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3個標準差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3個標準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3個標準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3個標準差產品中有7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繼續我們的腎臟系列~ ➡️圖文版請看: https://drjessicakang.blogspot.com/2021/09/blog-post_7.html 除了腎臟水腫、雙套輸尿管,再來我們會看到的胎兒腎臟疾病,就是 #多囊腎。 這個中文名詞其實很容易混淆,因為以英文病名來說,根據是...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660的網紅程威銓.海苔熊,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知道嗎,天氣的確和我們人的心情有關。 例如,法國的一個研究顯示[1],晴天男性搭訕女性成功的比例為22.4%,陰天搭訕成功機率則只有13.9%。不過,這個實驗都是選擇吸引力非常高的男性當作演員,所以可能還有許多需要考量的因素。 . 一直下雨真的會讓人較憂鬱嗎? 最近朋友都在抱怨個案量暴增,坊間有一...

3個標準差 在 政經八百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06 07:13:58

#八百回合經濟談 〔#貨幣危機的前兆 #發大財的好機會 #你嗅到了嗎?〕 ⁡ ⁡ 今天政經八百要來跟壯士們分享,什麼是「貨幣危機」?以及它發生的原因。 ⁡ 如果平常多多關注這些國際金融的動態,也許你就會嗅到一些不對勁的情況,抓住這個發大財的好機會喲! ⁡ ⁡ ▌ 貨幣危機=金融危機? ⁡ 金融危機指...

3個標準差 在 二馬 twohorse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27 03:51:32

20210519 #二馬寫心情 雖然常常在埋怨我的大四生活理當不如現在這般忙碌,但這個疫情倒是徹底把我的大學 happy ending 敲了個粉碎,不僅可以說是提早畢業,連好不容意可以一圓致詞的夢也煙消雲散,即便我的致詞稿一直寫不出來,我也把這個問題歸咎於我並不算實質性地離開大學,但這類型的胎死腹...

3個標準差 在 股海舵手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9:58:01

#crushershare41 這篇文提到我進出6274台燿做隔日沖的操作邏輯 風險提示! 這類操作非常非常需要經驗還有紀律 因為操作期間短且要綜合多方的技術分析 舵手會覺得比當沖還要更難判斷一些 追蹤一段時間的船員應該知道 舵手其實很不喜歡打短線 90%的操作都以波段為主 要有足夠的把握才會真的...

  • 3個標準差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8 21:42:56
    有 55 人按讚

    <腎臟異常小品文 - 多囊腎>

    繼續我們的腎臟系列~

    ➡️圖文版請看:
    https://drjessicakang.blogspot.com/2021/09/blog-post_7.html

    除了腎臟水腫、雙套輸尿管,再來我們會看到的胎兒腎臟疾病,就是 #多囊腎。

    這個中文名詞其實很容易混淆,因為以英文病名來說,根據是否跟遺傳相關? 水泡的大小? 產前超音波型態? 各自有不同的診斷。

    這三種分別是
    1️⃣ Multicystic dysplastic kidney #腎多囊性發育不良
    2️⃣ 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DPKD) #體染色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
    3️⃣ 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RPKD) #體染色體隱性多囊性腎臟病

    ---
    🔎腎多囊性發育不良
    Multicystic dysplastic kidney

    ✔️非遺傳性腎臟病 (有非常非常少見的家族性案例)
    ✔️大多數影響單側腎臟,常見在左側 (若影響雙側腎臟,通常會因為羊水過少等原因導致無法順利成長)
    ✔️發生率: 1/2500-1/4000
    ✔️相關疾病: 膀胱輸尿管逆流、腎盂輸尿管接口狹窄、少部分可能合併食道閉鎖或先天性心臟病
    ✔️預後: 單側預後佳❤️,雙側無法存活

    ✏️產前超音波型態
    1. 腎臟出現很多水泡,大小不一
    2. 水泡之間無連接,各自獨立

    ---
    🔎體染色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
    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DPKD)

    ✔️PKD1(16p,佔85%,較嚴重)和PKD2(4q,佔15%,症狀較輕)基因變異所致,屬於顯性遺傳,因此要詢問家族病史
    ✔️盛行率: 1/400-1/1000
    ✔️成人型,發病時間約40歲左右,但是腎臟變化有可能之前就開始出現。往後症狀有可能出現高血壓、腎臟發炎、腎臟功能變差需洗腎等情形,不過每個人惡化的速度不一

    ✏️產前超音波型態
    1. 腎臟稍微變大(大約1.5-2個標準差),並且看起來比較亮(echogenic kidney)
    2. 羊水量正常
    3. 水泡較少見
    4. 建議可詢問孕婦的家族病史,並超音波檢查孕婦本人的腎臟

    ---
    🔎體染色體隱性多囊性腎臟病
    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RPKD)

    ✔️與PKHD1(6p12.3-p12.2)基因異常相關
    ✔️盛行率: 1/10000-40000
    ✔️新生兒時期會因肺部發育不良而死亡;若撐過新生兒時期長大,往後一樣會遭遇高血壓、腎臟功能變差、肝臟出現問題(肝纖維化、肝臟腫大)

    ✏️產前超音波型態
    1. 胎兒時期腎臟變很大 (4-6個標準差),且看起來比較亮(echogenic kidney)
    2. 羊水量減少 (Potter sequence: 肺部發育不良,四肢受限)
    3. 較常見有小水泡

    🔎🔎醫療專業區:
    提一下PKHD1基因診斷的困難,在於這個基因很大,約500kb,預估含有至少86個exon,突變形式非常多(到目前被報出來的方式約為750種,以Exon 3的missense mutation(c. 107C>T; p.Thr36Me)較為常見),因此目前多使用NGS的方式來診斷。

    ---
    看到這裡可能會有的問題:

    🧐既然ARPKD和ADPKD都會變大且變亮,那兩者要怎麼區分?

    ✔️通常ARPKD的腎臟會變得更大! (剛剛有提約4-6個標準差)
    ✔️ARPKD看起來亮成一片,分不清calyces和cortex;而ADPKD的corticomedullary differenciation是有的

    以上提供給大家參考囉~

    #產前超音波
    #多囊腎胎兒診斷
    #ARPKD
    #ADPKD
    #MulticysticDysplasticKidney
    #CysticDysplasia

  • 3個標準差 在 陳思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24 21:36:16
    有 926 人按讚

    寫給吳秀梅的一封信,

    #不但不合格還代表妳專業失格

    吳署長好,

    在卡通化的民進黨政府官員中,漸漸發現有幾種特色。就是膽子大,承辦各項重大業務時可以沒有會議記錄,沒有錄影錄音存證、沒有開會名單、但可以隨便就說我負責;用專業為廠商背書不怕被質疑圖利,廠商偏偏卻又不爭氣。

    在蔡政府CDC系列卡通聯盟裡,領導食藥署的吳秀梅署長,您開始也展露這些特色,不得不承認您最近 #護航高端疫苗的表現 #瞬間就到達最離譜的等級。
    您是否忘記了食藥署要保護的是國民而不是廠商代表?更令人混淆搞不清楚您到底是食藥署署長還是高端疫苗業務總監!

    有媒體接獲爆料, #高端疫苗不良率高達82%。資料中提到,高端近期嘗試將疫苗產能從2L擴大至50L時,出現試驗結果無法比較的情形,在相同生產模式下,50L製程的分析數據與2L的數據偏差太多,光是3個批次中就有2個批次遭食藥署打槍,導致最後只有18%的產品如期交貨。而嘗試更高階的200L製程時,4個批次更可說是全軍覆沒。

    專家質疑將來高端量產的疫苗品質是否夠穩定,每一批疫苗都有效?

    沒想到您竟然說,外界對高端已是用非常苛刻的標準看待,「你去看各個企業裡面,難道都沒有所謂的不良率嗎?」您不知道這個問題已經惹怒了全台灣的PM嗎?

    事實上,企業能接受的不良率幾乎都是以6標準差(six sigma)為基準的(代表每生產出一百萬個產品,其不良品必須低於四個(更精確來說是3.4個),轉換成一般服務業的用語,就是每一百萬人次的客人,其中不滿意服務的不可以超過四人。結論,追求六個標準差就是在追求零缺點,因為百萬分之3.4對大部分的製品來說幾乎是趨近於零的意思。

    在台積電上班的朋友比喻著
    「 #署長這句話有種當著張忠謀的面前說看看,#Morris會叫妳馬上滾」

    #把3人同意說成18人同意
    之前您說高端疫苗是在18人同意、1要求補件、1反對之下通過EUA;聽起來,是一面倒贊成。但根據陳時中次日的補述,說18人中有3人是「完全同意」,另15人是「有條件同意」。

    媒體直指高端高標過關,是雙重「黑箱」。不直播亦未錄影,是對全民的黑箱;把「3同」說成「18同」,這是對審委的黑箱,剝奪他們的話語權。食藥署公然說謊,主管機關不用究責?

    #台灣人的命被食藥署當白老鼠
    高端在獲得EUA的隔天(7月20日)發布消息:「本公司於7月6日向巴拉圭正式取得第三期臨床試驗核准,可開始收案進行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
    但是最新消息是高端在巴拉圭的所謂三期臨床試驗,也是採用「免疫橋接設計」,與AZ疫苗進行比對性試驗。而且受試人數很少(約1000人),因為急於在今年第四季取得期中分析數據。

    署長您難道就想以此「三期試驗」的結果,和高端疫苗一起欺騙國人?甚至我們還不用等到結果,8月就開始讓國人打?把人民當實驗室的白老鼠嗎?
    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可怕!

    祝 高端

    陳思宇 2021.7.24

  • 3個標準差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27 22:12:08
    有 7 人按讚

    #八百回合經濟談
    〔#貨幣危機的前兆 #發大財的好機會 #你嗅到了嗎?〕
    
    
    今天政經八百要來跟壯士們分享,什麼是「貨幣危機」?以及它發生的原因。
    
    如果平常多多關注這些國際金融的動態,也許你就會嗅到一些不對勁的情況,抓住這個發大財的好機會喲!
    
    
    ▌ 貨幣危機=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指的是在某個國家或地區內,某些金融資產貨指標在短期內突然大幅下跌的情況,有許多不同種的類型,例如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等。
    
    而今天的主題:貨幣危機,則是指某個國家或某個地區的貨幣「大幅」貶值的情況。
    
    
    ▌ 大幅是奪「大幅」呢?
    
    就像是原本這個月台幣 1000 元或美金 30 元可以買到富士蘋果 10 顆,但下個月台幣突然只能買到 2 顆、美金還是 10 顆的情況。
    
    經濟學家們當然也有自己對於「大幅」的定義,例如:Kaminsky et al.(1998)便認為當月的匯率貶值幅度比起加權平均的貶值幅度大於 3 個標準差時,貨幣危機就發生了。
    
    
    ▌ 第一代貨幣危機理論
    
    第一代貨幣危機理論是由 2008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Paul Krugman 在 1979 年的論文中提出。
    
    他認為政府實施內外不一致的政策,是造成貨幣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
    
    舉例來說,當一國採取「固定匯率」的制度時,政府可以達成國際金融的兩大目標:匯率穩定、資金自由流通。
    
    然而若政府還同時想要擴張經濟、解決財政赤字、印鈔票,試圖想要達到第三個目標:獨立的貨幣政策,這時候問題就大了!(忘記的壯士這邊請 #匯率制度大解析)
    
    固定匯率之下還想狂印鈔票,後果就是外匯存底一點一滴的流失,當投機客發現這件事便開始攻擊該國貨幣,放棄固定匯率制度讓貨幣大幅貶值的貨幣危機,便一觸即發。
    
    Flood and Garber(1984))便延伸了這個想法,提出了「影子匯率」的概念,指的是採取浮動匯率制時該貨幣的價值。
    
    當固定匯率等於影子匯率的時候,就是投機客們開始攻擊貨幣的大好時機!
    
    而這個第一代模型,便能夠很好地解釋 2002 年阿根廷出現的貨幣危機。(請看VCR #史上最成功的貨幣局)
    
    
    ▌ 第二代貨幣危機理論
    
    第二代的貨幣危機理論引進了「理性預期」的概念。
    
    Obstfeld(1996)運用了賽局理論當中的協調賽局(coordination game)找出的兩個奈許均衡,發現固定匯率如果被投機客攻擊就會瓦解、不被攻擊則可以繼續存活,同時也補充了第一代的理論。
    
    Copeland(2000)則提出了政府會評估捍衛固定匯率、放棄固定匯率兩者之間的成本,採用成本較低的那個做法。
    
    在這個比較之中,會出現兩塊區域是可以捍衛、也可以放棄的情況,便形成了多重均衡。
    
    在第二代的模型中,只要民眾喪失對未來的信心、預期未來會發生危機,那麼社會就會朝著那個方向前進,最後發生危機。
    
    這便是哈利波特中,崔老妮對鄧不利多作出的「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在自證危機的情況下,政府平日的作風就非常重要了。
    
    這個第二代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釋 1992 年歐洲匯率機制(ERM)的貨幣危機。
    
    
    ▌ 第三代貨幣模型
    
    第三代模型相較於前兩代的模型,探討了銀行和金融體系與貨幣危機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及貨幣危機會對剩下的經濟體造成什麼實質上的影響。
    
    Chang and Velasco(2001)認為,如果本地銀行有以外幣計價的債務的話,短期債務可能會無法延期,貨幣危機會造成接下來的銀行危機。
    
    Krugman(1999)則提出另外兩個重要的因素來解釋貨幣危機:
    
    📌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影響公司的消費能力
    📌資本流動-影響實質匯率
    
    在這個模型當中,一旦公司們的槓桿程度高,或是外債相對於出口的比例很高的話,都有可能是造成金融崩塌的因素。
    
    Krugman 對於 1997 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情有獨鍾,對這起事件診斷之後,認為當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直接放手讓貨幣貶值、以及耗費大量外匯維持固定匯率,這兩種處理方式的結果都一樣糟糕,實施緊急的資本管制防止資金持續出逃比較有可能是解方。
    
    
    ▌ 小結
    
    今天政經八百跟壯士們簡單介紹了三代貨幣危機的小觀念。
    
    第一代可以解釋 2002 年阿根廷貨幣危機、第二代可以解釋 1992 年 ERM 危機、第三代則可以解釋 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那你有沒有在歷史上或生活中嗅到什麼發大財的機會了呢?
    
    下禮拜的八百回合經濟談要跟壯士們分享亞洲金融危機的來龍去脈,敬請期待~
    
    #臺灣 #生活 #政經八百 #知識 #大學生 #經濟 #經濟學 #台灣 #科普 #科普經濟 #懶人包 #金融 #金融危機 #國際 #國際金融

  • 3個標準差 在 程威銓.海苔熊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10-07 00:03:59

    你知道嗎,天氣的確和我們人的心情有關。
    例如,法國的一個研究顯示[1],晴天男性搭訕女性成功的比例為22.4%,陰天搭訕成功機率則只有13.9%。不過,這個實驗都是選擇吸引力非常高的男性當作演員,所以可能還有許多需要考量的因素。
    .
    一直下雨真的會讓人較憂鬱嗎?
    最近朋友都在抱怨個案量暴增,坊間有一個說法是,可能常下雨會讓人比較容易感到憂鬱,晴天的時候通常心情會比較好。真的是這樣嗎?
    .
    一篇研究調查了14478人[2],結果發現平均氣溫、日照時間長度、降雨時間長短和憂鬱症(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與憂鬱情緒(Sad mood) 的盛行率沒有關聯(這張圖是前者,不過兩張圖結果相仿)。
    翻譯蒟蒻:並不會因為下雨的時間變多,或者是曬太陽的時間變多,心情有太大的波動(至少對於大部分的人是這樣)。
    .
    不過,這研究倒是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結果,就是有季節效果。
    .
    夏天和秋天比春天更容易憂鬱(不論是憂鬱症或者是憂鬱情緒)。聽起來有點違反直覺,不過作者也在最後提到一些研究限制,例如倘若我們把「憂鬱」的測量改成「生活幸福感」之類的,說不定就有些影響。
    .
    以前的話我就會下標什麼「謠言破解!」之類的,不過,這幾年跟個案工作之後發現個性變得比較溫和一點(自己說XD),所以如果你最近常常下雨、心情不好,那並不代表你的感受是假的,有一種可能是,你的情緒跟季節轉換有關(別忘了現在是秋天),另外一種可能是,你的狀況跟大部分的人不一樣(也就是說,你是在兩個標準差以外的極端值),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可能,比方說最近工作轉換、家人或感情變故,心情已經夠糟了,出門還下雨,所以雨就變成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滴水珠。
    .
    但不論如何,你的情緒都是真實的,當憂憂來襲,或許真的難以抗拒,不如就開門邀請他進來坐坐,泡個茶一起打PS4。
    時候到了,他會走的。
    --
    [1]Guéguen, N. (2013). Weather and courtship behavior: A quasi-experiment with the flirty sunshine. Social Influence, 8(4), 312-319.
    [2]Huibers, M. J., de Graaf, L. E., Peeters, F. P., & Arntz, A. (2010). Does the weather make us sad? Meteorological determinants of mood and depression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Psychiatry research, 180(2-3), 143-146.
    ISO 690

  • 3個標準差 在 我要做富翁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7-08 13:04:11

    想加入我們大家庭?立即Send份CV過黎:
    ▶ hr@money-tab.com

    1) 本月活動,現正接受報名:
    《施傅試堂分享會(香港站)》《基密部署:基金分享會+試堂》
    《郭釗 - Hea富外地樓試堂》《King Sir樓市講座》
    https://edu.money-tab.com/activity

    2) 我要做股神APP下載:http://onelink.to/mtapp

    3) 緊貼我們社交平台,不錯過任何免費分析/教學:
    訂閱YouTube頻道: https://youtube.com/channel/UCdWNwPuaS1o2dIzugNMXWtw?sub_confirmation=1
    讚好Facebook專頁:https://facebook.com/203349819681082

    =======================================
    大市飄忽未定,市場仍在等待貿易戰的最新發展,我們待關稅清單公布後才為大家分析。本週為大家跟進大市及美國的最新資訊,到底下半年會如何發展?

    撰文時,貿易戰方面的詳細清單仍未公布,可是市場在多月的貿易衝突下,資金不少逃離了股市。根據Bloomberg的Smart Money Flow Index顯示,資金流由高位大幅回落,現時的水平已是看2011年來的低位,即歐債危機發生的水平,反映出市場對貿易戰的恐慌及戒心。

    另一方面,本週公布了美國聯儲局上次議息會議紀要,表明將繼續漸進式加息。可是亦特意提到關於市場風險的問題,如利率將在明年某個時候處於或高於他們預期的目標水平,到時候經濟或出現風險。另外,關注歐洲和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政治和經濟形勢變化,或是經濟增長和通脹“下行風險”﹔相關聯儲官員擔心貿易政策的風險,令經濟未能如預期般增長,需要密切留意。

    回到股市方面的分析,早前街頭智慧為大家拆解過上半年跟下半之間的關係。首先是波幅方面,恆指上半年雖在創出新高後調頭下跌,但其實只是下跌了3.22%。不過以統計來說,這個跌幅是低於平均值,更低於減去一個標準差(更正﹕片段中應是<-0.99%一欄)。從機率來看,恆只有37.5%於下半年上升,平均還要跌8.39%。而幅度方面,恆指上半年下跌的交易日為52天,剛好少於平均值減去一個標準差,下半年上升機率為66.67%,平均升幅為20.45%。總結而言,其實上半年的表現並不差,主要是加息步伐及貿易戰方面影響,令股市現時處於下風,若事件開始平息下來,經濟有望重新上嗆,股市亦有望跟隨。

    最後是經濟上行週期時,股市卻出現下跌情況的統,主因是技術層面上有機會出現不同步。加上經濟並非平穩的上升,有時候會跟預期出現落差及危機,會從股市中反映出來。從統計上,由2009年開始,經濟開始從谷底反轉,但恆指幾乎每年均出現一次較大型的下跌。數字來看,平均下跌的幅度達15%之上,除了去年股市走勢強勁下,跌幅並不明顯,其他年份均會出現超過10%的跌幅。而跌市的長度規模則大約是3個月左右,約80天的交易日。現時的下跌規模其實並不突出,但貿易戰一再拖延令跌市的時間拉長,亦令投資氣氛低下,還望相關衝突可盡快化解。

  • 3個標準差 在 我要做富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08-28 20:41:10

    1) 本週活動,正式接受報名:
    免費試堂分享會:https://moneyttab.wixsite.com/site/sharing-trial
    入門班&初班:https://moneyttab.wixsite.com/site/course
    其他活動:https://moneyttab.wixsite.com/site/activity

    2) 我要做富翁APP下載:http://onelink.to/mtapp

    3) 緊貼我們社交平台,不錯過任何免費分析/教學:
    訂閱YouTube頻道:https://youtube.com/channel/UCdWNwPuaS1o2dIzugNMXWtw?sub_confirmation=1
    讚好Facebook專頁:https://facebook.com/203349819681082

    ==============================
    全民皆股?今年股市暢旺,不少投資者都有所斬獲,亦開始發覺街上愈來愈多人談及到股票的走勢。我們利用了四個訊號,包括了一些統計,揭示牛市在爆煲前的瘋狂訊號。想知道是甚麼跌市先兆?快快去片,跑到市場的前方,繼續領跑大市!如喜歡我們的分析,緊記Share給朋友啊!

    首先跟大家回顧2007年牛市的情況,當時不論是甚麼公司上市,相信亦被超額認購。到正式上市的時候,股價隨即被炒起,不少投資者因此獲利,在多次成功取得利潤後更辭去工作,全職炒買股票。街上亦不論在乘坐交通工具或是其他公眾場合時,身邊不少人都談及到股市及股票的走勢,這是第一個訊號。當時幾乎所有股票都上升,隨便選中一隻股份就被稱為股神。另一方面,被港人稱為「四叔」的李兆基也成傳媒的追訪對象,不時被追問恆生指數的目標,在命中三萬點後更把目標推到四萬點左右,樂觀情緒顯而易見。在賺錢十分輕易的時代,市民出外用餐的時候亦見闊綽,當時到酒樓會見到顧客點叫魚翅撈飯或是鮑魚撈麵等較為貴價的食品,反映出熾熱及瘋狂的程度。

    而以上的一點,環顧近半年來的市場及投資者的情緒,暫未見有非理性的時刻出現。例如到業績公佈後,投資者並非亂炒一輪,反會理性分析其表現,謹慎行事。

    除了以上的軟證據,還有三個硬證據,是確實的數據比較。

    第二個訊號是PE,市盈率。這個是評估股市價值的其中一個重要的指標,以香港恆生指數來說,當爆煲出現時大約要20倍左右,如2007年的熊市則21.5倍,科網股時代更是28.8倍,亞洲金融風暴時較低,但亦有18.7倍。以現時來說只有14-15倍左右,距離20倍仍遠。加上筆者去年已提到,本年的恆指是多年低增長以來,首次得到雙位數的增長,在盈利增長引致價格的升幅下,PE並不算高。當然,如果未來增長減慢,市場反不停炒作向上,泡沬才會出現。

    第三個是每月波幅,這個是反映出市場的瘋狂程度的指標,如短時間內甚至是數個月出現較大的升幅,反熾出市場十分熾熱,或會出現不理性的時候。我們利用ROC (Rate of Change)來顯示恆指每月的波幅,發現每當股市不理性地炒作時,單單一個月的升幅已可達20%之多,如熾熱程度維持,亦會見到接近時間內多月的升幅高於10%,如1993年的小陽春、科網股股爆破前及2007年海嘯前的波幅均大。相反今年的升幅未見十分瘋狂,未曾有一個月升超過10%之上,最近一次已是2015年之時。

    最後是成交額的分析,反映升幅之餘還需要資金的承托,從交易額可得知這個證據。不過單單以成交額來看是沒有意思,因為三十年前並沒有現在的成交額,原因是通脹令價格升高。有見及此,我們利用了統計學的理念來分析,從每月成交金額的數據中,以12個月的平均值加上一個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作比較。結果發現,大牛市的時候成交量會出現連續數月成交額大於以上的基準。其中2007年出現了連續6個月的大成交,而其餘牛市的時段均可取得連續4-5個月高成交的紀錄,反映出交投熾熱。而今次的升市只出現了一個月的大成交,其他月份未能突破平均加上標準差的基準,未算是全民皆股的情況。

    留意以上的四點判斷市場的熾熱情況,便可大概了解投資者的心態。到下次市場瘋狂昤可拿個這些證據,拆開大時代的真面目。

    撰文:施宏毅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