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111所得稅級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111所得稅級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111所得稅級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111所得稅級距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五月又要報稅了,20%以上稅率的朋友,都應該好好認真看! 「作者關於省錢重要性的說明。他的說法不是說省下的一塊錢,日後會帶來多大的財富。而是你花一塊錢,背後的稅務代價。 譬如你花100元買東西,你就只有花100元嗎? 其實不只。作者寫作當時美國最高有50%的個人所得稅率。假如你的收入達...

111所得稅級距 在 新鮮理財人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6-03 11:13:57

 所得稅繳納時間為每年5/1~5/31為止 但是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延長到6/30  所得稅是課去年(108年度)所有收入的稅金,如果你在去年度有收入都要申報,就算沒有達到申報收入也是建議申報,因為可能可以退稅(有些公司會預扣5%現金,有申報才可以退稅)  🔥所得稅計算公式如下 所得淨...

  • 111所得稅級距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4-26 22:24:16
    有 111 人按讚


    五月又要報稅了,20%以上稅率的朋友,都應該好好認真看!

    「作者關於省錢重要性的說明。他的說法不是說省下的一塊錢,日後會帶來多大的財富。而是你花一塊錢,背後的稅務代價。

    譬如你花100元買東西,你就只有花100元嗎?

    其實不只。作者寫作當時美國最高有50%的個人所得稅率。假如你的收入達到這個級距,那麼請注意,為了花100,你必需賺200。一百給政府,一百給自己。然後你才有100元可以花。

    買東西的稅務負擔絕不是只有那個商品自身的營業稅或貨物稅。請特別注意,只要你是個要繳所得稅的人,你花的全都是”稅後”的錢。

    作者用的是美國的例子,而且是一個很簡化的概念,我們用台灣的所得稅制說明一下。
    (詳細計算請見部落格全文)

    “稅後所得”這一欄指的是在繳交所得稅後,實得多少錢。譬如收入50萬的人,扣稅後實得495400。這就是他可以花用的錢。

    也就是說,每花用1萬元,他要賺10093,先貢獻國家93元的所得稅,剩下的1萬元才是自己能花的錢。這個比率看似不多,約0.9%。

    但對於高所得族群,那就非常可觀了。譬如有高達400萬的薪資所得時,每1萬元的花費,這個人要賺12125。交給政府2125的所得稅後,剩下才是自己能花的錢。占比高達20%了。

    也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看到市面上所有東西的標價時,可以自己多加20%,那才是他必需工作賺到用來買這個東西的錢。

    超商裡一罐20元的飲料,他要用24元的收入去買。

    百貨公司裡一個標價5萬元的名牌包,實際上要用6萬的收入去買。

    我們都知道: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這些計算可以讓人看到,對於薪資所得族群來說:

    誰知包中鈔,張張皆辛苦。

    愈高的物質需求,會驅使一個人去賺更多的錢。一旦收入更高,就會碰到愈高的所得稅級距。要賺愈多錢,繳更多稅給政府後,才能花一樣的錢買東西。這是一條愈爬愈陡的山路。

    節約,可以避免自己落入這個阿鼻地獄。」

    作者關於省錢重要性的說明。他的說法不是說省下的一塊錢,日後會帶來多大的財富。而是你花一塊錢,背後的稅務代價。

    譬如你花100元買東西,你就只有花100元嗎?

    其實不只。作者寫作當時美國最高有50%的個人所得稅率。假如你的收入達到這個級距,那麼請注意,為了花100,你必需賺200。一百給政府,一百給自己。然後你才有100元可以花。

    買東西的稅務負擔絕不是只有那個商品自身的營業稅或貨物稅。請特別注意,只要你是個要繳所得稅的人,你花的全都是”稅後”的錢。

    作者用的是美國的例子,而且是一個很簡化的概念,我們用台灣的所得稅制說明一下。
    (詳細計算請見部落格全文)

    “稅後所得”這一欄指的是在繳交所得稅後,實得多少錢。譬如收入50萬的人,扣稅後實得495400。這就是他可以花用的錢。

    也就是說,每花用1萬元,他要賺10093,先貢獻國家93元的所得稅,剩下的1萬元才是自己能花的錢。這個比率看似不多,約0.9%。

    但對於高所得族群,那就非常可觀了。譬如有高達400萬的薪資所得時,每1萬元的花費,這個人要賺12125。交給政府2125的所得稅後,剩下才是自己能花的錢。占比高達20%了。

    也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看到市面上所有東西的標價時,可以自己多加20%,那才是他必需工作賺到用來買這個東西的錢。

    超商裡一罐20元的飲料,他要用24元的收入去買。

    百貨公司裡一個標價5萬元的名牌包,實際上要用6萬的收入去買。

    我們都知道: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這些計算可以讓人看到,對於薪資所得族群來說:

    誰知包中鈔,張張皆辛苦。

    愈高的物質需求,會驅使一個人去賺更多的錢。一旦收入更高,就會碰到愈高的所得稅級距。要賺愈多錢,繳更多稅給政府後,才能花一樣的錢買東西。這是一條愈爬愈陡的山路。

    節約,可以避免自己落入這個阿鼻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