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Zuckerburg在近一小時的Facebook直播中,對「辦公室文化」有這麼一句: 「作為一個founder,我想說,產品的製造只需數月,但文化需要經年累月,一點一滴建立的。」 Facebook日前宣布讓一半員工在未來5至10年內長期遙距工作,並開放多個遙距職位(remote hiring)...
早前,Zuckerburg在近一小時的Facebook直播中,對「辦公室文化」有這麼一句: 「作為一個founder,我想說,產品的製造只需數月,但文化需要經年累月,一點一滴建立的。」 Facebook日前宣布讓一半員工在未來5至10年內長期遙距工作,並開放多個遙距職位(remote hiring),希望從根本上改變我們一貫的工作模式。
其實在歷史上,我們的工作模式一直在變。 - 5G Home Office,一早已經存在?
工業革命前,很多工種都奉行所謂的work from home——一眾農民、匠人、陶工和織布工等都以其住所作為商店,製作並出售商品。可能還有家庭做到5G(Five Generations)五代同堂一起在家工作呢。
而工業革命所涉及的大型機器和大規模生產技術,需要員工在同一地方共同完成,從而開展了人們要到指定「辦公室」空間工作的時代。
我們現在所認識的office model成型始於上世紀初。當時電話、電報、打字機及公共用電的普及令「辦公室」概念在美國大行其道。不少公司沿用至今的cubicle辦公桌間隔,是辦公室品牌Herman Miller在60年代的設計;而最早期的五天工作,每日八小時的制度,則首推自美國汽車公司福特(Ford Motor)。 這個「辦公室文化」持續到70年代,終於被一位美國人Jack Nilles打破。他在其著作中提出的遙距工作(telecommuting)概念,原是為了解決交通擠塞和能源問題。Nilles從此也被譽為遙距工作之父(the father of telecommuting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及後在1979年出版題為“Working at Home Can Save Gasoline”的文章。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互聯網在80年代誕生後,科技巨頭包括IBM,開始讓上千名員工work remotely。
而互聯網的出現更加動搖了原有的辦公室文化,催生了hackerspace(駭客空間)的概念。歷史上第一家hackerspace之一要數在1995年在德國成立的C-base,也就是現在co-working space的雛型。
時至今日,co-working space又變了樣。
當一切辦公上的溝通行政都可以用數碼解決,那裡連接到互聯網,那裡就是辦公室。加上5G(The Fifth Generation,不是上文提及的Five Generations 啦)頻譜的出現加強了擴增實境 (AR) 和虛擬現實 (VR)的質素,未來同事溝通以至客戶presentation的模式相信會更加有趣。
就如Zuckerburg在直播說,AR和VR等科技在視像會議上可以大派用場,改善video meeting的現有模式。
在香港,SmarTone最新的5G計劃運用Ericsson領導業界的 #DSS動態頻譜共享技術 (Dynamic Spectrum Sharing) 及 #AI實時訊號調控,用戶可於4G和5G頻譜之間無縫連接,而網絡資源同時因應流量有效分配,令其5G已於短時間內提供全港至廣的覆蓋,包括全港多個黃金地段、主要幹線公路、大型商場及商廈,並為用戶帶來更快、更穩、更順的體驗。
5G更能提升企業營運效率,讓同事可以極速上下載大型檔案,支援高清多人視像會議,步進5G辦公新時代。
即上其網頁了解5G覆蓋及上台優惠:https://bit.ly/2yBKLZy
@smartonehk #SmarTone5G #全港覆蓋至廣 #更快更穩更順 #Ericsson #愛立信DSS動態頻譜共享技術 #特約壹句
4g頻譜分配 在 許幼如的職場學習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5G講什麼?頻譜篇】3-2
跳一下,回到現實世界。
一、標頻譜就是租地,每次升級都要租新地段
從3G到4G,再到現在講的5G,每次升級,電信業者都要重新跟政府標售頻譜。你會不會覺得奇怪,為什麼不原址改建就好了,還要買新的地呢?
就像前面提到的高速公路升級版,若是要用舊地拆掉重蓋,那蓋的期間現金哪裡來?蓋好了後,沒有升級車車的客人怎麼辦?更何況原有客人的可用空間變小了,會氣哺哺的,恩湯啊恩湯。
所以各國升級5G前,政府都會進行頻譜分配或標售。
二、5G 分兩組頻譜:中頻跟高頻
小辭典:
我們常在新聞上看到5G頻譜是3.5GHz、28GHz、,然後依稀記得4G時代是2600MHz、1800MHz。從4G到5G,為什麼數字卻變小了呢?GHz跟MHz又各是什麼呢?搞得我好亂啊。
答案就在問題中,GHz是1024倍的MHz,也就是高一個數量級,2600MHz也可以寫成2.6GHz,只不過4G時代常用的頻譜是700/900/1800/2600,若把2600MHz寫成2.6GHz,跟其他不好討論。而5G時代頻譜都是3500MHz、 4500MHz、28000MHz、39000MHz... 零太多很難讀,不如全部改單位吧,就寫成3.5GHz跟28GHz吧。
有這麼多種頻譜,對一般用戶有什麼影響呢?
其實全世界目前主流商轉頻譜只分兩大類:Sub 6GHz 跟 mmWave,也就是中頻與毫米波(也就是高頻)。
中頻指的是6GHz以下,常聽到的有3.5GHz跟4.5GHz,也有人會說是厘米波,離現在4G的常用頻譜近。速度快一些,但是涵蓋範圍也小一些。
高頻,或者叫毫米波則是6GHz以上,例如28GHz、39GHz。。最大的優點是速度快,達到現在百倍下載速度都有可能,但是最大的缺點是很容易訊號衰減,遇到個樹葉或紙片訊號就少一大半。
如果說中頻(3.5GHz)比現在4G快十倍二十倍;高頻(28GHz)可以輕易達到百倍速度。
三、地越大跑越快
你一定很疑惑,為什麼越高頻跑越快?
就像A國的高空沒人住,可以開給高速公路廠商標售的地段無限大。
越高頻的路段,土地越空曠,可以拿出來給電信商標售的頻寬越大。
交通部目前規劃的5G標售頻段,中頻就有270MHz,4G時代可是集結了五個頻段才整出270MHz。地大贏一半,5G起步就比4G條件好。
小辭典:
頻段跟頻寬的單位同樣是Hz,MHz 可以指某某頻段,也可以指頻寬大小。要怎麼分辨呢?訣竅是看上下文:如果講的是大小,就是指頻寬;如果講的是高低,就是頻段。不過除了電信業者跟政府吵著要頻寬(土地),一般新聞討論的都是頻段。
四、不能用高頻就好了嗎?為什麼要搞中頻?
高頻那麼好,為什麼還要搞中頻呢?
中頻的好處就是跟4G的差異沒那麼大,現有設備發展接上較容易些,烙句比較厲害的話叫做『生態圈具足』,白話說就是你要買到基地台、手機、分享器。。。都有比較多廠商做。
高頻的周邊生態圈還在早期階段 ,不要說基地台數量少,就連周邊可以使用的手機、分享器。。等等設備也都不太好找。
最有名的是美國以發展高頻為主,目前問市的主要是基於28GHz的服務。從Open Signal的測速資料看來,測速超過1Gbps的真的很容易。但是相對的,訊號穩定性還有手機發燙等問題也還沒有克服,因此現階段全球的實用還是以中頻為主。
這就像某個高速公路商的土地在遠得要命的天邊,雖然路費低、路況好,但是要爬上去得耗掉半條車的命。視車車如大愛人的你,捨得跟嗎?還是去去隔壁那個路況普通一點、路費普通,但是很容易去的中間高速公路呢?
五、台灣要標售的頻譜是哪些,是世界通用的嗎?
目前交通部規劃的5G標售頻譜有兩組,中頻的3.5GHz跟高頻的28GHz。中頻有270MHz,高頻更是有2500MHz,快十倍那麼大。
由於前面提到的生態圈等因素,目前市場上比較熱門的是中頻,高頻的則被認為很可能叫好不叫座。
除了美國之外,目前全球主流的商轉頻譜是中頻。所以沒有意外的話,台灣明年商轉的5G頻是世界通用的,包含韓國、中國、英國、加拿大等等都有使用到中頻頻段。
結論:
媒體渲染的5G理想,一大半是高頻的應用場景,另一半我認為要靠低頻完成覆蓋。
像韓國這種採用中頻為主的國家,客戶體驗有種『快是快了,但好像沒快到飛天下地啊』的失望感。
但我認為短期內韓國的做法是比較實際的,中頻是一般消費者最先能夠體驗到的5G商用:『十倍快速、尖峰時段比較不塞車。』
從快一點點出發,希望能夠很快看到自動駕駛、萬物聯網、遠距開刀、異地演唱會。。。等奇幻科技發生囉。
4g頻譜分配 在 方保僑 Francis Fo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對於內地發出商用5G牌照,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表示,雖然目前香港已經將部份26GHz及28GHz頻譜分配給電訊商,但覆蓋範圍很小,政府最快今年內才會拍賣黃金頻段3.3GHz、3.5GHz和4.9GHz,加上要建設發射站網絡,他預期香港的5G發展,可能比內地遲1、2年。
至於內地宣稱5G服務計劃不會比4G貴,方保僑則表示,內地頻譜是國家分配,但香港的頻譜是要電訊商競投,要收回競投頻譜的成本,可以肯定5G服務費絕對會比4G貴。
他認為,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中國極速發展5G,可能是要應對一旦被美國封殺,亦可靠內銷市場來維持高科技行業發展。由於5G一直都不是以快為賣點,而是網絡巨大容量及實時性,他預期內地短期內會大量推出智能家居、物聯網等的裝置,不論是經Wi-Fi接入5G或者單獨上網,都會快速滲透到家庭裏面。
至於一般民眾,方保僑認為即使現在發牌,其實也沒有甚麼手機可以選擇,所以初期應是物聯網裝置使用居多。一旦內地開始推出5G計劃,他認為有興趣的港人可先到內地試用。不過他擔心中美貿易戰若持續下去,美方不排除會推出自己的5G標準,屆時可能出現3G時代初期,到不同國家要使用不同制式的手機。
4g頻譜分配 在 方保僑 Francis F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指,電訊大洗牌後,4間電訊商頻譜分配更平均,而中移動接收應會改善:「因為佢不嬲係租人哋頻譜嚟用,依家唔使靠人,理論上接收會好咗。」
今日就有報導指,香港電訊以22.2億元投得40兆赫,共取回60兆赫,因競投成本最高成最大輸家。方保僑就認為今次4間電訊商出價都傾向審慎,「整體條數都唔係好大」,不認為香港電訊以相對高價錢投得,會對整體成本造成太大壓力。他亦解釋:「之前香港電訊多頻譜到可以租俾人,要知道管理頻譜都要成本,依家少咗未必係一件壞事。」
有網民稱近月數碼通室內接收有改善,擔心「大洗牌」後,因900兆赫頻譜減少,接收會變差,方保僑解釋近年數碼通積極在室內安裝femtocell超小型基站以加強接收,加上實際頻譜減少不多,接收理應變化不大。方保僑笑指:「其實室內收得好唔好好睇邊度,好似長江中心咁,和記接收一定好好。」
亦有網民擔心,電訊大洗牌後會將成本轉嫁消費者,方保僑認為「依家4間都儲定彈藥等5G」,未來4G服務費理應會進一步降低,「好似以前3G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