灣,有人聲援中天,自然有人反對。知名網紅館長認為中天新聞是中國的「大外宣」,柯文哲不應該幫中天講好話。館長的立場是,任何人都不該幫大陸講好話,不應呈現大陸正向的一面。館長的認知正確嗎?這種認知對台灣好嗎?

    民進黨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對大陸採取兩種策略,第一種是「醜化」,放大個別的缺失,忽略總體的、巨大的進步;第二種是「弱化」,忽略兩岸在量體上的差距,把台灣獨立可能帶來的種種風險,以「美國會出兵救援」一語帶過。影響所及,一般媒體也不願報導大陸正面的、進步的、真實的一面,擔心會被抹紅,這也導致大多數台灣人民所了解的「中國」,片面而刻板。在民進黨反中的操作策略下,培養出許多「館長」,跟隨民進黨走上兩岸對抗之路。

    台灣若不能客觀了解今日大陸的真實存在,又要如何理解、判斷台灣的客觀情勢與東亞大勢,乃至於世界大局?台灣人民有權力了解真實的、正反並陳的「中國」,台灣不缺從意識形態立場報導大陸新聞的媒體,中天新聞甘冒大不韙,選擇報導大陸進步、發展一面的新聞,正是要提供閱聽眾另一個選擇。中天新聞在下架之前,收視率長期穩居第一,這是閱聽眾的選擇,民進黨政府卻濫權霸道剝奪人民的選擇權。

    中時社論》中天與民進黨 誰禁得起歷史檢驗
    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10713005833-262101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