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1990年代台灣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1990年代台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1990年代台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1990年代台灣產品中有17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在台灣民主運動史上,衝撞國民黨黨國體制有「火爆浪子」之稱的黃昭輝《毋甘願的年代:台灣的苦難佮祝福》新書發表會本周日9/26下午2點在高雄鹽埕教會舉行。發表會前也將在《微微笑廣播網》接受陳永興醫師訪談,本週日上午11點歡迎鎖定微微笑廣播網「聽醫生講看覓」。 黃昭輝《毋甘願的年代:台灣的苦難佮祝福》這是...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天下雜誌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好好說那年,我們要正式進入 90 年代! 之前節目談到 1980 年代台灣經濟快速起飛,企業走向全球化,思想也逐漸開放。而在富裕自由的氛圍之下,許多人開始想要追求生活品質,尤其特別重視休閒娛樂,甚至有學者直言:「這是一個娛樂的年代。」 三十年後的今天,娛樂生活看起來似乎是比過去更豐富了,但是娛樂...

1990年代台灣 在 半瓶醋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01:50:26

影視雜談\【影子背後】 我一直認為,「獨立製作」是一種孕育業界人才與磨練技術能力必要的環境,想要產生好的商業影視作品,與其從極端少數的影展團隊中找人才,還不如從娛樂電影與低成本作品當中尋找,因為只有大量製作的的娛樂作品當中,這種環境因為往往成本低、製作時間短少可是卻又相對有自由創作的空間,因此在歐...

1990年代台灣 在 Kat 相談室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23 09:30:55

世界上第一盤眼影👀 — 其他小歷史可以點☞ #kat說故事 每次的開端都是古埃及人,說到都膩了! 名符其實”美妝大帝”真的沒在開玩笑 當時是用現在覺得很母湯的化學物質融了動物脂肪製成名為Kohl的粉狀眼影。他們認為眼影可以減少陽光直射眼睛,還能防止感染。當然他們不知道會中毒阿~~~ 到了埃及豔后...

1990年代台灣 在 若7 ?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3-10 03:46:34

#文末有抽獎 很榮幸受邀參與這次 天下雜誌40週年「進步的軌跡」社群活動 @commonwealth_magazine 並提供我抽出兩位「線上免費閱讀優惠碼」的機會,抽獎方法在文章的最後會說明! - 我閱讀的雜誌是我專科入學那年 2016-593期,《姊的時代》 在我阿嬤那個保守的年代,台灣的父母...

  • 1990年代台灣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5 00:38:13
    有 14 人按讚

    在台灣民主運動史上,衝撞國民黨黨國體制有「火爆浪子」之稱的黃昭輝《毋甘願的年代:台灣的苦難佮祝福》新書發表會本周日9/26下午2點在高雄鹽埕教會舉行。發表會前也將在《微微笑廣播網》接受陳永興醫師訪談,本週日上午11點歡迎鎖定微微笑廣播網「聽醫生講看覓」。
    黃昭輝《毋甘願的年代:台灣的苦難佮祝福》這是一本罕見地以台語文撰寫,完整又深刻的半世紀台灣史,他以基督教神學訓練為養分,參與台灣民主運動,用生命衝撞黨國威權體制,蛻變成做民主國家的過程。該書為前立委黃昭輝自述,由師大台文系博士鄭雅怡執筆代寫,全書歷時3年,訪談約30位相關人士,並用台文漢羅書寫。從家族歷史、個人成長一路寫到參與政治經驗,並在時代中產生的影響。
    1990年2月黃昭輝在國民大會上當著總統李登輝面前翻桌事件令人印象深刻,而事件後續包含「野百合學運」與李總統接見學生代表、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及隔年完成「國會全面改選」等均成為台灣民主化的重要指標。尤值一提的是黃昭輝在27年後曾當面向李登輝為翻桌事件道歉,惟李反而對在場人說:「昭輝不必跟我道歉,台灣人應該謝謝他,因為他是在為台灣民主化奉獻、打拼。」
    黃昭輝新書會,根據台灣教會公報社書房PO文來賓包含長老教會總幹事陳信良牧師、國史館長陳儀深、民報創辦人陳永興醫師、前行政院長張俊雄與高雄市長陳其邁。📗 新書上市歡迎洽台灣教會公報社

  • 1990年代台灣 在 火星童書地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8 14:04:01
    有 350 人按讚

    台灣盜版王國再現?!

    前陣子,看到大塊文化發表公開聲明表示讀者買到盜版書,本來想說誰叫讀者貪便宜,買什麼一頁式網頁的書,被騙不意外。沒想到童書界也深受其害!!也是,童書明明是最好賣的書種,媽媽們一方面不手軟一方面又很斤斤計較(完全互斥XD),盜版商一定會盯上的。

    早在1950年代,台灣便有許多漫畫、小說出版社自日本引進未經合法授權自行翻譯的作品。在1960年代初期台灣開始實施《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時,許多出版商更是私下賄賂漫畫審查官員,讓盜版日本漫畫取得合法出版字號,並以低價、大量、快速來霸佔台灣漫畫出版市場(wiki)。

    也就是說,早期台灣根本沒有版權概念也無法律保護,而且政府還鼓勵出版,所以跟我同年代的人應該還會記得,同一本書會有好幾間出版社出版,像是前幾天介紹的保母包萍,國語日報有出,志文也有出,這叫未取得正式授權自行翻譯出版,在當時並無違反法律。

    而另一種盜版,就是直接翻印複製,也是隨處可見,菜市場就可以買。我家小時候超愛的信誼圖畫書視聽之旅,就是我媽從菜市場買來的錄影帶,小時候當然不知道,看得很開心,長大之後才覺得怪怪的,為何我家的這套沒有書?所以大學時代自己重買了一套,當時已經換成VCD(時代眼淚)還曾經被信誼老闆當面說我家小時候沒書的那套那是盜版,我只能露出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

    1990年代初期開始,美國就以301條款將台灣優先列為觀察中的地區,且台灣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壓力。因此,1992年6月中華民國政府開始實施新著作權法,訂下落日條款規定盜版翻譯外國人的著作只能販售至1994年6月12日(也就是所謂的「六一二大限」),以重視保護智慧財產權(wiki)。不過實際上大家還是會繼續賣,我記得當年正版納尼亞王國小說上市時,我還在誠品當店員,忙著把架上所有無版權的書下架。

    ┄┅┄┅┄┅┄┅┄┅┄┅┄┅┄┅┄┅┄*
    ※修正:為避免大家搞混,在落日條款前有些出版品的是未正式取得版權,但當時法律並未有相關規定,所以各家出版社會自行翻譯出版。而盜版指的是未經許可自行複製翻印人家的出版品,現在蝦皮盛行的就是這種。
    ┄┅┄┅┄┅┄┅┄┅┄┅┄┅┄┅┄┅┄*
    如前述,我一直覺得這個出版斷層,導致許多經典作品消失,再重回台灣市場大多也是2010年代之後的事,那時大家都讀過新時代的作品,已經回不去了。我對小時候的出版品有種特殊的情感,除了是小時候讀過的書之外,我也深深覺得那時的出版品質(尤其是有聲書)比現在好。或許是當時經濟起飛,又沒版權費,所以大量引進了國外的好書,尤其是套書。像是志文的新潮少年文庫,我在念研究所時才發現,這套書怎麼這麼厲害???編輯太厲害了吧!!可以囊括全世界超經典重要兒文作品?!北歐的林格倫、姆米,德國的凱斯納、英國的羅爾德·達爾和保母包萍,捷克的恰佩克...我上課讀文本都靠這套了,因為日文太爛看不懂。很久之後的某天我看到日文版的時候才恍然大悟(連封面設計都一模一樣XD)我念研究所時才重出林格倫的皮皮,我拿著印著皮皮的贈品便當袋,我跟日本同學說這是剛出版的贈品,日本同學嚇死了,說你們現在才出林格倫?我只能尷尬的說,以前也有,只不過...

    針對這點,李志銘表示:「臺灣在更早之前的五、六○年代書商翻印西書或文史哲圖書竟也不乏選書眼光與氣魄,許多印刷品質絲毫不遜於時下的正版書。相較之下,如今有些書籍(比方臺灣某些現代詩人作家作品全集)正版裝幀設計品質反倒編印得比以前盜版還差!對此,我必須嚴正地向那些出書不用心思的出版商說:「不要以為你是合法正版,就可以如此沒有品味、沒有設計美感地亂印書」!因為,姑且不論盜版與否,所謂的「好書」,在所有愛書人心目中其實是自有一把尺的。」

    那為什麼現在沒辦法像過去一樣選好書,做好書?出經典有人要買嗎?有多少人真的看過小兔彼得或艾摩與小飛龍?現在市面上實在充斥太多「譁眾取寵」或「只求實用」的書了。大家最愛講的小百科跟「中國」童話,做出來一套要好幾萬,有人要買單嗎?上禮拜聽漢聲前美編的講座,他們做一本雜誌花兩年,好想問到底你們做書花了多少成本?而台灣自製一本好繪本要多少成本?不過也很難說啦,我看很多家長買一堆套書玩具或是點讀筆啥的跟團購真的很大手筆買買買,我真的不太懂台灣生態,也許是不同族群吧。

    除了FB充斥的詐騙廣告,還有哪裡買得到盜版?原來就是蝦皮...在蝦皮上吃過好幾次虧,真的沒事盡量避免,但無奈越來越多人在上面開店。因為能抽取手續費,銷售量很好的賣場怎麼檢舉都不會下架,比淘寶還不如。看到評價很多媽媽買得很開心,給雲端下載MP3還給五星好評?!!退一萬步來說就算品質沒有差很多,這樣長久下去,就會跟我前面說的一樣,只會劣幣驅逐良幣。如果只是因為預算不想花錢買而買盜版,就算看到書,大人也是在品格教育上做了最壞示範,還讀什麼品格教育繪本呢?

    參考資料:
    臺港盜版時期wiki
    李志銘,讀書人不可承受之重:翻開臺灣那一頁書籍盜版史

  • 1990年代台灣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15:10:39
    有 32 人按讚

    影視雜談\【影子背後】

    我一直認為,「獨立製作」是一種孕育業界人才與磨練技術能力必要的環境,想要產生好的商業影視作品,與其從極端少數的影展團隊中找人才,還不如從娛樂電影與低成本作品當中尋找,因為只有大量製作的的娛樂作品當中,這種環境因為往往成本低、製作時間短少可是卻又相對有自由創作的空間,因此在歐美,許多強大的人才往往都是從獨立製作與B級片領域發跡的、【鬼玩人】的山姆雷米、【奪魂鋸】的溫子仁,甚至是【記憶拼圖】的克里斯多福諾蘭,他們都是先低廉成本的作品拍起,並且在這個領域就建立起觀眾群,接下來才有更多機會打造出【蜘蛛人】、【黑暗騎士】與【水行俠】等作,可以說若是沒有獨立製片,就不會有這些賣座鉅片。

    然而台灣的情況則是在錄影帶時期結束之後,獨立的娛樂電影製作就慢慢失去了市場,早年在1970年代-1990年代,台灣還可以看到【女性的復仇】、【鄭進一的鬼故事】甚至【戰神】與【大蛇王】這類純娛樂的作品,然而在港片與好萊塢電影大量進入台灣之後,這些本地的娛樂電影也失去了市場。

    但是台灣其實一直都仍舊有一股股小小的力量在努力的製作各種娛樂電影,幾乎每年都會有幾部,像【鐵支路】、【台北物語】、【海霧】其實都是這類的努力下誕生出來的作品,雖然礙於成本,甚至是製作環境導致品質上難以與線上的歐美大作們比較,然而我仍舊認為這個市場是有其需要的。

    遙望不遠處的日本,他們的內需市場使得很多小成本的獨立製作一直都還能存活,幾年前的【一屍到底】與最近的【超越無限2分鐘】都是突破了獨立製作領域且大放異彩的案例。

    而【影子背後】算得上是在這一片獨立製作當中極為努力的一齣懸疑驚悚作品,故事描述一位名叫「阿草」的嫌犯被懷疑是連續殺人狂「M」,在偵訊過程當中,阿草否認自己殺人,並且不斷的回憶過去,在他的回憶當中,故事也慢慢地推展開來。

    【影子背後】顯然受限於預算,在場面、情境與音樂的鋪陳表現上都較為單薄,而且故事重點環繞在少少的幾個演員身上,因此幾位重點表演的演員都有相當吃重的演出,而劇情線也看得出來編劇很努力的展現出懸疑感,雖說步調略顯拖沓,如果能將長度縮到七十分鐘,節奏會更加明快。

    在目前一片荒蕪的本土獨立製作電影當中,【影子背後】的表現看得出來在攝影的質感上下了苦心。也希望這類製作能夠更再接再厲。

    值得一提的是【影子背後】全片的場景有一大半都在台中拍攝,這讓我一位台中北漂子弟在看一些知名景點出現時都引發個人的無限鄉愁。這種與在地城市的合作是很直得鼓勵的,我個人難得看得到以台中為主場地的故事。XD

    #影子背後

  • 1990年代台灣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4-08 21:30:17

    好好說那年,我們要正式進入 90 年代!

    之前節目談到 1980 年代台灣經濟快速起飛,企業走向全球化,思想也逐漸開放。而在富裕自由的氛圍之下,許多人開始想要追求生活品質,尤其特別重視休閒娛樂,甚至有學者直言:「這是一個娛樂的年代。」

    三十年後的今天,娛樂生活看起來似乎是比過去更豐富了,但是娛樂消費的心態卻有很大的不同。「以前音樂是比較貴,你買一張CD是很慎重的,要反覆地聽。現在音樂串流一百多塊,全世界音樂隨便聽,所以音樂的價值也變了。」 音樂人倪重華回想當年購買唱片的心境,語重心長地說。

    現在我們打開手機或電腦上網,就能輕鬆欣賞大量的音樂與影片,可是在 1990 年代,大家都是在唱片行購買卡帶、CD,在錄影帶店租影片,在 MTV 欣賞藝術電影,娛樂消費型態與現在有很大的不同。

    而今天我們已經很熟悉的嘻哈、繞舌,或是所謂的台客搖滾、也都在 1990 年代開始流行。不推銷商品,只傳達情緒的文青風格,同樣在這個時候開始出現。這是個想像力擴張、價值觀徹底改變的時代。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人:MTI音樂科技學院基金會董事長 倪重華

    #好好說那年​​ #MTI​ #倪重華​ #​音樂​ #90年代​ #podcast​​ #聽天下 #MTI音樂科技學院基金會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 1990年代台灣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1-25 20:21:51

    【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0年代瓊瑤式愛情的健康寫實延續,90年代台灣新電影借用愛情重建台灣性。但進入2000年後,一切開始慢慢不一樣了。
    .
    2000年開始,《藍色大門》(2002)、《盛夏光年》(2006)、《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女朋友男朋友》(2012)、《等一個人咖啡》(2014)、《我的少女時代》(2015)、《六弄咖啡館》(2016)、《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大量的青春愛情電影成為了台灣純愛想像的視野,他們以「青春」、「少男」、「少女」為名,表現出台灣人的情感文化模式。
    .
    我們今天的「偽學術 | 認真聽」,就來談談這20年來的粉紅泡泡。這廣大的戀愛流行文化是甚麼模樣?它們反映了怎樣的愛情轉向?從不同作品中又可以解讀出哪些文本隱藏的敘事?還有那些膾炙人口的電影主題曲。
    .
    📌 #今天的內容有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我的《藍色大門》與青春
    ▶ 「青春」的形構
    ▶ 「少男」、「少女」的理念型
    ▶ 純愛不純—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情感先於政治
    ▶ 愛情電影主題曲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39z6z0zvfx0807v0lu7165?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4pHpNRfyLL7Tosl61J
    .
    📣 #spot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sbEXh0CwFSEICRNTdR09S?si=dyHHN9_qR-OzUF8q3P95JA
    .
    📲 #FB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674782469376038/
    .
    //// 完整論述 ////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想要談「愛情電影」,那勢必是要做個「#類型電影」操作型定義,儘管近年台灣電影的類型化飽受批評,但其的確是招喚大眾的一個方便途徑。或許我們可以幫愛情電影分類為:羅曼史(romance film)、通俗劇(melodrama)與文藝片。目前2000年後的青春愛情電影來看,則較多傾向文藝片。
    .
    也是因為電影類型化的緣故,其可以更清楚地連帶成一套系統、原則與期待。當「#愛情電影」正式成為一種培養台灣人觀賞電影的習慣,除了公式化的內部敘事外,向外延伸後,便足以展開各種文化工業的制度性生成,例如偶像明星的打造、週邊商品販售、主題曲的流傳等(Illouz, 1997)。
    .
    最終,透過類型電影的集體觀看,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或是文化模式。好比《#為甚麼愛讓人受傷》中,Eva Illouz(2012)藉由《傲慢與偏見》來理解西方個體主義的浪漫生態,或許我們也可以在這20年來的青春愛情電影裡看見自己。
    .
    ▓ #我的藍色大門
    .
    在《#藍色大門》張士豪的那個年紀,夏天的午后是連續補習戰鬥的人生,週一、三、五是何明數學,週二與週四是徐薇英文,當然以我不學無術的青春,大部份都是呈現偷懶蹺課的狀態。那時候究竟能夠有甚麼煩惱?
    .
    2002年的《藍色大門》第一次開啟了我對愛情與性別的思考。導演易智言當年拒絕了參加金馬獎,不然,這部相當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肯定有不錯的成績。片中孟克柔(桂綸鎂)、張士豪(陳柏霖)、林月珍(梁又琳)三人的關係,呈現了00年代台灣青少年的社會行動與市民生活精神。
    .
    ▓ #青春的形構
    .
    我們以後會成為甚麼樣的大人,變成00年代後市民社會中年輕男女的煩惱。在後傳統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中,這些都市裡的小事件,個人選擇的養成遊戲,成為我們最需要煩惱的自由,一種集體規則與個人自由的協調抉擇。
    .
    「青春」,是一個重視自我探索的過程(過渡),無論是《藍色大門》或是《盛夏光年》,都試圖描繪這種秩序建構中的過渡,五月天同名歌曲的日文名稱就叫「#青春の彼方」-- 放棄規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放空未來。也是因為這樣的「#失序」,青春才讓人懷念。最終,沈佳宜說「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原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確,我們正在腐敗,但我寧可選擇相信《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結局的協調與釋懷是有可能發生的。
    .
    「青春」,也帶著台灣觀眾走出90年代的悲情。早期的青春愛情電影帶著濃厚的陰鬱,一直到《藍色大門》開始,我們開始談論同志情感、性別認同、家庭關係、三角戀愛等情感議題,青春變得多元而明亮。
    .
    青春愛情電影裡,反映著情感的真實體制(regime of emotional authenticity)(Illouz, 2012),非常強烈地要求內在性感作為行動與選擇的基礎。青春中的人們,因為初次面臨社會化規範,人們會認真審視自己與對方的情感(愛情、親情、友情),以判斷這段關係的重要性與強烈程度。這大量的自我情感檢視,一見鍾情的強烈情感暗示,時常就是「青春」的情感面貌。這也是青春迷人之處。
    .
    ▓ #少男與少女的理念型
    .
    媒體中的少男與少女,帶給觀眾對性別角色的論述形構,一方面文本建立起一種戲劇性、典範式的形象,隨著故事的開展,加深觀影者的情感投射,另方面一起作用的是,少男少女的面貌外表的特質,也形成觀眾的欲望對象,產生明星化的作用,成為性別操演的模仿理念型。
    .
    青春愛情電影中的少男比少女更加倍重視,除了《藍色大門》與《我的少女時代》外,其它全部的愛情電影幾乎都圍繞著少男,少女通常則作為是推動劇情的力量。少男的姣好面貌,成為電影世界裡的耽美重心,隨便舉例就一堆,陳柏霖、張孝全、柯鎮東、陳昊森、曾敬驊,「#大男孩」的對純樸、憨直、大笨蛋的要求,他們表現忠誠、可受控制,並且,他們不會對(男性)觀眾產生威脅感。
    .
    至於女主角則以「#熱情開朗大方」為形象,如《女朋友男朋友》中的林美寶(桂綸鎂),就如同前述,她起了連結兩位男主角陳忠良(張孝全)與王心仁(鳳小岳)的作用,確實地帶動敘事的進展。
    .
    ▓ #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2000年後的台灣青春愛情,某個程度上融合了日本和美國的純愛視野,前者展現了「#物哀」的精神,後者則更多在表現西方個體主義的追求。當然,不同的作品也有各自主題脈絡的側重,像是性別認同、性別麻煩(Butler, 1990)、青春成長、描繪時代精神、國家與社會變遷的隱喻、情感抉擇等等。
    .
    總體而言,台灣的作品更擅長挪用青春的反叛結構,去對應、甚至逆返「#國家體制的規訓」,這個台灣電影本土化的大主題。2000年後的新導演,以90年代前後為基礎,自然而然流露出了導演本身的「懷舊」情感,想是一個包含了情慾、戀愛、政治、社會、經濟裝況的「情感的共同體」。
    .
    ▓ #情感先於政治
    .
    以《女朋友.男朋友》為例,其為一部愛情電影,也是一部歷史電影。該片採用序列式的線性時空,將台灣的多重現代性再現。許多文化學者會討論國族與愛情的辯證關係,大時代下兒女情長,微小的愛情被鑲嵌在巨觀的社會脈絡中。但實際進入電影文本,才會發現,楊雅喆並不是要說明這種台灣性的社會—歷史時空,反而,他進行一種「#逆反」,讓情感能量來主導政治的場景。根本沒人真正在鳥民主自由,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非常後現代的後現代的後現代。
    .
    楊雅喆幾乎總結了後殖民與後現代電影裏頭所有的多元主體:女性、情慾、學生、社會運動、娘娘腔、同志、小三、本土、鄉下人、都市人等等,運用了諸多遊戲般的情節將這些概念構成一個皺摺,裏頭緊密扎實情慾流動,展開又可以觀看台灣自由的進程。
    .
    ▓ #那些年我們一起唱的主題曲
    .
    青春愛情電影還是成為一種類型了,也不是壞事,也許是必然,這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大眾流行文化市場,引導著戀情與自由的話題,反映著純粹親密關係的渴望。在電影裡,人們才可以淡化成人愛情經驗的功利性、功能性。如果能夠再有一首好聽的情歌那就更好了!
    .
    要能在腦中烙印電影裡的青春記憶,就一定要有一首讓人感動的歌曲,當旋律響起時,瞬間喚起洶湧的刻骨銘心,像是《藍色大門》的「#小步舞曲」、《我的少女時代》的「#小幸運」等。盧廣仲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這首獲獎歌曲,編曲十分令我動心,第一聲,每次聽到小號與歌手聲線對唱,與法國號的穿梭交疊,都會全身起雞皮疙瘩。
    .
    這首歌起了關鍵的宣傳作用,五月天、魏如萱、周興哲、蔡依林、田馥甄、梁靜茹、李千娜、韋禮安、曾沛慈、徐佳瑩等歌手的cover版傳唱參與,更加豐富了電影文本與影迷/歌迷的連結。
    .
    結論是,該約唱歌了(?

    |

    #參考文獻
    .
    1. Illouz, E. (1997). 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2. Illouz, E. (2012). Why love hurts: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Polity.

    3. Butler, J. (1990).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routledge.

  • 1990年代台灣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7-30 20:05:49

    李登輝擔任總統期間,推動民主改革,終止動員戡亂、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成就一場台灣「寧靜革命」。他同時推展本土化政策,強化台灣命運共同體意識,要讓台灣成為「文化新中原」;更開啟了與對岸的談判,但又與北京主政者江澤民多年鬥爭,把兩岸從一個中國推向特殊國與國關係。2000年,陳水扁當選總統,李登輝也完成台灣第一次政權和平轉移。
    他是台灣民選總統中最有實權的一位,不過任內倚重地方派系,也被認為是造成1980、1990年代台灣黑金政治盛行的禍首。

    李登輝1923-2020 享壽98歲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