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動物的我當然不會放過澳洲的野鳥,澳洲的鳥類比我想像的還多,旅遊途中時常遇到但從未見過的鳥類,有些是獨行鳥、有的則群集在一塊,海濱、樹林、花叢、城市、河岸…等我所不在。澳洲人把動物照顧得比自己還好,曾經看過一句話:「如果你要把人和動物排地位的話,在澳洲動物是第一名,小孩是第二、再來是女人,最後才是...
喜歡動物的我當然不會放過澳洲的野鳥,澳洲的鳥類比我想像的還多,旅遊途中時常遇到但從未見過的鳥類,有些是獨行鳥、有的則群集在一塊,海濱、樹林、花叢、城市、河岸…等我所不在。澳洲人把動物照顧得比自己還好,曾經看過一句話:「如果你要把人和動物排地位的話,在澳洲動物是第一名,小孩是第二、再來是女人,最後才是男人。」看一個國家如何對待女人、小孩和狗,就可以知道這個國家民不民主。 「紅嘴鷗」Larus ridibundus
是在澳洲最常見的海鷗排名第一,整個澳洲都曾發現它的蹤影,尤其是沿海區域。 「澳洲白䴉」 Australian White Ibis
第二名常見,又稱垃圾鳥脖子上的皮很像皺紋,一層一層的,長相不太討喜.我們坐在公園椅上吃漢堡的同時,牠就不停在附近徘徊等待著我們吃剩的食物,舉動其實很像在乞討食物的小狗! 「鵜鶘」Pelican
又稱塘鵝,嘴下有一個很大的囊袋,主要的功能就是補魚,有些囊袋超過13公升的容量,補魚時鵜鶘像轟炸機一樣的從上往水裡衝,將水和魚一起撈起來,然後讓水慢慢的從嘴邊流下,留在嘴裡的就是魚。 「虹彩吸蜜鸚鵡」Rainbow lorikeet
在中小型鸚鵡當中的智商很高。棲息地涵蓋低地的森林、草原、紅樹林、沼澤區、灌木叢、小鎮、公園、農作區等地。食物是以水果、花朵與花蜜、花粉為主,因此消化道與一般主要吃種子的鸚鵡不同,它們呈現刷狀的舌頭因應食物所演化出的獨特構造。 「白頸麥雞」Masked lapwing
以前被稱為「蒙面珩」(Masked Plover)和「直翅珩」(Spur-winged Plover)。是澳大利亞較為常見的鳥類之一,尤其在北部和東部地區。白頸麥雞大部分的時間在地面上尋找食物,如小型的昆蟲,臉部有黄色的肉垂非常奇特。 「鵲鷚」Magpie-lark
被澳洲的科學家研究後認為繁殖期間,鵲鷚夫妻待在一起的時間越長,合唱的默契程度越高。 「澳洲灰雁 」Cereopsis novaehollandiae
又稱蠟嘴雁是澳洲南部一種大型的鵝,體型粗大並呈灰色,有黑色圓斑點。尾巴及飛羽均黑色,腿及腳掌分別呈粉紅色及黑色。喙黑色且短並向下彎曲,蠟膜呈綠色。雄鳥較雌鳥大。它們主要是牧食的,很少游泳。獨居或成對活動,於繁殖季節時會組成小群。 「胡錦鳥」Erythrura gouldiae
又稱為格爾丹雀,俗稱七彩文鳥。由於色彩鮮艷,所以在全世界都很受歡迎。原產於澳大利亞北部。雖然是世界著名的寵物鳥,但在原產地是瀕危物種,據統計現存野生數量不足2,500隻。 「茶色蟆口鴟」Tawny frogmouth
又名褐蟆口鴟、茶色蛙口鷹、茶色夜鶯或茶色夜鷹,是一種蟆口鴟,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塔斯曼尼亞島及新畿內亞南部。茶色蟆口鴟因為其外形和通常在低光環境下出沒,經常被誤認為是貓頭鷹。
-
🔍Youtube/ 蔡芮郁
#芮芮玩澳洲
#australianbirds #larusridibundus #blackheadedgull #seagull #australianwhitelbis #pelican
#rainbowlorikeet #maskedlapwing #magpielark
#cereopsisnovaehollandiae #erythruragouldiae
#tawnyfrogmouth #sydney #newsouthwales #nsw #australia #travel #instagood #instadaily #life #melbourne #melbournecbd #victoriaaustralia #victoria #紅嘴鷗 #澳洲白䴉#鵜鶘#虹彩吸蜜鸚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