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30天禱告手冊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30天禱告手冊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30天禱告手冊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30天禱告手冊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357的網紅蝸牛媽媽育兒心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小孩子的問題—信仰討論(家庭祭壇剪影) 一個早上,我正看著教會擘餅聚會直播,二哥突然大聲問:媽媽你又煲劇呀? 我不禁滴汗:你看清楚,哪裡是劇集?螢幕裡的地方是教會來的,你認得裡面的人麼? 大哥問:他們在做什麼? 媽媽心想:我已看連續數星期週日看直播,你們現在才發現麼?(滴汗X2) 這是擘餅聚會啊!...

  • 30天禱告手冊 在 蝸牛媽媽育兒心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22 09:53:19
    有 9 人按讚

    小孩子的問題—信仰討論(家庭祭壇剪影)

    一個早上,我正看著教會擘餅聚會直播,二哥突然大聲問:媽媽你又煲劇呀?
    我不禁滴汗:你看清楚,哪裡是劇集?螢幕裡的地方是教會來的,你認得裡面的人麼?
    大哥問:他們在做什麼?
    媽媽心想:我已看連續數星期週日看直播,你們現在才發現麼?(滴汗X2)
    這是擘餅聚會啊!我回答。
    大哥追問:什麼是擘餅聚會?為什麼要有擘餅聚會?為什麼受浸肢體才參加?什麼叫受浸?
    擘餅聚會是⋯⋯(下刪千文解釋)

    大哥裝著敷衍地聽,突然又冒出一個問題:做基督徒有什麼好處?
    媽媽:為什麼要說好處呢?做基督徒不是為了好處?做基督徒很簡單,單純因為相信天父,因為天父愛我們⋯⋯
    大哥插嘴:做基督徒好麻煩,又要祈禱,又要返教會(一臉不耐煩很討厭的樣子,我都不知第幾次聽到他這樣說,又見到他這個樣子)⋯⋯
    媽媽:不如這樣說,基督徒不是「必須」要祈禱返教會,這不是做基督徒的條件/義務,只是因信天父而自然想做的事。做一個基督徒只有三個條件:
    1)承認你是一個犯錯的罪人
    2)相信耶穌是神的兒子,並因愛我們而釘十架,洗淨我們的罪。
    3)相信耶穌復活升天,為我們得永生入天家有了盼望的依據。
    從前的你,兩歲的你,在老師、爸媽多次談道中,你已決志信主,我還有你決志的認信卡作證,你已經是基督徒。

    大哥像忘記了昔日的認信經歷,還想爭論自己的不信時,被爸爸羅列昔日的種種而閉口不語。連二哥也忍不住說:對啊!雖然那時我很小,但我都記得爸媽會跟我們每晚與天父聊天祈禱。

    我們聊了良久,只想讓孩子明白:認信是他自己作的決定,爸媽老師都沒有強迫。他今日想不認信,作爸媽的不能勉強;不想返教會祈禱,我們也不能勉強。

    信仰有時是需要經歷和體會。從前的你,只是單純在知識上認識神,只是以小孩的心,想親近溫柔又厲害的神;現在長大了,會思考了,對諸多信仰問題有不解而對神有抗拒心,這是人之常情。當你真知道祈禱、返教會的意義,你才會有動力參與其中。作父母的,我只能默默守候,在你有需要時,為你解惑。

    我知道你心裡仍有神的,因為你有需要時,總會想起祂,也會願意親近祂。記得有一次契媽身體不適入醫院,大哥是第一個願意為她禱告的。兩兄弟轉校之後,受學校信仰氛圍影響,在家會拿著《小羊手冊》念念有詞的背金句。因此,我對兄弟倆仍有信心啊!

    聊著聊著,二哥突然又問:世界上沒有一個人不犯錯,沒有罪;但耶穌變成人,又有沒有罪?

    媽媽說:這又要說耶穌接受試探的故事了!撒旦與耶穌對戰的故事,聽過沒有?

    二哥搖搖頭,大哥則表示聽過了,又問:為何又是這些故事?每逢聖誕節總是說耶穌降生的故事?這些故事重重複複,很悶啊!

    媽媽說:其實聖經提及耶穌出生的經過還有很多細節,只是你們年紀小,主日學老師才沒提及太多,你又知不知東方三博士遠道而來朝拜耶穌很不容易?耶穌降生時也很凶險呢?

    兩兄弟搖搖頭,接著我們又要查經了—家庭祭壇又築起來了。

    後記:在一個主日的下午,聽麥張偉芬師母的「家庭祭壇」網上講座,其中有幾點幾深刻—

    1. 「家庭祭壇」即是家庭中要親力親為的屬靈牧養功夫(親職牧養)。今日的基督教教育要回歸家庭,不能只倚賴教會或基督教學校的牧養,兒女是神所賜的寶貴產業,這是基督徒父母的信念。

    2. 現代科技迅速發展,它對我們家庭產生了甚麼影響?會否減少了家人間的溝通嗎?會否減少了兒女與神的聯繫嗎?我們毋忘要作孩子們的心靈同伴,甚至要醒覺在生活中為家庭建立這個三角關係:父母、神、兒女。

    3. 透過家庭祭壇,在主內與孩子建立靈裏關係,容易窺探到孩子靈裏的掙扎和困難,從而及時跟進,以免他們易被世界奪去;同時容易經歷神的同在,為未來被神使用。

    4. 昔日祭壇的建造,是非常簡便的,例如:約書亞建壇於以巴路山(書八30、31) ;基甸建壇於俄弗拉(士六24) ,而且是人人隨時隨地可設立的。今日的「家庭祭壇」可不必拘泥於特定的時間,只要選擇全家人較能聚在一起的時間,就可實行;若家中只有兩位成員信主,或其中一位未信主的,只要願意,也可設立祭壇。但是築壇的目的,就是獻祭和禱告,換言之,我們不可長期使「家庭祭壇」荒涼,要常常抓着機會,例如最少一星期一次,每次半小時或以上,帶領家人與上帝溝通,不過要記住「小孩愈矮,時間就愈短。」

    5. 信徒父母在「家庭祭壇」中的職份有如祭司一樣,負責安排和樹立良好的榜樣,並且持守有恆與虔敬。所以父母自己也要有良好的靈命,方能作孩子成長的動力和牽頭。

    6. 「家庭祭壇」具體的操作可參考麥師母的《家庭祭壇:聖壇搬到家中實戰完全手冊》,其26個實戰建議很有趣,讓「江郎才盡」的我又多了新點子繼續試行家庭祭壇了👏🏻

    7. 每個家庭情況不同,家庭祭壇的方式也沒有固定,不用勉強和比較。只要找到舒服的方式慢慢開始就好了。孩子漸漸長大,家庭祭壇形式也可以因時制宜作調適。

  • 30天禱告手冊 在 【 人妻。倫敦。習作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8-08 08:25:05
    有 5,639 人按讚

    《親愛的爸爸,你在天上好嗎?》內有大量洋蔥隱私,小心慎入。
    .
    10年了,爸爸離開我們10年了。每次想起他,總是淚流滿面,無法自拔!父親節。對我來說是一個特別難受的事情。
    .
    我以為10年過了,自己也成為了母親後,會因為忙碌而撫平思念的情緒。事實卻是相反,也正因為從小跟爸爸感情深厚,更因為自己也成為了母親後,對於父親這個角色又有更強烈的渴望。
    .
    10年了,我從來沒有停止過思念他。

    ----------------

    我的父親是個很神奇的人物,當今台灣幾個赫赫有名的食品飲料公司,都是當年他打造創立或是引進台灣的品牌!是飲料市場中超搶手的紅人!許多大老闆都在挖角他,殊不知,他本科是攻讀電影系的文藝青年,更是攝影高手。而且他這輩子不菸不酒,在當時要靠大量應酬的經銷戰場中,也是異類的主管。
    .
    從小,我還曾經以為爸爸是醫生。因為他每個禮拜一、三、五都要去醫院報到,他每次也都會說:「今天我要去醫院打卡上班囉!」。但他不是醫生,而是一位領重度殘障手冊,洗腎26年的洗腎病患。
    .
    媽媽說,當年台灣還沒有健保,洗腎是一筆非常驚人的開銷,技術儀器也沒有現在這麼好。但爸爸從不會在我們面前顯露消極的一面,我除了他癌末那段期間外,也從來沒有看過爸爸倦怠的模樣。直到有一次陪媽媽去醫院送午餐給爸爸時,我看到他手上插著透析的針,那針我至今都還記得,好粗!我躲到廁所哭了好久。回家後,爸爸反而還笑我,自嘲著說「我是來醫院睡覺休息的啦,還可以看電視耶!」。即使是癌末病危時,都還是必須洗腎!
    .
    洗腎整整26年之久。堪稱是奇蹟!醫院的醫生們,都稱讚爸爸是最乖的病人,按時吃藥,準時報到。護士們則是說,爸爸永遠都是洗腎中心裡最幽默帶來歡笑的人。洗腎,也從不影響他的事業,他工作從不懈怠,也不會遷怒別人!甚至很多教會會友,直到爸爸過世時,才得知父親是名洗腎病患(他一年四季都是長袖襯衫,蓋住有千萬針孔痕跡的手臂)。

    ----------------

    我的爸爸,是很奇妙又前衛的家長。從小我印象中,我的好朋友們,都好羨慕我能當我爸爸的女兒。如果說女兒要富著養,我想我爸爸當之無愧。我總是擁有時下最新的東西,但,爸爸也從來不隨便獎勵我,也不會隨便給我零用錢。原則的事,都不能妥協。
    .
    他告訴我:「以後我能留給你一輩子的,不是銀行本上的數字。而是能隨妳一輩子的意志力跟好信仰。」當時,我真的不明白,甚至有點怨懟。
    .
    我的爸爸,超級異類。當家長們都期待孩子考試要第一名!要100分的時候,他卻告訴我,只有第二名還有99分才是最理想的樣子,因為,永遠都要給自己有進步的空間,要謙虛不要爭第一。我考了第一名,他是真的一點都不開心。
    .
    當所有家長都一窩蜂送孩子去補習請家教時,我爸爸極力反對!甚至還曾經為了「假日不准送Ting去補習,要去教會做禮拜」跟我媽媽翻臉。那是我第一次覺得,我的爸爸也太神奇了!
    .
    我的升學之路也很奇妙,國中進入私立女校後,考試競爭超激烈,我總是全校倒數幾名,爸爸依然不為所動,不讓我補習任何學科。但是,只要是任何我喜歡的才藝課,他跟媽媽永遠都會答應讓我嘗試。(你聽過國小生學插花的嗎?哈哈 30年前喔!)
    .
    當年我的國中、高中老師,都覺得我是班上的奇蹟,學業倒數幾名,家長都不緊張,但也正因為他們一直支持我的興趣。靠著其他冷門的美術、家政、體育,我還一路推甄保送念到大學,從來沒有考過聯考。
    .
    爸爸總覺得,人生有太多比學業更重要的事情。

    --------------------

    好不容易推甄上大學,以為爸爸會讓我再去出國遊學?但他沒有,他不顧當年中東內戰問題不斷。毅然決然送我去以色列的kibbutz當志工,我的外公甚至還氣到不跟我爸說話。但,現在回頭,我萬分感激我這位異類的爸爸。把富著養的女兒,推出舒適圈,送去冒險國度體驗不一樣的女工人生。
    .
    正因為有了在以色列辛苦工作的經驗,回來台灣入學當大學新鮮人,我珍惜就學的機會,還拿到書卷獎跟獎金。但此刻,我跟學校申請休學一年,為了在20歲前,到英國當一年的志工。當時,提出申請時,系主任跟班導師,都覺得我瘋了。(21年前,根本沒有打工度假這種概念,更不用說是無薪的志工服務。)
    .
    只有我的爸爸,從頭到尾的支持我!
    .
    這一年在英國CSV當志工生活,深深影響了多年後的我。也是後來埋下我想來英國念碩士的種子。大學期間的每年暑假,我也都跟著教會到鄉下當義工,最遠還去過泰北的清睞,過著原始的生活,照顧孤兒院的孩子。
    .
    在20年前。是很不能被一般家長認可的行為,甚至還有同學家長,覺得我爸爸給了不良的示範。小孩子不好好念書!以後能做什麼?有著大好前程,休學要做什麼?

    ------------------------

    現在回想起來,我父親這輩子對我的栽培,不是教我要如何去創造存摺本上的財富數字,而是留給我能富養我一輩子的「信仰」,在他身上,我看到唯有 先愛神,才能益人!
    .
    我的爸爸,前衛的思想甚至到癌末病危時,還特別囑咐我跟媽媽,要幫他舉行「生前告別式」,至今參加過的親友們,都永生難忘!他,就是如此勇敢面對生命的人。我也沒有後悔過,當時放下英國的學業,立刻飛回身邊在床榻旁照顧他。一直看著他嚥下最後一口氣,在我耳邊說聲:「女兒,我永遠愛你。」
    .
    告別式舉行時,教會的禮拜堂擠了滿滿都是來緬懷他的人,每位長輩或是德高望重的長輩,一直安慰我,告訴我以前父親多麽提攜照顧他們。原來,把我寵在手心裡的爸爸,在外面,更是大家尊敬的長者。
    .
    寫到這裡,原本淚流滿面的我,擦乾了眼淚!想起了爸爸眾多的好,想起了爸爸是個多麽堅強的父親。我可以想像一個畫面,我打了facetime給爸爸,孩子在旁邊鬧來鬧去,因為封城意志消沉時,哭著跟爸爸訴說多想回家。爸爸一定會說「不要怕!妳比妳想像的還要堅強。跟上帝禱告,他會給你力量!」這,就是讓我過了10年,最懷念的人。

    ------------------------

    今天,第一次在公開的地方,寫了好長、好多,緬懷爸爸的事情,公開好多我成長過程的隱私。父親的身教,深深地影響我的價值觀。或許,很多時候不認識我們的人,只靠著片面之詞,說一些酸言酸語來攻擊。但我相信。爸爸的教育裡,早就幫我在內心深處,建造一個穩固的思想中心。讓我在未來遇到敵人攻擊時,有強大的盾牌相信自己,交託給神。樂觀,正向,積極,不放棄。
    .
    這10年,媽媽常常跟我聊著一起思念爸爸的好。她總告訴我,常常在我身上看到爸爸的影子。說著說著,她就哭了。不是傷心,而是欣喜地覺得,父親成功地把他的精神,落實活在我們的心底,才呈現出了現在的我。
    .
    我的爸爸,媽媽的愛人。你在天上,好嗎?
    .
    我們都很思念你,父親節快樂!
    .
    .
    #果然休息後文思泉湧

    #這裡有參加過 以色列kibbutz、ICYE交換青年或是英國CSV的朋友嗎?

    *照片是我3歲的時候
    *留言處合照,是2009年,我來英國唸書第一年後,回台灣跟爸爸的合照。隔年2010年,父親就癌末過世了。

  • 30天禱告手冊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2-03 19:20:44
    有 461 人按讚

    【到底要不要介入孩子的讀書?要介入多少?】

    有一位媽媽很瀟灑地跟我說,她認為孩子一入小學,學習就應該是他自己的事,為了讓孩子學習自我負責,她決定不介入孩子的學習;

    為了讓孩子清楚自己的學習狀態,同時讓老師能掌握到孩子最真實的學習狀態,她也不打算檢查作業。

    完全交由孩子對自己的學習與課業負責,孩子就真能自我負責嗎?這樣的作法真的能讓孩子進步嗎?
    .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來看看一位聞名全世界的老師怎麼想?

    強調創新教學、塑造自由學風的克拉克學園創辦人,也是《優秀是教出來》的作者隆‧克拉克曾分享一個案例:

    許多科目都不及格的喬幾乎不寫功課,是一個學習落後的學生,於是老師與他的父母溝通,希望他們能確定喬每天都有唸書,幫助他使用學習指南、複習筆記,並且製作生字卡,關於喬的學習,親師必須一起努力。

    但幾個月過去,喬的成績依然落後,因為以上的事情,喬的父母一樣也沒貫徹,卻直率地回答克拉克老師:

    「我們並不擔心,因為我們知道他一定沒有問題的,我們把這件事情交到上帝的手裡,我們會禱告。」

    喬的父母始終相信孩子自己會得到教訓,自己會想辦法,自己終究會有所突破,甚至認為上帝會給予祝福。

    然而事實不然,光靠喬自己的力量,不但沒有絲毫進步,反而愈來愈落後。
    .

    👉 (((自主學習≠獨自學習)))

    所有的老師都希望教會每一個孩子,但光靠老師一個人的苦口婆心絕難達成任務,認真的老師還需要願意一起合作幫忙的父母,才能將學習落後的孩子拉拔上來。

    這個曾榮獲全美最佳教師的老師隆‧克拉克下了結論:「若想孩子成功,父母就得做好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

    他希望父母投入,唯有父母一起進入孩子的學習狀況中,才知道怎麼幫助孩子;也唯有父母願意伸出援手,孩子的問題才可能被貼近的處理,有機會進步。

    隆‧克拉克不否認有孩子完全不需要家長的關注,但仍能保持亮眼的成績,

    但對多數孩子而言,若是父母常常在狀況之外、放牛吃草,孩子成功的機率就微乎其微。

    「最棒的家長都明白,為了孩子著想,勢必得有所犧牲。這些家長知道,沒有任何電視節目,會比花一小時陪孩子念書、檢查作業或陪陪孩子玩大富翁重要。」
    .

    因此,他明白的表示,在他的克拉克學園裡,他會要求家長做一些事,讓家長助孩子一臂之力,協助孩子成功。

    「在孩子的生命中,父母的重要性無人能及!」而他也證實,只要家長願意採納學校老師的建議,通常孩子無論在課業或人際關係上,都會呈現大幅進步!
    .

    採訪200多位優秀青年家庭教育所匯集成的《一流的教養》一書也明確地做出結論:

    「自由放任孩子念書的教育方針並非對所有的孩子都有效」;

    該書所做的問卷中最多的回答是:「比起強迫孩子念書,讓孩子自己作主比較好,但『普通孩子的父母』萬萬不可囫圇吞棗接受這樣的說法。」
    .

    作者金武貴回想自身的成長經驗也感嘆道:「我的個性放浪不羈,讓我自己作主,是絕對不會念書的。」

    他說當時他完全不了解「為什麼必須念書」、「為什麼應該要念書比較好」。
    可見得,關於孩子的學習,「放牛吃草」對多數孩子而言,絕對是一個下策。
    .

    👉 (((孩子大腦尚未長全,很難想清楚為什麼要讀書)))

    成長中的孩子缺乏分析未來的能力,沒有遠見,這完全合乎常理。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Jay Giedd曾利用核磁共振掃瞄了1800名青少年的大腦,驚訝地發現他們的「前額葉皮質區」竟然還沒有長全,而這個區塊專門負責分析事理、組織想法、並權衡行動,被稱作「大腦的CEO」。

    這可以充分解釋為什麼許多青少年根本沒有預見行為後果的能力,因此他們當然不會思索「今天的好成績」對未來會有什麼幫助,眼裡只看見讀書的無聊與壓力,

    於是想辦法偷懶,逃避責任。然而等他們長大,能想通事理時,已經錯過了很多機會,為時已晚。
    .

    因此,在孩子混沌的成長期,父母當然有責任補強孩子大腦未完全的功能,需要在一旁耐心的引導、分析事理、教導、監督,責無旁貸。

    東方父母深諳此理,但是卻又出現一批熱切過頭的父母。虎媽蔡美兒就明白告訴大家:

    中國家長每天花在陪子女做功課的時間是西方家長的十倍,因為中國家長認為,孩子得A-就是壞成績,孩子的數學程度起碼必須超前同學兩年。
    .

    👉 (((爸媽,千萬別把「自己」當成了學習主角)))

    事實上,不少亞洲家長一旦投入孩子的學習,往往發瘋般地走火入魔,落入軍備競賽模式,他們總攬孩子所有學習的大小細節,承擔孩子所有的成敗得失。

    當我在閱讀《虎媽的戰歌》一書時,有好幾次感到很不舒服,因為虎媽在要求孩子勤加練習時,開頭都是跟孩子這麼說的:

    「幫『我』做一件事…」、「『我』要你……」,這讓我十分疑惑,虎媽儼然把學習的主角易主---是「她」自己,而非她的女兒。

    完全無視孩子為學習的主角、擁有獨立人格的介入模式會造成什麼結果?

    《爬上常春藤:培養名校生的17個秘訣》一書寫了一個令人難過的案例。
    .

    移民美國的韓裔宋先生和宋太太生了一個可愛女兒珊蒂,從此就進入瘋狂式的栽培計畫,

    他們為珊蒂訂定了非常緊湊的生活表,每天清晨5:30起床,6點至7點由爸爸陪伴做進階數學練習。

    一放學,宋先生就接女兒到自己的店裡做功課,晚上則要花費數小時繼續指導女兒做數科習題。

    他們嚴格執行每日的行程表,絲毫不准珊蒂懈怠,曾經有一次為珊蒂舉行生日派對,兩個小時一到,宋先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一大群孩子通通趕回家,原因是珊蒂接下來必須完成排定的數學作業。
    .

    在宋先生的用心栽培下,珊蒂也不負期望進入常春藤名校就讀,但這個故事沒有完美的結局。

    從來沒享受過自由、很少盡情玩樂的珊蒂,少了父親的盯哨,便像是放出去的野馬,開始到處參加派對、盡情享樂,和各種朋友廝混,甚至吸毒,

    最後因為成績太差而被取消獎學金,惡性循環之下,她對學習愈來愈沒興趣,也失去信心,最嚴重的是,她和父親的關係變得惡劣,最後形同陌路。

    這個真實案例反映出父母在陪伴學習的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盲點:

    把自己當成學習的主角,而非孩子自己;只在意最後的學習成果,而忘記孩子是否擁有自主的學習動機與樂趣。
    .

    蔡美兒的「虎媽教育法」,用在乖巧的第一個女兒完全奏效,大女兒傑出、亮眼、閃耀,

    但用在剛烈的第二個女兒身上,卻完全失控走樣,母女天天吵到天翻地覆,最後虎媽也只得妥協,讓二女兒按照自己的步調做事,決定自己的事情。

    而我自己對三個孩子呢?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我投入的方式當然必須不同,陪伴的程度不同,介入的深度更不同,但最重要的關鍵是:

    我絕對不橫刀奪「愛」,這個「愛」,是他們自己對學習的熱愛。

    我必須要謹記在心,他們永遠是學習的主角。

    學習效能好,應該是他們自己感到高興;

    學習效能差,他們的憂心當然必須多過於我;

    如果反過來,我的責任大過孩子,得失心也強過孩子,那關於我的投入就必定大有問題。
    .

    👉((( 爸請經常檢視自己陪伴孩子讀書的目的)))

    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散漫的孩子需要父母稍加權威式的主導,而且因此能有明顯的進步,但不見得學得會「自我管理」;

    順從的孩子會乖乖遵循父母所有的安排而毫無怨言,但一旦離開父母的視線,也許會頓失所依,毫無自我主張;

    個性強烈的孩子根本不願意順服父母任一個指導棋,或許反而走上「為反對而反對」的自毀之路。
    .

    這些問題的根結,都在於父母介入孩子學習之時,沒有把孩子當成「第一主角」。

    關於孩子的學習,父母當然必須陪伴、守候與輔佐,但請經常的檢視自己陪伴的目標:
    .

    ➠幫助孩子及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妥善規畫生活作息、有效能的使用時間,並維持到長大成人。

    ➠「想辦法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絕對勝過「維持漂亮的成績」,前者才能讓孩子真正的自我學習。

    ➠常常檢視自己是否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與成就感、擁有學習信心。如果已經嚴重抹煞了孩子的學習樂趣,不如不介入,另外想更好的方法或人選來幫助孩子。

    ➠最終目的是培養出能自我學習、自我管理、自我負責、擁有人生目標的孩子。

    【延伸閱讀】

    ✔《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3165

    ✔《誰說分數不重要:體制內教育的求生術,幫孩子找到分數背後的自己》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9220?loc=P_asb_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