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1970年代台灣 音樂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1970年代台灣 音樂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1970年代台灣產品中有170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923的網紅如履的電影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近年來人們對於政治的討論越來越熱烈,但說到台灣政治類影視作品,大家會先想到哪一部? 去年《#國際橋牌社》以 80 年代台灣解嚴後逐步推動民主化檯面下不同勢力的政治角力作為主題,憑藉著大膽的內容與在過往台劇少見的格局獲得許多觀眾的好評肯定,而如今推出第二季《#國際橋牌社2》,也再度透過片中對於台灣過...
同時也有1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的網紅林郁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籠罩下得巨大哀愁 A Dark Cloud of Sorrow Looms Over 】展覽訪談 文/林郁晉 晏起之晨、失眠之夜,挾著日常的無奈與焦慮溶進意識之中,入夢。 我們指認各種房簷的形狀、街角轉折的摺痕,回到躲避外界棲身之座標,看著各個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在燈火通明的城市裡遊走,並與...
「1970年代台灣」的推薦目錄
- 關於1970年代台灣 在 半瓶醋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1970年代台灣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1970年代台灣 在 ShanShan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1970年代台灣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1970年代台灣 在 Drummer Apple Y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1970年代台灣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1970年代台灣 在 林郁晉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1970年代台灣 在 Lei Lei TV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1970年代台灣 在 Jordan到處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970年代台灣 在 半瓶醋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01:50:26
影視雜談\【影子背後】 我一直認為,「獨立製作」是一種孕育業界人才與磨練技術能力必要的環境,想要產生好的商業影視作品,與其從極端少數的影展團隊中找人才,還不如從娛樂電影與低成本作品當中尋找,因為只有大量製作的的娛樂作品當中,這種環境因為往往成本低、製作時間短少可是卻又相對有自由創作的空間,因此在歐...
1970年代台灣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1:54:06
鹿港小鎮 ◎羅大佑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爹娘 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 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愛人 想當年我離家時她一十八 有一顆善良的心和一卷長髮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鹿港的街道 鹿港的漁村 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 ...
1970年代台灣 在 ShanShan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6 10:22:22
一共十二場的大稻埕走讀講座,到今天最後一場,每個週末我們都在線上和大家一起閱讀大稻埕。 線上直播:https://www.facebook.com/bleubook/videos/544535110171170 #同事孟孟、詩玟與杏端,在青鳥書店這兩個月的週末早晨,都架設好器材一起戰備。孟孟負責...
-
1970年代台灣 在 林郁晉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8-06 19:16:45【籠罩下得巨大哀愁 A Dark Cloud of Sorrow Looms Over 】展覽訪談
文/林郁晉
晏起之晨、失眠之夜,挾著日常的無奈與焦慮溶進意識之中,入夢。
我們指認各種房簷的形狀、街角轉折的摺痕,回到躲避外界棲身之座標,看著各個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在燈火通明的城市裡遊走,並與無數陌生人隔牆並肩而坐。
1970年代,台灣興起了都市主義,揮別了農業家園的景觀,在擁擠的都市裡生存相對壓抑的。都市其意義不僅是建築摩天之高,更在於它擁有改變原有地景的樣貌、居住的型態、人際關係的孤獨與疏離及日漸複雜的社會議題。在資本世界所圍繞下的我們成為一種部分配合的零件化角色,然,自由主義的建構也不斷提醒著自身的主體性,視為一個完整之重要。如此衝突矛盾,拉扯出極大的不安與困惑,聳立且不斷將外部世界的混亂吞噬折入體內,心中一股始終趨不散的憂愁不斷盤旋,只能回到屋內,安全無他者之地,盡情地咧嘴吐舌、搔首弄姿,卻揮之不去籠罩而下的巨大哀愁。
夜晚,望者前方不遠處,無數個大樓的窗口閃爍著各種彩燈,凝望那如夢幻泡影之光,心甸甸地總在腦際回望那些不願想起的事,就如:「我是誰」這樣無奈的提問,總在那無人的夜晚裡晃頭晃腦地想起。到底我們應以何種角色的姿態與世界共存,同時又保有自身主體性之完整成為我們的必經之問。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一展將透過八位藝術家的作品,試圖呈現籠罩於都市之下的人們,因在認知上矛盾的情緒,所產生出對於自身主體該已何種姿態與世界共存的提問。
鄭爾褀 poeple
作品回應台灣1970後逐漸告別農業景觀進入都市主義的現象,精準描繪出現代人們所熟悉的都市日常景象。百萬人共同生存於一個地方,即便物理距離上是如此緊密,對於彼此的認同卻是絕對的疏遠。
鍾知庭 我在你左右
作品透過男性畫外音的說明及影像內某種角色扮演的刻畫,呈現都市之中的人們彼此試圖相伴,吐露內在確切的想望,最終卻淪為某種喃喃自語,或溝通的徒然。
吳伯賢 有著蒙娜麗莎微笑的猩猩
藝術家透過猩猩作為在都市正常運作之下的奇觀(不正常)呈現。回應在都市興起的治理實踐下與自由意識之間的衝突,將人們日常存在於可行介入操作和不可行介入操作之間的矛盾或內在限制放大。
王鼎曄 人-人
試圖回應高度競爭的社會中,人們在有限的資源分配下時會不慎擠壓到他人,與此同時又要維護完好理性的生存空間,作品精準刻畫出人們相處時某種不成文的特殊距離。置身於當下的人們該如何找到屬於自身主體最佳的生存姿態成為作品最大的提問。
蔡傑 塵埃落定時
作品試圖呈現人們躁動的拍打著看似可能逃離的出口,而所謂的出口是否真實?又或只是內在狂放無法平心的感受的妄念?回應都市裡看似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們內在的哀愁。
黃彥超 1.2.3魚你躲好了沒?
作品將魚缸中的觀賞魚比擬困於都市裡人群的樣貌。耀眼奪目的彩光、極度刺激性的感官饗宴,試圖呈現人們短暫逃離內在的不安及困頓,回應人在自身主體性的建立後所產生的完全排他性及強烈的孤獨感。
黃淑蓮 Sometime i found myself floating and sinking down once in a while
作品回應在自由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所產生的極大矛盾中內在強烈的衝突不斷,將人們心底不斷自我反問的不安情緒描寫深刻。該如何明確知道自身定位及最佳舒適的姿態為何?及「我是誰」成為最大的提問。
陳嘉壬 甜水
作品是藝術家前往東南亞駐村後,試圖反思城市之於農村兩地的人們對於生存的想像及美好生活的概念竟是如此不同。回應社會所建構於我們的未來想像,是否未必如此明確或真實,只是某種模糊失焦的指向。
-----------------------------------------------------------------------------------------------------------------------------------------------------------
【籠罩下得巨大哀愁 A Dark Cloud of Sorrow Looms Over 】
日期 Date|2021/08/07-09/12
地點 Location|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藝術家|Artist
王鼎曄 Wang Ding-Yeh
吳柏賢 Wu Bo-Sian
陳嘉壬 Chen Chia-jen
黃彥超 Huan Yen-Chiao
黃淑蓮 Wong Shu-Lian
蔡傑 Tsai Jie
鄭爾褀 Zheng Er-Qi
鍾知庭 Chung Chih-Ting
影片拍攝與製作 Film production | Shane 影像工作室
音樂製作 Music production | 黃柏諺 PKG
動畫製作 Animation production | 羅悅慈 Lo Rax
設計 Design|蔡傑 Tsai Jie
翻譯 Translation | 黃文 Huang Wen
策展人|Curator
林郁晉 Lin Yu-Chin
協同策展 | Co-curator
黃鼎鈞 Huang Ding-Jun
感謝贊助|Sponsors
厭世會社The Misanthrope Society
果拾 Pick Up
特別感謝|Special thanks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掀牆藝術聚落 Open Wide
打開藝術工作站 OCAC
嘖嘖 Zeczec
張喬翔 Shane
陳小乖
劉柏承 -
1970年代台灣 在 Lei Lei TV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12-13 18:00:01#鐵道園區
#國立台灣博物館
#鐵道
鐵道迷必朝聖、北門景點再加一!耗費近16年各界的努力推動及修復,「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於7/7正式重啟,其中耗資2300萬打造的「鐵道動態模型」,重現1970至80年代台灣鐵路縱貫線電氣化及末代蒸汽火車行駛的時代,還有台北鐵路地下化工程動工前、第3代台北火車站周邊場景,都在常設展亮相。
「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是台博館系統4大館舍之一,座落於台北舊城北門外,自20世紀初期起,先後曾是日本時代鐵道部、戰後台鐵總局的本部,更作為台灣鐵路營運總部達70年,直到2007年指定為國定古蹟「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由台博館負責修復與再利用成為博物館,終於在7/7開放。
鐵道部園區內的古蹟本體,包含鐵道部廳舍、八角樓、電源室、食堂、工務室、戰時指揮中心等6座建物,園區內另有市定古蹟「清代機器局遺構」的東側圍牆及石板道,是台博館系統中面積規模、建物數量最多的館舍。
目前鐵道部園區以「現代性」為展示定位,除了結合園區歷史背景與古蹟建築脈絡的「鐵道文化常設展」及「園區歷史暨古蹟修復常設展」之外,也針對親子觀眾策劃「蒸汽夢工廠」兒童展。
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交通:台北車站 Z9出口,步行3分鐘可達/捷運北門站2號出口,步行2分可達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電話:(02)2558-9790
開放時間:週二~週日9:30~17:00※中文定時導覽 10:30、14:30
※每週一、除夕及春節初一休館
※逢國定假日及連續假期均照常開館
訂閱我 ▶ https://goo.gl/SqViNp
副頻道[蕾蕾TV生活日常] ▶ https://www.youtube.com/c/JNchannel
合作邀約: gwoking@gmail.com
----------------------------------------------------
搞笑狀況劇 ▶https://ppt.cc/ffAyZx
小蕾子搞笑日記 ▶ https://ppt.cc/faOeMx
微電影 ▶https://ppt.cc/fWJKxx
搞笑角色扮演劇場 ▶https://ppt.cc/fvgqlx
搞笑劇 令人傻眼的事 ▶ https://reurl.cc/j70mbn
親子互動遊戲系列 ▶https://ppt.cc/f1rV4x
自製洞洞樂系列 ▶https://ppt.cc/f0P1Tx
親子遊系列 ▶https://ppt.cc/fbe8Gx
蕾蕾TV每週二/週五 下午 上架新影片 -
1970年代台灣 在 Jordan到處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7-16 17:30:04鐵道迷必朝聖、北門景點再加一!耗費近16年各界的努力推動及修復,「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於7/7正式重啟,其中耗資2300萬打造的「鐵道動態模型」,重現1970至80年代台灣鐵路縱貫線電氣化及末代蒸汽火車行駛的時代,還有台北鐵路地下化工程動工前、第3代台北火車站周邊場景,都在常設展亮相。
「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是台博館系統4大館舍之一,座落於台北舊城北門外,自20世紀初期起,先後曾是日本時代鐵道部、戰後台鐵總局的本部,更作為台灣鐵路營運總部達70年,直到2007年指定為國定古蹟「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由台博館負責修復與再利用成為博物館,終於在7/7開放。
鐵道部園區內的古蹟本體,包含鐵道部廳舍、八角樓、電源室、食堂、工務室、戰時指揮中心等6座建物,園區內另有市定古蹟「清代機器局遺構」的東側圍牆及石板道,是台博館系統中面積規模、建物數量最多的館舍。
目前鐵道部園區以「現代性」為展示定位,除了結合園區歷史背景與古蹟建築脈絡的「鐵道文化常設展」及「園區歷史暨古蹟修復常設展」之外,也針對親子觀眾策劃「蒸汽夢工廠」兒童展。
#台北景點 #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台博館鐵道部園區 #博物館 #北門館鐵道部 #台北博物館
🔑【副頻道「Jordan日常」】https://bit.ly/3hhOQDg
🔑【「Jordan到處走」粉絲頁】 https://bit.ly/2XaazF9
交通、參觀相關資訊,請參考國立台灣博物館官方網站:
https://www.ntm.gov.tw/content_151.html
For transportation,visit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fficial website:
https://www.ntm.gov.tw/en/
健行影片 https://bit.ly/30XNJBD
渡假村、飯店住宿 https://bit.ly/3fcCDh6
陽明山景點 https://bit.ly/2P3URqC
賞花系列 https://bit.ly/336ZOHj
夏天避暑清涼步道 https://bit.ly/2CYLRk4
兒童遊戲場 https://bit.ly/3f9qXf5
玩水系列 https://bit.ly/2Xab4Px
歷史建築古蹟 https://bit.ly/2BGNzWR
博物館 https://bit.ly/3094SZS
台北景點 https://bit.ly/39BY0HN
基隆景點 https://bit.ly/2PaYsDa
宜蘭景點 https://bit.ly/3098Mly
新北市瑞芳區景點 https://bit.ly/3368SMD
新北市淡水區景點 https://bit.ly/2D0q6R4
新北市石門區景點 https://bit.ly/2BHDCbJ
新北市萬里區景點 https://bit.ly/3gblYMx
新北市貢寮區景點 https://bit.ly/2X7JgLN
新北市汐止區景點 https://bit.ly/2D1Tp5B
新北市平溪區景點 https://bit.ly/3gejH2Z
台南景點 https://bit.ly/2Dh8fFm
🔔商業配合聯絡方式:
1. FB粉絲專頁「Jordan到處走」私訊
2. E-mail:driversjuju@gmail.com
1970年代台灣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近年來人們對於政治的討論越來越熱烈,但說到台灣政治類影視作品,大家會先想到哪一部?
去年《#國際橋牌社》以 80 年代台灣解嚴後逐步推動民主化檯面下不同勢力的政治角力作為主題,憑藉著大膽的內容與在過往台劇少見的格局獲得許多觀眾的好評肯定,而如今推出第二季《#國際橋牌社2》,也再度透過片中對於台灣過去整體局勢演變的描寫,引發觀眾對歷史與各項議題的重視。
《國際橋牌社2》把背景聚焦在1994年至1996年台灣第一次總統直選和台海飛彈危機的這個時期,當時總統李登輝以「務實外交」取代過去兩蔣時代的「漢賊不兩立」策略,不僅默認中國出席的場合,也開始跟許多國家建立或恢復邦交關係。然而隨著台灣在國際上曝光度變高,中國做出的挑釁行為,也讓雙方關係變得日趨緊張。
只不過即便作為台灣主權外交陷入困境的時期,也不代表國家就能夠團結一心解決危機。其中不僅當時在解嚴後國民黨、民進黨與新黨等政黨派系和地方勢力之間的明爭暗鬥,政府對於228 歷史傷痕、老農津貼與勞資糾紛等各項議題的處理,都讓國內政局產生劇烈的紛爭和動盪。
因此《國際橋牌社2》故事從一位名叫蘇婉甄的記者的角度切入,從新聞報導、政論節目、各黨派所主導的輿論風向,到民間自主架設的BBS論壇,整部劇藉由她以身為記者的良知挺身而出,跟背後有著許多利益勾結的台南百年家族接班人陳慶堂展開接觸,為了人民權益涉險挖掘真相,也在逐步勾勒當時台灣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發展樣貌的同時,賦予整個故事相當迷人的魅力。
到底蘇婉甄這樣一位小記者會對台灣整體局勢造成什麼影響?原本游移於各個黨派勢力之間,都是以家族利益為重的陳家少爺,會因為遇見婉甄產生怎麼樣的改變?相信這都是《國際橋牌社2》這部劇值得我們好奇和關注的重點(第一集還有王炳忠、鄭家純、陳玉珍等名人客串,大家可以找找他們在哪)。
只不過《國際橋牌社2》這樣一部優秀的台劇,卻因為題材過於敏感而遭到所有電視媒體與線上串流平台拒絕,雖然最終決定於自家網站放映,但這路依然走得相當辛苦,因此有興趣的觀眾請多多支持幫忙。
目前第一集試看已經上架 YouTube,而後續集數將在10/1開始陸續於《國際橋牌社2》官網播放,我把網站連結放在下方,#9月30前點網址預購有早鳥優惠和限量周邊贈品,趕緊訂閱起來,並把這個資訊分享給喜歡看台劇或關心政治議題的朋友。
《國際橋牌社2》官網:
https://isnation.tw/立馬看國橋
1970年代台灣 在 Drummer Apple Y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搖滾音樂劇-「消失的旗尾線」記事
這次為了重現20世紀初,糖鐵旗尾線的全盛時期,劇團跟樂團卯足全力,在專業及服裝上下足了功夫,就是要讓來看戲的大人及孩子們,感受到旗尾鐵路沿線的人文歷史,這是很難得的機會。
演到最後,樂團跟劇團的默契絲絲入扣,加上跟觀眾的互動,真的彷彿回到1960年代台灣的榮景⋯
真的很感恩有這次的合作機會,劇團老師們都超級好笑,合作的過程笑聲幾乎沒停過(捧腹)。
最後一場,預計就在10/23 地點在大樹鳳梨工廠!
歡迎大朋友,小朋友一起來看戲!
1970年代台灣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一集 PODCAST 上架!!
這次跟大家聊聊前幾天下台南南科考古館取材的經驗,順便製作了簡報影片,把許多拍到的照片整理在簡報中,一併附上整理的PODCAST內文。
-----------------------------------
台灣還有史前歷史?
相信很多人會抱持著疑問,那麼久遠的年代,台灣這塊土地就已經有人類的足跡,而且隨著年代的演進,還產生了不同的文化,以往對史前資料都停留在,那種電影原始人的概念,不過我想不同的地域跟環境,就會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才對,如果不好好了解一下這段歷程,一定無法畫出符合故事中的氛圍。
剛好手上有個台灣史前的漫畫題材要畫,漫畫家對於故事畫面的呈現,一定是要置身投入,才會有對應的畫面產生,如此才有可能畫出心目中的具像畫面。
所以為了瞭解這段歷史,我決定走訪台南的南科考古館,因為這邊保存了許多有關台灣史前的資料,還有許多出土文物的展示,親身感受體驗,才是最直接的取材方式。
因為住台北,所以這次選擇搭高鐵下台南,一路上發生了不少小插曲,出門前手錶時間慢了10分鐘,差點沒趕上高鐵。在高鐵上,遇到認識的朋友,竟然就坐在我後面。
出門前才發現,因疫情影響,考古館需要提前上網預約登記入場,結果當天已經額滿,想說到現場再說,沒想到再刷一次頁面,就出現有人讓出名額,當然手刀下定預約。
下高鐵發現假日的接駁車沒班次,趕緊改搭火車等等的狀況,一切的巧合,讓整個行程好刺激,不過都有驚無險地度過,LUCKY!
來到南科考古館,當你踏入館區那瞬間,很難想像現在考古館的位置,在5-6千年前還是一片大海,對!沒錯!就是大海!這裡是高山經過雨水沖刷,順著河流把泥沙往外擴張,在與海水互相拉扯下,逐漸形成了這塊土地平原,才有現在我站的這個位置,有高山有大海有平原,山海原正是我這次漫畫案的核心,感觸特別深。
想像我站立的位置曾經是一片汪洋大海,經過不斷的演進後,才形成現在腳下的這塊土地,館中有一區特別展示了這塊土地的演化,大家可以仔細看看,大自然的變化真神奇,應證了土地是會成長的,現在就讓我來帶大家看看,館內有些甚麼特色。
整棟考古館用了類似方塊的造型堆積,聽說是仿造考古挖掘時,一層層挖掘方塊坑洞的感覺,館內有些走廊的窗戶,也是朝這樣的構想設計,牆壁裝飾切割成,不同層級的挖掘圖案展示,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設計巧思,其實看到考古館的外型時,有點意外,因為跟我正在進行的漫畫設定,概念本質上蠻類似的,歷史是由方塊組成,由方塊堆積,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尤其這一次的主題就是史前歷史,那更是要好好的感受一番。
進入會場後,先到櫃台買門票,然後跟著指示牌的指引方向導覽,有好幾個館可以慢慢看,不過要注意中午的休館時間就是。
上去的手扶梯旁,有許多挖掘的古物介紹看版,剛好是對照外面的牆壁圖案。首先進入第一個展館,也是我這次主要取材的地方,入場的空間用了好幾個投影機做環繞投射,這個館主要講述館區的由來,以及各種年代文物的展示,一進去就會看到,台灣史前到現代的各種文化演進,在這塊土地上,竟然就像一個三明治,一層一層的包覆著不同文化,每一層堆積著當代的文物紀錄,土地真的是最好的歷史保管箱。
旁邊有一個平台,展示著我剛剛講的,這塊土地由大海變成土地的過程與原因,上下皆有投影動畫演示,講解的相當清楚,接著就是各個年代挖掘出來的文物展示,展示的不外乎是,陶器、貝類、鐵器、玉器,骨骼等等...這些較不會因時間腐化的東西,不同的文化,就會有不同的器具呈現,像陶器就有很大的區分,不論是材質、外型甚至外表的壓紋,都有每個文化的特色,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區隔,每個文化與文化的銜接點發生了甚麼事?這都是編故事時很可以發揮的地方。
另一區館方還做了一個各文化的環境模型,可以從居住跟地形變化上,了解每個文化的生活環境,做的很細緻,剛好有一些建築參考,當然是從各種角度拍了許多照片,資料不嫌多!
順著走道來到第二個展區,這一區展示模擬史前人類,那時的生活與精神模型,都是1:1的模型展示,體會史前人類那時的生活環境,有一些物件細節可以參考,例如衣物的穿著,使用器具的纏繞方式,都會以當時的環境假想還原,對於未來畫成漫畫還蠻有幫助的。
來到第三的展館,這裡展示的是跟考古作業比較相關的素材,他把地層切割展示,還有模擬挖掘的現場,各種挖掘出來的骨骼比對,有點像我們素描在學的藝用解剖學,還有分析台灣各地的地質比較,感覺學術性質比較重的一區。
接著下去是兒童親子區,不過去的時候沒開放,應該是定時會有一些影片活動的展示。
這次去剛好遇到,我們活過:考古人骨遺骸暨墓葬展,裡面展示一些人骨墓葬的文物,看考古學家如何透過骨頭講故事,陳列很多相關骨骼的模型資料,角落有撥放一段史前人類的生存小影片,也有影片劇照、道具還有分鏡的展示,當天下午有這段影片的拍攝講座,其實也是特地為了講座下去聽,看影片如何用現有的文物資料,轉換成電影的概念,或許可以當成我轉成漫畫的一些參考,聽後有些收穫跟想法,還發現台上講座的主角演員,竟是我FB的朋友王國仁老師,真是巧啊~
這趟體驗,除了讓我更加了解台灣史前文化的演變外,也有了更深的故事想法,很多資料不能光靠搜尋或書本上去取得,實際走訪感受實際靈氣,真的會更加有想法,這也是我提供未來需要取材的人一個建議,很多是真的必須要親自看到,體驗到,才有辦法真實的紀錄下來。
在遠古那個沒紙沒筆沒電腦的年代,人類要如何保留自己的歷史,甚至保留自己曾經存在的紀錄,這次的體驗讓我了解,不管任何年代,人跟土地的存在是不會改變的。
誠如我故事中準備的一句台詞:
就用我們的身體跟土地,來告訴後代,這裡曾經發生的事吧!
對了,本來那天預計留宿台南一晚,隔天順便到附近的一些展館參觀,後來聽說一般美術館跟藝術館,周一幾乎公休,沒錯!無處可逛 !所以只好乖乖地打道回府,一切都是天意~
----------------------------------
#漫漫話畫
#南科考古館
#PODCAST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