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haoannricar (卡好卡滿)
看板Military
標題Fw: [新聞] 黑鷹失事原因 天候突變+座艙資源管理不
時間Fri Feb 14 14:08:09 2020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UHWL--0 ]
作者: Pravda (真理報)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新聞] 黑鷹失事原因 天候突變+座艙資源管理不
時間: Fri Feb 14 10:27:08 2020
黑鷹失事原因 天候突變+座艙資源管理不良
2020-02-13 23:18 聯合報 / 記者程嘉文/台北即時報導
933號機失事墜毀現場。圖/宜蘭縣消防局提供
今年1月2日,造成參謀總長沈一鳴上將等8人殉職的空軍UH-60M黑鷹直升機失事事件,空
軍已完成初期調查報告,將於本周六(15日)舉行記者會公布。據了解,當天直升機為飛
越航線中的最高地障,駕駛特別提升飛行高度,但在通過高點後的下降過程中,卻撞及反
斜面上的山頭而墜毀。
失事報告指出,事故原因包括環境與人為的複合因素。前者是山區氣候驟變,後者則顯示
飛行員「狀況警覺」(SA,situation awareness)欠佳,未注意可能出現之地障。
造成
當時狀況警覺不足的原因,則指向正副駕駛之間「座艙資源管理」(CRM,cockpit
resource management)出現問題,未落實「一人操作飛機,另一人注意整體環境狀態」
,導致未能及時對危險因素應變。 空軍失事調查的標準程序,須於45天內提出初期調查報告,180天內提交期中報告,1年內
完成最終的結案報告。由於軍機並不像民航機,並沒有公布失事原因的義務,以往歷次軍
機失事,都沒有公布報告,但這次罹難人員包括參謀總長,後果太過嚴重,因此軍方決定
打破慣例對外公布。
當天執行任務的「933」號專機,為何選擇直接穿越雪山山脈的C10航路,而非沿東北角海
岸外飛行的C2航路?官員透露,933號機上備有救生筏,可執行海上飛行任務,但在起飛
前擬定飛行計畫時,航路上天氣狀況良好,符合目視飛行,選擇省時的C10,完全沒有問
題。
不過飛機起飛後,北宜之間山區的天候迅速改變,933號機飛抵當地時,山頭已經壟罩在
雲中。航跡資訊顯示,飛行員曾經特意拉高飛行高度,從烘爐地山(海拔1166公尺)東北
方通過主稜線。但在越過地障後,卻在雲中撞及山頭。如果飛行路徑略向左或右偏,可能
都不會有事。
官員指出,UH-60M的儀器飛行能力非常先進,具備軍規衛星定位與慣性導航,搭配電子地
圖,即使在沒有肉眼能見度的「真天氣」之下,飛行員仍可以清楚知道所在的精確位置,
以及周邊地形的高度,附近可能造成危險的地障,還會自動顯示為紅色。因此即使飛入雲
中,仍然應該可以避開山頭。 事後外界曾有質疑,為何軍方未能於第一時間,利用直升機搭載急救人員抵達現場,而須
靠地面人員開路,花了好幾小時才抵達現場?對此官員透露,墜機後不久,生還人員就與
國防部聯絡上,報告失事地點座標。軍方立刻派出具有急救員資格的特戰官兵,搭乘陸航
黑鷹直升機起飛趕往失事地點。然而天氣惡化速度太快,等到救援機飛抵當地,整個山區
都已籠罩在雲中,完全看不到地面,無法垂降現場執行搶救。
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4343227 心得感想:
所以也不是全然天氣因素,人為操作太過自信也可能是原因..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chaoannricar (140.112.25.98 臺灣), 02/14/2020 14:08:09
推 design0606: 一票事後諸葛 不是說不能轉別版推文嗎? 02/14 14:21
※ 編輯: chaoannricar (140.112.25.98 臺灣), 02/14/2020 14:29:43
→ luckystrike5: 像現在黑鷹-2 阿帕契-1 有辦法增購回來嗎 02/14 14:49
推 ggeneration: 果然... 02/14 15:08
→ bunbunblue: 這樣的結果 不意外 與當初料想的一樣 02/14 15:50
推 kll95: 只有人會騙人,機器不會騙人 02/14 16:10
推 mmmimi11tw: 可以再買阿,下次要買的時候再編預算 02/14 16:17
推 patrickleeee: 本來就會有訓練要你相信儀器 因為飛航就有這樣的失 02/14 16:17
→ patrickleeee: 事原因 但是當儀器違反你直覺時 人還是偏向自己直覺 02/14 16:18
推 bunbunblue: 裝上F35頭盔系統,就能降低這種事故啦 02/14 16:23
→ mmmimi11tw: 那個其實是駕駛的問題比較大 02/14 16:27
推 jansan: 訓練不足的另一種說法嗎? 02/14 16:57
→ kuma660224: 相信儀器 還是相信自己判斷... 02/14 16:58
→ moeliliacg: 常看ACI的話 座艙資源管理不當 或者是儀器與人的衝突 02/14 17:02
→ moeliliacg: 這都是很常見的失事原因 02/14 17:02
推 bunbunblue: 開車在高速公路起大霧,看不到前方第二台車,時速就 02/14 17:03
→ bunbunblue: 算六七十,我也無法專心看儀錶 02/14 17:03
→ bunbunblue: 那種空速情況下,眼神閃個二三秒也許都能出事 02/14 17:04
→ bunbunblue: 儀器這回事,還是簡單直接點來的好 02/14 17:04
→ bunbunblue: 這時說真的就只能靠副駕提醒 02/14 17:05
→ kuma660224: 我們小範圍地形氣候環境變化 02/14 17:26
→ kuma660224: 比很多國家複雜... 02/14 17:26
→ nkfcc: 也可能是兩個人沒有謹守分工。都在找目的地..沒專心飛。 02/14 17:27
→ kuma660224: 直升機也需要類似AGCAS... 02/14 17:27
推 Luciferspear: 又是...... 02/14 17:32
推 bunbunblue: 簡單說 夜間飛行還好有夜視鏡 02/14 17:42
推 t72312: 所以是CFIT 一開始說可能是CFIT還被嘴是迫降 02/14 19:12
推 hazel0093: 有大佬說一般都是走C2,很少會走事故的C10 02/14 20:15
→ hazel0093: 看起來機組員不是腦袋打鐵 就是可能心存僥倖去賭一下 02/14 20:15
→ hazel0093: 又或者兩個都有 02/14 20:16
推 Galm: 不知道以後C10這段會不會乾脆不給飛了? 02/14 22:20
→ ja23072008: 哪位大老說C10很少飛? 02/14 22:28
推 kdjf: 是說飛到七八千甚至一萬呎有很燒燃料或是航管限制嗎? 為什 02/14 23:49
→ kdjf: 麼最近出事的都是想在雲下飛行? 02/14 23:49
推 t72312: 不走拉高走IFR是個大家都想問的問題 02/14 23:52
→ t72312: 看過幾個論點 但是我都半信半疑 02/14 23:53
→ t72312: 實際上走VFR老實說機械問題也不大 現在把矛頭指向人 02/14 23:54
推 t72312: 如果真的是CRM跟SA上犯錯 真的該大大檢討 02/14 23:59
推 rommel1: 不過拉高是否就能脫離雲層? 02/15 00:58
推 t72312: 要看雲高多少 拉高也會拖到時間 02/15 04:52
推 t72312: 另外有人說入雲會增加濕度讓乘客不舒服 02/15 04:56
推 snalvc: 原本飛VFR也沒辦法一鍵換IFR吧 02/15 11:21
噓 Erik6502: 9:28才派空勸過去救援,不要臉說馬上。 02/15 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