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麥當勞試用期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麥當勞試用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麥當勞試用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麥當勞試用期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723的網紅BennyLeung.com,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BBC中文網】遭遇疫情歧視的美國亞裔何去何從? 儘管她並不在美國出生,劉文的美國生活沒有絲毫「不美國」之處。她去看橄欖球比賽、煲美劇《慾望都市》、在慈善組織裏當志願者。 在新冠疫情之前,31歲的劉文對自己是住在得克薩斯州奧斯汀的東亞裔人士這件事,並沒想得太多。「實話說,之前我真不覺得我在這兒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夠維根Go Veg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號稱台灣素食界的麥當勞 #維珍特 今天來了2位菜鳥店員 老闆真的缺人缺那麼兇嗎?? 竟然不畏懼這兩位天兵來當店員 趕快來看看白龍、小樹的全新系列「一日系列」 到底能否通過店長嚴格的考驗成為合格的店員嗎? 馬上去看影片!! 支持我們請記得訂閱,一人一訂閱,救救夠維根🤣) ---粉絲福利--- 至全...

麥當勞試用期 在 阿瓜在日本的溜搭生活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4-28 11:04:14

還沒過試用期就來中國出差四天看展,搞不好6月初還要再來一次,但不得不說這次來大有斬獲,找到了一些潛在供應商,獲得了一些以前沒接觸過的業界知識,非常充實。果然還是最喜歡做塑料! 這次跟上司和同事出來,還不敢說這間公司到底好或不好,但完全能說我所在的部門非常棒,有很為其他人著想的人,有塑料和產業知識非...

麥當勞試用期 在 夠維根GoVega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3 06:04:56

號稱台灣素食界的麥當勞 🍔Vegeter維珍特 今天來了2位菜鳥店員 老闆真的缺人缺那麼兇嗎?? 竟然不畏懼這兩位天兵來當店員 趕快來看看白龍、小樹的全新系列「一日系列」🔥 到底能否通過店長嚴格的考驗成為合格的店員嗎?😈 🎬https://youtu.be/eD4x4NbPUko (一人一訂閱,救救...

  • 麥當勞試用期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5-29 06:50:09
    有 28 人按讚

    【BBC中文網】遭遇疫情歧視的美國亞裔何去何從?

    儘管她並不在美國出生,劉文的美國生活沒有絲毫「不美國」之處。她去看橄欖球比賽、煲美劇《慾望都市》、在慈善組織裏當志願者。

    在新冠疫情之前,31歲的劉文對自己是住在得克薩斯州奧斯汀的東亞裔人士這件事,並沒想得太多。「實話說,之前我真不覺得我在這兒很顯眼,」她說。

    但情況如今不一樣了。新冠病毒在美國讓超過10萬人喪命,而亞裔身份可能在此招來橫禍。對於包括劉文來內的許多人來說,他們已感覺受威脅。

    據劉文說,幾個陌生人在當地超市裏朝她一名韓裔朋友喊髒話、推搡她,還要求她離開商鋪。這一切只是因為她是亞裔,而且當時戴著口罩。

    包括紐約州、加州和德州在內的多個美國州份,都有東亞人士報稱被吐口水和拳打腳踢,甚至還有一宗被刀刺的案例。

    在美國,針對亞裔人士的偏見遽增,他們當中的許多人,無論是否曾親歷過暴力、欺凌或更不堪的不公待遇,都開始思索自己在美國社會的位置。

    「五年前剛來到美國時,我的目標是盡快地適應美國的文化,」劉文說。

    「不過疫情讓我意識到,因為我是亞裔,因為我的樣子或者我的出生地,我永遠無法成為他們的一份子。」

    在她的朋友經歷那場超市爭端後,劉文下定決心買她人生中的第一支槍。「如果奧斯汀都到了這個地步,那我們可能真的需要買槍了,」她對BBC說。

    紐約市和洛杉磯市的警方稱,針對亞裔人士的仇恨犯罪有所增加,而舊金山州立大學與多家倡議組織表示,他們合辦的報告中心從今年三月至今,接收到超過1700宗與新冠病毒有關的歧視報告。

    在包括德州、華盛頓州、新澤西、明尼蘇達與新墨西哥在內的13個州份,警方都處理了上報的仇恨事件。

    批評者說,位高權重者為情勢火上澆油。無論是總統特朗普,還是民主黨總統競選人拜登,都遭遇到了一些指責,因為他們在談論中國在疫情中的角色時使用的措辭,不同程度上助長了反亞裔的情緒。

    而對於很多亞裔美國人來說,他們在遭遇偏見的同時,感覺自己身為美國人的身份認同也遭到攻擊。
    在美國的反亞裔的偏見有多嚴重?

    為數眾多的亞裔美國人與身在美國的亞洲人形容,他們在此的境遇在新冠疫情暴發後急轉直下。

    金伯利·哈(Kimberley Ha)稱,她在二月留意到這樣的變化,當時她在紐約遛狗,一個陌生人開始朝她大喊。

    「他喊道:『我不怕有輻射的中國人'然後開始指著我大叫,『你們這樣的人不應該在這,滾出這個國家,我不怕你們這些人帶來的病毒。』」金伯利是一名華裔加拿大人,在紐約生活了超過15年。

    在接下來幾周裏,她留意到她在公眾場所遇到的「大概十人中有一人」,在看見她時顯得怒氣衝衝。「我從來沒有感受過這種程度的敵意。」

    而在美國的另一端加利福尼亞州,23歲的麥迪遜·法萊米爾(Madison Pfrimmer)聽說過針對亞裔的攻擊,但「並不認為它像人們所說的那麼常見」。

    今年四月,她在洛杉磯一家超市裏為一對年長的中國夫婦幫忙翻譯,據她說,這對夫婦遇到了一名憤怒的女子。這人持續用粗言穢語謾罵他們,還朝他們扔水和噴灑不明液體。

    「她高喊,『你們怎麼敢來我家人購物的商店,你們怎麼敢來毀掉我的國家。你們就是我一家人沒法掙錢的罪魁禍首』,」有一半華裔血統的法萊米爾回想道。

    法萊米爾說,她嘗試與那名女子爭辯,但對方譴責她為那對夫婦翻譯,還朝她扔了一瓶水,淋濕了她的腿部與腳部。

    當他們一行人在櫃台排隊付賬時,那名女子又走過來,朝他們噴了似乎是空氣清新劑或消毒劑的東西。她還跟著那對年長夫婦到他們的車旁,一邊拍他們的照片,一邊高呼「這是你們的錯」,用髒話罵中國、「那些骯髒的人」以及「共產主義」。

    「我跑向那對夫婦,用國語告訴他們快進車裏,我幫他們把買的菜放進車裏,從窗戶把蛋遞給他們。」那名女子則開著她的車,一路尾隨法萊米爾,直到法萊米爾把車開近一個警察局。

    「停止仇恨亞裔和太平洋島居民」 (STOP AAPI HATE)數據庫收到來自45個州份與首都華盛頓特區的新冠病毒相關歧視報告,加州和紐約州的案件佔了其中的大部分。

    這些事件涉及的種類廣泛,其中口頭騷擾最常見。但推搡、肢體攻擊、職場歧視、禁入場所、打砸等等,都涵蓋在數據庫當中。而比起男性,女性更容易成為目標。

    在舊金山州立大學研究亞裔美國人的張華耀(Russell Jeung)教授管理這一數據庫,他發現在許多案件中,當事人「被朝著咳嗽與吐口水」,因此他新增了這一類別。

    那正是泰德·嚴(Ted Nghiem)的親身遭遇,他生活在費城,是一名37歲的越南裔美國人。在三月,一名男子朝他高喊「滾出這裏,是你造成了新冠病毒」,但他當時並沒有太在意。

    然而,同月不久後,另一名男子在兩人擦身而過時朝他吐口水,這讓他「在一、兩天內都感到鬱悶」。

    「我通知了警方,但我不知道有沒有後續……幸好我並沒有染上什麼病。」

    "停止仇恨亞裔和太平洋島居民"數據庫收集的事件來自網上的自主報告。BBC通過採訪及分析美國媒體報道發現,自1月起在美國有超過100起疑似針對亞裔的事件,其中約一半的案件已上報警方。

    一些事件到達了仇恨犯罪的標凖。紐約警方指,他們已調查了14宗與新冠病毒有關的仇恨犯罪,其中涉及15名亞裔受害者。

    而在加州,一名老人遭遇鐵棍襲擊,一名青少年則因被襲而送院治療。

    在德州,一個亞裔家庭在超市中被刀刺傷,其中還包括了兩名分別2歲和6歲的幼童。根據美國廣播公司(ABC)獲得的聯邦調查局(FBI)報告,"嫌犯表明他用刀攻擊該家庭的原因是,他認為他們是把新冠病毒傳染給他人的中國人"。實際上,受襲家庭為南亞裔。

    有亞裔人士報稱,由於其族裔背景,酒店、Uber司機等拒絶為他們提供服務。

    馬特(並非他的真名)是一名華裔美國人,他是在康涅狄格州一家急診室工作的醫生。他稱,有多名患者表示曾有亞裔人士在他們周邊咳嗽,因此要求住院治療。

    他經歷的反亞裔偏見似乎更為切身,當時他正嘗試治療一名相信感染了Covid-19的病人。

    "我穿戴著防護設備,走進房間作自我介紹。當他們聽到我的姓氏時,他們的反應是'不要碰我,我能見另一個醫生嗎?你可以不要靠近我嗎?'"

    馬特說,許多其他少數族裔面臨著"更顯性、更嚴重的歧視",但他依然擔心類似事件會打擊醫護人員的士氣。

    "這是一個壓力相當大的時期,我們的工作量大了很多,時刻穿戴著很不舒服的防護裝備。我們當中的許多人暴露在Covid-19中。"

    「如果他看起來像是華人,他就被攻擊」

    新冠疫情最初在中國武漢暴發,總統特朗普因此把炮火瞄凖了他口中控制疫情不力的中國政府。

    今年較早前,特朗普多次稱新冠病毒為「中國病毒」,批評者稱這一詞匯並不區分中國、中國政府和華裔人士。

    特朗普稍後呼籲保護亞裔美國人,稱「疫情蔓延不是他們任何形式的錯誤」。但這並沒有停止一些人怪罪華裔美國人或攻擊其他東亞裔人士。

    張華耀教授稱,他收到的反亞裔事件報告之中,四成來自華裔人士,但大部分案例發生在其他東亞裔人士身上。

    「這是種族定性的例子:『他看起來像是中國人,他就被攻擊』。」

    種族定性(racial profiling),又成為種族歸納、種族貌相,指的是依照某人的族裔特徵,來認定其犯罪或涉嫌某種行為。

    來自韓國的23歲大學生吳多賢(Dahyung Oh)記得,早在2月,在美國疾控中心建議佩戴布口罩之前,她站在紐約地鐵月台上,旁邊一名女子充滿敵意地瞪著她。

    「她開始向我靠近,指著我說『為什麼你不戴口罩,你應該要戴上口罩』,」吳多賢稱。

    這名女子自己也沒有戴口罩,吳多賢認為她「被針對」了,「因為我們周圍十幾二十個人都沒有戴口罩。」

    「我當下覺得非常憤怒,我因為身為亞裔而被針對,又因身型嬌小而更容易被人當作攻擊目標。」

    這次事件沒有以暴力告終,不過吳多賢是幸運的,紐約在3月出現了兩宗無關聯的案件,都是亞裔女性因沒有戴口罩而遭遇襲擊。同時,許多人又因戴了口罩而被騷擾。

    張華耀教授表示,對遭遇歧視的亞裔人士來說,口罩可能造成"雙輸"局面,因為"如果他們戴口罩,他們會被懷疑感染了病毒,而如果他們不戴口罩,則會被質疑感染了還疏忽大意。"

    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美國,在英國和加拿大都有多起針對東亞裔人士的襲擊,引起了高度關注。溫哥華警方稱,今年至今已受理了20宗反亞裔的仇恨犯罪案件。

    與此同時,在中國出現了針對非裔人士的歧視情況。有報道指,數百名非裔居民未被確診新冠肺炎,卻被趕出家門丶強制檢疫和沒收護照。包括一家麥當勞快餐店在內的一些餐廳與酒店禁止非裔人士進入。

    「我認為這跟以往的危機時期一樣,某一群體的人通常會被當作替罪羔羊,」紐約市人權委員會主席馬拉斯(Carmelyn P. Malalis)說。她指出,艾滋病危機和伊波拉疫情時也有類似情況。

    馬拉斯認為,在疫情之前,「針對亞裔的含蓄歧視」就已存在,但由於報導甚少,公眾對此的意識並不高。「人們認為種族歧視是黑白對峙,沒有意識到歧視是以各種形式存在的,」她表示。
    為什麼亞裔美國人仍被看作局外人?

    在美國的亞裔人士來自多元的族裔、國家和背景,他們往往有不同的政治信仰與身份認同。

    根據人口普查數據,美國約有2000萬居民是亞裔,佔美國總人口約6%。這其中包括了亞裔美國人,以及在美國生活、學習與工作的亞裔人士。

    在亞裔美國人當中,一些族群,例如不丹裔美國人,較高比例是出生在美國以外的移民。而包括日裔美國人在內的其他族群,則更可能在美國已生活多代。

    每年,單單是從中國到訪美國的遊客就有300萬人。

    但無論是對自我認同為亞裔美國人的人士、希望成為美國人的人,還是僅是到訪的亞洲人來說,在美國針對亞裔的種族偏見都一視同仁。

    亞裔美國人有許多共同的經歷,例如他們在疫情之前就已被視為「永遠的外國人」。

    「種族,就如許多社會分類一樣,是一種任何人一眼就能看見的類別,」聖地亞哥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戴比·馬(Debbie Ma)博士說。「正因如此,人們很容易對這些類別加以標籤與刻板印象,例如,東亞裔人士是外來的,儘管他們實際上並不是。」

    她在2008年參與撰寫的一份研究報告發現,在紐約出生的華裔演員劉玉玲(Lucy Liu)與英國演員凱特·溫斯萊特(Kate Winslet)之間,來自各種族裔背景的美國受訪者們更傾向於認為後者是美國人。

    馬特醫生說,經常有人跟他說「你的英語說得真好」,問他真正的家鄉是在哪,儘管他已向對方解釋了他生在美國。

    張華耀教授則說:「儘管我的家庭在美國已經開枝散葉到了第五代,我依然被認為是一個外國人。」

    這導致人們的亞裔長相、馬博士稱之為「我們明顯帶有的特徵」,成為亞裔人士在疫情期間被針對的原因。

    這並非族裔首次被用來邊緣化或針對在美國的東亞裔人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珍珠港襲擊後,大批東亞裔美國人被囚禁。在19世紀,諷刺東亞人的漫畫被用作種族主義宣傳,用來排斥來自中國與其他東方國家的移民。

    時至今日,一些亞裔美國人仍形容他們感覺「處在試用期」,需要去證明他們是美國公民。這一情況在疫情暴發後明顯惡化。

    曾以民主黨人身份競選美國總統的楊安澤在4月時撰文稱:「對族裔背景一定程度上的鄙視和疏離,已變成了明顯的仇視甚至攻擊。」

    他呼籲亞裔美國人「以前所未見的方式展示我們的美國特質」,例如幫助鄰居、捐獻防護裝備、穿上美國國旗顏色「紅白藍」的衣物。然而,批評者譴責楊安澤的言論是在怪罪受害者,並且他似乎內化了一種觀念:由於其族裔背景,亞裔人就是不夠「美國」。

    特朗普總統與拜登的競選團隊都遭到批評。特朗普的一個競選廣告裏形容拜登對華軟弱,其中展現了一連串拜登與中國官員共處的短片。

    然而,短片裏還包括了駱家輝(Gary Locke)的畫面,他是一名華裔美國人,曾任美國前駐華大使。人們譴責特朗普的競選廣告暗示駱家輝是中國官員。

    與此同時,拜登的競選廣告也被炮轟,因其中強調在疫情旅行禁令實施後,「特朗普仍讓四萬名旅客從中國進入美國」。不過,這些旅客當中許多人或是美國公民。

    兩個競選團隊都否認上述廣告涉及排外主義或針對華裔美國人。

    在美國的亞裔如何回應攻擊?

    對於一些人來說,反亞裔情緒的高漲感覺明顯且危險。

    目前並沒有全面的數據記錄各族裔人士在美國購買槍支的數量,但根據槍店老闆們的反饋,亞裔強制購買者和整體的槍支銷售數量正在上升。

    49歲的華裔美國人臧東慧在紐約皇后區組織了社區巡邏隊,巡邏隊的微信小組中有200多名成員,他們輪流開車在社區中巡邏,向警察報告可疑行為。如今巡邏隊以棒球棍自衛,但臧東慧希望未來他們可以持槍巡邏。包括他在內的十多名巡邏隊成員最近已申請購買槍支的許可證。

    臧東慧形容自己是保守主義者,他相信華裔美國人應該武裝自己,「以防社會動蕩與犯罪急增」。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讚正這一看法,舊金山和平組織的共同發起人梁國雄(Max Leung )就是反對者之一。該組織近日定期在唐人街巡邏,並稱巡邏有效減少了蓄意破壞與盜竊的案件。

    「儘管我深信並且十分支持自衛,我們並不鼓勵成員們持槍巡邏,」梁國雄說:「我們希望在組織內建立促進和平、而非以暴制暴的文化。」

    藝術家與喜劇演員也受到啟發而發聲,譬如華人說唱歌手Jason Chu,他發起了名為「仇恨是一種病毒」的倡議活動,還寫了一首關於反亞裔事件的饒舌歌曲。他說,想以饒舌來展示「針對亞裔美國人的人們有多麼荒謬」,以及「強調亞裔美國人屬於這個國家」。

    「我們在美國不是過客,我們在這裏出生,這是父母養育我們的地方。我們想說,仇恨不屬於我們的國家。」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說,人們希望這番對歧視的全新認識,能讓美國的亞裔族群變得更強大,與其他的少數族裔更團結一致。

    馬特回想起,在他成長過程中曾聽到不少針對非裔美國人的負面評價,其中有的來自亞裔美國人。

    相反的是,「如今我看到許多亞裔美國人為艾莫德·阿伯裏(Ahmaud Arbery)申訴」。非裔美國人阿伯裏2月在喬治亞州郊外慢跑時被槍殺,兩名槍手說他看起來像是個盜竊案嫌犯。

    馬特留意到,亞裔美國人群體近年來在政治領域的聲音更大了,在其他領域也越來越亮眼。「我的很多朋友看到這些反華人的言論,對於談論其他族群面臨的歧視更感興趣了。」

    張華耀則目睹一些亞裔美國人「開始意識到他們的共同利益,作為一個政治組織或群體動員起來」。他說,來自不同階層、教育背景和族裔的亞裔人士如今因疫情相關的歧視而「發現了他們共同的經歷」。

    「我們在一同面對種族定性這一過程,希望終有一天,我們會團結在一起對抗歧視,以共情心對待其他同樣面臨種族定性的人們。」

    #社會 #政治 #生活

  • 麥當勞試用期 在 Tiffany Chen T妹 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23 14:21:10
    有 3,390 人按讚

    我想分享一下 有某位女性做台灣與澳洲的比較,因為她的內容很多給予錯誤資訊。
    我認為要用肯定句,一定要有一定瞭解,況且是「傳遞資訊給大眾」。
    T妹好意更正一下
    第一 她說澳洲晚上沒有夜市、沒有夜生活等。(我滿臉問號)
    因為她搬去鄉下布里斯本,那裡是以家庭為主,我是沒去過但絕對不可能只有麥當勞之類才開的晚,台灣除了超商24小時店,連原先有24小時的書店也取消,唯獨優勢應該是 超商比澳洲多,澳洲也有超商只是少。
    要講24小時兩邊幾乎雷同,而澳洲晚上夜生活超級無敵豐富,酒吧等、吃到多晚都有各國美食,怎麼會沒有呢?相信鄉下也有,只是可能那位太太的先生沒帶她見世面,導致她認為什麼都沒有。
    而且澳洲有分住宅區跟商業區,如果在家附近可能沒有這很合理,建議傳遞正確知識前要做功課,而且雪梨華人區常舉辦小型夜市,只能說澳洲一般商店,普遍比較早關門,因為他們注重生活品質與家庭,也就是時薪高的國家幹嘛勞碌命?
    因為住的是布里斯本鄉下,跟台灣南部一樣,許多店也比較早關門,當然還是有很多夜生活,建議請先生帶這位太太出去多走跳比較好。
    第二 澳洲房價高,我有沒有聽錯?澳洲如果在布里斯本全新超大House別墅也頂多1000萬台幣,反倒是台灣又小、又發霉、又無敵貴,台灣的收入與房價遠不成正比。
    好比我在台北租一房公寓,市價就要兩千萬,澳洲雪梨市中心公寓也不用這麼貴,反倒是我超想回去澳洲買房,最算租出去投資報酬都比台灣高。
    台灣這十年炒房漲到離譜比例比澳洲貴這麼多,怎麼會是澳洲房價高?我超納悶。
    再來 拿澳洲珍奶茶說比台灣貴,我真的傻眼 因為這是外來品,當然物以稀為貴,怎麼不拿乳製品、海鮮、牛肉等比?!
    如果是20年前,澳洲物價確實比台灣高,但現在幾乎差不多,澳洲食材份量大,而且人家不用味精(例如台灣人愛用添加合成味精,含有高濃度麩胺酸鈉興奮性毒素,這成本很低⋯ 如果用真材實料的香草、高湯燉煮當然不便宜,而香菜類在台灣很貴,一定要拿一樣的食材比較,而且台灣現在物價已經跟澳洲差不多了哦!但收入並沒有比較多。
    還有第三 員工資遣,什麼叫台灣可以隔天叫員工離職即可?請先在台灣瞭解清楚勞基法,台灣這幾年「反而廢除適用期」,代表員工第一天上班就是正式員工,懷疑嗎?公司勞動合約寫的適用期頂多是內部考核之用。
    這廢除法條才讓我傻眼,擁有試用期在各國都非常合理的法條,台灣卻給它廢除了!而且規定資遣員工要10天前通報,也就是他來兩三天發現裝肖維騙能力,還要多付他10天薪資,不能讓他立馬走人,因為第一天即是正式員工,而且走了還要付資遣費。
    澳洲反而有前3個月試用期,雇主可以隨時要求不適任者離開,且不用資遣費。
    至於台灣跟澳洲一旦正職不能隨意要員工離開,要清楚寫出因為員工犯什麼錯,避免事後爭議。
    台灣跟澳洲一樣,不能因為人家懷孕就叫人走人,不然通常一般案例資遣費給出去,員工都不會計較。
    怎麼剛好講反?台灣是可以隔天叫人走人?這是違反勞基法,除非是員工自動願意離職或嚴重觸法。
    建議先瞭解清楚台灣與澳洲勞基法。
    而且台灣勞基法對老闆非常嚴苛,什麼都重罰,一堆不成為條文,你們知道嗎?!
    好比 一定要打卡,8:02分下班,代表2分鐘要多送他30分鐘的薪資,下班後聊天、慢慢整理東西肯定是延後正常時間打卡,也就是我只能要員工另外多簽確實幾點下班多麻煩。
    而且不能只有登記時數要分鐘,不然什麼都是莫名重罰重罰重罰,一堆條文多到滿出來,什麼都是罰罰罰。
    澳洲是如果少給福利要求補給,不是什麼罰款都出來,好像別人永遠是故意黑心,台灣國家沒有一個叫不知者無罪的,還有不要惹到政府機關員工。(記得哦!)
    很多時候要親身體會,與深入瞭解再做評論,不是用自己的幻想世界或一知半解傳遞。
    他唯一講對的缺點是 因為澳洲地廣,開車需求花較久的時間,如果不希望開車較久,可以住布里斯本市中心,或雪梨市中心,好比我家是市中心火車站旁(如同台灣捷運)辦事非常方便,但建議澳洲地廣自己有車比較方便,而且很少看到他們會雙排停車影響交通,反而停車位非常好找。
    各國肯定有優缺點,我們家是在1992年移民到澳洲,差不多也30年了!我這次回來台灣也10年了!兩邊文化其實我感觸很深,況且台灣是我的家鄉,我非常希望澳洲有的優點也可以帶來台灣,當然各國肯定有優缺點,但一定要確實講實情,而不是自己膚淺認知或捏造,當然我相信她不是故意捏造,而是為了比較而比較導致資訊不正確。
    而也謝謝這位媽媽曾經在我懷孕期,特地來鼓勵!我只是更正並沒有敵意。
    至於我反而希望T寶去布里斯本,因為雪梨太多大陸人與印度人,幾乎被這兩種國家人狂移民所淹沒了!而且剝削澳洲傳統善良的文化,畢竟這兩個國家的人素質參差不齊,雪梨中東人滿多的,這民族比較高傲好鬥,而這些人幾乎集中在雪梨居多。
    我會希望T寶盡量在白人區,生活樸實一點比較好,即使鄉村也不錯,住大房、生活悠哉,畢竟每個人要的是不一樣的生活模式。
    澳洲缺點反而是,因為大批外來移民素質不一導致有些人會排外,連中東人也會排外,很多排外的反而不是白人,那些中東人也不想想一堆人當初還不是難民身分到澳洲,有些人真的會欺負英文不好用鄙視的態度霸凌,但20~30年前不是這樣,澳洲對華人其實非常友善,也就是我講的「素養很重要」,大陸人像黃蜂一樣搶澳洲奶粉,還把當地人推倒上新聞,造假、插隊百百種,也不奇怪部份人會有些排華。(他們只認得黃皮膚)
    也就是我希望T寶在白人區,不要整天補習、人品第二功課第一的概念,確實澳洲當地白人比較單純、普遍比較善良,讓T寶快樂長大。
    當然未來我會把他帶回台灣,讓他瞭解不同文化,讓他的世界觀更大,人一直在太單純的環境確實容易缺乏競爭力。
    總結 真的要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我是台灣與澳洲都可以生存,台灣朋友確實比較廣,如果玩心很重的人建議不適合澳洲,台灣語言方面也比較好溝通。
    澳洲求學之路確實比台灣好走,當你深根澳洲時,你會發現那裡的小孩也太幸福了!

  • 麥當勞試用期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7-26 15:16:00
    有 303 人按讚


    【工作講座側記】

    「我是不是一定要賺錢,才有價值?」

    阿潑說:「應該很少有小孩子立志長大變廢青吧?大部分小朋友都想趕快長大、趕快變成大人,變成一個「有用的人」。」

    到底是為什麼,現代人類從小就會被植入一個想法:你長大後一定要擁有一個職業,擁有在這個分工社會上的一個位置,一旦我們沒有擁有這個位置,就會自我懷疑:我是不是一個沒有用的人?我是不是一個廢物?

    而這種自我懷疑常常出現在勞務難以換算的家庭主婦身上。

    好多年前,我在中越邊境遇見一個小女孩,才 15 歲,背上已經揹著自己的小孩了。這個小女生,先問我有幾個小孩,我說我沒有小孩。她又問:那你結婚了嗎?我說我沒有。她再問:姊姊妳幾歲?我回 24。她說:姊姊你好可憐!妳 24 歲了還沒有小孩!妳真的是全世界最可憐的人!

    #講座小筆記
    #阿潑
    #人類是唯一在工作的動物

    島嶼無風帶
    ——————————
    前天晚上有事所以錯過了第一場阿潑的講座?
    想了解更多關於年輕世代關於工作的省思?

    沒關係!明天還有第二場工作精采對談!  

    |Hi Five X 工作|崩/後崩世代的社會實驗場:新世代工作者的處境與挑戰
    ▎時間:7/27 (六) 15:00
    ▎地點: Homeholic只想在家共享空間 台北西門
    ▎對談人: 白經濟 TalkEcon X 《#過勞之島》黃怡翎

    小編先說,剩下少少座位,建議線上報名喔!
    👉講座資訊&報名連結:https://lihi1.cc/PriCl

    工作系列講座之一:人類是唯一在工作的動物,然後呢?

    #阿潑的第一份工作
    我大學畢業第一份工作是在財經雜誌當記者。你知道那時候,臺灣最熱門的書就是理財、商管、致富(不像現在都是養生書),那時候的財經雜誌都會告訴你有關職場或成功是怎麼一回事,或告訴你為了成功或為了「不上班」你該做什麼投資理財,才能很快的累積人生第一桶金。

    那就是我的工作。

    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不停地去採訪「成功」的人,問他們怎麼在職場上或領域達到他們現在的地位,存到人生中第一個一百萬。

    我記得,正好是試用期滿的那天,我到新生南路台大對面那家麥當勞,採訪一位台大研究生。我和他碰面、採訪這位社會精英,問他是如何累積到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

    我記得,那天是九二一大地震,同一天,有很多人累積一輩子的家業,在地震中化為烏有。

    #到底直立行走是解放了雙手還是束縛了雙腳
    為什麼人類是唯一在工作的動物呢?其他動物,像螞蟻、蜜蜂也會工作,不是嗎?讓人類工作和其他動物工作不一樣之處,在於人類和工作的演化。

    人的演化方向是從樹上下來,當人類開始學會直立行走,手就空出來了,開始可以靈活運用雙手,然後腦子變大,開始製造發明各種讓生活過得更好的小工具。

    工具的定義是幫助我們以更容易、更有效率的方式取得資源的東西,讓人類有閒暇時間進行創造、創作,發揮想像力。

    理論上,工具可以讓我們過更好的生活,但這些工具和創造物後來變成精美的陶藝品、貝殼項鍊,變成可以交換的商品。

    而人類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複雜。

    「採集者的生活,其實是最富裕的生活。」歷史人類學者薩林斯說。原始採集者一天可能只要花一兩個小時採集狩獵,部落人民一起分享蒐集到的食物,剩下的時間,就可以去玩了。這樣的生活,有比我們直立、空出雙手、花這麼多時間工作、過著複雜的文明生活,還要「落後」嗎?

    #談工作的自由選擇
    菲律賓有一個國際知名的 Hacienda Luisita 部落。為什麼國際知名呢?因為當地農民為了爭取一塊可以耕作、自給自足的土地而向政府抗爭,菲律賓政府的反應是對他們暴力鎮壓、開槍掃射,引來國際關注。

    有一些國際善心人士幫這些農民弄到一小塊地,讓他們可以在土地上種玉米裹腹,雖然地很小收入很微薄,但直到現在,當地警察、政客、黑道都還是會對這些農民施壓,去破壞農作物,甚至暗殺他們。儘管如此,他們還是很堅強的守在土地上,想要保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

    為什麼呢?其實大部分的菲律賓人如果沒有土地,就沒有辦法替自己謀食,更別說是存錢,或是給下一代教育,有能力擺脫這樣貧困的生活。

    他們要不就是忍耐,要不就是去都市當遊民乞討,或是第三種出路:把家人送出國。

    台灣有大量的東南亞移工,在這裡從事我們不想做的基層勞動。台灣人一般不想從事的勞力工作,在他們眼裡,已經是很不得了的工作了--因為我們看到的東南亞移工,他/她都必須受過教育,出得起仲介費,才能來到外地工作養家。跟一輩子被綁在土地上的同鄉相比,他/她至少擁有工作的選擇。

    剛剛說過我做過很多種工作,我當過記者、當過餐廳服務生、當過文字工作者,目前在當公務員,………但這是因為我太幸運了,我生在一個中產家庭,我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擁有社會資本,我可以選擇我要做哪一種的工作(雖然都賺得很少必須強調一下XD),或是擁有「繼續工作」或「離職不幹」的選擇。這種轉換、選擇工作的自由和階級之間的關係,是很弔詭的。

    #勞動的社會價值與性別
    應該很少有小孩子立志長大變廢青吧?大部分小朋友都想趕快長大、趕快變成大人,變成一個「有用的人」。

    到底是為什麼,現代人類從小就會被植入一個想法:你長大後一定要擁有一個職業,擁有在這個分工社會上的一個位置,一旦我們沒有擁有這個位置,就會自我懷疑:我是不是一個沒有用的人?我是不是一個廢物?

    「我是不是一定要賺錢,才有價值?」這種自我懷疑的話常常出現在一種人身上:家庭主婦。

    大家有看過「逃恥」嗎?(註:《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台譯《月薪嬌妻》),它帶給我們的反思就是家務勞動的價值。我媽媽是一個家庭主婦,常常被我父親罵說,「我在外面辛苦工作賺錢回來給妳花,妳有什麼好抱怨的?」可是每一位主婦從早上睜開眼到晚上上床闔眼,她的工作是沒有停止的--煮三餐、帶小孩、洗衣服、拖地清掃家裡。這些工作是不是也可以被視為是勞務、計算出它的價值呢?

    我讀人類所的時候,讀了很多和性別相關的研究。有一個研究是有關保加利亞的女人,保加利亞以前是社會主義國家,他們非常強調女人作為家庭母親的角色:勞務生產力,和生小孩為社會製造更多勞動力的生產力。這就是一個女人的經濟價值。

    好多年前,我在中越邊境遇見一個小女孩,才 15 歲,背上已經揹著自己的小孩了。這個小女生,先問我有幾個小孩,我說我沒有小孩。她又問:那你結婚了嗎?我說我沒有。她再問:姊姊妳幾歲?我回 24。她說:姊姊你好可憐!妳 24 歲了還沒有小孩!妳真的是全世界最可憐的人!

    我在非洲也因為不會煮飯、沒有小孩、沒有嫁人,而被貶低為「沒有價值的女人」,彷彿一個女人的價值,就在於她會多少家務、可以為社會帶來多少生產力(勞動力)。

    換句話說,我們在討論「移工議題」的時候其實常常忽略了新住民。臺灣新住民在早期(例如「越南新娘」)其實是為了填補農村流失的年輕勞動力。像美濃這個農村,新住民女性其實是被當做勞動力、生產力來對待的,她們一邊要下田、弄菸草,一邊為這個村子增加人口。這樣的女人們,雖然她沒有名片,沒有辦法以月薪、年薪來計算她的付出,但你可以說她是沒有價值的嗎?

    #人類是唯一在工作的動物
    #副刊講座小筆記
    #內容太豐富了小編只記到一點點啊啊啊
    #阿潑

    島嶼無風帶

    ——————————

    看完小編筆記,覺得副刊講座很精采嗎?

    前天晚上有事所以錯過了第一場阿潑的講座?

    想了解更多關於年輕世代關於工作的省思?

    沒關係!明天還有第二場工作精采對談!  

    |崩/後崩世代的社會實驗場:新世代工作者的處境與挑戰

    ▎時間:7/27 (六) 15:00
    ▎地點: Homeholic只想在家共享空間 台北西門
    ▎對談人: 白經濟 TalkEcon X 《 #過勞之島》黃怡翎

    小編先說,剩下少少座位,建議線上報名喔!
    👉講座資訊&報名連結:https://lihi1.cc/PriCl

  • 麥當勞試用期 在 夠維根Go Veg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2-20 17:58:50

    號稱台灣素食界的麥當勞 #維珍特 今天來了2位菜鳥店員
    老闆真的缺人缺那麼兇嗎??
    竟然不畏懼這兩位天兵來當店員
    趕快來看看白龍、小樹的全新系列「一日系列」
    到底能否通過店長嚴格的考驗成為合格的店員嗎?
    馬上去看影片!!

    支持我們請記得訂閱,一人一訂閱,救救夠維根🤣)

    ---粉絲福利---
    至全省維珍特門市消費並出示該集影片
    並且追蹤維珍特IG
    可免費獲得桂花凍一份 or 紅茶一杯

    ---維珍特其它餐點推薦---
    ★喜馬拉雅黑鹽牛肉拉麵(湯頭超好喝)
    ★大拼盤炸物(CP值超高)
    ★花生醬牛排堡(外面吃不到的口味)

    ---維珍特徵人啟事---
    面試地點:維珍特-板橋店
    (新北市板橋區宏國路66號)
    面試時間:每週二、三,14:00-17:00點
    務必攜帶:履歷表(附照片)
    底薪:很不錯(試用期通過後)
    福利:自家員工餐(滿6小時可享用120元內的餐點)


    👇更多系列影片歡迎參考播放清單👇
    素食全攻略系列:https://bit.ly/2IXADhV
    IG熱門美食系列:https://bit.ly/2VOWl9D
    素食大胃王系列:https://bit.ly/2EXLhBk
    城市必吃素食:https://bit.ly/2Uq9d5G
    ----------------------------------------------------------------------------------------------
    提倡一種新的生活態度,透過影片影像宣導動權、環保、飲食健康!

    →夠維根FB:https://www.facebook.com/GoVeganTW
    →夠維跟IG:https://www.instagram.com/govegantw/
    Patreon贊助:https://www.patreon.com/govegantw

    白龍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Bailong
    小樹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GoVegan小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