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1965年民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1965年民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1965年民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1965年民國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2萬的網紅歷史時空,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1937年民國 八十三年前 彩色和黑白菲林拍攝清晰北京老城 ( 北平)民生景致。 當時由日本控制北京古城舊貌,日本在北京抗日戰爭期間成立的傀儡政權,於1937年12月14日在北京成立,統轄平津和華北等地區。為與中華民國維新政府相區別,又稱華北臨時政府。以五色旗為國旗。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主導者...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Meck大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店名:淡水老牌阿給 電話:02 2621-1785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6之1號 營業時間:am05:00 - pm14:00(賣完提早打烊) 公休日:星期一 關於: 【阿給的由來】 「阿給」是台灣淡水老街鼎鼎有名的小吃,是道地的平民美食,得名於它的食材:油豆腐(板豆腐經高溫油炸),日語叫「あぶ...

1965年民國 在 鯤腹腳史蹟-張鎧臣de台南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18:20:51

【台南州會開幕③】210918 (今天先發三篇就好,活動紀錄和來賓長官明天再發) 今天2021年9月18日,配合「台南市文化資產月-南都天光」,舉行開幕活動,並舉辦市集,展覽匠師的傳統工藝作品,以及開辦工藝手作體驗。 同時今年也是臺灣文化協會一百週年,也邀請了點心擔合唱團表演,演唱美台團歌、台灣...

1965年民國 在 鯤腹腳史蹟-張鎧臣de台南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18:20:51

【台南州會開幕②】210918 今天2021年9月18日,配合「台南市文化資產月-南都天光」,舉行開幕活動,並舉辦市集,展覽匠師的傳統工藝作品,以及開辦工藝手作體驗。 同時今年也是臺灣文化協會一百週年,也邀請了點心擔合唱團表演,演唱美台團歌、台灣文化協會會歌、台灣自治歌、台灣議會設置請願歌等共十曲...

1965年民國 在 鯤腹腳史蹟-張鎧臣de台南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8:20:51

【台南州會開幕①】210918 今天2021年9月18日,配合「台南市文化資產月-南都天光」,舉行開幕活動,並舉辦市集,展覽匠師的傳統工藝作品,以及開辦工藝手作體驗。 同時今年也是臺灣文化協會一百週年,也邀請了點心擔合唱團表演,演唱美台團歌、台灣文化協會會歌、台灣自治歌、台灣議會設置請願歌等共十曲...

  • 1965年民國 在 歷史時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7-28 16:48:28
    有 1,627 人按讚

    1937年民國 八十三年前 彩色和黑白菲林拍攝清晰北京老城 ( 北平)民生景致。

    當時由日本控制北京古城舊貌,日本在北京抗日戰爭期間成立的傀儡政權,於1937年12月14日在北京成立,統轄平津和華北等地區。為與中華民國維新政府相區別,又稱華北臨時政府。以五色旗為國旗。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主導者為日軍中的華北方面軍,「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組成者多為北洋政府的官僚人物。1940年汪精衛成立「南京國民政府」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被解散,改為「華北政務委員會」,王揖唐任委員長,由日本人直接控制,不聽命汪精衛政府。
    #歷史時空 專頁在7月足片發佈。

    1937年旅行片由弗朗西斯·霍瑟姆( Frances Hotham)執導的1937年旅行片,由BFI 英國攝影協會進行數碼修復。
    弗朗西斯·霍瑟姆在1938年至1965年間是荚國皇家地理學會會員,她是一位講師和旅行家。
    1937年,她的彩色紀錄片九十分鐘漫遊九國”帶領觀眾参觀了 #北京的頤和園,#香港英佐治六世加冕慶曲、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孟買、亞丁、埃及、馬賽、直布羅陀和荚國等地

    #歷史時空

  • 1965年民國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6-06 13:51:41
    有 407 人按讚

    2020年6月6日,舉行畢業典禮的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張哲生 攝)

    昔日去逛光華橋下的光華商場時,常會經過臺北工專(北科大的前身)的新生南路側校舍,當時它的校門在新生南路上,現在在忠孝東路則出現一個更大的校門,校址為臺北市忠孝東路三段1號。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之校史:

    1912年(明治45年)7月5日,日本臺灣總督府於臺北廳大加蚋堡大安庄(即北科大現址)設立民政局學務部附屬工業講習所,隈本繁吉先生擔任所長,所內分設「木工」與「金工及電工」兩科,為臺灣工業教育之肇端。

    1914年(大正3年)6月23日,民政局學務部附屬工業講習所改名為臺灣總督府工業講習所。

    1918年(大正7年)7月18日,增設臺灣總督府工業學校五年制,並設機械、應化、土木三科,專收日籍學生。

    1919年(大正9年)4月1日,臺灣總督府工業講習所改名為臺灣公立臺北工業學校。

    1921年(大正10年)4月1日,臺灣總督府工業學校改名為臺北州立臺北第一工業學校,以日籍學生為對象;而原臺灣公立臺北工業學校,則更名為臺北州立臺北第二工業學校,以臺籍學生為對象。二者在同一校舍上課。

    1923年(大正12年)4月1日,臺北州立第一工業學校及臺北州立第二工業學校合併,改稱為臺北州立臺北工業學校,增設電氣科、建築科及應用化學科、機械科、土木科共五科。

    1937年(昭和12年)4月1日,臺北州立臺北工業學校增設採礦科。

    1939年(昭和14年)4月8日,臺灣總督府於本校另設工業技術練習生養成所,採夜間授課。

    1945年(民國34年)12月31日,校名在二戰後更改為臺灣省立臺北工業職業學校,分初級部、高級部,設機械、電機、土木、建築、化學、採礦六科。杜德三先生為第一任校長。

    1946年(民國35年)1月,成立臺灣省立臺北工業職業學校附設一年制中級技術生養成所。同年9月1日,王石安先生接任校長。同年10月1日,簡卓堅先生接任校長。

    1948年(民國37年)8月,奉令升格為臺灣省立臺北工業專科學校,初設五年制機械、電機兩科。原臺灣省立臺北工業職業學校附設一年制中級技術生養成所改稱為臺灣省立臺北第一工業技術練習生養成所。同年11月1日,開學上課,此日定為校慶紀念日。同年12月,成立臺北工業專科學校機械科附屬技工訓練班。

    1949年(民國38年)7月25日,顧柏岩先生接任校長。同年8月,增設五年制化學及礦冶兩科,增設三年制電機科電力及電訊兩組,電訊組後併入電子科。同年10月,原臺灣省立臺北第一工業技術練習生養成所改稱為臺灣省立第一工業職業補習學校。

    1950年(民國39年)9月,增設五年制土木工程科。

    1951年(民國40年)9月,增設二專土木科。

    1952年(民國41年),增設二專化學科。同年12月4日,宋希尚先生接任校長。

    1953年(民國42年),二專停招,增設三專機械科、電機科、紡織科。同年5月11日,康代光先生接任校長。

    1954年(民國43年)8月1日,增設三專土木工程科、化學工程科。

    1957年(民國46年),原臺北工業專科學校機械科附屬技工訓練班改稱為臺北第一工業職業補習學校附屬技工訓練班。

    1958年(民國47年)2月10日,張丹先生接任校長。

    1961年(民國50年)7月7日,增設二專機械工程科及電子工程科。

    1963年(民國52年)8月,增設二專電機工程科。

    1965年(民國54年)2月18日,趙國華先生接任校長。同年8月1日,成立夜間部。

    1966年(民國55年),增設三專工業工程科。增設二專工業工程科及工業設計科。同年8月,土木工程科工業設計組建築組併入工業設計科。

    1967年(民國56年)6月13日,增設三專礦冶工程科及電子工程科。

    1971年(民國60年)3月1日,成立電子計算機中心。同年8月1日,紡織工程科更名為纖維工程科。同年12月30日,唐智先生接任校長。

    1972年(民國61年),增設二專電機科工業訓練組一班。成立空中高工補習學校,設機工、電工二科。成立臺灣省臺北工業專科學校附設建教合作中心。

    1973年(民國62年)2月1日,與臺灣電信局合作,辦理電訊專科班。

    1975年(民國64年),增設三專工業設計科。

    1977年(民國66年)7月20日,奉准設立臺灣省立臺北工業專科進修補習學校,設機械、電機、化工、工業工程四科。

    1979年(民國68年)8月1日,纖維工程科紡織組、化纖組分別更名為紡織工業科紡織工程組及紡織化學組。

    1980年(民國69年)10月,頒發畢業證書編列第一號予俞石獅校友。

    1981年(民國70年)7月,臺灣省立臺北工業專科學校改名為國立臺北工業專科學校。

    1983年(民國72年),增設臺灣第一所二專核能工程科,為建教合作專科。

    1984年(民國73年)12月31日,張文雄先生接任校長。

    1987年(民國76年),增設三專建築設計科。工業工程科更名為工業工程與管理科。二月,本校實習輔導室 成立校友聯絡中心。同年8月,工業設計科建築設計組獨立為建築設計科。

    1988年(民國77年)7月31日,礦冶工程科更名為材料及資源工程科。

    1989年(民國78年)8月1日,張天津先生接任校長。

    1990年(民國79年)8月8日,奉教育部核准成立改制技術學院籌備規劃小組,並成立五個工作小組積極推動改制工作。

    1991年(民國80年)6月,成立自動化科技中心,主要任務在整合本校機械、電機、電子及工工等各系有關自動化方面之人才設備。

    1992年(民國81年)1月25日,教育部同意國立臺北工專以台北縣萬里鄉中萬里加投段及基隆市安樂區大武崙段等部份土地作為第二校區預定地。同年8月,增設光電科技中心。

    1994年(民國83年)8月1日,國立臺北工專改制為國立臺北技術學院,設立機械工程、電機工程、化學工程、材料及資源工程、土木工程、紡織工程、電子工程、工業工程、工業設計、建築設計等十個技術系。停招二專及三專,五專學制繼續招生。

    1995年(民國84年)5月1日,成立校內第一個研究所-機電整合研究所。同年8月1日,校內共同學科成立七組教學研究會,設主任一人。同年8月,首次藉由遴選制度產生11位系主任。設置進修推廣部。

    1996年(民國85年)9月29日,臺北縣萬里第二校區正式獲撥用。

    1997年(民國86年)4月25日,國立臺北技術學院獲頒八十五年度服務貢獻、辦學績優、行政考核優良、師資考核優良及視導評鑑優良等五個獎項。

    1997年(民國86年)8月1日,國立臺北技術學院更名為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設立機電、工程、設計、管理四大學院,並增設電腦通訊與控制研究所、土木與防災技術研究所、生產系統工程與管理研究所。同時增設車輛工程技術系及冷凍空調技術系。同年11月1日,北科大首度校慶,副總統連戰先生蒞臨賀勉。

    1998年(民國87年)7月,附設專科進修補習學校奉准升格改制為進修補習學院,為二技3年學制,改招專科畢業生修業學生。同年8月1日,停招五專。同年8月19日,增設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電力與能源技術研究所、材料及資源工程研究所、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

    1999年(民國88年)7月,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附設進修補習學院更名為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附設進修學院。同年7月15日,成立創新育成中心。同年8月1日,增設製造科技研究所、冷凍與低溫科技研究所、光電技術研究所、生化與程序工程研究所、有機高分子研究所、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增設經營管理系(二技)、應用英文系(二技)。

    2000年(民國89年)2月,為提昇行政效率,加強服務品質,成立「ISO 9001品質驗證推動小組」,積極推動取得國際驗證工作。成立水環境研究中心。同年3月3日,迎千禧年共同宣言紀念碑於校內紅樓前揭幕,由張天津校長及各級主管和師生代表數百人參加,鐫刻嚴文方副校長題撰之千禧宣言碑文-「人類科技文明的發展,我們曾經參與,從兩千年起,我們更要共同努力追求卓越。」同年8月1日,增設車輛工程研究所、資訊工程研究所、自動化科技研究所、環境規劃與管理研究所、創新設計研究所、化學工程研究所。增設工業工程技術系。

    2001年(民國90年)5月15至18日,慶祝90週年校慶系列活動:一同走過從前校園影展暨座談活動,敬邀孫運璿資政、法務部長陳定南及台北市副市長歐晉德共同參與。同年8月1日,增設工程科技研究所博士班、二技資訊工程系、光電科技系。

    2002年(民國91年),成立奈米矽元件研發中心。增設分子科學與工程系。

    2003年(民國92年)8月1日,增設電機工程系博士班、電腦通訊與控制研究所博士班。同年12月19日,成立奈米光電磁材料技術研發中心。

    2004年(民國93年)2月2日,李祖添先生接任校長。同年8月1日,設立四年制資訊工程系、光電工程系、經營管理系,二技學制停招。增設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博士班、光電工程系博士班。同年10月1日,甘比亞石油專班開學典禮,該班為北科大與西非甘比亞共和國合作而開設之四年制學士專班,亦為國內與西非建教合作之首創。

    2005年(民國94年)2月1日,成立藝文中心。同年8月1日,增設資訊工程系博士班、工商管理研究所博士班及電資碩士在職專班。

    2006年(民國95年)8月1日,成立電資學院。成立校友聯絡中心。增設設計研究所博士班、資源工程研究所碩士班、大學部四年制機電、電資、工程科技、創意設計等四學士班。

    2007年(民國96年),成立北區技專校院教學資源中心。增設能源與冷凍空調工程系博士班、有機高分子研究所博士班。同年9月,增設甘比亞電資專班。

    2008年(民國97年)8月1日,增設應用英文系碩士班、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博士班、甘比亞土木專班。

    2009年(民國98年),增設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博士班、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研究所博士班。增設互動媒體設計研究所碩士班、資訊與運籌管理研究所碩士班。

  • 1965年民國 在 活水來冊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7-24 08:00:00
    有 1,800 人按讚


    林帛亨回應八卦板比較臺灣兩大林家的文章,也講了許多家族秘辛,值得一看。

    八卦板的那篇文章也寫得很詳細(當然要更詳細也有,去讀專書),不過文內說霧峰林家在清代是勝於板橋林家的臺灣第一大地主,與我讀過的資料相反;不過因為清代有超級長的兩百多年,可能從不同時間點去比較會有不同的答案。

    林帛亨先生的講法我也不完全同意,我對他至少有兩點不滿之處,今日不顧全台灣林家反對,我就大膽公諸於世,顯現一個讀書人的堅持與風骨。

    一是他用了相當激烈的詞語「臺奸」形容蔡培火,這一點讓我有點意外,我雖尊重他的看法,但長期關注活水來冊房的朋友們,應該都了解我的立場;蔡培火縱然立場或手段可議,但他一輩子九十多年為台灣人謀幸福的目標是不變的,只能說人在屋簷下,力有未逮。

    二是你罵蔡培火,我可以忍,但林帛亨居然娶了馮媛甄,根本男性公敵。

    -\-\
    以下廣告
     
    講題:你所不知道的藏書怪事
    時間:8/17(六)22:30-23:30(是的,你沒看錯時間)
    地點:台南政大書城(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120號)
    詳細報名方法請見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a.908383789253…/2295017307256869/
     
    講者:黃哲永
    講題:台灣漢文與漢詩的認識
    時間:8/24(六)下午2:30-5:00
    地點:嘉義市政府文化局1樓演講廳(嘉義市東區忠孝路275號)
    活動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41865296494302/

    【 PTT留言訊息澄清文 】
    有些朋友在問我關於這篇PTT [八卦] 貼文 —>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63445803.A.18F.html

    不管是公開或私下,我都很極少提到關於霧峰林家的事,因為我很討厭外界用富二代的角度看我,但這篇我必須要回覆留言一下,我必須要說當年這些人,貢獻社會、保衛國家是有命用命換、有錢花到透,完全Flat out!有沒有錢根本不是重點!

    這篇可能是我粉專字最多的一篇貼文,但裡面都只有講到冰山一角的程度 XD!
    我針對我大概知道,或聽長輩說過+看資料的部分,用一位後代人的角度,針對「PTT留言」的疑問QA一下!

    —————————————————
    ❓Q1:
    講白了 #霧峰林家 就是靠武力發財壓錯邊,也是第一個被清算。基本上林資鏗之後都跟台灣關係很薄弱了,兒子林正亨回台當共諜被陳誠槍斃,他妹林雙盼也是投共想回台灣回不來。

    ✏️A (這部分較精彩,字多):
    ✔️ #林資鏗 (原名:林祖密),霧峰林家第七代。

    ✔️ 父親
    父親是「林朝棟」,曾參與 #中法戰爭,協助劉銘傳在台灣辦理新政,以及平定施九緞事件,官至二品頂戴道員,賞黃馬褂。
    甲午戰爭後,支持籌組「台灣民主國」,以今時今日來說(可以算台灣歷史上想搞台獨的第一代吧)

    ✔️ 母親
    母親 「楊水萍」,帶領霧峰義軍支援被法軍圍困的其父林朝棟部隊,時值清法戰爭,戰後被清廷以功受封「#一品誥命夫人」,為清史在台本地最高封位之一,另外台史上受封一品的還有 王得祿、林文察(林資鏗祖父)。

    ✔️ 改名的由來
    回到他們兒子,原名林祖密,戰後由當時擔任欽差大臣、福建省巡撫的劉銘傳命其名為「資鏗」(音同「坑」)

    ✔️ 為什麼武力特別強?
    我想可能因為當時在台灣只有林家有辦法In-house製造火銃,而且還是自己開發的。

    ✔️ 資助 #孫文 革命
    1900年,孫中山親赴台北遙控指揮廣東惠州起義,起義前夕,孫中山在林資鏗於臺北的寓所中,孫請求林資鏗資助革命,但礙於父親林朝棟尚在人世及霧峰林家家主身份,並未加入 #興中會,不過依然讓孫用其寓所做為惠州起義的總指揮處。

    補充:長輩是說他是孫文的最大Sponsor!

    ✔️ 反日運動
    後資助大部分早期的反日運動,羅福星於自白書中更明白提及:「祖密有會員萬人,將與之聯合,共同驅逐日本人」云云,可見其參與之多、涉事之深。

    當然也因一連串反日事件,日本總督府因此沒收了林家山林二萬多甲。在台五百多處樟腦作坊、糖鋪亦悉數荒廢。

    ✔️ 第一位 #中華民國正式國民
    1913年中華民國政府內政部發給林資鏗的「許字第1號」證,簡單講就是第一張中華民國身份證。

    ✔️ 討袁
    到了1915年(民國4年)時,因當時 #袁世凱 意圖稱帝,於是林資鏗加入中華革命黨。
    翌年(1916年)時變賣在台田產數百甲,得銀十萬兩捐為軍餉,另外又召集漳、泉二州有志人士並收編閩南靖國、護法兩派隊伍,並創建「#閩南革命軍」,參加討袁護法戰爭,爾後這支閩南革命軍更成為日後國民革命軍的基本班底之一。

    ✔️ #閩南軍司令
    1917年,孫中山在廣州成立中華民國護法軍政府,並自任為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領導護法運動。翌年(1918年、民國7年)1月6日,孫中山先生即任命資鏗為閩南軍司令,並授予護法軍政府陸軍少將位銜。當年也是少將的 #蔣介石 下野曾寄寓林家,但是同年4月,皖系軍閥「盧永祥」下派福建督軍李厚基偵知此事,電令廈門鎮守逮捕拘禁,幸得工部局及各國領事出面干涉而獲釋。自此事件後,資鏗率隊轉戰閩中,並先後陸續收復永春等七縣。

    ✔️ 被殺身亡
    1925年,蔣介石率 #黃埔軍校 學生與教導團官兵三千人東征,而林資鏗亦想稱此時機與閩南各縣民軍聯絡,呼應廣州方面,發動革命。於是資鏗前往華安,進行重整與聯絡事宜。不料被直系軍閥 「孫傳芳 」下派廈門鎮守使張毅所部發覺,遂以假借進勦土匪之名,派隊圍捕,被殺身亡,享年48歲。

    ✔️ #林正亨
    其子林正亨在1940年致書 #蔣中正,請求褒揚其冤死的父親一生功績,1947年國民政府追念資鏗之犧牲貢獻,明令撫卹,並以其事蹟宣付國民黨黨史。1965年(民國54年),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復頒「忠烈永式」匾額,以示旌揚。

    ✔️ 子怨恨 #國民黨
    1944年林正亨參加青年遠征軍,任步兵團指揮連連長。在 #緬中戰役 中以一敵八,身中16處刀傷,被同袍從死屍堆中拖出來,被送往後方醫治一年,兩手成殘。出院後,林正亨以殘廢之驅沿途乞討從雲南硬是走到重慶找到妹妹 林雙盼。

    妹妹介紹加入朱學範領導的「#中國勞動協會」工作。自此思想左傾,選擇加入 #共產黨。

    以下純粹我的評論:
    當年林正亨要加入反對黨是沒得選,只得共產黨一個選項,如果是今天,林正亨100%加入泛綠政黨。
    以前加入共產黨算偏很左的左派,但現在事實上要算偏很右的右派,這是理想 vs 現實的差距。

    ✔️ 被捕
    林正亨被供出,在台北市泉州街家中遭逮捕。由於林正亨是霧峰林家人其父為黨國元老,由時任行政院長的 #陳誠 親自審訊。
    林正亨拒絕在悔過書上簽字遭判處死刑。

    上面為歷史記載,沒寫到的是,蔣中正傳達給林獻堂,並要求轉答林正亨在獄中寫下悔過書,即可放他生路。
    林正亨獄中在悔過書上僅以血書寫下六個字「士可殺不可辱」

    最後赴刑場時高呼口號,慷慨赴義,並在牢房地板刻下決筆詩,年僅35歲。

    ✔️ 絕筆詩
    「 乘桴泛海臨台灣,不為黃金不為名,
    只覺同胞遭苦難,敢將赤手挽狂瀾。
    奔逐半生勞心力,千里河山不盡看,
    吾志未酬身被困,滿腹餘恨夜闌珊。」
    -\-\ 林正亨絕筆《明志》

    ✔️ 子孫
    林正亨事件落幕後,他妻子帶著兒子逃亡經香港,前往北京投靠共產黨。
    其子送進了當時的中共中央軍委保育院。後來成為記者,進而掌管北京日報,基本上現在全中國最頂尖的記者都是他的學生,所以說到新聞媒體(撇除統獨議題),中國新聞人只論能力來說是非常優秀的。

    後記補充:
    最後關於網友問題,從不是押錯邊,只是不願向霸權低頭。
    林正亨妹妹沒有想回來過,倒是他的孩子都回來旅遊過。
    他的孫子我年輕時經常往來,目前住北京。

    ✔️ 平反
    2018年12月7日,#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促轉三字第1075300145A號函文,公告受難者1505人等應予平復,有關林正亨共同意圖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之有罪判決暨其刑之宣告正式撤銷。

    —————————————————
    ❓Q2:
    問一下,北中兩大林家有 聯姻 嗎?

    ✏️A:
    有,很多次,光聯姻這個就出一本書寫,最有名氣的是「#醫學之父杜聰明」,我以前也不懂,他不是姓杜嗎? 哈哈。

    —————————————————
    ❓Q3:
    霧峰林家跟紅派有關嗎?

    ✏️A:#林鶴年 是台中紅派創始者。

    ✔️ 為什麼稱 #紅派?
    其實一開始稱為「林派」,但在「林鶴年」競選第一屆台中縣縣長時,宣傳用的海報或名片,工作人員衣物皆為為紅色,其目的是為了好辨識,久而久之後被暱稱為「紅派」,黑派一開始也是類似的理由被稱爲「黑派」。一般大眾都以為是紅黑派是幫派派系的延續!
    林鶴年離世後,霧峰林家子孫不再參與政治。

    —————————————————
    ❓Q4:流亡海外算風骨嗎?

    ✏️A: 要不然等當時的國民黨在 #228事件 後的白色恐佈 來弄死嗎?當時林獻堂有人脈資源,早得消息要用「#懲治叛亂條例」對他動手,所以他以治病名義去了東京,國民黨叫 #蔡培火 騙他回來沒成(蔡培火基本是台奸,歷史課本似乎把他說的很好,但那又是別的故事了)。

    #林獻堂 告蔡培火之不歸的理由爲以下:「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曾受先聖人之教訓,豈敢忘之也。台灣者,危邦、亂邦也,豈可入乎,居乎。非僅危亂而已,概無法律,一任蔣氏之生殺與奪;我若歸去,無異籠中之雞也。」

    之後整整三十年,林家是被「監控」的,林獻堂到臨終都在東京沒法回來台灣,他也留下思念台灣的詩詞「異國江山堪小住,故園花草有誰憐」
    以他為首,後來過去日本不少他那邊的子孫。

    —————————————————
    ❓Q5:聽說 #張鈞甯 也來自霧峰林家?

    ✏️A:不確定,但我猜測是他爺爺或外公娶了林家的姑娘,那表示她家在那一輩有很高的學術成就,當時的時空背景很講門當戶對,跟當時的林家當然不會用收入來比,那就會比學識。

    —————————————————
    ❓Q6: #新民高中 也跟林家有關?

    ✏️A:#林烈堂(我的曾祖父)與堂弟林獻堂等五人在1914年商議辦校,於是向時任台灣總督的提出申請,總督府以「自籌經費與校地」為條件,准許設校。
    林烈堂捐出建校土地,並向外招募資金,創辦「#台中一中」。

    1936年,由林烈堂等台籍、日籍人士創辦台中州私立台中商業專修學校,即今「新民高中」。

    林烈堂的堂弟「 #台灣議會之父林獻堂 」熱衷社會運動,林烈堂的角色就是專心賺錢,偷偷資助林獻堂的台灣自治運動。
    為什麼說偷偷資助? 因為他貿易還要靠日本人,因為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但是林獻堂卻一直跟日本人有衝突,並成立「#台灣文化協會」基本上也是為了要爭取跟日本人平權。

    —————————————————
    [ 補充 ]留言最多人推崇林獻堂,我當然也推崇,但往前推還有更多精彩慘烈的,只是時代變成清帝時期,所以知名度就較低了。
    我覺的林資鏗的父親或祖父,這條線因為參加很多戰事,所以故事最為精彩,如果很多人覺這種正宗台灣歷史有趣,留言踴躍的話我再貼文寫一些。

    - 全文終 -

  • 1965年民國 在 Meck大叔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3-08 14:01:36

    店名:淡水老牌阿給
    電話:02 2621-1785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6之1號
    營業時間:am05:00 - pm14:00(賣完提早打烊)
    公休日:星期一
    關於:
    【阿給的由來】
    「阿給」是台灣淡水老街鼎鼎有名的小吃,是道地的平民美食,得名於它的食材:油豆腐(板豆腐經高溫油炸),日語叫「あぶらあげ」,簡稱「あげ」,國語音譯為「阿布拉阿給」,簡稱「阿給」。
    在1965年,受日本教育的楊鄭錦文女士,無意間看見日本人用油豆腐包食物來吃的靈感,又不想浪費所剩餘的食物,進而發明這奇特又受歡迎的平民小吃。
    楊鄭錦文女士(楊樹根之妻)是淡水著名小吃「阿給」的發明人。據稱,楊鄭錦文與丈夫楊樹根早年在淡水中學大門的海關宿舍旁,以販賣炒飯、炒麵、炒米粉與刨冰等小吃維生。
    1965年(民國54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為了不想浪費賣剩的食材,而想出將油豆腐由中間切開,填進已調味過的肉燥冬粉,並用混和紅蘿蔔絲的新鮮魚漿封口蒸熟這種特殊的料理方式,最後再淋上楊樹根先生自製的辣醬,就成了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阿給。
    1994年(民國83年)退休後,阿給事業才交由女兒楊惠珠接掌。
    淡水阿給,是台灣新北市淡水區有名的小吃之一。
    阿給(日語:揚げ(あげ))的做法是將油豆腐的中間挖空,然後填充炒過的冬粉(有些店家使用的是沒有炒過的冬粉)、浸泡過滷汁,以魚漿封口,加以蒸熟,食用前淋上甜辣醬或其他特殊醬汁。
    材料:油豆腐、冬粉、肉燥、魚漿、醬汁
    作法:將油豆腐切開,冬粉與肉燥炒到入味,將冬粉填入豆腐包中,以魚漿封口。
    口感:層次分明、醬汁獨特。
    #淡水老牌阿給#阿給#あぶらあげ

    .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