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科——準備引導
國語文的閱讀理解主要可以分成白話、文言、新詩部分。
白話部分可以說是最好掌握,題目也最難的部分。
現今的學測試題白話文本往往會搭配圖表、圖片呈現,因為考生不僅要能讀懂文章,也要學會抓文本核心,所以在考試時就有些技巧需要注意。
首先,一定要先看題目,看完題目基本上才會有概念,在...
國文科——準備引導
國語文的閱讀理解主要可以分成白話、文言、新詩部分。
白話部分可以說是最好掌握,題目也最難的部分。
現今的學測試題白話文本往往會搭配圖表、圖片呈現,因為考生不僅要能讀懂文章,也要學會抓文本核心,所以在考試時就有些技巧需要注意。
首先,一定要先看題目,看完題目基本上才會有概念,在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應該以什麼樣的角度切入文本,不要一開始就傻傻的埋頭讀文本,接著讀題之外,也要留意選項,基本上選項的設計都是有邏輯的,其實我們可以從選項的差異,猜出文本我們要特別留意的部分是什麼,因此面對又臭又長的文本,一定要先確定切入方向,才不會讀的很累又不效率。
更重要的是,這個技巧不只應用在國文閱讀,事實上在自然、社會科的素養式命題,也是在考驗這樣的能力,尤其自然科的文本更為艱澀難懂,但其實考試的內容都是課綱內容,只是需要配合文本內容選答,因此上述的技巧也能有效幫助破解素養式命題。
-
文言部分則是較不複雜,而是死背的功夫比較多。
基本上閱讀文言文時,只要能讀懂文本即可,因此看不懂的同學,在訂正時一定要搭配語譯分析看不懂的句子,訓練閱讀能力。文言文的難處是選項,選項往往參雜古文三十的經典句意、語意及背景,考試當下若不記得,基本上就是回天乏術,因此一定要熟讀古文30的文本,重點句子、字詞還有分析背景一定要記得,隨身帶著一本古文30也是基本的。
-
新詩部分考題較少,但是難以分析。
基本上閱讀新詩考題,要學會抓詩眼,感受本詩的氛圍,考試出現的新詩基本上也不會刻意刁難,大部分都是直觀的感官體驗,語感可以直接選答。如果沒有新詩語感的,可以多寫新詩的試題,並且搭配詳解分析,學習感受文本,建立許久必然會有其成效。
-
掌握了技巧之後,再來就是練習的部分,要維持一定的題目量,並且技術維持速度,還有事後的訂正要確實,在長久累積後國文一定能有所進步!
-
接下來則是國文寫作的部分
第一種題型為依提示作答,顧名思義就是要你按照題目問的回答,不要答非所問、不要自以為是亂腦補東西,都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以108學測為例,第一題便要求論述圖表的意涵,只要按照題目論述,應該都沒問題。
依提示作答比較惡劣的題型是「分析文本」。 通常這種題型會要求從文意象徵、寫作手法、命題等方面論述,要你論述作者怎麼寫這篇文章,這個就比較需要訓練,而這樣的題目也是在107年的學測出現過,當年難倒許多考生,是需要特別注意的部分。
這樣的文本分析通常會有一定的套路,例如前端跟後段有時間的承接關係、或是前段為後段的譬喻象徵...等,在107學測驚人的命題後,108學測模考也屢屢出現這樣的題型,大家可參閱107學測、參考樣卷及往後模考的評判標準及範文,精進自己分析文本的能力!
接下來是理性命題的第二題,在討論理性命題寫作前,要先釐清這道題目為何而出,之所以出現理性命題的原因是,大學端的教授發現大學生運用資料的能力很差,因此要求在高中端培養這樣的能力,理性命題應運而生,所以這道題目的核心要求便是依照題幹提供的素材,寫出一篇理性文,切記不要自以為很屌,不理題幹給的素材,自己亂腦補。接著討論大綱,基本上這道題目希望你透過素材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說你要有個確定的立場,不要當牆頭草,否則容易自相矛盾,顯得自己邏輯很差。
所以如果文章分成四段,我覺得可以分成開頭、正面立論、反面論述、總結收尾
這裡說的正面立論不是指你一定要持正方態度,贊同這件事,而是指你要選擇你所相信的立場,不要當個牆頭草搖擺,所以這裡我建議可以直接破題,講述自己的立場。反面論述則是攻防對立立場的資料舉證跟推論(通常題幹會有正反的說法),簡單來講就是簡略攻擊啦。最後再把二三段的結論拿出來重新編排一次,然後最後說點好的辭藻幹話,收尾就好。
最後是感性命題,感性命題應該是台灣學生從小到大一直遇到的東西,小至日常生活的經驗,例如:寬容、謊言等,大至人生經驗及成長如生死離別等,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只是大家寫了那麼久的芭樂文真的知道教授想要考什麼東西嗎?
其實感性命題就是為了文學性的國文而生,小至遣詞用字、精確的譬喻,大至故事的架構、時間線的安排,都是我們需要考量的,所以這也是為何這篇我遲遲沒有完成,因為實在是太抽象,他就是一種語感,要我講也講不清楚,所以我底下只能給一些要點,協助各位考生能拿到不錯的成績。
首先最重要的是,感性命題很重要的是能讓教授進入你的故事,真切的感受到你的經驗及體悟,所以情境的營造很重要,因此建議使用第一人稱的寫作方法,比較像是親身經歷過,故事也比較栩栩如生,尤其是從自己的觀點看到了什麼,都可以詳細的描繪出來,甚至心中的murmur心路歷程等若能完整表達,必定大幅提高說服程度。
第二,要有架構及時間鋪排的,要想好每一段的故事進展如何,哪段結尾要轉折等等的,都要做安排,不要以為只是說故事那麼簡單而已,要清晰的把故事說好也是不簡單的。
在精進寫作能力的方法上,比較淺層次的就多看範文、作文講義(一些寫作手法解構)和評分標準(這超重要,一定要認真看),比較高一點的層次就多看一些小說或文章,直接積累敘述的能力及經驗,不過對於高三可能前者比較合適。
#學測 #學測生 #gsat #國文 #英文 #數學 #社會 #地理 #歷史 #公民 #讀書筆記 #讀書分享 #勉強垢 #勉強
108課綱高中歷史差異 在 臺灣吧 - Taiwan Ba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臺灣人focus #酒保觀察001 高中生
❖ #物種:臺灣高中生
❖ #外貌:大部分上身穿著襯衫,下身穿著裙子或長褲,此穿著可追溯至日治時期,由日本人引入西洋服飾所致。
實際外貌仍有個體差異:例如有些個體會穿著襯衫配運動短褲,或者班服搭配長褲。另外同樣是襯衫也分為「紮進去派」、「不紮進去」這兩派,以及「穿鬆緊帶」這類奇行種。
外貌差異也受時代影響:例如同樣著長褲,曾經鬆垮長褲才夠ㄅㄧㄤˋ,但如今合身窄管才算潮;又或者曾經「燙著玉米鬚、手拿扁梳整理厚瀏海」是王道,但對於現在的高中生來說,蓬鬆瀏海和三七分才算流行。
❖ #棲地:大致在學校與家之間往返
❖ #作息:需要的睡眠時間似乎低於一般人類。他們約莫早晨7點便已匯聚於「學校」,開始工作。中午約有 1.5 小時寶貴的午休時間,需同時完成進食、社團練習、睡眠等作業。看來他們似乎擅長多工處理(multitasking)。接著5點下課後,有些會留在「學校」或返「家」,有些則會趕場「補習班」繼續加班。最終約在午夜12點結束一天。
細節來看,季節與節慶也會影響作息,可另案討論。
❖ #覓食:講求快速、方便與低價,有些特別愛好大份量澱粉製餐點
❖ #任務:具有高度社交需求,也被旁人賦予重大目標。他們可能會煩惱,例如「XXX為什麼不讓我追蹤?」、「暑假要去參加哪一個大學營隊」、「我到底適合什麼科系?」、「這個分數我可以選哪個科系?」等等。
特別注意:目前高中生的共同煩惱還有「#108課綱」,但此事件仍在進行中,尚未有足夠的數據可供參考。
﹏﹏﹏﹏﹏﹏﹏﹏﹏﹏﹏﹏﹏﹏﹏﹏﹏﹏﹏﹏
❖ 尚未完成的調查 #需要捧油一同寫下歷史記錄:
👥 外貌:在你的年代,高中制服怎麼穿才叫流行?
🧐 任務:高中時,最煩惱你的是什麼呢?
🍚 覓食:有些個體會稱補習班附近覓食圈為「ㄆㄨㄣ 街」,但尚未釐清「全台ㄆㄨㄣ 街的分佈」
🍮🍢🍝🍗🍔🍪🍛🍱🥟🍟🍕🍜
﹋﹋﹋﹋﹋﹋﹋﹋﹋﹋﹋﹋﹋﹋﹋﹋﹋﹋﹋﹋
108課綱高中歷史差異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全世界都進入防疫警戒,是個很好的機會,#給孩子整合性的知識。
我們不見得是醫療領域的專家,但相關的知識網路上都查得到。從 SARS、傳染力與致死率、病毒感染的途徑、如何預防,到全世界的防疫圍堵、美中關係觀察等,很容易都可以得知。
我們不知道怎麼跟孩子談疫情,因素很多,可能是擔心他們過於恐懼,可能是這次的疫情牽扯到太多的國際甚至國內政治,大到生化戰的可能性,小到口罩的分配與購買,都有政治的影子。
但換個角度想,這正是讓孩子一口氣瞭解科學與政治的好時候,說不定,只要我們肯聊,孩子都會懂。
#教學方式
因為兩個小孩其實都看過了,但我猜,沒有大人的帶領,很多細節大概是瀏覽過就沒注意。於是我請他們跟我一起再看一次,並讓他們隨時可以暫停,對「任何詞彙」「任何細節」提出問題。
如果沒有問題的話,就是我來問,例如:什麼叫做人心惶惶?什麼叫做來龍去脈?為什麼這個圖上畫了原子彈?你有注意到 cheap 幫牛痘跟天花配的圖,有什麼相同跟相異之處嗎?
實際帶他們深度的閱讀一個短片,瞭解「略讀」與「精讀」的差異。並順道帶入微生物學、免疫學、醫學、政治、歷史、視覺傳達的概念。
🔸 報名倒數|2020/4/11(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立即報名|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適合對象
✔ 家長,您有幼稚園到國高中的孩子。課程內所傳授的技巧與概念,均已運用多年,確認可行。
✔ 即將成為父母,想先瞭解新時代教育方式與概念,看看其他的父母們在思考些什麼,自己又該做好哪些準備。
▌在這堂課,你將能學會的技能與收穫。
✔ 半小時做好一個教案。
✔ 小孩不識字也能照樣學習知識
✔ 弄懂大家口中說的 108 課綱
✔ 陪著孩子走在正確的人生道路上
✔ 旅遊不只是旅遊,讓親子關係增溫,還能學習。
✔ 讓孩子正確使用 3C 產品
✔ 創造出更多美好的回憶和共通的話題
▌家庭中的素養訓練,必須符合 4 個面向:
✔ 短時間能做
現代社會,大家都忙,雙薪家庭也多。很多時候忙了一個月,只有一個週末下午全家有空。如果能在 2 個小時內完成,才有可行性,也才有成就感。
✔ 要融入生活
最好不用事先準備,想到就能做。甚至跟全家的外出、跟團旅行、自由行,都能結合。
✔ 與學校互補
知識的部分,國民教育作得不錯。但在媒體識讀、獨立思考、書寫溝通等領域較少,家庭為主的素養訓練,若能補足就更好。
✔ 順應新趨勢
孩子長大速度很快,有限的時間,學到能帶著走,且未來適用性高的技能,當然更好。
素養教育工作坊,在小孩最渴望知識,最喜歡問為什麼的這幾年,讓他們留下與你互動的回憶。
🔸 2020/4/11(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