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7週胚胎太小有心跳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7週胚胎太小有心跳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7週胚胎太小有心跳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7週胚胎太小有心跳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烏烏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新書發行後參加許多對談節目,從處女膜該正名成陰道冠、月經可以喝冰水,聊到為何不生小孩的產科醫師這麼熱衷推廣孕婦運動。回過頭來整理內容突然發現到,只有關於流產的文章主題,沒有被大家挑出來作為討論話題。我猜想這可能是怕「觸霉頭」或大家不知如何開口切入這尷尬的話題,轉念一想:何不我自己主動出擊呢! 因此就...

7週胚胎太小有心跳 在 依帆?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17:17:59

人生最悲慟的事 莫過於失去孩子這件事. 2021.08.03起初還以為是經期不順,但身體變化又這麼大,於是買了驗孕棒看看 2021.08.04 早上起床準備上班前 剛好先尿尿就順便驗孕 沒幾分鐘後兩條線顯現出來 我真的驚嚇的把老諴吵醒 那天兩個人都還在意外中 2021.08.05 下班已經迫不及待想...

7週胚胎太小有心跳 在 烏恩慈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05 12:59:59

因應疫情升溫,很多孕婦為減少進出醫療場所,詢問我是否一定要每個月都去產檢。也有上一胎在歐美產檢的媽媽,好奇為何台灣產檢次數多國外接近一倍,到底該做幾次才對? 其實,關於孕期應該產檢幾次各國婦產科醫學會並無共識,因為這個問題不單純是醫學考量,還涉及各國民情、公共衛生政策,以及醫療資源是否充足。但我一...

7週胚胎太小有心跳 在 Huimin Chiu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03 21:37:38

想了想 我覺得我還是值得一份禮物的 今年的生日 真的也是讓我老了好幾十歲 這麼多操煩 不送自己一份紀念品對不起自己 事情是這樣的 生日這週 我兒子送急診吸氧 因為咳到喘 血氧太低 雖然不是第一次了 但每一次的發生都非常燒心 然後因為他生病 我們也果斷的把黃金海岸的假期取消了 這可是我在三月底就...

  • 7週胚胎太小有心跳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31 08:24:05
    有 2,231 人按讚

    新書發行後參加許多對談節目,從處女膜該正名成陰道冠、月經可以喝冰水,聊到為何不生小孩的產科醫師這麼熱衷推廣孕婦運動。回過頭來整理內容突然發現到,只有關於流產的文章主題,沒有被大家挑出來作為討論話題。我猜想這可能是怕「觸霉頭」或大家不知如何開口切入這尷尬的話題,轉念一想:何不我自己主動出擊呢!
    因此就催生了這場與淑婷的對談:「關於流產,我們好想陪妳說的事」

    首先我們討論若自己流產,希望怎樣被關心。
    我坦言以我故作堅強不喜歡示弱的個性,就算傷心我也只會和先生訴苦,不太會告訴其他人。因為我一想到還得反過來安撫親友、告訴他們我一切很好沒問題,就覺得壓力好大又尷尬。

    淑婷則是希望好朋友們能給她一個深深的擁抱,她也特別強調最不喜歡別人用一句「快點把寶寶生回來就沒事,就會放下了」來安慰,因為每次的懷孕經驗都是獨一無二,沒有哪次是該被遺忘,且未必每個人都能那麼快準備好下一次懷孕。更何況有可能這次懷孕是非預期,這樣催生式的安慰用語往往會適得其反,給女人更大的壓力與包袱。

    **流產時,該稱「寶寶」還是「胚胎」?

    對談中,也有網友留言表示,不喜歡稱流產的胚胎為「寶寶」,因為這會讓她聯想到嬰兒臉龐,加深失去的傷痛感。相反的,也有人覺得講胚胎、流產物、妊娠組織會感到不舒服,彷彿這一切都沒什麼,不值一提。

    光是如此細微的用字遣詞,都可能影響到大家的感受,可見每個人面對流產所需要的情緒支持也不盡相同。我們確實很難要求旁人都能具備同理心、懂得察言觀色,但至少我們可以利用知識堅定自己的內心,當角色互換時可以換位思考,給予具有科學證據的安慰:好比流產不是你的錯、機率很高你不孤單、大部分是一開始的胚胎就不正常。而不是沿襲戲劇的八股情節或鄉野傳聞,問一句「是不是沒休息好才會這樣?」、「可能吃錯了什麼?下次小心點!」這根本不是安慰,而是二次傷害。

    回歸醫療專業,我在門診時,若懷孕未滿8週的流產或胚胎萎縮大小仍停在6-7週,胚囊內只有卵黃囊,甚至是空的。我就會會以「胚胎」不健康來解釋狀況。因為根據定義懷孕未滿8週確實稱不上胎兒。
    相反的,如果是超過8週心跳忽然停止,我則慣用「小朋友」沒有長大,心跳停止了來說明。

    *懷孕前就開始認識流產 才可能平常心去面對

    只可惜現階段的高、國中課綱相當缺乏懷孕知識,媽媽手冊也隻字未提流產的機率原因,為了怕引發媽媽焦慮,醫護人員也不大會在前面幾次產檢就特別強調流產這件事,以至於大眾對流產的知識相當淺薄甚至多半都是錯誤的。

    因此淑婷建議,生產教育包含懷孕、流產的機率和風險應早點開始比較好,從初經教育開始延伸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好比,在解釋經血是什麼時,就可提到精卵結合可能會懷孕,但也很可能流產,懷孕變數本來就很多,並非毫無風險。
    大家也紛紛留言同意過去國、高中的健康教育實在太隨便,過度放大墮胎的可怕,留下的不是知識而是恐懼。

    這也讓我想到最近台北市為了性別平權,在國中廣發衛生棉。雖說立意良善,但比起買衛生棉的錢,我相信孩子們更缺乏的應該是能包含月經、生育、避孕及流產的完整性教育。

    最後我要分享當晚我很認同的幾句網友留言給大家:「流產是懷孕的自然過程之一,也是女性生命歷程的之一。」、「懷孕沒有成功跟失敗,沒有成功跟失敗就不會檢討原因。那麼或許社會就能停止對流產咎責,當事人才有機會從那個渾沌孤立的框架徹底被解放!」

  • 7週胚胎太小有心跳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31 19:34:56
    有 1,147 人按讚

    因應疫情升溫,很多孕婦為減少進出醫療場所,詢問我是否一定每次產檢都要去。也有上一胎在歐美產檢的媽媽,好奇為何台灣產檢次數多國外接近一倍,到底該做幾次才對?

    其實,關於孕期應該產檢幾次各國婦產科醫學會並無共識,因為這個問題不單純是醫學考量,還涉及各國民情、公共衛生政策,以及醫療資源是否充足。但我一直認為產檢次數不能和母嬰照顧品質劃上等號,關鍵應該重要檢查不能遺漏,且讓孕婦充分了解各種茲炫。以下我就單純以醫療實務面思考,歸納出「必做」的產檢提供給媽媽們參考

    1.懷孕初期:驗出兩條線後,不用立刻去診所確認。
    當月經延遲、懷疑懷孕時,只要用驗孕棒測試出兩條線,就代表你懷孕了。很多人會特地去診所再確認一次,其實並不需要,因為醫師用的驗孕試紙也沒有比較準。

    如果沒有出血合併腹痛,我會建議第一次的產檢可等到驗孕發現懷孕後的二~三週,也就是第7-8週、懷孕兩個月左右時。這時的檢查最主要的目的是透過超音波確認著床位置、排除是否為子宮外孕,並確認胚胎的心跳。

    2.懷孕中期:評估胎兒染色體、胎盤功能與器官異常風險的評估

    接下來可在12週時去做幾項重要的產檢。包括國健署提供的產檢:貧血、B型肝炎帶原、梅毒愛滋病,以及自費項目如初期唐氏症與子癲前症篩檢可評估胎兒染色體異常、胎盤功能差的風險,這些都可在12週時一次完成。
    若有需要做羊膜穿刺,16週就可再安排一次產檢。
    接下來兩個月,如果要去產檢,則應該是用來安排高層次超音波與妊娠糖尿病檢測。前者可檢查胎兒重要器官(心臟、腦部、內臟、五官)的發育,若有異常可和醫師討論是否考慮終止懷孕或是需轉診去有小兒外科、小兒心臟科的醫學中心追蹤。後者則是藉由檢測血糖評估媽媽飲食狀況,避免高血糖造成巨嬰、提高早產風險的機率。

    3.懷孕後期:確認生產方式、胎兒成長曲線
    若中間都沒有特殊狀況,就是等32-35週時藉由超音波確認胎位,同時確認胎兒腦部與骨頭之發育。並進行乙型鏈球菌採檢。最後就可等到38週時,目的是與醫師討論生產計畫、確認生產方式。醫師會監測孕婦血壓、超音波來評估胎位和體重、綁胎兒監視器確認胎盤功能及宮縮狀況,綜合評估是否適合自然產。

    以上是針對低風險的一般孕婦,若是已被診斷胎盤功能不良、胎兒生長遲滯,子癲前症、子宮頸閉鎖不全或有重大內科疾病的孕婦,產檢次數就得個案調整,有些狀況甚至需要一週看一次。

    *產檢越多次胎兒不必然越健康
    講到這一定會有人好奇,產檢那麼少次、照音波次數也變少,那該如何追蹤胎兒健康呢?

    必須澄清,其實確定心跳後,除了初期唐氏症篩檢、高層次超音波,及八個月時確認胎兒體重胎位外,就算每月產檢也不需要每次都照超音波。因為重要器官的發育已經在高層次超音波時確認,其他次的超音波檢查並沒有很大的臨床意義,主要是為了讓爸媽可以藉由寶寶的影像增加親子連結感。

    那胎兒體重呢?其實懷孕30週前除非胎盤功能異常,胎兒體重差距都很小,又有量測誤差,預估體重的意義也不大。且但其實30週後就算落後或超前平均值,也不會影響胎兒健康,更何況胎兒的體重也不是靠孕期飲食或任何外力就能輕易改變。

    **三個月前少量出血、生理性宮縮不必急著就醫

    也有媽媽詢問,那最近如果遇到出血、宮縮或是胎動減少,到底要不要就醫呢?不管有沒有疫情,其實答案類似:

    出血以週數來區分,因未滿三個月約有四成孕婦會出現著床性出血,若量不多、呈咖啡色,未必需要就醫。我也要重申,這個階段就醫主要是為了安心,不太會影響結果,沒有所謂延誤就醫的問題。好比曾有懷孕九週的女生半夜有點狀出血,隔天看門發現胚胎萎縮沒有心跳非常內疚,但即使出血當下她就衝來急診,也無法讓萎縮的胚胎重新發育,大可不必自責。超過三個月,著床性出血比例慢慢下降,這時若有鮮紅色、頻繁出血甚至合併腹痛,為了排除子宮頸閉鎖不全、子宮頸息肉,則需立即就醫。

    至於宮縮,有時可能因血液循環變差、身體缺水導致,如沒有規律且沒合併腹痛,可先補充水分、躺床休息,改善後就無需就醫。再來就是,懷孕六個月前本來就未必會有胎動,尤其是當天氣冷或媽媽較疲勞時,胎動更不明顯實屬正常。除非懷孕週數已經超過六個月,進食搖晃後肚子後,胎動都還不明顯才需要回診確認狀況。

    前陣子為了改善少子化,政府主張增加產檢補助次數讓媽媽能放心懷孕,雖說立意良善,但我卻認為產檢次數和媽媽的安心感未必成正比,很多媽媽甚至和我反應,每次產檢聽到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吃,又被念體重增加太多,胎兒小了一百克,越看越焦慮。

    相反的,也有媽媽表示非常期待產檢,看到醫師的臉就感到無比安心,聽到胎兒的心跳,和醫師的一句「都沒問題」就無比療癒。因此要讓女生更放心懷孕做一個「不焦慮」孕婦,與其一昧增加產檢次數,倒不如思索如何促進醫病溝通互信,把產前衛教做得更確實才是更根本的作法。

  • 7週胚胎太小有心跳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27 09:23:12
    有 3,845 人按讚

    流產是你做的不夠好???

    來函照登

    =========================

    蘇醫師,請教第一胎正常生產3個月前有因心跳變弱安胎一週,第二次懷孕是空包彈,第三次懷孕約半年後,生理期第一天後算六週有看到心跳,10天後再照就沒了,說上次照完心跳沒多久就應該停止生長了。請問這是不健康胚胎自然淘汰,還是媽媽該不能動就可保住的?婆婆不斷說是我太愛帶著大寶啪啪走,或是知道懷孕後還是有去上課,問過醫生是可持續的,但動作自己縮小很多,只是辦公桌坐一天想去伸展一下。婆婆一直說我身體跟高齡要個孩子沒這麼容易,如果不乖點,已經兩條生命送在我手上,是我自己要修的,我很無言,這時間最難過的是我,但她的觀念及言語只是讓我更難過... 我很想知道這兩次懷孕到底怎了,尤其是這次有心跳又不見,真的是我造成嗎?

    =========================

    我完全可以理解
    流產是很多媽咪的夢靨
    不要說很容易被別人情緒勒索
    我看過很多媽咪都喜歡自己情緒勒索自己呢
    總覺得自己一定是哪裡做得不夠好才會流產

    再強調一個醫學上的基本資訊

    不管是一直躺在床上不動或是黃體素吃到飽
    或是如同很多神經病說的吃個薏仁吃個木瓜按個摩都會流產扒拉扒拉的

    都一樣

    很遺憾的
    不論你做了任何努力
    平均下來
    注定有20 %左右的胚胎都會在早期被淘汰掉

    很基本的數學概念
    連續兩次流產的機會
    就是1/5×1/5
    平均25位媽咪就會有一位遭遇到連續兩次流產的經驗
    年紀更大這個機會只會更高

    你並不孤單。

    關於早期流產相關文章在這裡
    新同學複習一下👇👇👇

    有關早期流產
    https://drsu.blog/2017/11/07/super-171108/

    黃體素對預防早期流產有幫助嗎?
    https://drsu.blog/2018/02/05/super180205/

    關於胚胎萎縮的處理方式
    https://drsu.blog/2019/10/14/super191012/#more-3740

    經歷流產後做試管會不會比較好?
    https://drsu.blog/2020/03/13/super200313/#more-4478

    關於萎縮胚胎的染色體檢查
    https://drsu.blog/2020/03/05/super200305/#more-4424

    關於流產跟懷孕的情緒勒索
    實在太多了
    新同學也複習一下👇👇👇

    懷孕禁忌大全集
    https://drsu.blog/2019/10/03/super191003/

    媽咪的五十道陰影
    https://drsu.blog/2018/04/28/super180428/

    孕婦不能吃xxx系列
    https://drsu.blog/2017/12/03/super-171203/

    不要用你自以為是的愚蠢來恐嚇孕婦
    https://drsu.blog/2021/03/30/super210330/

    生命是無常的
    https://drsu.blog/2021/03/03/super210303/

    關於懷孕的那些可以或不可以
    https://drsu.blog/2021/02/18/super210218/

    這個世界最不需要的就是一些似是而非的爛說法
    https://drsu.blog/2017/12/27/super-171227/

    今天來聊聊番紅花吧
    https://drsu.blog/2017/11/05/super-171106/

    洛神花跟薏仁到底招誰惹誰了?
    https://drsu.blog/2019/12/06/super191206/#more-3951

    按摩又來
    https://drsu.blog/2020/11/20/super201120/

    好的
    各位新同學
    我們有目錄
    要發問前可以先找一下喔👇👇👇👇

    導覽目錄在這裡
    https://drsu.blog/2017/12/18/super-list/

    不然
    置頂文也有👇👇👇👇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331422378/posts/192828068971573/?extid=0&d=n

    對了
    有同學說我寫太多很難找
    關於這點我很抱歉
    可以善用搜尋功能喔👇👇👇👇

    https://drsu.blog/2018/01/01/super180101/

    關於基因醫學部落格在這裡👇👇👇

    https://sofivagenomicsblog.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