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2010刺激250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2010刺激250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2010刺激250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2010刺激250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美國與韓國總統聯合聲明:拜登政府把韓國往印太方向拉了一大把】​ ​ 美國總統拜登與南韓總統文在寅於美國時間21日在華府會談,雙方於會後發表聯合聲明(https://reurl.cc/nnQ491) 。在這則聲明當中,美國和南韓承諾維持一個包容、自由和開放的印太地區,也誓言維持和平穩定、合法不受阻的...

  • 2010刺激250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23 12:27:05
    有 1,647 人按讚

    【美國與韓國總統聯合聲明:拜登政府把韓國往印太方向拉了一大把】​

    美國總統拜登與南韓總統文在寅於美國時間21日在華府會談,雙方於會後發表聯合聲明(https://reurl.cc/nnQ491) 。在這則聲明當中,美國和南韓承諾維持一個包容、自由和開放的印太地區,也誓言維持和平穩定、合法不受阻的貿易和對國際法的尊重,包括南海及相關區域的自由航行和飛越。重要的是,拜登與文在寅總統強調「維護台灣海峽的和平和穩定」。​

    文在寅是繼日本首相菅義偉之後,拜登上台以來第二位造訪華府的外國領導人。而且在美韓聲明當中,針對台灣海峽的部份幾乎是照搬了先前出現在美日聲明當中的文句。同樣的文句也出現在G7外長會談當中。日本的部份是1969年以來,日本外交聲明再度提到台灣,而G7外長會議當中則是史上首度,美國與歐洲共同對台海議題發聲(https://reurl.cc/0DVGgl) 。 ​

    如同我們先前提到,大家可以很清楚看到一個趨勢是:美國很認真地在拉攏盟友來關切台灣議題,把台灣海峽的安全議題「國際化」。​

    在這次美韓會談當中,雙方有不少的利益交換(大家可以衡量一下哪邊拿出來的東西比較多?看來美國換到的比拿出來的還要多很多啊):​

    ➤ 韓國承諾:韓國企業拿出250億美元投資半導體和電池產業,在美國設廠。​

    ➤ 美國承諾:拿出55萬劑疫苗,建立疫苗夥伴關係,指派金聖(國務院亞太代理助卿)為美國北韓特使。​

    同時,在外交關係方面最受矚目的應該是這點:文在寅宣布終止與美國之間的「彈道飛彈指導準則」。​

    「彈道飛彈指導準則」簽訂於1979年,主要是在規範南韓開發一定射程跟重量的飛彈。其實這個準則的簽訂到終止經歷了多個政府,是一段漸進式的轉變,背景反映著亞洲情勢的變化和南韓政府一直希望能解禁的企圖。例如,2001年南韓曾希望美國能解除這個限制卻遭拒絕,然而美國最後同意增加南韓可製造的飛彈射程;2010年爆發天安艦事件和北韓砲擊延坪島後,美韓雙方又修正該協定,使南韓可開發的飛彈射程涵蓋全北韓;2017年在北韓不斷發展飛彈之下,川普原則上同意取消南韓彈頭重量的限制(但射程限制不變),也使南韓後來可以發展出威力足以摧毀北韓核彈設施和指揮所的玄武-4彈道飛彈。​

    現在廢除這個準則的意義,除了代表了美韓將加強聯合軍事防禦的工作,也意味拜登多邊主義的實踐 — 美國將南韓拉進亞洲區域安全的責任圈。南韓得到了對北韓更大的恫嚇力之餘,同時也得為中國在亞洲的威脅做準備,當然兩岸問題也會在準備的任務之中。我們也相信,未來不難看到中國和北韓對此舉動的不滿反應(之前韓國不過是說要裝飛彈防禦系統,也就是「薩德系統」,然後就引起中國全面抵制韓貨 …… 防禦都不行了,更何況是直接談怎麼使用彈道飛彈)。​

    先前在美韓2+2會談(防長+外長)的時候,南韓沒有像日本一樣對台海事務發表聲明,其實就是擔心會刺激中國。​

    會後記者會上,記者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說,美國有沒有對南韓施壓對台灣議題表態?文在寅立刻說沒有。大家可以自己想一下有沒有XD(或者等幾天說不定會有媒體爆料,例如上次日本就是這樣。連美國派誰施壓、怎麼個施壓法都會有故事流傳出來)。​

    ➤ 參考閱讀:​
    【賴怡忠,邁向以同盟為主的區域戰略回應】​
    https://reurl.cc/1g9ZkX。​
    https://reurl.cc/YWMblD。​

    【美國對台海「戰略模糊」政策的三個層次】​
    https://reurl.cc/xgQWlV。​


    ✨ 觀測站推特:https://twitter.com/ustaiwanwatch。​
    ✨ 贊助觀測站:https://ustaiwanwatch.soci.vip。

  • 2010刺激250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19 10:35:40
    有 118 人按讚

    【認真聽】當「腐」成為一種主流文化 | #BL文本的系譜 | 《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與《絕對會變成BL的世界VS絕不想變成BL的男人》 // 李長潔 😍
    .
    這一集的標題被兩部BL日劇佔滿<3 雖然我完全不是腐世界的人,但也因為近年的幾部BL(boys’ love)電視、電影作品,被開發出一條新的道路。從前看過中國的網路劇《#上癮》才接觸到這種以女性為主要收視群眾的同志作品(到底可不可以叫同志作品呢?),而在BL原生地製作的《#大叔之愛》(2018)、《#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2019)、《#昨日的美食》(2019)、《#腐女不小心跟gay告白》(2019)、《#絕對會變成BL的世界VS絕不想變成BL的男人》(2020)等。
    .
    從文化研究的觀點來看,圍繞著BL文本所構成的腐文化社群,有著某些特定的身分認同、文化實踐,像是「可見」與「不可見」的現身,而閱讀BL文本則是一種對傳統、固定的性別互動的逃逸和抵抗。更有趣的是,BL文本在台灣的發展是與言情小說、少女漫畫、漫畫王、租書店密切相關。今天就來聊聊這些。
    .
    📌 #本集的內容有:
    .
    ▶ 我是30歲的魔法師(?)
    ▶ BL文本的起源
    ▶ 日本現代文學奇書 - 少年愛與A感覺
    ▶ 腐文化裡的身分認同與實踐
    ▶ BL文本的性別想像與抵抗
    ▶ 腐女的身分遊戲
    ▶ 從漫畫租書店開始的台灣BL羅曼史
    ▶ BL次文化的大眾化
    ▶ 絕對會變成BL的世界VS絕不想變成BL的男人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ouu1qkokj0r0875i8aqkdyj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PZ8MHglWFr5CtmvuEg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2QoXWGTZkP3iZWmK6CZ6lM?si=qqdfvszSQLu4GGW3Gz99Tw&utm_source=copy-link
    .
    📣 #apple 聽這裡:https://reurl.cc/V3KKvZ

    |

    ///// 完整論述 /////
    .
    ▓ #BL文本的興起
    .
    近年的動漫影視作品吹起一股BL風(boys’ love),無論是日劇《大叔之愛》、《如果30歲還是處男 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絕對會變成BL的世界VS絕不想變成BL的男人》,還是台劇《紅色氣球》、《越界》,或是有點久以前的中劇《上癮》,更有一堆泰劇。耽美男色的作品,成為某種大眾流行文化的類型,也擁有大量的女性觀眾(姨母們、腐女們…),甚至跨域到更廣大的閱聽眾。談到BL文本,就不免地還是要回到日本文化的脈絡中來理解其生產。
    .
    一般來說,日本女性小說家森茉莉的《戀人們的森林》(1961)、《枯葉的寢床》(1962)可以說是BL文本的濫觴。雖然在60年代的少女漫畫裡,就有性別越界的例子,例如池田代理子、手塚治虫。但竹宮惠子的《風與木之詩》(1976)才可以說是少年愛漫畫的骨灰鼻祖作品。該作品帶有古典、西歐風情,以尚未發育第二性徵的少年為主角,劇情相當煽情。也就是說,在70年代,日本少女漫畫的領域接納了少年愛文本,進而80年代時,少年愛類型漫畫正式成為少女漫畫的子類型。
    .
    直到90 年代日本《B-Boy》雜誌為與先前沉鬱耽美或具有情色元素的男性同性愛作品區隔差異,提出「ボーイズラブ」(Boys' Love)一詞企圖將出版品設定為明亮輕快喜劇收場的男性同性愛漫畫,雖最後未能收效,卻使得BL一詞成為後來所有男性同性愛作品的代稱(楊曉菁,2005)。若說耽美與BL有甚麼區分,可能有「名稱」、「風格」、「敘事」三種區分,甚至,BL指稱更加通俗的文本流行。
    .
    ▓ #少年愛的文學起源
    .
    然後再來看一下少年愛概念的系譜,可從稻垣足穗《少年愛的美學》(少年愛の美学)裡見到軌跡,其指出作家森茉莉,是耽美小說的起源,她的小說《戀人們的森林》、《枯葉的寢床》,開啟了女性描寫男同性戀的文學類型。稻垣足穂,是一位新感覺派作家,提倡感受生活中的一切,躍入事物本身的直觀與觸發。1969年以《少年愛的美学》獲得由新潮社推動的「第一回文學大賞」。
    .
    《少年愛的美學》裡蒐集大量東方與西方的少年愛(Knabenliebe)、同性戀資料,也對其進行詳實的解說、細微的敘述,尤其是描繪男性對少男的慾望,少年愛大抵也與日文中的「若眾道」相稱(劉靈均,2019)。《少年愛的美學》的核心論述是「A感覺」,他認為,人的快感包含肛門(A=anus)感覺、陰道(V=vagina)、陰莖感覺(P=Penis)、口腔感覺(O=Oral),廣援博引古今中外對於性快感的描寫比較,並且將其用以解釋對美少年的愛之美好(高橋孝次,2010)。
    .
    「A感覺」的論述,明顯運用精神分析師Sigmund Freud的「反覆說」,他將人做為一個由口到肛門的構器,A感覺是快感的原初,V感覺則是A感覺的派生,P感覺是V感覺的翻轉,那O感覺的進食行為也是性快感的一環。
    .
    所以,稻垣足穗論證到具有A感覺的少年是性的基礎。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到底在講什麼(@@)。總之稻垣足穗認為「A感覺」是「失去的」,其正是「對某種失去的東西的鄉愁」,無論是性的歷史性、現代人的快感、日本傳統中的若眾道。無論他的理論架構你能不能接受,或是感到貶抑女性不合乎性平,這本「奇書」的確理論化了日本現代的美少年文本,奠定男色審美的趣味,也提供了某種具有歷史地位的文學解讀。
    .
    ▓ #BL文本與腐女社群
    .
    記得好幾年前上社會學課的時候,有一組同學彙整了100大重要的BL動漫作品,我只認識《純情羅曼史》、《世界一初戀》,並且對這些作品進行大規模的分析。口頭報告時,她們雙眼燃燒出灼熱的視線,說明為何某些作品是「必看」。那時我第一次見識到「腐女」的力量。
    .
    所謂「腐女」(應該不用解釋了吧),源自於日文中的「腐女子」(fujoshi),最早出現在2000年時的「2channel」網路論壇上,延伸著90年代愛好閱讀耽美小說的女性。
    .
    腐女,指稱喜歡將萬事萬物都解讀為男男同性關係的女性。2005年後,日本媒體開始注意到腐女群體,腐女的名詞正式出現在大眾媒體中。後來,在課堂上,可能是因為我對日本文化的愛好態度,讓很多腐女BL同好們紛紛跳出來討論BL作品,我才驚覺,原來有這麼多人在喜愛BL。
    .
    ▓ #BL文本的性別想像與抵抗
    .
    為什麼某些女性讀者會熱愛閱讀 BL?臺灣地區已有若干研究為上述問題提出解答,例如鍾瑞蘋(1999)的問卷調查分析發現同性戀漫畫閱讀者的閱讀動機包含好奇心、流行感、偷窺感、感官刺激等,閱讀經驗愈多者也可能因社交動機持續閱讀;楊曉菁(2006)、張茵蕙(2007)、及葉原榮(2010)以小規模樣本進行深度訪談,發現女性讀者喜歡 BL 的理由包含對性別刻板印象及父權社會的厭倦與抵抗、對男男曖昧情愫衍生浪漫想像、得以窺視男性/體及性愛情節但可迴避女體成為男性情慾目標等。(轉引自林奇秀,2011)
    .
    周典芳(2010)的訪談研究也有類似發現,她指出 BL 故事中的四種關係性
    以及三種性表現(性愛描述的特徵)是吸引女性讀者的主要理由:在關係性方面,「對等性」係指戀愛雙方常表現出權力關係的平等感;「多樣性」是故事情節設定與角色屬性相對複雜,充滿各種可能性;「禁忌性」是指悖德的同性之愛具有淒楚美感,讀之可獲得感動與勇氣;「現實性」則是指 BL 讀者對女性向讀物中條件優秀男性搭配條件低劣女性的不認同,相較之下,虛構的 BL 故事反而顯得真實(意謂「條件相當的兩個人在一起才是合理的」)。
    .
    在性表現方面,「逆轉性」是指讀者在 BL 閱讀中扭轉了一般女性「被觀看」的經驗,成為觀視性愛與男體的主動者;「人間性」是指 BL 故事中的性是有情感、人性化的,不僅是感官的刺激;「配慮性」則是性愛雙方會體察並關心對方感受(即使是虐待式性愛的描寫亦然)。(轉引自林奇秀,2011)
    .
    而林奇秀(2011)則以「踰越的愉悅」來做為解釋。她以「逾越」概念為基礎,歸納六種「因逾越而愉悅」的閱讀快感。在悖德的愉悅中,讀者逾越以一男一女為主的異性戀體制與社會常規加諸在愛戀雙方身份的箝制;在反抗與逆轉的愉悅中,讀者逾越社會對女性的期待、規範、與桎梏;在控制與匡正的愉悅中,讀者逾越傳統作者相對於讀者、訊息傳送者相對於被傳送者的文本理解模式,奪得積極解讀文本、擺佈文本、改寫文本、或創造新文本的主動權,同時也在這些行動中積極地定義她們心中可愛可親的男性。
    .
    ▓ #腐女的身分遊戲
    .
    透過作品與討論,腐女似乎擁有一個想像(也是真實)的文化社群,社群中的人們有種隱藏的規則:低調地喜歡BL,不要讓他人發現身分。在岡部大介(2008)的〈腐女的身分遊戲-可見與不可見的身分〉中,描述了腐女群體的次文化樣態與身分認同。他用Erving Goffman的劇場理論解釋,腐女的現身,不只是一種對自我的看法,同時是社會關係的反映。岡部認為,腐女身分認同在「可見」與「不可見」的戰略實踐中被構成。
    .
    他們一方面會偽裝(隠れ)成「普通女子」、「低調」,來躲避主流社會、親戚家長、同伴好友的觀察,像是《我家女兒交不到男朋友!!》(ウチの娘は、彼氏が出来ない!!)裡的水無瀨空。但另方面卻會運用「萌語」(萌え語り)、「妄想」(張瑋容,2013),來暗渡自己的喜愛與實踐,像是「攻」、「受」、「總攻」、「總受」的描述,或是描述劇情類型「下克上」、「攻攻」,很多時候也會藉由作品的「類型」(genre)與角色的「配對」(coupling)來表達自身與確認腐認同的存在。
    .
    學生很愛探詢一個問題,腐女群體究竟跟非腐女群體有何不同?沒想到,還真的有人做這個研究。宋佳的〈腐女的形象調查〉,以大學生358名(男性106 名、女性250名)為樣本,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發現,腐女們容易受到非腐女與一般男性忽視,但他們接受自己,不在意他人眼光,他們的生活因為BL作品的愛好而感到豐滿充實。我們可以見到岡部所言的「腐女的可見與不可見」的延伸,腐女的「可見」實踐,有時候是一種對「汙名化」(stigma)的抵抗,也展現腐文化對腐女所產生的意義豐沛世界。其他還有相關延伸出的腐類型還有「腐男」、「腐人」、「腐死鳥」,「腐教」、「BL腦」,也是蠻有趣的討論。
    .
    從前日本的腐文化社群常遭受批評,愛情至上論展現的,其實只是她們利用來逃避困擾女性的性別議題。不過,直至今日,在性別運動更加顯著的現在,透過對BL文本的接觸、對同性愛的BL式認識,讓許多腐女、腐男們願意更進一步地去認識同性戀群體的真實生活與權益。
    .
    ▓ #90年代的租書店 #台灣的BL文本殖生
    .
    回到台灣的BL文本,其興起與日本的耽美文學有極大的直接連結。對於台灣的少女來說,言情小說是很重要的浪漫啟蒙、性愛啟蒙。這個文學領域,讀者、作者、編者都是女性,性別化產業的特色得以令其充分演繹台灣當代女性的愛慾想像(有別於瓊瑤)。自1990年代初期,這個產業成熟完備,然後以「租書店」、「網咖」、後來有「便利商店」作為重要的傳播場域。有著時代性的意義。(楊若慈,2012)
    .
    台灣本土言情小說與日本 BL 文化之所以產生聯繫,乃是因為二者共通的主要傳播與流通場域,也就是台灣獨有的漫畫租書店使然。女性讀者們在漫畫租書店,閱讀消費這些平價、淘汰率高、收藏價值低、故事公式化的文學商品,BL類型的漫畫文本也影響到言情小說的閱讀嗜好,開始有日本BL輕小說出現,也有台灣作者出版BL言情小說,例如知名的《烈火青春》系列。台灣的女性讀者亦逐漸發展出看BL漫畫的喜好。(楊若慈,2012)
    .
    而言情小說的BL文本,並非與同志文學相同,白先勇的《孽子》、朱天文的《荒人手記》、吳繼文的《天河撩亂》。同志文學某個程度上,還是比較真實地、寫實地表達著同性戀主體與群體的內心刻劃與社會處境。但BL文本則聚焦在男男之間的戀愛關係,較不牽涉到社會處境,各種阻礙困難都可以在愛情的力量中,被迎刃而解。
    .
    ▓ #BL文本的大眾化 #推一部日劇
    .
    近年有許多電視劇推出以BL為主題的作品,或是原著,或是改編漫畫,也造成了一股「賣腐」風潮,這個賣腐以異性戀男主角為CP,打造各種BL浪漫幻想,也更將BL文本從次文化推向主流。
    .
    BL劇不是同志劇,可以想想那些歐美的同志電視劇,如《同志亦凡人》(Queer as Folk),那是真真實實給同志族群欣賞的戲劇(不過,這個時候應該要問問腐人類們,看到同志劇的感覺是甚麼)。
    .
    談談最近看的一個奇妙的BL劇《絕對會變成BL的世界VS絕不想變成BL的男人》,這個設定實在是太神奇了。故事中的異性戀直男男主角,身處在以BL為架構的世界中,為了防止自己陷入戀愛,因此努力的在避開各種 BL 漫畫裡的套路,避開一切有可能會被「掰彎」的場景。有時候想避卻避不了,套路與反套路的攻防戰,就在男主角戰戰兢兢的防堵中出現趣味。
    .
    只要兩個男人對到眼,就會展開命運之戀的世界!小混混和乖乖男餐廳的邂逅,明明不怎麼美好卻會被腐腦和戀愛濾鏡看成浪漫的狀態。其他像是「路倒的陌生人」、「聚會裡跟你一樣無法進入狀況的男子」、「隔壁跟你借筆記的男子」,看著男主角不斷地解釋各種腐場景,也讓我好好地學習了一番。
    .
    可以更令人深思的是,如果我們把劇名改成「絕對會變成異性戀的世界VS絕不想變成異性戀的男人」,是不是可以讓我們同理心地思考身處於異性戀世界中的同志朋友呢?

    |

    #參考文獻
    .
    1. 高橋孝次. (2010). 『少年愛の美学』 とフロイトの反復説. 千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21), 1-14.

    2. 劉靈均. (2019). 從東亞少年愛到台灣同志: 吳繼文《 世紀末少年愛讀本》 與須永朝彥. 台灣學誌, (18), 43-64.

    3. 楊曉菁. (2005). 台灣 BL 衍生 「迷」 探索.

    4. 岡部大介. (2008). 腐女子の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ゲーム: 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の可視⁄ 不可視をめぐって. 認知科学, 15(4), 671-681.

    5. 宋佳. (2015, September). 腐女子のイメージ調査. In 日本心理学会大会発表論文集 日本心理学会第 79 回大会 (pp. 2AM-025). 公益社団法人 日本心理学会.

    6. 楊若慈. (2012). 性別權力與情慾展演: 台灣本土言情小說研究 (1990~ 2011). 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 1-150.

    7. 張瑋容. (2013). 從 [BL 妄想] 看另類情慾建構-以台灣腐女在 [執事喫茶] 中的妄想實踐為例. 女學學誌: 婦女與性別研究, (32), 97-133.

    8. 林奇秀. (2011). 腐女的閱讀逾越/愉悅感 BL (Boys’ Love) 女性讀者閱讀經驗分析.

    9. 張茵蕙(2007)。薔薇纏繞十字架:BL 閱聽人文化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台北市。

    10. 葉原榮(2010)。王子的國度:台灣 BL(Boy’s Love)漫畫迷的行為特質與愉悅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新北市。

    11. 鍾瑞蘋(1999)。同性戀漫畫讀者之特性與使用動機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台北市。

  • 2010刺激250 在 運動營養博士 Jimm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2-21 22:55:22
    有 20 人按讚

    感謝 莊昕悅營養師 製圖 被營養耽誤的繪畫設計師🤣🤣
    只是小筆記,有些paper還沒看完,之後都會有完整版發文,單純分享,歡迎互相討論唷!
    希望我指導教授看到不會問我 阿我癌症的有沒有整理🤭

    #吉米健身營養 #運動營養博士Jimmy #小筆記

    碳水:
    1. 碳水佔比:正常飲食佔50-60%、減醣飲食20-40%、生酮飲食10%以下。
    2. 碳水主要來源是全榖雜糧、水果、蔬菜與牛奶,所以生酮飲食的碳水部分幾乎只能吃蔬菜、豆魚蛋肉、油脂與堅果種子。
    3. 生酮飲食目前研究,不影響運動表現,但不建議在增肌期使用。
    4. 精製糖(營養標示碳水化合物下面那行「糖」),每日建議攝取量:男生50g以下、女生40g以下。
    5. 60公斤的人平均肝醣在肝中約100g,在肌肉中約350g。
    6. 每公斤肌肉中肝醣含量為15g (1.5%)。肌肉約等於40%體重。
    7. 肝醣帶水很重,肝醣1g會帶2.7g水,總重2.7+1=3.7g。如果你60 kg,肌肉量24 kg (佔24%),肝醣量360g(1.5%),水重為972g,肌肉加帶水總重為1.3 kg。
    8. 運動後建議補充簡單醣類(精製醣)1.2g/kg體重,回補肝醣。
    9. 碳水可以增加胰島素,胰島素不能幫助肌肉合成,但可以預防肌肉降解。
    10. 飲食中碳水比例55%,最長壽。所以低碳飲食,除非攝取植物性蛋白與脂肪為主,不然不建議長期使用。

    脂肪:
    1. 肉類包含蛋白質與脂肪,肉吃多不會只有蛋白質攝取高,脂肪也會攝取過多。
    2. 減脂時普遍不缺脂肪,酪梨與堅果都與屬於油脂類,再健康都不需要多吃。
    3. 膽固醇大部分是內生性的,跟吃海鮮蛋黃無關,蛋黃一天可以超過一顆。
    4. 脂肪補充不會增加耐力型運動表現。

    蛋白質:
    1. 減脂期飲食蛋白質高比例(1.6g/kg體重以上),可以幫助肌肉維持。
    2. 重訓後,肌肉蛋白在48小時內,肌肉合成速度都會提高,這段時間都可以補充優質蛋白質或乳清。
    3. 2001年Esmarck文獻認為運動後2小時內補充蛋白質對肌力提昇及肌肥大效果比較有效。(後幾年文獻很多不認同,認為蛋白質合成時間不應該這麼狹隘)
    4. 平常人每餐一次吸收的蛋白質平均上限為20g。蛋白質攝取會隨著年紀而增加,老年人平均每餐上限約為40g。
    5. 但有阻力訓練維持的人,蛋白攝入40g比20g有更高的肌肉蛋白合成。
    6. 較新文獻認為,年輕人單餐攝入的優質蛋白質(即乳清)平均為0.31 g / kg。
    7. 40 g蛋白質可以在夜晚睡眠中維持較高的肌肉蛋白質合成速率。
    8. 最優質蛋白質(擁有全面性胺基酸)來源:蛋、牛奶、乳清。
    9. 每公斤體重要吃多少g蛋白質?成人1.1、老人1.2、耐力訓練1.3-1.7、阻力訓練1.6-2.2。
    10. 植物性蛋白缺乏全面胺基酸,可使用兩種素食蛋白(例如穀類與豆類)搭配使用及增加使用量,一樣有增肌效果。
    11. 高蛋白飲食可以有效減少肝臟脂肪堆積。

    牛奶與乳製品:
    1. 豆漿是豆魚蛋肉類,牛奶是乳品類,不一樣。
    2. 骨質疏鬆建議負重訓練與補充蛋白質以外,要額外補充鈣1000-1200 mg、維生素D3 800 I.U.,約等於3瓶牛奶、曬太陽20 min。
    3. 即使都有補充蛋白質、維生素D3 、鈣,沒有負重訓練,可能會有骨密度下降的問題。
    4. 增加骨密度最好的運動,跳繩!
    5. 肌少症建議負重訓練與補充蛋白質,可減少TypeII肌肉降解,預防肌少症發生。

    減重:
    1. 減重的過程中,脂肪減少的比例要占減少總重量70%才算有效減重。(每減重1kg,要減脂肪重0.7kg以上。)
    2. 減重一定要熱量赤字,沒有熱量赤字使用任何減脂方法都是無效的。
    3. 隔日斷食:一天正常飲食,隔天吃800大卡內循環。
    4. 五二輕斷食:五天正常飲食,二天吃500大卡內。
    5. 186斷食:一天18小時不吃東西,6小時內進食完畢。
    6. 間些性斷食可以減重/減脂、改善胰島素阻抗,降血糖血壓,降低體內發炎反應。但對於改善血脂差異不大。
    7. 減脂期3個月後一定要進休息期,改善代謝適應造成的減重卡關。
    8. 作弊日是指休息日,類是像五二輕斷食的那五天,是正常飲食,不是暴食!
    9. 休息期的介入可以保留較多的肌肉並同時減少更多的脂肪,且基礎代謝率也不會因為熱量赤字而大幅下降。
    10. 充足的睡眠有更好的減脂效果。
    11. 科學文獻已經證實,沒有運動後燃脂效應。
    12. 女生最健康體脂為22%,17%以下有停經的可能。
    13. 訓練強度愈強,後續所帶來的減脂效果愈好。有氧減脂效果沒有比較好。
    14. 運動當下是燃燒肝醣不是脂肪,運動當下不會減脂。
    15. 運動的減脂效應是肌肉搶走脂肪原本要拿走的碳氫能源,使的脂肪能量收入少,開始減脂。
    16. 運動後馬上進食,對於整體減脂效果更好。
    17. 訓前訓後的營養支持,對於運動表現沒有影響。

    增肌:
    1. 運動後補充碳水0.9g /kg +蛋白質0.3 g/kg體重,可以幫助肝醣回補及肌肉合成。
    2. 增肌期,新手熱量多500-1000大卡,肌肉合成快。但老手建議多250大卡即可,肌肉成長慢,過多熱量容易轉為脂肪。
    3. 肌肉合成需要:重訓刺激、全面性胺基酸(優質蛋白質)的補充。
    4. 碳水補充不會增加肌肉合成。

    運動營養:
    1. 文獻中認為pre-workout中最有效的補充劑就是肌酸與丙胺酸,可以增加運動表現。
    2. 水合型肌酸是目前被公認最有效形式,每天5g補充即可。填充期被證明不需要也可以慢慢到達肌酸最大存量。
    3. 文獻中證實HMB,對於新手肌肉成長十分有效。
    4. 運動前補充咖啡因可以提高運動表現。
    5. 低肝醣對於短時間(45m)運動不影響運動表現,但長時間會。
    6. 高肝醣存量可以增加耐力型運動表現。
    7. 耐力型運動可以增加粒線體數目,心室容積增加,有氧產能提昇。
    8. 運動後補充碳水與蛋白質比例3:1,效果最好!(量要依照每人每日熱量換算)
    9. 喝水量每天被建議每公斤體重30-40c.c. 但是科學文獻證實沒有喝水量建議(因為個體差異太大,所以要適當調整)
    10. 喝水不會提昇代謝率幫忙減脂。
    11. 喝冰水可以降低中心溫度,增加運動表現。
    12. 人體在缺水2%才會感到口渴,3%會降低運動表現。
    13. 運動中建議每15分鐘要喝一次水。
    14. 含有醣類、胺基酸的運動飲料跟水比,更能提昇長時間的運動表現。

    1. Margolis, L.M., et al., Coingestion of Carbohydrate and Protein on Muscle Glycogen Synthesis after Exercise: A Meta-analysis. Med Sci Sports Exerc, 2020.
    2. Biolo, G., et al., Insulin action on muscle protein kinetics and amino acid transport during recovery after resistance exercise. Diabetes, 1999. 48(5): p. 949-57.
    3. Seidelmann, S.B., et al., Dietary carbohydrate intake and mortalit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d meta-analysis. Lancet Public Health, 2018. 3(9): p. e419-e428.
    4. Goedecke, J.H., et al., Metabolic adaptations to a high-fat diet in endurance cyclists. Metabolism, 1999. 48(12): p. 1509-17.
    5. Garthe, I., et al., Effect of two different weight-loss rates on body composition and strength and power-related performance in elite athletes. Int J Sport Nutr Exerc Metab, 2011. 21(2): p. 97-104.
    6. Phillips, S.M., A brief review of critical processes in exercise-induced muscular hypertrophy. Sports Med, 2014. 44 Suppl 1(Suppl 1): p. S71-7.
    7. Esmarck, B., et al., Timing of postexercise protein intake is important for muscle hypertrophy with resistance training in elderly humans. J Physiol, 2001. 535(Pt 1): p. 301-11.
    8. Macnaughton, L.S., et al., The response of muscle protein synthesis following whole-body resistance exercise is greater following 40 g than 20 g of ingested whey protein. Physiol Rep, 2016. 4(15).
    9. Moore, D.R., Maximizing Post-exercise Anabolism: The Case for Relative Protein Intakes. Front Nutr, 2019. 6: p. 147.
    10. Trommelen, J. and L.J. van Loon, Pre-Sleep Protein Ingestion to Improve the Skeletal Muscle Adaptive Response to Exercise Training. Nutrients, 2016. 8(12).
    11. van Vliet, S., N.A. Burd, and L.J. van Loon, The Skeletal Muscle Anabolic Response to Plant- versus Animal-Based Protein Consumption. J Nutr, 2015. 145(9): p. 1981-91.
    12. Lynch, H.M., et al.,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uscle Growth and Strength Development When Consuming Soy and Whey Protein Supplements Matched for Leucine Following a 12 Week Resistance Training Program in Men and Women: A Randomized Trial.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0. 17(11).
    13. Xu, C., et al., High-protein diet more effectively reduces hepatic fat than low-protein diet despite lower autophagy and FGF21 levels. Liver Int, 2020.
    14. Kemmler, W., et al., Effects of High-Intensity Resistance Training on Osteopenia and Sarcopenia Parameters in Older Men with Osteosarcopenia-One-Year Results of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Franconian Osteopenia and Sarcopenia Trial (FrOST). J Bone Miner Res, 2020. 35(9): p. 1634-1644.
    15. Cienfuegos, S., et al., Effects of 4- and 6-h Time-Restricted Feeding on Weight and Cardiometabolic Health: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 Adults with Obesity. Cell Metab, 2020. 32(3): p. 366-378.e3.
    16. Tinsley, G.M., et al., Time-restricted feeding plus resistance training in active females: a randomized trial. Am J Clin Nutr, 2019. 110(3): p. 628-640.
    17. Nedeltcheva, A.V., et al., Insufficient sleep undermines dietary efforts to reduce adiposity. Ann Intern Med, 2010. 153(7): p. 435-41.
    18. Lytle, J.R., et al., Predicting Energy Expenditure of an Acute Resistance Exercise Bout in Men and Women. Med Sci Sports Exerc, 2019. 51(7): p. 1532-1537.
    19. Huhmann, K., Menses Requires Energy: A Review of How Disordered Eating, Excessive Exercise, and High Stress Lead to Menstrual Irregularities. Clin Ther, 2020. 42(3): p. 401-407.
    20. Kuo, C.H. and M.B. Harris, Abdominal fat reducing outcome of exercise training: fat burning or hydrocarbon source redistribution? Can J Physiol Pharmacol, 2016. 94(7): p. 695-8.
    21. Schoenfeld, B.J., et al., Pre- versus post-exercise protein intake has similar effects on muscular adaptations. PeerJ, 2017. 5: p. e2825.
    22. Glynn, E.L., et al., Muscle protein breakdown has a minor role in the protein anabolic response to essential amino acid and carbohydrate intake following resistance exercise. Am J Physiol Regul Integr Comp Physiol, 2010. 299(2): p. R533-40.
    23. Kreider, R.B., et al.,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 position stand: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reatine supplementation in exercise, sport, and medicine. J Int Soc Sports Nutr, 2017. 14: p. 18.
    24. Hultman, E., et al., Muscle creatine loading in men. J Appl Physiol (1985), 1996. 81(1): p. 232-7.
    25. Savoie, F.A., et al., Effect of Hypohydration on Muscle Endurance, Strength, Anaerobic Power and Capacity and Vertical Jumping Ability: A Meta-Analysis. Sports Med, 2015. 45(8): p. 12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