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麻醉專科醫師薪水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麻醉專科醫師薪水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麻醉專科醫師薪水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麻醉專科醫師薪水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邱顯智,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醫療防疫最前線,津貼獎勵不能少! 疫情期間以來,醫療、篩檢等所有相關醫療防疫人員,位處前線抗疫,為人民安全防守。然而衛福部至今,對於醫療防疫人員 #獎勵被苛扣、 #防疫津貼獎勵規範不明亂象叢 以及 #因公染疫的補償認定 等問題卻仍消極面對,今天早上時代力量與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北市聯醫工...

  • 麻醉專科醫師薪水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15 14:30:03
    有 286 人按讚

    醫療防疫最前線,津貼獎勵不能少!
     
    疫情期間以來,醫療、篩檢等所有相關醫療防疫人員,位處前線抗疫,為人民安全防守。然而衛福部至今,對於醫療防疫人員 #獎勵被苛扣、 #防疫津貼獎勵規範不明亂象叢 以及 #因公染疫的補償認定 等問題卻仍消極面對,今天早上時代力量與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北市聯醫工會 、 屏基工會 共同召開記者會,要求衛福部儘速解決。
     
    #防疫獎勵亂象叢生苛扣挪用誰來把關
    #分配原則標準統一發放資訊公開透明
    #染疫補償從優從寬儘速排除申請阻礙
     
    #苛扣防疫獎勵
     
    疫情大爆發時,醫檢師每日沒日沒夜的協助國家篩檢。依照衛福部所公布的獎勵要點中,規定:「公費核酸檢驗費用,每件 #至少應有一千元分配予檢驗相關人員。」也就是說,醫檢師等檢驗人員,依法每做一件公費檢驗,就是應該要有 1000 元的獎勵金。
     
    然而,因為沒有任何相關細部分配原則、把關機制,導致執行層面上的模糊地帶,讓許多基層醫檢師在實際的分配上,遭到苛扣或根本拿不到應有的獎勵金。
     
    1⃣因為被醫院分配給「非醫檢師」的其他人員,有些醫療院所的醫檢師只能拿到其中的 50%,有些甚至只能拿到 30%。有些拿到700元、有的拿到500元、有的拿到300 元,有些甚至沒有拿到獎勵金。
     
    2⃣被醫院以檢驗器材成本苛扣,例如防護所需的隔離衣、N95 口罩,以及檢驗本身所需的試劑、滴管成本,遭醫院算進給檢驗人員的獎勵金中,導致即使有拿到獎勵金,有半數的人領到不到 600 元。
     
    3⃣衛福部規定的 1000 元獎勵額度並沒有上限,依法應該按件計算,然而卻有醫學中心私自設立醫檢師請領獎勵的內部上限,超越法令,設下最多只能領 5 萬元的天花板。
     
    #分配原則黑箱標準不一
     
    北市聯醫工會理事長郭蕢瑩護理師表示,醫療專業分工細緻,接觸確診病患的醫療人員種類繁雜,納入衛福部津貼規劃的卻只有少數。其他人員的津貼,衛福部只說 #可以造冊來申請看看,將依據個案狀況審查,卻未明列哪些狀況可以請領津貼、哪些不行。政府態度曖昧,醫療人員申請津貼像在買樂透賭運氣,醫院則以 #衛福部沒有公告此類狀況可申請津貼 為由拒絕為基層人員造冊。
     
    👉工會詢問衛福部後才得知洗腎室護理師可請領津貼,然而衛福部從未公告或主動告知醫院。
    👉麻醉科護理師協助病患插管,也是高風險的護理工作。衛福部只說 #造冊來申請看看再說,審查標準則未有答案。
    👉專科護理師受醫師指派進入專責病房工作,津貼制度設計上卻要和醫師搶名額。工會詢問能否另外申請津貼,衛福部也只表示 #造冊來申請看看再說
     
    另外,去年衛福部公告專責病房護病比應達 1:5 才能請領防疫津貼,導致醫院只安排一位護理師看顧整個專責病房,危害護理師及病患的安全。雖然今年五月衛福部以口頭表示將不再綁定護病比,但目前仍未見修正,讓基層人員無所適從。
     
    除了分配機制的混亂和苛扣之外,醫院在獎勵、補助、津貼的發給上,資訊也相當不透明。
     
    許多醫事人員坦言, #醫院把薪水和這些相關津貼全部併在同一個項目發放,導致他們根本無法分辨自己有沒有領到津貼,以及其中津貼的金額是多少。
     
    呼籲衛福部,應針對要點發給的獎勵、補助及津貼,制定一套可行的監管機制,以確定慰勞第一線醫療人員的獎勵金能夠確實、完整的抵達第一線人員的手中。
     
    同時,也必須要求各醫療院所,在發放相關補助、津貼、獎勵時,秉持公開透明原則,註記匯款的項目性質,讓醫事人員得以瞭解應領金額及入帳時間,解決實務面上的亂象。
     
    #染疫補償從優從寬
     
    醫事人員每日在染疫高風險的工作場域堅守岡位,在不幸因公染疫時的補償認定不應有阻礙。
     
    目前政府是以 #執行第五類傳染病防治工作致傷病或死亡補助辦法,來補助防疫工作人員因公染疫造成的傷病、身心障礙或死亡。
     
    根據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指出,自五月疫情爆發以來,國內已至少有 27 家醫療院所傳出醫護人員確診武漢肺炎的消息。許多第一線醫護憂心若醫院認定的調查結果為院外染疫,恐將無法領到相關補助。
     
    現行補助辦法規定申請人應向主管機關檢附的文件項目,其中之一仍要申請人 #出具相關單位開立的因公染疫證明文件,也就是說,假如醫療院所不認同染疫醫護人員是在醫院內因公受到感染的,仍有可能不願意開立相關證明文件給醫護人員,使得申請人向疾管署申請補助時受到阻礙。
     
    雖然指揮中心在 7 月 8 日的記者會曾補充,若醫院不願意幫醫護人員開立證明文件,只要在申請書上敘明理由,依然可以提出申請。然而,這樣權宜曖昧的作法,實務上仍會造成第一線人員不必要的障礙和困擾。
     
    我們呼籲,衛福部應儘速修正因公染疫補助辦法 ,明文規定讓醫護及防疫人員能夠不需事前獲得相關單位的證明文件,亦能向中央主管機關提出申請,進入實質審定的程序,並在申請書上清楚註明雇主證明文件的有無不會影響到申請資格,才能真正保障醫護及防疫人員的權益。
     
    對此, 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 在前次審查紓困預算時,也曾提出主決議並通過,要求政府應於一個月內研提「職業因素感染 COVID-19 認定參考指引」。我們要再次呼籲勞動部和衛福部,應參照許多國家認定較利於醫護人員原則,擬定相關指引,保障第一線醫護、防疫人員及相關高風險接觸工作者的勞動權益,盡可能從優從寬從速,加速認定和補償的作業。

  • 麻醉專科醫師薪水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01 23:11:48
    有 3,549 人按讚

    在隔壁棚和別人聊起在美國做手術。我在疫情前夕動了個子宮手術,時長 20 分鐘。我一走入手術房,被龐大陣容嚇傻。手術房內擠著至少十位醫護人員,他們微笑地迎接我。

    術後我收到醫院寄來的帳單,美國醫院習慣給你驚喜,都是術後才會知道費用是多少。打開帳單,嗯,果然沒有讓我失望。

    BUT!我是誰?本宮是曾經欠下六位數美金醫藥費的人,這點小風小雨打不倒我。

    疫情後,我的牙齦長了顆膿包,當時疫情還是相當嚴峻,我不敢去看牙。默默吞了抗生素,拖到疫情好轉後才去找牙醫。結果被告知最裡面的那顆牙需要抽神經,而且因為難度太高,必須由專科處理,將我轉介到了抽神經專科診所。

    經專科牙醫師診斷,我的牙應該可以勉強保留下來,無需拔牙。但問題是,我需要回診四次,每次一個半小時,才能完成抽神經。聽到這裡,我彷彿能聽見錢包在哭泣。

    收到工作人員給我的抽神經估價單,心臟漏了一拍。$4000 美金。

    工作人員安慰我說:「先別擔心,搞不好妳的保險能 cover 大部分費用。妳看的是我們整間診所唯一一位有收醫療保險的牙醫師。剛才從妳眼前走過的副院長,他抽一顆牙神經,$7000 美金呢!全自費。我這樣講,妳有沒有比較釋懷?」

    最後,以上兩次近期醫療體驗多虧班長的保險夠給力,我花了點小錢安全下莊。但我的安全下莊,也是因我經驗值很滿。以下是我的心得傳授:

    1. 在美國,中產階級距離貧窮很近。有多近呢?動一個手術、生一個孩子、得一次大病、發生一次重大意外,以上任何一項就能吸光你所有積蓄。

    2. 所以,如果你家裡沒啥錢,又是個死中產。找工作時甭管薪水多寡,請先看公司福利 + 醫療保險。保險太差的請考慮再三。

    3. 之前我讀美國某理財雜誌訪問一位文字工作者。那人給讀者的建議簡直神了:「在討論理想和熱情之前,請先找一個在大企業上班醫療保險夠好的伴侶。」我舉雙手贊成!!!

    4. 當年我和我娘都嫌爹的學者薪水太低,養家困難,勸他離開公家機關。爹一直重複說「可是醫療保險好啊!」,我們都當他在講屁話。若干年後,我翻到我娘的醫療費用帳單。爹是對的!!!要不是我爹的保險夠好,就以我娘那鬆垮的健康狀況,遲早破產。

    5. 美國的醫療體系走責任細分路線,所以才會發生一間手術房配十幾位醫護人員的狀況。先別管這正確不正確,身為病患你必須做好心理準備,這些醫護人員的費用,是你要負擔的。

    6. 動手術之前,請打聽好動手術的醫生在不在你的保險 network 裡、麻醉師在不在你的保險 network 裡。醫生和麻醉師的 billing 是分開的!我此生做過最牛的事情是十年前在醫院動個手術,醫院不肯透露麻醉師是誰、說當天才會知道是誰。我懶得跟他們爭,自己帶了麻醉師!(是我在腸胃科診所工作時認識的,超優秀)。

    7. 回台灣看病成為了很多人的首選。可我沒有這個選項,我在美國有保險,在台灣是自費。所以在多數情況下,我只能選擇在美國就醫。不管怎麼說吧,我都希望請大家珍惜台灣健保,勿浪費資源。

    前陣子來了幾位跟我爭執台灣健保怎樣不好,我笑到肚子痛。健保如果真的那麼不好,那你要不要來試試看欠下六位數美金醫藥費?

    PS. 我動子宮手術那天,天氣超冷。那根管子是往手術服裡輸送暖氣!484 很貼心?但是根據我向醫院索要帳單明細,那套手術服 $800 美金(襪子也不便宜哈哈哈哈哈哈)。

  • 麻醉專科醫師薪水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28 02:37:47
    有 8,230 人按讚

    還好屏東縣幾乎沒有浪費時間,盡可能的全面匡列,第一時間的防堵。

    然後我要告訴你們一些背後的事,一輩子待在大都市的人沒辦法想像的事。

    還好枋寮醫院只停診一天,不然的話從南州交流道以南,就要再開62km的車,車程超過一個小時才有醫院。

    枋山在枋寮的南邊。

    而枋寮以南,到恆春之前,50km無醫院。

    枋寮以北,通常也只能轉送到屏東市或是高雄。

    這就是為什麼縣長對枋山疫情如此重視的原因,以這裡的醫療能量和交通限制,疫情萬一失控擴散,絕對會死傷無數。

    100km的路程,用命長去比路長,這就是偏鄉的宿命。

    枋寮以南就算加上我,總共也只有3位麻醉專科醫師(有醫師要離職,即將要變成兩位)。

    這也是我當初想離開市區,天天高雄恆春200km來回,還願意往恆春去工作的初衷。

    我看到有4%在大放厥詞,我只能去偏鄉沒人要去的醫院?偏鄉沒人要去是殘酷的現實,我從專科醫師以來,二林鹿港南投草屯西螺大甲苑裡恆春台東澎湖都是鄉下也都是事實,但我的歸處真的不勞您費心。

    別的我都不想講, 蘇怡寧醫師愛碎念老蘇開三倍薪水,我都留在恆春沒去台北了,對我來說每個人的能力和生活價值只能由自己認定。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

    粉專搬家中:
    ➡️ 麻的罰跪-妻易毆邱醫師
    不然這裡一個月停權6次,大概快要沒有用了,歡迎大家追蹤備用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