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2020媽媽禮網路申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2020媽媽禮網路申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2020媽媽禮網路申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2020媽媽禮網路申請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1.國外8個受歡迎的兒童居家健身YouTube頻道 https://www.everydayweplay365.com/single-post/2020/04/03/PEathome2?fbclid=IwAR3Rn79IzzOU2U9SuoyNC_VsKsTuPHlqqLPw4TqrQmy5A3n2...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媽咪~爸比~快樂孕兒、育兒教養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免費媽媽營養品試吃品申請 ▶ https://mama.mummy.com.tw/1fsY9 超實用媽媽手冊使用攻略在這兒🙋‍♀ 我們整理出大家常問的幾個問題: 1.為什麼會想創立媽媽手冊社團? 2.什麼時候可以拿到媽媽手冊? 3.媽媽手冊可以身搶到什麼補助或福利? 4.媽媽手冊可以哪裡換贈品? ...

2020媽媽禮網路申請 在 珮雯x睿媽?親子|旅遊|美食|生活?️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2-04 16:06:03

#橘村屋 #彌月蛋糕推薦 今天是2020愛你愛妳年,身邊的朋友也一一的懷孕,身為媽媽好朋友的睿媽,也一直在幫朋友物色好吃的彌月蛋糕😆 某天在市政府樓下發現了橘村屋也有出彌月蛋糕,睿媽原本以為橘村屋只有很紅的水果雙拼蛋糕,想不到連彌月蛋糕也有多達10種可以選擇~ 橘村屋除了對蛋糕烘培講究,對於彌...

2020媽媽禮網路申請 在 Ivy Chao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4-28 09:53:30

我常開玩笑說最近應該是大家最乾淨最健康也最美的時刻了吧!⠀ 每個人的衛生習慣瞬間變好、愛運動又多吃健康食物,⠀ 而且宅在家裡時間變多後,連肌膚保養都特別認真啊!!⠀ #難怪這兩個月保養品用得好快哈哈哈哈⠀ ⠀ 還好母親節快到了~又到光明正大補貨的時間啦!⠀ 雖然每年最開心的是銀婆婆,⠀ 但我是未來的...

2020媽媽禮網路申請 在 Elise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3 10:28:39

那是我第一次遇見敘利亞人,竟然還是在連西方臉孔都少見的嘉義。 離開嘉義前,陪著媽媽弟弟到銀行辦理弟弟之後在法國的事宜,坐在等候區滑著英文的新聞 APP,一陣英文對話以及熟悉的西方男性古龍水味飄了過來,他在我旁邊坐了下來,我依然繼續讀著我的文章。 我感覺到有陣眼光在打量我,果不其然過了不久他開始找...

  • 2020媽媽禮網路申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21 19:01:09
    有 281 人按讚

    1.國外8個受歡迎的兒童居家健身YouTube頻道
    https://www.everydayweplay365.com/single-post/2020/04/03/PEathome2?fbclid=IwAR3Rn79IzzOU2U9SuoyNC_VsKsTuPHlqqLPw4TqrQmy5A3n25PS0Qvgn1JI

    跟著youtube一起健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app=desktop&v=u_TrbTwiK6c&feature=youtu.be&fbclid=IwAR1oD37kih7bA0wJxTBELFv6SZi3ImhHZA2C4bRR1uCTP0fFck_q47dBCtw

    2.免費著色畫圖紙
    https://topcoloringpages.net/

    https://www.crayola.com/featured/free-coloring-pages/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

    https://kodomoe.net/picturebook/30026/......

    https://www.readbrightly.com/eric-carle....../......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PWRIvKD8cHBZdDt3h9X2Bp18we_xzwNy/view?fbclid=IwAR3dBCRSVIBGyVNbQUibsNI_1QnwxS6XgGv15zxakdpCujbFDmvBDeVWCXA

    https://www.thepurplepumpkinblog.co.uk/printables/peppa-pig/peppa-pig-colouring-pages-free-printables.pdf?fbclid=IwAR2EXXaLFQDHsNs6AiQWZuOvLwsPQc48S4GZEmJ1ZomaN5-ce3WOiQTZ0B4

    3.美國nasa官網,八大行星著色紙,還有一些影片可以看
    https://spaceplace.nasa.gov/coloring-pages/en/

    youtube 頻道聽故事(中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EAjRXzNApfUeSi6tSXesg/playlists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GdohZYZ9lf8htiogEEu7w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vQagFNHMrGgQpYunk4rHXg

    把玩具冰進冰塊,讓小朋友來解救
    https://kknews.cc/baby/yyb3knj.html

    臉書大神媽媽們,分享在家可以做什麼:
    https://www.facebook.com/inquiringabouttheworld/

    https://www.facebook.com/Jstiltedlens/

    https://www.facebook.com/kiddosfunlab/

    4.推廣閱讀---看不完的電子書步驟
    網路申請辦理台北市圖書館圖書證(不用繳費)
    https://book.tpml.edu.tw/webpac/registration.jsp
    用帳密進入台北市立圖書館
    https://tpml.ebook.hyread.com.tw/index.jsp
    開始看電子書

    5.未來少年提供免費100期線上閱讀唷

    📘《未來兒童》➡️ bit.ly/3bx0qtl
    📗《未來少年》➡️ bit.ly/3btoVr9

    6.說故事podcast免費資源

    https://www.facebook.com/readwithmissj/posts/300928718341850?comment_id=300931755008213¬if_id=1621227141965797¬if_t=feed_comment&ref=notif

    LIS情境科學教材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jSMfRDks28MYaJ4iPkQMQ

    PanSci 泛科學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uHHKbwC0TWjeqxbqdO-N_g

    啾啾鞋
    https://www.youtube.com/user/chuchushoeTW

    佑來了
    https://www.youtube.com/user/cutejyjyme

    大膽科學 - What If Chines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G_f_x7GlHsLy18rkDUNrg

    數感實驗室Numeracy Lab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_vW48pRsAdM72Px8lr5w0Q

    7.🎨繪本作者🎨

    👉Eric Carle 最受歡迎的卡爾爺爺
    https://eric-carle.com/resources/downloads-and-activities/

    👉Todd Parr 最充滿正能量的Todd Parr
    https://www.hachettebookgroup.com/landing-page/todd-parr-fun/

    👉👉Pete The Cat 永遠正向思考的皮皮貓
    https://www.petethecatbooks.com/activities/

    👉Steve Antony
    🐼Please, Mr. Panda🐼
    最有禮貌的熊貓先生

    http://kids.scholastic.com/kids/books/mr-panda/

    🍌Betty Goes Banana🍌
    https://www.steveantony.com/betty-goes-bananas-art-activity-draw-betty

    👉Mo Willems
    幽默風趣地Mo Willems,提供大小讀者好多好多學習單,超棒的👍
    http://www.mowillems.com/

    👉Emily Gravett 經典歷久彌新的繪本作品
    https://www.emilygravett.com/

    👉👉Tim Hopgood
    超愛Tim Hopgood每本作品,每一本都讓人覺得是藝術
    https://timhopgood.org/

    👉👉Jan Thomas 幽默到不行的Jan Thomas
    https://www.janthomasbooks.com/thingstodo.html

    👉👉Lucy Cousins 最受小朋友喜愛的Maisy
    https://speak-and-play-english.com/hooray-fish-lucy-cousins-bingo

    https://www.candlewick.com/book_files/9999999902.kit.3.pdf

    👉👉Liz Climo
    疫情宅在家悶得發慌最需要藉由Liz 幽默風趣的小故事來療癒一下
    大人小孩都超適合♥️
    https://www.facebook.com/LizClimo

    👉👉Tom Lichtenheld
    https://www.tomlichtenheld.com/childrens_books/activity_guides.html

    👉👉Chris Haughton
    Shh! We Have A Plan
    A Bit Lost
    OH No! George!
    🎉New book!! “ Maybe “
    https://www.chrishaughton.com/

    🎹歌曲線上學習資源🎹

    🎵Super Simple Songs🎵

    https://supersimple.com/content-type/free-printables/

    https://supersimple.com/content-type/worksheets/

    🎵Pinkfong🎵
    #StayHomeWithPinkfong
    https://www.pinkfong.com/singplaylearnathome/

    🎵Maple Leaf learning🎵

    https://mapleleaflearning.com/library/worksheets-by-topic/

    🚞Thomas & Friends 🚃
    http://www.thomasandfriends.com/en-gb/activities

    8.《宅在家裡的育兒好資源》
    🔰英文繪本線上聽
    📙Books Read Aloud🔈
    https://justbooksreadaloud.com/
    將490本繪本小說依照難易深淺分類,選書即馬上聽故事。不用入會也不用費用。

    📒Audible Stories
    https://stories.audible.com/start-listen
    可以免費聽故事,有依照年齡分故事難易程度

    📗台北市立圖書館
    http://isearch.tpml.edu.tw/tpmlhyint/index.jsp
    台北市立圖書館裡電子資源裡的Tumble books, 每本都是做成很棒的動畫的朗讀flash。

    📒國際數位兒童圖書館📚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igital Library)
    http://en.childrenslibrary.org/
    ➡介紹:
    https://www.everydayweplay365.com/single-post/2020/02/17/intlchildrendigitallibrary1
    它是一個完全免費的線上圖書館,內容涵蓋全球59種語言、100多個國家,目標是激發3至13歲孩童對書籍閱讀的興趣。

    📓非營利線上圖書館Internet Archive
    Children's Library 兒童圖書館
    ➡官網:https://archive.org/details/iacl
    ➡介紹文:
    https://www.shoppingdesign.com.tw/post/view/4720?utm_source=facebook_sd
    Children's Library 兒童圖書館開放逾 3,000 本繪本線上閱覽,《小紅帽》、《灰姑娘》、《日之東・月之西》等知名作品都在館藏之列。

    🔰中文繪本線上聽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
    https://children.moc.gov.tw/index
    『兒童文化館』於1999年由臺灣文化部所創立,累積數百本優質中文繪本,包括:圖畫書、童話、民間故事、童詩散文、知識性讀物類、橋梁書、雜誌刊物、小說等,適合學齡前幼兒至小學高年級兒童。

    🔰英文線上/app課程
    📙ICRT News Lunch Box
    https://www.icrt.com.tw/news_lunchbox.php?&mlevel1=7&mlevel2=96
    ▪教育部與ICRT合作,專屬國小生聽力節目。每天五分鐘,提供英聽能力。有分級為國中及國小 。
    ▪連結內有音檔,還有文字檔的文章、單字、問答題、解答,並可追溯已播出的節目。

    📗25個絕對必讀的國外重要兒童科學網站 (含美國名校/NASA/政府官網/重要博物館等)
    https://www.everydayweplay365.com/single-post/2020/02/04/25sciencekidseverydayweplay365

    📓Scholastic線上課程
    Scholastic出版社因為病毒緣故開放從幼稚園到小學的線上課程。
    ▪username: Learning20
    ▪password: Clifford
    💻網站:https://classroommagazines.scholastic.com/support/learnathome.html?fbclid=IwAR01-IqJ3mhOQPWeAiwybPsLXu6Fe0BU-52lgw4IO2U3ayBurh5dbUHAYR0

    📘Usboren線上免費資源
    💻Play and Learn at Home
    https://usborne.com/play-and-learn-at-home/?fbclid=IwAR1TRxr0jeWFRKK-oagZdzp4_8UcxhJ5LZEDXCbF9vVhv6YIKHJkRw05nFY
    英國童書出版商Usborne分享他們的免費資源, 適合11歲以下小朋友。

    📱🎵SoundOn🎶#線上免費聽故事
    https://www.soundon.fm
    台灣新創的podcast系統,裡面有許多頻道可以收聽,這類型聽廣播型態在美國很流行,有點像是用聽的Youtube。裡面除了有分類的各種頻道(音樂、理財、TED、人文……),也有一些教養相關的分享、說故事給孩子聽、有些是改編經典童話。
    ✔維多叔叔的故事歡樂車
    ✔DaDa阿姨說故事
    ✔經典101 說給孩子聽的有聲書
    ✔星星姐姐故事中
    ✔森林賽車手的繪本故事時間(是一個矽谷的爸爸自己錄製的,有很多繪本)

    📱Khan Academy Kids :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org.khankids.android
    ▪用五個主題動物🦊🐻🐘🐦🐶來設計教材,非常豐富的學習內容,用有趣的卡通動畫來讓孩子從最簡單的數字、顏色、形狀……來學習,動畫非常精緻可愛。

    📱英文學習兒童版app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talkenglish.kids
    ▪將90個主題,依照難易程度分成好幾個關卡。
    ▪沒有影片,每一課會有一段英文內容,聽完之後可以玩單字配對完成句子的測驗遊戲。

    ☀4-7歲小太陽雜誌線上音檔,故事音樂都完整
    https://mag.kimy.com.tw/#/recommend

    🔰日文免費線上學習
    📘NHK for school
    http://www.nhk.or.jp/school/
    日本NHK提供幼稚園至高中程度的免費線上學習資源。

    🔰自然學習
    🎵線上免費聆聽全球400多個森林聲景音樂的《自然之聲地圖》(Nature Sound Map)!😍👂🐦
    https://www.everydayweplay365.com/single-post/2018/03/23/naturesoundmap

    🔰線上實境虛擬美術館
    🏛Google Arts & Culture
    https://artemperor.tw/focus/3189
    ▪包含【倫敦.大英博物館】、【紐約.古根漢博物館】、【巴黎.羅浮宮博物館】、【巴黎.奧賽博物館】、【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倫敦.英國國家畫廊】
    ▪也有app可以下載。

    🔰免費Worksheet
    📰水產研究各種魚類
    http://www.fra.affrc.go.jp/forkids/kids_pr_fun_paper-craft.html
    可以印出來摺紙的各種魚類

    🖍FreeGameAndWorksheet
    ▪介紹:
    https://ez3c.tw/7043#.XD2hZ0SNWV0.facebook
    有依照年齡設計的摺紙、繪圖著色、數學、科學…練習素材,可直接下載列印使用。也有分難度可以選擇。
    ➡原網站:
    https://www.education.com/worksheets/ela/coloring/
    🔺裡面有許多分類,有learning plan可以跟著學習。
    ▪讀跟寫的練習
    https://www.education.com/worksheets/ela/coloring/
    ▪主題式Lesson Plan下載
    https://www.education.com/lesson-plans/?cid=11.2112
    ▪科學:有分主題式的教案
    https://www.education.com/resources/science/?cid=11.212
    ▪數學:有遊戲跟練習題可列印
    https://www.education.com/resources/math/?cid=11.2118
    ▪音樂與藝術
    https://www.education.com/resources/the-arts/?cid=11.2116
    ▪其他外語學習:西、法……
    https://www.education.com/resources/foreign-language/

    🖍《繪本桌布Eric Carle》
    🎨著色區: https://reurl.cc/arGr7Q

    🖍《冰雪奇緣著色畫
    🎨著色區: https://reurl.cc/0oXOv9

    🖍《野貓迷也很忙‧跟著軍團學塗鴉 》
    🎨著色區:https://kodomoe.net/picturebook/30026/

    🖍《Peppa Pig跟著佩佩學畫畫》
    🎨著色區:
    https://www.thepurplepumpkinblog.co.uk/printables/peppa-pig/peppa-pig-colouring-pages-free-printables.pdf

    🖍更多著色畫可下載區 : http://kids-nurie.com/

    🔰運動類型
    🏋孩子不用出門也能運動!國外8個受歡迎的兒童居家健身YouTube頻道 增強肌耐度 提高免疫力💪
    https://www.everydayweplay365.com/single-post/2020/04/03/PEathome2

    💃🕺《Just Dance 舞力全開》 「Just Dance Unlimited」免費體驗讓你在家動起來
    https://www.ubisoft.com.tw/just-dance-get-moving-at-home-with-just-dance-unlimited-for-free/
    ▪可以跟孩子一起跳舞

    🔥🔥5.17更新🔥🔥
    ✔臺北市酷課雲線上學習資源 https://sites.google.com/view/cooc/
    ✔均一平台
    https://www.junyiacademy.org/
    ✔Pagamo平台
    https://www.pagamo.org/
    ✔學習吧
    https://www.learnmode.net/home/

    🔰康軒線上資源
    ✔教學檔案:跟著康軒一起學習吧
    提供康軒各科簡報、影片、試卷,讓教師可以輕鬆一鍵複製、派發課程。
    ▪️資源網址:http://reurl.cc/9ZKyQa

    ✔線上測驗:師生平台
    提供教師線上測驗與討論的平台,可一鍵派題,立即掌握學生自學狀況。
    ▪️資源網址:http://reurl.cc/DvVDQ6

    ✔自學影音:影音頻道
    豐富多樣、扣課扣圖的學習影片。讓孩子在家自學,康軒擔任小助教,引導學生預習、複習教材內容。
    ▪️資源網址:http://reurl.cc/KxaLqq

    ✔好用程式:課文輕鬆聽
    康軒首創提供課文朗讀音檔,讓學生在家自學,家長可以播放音檔,引導學生學習。
    ▪️資源網址:http://reurl.cc/NX7D86
    =====================
    原文可以分享
    《動靜皆宜,繪本資源整理》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732776403922369&id=489646774902001

    自己尋找自己需要的教材嘍!
    防疫在家,我們家長自救會
    互相幫忙才是我們台灣強大的力量
    一起做好自己的本份

    #這是個大社團統整出來的資源
    #大家互相幫忙
    #推薦給有需要的家長

  • 2020媽媽禮網路申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16 11:09:45
    有 1,599 人按讚

    轉載好文,勇敢面對COVID病毒

    張凱銘醫師(美國紐約市立醫院感染科醫師)
     
    5月14日下午1:21
     
    發表於【COVID-19 醫療人員防疫戰術戰技交流中心】
     
     
    **文章最後面補充以下章節:兒童,孕婦,COVID後遺症,COVID傳染途徑,疫苗副作用處置**
     
    *再補充DVT prophylasix, ivermectin, 非嚴重COVID病人*
     
    現在已經不是2020年3月了,對於COVID知識,我們了解更多了,很多過去錯誤的做法,都可以調整,有新的東西,也應該嘗試使用,這就是與時俱進。不要害怕病毒,我們可以克服。一年後再發一篇review。(註:本文特別是治療方法寫的很粗淺,以綱要提醒重點為主,裡面講的東西你如果搜尋多半有論文佐證,細節東西還是以有公信力的來源為主,此文非醫療建議)
     
    #傳染力:
     
    為什麼COVID-19傳染力驚人?因為無症狀也可以開始傳染,這跟2003年的SARS不一樣,SARS原則上要病人有發燒或咳嗽症狀才會傳染,所以當年很快就可以擋下來,現在的COVID可以沒有症狀也傳染給別人,所以各大出入口體溫篩檢其實不一定很有用。因為可以無症狀感染,所以疫情才會這麼難以控制。COVID原則上出現症狀前兩天到發病後一天內傳染力最強,發病後七天內逐漸減弱傳染力。病人多久還有傳染力確切時間很難告訴你一個數字,但是大致上7-10天後就沒有什麼傳染力了,這也是美國CDC的隔離時間是訂在10天的原因,當然不是說十天後就一定不會傳染,這邊是說傳染力越來越弱,機率越來越低,一個概率的問題,醫學到最後都是統計的問題,極端值先不討論。
     
    #什麼叫確診?
     
    在此次疫情爆發之前,時常看到境外確診者,常常沒有症狀,也許在國外一陣子前染過病,到台灣篩檢陽性,或甚至是隔離14天後期滿然後自主申請檢驗然後被確診,那些人的通性都是CT值很高(>30),抗體早就已經產生陽性,這代表,他們早就被感染了,他們某種程度已經免疫了,PCR測出來的只是死掉的病毒片段被檢驗出來,其實沒有什麼傳染力不用太擔心。CT值代表要複製病毒片段多少次才能被檢驗出來,所以CT值如果很高,代表病毒片段實在是太少了,要一直複製到30次以上才有辦法被檢驗出來,有個小篇的NEJM韓國研究指出CT值在28.4以上病毒培養都培養不出來,所以CT>30其實根本不用擔心。這種沒有什麼臨床意義的病例,是否有需要每個人都送去負壓病房隔離,我認為是很需要商榷的,我很難想像這些人既沒有症狀,也沒有傳染力,到底是要住院做什麼治療?如果疫情不嚴重就算了,但國內疫情持續升溫,這可能占用醫療資源讓有需要的人無法住進醫院,那問題就大了。現在已經是2021年五月了,早已不是2019年12月或2020年一月,COVID已經不是神秘的病毒了,我認為需要用科學方法對待隔離這件事。然而此次境內社區感染,很多都是有症狀且CT值低(10-20幾),這些人就是剛被感染,這些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確診者,這些是最要小心的族群。
     
    #檢驗:
     
    PCR是1980年代就發展出來的一種檢驗技術,這不是什麼酷炫的科技也不是昂貴的檢查,任何一個檢驗,結果是死的,判斷是活的,如果有偽陽性或偽陰性問題,都可以再重複檢查。臨床判斷不能忽略。如果覺得重複檢驗費太貴,那問題應該是為什麼此項檢查會這麼貴,而不是懷疑其檢驗的必要。COVID都可以無症狀,如果懷疑COVID,不要用猜的,要用驗的。
     
    #Variant (變異病毒):
     
    COVID病毒跟其他常見流感病毒一樣,越多人被感染,病毒一直複製,外膜就容易產生片段的變異,所以本質還是同一個病毒,因此我不喜歡用變種病毒這個名稱,我比較喜歡講變異。不管是英國或南非病毒,他們並不會使感染後的病人變嚴重,但是變異病毒的傳染力確實比較強,也可能讓疫苗效果比較不好,但是目前看來疫苗對英國變異病毒還是有效的。我認為未來的世界可能會需要每年都打COVID疫苗,就像流感每年都會變,每年都該打流感疫苗,任何人終究都需要打COVID疫苗,在這地球村就是不可能不打,除非你永遠關起來不要跟外界的人接觸。阻止病毒繼續傳播的最好方式就是疫苗。如果可以,我希望全世界70億人現在都注射好疫苗,一兩個月後COVID大流行就會終結。為什麼COVID一直流行,就是因為全世界疫苗施打太緩慢,太多人猶豫不決。越慢打疫苗,病毒一直在複製,一直複製的結果就是又產生變異,到時候疫苗又漸漸失去效果,大流行又要重來一輪。
     
    #疫苗:
     
    現在全世界有四家有效的疫苗:Pfizer和Moderna是mRNA疫苗,AZ和JNJ是腺病毒載體疫苗。這四種都非常有效,重症死亡率保護都非常的好。疫苗最重要的是防止死亡,不是打了就一定不會被感染。實際上COVID大部分的人被感染了只有輕度或無症狀,但是有些有危險因子的人(COVID特別喜歡攻擊老年人,肥胖,糖尿病者)可能產生嚴重肺部纖維化而至死亡。如果今天全世界的人都打滿疫苗,有些人也許還是會有感染或輕微症狀,但是到時候就不會有人擔心,因為跟感冒一樣,沒什麼大不了的!今天還在擔心那些輕微副作用(發燒、疲憊、肌肉痠痛這些真的是無關緊要1-3天就會消失的副作用),那你就失去了大局觀。99.99%的人都沒有出現嚴重副作用,甚至在國外都有過敏案例用漸加劑量還是把第二劑疫苗打齊的記載。打疫苗很多人當然會有不舒服反應,但是這些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打疫苗本來就不是要打舒服的,打了針會不會舒服一直都不是打疫苗的考量點,就跟你終究要買歐洲車,你這輩子終究是要打COVID疫苗的,早打就早有保護力,就不會一直擔心會不會被感染。我認為能早點打疫苗就是好事,任何上述四種疫苗都非常的好,真的不需要挑,沒有打就是沒有防護力,與其思考70-95%的差距,不如想0-70%的差距,沒有打疫苗病毒可以長驅直入,有疫苗你平常沒有太多病史或免疫問題,你要死於COVID的機率會非常非常的低。打疫苗不是大學聯考,去計較一兩分的差距,每個疫苗臨床試驗的基準點都不一樣,沒辦法拿純數字去比較。美國人做事慢,非常沒有效率,有在美國生活過一定知道這點,然而美國疫苗是在FDA星期五通過,星期一就開打,這點就非常有效率。看到很多人因為疫情爆發終於願意趕快打疫苗了,這也算好事,雖然在過去兩三個月早就可以做的事,真的是有點可惜。我真的很希望疫苗覆蓋率可以再高一點。
     
    #疫苗副作用:
     
    常見副作用就不說了,發燒疲憊肌肉痠痛等,這些不應該是你不打疫苗的理由。有些人可能淋巴腫大但是不嚴重且看運氣。立即過敏反應極度罕見。現在要談談血栓。AZ或JNJ腺病毒載體疫苗有一個非常罕見(約十萬到百萬分之一)但可以是嚴重的副作用就是血栓問題。這邊的血栓並非腿部因久不動而產生的靜脈栓塞(DVT)或肺栓塞(PE),而是會產生類似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的原理,身體產生platelet factor 4 (PF4)抗體跟heparin結合消耗血小板導致的血栓問題,然而這些人都沒有接觸過heparin類藥物,所以因為疫苗導致的血栓病有一個新的病名叫做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VITT),這比較類似自體免疫反應,常發生在年輕女性,過去可能沒有什麼明顯病史或血栓問題,在打了AZ或JNJ疫苗,一般在兩個禮拜左右發作(時間相對短,長一點可能一個月),血栓產生部位有可能是在splenic vein or cavernous venous sinus,所以病人也許會有肚子痛、頭部腦神經異常,動眼神經異常,視力異常,等問題。如果是腦內血栓影像診斷甚至要靠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血液檢查要驗HIT panel (PF4 or serotonin release assay)。相信很多台灣醫師可能根本沒有驗過HIT,因為東方人血栓問題不大,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所以更加肯定疫苗風險是很低的。臨床醫師警覺性要很高。疫苗副作用通報系統要很完善才行。治療方式不可以用傳統heparin類的抗凝血劑,enoxaparin這些常見的都不行。可以使用argatroban,fondaparinux,或DOAC (apixaban, rivoraxaban)這類。還可以用IVIG治療。所幸國外的案例多半治療後無大礙。
     
    #COVID的治療,現在有什麼?
     
    - 剛確診沒多久,最好前48小時內,如果屬於高危險族群(病人本身身體比較差者),打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效果最好,可以預防病情的進展,在美國有很多infusion center,或有些急診也可以打,抗體趕快中和病毒。美國現在有Regeneron藥廠的Casirivimab/imdevimab跟Bamlanivimab/etesevimab。
     
    - Hydroxycholoroquine奎寧在2020年三月美國疫情剛爆發甚至世界各地都很常用,多個研究出來結果就是沒有用,希望以後不會有人再提這個了
     
    - 慎用抗生素:在2020年三月幾乎每個人因為COVID住院都會給azithromycin等抗生素,因為臨床上病毒性肺炎跟細菌性肺炎都很類似。但是發現COVID剛發病很少有細菌感染,如果病人只是乾咳,沒有痰,CXR或CT很典型就是bilateral GGO沒有局部consolidation(局部細菌肺炎感染),其實可以不用上抗生素。一般細菌性感染多半發生在ICU病患、插管者、住院住兩三個禮拜以上者,這些再好好考慮。不應該每個人得到COVID就給抗生素。
     
    - Remdesivir IV for 5 days(200mg*1 day, then 100mg*4 days)在美國算最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如果有氧氣需求患者一般都會給,注意肝指數可能升高需要檢測,攜帶remdesivir的cyclodextrin需要靠腎臟清除所以如果eGFR<30可能不能使用,但是洗腎可以清除所以洗腎患者又可以使用
     
    - Dexamethsone 6mg IV or PO for 10 days: nejm上大名鼎鼎的recovery trial顯示,對於重症患者(需氧或插管者)有助於降低死亡率,特別是插管者幫助最大,因為可以避免免疫風暴過度激化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如果病人不需要氧氣輕症患者,給dexamethasone是無用的,請勿濫用類固醇。
     
    - 氧氣目標不一定要100%,如果病人沒有特別覺得喘,SpO2維持在92-96%左右其實也可以。跟2021年3月做法不一樣的事,避免早期插管!插管可以避免最好,一旦插管就很難拔管,俯臥(肚子貼地臉朝下)prone position對於血氧維持還是非常有效,high flow nasal cannula (HFNC)高速鼻氧氣管對於維持血氧也很有效,這些都可以避免走入插管這一途。
     
    - Tocilizumab: 2020年3月很多人用,後來研究說沒有用,最近又捲土重來越來越多研究看似有用。Toci(這樣簡稱才不會念太長)是IL-6 inhibitor,可以抑制免疫反應也是想避免走入cytokine storm,先前研究結果會失敗可能跟使用時機最有關,因為不是每個病人都可以給,而是建議在氧氣需求量一直增加,已經到只用HFNC或BiPAP這種階段隨時要被插管這種階段可能會比較有用,而且至少給過類固醇(上述的dexamethasone)24小時還是一直惡化再給。
     
    - 小心菌血症甚至黴菌感染:這些是指ICU重症患者,他們可能產生MRSA or MSSA bacteremia, Candidemia等,如果住院有發燒,該做的blood culture還是不能少。甚至有些病人肺部產生mucormycosis or Aspergillosis的關聯性世界各國有越來越多的paper報導 (我也有一篇相關論文)。
     
     
    後記:算是一年後的一篇心得文章,在美國紐約2020年3月我們走過最可怕的多次融斷潮,紐約當時宛如空城,時代廣場空無一人,空氣中彷彿都有高濃度的病毒,ICU要擴張三倍,整間醫院只有COVID病人相比,現在怎麼樣台灣情況都好得多,而且現在有疫苗,有更多對病毒的認識,少了很多未知,我們現在更多知道什麼藥物有用,什麼沒有用,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我對台灣人高水準的國民素質很有信心,多半人都很願意戴口罩也配合,疫情肯定不會太差。冷靜準備,有疫苗趕快打。看著歐美在疫苗施打後疫情逐漸散去,台灣也不可能永遠用高壓圍籬,非常”old school”的”2020年”防疫方式一直下去,最有效控制疫情還是要靠疫苗,希望全球大流行可以趕快結束。
     
     
    *************************
     
    補充
     
    #兒童:
     
    小孩子也會得到COVID,他們症狀多半比較輕微,但是說小孩子得到都不會有事也不是正確的。有部分小孩得到病毒急性感染也可能會嚴重到插管,因此不能因為多半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就掉以輕心。小孩子常常造成家長或成人的感染來源,就算小孩子沒什麼事但是如果傳染給家裡長輩可能導致長輩嚴重生病,因此這部分公衛預防也很重要。另外小孩比較可能因為COVID的併發嚴重疾病叫做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在美國我們讀MIS-C為”Miss C”,MIS-C並非病毒急性感染導致的疾病,實際上多好發兒童感染後一個月後,其症狀表現如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這些病人說不定COVID PCR都已經陰性,因此不需要給remdesivir等抗病毒藥物,這比較像免疫發應引起的全身發炎反應,處置方法類似Kawasaki disease,給IVIG、Aspirin,要做心臟超音波Echo。成人也可能會有MIS-A (A=adult),但是成人科醫生對川崎病經驗不足也許比較容易漏掉。目前僅有美國Pfzier疫苗降低施打年齡到12歲以上,其他疫苗還沒有開放讓兒童施打。
     
    #孕婦:
     
    孕婦如果感染到COVID多半還是輕症為主,但是部分病人會有比較糟的預後。所以如果能盡早接種疫苗,還是多一點保護。目前沒有證據疫苗會對流產或胎兒有不良影響,實際上很多新生兒的血液可以測得對抗COVID的抗體,意思是說如果媽媽有打疫苗,新生兒也會間接打到疫苗,其實對兩方都是好事。如同之前所說AZ有可能導致某些罕見血栓,而這個又比較好發較年輕的女性,是一個要衡量的點,但各大婦產科醫學會偏向鼓勵孕婦施打疫苗,病人需要知道潛在風險,孕婦打了疫苗也不用太恐慌,如果疫情嚴重施打可能還是Z>B。
     
    #COVID後遺症:
     
    有部分人得到COVID後,儘管已經康復沒有病毒感染的跡象,但還是有持續的症狀特別是疲憊、思慮不清、運動一下就很累需要停止、焦慮、嗅味覺異常等甚至到六個月以上之久,此為“Post-acute sequelae of SARS-CoV-2 infection” (PASC)。PASC是一個真實的疾病國外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問題,多半好發年輕女性30-40歲左右,可能跟免疫反應有關,一系列的血液或抽血檢查多半都正常,卻有持續的症狀且都得過COVID,他們一般都沒有嚴重COVID疾病,多半輕症且不需要氧氣。目前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式,症狀治療為主,時間久了多半慢慢改善緩解,可能需要多方專科(包含精神科)一起幫助病人。
     
    #COVID傳染途徑:
     
    還是以空氣、飛沫傳染為主。接觸傳染似乎沒有想像中常見。勤洗手、環境清潔當然很重要,但是不用過度恐慌而反覆一直消毒等,接觸傳染沒有那麼容易傳染。
     
    #疫苗副作用處置:
     
    不需要預防性吃退燒藥,如果有發生發燒或疼痛等再吃止痛退燒藥就好(acetaminophen or NSAIDs)。免疫力不全者或老人、安養院居民,其實是最需要施打疫苗的對象,因為他們一旦得到COVID死亡率最高,這些人施打疫苗反而最不會有任何症狀因為他們免疫反應力弱,就算是施打了mRNA疫苗還是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抗體,因此他們還是要戴口罩等特別小心,他們是所謂”breakthrough infection”(突破感染)最常見的族群。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一般人有什麼疫苗就先打什麼,因為對一般人來說現有疫苗保護力其實就很夠了,根本不用區分保護力高低基本上打滿了都可以非常有效預防重症,至於高危險族群他們更不能承擔沒有疫苗去保護的風險下,總之就是建議趕快施打。
     
    #深部靜脈栓塞預防(DVT prophylasix):
     
    在美國不管什麼原因住院,沒有明顯禁忌症基本上都會每天皮下注射抗凝血劑enoxaparin SQ 40 mg daily預防DVT,這個是在COVID疫情之前就一直這樣。COVID的其中一個致病機轉是因為他容易形成微血栓microthrombi堵塞肺部導致缺氧甚至是到處形成DVT或肺栓塞PE。然而研究顯示,給治療DVT/PET的劑量enoxaparin 1 mg/kg BID一天兩次的高劑量用於COVID住院病人,對於預後並沒有顯著差異,意思是說你不需要每個COVID病人都給抗凝血劑的治療劑量,建議一般住院病人給預防劑量就可以。然而我知道台灣或者說東方人的血栓機率本來就低於西方人,因此本來在台灣住院病人就沒有用enoxaparin DVT ppx的習慣,但我還是會建議要定期檢查病人有沒有什麼症狀,驗d-dimer,如果有升高可能要小心DVT or PE,如果真的有還是要給治療劑量。另外有研究指出,COVID病人可以給aspirin,算是輕度的抗凝血劑,對預後也許有幫助,這可能需要更多證據。
     
    #Ivermectin:
     
    Ivermectin是用來治療寄生蟲的藥,有些人腦筋動到ivermectin做研究有小部份說對COVID有幫助,但是美國感染科(IDSA)的建議是不要例行性的使用ivermectin治療COVID,只建議用在臨床試驗的情況。個人覺得用治療寄生蟲的藥來對抗病毒學理好像沒什麼道理應該不會有用。
     
    #非嚴重COVID病人:
     
    我不知道之後疫情會怎麼變化,但如果疫情非常嚴重在社區散開,那輕重症分流就會很重要, 多半人感染了實際上只有輕症而已,COVID不是黑死症!!希望台灣可以不要有獵巫的行為對患者指指點點。台灣醫療器材法規似乎很嚴格?在美國藥局或網路上隨便很容易可以買到手指的血氧機(pulse oximetry)一台很便20-30美金而已,因為COVID本身是病毒,意思是大部分還是症狀治療為主,如果沒有缺氧hypoxia,那其實就沒什麼醫療治療可以做了,所以發燒等症狀還是吃退燒藥為,那在家用血氧機監測自己氧氣濃度,沒有缺氧其實就可以不用擔心。不過高危險族群還是會建議給單株抗體看能不能趕快中和病毒導致不會演變嚴重。如果嚴重病人在ICU插管住院甚至一個月以上,其實也跟COVID無關了,因為肺部已經嚴重受損, 高品質的ICU照護就會是關鍵(回歸到一般內科的基本治療).

  • 2020媽媽禮網路申請 在 無良護理師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16 10:54:56
    有 22 人按讚

    張凱銘醫師(美國紐約市立醫院感染科醫師)
    5月14日下午1:21 發表於【COVID-19 醫療人員防疫戰術戰技交流中心】
    (原文在「Covid-19醫療人員防疫戰術戰技交流中心」作者有留言說沒有版權,歡迎可以直接複製轉貼)
    ***所以請不要分享我的文章,用複製轉貼,請必須註明是張凱銘醫師的文章。非常感謝他願意無私整理這些分享給我們。
    **文章最後面補充以下章節:兒童,孕婦,COVID後遺症,COVID傳染途徑,疫苗副作用處置**
    *再補充DVT prophylasix, ivermectin, 非嚴重COVID病人*
    現在已經不是2020年3月了,對於COVID知識,我們了解更多了,很多過去錯誤的做法,都可以調整,有新的東西,也應該嘗試使用,這就是與時俱進。不要害怕病毒,我們可以克服。一年後再發一篇review。
    (註:本文特別是治療方法寫的很粗淺,以綱要提醒重點為主,裡面講的東西你如果搜尋多半有論文佐證,細節東西還是以有公信力的來源為主,此文非醫療建議)
    .
    #傳染力:
    為什麼COVID-19傳染力驚人?因為無症狀也可以開始傳染,這跟2003年的SARS不一樣,SARS原則上要病人有發燒或咳嗽症狀才會傳染,所以當年很快就可以擋下來,現在的COVID可以沒有症狀也傳染給別人,所以各大出入口體溫篩檢其實不一定很有用。因為可以無症狀感染,所以疫情才會這麼難以控制。COVID原則上出現症狀前兩天到發病後一天內傳染力最強,發病後七天內逐漸減弱傳染力。病人多久還有傳染力確切時間很難告訴你一個數字,但是大致上7-10天後就沒有什麼傳染力了,這也是美國CDC的隔離時間是訂在10天的原因,當然不是說十天後就一定不會傳染,這邊是說傳染力越來越弱,機率越來越低,一個概率的問題,醫學到最後都是統計的問題,極端值先不討論。
    .
    #什麼叫確診?
    在此次疫情爆發之前,時常看到境外確診者,常常沒有症狀,也許在國外一陣子前染過病,到台灣篩檢陽性,或甚至是隔離14天後期滿然後自主申請檢驗然後被確診,那些人的通性都是CT值很高(>30),抗體早就已經產生陽性,這代表,他們早就被感染了,他們某種程度已經免疫了,PCR測出來的只是死掉的病毒片段被檢驗出來,其實沒有什麼傳染力不用太擔心。CT值代表要複製病毒片段多少次才能被檢驗出來,所以CT值如果很高,代表病毒片段實在是太少了,要一直複製到30次以上才有辦法被檢驗出來,有個小篇的NEJM韓國研究指出CT值在28.4以上病毒培養都培養不出來,所以CT>30其實根本不用擔心。這種沒有什麼臨床意義的病例,是否有需要每個人都送去負壓病房隔離,我認為是很需要商榷的,我很難想像這些人既沒有症狀,也沒有傳染力,到底是要住院做什麼治療?如果疫情不嚴重就算了,但國內疫情持續升溫,這可能占用醫療資源讓有需要的人無法住進醫院,那問題就大了。現在已經是2021年五月了,早已不是2019年12月或2020年一月,COVID已經不是神秘的病毒了,我認為需要用科學方法對待隔離這件事。然而此次境內社區感染,很多都是有症狀且CT值低(10-20幾),這些人就是剛被感染,這些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確診者,這些是最要小心的族群。
    .
    #檢驗:
    PCR是1980年代就發展出來的一種檢驗技術,這不是什麼酷炫的科技也不是昂貴的檢查,任何一個檢驗,結果是死的,判斷是活的,如果有偽陽性或偽陰性問題,都可以再重複檢查。臨床判斷不能忽略。如果覺得重複檢驗費太貴,那問題應該是為什麼此項檢查會這麼貴,而不是懷疑其檢驗的必要。COVID都可以無症狀,如果懷疑COVID,不要用猜的,要用驗的。
    .
    #Variant (變異病毒):
    COVID病毒跟其他常見流感病毒一樣,越多人被感染,病毒一直複製,外膜就容易產生片段的變異,所以本質還是同一個病毒,因此我不喜歡用變種病毒這個名稱,我比較喜歡講變異。不管是英國或南非病毒,他們並不會使感染後的病人變嚴重,但是變異病毒的傳染力確實比較強,也可能讓疫苗效果比較不好,但是目前看來疫苗對英國變異病毒還是有效的。我認為未來的世界可能會需要每年都打COVID疫苗,就像流感每年都會變,每年都該打流感疫苗,任何人終究都需要打COVID疫苗,在這地球村就是不可能不打,除非你永遠關起來不要跟外界的人接觸。阻止病毒繼續傳播的最好方式就是疫苗。如果可以,我希望全世界70億人現在都注射好疫苗,一兩個月後COVID大流行就會終結。為什麼COVID一直流行,就是因為全世界疫苗施打太緩慢,太多人猶豫不決。越慢打疫苗,病毒一直在複製,一直複製的結果就是又產生變異,到時候疫苗又漸漸失去效果,大流行又要重來一輪。
    .
    #疫苗:
    現在全世界有四家有效的疫苗:Pfizer和Moderna是mRNA疫苗,AZ和JNJ是腺病毒載體疫苗。這四種都非常有效,重症死亡率保護都非常的好。疫苗最重要的是防止死亡,不是打了就一定不會被感染。實際上COVID大部分的人被感染了只有輕度或無症狀,但是有些有危險因子的人(COVID特別喜歡攻擊老年人,肥胖,糖尿病者)可能產生嚴重肺部纖維化而至死亡。如果今天全世界的人都打滿疫苗,有些人也許還是會有感染或輕微症狀,但是到時候就不會有人擔心,因為跟感冒一樣,沒什麼大不了的!今天還在擔心那些輕微副作用(發燒、疲憊、肌肉痠痛這些真的是無關緊要1-3天就會消失的副作用),那你就失去了大局觀。99.99%的人都沒有出現嚴重副作用,甚至在國外都有過敏案例用漸加劑量還是把第二劑疫苗打齊的記載。打疫苗很多人當然會有不舒服反應,但是這些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打疫苗本來就不是要打舒服的,打了針會不會舒服一直都不是打疫苗的考量點,就跟你終究要買歐洲車,你這輩子終究是要打COVID疫苗的,早打就早有保護力,就不會一直擔心會不會被感染。我認為能早點打疫苗就是好事,任何上述四種疫苗都非常的好,真的不需要挑,沒有打就是沒有防護力,與其思考70-95%的差距,不如想0-70%的差距,沒有打疫苗病毒可以長驅直入,有疫苗你平常沒有太多病史或免疫問題,你要死於COVID的機率會非常非常的低。打疫苗不是大學聯考,去計較一兩分的差距,每個疫苗臨床試驗的基準點都不一樣,沒辦法拿純數字去比較。美國人做事慢,非常沒有效率,有在美國生活過一定知道這點,然而美國疫苗是在FDA星期五通過,星期一就開打,這點就非常有效率。看到很多人因為疫情爆發終於願意趕快打疫苗了,這也算好事,雖然在過去兩三個月早就可以做的事,真的是有點可惜。我真的很希望疫苗覆蓋率可以再高一點。
    .
    #疫苗副作用:
    常見副作用就不說了,發燒疲憊肌肉痠痛等,這些不應該是你不打疫苗的理由。有些人可能淋巴腫大但是不嚴重且看運氣。立即過敏反應極度罕見。現在要談談血栓。AZ或JNJ腺病毒載體疫苗有一個非常罕見(約十萬到百萬分之一)但可以是嚴重的副作用就是血栓問題。這邊的血栓並非腿部因久不動而產生的靜脈栓塞(DVT)或肺栓塞(PE),而是會產生類似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的原理,身體產生platelet factor 4 (PF4)抗體跟heparin結合消耗血小板導致的血栓問題,然而這些人都沒有接觸過heparin類藥物,所以因為疫苗導致的血栓病有一個新的病名叫做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VITT),這比較類似自體免疫反應,常發生在年輕女性,過去可能沒有什麼明顯病史或血栓問題,在打了AZ或JNJ疫苗,一般在兩個禮拜左右發作(時間相對短,長一點可能一個月),血栓產生部位有可能是在splenic vein or cavernous venous sinus,所以病人也許會有肚子痛、頭部腦神經異常,動眼神經異常,視力異常,等問題。如果是腦內血栓影像診斷甚至要靠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血液檢查要驗HIT panel (PF4 or serotonin release assay)。相信很多台灣醫師可能根本沒有驗過HIT,因為東方人血栓問題不大,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所以更加肯定疫苗風險是很低的。臨床醫師警覺性要很高。疫苗副作用通報系統要很完善才行。治療方式不可以用傳統heparin類的抗凝血劑,enoxaparin這些常見的都不行。可以使用argatroban,fondaparinux,或DOAC (apixaban, rivoraxaban)這類。還可以用IVIG治療。所幸國外的案例多半治療後無大礙。
    .
    #COVID的治療,現在有什麼?
    - 剛確診沒多久,最好前48小時內,如果屬於高危險族群(病人本身身體比較差者),打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效果最好,可以預防病情的進展,在美國有很多infusion center,或有些急診也可以打,抗體趕快中和病毒。美國現在有Regeneron藥廠的Casirivimab/imdevimab跟Bamlanivimab/etesevimab。
    - Hydroxycholoroquine奎寧在2020年三月美國疫情剛爆發甚至世界各地都很常用,多個研究出來結果就是沒有用,希望以後不會有人再提這個了
    - 慎用抗生素:在2020年三月幾乎每個人因為COVID住院都會給azithromycin等抗生素,因為臨床上病毒性肺炎跟細菌性肺炎都很類似。但是發現COVID剛發病很少有細菌感染,如果病人只是乾咳,沒有痰,CXR或CT很典型就是bilateral GGO沒有局部consolidation(局部細菌肺炎感染),其實可以不用上抗生素。一般細菌性感染多半發生在ICU病患、插管者、住院住兩三個禮拜以上者,這些再好好考慮。不應該每個人得到COVID就給抗生素。
    - Remdesivir IV for 5 days(200mg*1 day, then 100mg*4 days)在美國算最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如果有氧氣需求患者一般都會給,注意肝指數可能升高需要檢測,攜帶remdesivir的cyclodextrin需要靠腎臟清除所以如果eGFR<30可能不能使用,但是洗腎可以清除所以洗腎患者又可以使用
    - Dexamethsone 6mg IV or PO for 10 days: nejm上大名鼎鼎的recovery trial顯示,對於重症患者(需氧或插管者)有助於降低死亡率,特別是插管者幫助最大,因為可以避免免疫風暴過度激化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如果病人不需要氧氣輕症患者,給dexamethasone是無用的,請勿濫用類固醇。
    - 氧氣目標不一定要100%,如果病人沒有特別覺得喘,SpO2維持在92-96%左右其實也可以。跟2021年3月做法不一樣的事,避免早期插管!插管可以避免最好,一旦插管就很難拔管,俯臥(肚子貼地臉朝下)prone position對於血氧維持還是非常有效,high flow nasal cannula (HFNC)高速鼻氧氣管對於維持血氧也很有效,這些都可以避免走入插管這一途。
    - Tocilizumab: 2020年3月很多人用,後來研究說沒有用,最近又捲土重來越來越多研究看似有用。Toci(這樣簡稱才不會念太長)是IL-6 inhibitor,可以抑制免疫反應也是想避免走入cytokine storm,先前研究結果會失敗可能跟使用時機最有關,因為不是每個病人都可以給,而是建議在氧氣需求量一直增加,已經到只用HFNC或BiPAP這種階段隨時要被插管這種階段可能會比較有用,而且至少給過類固醇(上述的dexamethasone)24小時還是一直惡化再給。
    - 小心菌血症甚至黴菌感染:這些是指ICU重症患者,他們可能產生MRSA or MSSA bacteremia, Candidemia等,如果住院有發燒,該做的blood culture還是不能少。甚至有些病人肺部產生mucormycosis or Aspergillosis的關聯性世界各國有越來越多的paper報導 (我也有一篇相關論文)。
    後記:算是一年後的一篇心得文章,在美國紐約2020年3月我們走過最可怕的多次融斷潮,紐約當時宛如空城,時代廣場空無一人,空氣中彷彿都有高濃度的病毒,ICU要擴張三倍,整間醫院只有COVID病人相比,現在怎麼樣台灣情況都好得多,而且現在有疫苗,有更多對病毒的認識,少了很多未知,我們現在更多知道什麼藥物有用,什麼沒有用,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我對台灣人高水準的國民素質很有信心,多半人都很願意戴口罩也配合,疫情肯定不會太差。冷靜準備,有疫苗趕快打。看著歐美在疫苗施打後疫情逐漸散去,台灣也不可能永遠用高壓圍籬,非常”old school”的”2020年”防疫方式一直下去,最有效控制疫情還是要靠疫苗,希望全球大流行可以趕快結束。
    .
    *************************
    .
    補充
    #兒童:
    小孩子也會得到COVID,他們症狀多半比較輕微,但是說小孩子得到都不會有事也不是正確的。有部分小孩得到病毒急性感染也可能會嚴重到插管,因此不能因為多半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就掉以輕心。小孩子常常造成家長或成人的感染來源,就算小孩子沒什麼事但是如果傳染給家裡長輩可能導致長輩嚴重生病,因此這部分公衛預防也很重要。另外小孩比較可能因為COVID的併發嚴重疾病叫做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在美國我們讀MIS-C為”Miss C”,MIS-C並非病毒急性感染導致的疾病,實際上多好發兒童感染後一個月後,其症狀表現如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這些病人說不定COVID PCR都已經陰性,因此不需要給remdesivir等抗病毒藥物,這比較像免疫發應引起的全身發炎反應,處置方法類似Kawasaki disease,給IVIG、Aspirin,要做心臟超音波Echo。成人也可能會有MIS-A (A=adult),但是成人科醫生對川崎病經驗不足也許比較容易漏掉。目前僅有美國Pfzier疫苗降低施打年齡到12歲以上,其他疫苗還沒有開放讓兒童施打。
    .
    #孕婦:
    孕婦如果感染到COVID多半還是輕症為主,但是部分病人會有比較糟的預後。所以如果能盡早接種疫苗,還是多一點保護。目前沒有證據疫苗會對流產或胎兒有不良影響,實際上很多新生兒的血液可以測得對抗COVID的抗體,意思是說如果媽媽有打疫苗,新生兒也會間接打到疫苗,其實對兩方都是好事。如同之前所說AZ有可能導致某些罕見血栓,而這個又比較好發較年輕的女性,是一個要衡量的點,但各大婦產科醫學會偏向鼓勵孕婦施打疫苗,病人需要知道潛在風險,孕婦打了疫苗也不用太恐慌,如果疫情嚴重施打可能還是Z>B。
    .
    #COVID後遺症:
    有部分人得到COVID後,儘管已經康復沒有病毒感染的跡象,但還是有持續的症狀特別是疲憊、思慮不清、運動一下就很累需要停止、焦慮、嗅味覺異常等甚至到六個月以上之久,此為“Post-acute sequelae of SARS-CoV-2 infection” (PASC)。PASC是一個真實的疾病國外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問題,多半好發年輕女性30-40歲左右,可能跟免疫反應有關,一系列的血液或抽血檢查多半都正常,卻有持續的症狀且都得過COVID,他們一般都沒有嚴重COVID疾病,多半輕症且不需要氧氣。目前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式,症狀治療為主,時間久了多半慢慢改善緩解,可能需要多方專科(包含精神科)一起幫助病人。
    .
    #COVID傳染途徑:
    還是以空氣、飛沫傳染為主。接觸傳染似乎沒有想像中常見。勤洗手、環境清潔當然很重要,但是不用過度恐慌而反覆一直消毒等,接觸傳染沒有那麼容易傳染。
    .
    #疫苗副作用處置:
    不需要預防性吃退燒藥,如果有發生發燒或疼痛等再吃止痛退燒藥就好(acetaminophen or NSAIDs)。免疫力不全者或老人、安養院居民,其實是最需要施打疫苗的對象,因為他們一旦得到COVID死亡率最高,這些人施打疫苗反而最不會有任何症狀因為他們免疫反應力弱,就算是施打了mRNA疫苗還是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抗體,因此他們還是要戴口罩等特別小心,他們是所謂”breakthrough infection”(突破感染)最常見的族群。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一般人有什麼疫苗就先打什麼,因為對一般人來說現有疫苗保護力其實就很夠了,根本不用區分保護力高低基本上打滿了都可以非常有效預防重症,至於高危險族群他們更不能承擔沒有疫苗去保護的風險下,總之就是建議趕快施打。
    .
    #深部靜脈栓塞預防(DVT prophylasix):
    在美國不管什麼原因住院,沒有明顯禁忌症基本上都會每天皮下注射抗凝血劑enoxaparin SQ 40 mg daily預防DVT,這個是在COVID疫情之前就一直這樣。COVID的其中一個致病機轉是因為他容易形成微血栓microthrombi堵塞肺部導致缺氧甚至是到處形成DVT或肺栓塞PE。然而研究顯示,給治療DVT/PET的劑量enoxaparin 1 mg/kg BID一天兩次的高劑量用於COVID住院病人,對於預後並沒有顯著差異,意思是說你不需要每個COVID病人都給抗凝血劑的治療劑量,建議一般住院病人給預防劑量就可以。然而我知道台灣或者說東方人的血栓機率本來就低於西方人,因此本來在台灣住院病人就沒有用enoxaparin DVT ppx的習慣,但我還是會建議要定期檢查病人有沒有什麼症狀,驗d-dimer,如果有升高可能要小心DVT or PE,如果真的有還是要給治療劑量。另外有研究指出,COVID病人可以給aspirin,算是輕度的抗凝血劑,對預後也許有幫助,這可能需要更多證據。
    .
    #Ivermectin:
    Ivermectin是用來治療寄生蟲的藥,有些人腦筋動到ivermectin做研究有小部份說對COVID有幫助,但是美國感染科(IDSA)的建議是不要例行性的使用ivermectin治療COVID,只建議用在臨床試驗的情況。個人覺得用治療寄生蟲的藥來對抗病毒學理好像沒什麼道理應該不會有用。
    .
    #非嚴重COVID病人:
    我不知道之後疫情會怎麼變化,但如果疫情非常嚴重在社區散開,那輕重症分流就會很重要, 多半人感染了實際上只有輕症而已,COVID不是黑死症!!希望台灣可以不要有獵巫的行為對患者指指點點。台灣醫療器材法規似乎很嚴格?在美國藥局或網路上隨便很容易可以買到手指的血氧機(pulse oximetry)一台很便20-30美金而已,因為COVID本身是病毒,意思是大部分還是症狀治療為主,如果沒有缺氧hypoxia,那其實就沒什麼醫療治療可以做了,所以發燒等症狀還是吃退燒藥為,那在家用血氧機監測自己氧氣濃度,沒有缺氧其實就可以不用擔心。不過高危險族群還是會建議給單株抗體看能不能趕快中和病毒導致不會演變嚴重。如果嚴重病人在ICU插管住院甚至一個月以上,其實也跟COVID無關了,因為肺部已經嚴重受損, 高品質的ICU照護就會是關鍵(回歸到一般內科的基本治療)
    .
    Thank you for this most interesting consultation, allowing 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most difficult and challenging case. I shall continue to follow up with you.
    .
    #感謝張凱銘醫師無私分享
    #必讀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