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魂不守舍怎麼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魂不守舍怎麼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魂不守舍怎麼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魂不守舍怎麼辦產品中有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跟我熟識的人, 大概都知道我是個容易對身體任何小症狀就疑神疑鬼的人 一有小症狀,就會先上網查 然後再嚇自己 最後去看完醫生確認沒事才安心😅 我也都會提醒周圍的人,健檢的重要性! 只是他們都會說,又沒有覺得身體不舒服,幹嘛健檢 但等到身體不舒服再去檢查,通常就是比較嚴重了! 雖然說健檢不能保證百分百...

魂不守舍怎麼辦 在 放晴 - 願那些漆黑,終能雨過天晴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9:11:35

2021/03/23 . 2021/04/16 天秤兩端 2021/03/23 讓人興奮難耐的躁期 挺捨不得吃藥,但知道再不吃,繼續這樣每天累得要死,還是只睡兩個小時,遲早會離死神不遠。珍惜現在的活力充沛,每天的時間都像有48小時,睡的時間很少,做起事特別有效率,腦子異常清晰亢奮,每天都輕...

魂不守舍怎麼辦 在 莫莫與阿嘎✨魔幻旅程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9-07 20:36:57

#momo莫莫玩高雄 今天終於完成了 這輩子第一次的一日店長🥰大挑戰 很感謝 @linedwige 的邀請哈哈 但由於我昨天半夜作了一個很恐怖😱的夢 夢到我和阿嘎去高雄駁二玩 正當我✅一踏進由1137張椅子疊成的椅子樂章 我一不小心跌進了 一個無盡深淵的黑魔法🌪️漩渦 ————————————...

  • 魂不守舍怎麼辦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14 21:15:53
    有 160 人按讚

    跟我熟識的人,
    大概都知道我是個容易對身體任何小症狀就疑神疑鬼的人
    一有小症狀,就會先上網查
    然後再嚇自己
    最後去看完醫生確認沒事才安心😅

    我也都會提醒周圍的人,健檢的重要性!
    只是他們都會說,又沒有覺得身體不舒服,幹嘛健檢
    但等到身體不舒服再去檢查,通常就是比較嚴重了!
    雖然說健檢不能保證百分百準確
    但你至少有努力顧好自己健康了
    意外我們無法掌控,但至少能對自己身體負責

    講了那麼多,其實我是要分享我上一週去打 #子宮頸疫苗九價 第二劑
    就先跟婦產科醫生閒聊
    問說 #卵巢 是否也是要每年檢查
    因為我之前看到報導說卵巢癌發現都是晚期
    一般人很少特別去檢查
    我猜大概是因為要用內視鏡
    我其實也沒做過,所以當天也麻煩醫生幫我檢查

    如果你也沒檢查過,或很少檢查
    我會建議
    每年固定找一天,一次檢查以下三樣
    ✔️ #子宮頸抹片 + #自費HPV + #卵巢超音波
    一次就可以檢查好三樣,CP值很高👍🏻
    接著可以安心一整年
    如果可以,不管你幾歲、男女生
    都推薦去打 #子宮頸疫苗9價 喔

    再來就是我為什麼要打這篇的原因
    因為想說去年暑假檢查乳房時,
    醫生就建議我半年做一次檢查
    我是有家族史的人
    所以我從大學的時候,就開始陸陸續續都會檢查
    這次想說都去醫院,就一起檢查

    當天下午檢查的時候
    醫生說因為看到有個小小鈣化
    我本來還笑嘻嘻的跟醫生聊天
    聽到這個,瞬間心跳加速、緊張起來!
    馬上說有什麼問題嗎?
    醫生說:「就保險起見,有疑慮我們就切片,預防萬一」
    接著護士要我先去批價拿麻藥
    拿藥的時候我已經開始上網google查資料,好緊張了!

    第一次在胸部上麻藥、切片
    麻藥是用打針的,前後打了應該有7.8針
    我覺得整個過程是緊張大過於痛
    尤其抽取瞬間,聲音超大!
    醫生可能看到我臉都僵了
    馬上跟我開玩笑,但是!!!
    當下我都笑不出來了😂
    當時問醫生說會是癌症嗎?
    醫生說「機率很小,只是為了保險起見」
    但這對我來說喔,醫生這回答就是有可能是了啊
    第一次覺得離死亡那麼近😯
    完成切片後,要先止壓
    護士、醫生一出去
    我居然就害怕的哭了起來😭
    感覺充滿著無助感!

    接著就是等一週後看報告
    回家後馬上查一些相關的文章
    越看越害怕,一整週可以說是魂不守舍、心神不寧的程度
    不管做什麼事,突然想到就害怕緊張
    因此還做了好幾晚惡夢了😨
    加上最近疫情變嚴峻
    想到如果不幸得到,小孩該怎麼辦
    反正就心中小劇場一大堆就是

    今天是回診的日子
    我一大早送小孩上課就睡不著了
    忐忑不安的等待著下午看報告
    一到診間,叫我名字時
    我真的心臟跳到要從嘴巴跑出來了
    一進去馬上跟醫生說我好緊張
    然後醫生很慢很慢的找我的報告
    我都緊張死了,差點想搶走他滑鼠來按了
    他第一次還開成我婦產科的報告
    找到後,默默小聲的說「是良性」
    當下我聽成陽性,我馬上說「陽性不就是癌症」
    他才說「是良性、良性、不用擔心」
    我這才真的體會到,什麼是喜極而泣啊
    當下居然哭了出來,總算安心了!
    有問醫生要不乾脆把他拿出來保險
    但醫生說目前沒必要,要我固定檢查就可以了!
    今天很快就看完了!
    帶著很愉快的心情回家~~
    可以好好規劃接下來的計畫💪🏻
    上一週整個可以說是魂不守舍啊!
    什麼事都不想做

    我常說「#媽媽健康也是對孩子負責任的一種方式」
    我覺得也是 #孝順父母的一種表現
    這一次我去檢查,我都不敢告訴我家人,也是怕他們擔心

    雖然說健檢常常會因為我們的無知
    變成自己嚇自己
    但是我還是希望大家
    #真的要對自己身體負責、#定期健檢
    祝福我們大家都要一直健康、平安
    也希望疫情趕快過去,還我們一個安心的環境啊!

  • 魂不守舍怎麼辦 在 傅家慶個人網頁:每天來點 FU 能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06 01:06:57
    有 63 人按讚

    【創傷壓力,親身走過】

    (文長四千,歡迎轉載)

    關於「創傷壓力症候群」,我來分享一下自己走過的經驗。這篇特別想給倖存者、家屬、救難警消醫護、新聞同業等人。這篇不多談理論,談深深刻刻的內心世界。因為當時對我來說最難的就是找得到理論,找不到真切有人味的經驗談,可以連結到我當時被掏空的內心,跟我對上話。

    首先,這不是只是倖存者、家屬、救難人員才會發生的狀況。我們任何人,對這事件都承襲了一部分的能量,成為自己的了,只是或多或少。當你看到太魯閣號的意外,哭了,這「事件」勢必觸動了你什麼!就跟看電影,看劇會哭的點一樣,你擷取了某部分在你的內心世界發酵了。

    有時候創傷,是集體的,有時候,創傷更會遺留成為文化的。例如為何我們的父母、祖父母會有囤物的習慣?跟一些無用的物品難分難捨呢?後來我感受到他們經歷時代動亂,物資缺乏的「不安全感」,我甚至認為那是那個時代的人「集體的創傷壓力症候群」。

    創傷壓力三大來源:身體受侵害、交通事故、戰爭災難。任何一個,其實都會遞延很多的蝴蝶效應,只是我們不太談它,慣性忽略,壓抑,所以最後表徵在一種文化,或是生活習慣上,像是「囤物」,已經是最「保守」的表現手法了。

    我自己是在2017年經歷一場車禍,到院前死亡,竟能奇蹟重生。之後除了身體上的復健,最難的就是心理上的。這件事情外人看來是個奇蹟,是大難不死,是三生有幸,但對我來說先體會到的會是大難的「難」字,我看到自己曾經躺在一灘血中,那些衝擊是很震撼的,喚醒當時三十五歲的我,很多以為不記得的「記憶」。

    注意:被喚醒的就是你最害怕的,也是最需要被療癒的部分,這是壓力的「核心」,也是日後心理諮商時最需要被「工作」的區塊。

    首先要注意的是一個時間點,第三個月。

    前面三個月,包含手術住院的那二十天,你根本無力顧及心理健康,每天被身體的疼痛給折騰,身體的痛蓋過了心裡的痛。這時我也會哭,也魂不守舍,但因為身體有痛,第一要務是止痛,醫院也會提供你一些復健方法,所以我基本上還維持在一個「行屍走到醫院」去復健的節奏上。

    注意:只要有規律的事情做,心就不會那麼空!

    三個月後,理論上也是該發酵的時候,我的內心也真的就發酵了。當時復健科說其實這些復健都是輔助性,幫助不大,建議我在家附近找復健診所做即可。這是很實際的建議,可是我當時天天失眠,惡夢連連,然後拖到早上五點勉強睡下,天卻亮了,更睡不好,惡性循環,然後到了中午得趕緊出門,花一小時去醫院,再花一小時復健。這看來是折騰,其實後來發現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只要有規律的事情做,心就不會那麼空!」

    當我不用再去醫院,我反而覺得「落空」了。把我救回來的雙和醫院,對我有很大的情感連結,每天去那裡,我好像靠近了事件的核心,我反而有一點「歸屬感」。記得三個月後的回診,主治柯玉誠醫師說可以不用再來時,我竟有種「畢業的不捨」。

    三個月後也是面臨調解的時期,當時我得開始去翻找相關文件資料,準備「出庭」。原本那疊完全不願意去碰觸的診斷證明、收據、病歷等資料,這時候被迫得翻閱。才剛開始翻,立刻雙耳後漲紅,看到那些照片,診斷書上「到院前死亡」五個字,都會立刻崩潰大哭,真是覺得黑白無常一定到家門口了,怎麼辦?怎麼辦?來抓我了!

    注意:新的事件刺激,會加速壓力的爆發!

    三個月是很多關鍵時候,很多法律程序差不多得遞出,不能逃避,但當面對了,就等於直接迎戰壓力本身。這是助力,因為不要逃避了,開始把這些一點一點梳理清楚。這時候如果能有旁人幫忙釐清,會減少很多無力感,減低壓力感,所以專業的法律協助很重要,政府或台鐵若真有心,這塊莫讓家屬操心,因為每經歷一次「儀式」都是重新打開傷口。

    而身為旁人,我們對經歷重大事件的人可以做什麼呢?我記得在一本書提到如何陪伴失去親人的親友時,說到其實幫他打掃環境,買便當,這些都是最實際的幫助。是的,因為生活會陷入一團亂,而那團亂,會讓心情更亂。如果可以,幫忙這些生活雜事,是很大的幫助。

    我的第一次崩潰大哭,就是某次回家發現廚房水管漏了一地,我邊擦地就邊大哭起來,覺得「這一切都在和我作對」!甚至,地上的一根頭髮,我都恨,恨它不知道我連彎腰吸塵的力氣都沒有嗎?

    如果無法做什麼,身為旁人,盡量不要以鼓勵平常挫折的方式安慰人,例如說「快樂是一天,難過是一天,何必選擇難過」,又如「你可以的」!

    回想起來那段時間,每當我看到外人給我的這句鼓勵,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我不可以」。我就是要「停在我不可以的狀態」裡,我要憐憫自己的不可以,我就是要哭,就是要哭出來,才能慢慢釐清為什麼「不可以」。我不要再慣性地被社會的包袱限制,先用「我可以」來壓抑「我不可以」。

    我要給自己秀秀,如果經歷創傷都不能給自己秀秀,我的身體還有淚腺嗎?

    到此,若情緒能得以紓解,或許可以告一段落,但我非常建議,即使不再哭了,仍可以找專業心理諮商協助,徹底挖一挖自己。

    先說諮商,它看起來像在聊天,實際上是在一個脈絡下,被專業人士工具性地分析自己。很多人會擔心諮商浪費時間,這就像要找病因一樣,需要幾次的懇談,才能把你的心打開,找到核心。創傷事件只是一個觸媒,要挖的是觸動了你的什麼?

    我認為很有用,因為我我從第一次進去時大哭,到現在被諮商師譽為「博士級」的諮商者,因為我很有感觸,給我一個點,我自己就能畫出一張心裡脈絡圖,對諮商效益幫助很大。而我在挖什麼呢?以下說的是我對創傷壓力症候群最深刻的體認。

    觸動的,未必是創傷事件本身。比方,我對於車禍撞擊瞬間沒有什麼記憶了,也一直沒有來到我惡夢裡,而來到我惡夢裡的,都是小時候的記憶,更專業地說是「童年負面經歷」,這是一個專有名詞,已經被廣為研究對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影像甚鉅。原來成長中父母師長有意或無意的「情感忽略」,也就是對你冷淡的態度,也是種負面經歷,當時我們都以為沒事,實際上烙印在你心裡。

    問題是為何創傷事件(車禍)喚醒的是童年?為何作祟的竟然是所謂的「內在小孩」?我目前是這樣解讀:核心問題是你到底「怕」什麼?

    讀文至此,大家不妨停下來思考一下,今生,你怕什麼?

    我怕死!

    我的車禍本身經歷的就是生死議題,這夠我怕的了!所以我剛剛說了,看到那些「到院前死亡」的字眼,我感覺自己要被「抓回去了」。我一直怕這奇蹟是有時間性的,好像電影裡那些還魂的人,只是借我一點時間,終究要還回去。我怕再次死去,所以我一直不敢閉上眼睛,所以我一直失眠。

    問題來了,我怕死,可是我活了,那我怕什麼?

    在更多諮商抽絲剝繭後,我發現我怕「孤獨」。今生各種挫折感裡,連結到的核心情緒往往是這個。

    再次注意:被喚醒的就是你最害怕的,也是最需要被療癒的部分,這是壓力的「核心」,也是日後心理諮商時最需要被「工作」的區塊。

    每個人的核心都不同,我只能藉由自己的讓大家當做參考,你的核心議題跟我的未必相同,但都是我們今生最需要被挖掘的部分。

    你怕什麼呢?為何怕自己來不及說再見?為何看到別人的遭遇跟著哭?連結到的那個核心情感是什麼?如果能釐清,今生會豁然開朗。

    那找朋友聊天可以嗎?當然可以,只是效果完全不同,比方朋友會說「你可以的」,但你知道的,其實我不行!

    我知道諮商需要花很多錢,另外比較少錢的方法是,當時我去上了各種社區大學,宗教機構等等的課程,用數千元可以連續每週一天去上某種跟心靈有關的課程,不管名稱是什麼,去聽人說,去說給人聽。我曾經在某堂課的第一堂,就突然很釋懷,因為同學們真的男女老幼都有,我就發現「原來大家都有病」。

    這樣去上課的好處在於「只要有規律的事情做,心就不會那麼空」,維持一個恆定倒垃圾的頻率很重要。把自己放去一個你哭了,沒人會訝異;你不語,也會有人問你怎麼了的環境,讓你今生正面的造化帶你去正面的地方,把心打開。

    回想起來,那段時間我的心,第一次被打開是什麼幫助我的呢?

    第一,社會的集體關心。就是我車禍後發現自己大難不死,有這麼多人幫忙救治,我展開感恩之旅後,得到更多正面回應,尤其是救過我的人,這股力量,成為我很大的動力,為了道謝,我竟有勇氣走回急診室,手術房,每當我道一次謝,一定也釋放一些壓力。所以我們持續對這些參與過的人的關心,告訴他們,謝謝你們,是有幫助的,那是「第一道光」。

    第二,自己的覺察。我從一開始就告訴自己,我過去所有的情緒和挫折都都跟這一切有關,所以我不要逃避,這次我要徹徹底底「挖乾淨」。後來我也在這些學習中得到證實,就是童年經歷絕對不是「長大就好了」,小時候沒哭過的淚,你還是得把它哭出來,你才會重新長大;你曾委過的屈,都會在夜裡變成逆流的胃液,燒你的心。

    第三,專業的諮商,以及後續一切連結本心的課程。既然心亂了,請讓專業的來。

    第四,謝謝家人和朋友的陪伴。

    至於創傷壓力症候群何時能治好?沒有這一天!我常說,這條路只有零和一的區別,最難就是從零跨越到一,很多人認為自己沒問題,連這「一」步都不願跨出去。而跨出去之後,其實沒有終點,要把自己釐清到什麼程度?是自己的決定。

    嚴格來說,我是誰?我在哪?這問題的探索沒有終點,只有出發。

    讓自己的正面造化,帶自己去一個方向,用專業方法,把自己像曬書一樣,一頁一頁,攤開來,重讀一遍。

    所以消防人員號召,把捐款用作提供救難人員的心理輔導,我認為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消防人員是英勇的,他們很可能說「不需要」,但那都是文化包袱,是怕示弱!但我們絕對要讓打了一場仗後的英雄,落淚,我們要主動提供,英雄們才會願意使用。

    如果我們對那些慘不忍睹的第一現場必須馬賽克處理,不敢看那些屍首分離,我們就更知道救難人員內心多煎熬,而清空多重要!

    整體來說,台灣對心理衛生還非常的缺乏,對於心理諮商還是有很多負面標籤,認為那是弱者的表現,就像我車禍後第一次掛精神科,臉書來寫了「應該不算魯蛇吧」。

    我永遠記得諮商師跟我說過的一句話「不管任何原因來諮商,都是為了尋求自己跟自己的平衡」。

    是的,你會發現自己平衡了,世界就不銳利了。

    你會生氣,都是內在自己跟自己不平衡,所以看誰都不順眼!我們為此發過多少無謂的脾氣?甚至對我們最愛的人。而為何不平衡呢?因為你壓抑了。為何壓抑?因為你以為不能釋放。

    覺得「一切都在跟我作對」是非常可能冒出來的情緒,經歷創傷後,會恨,為何是我?這部分是一個引頭,不要撲滅它,把恨意抒發出來!是的,為何是你遇到?為何是我的家人遇到?為何是我去救?為何我不能拒絕?為何?

    有一個特徵就是,第一時間我們都會想解釋「這是使命」、「我的工作就是這樣」,就是這句話壓抑了心裡真實的感受!誰不會怕呢?誰想看到血血肉肉?把那些情緒釋放出來吧!

    越說不會的,越會!這道理很簡單,就像一位家長,越說自己不在乎孩子成績,其實抓得越緊。口是心非,是很大的心理特徵,我們要讓自己口是,心是。

    你可以的,謝謝每位參與過的人,每一次,都該釋放,正是因為這份工作的使命,釋放才能走得長久。謝謝2017曾經救過我的人,2021年曾經救過太魯閣意外的人。祝福能有股力量幫助您大哭一場,把自己交出去給生命,承認你不行的,所以你可以哭的。英雄們,請先哭為「淨」!

  • 魂不守舍怎麼辦 在 海苔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5-24 14:13:09
    有 1,345 人按讚

    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
    1.明明狀況非常糟糕,還不願意求助(可能是情緒、精神狀態不佳,或者是整個人魂不守舍)
    2.你幾次說要陪他去看診、諮商,治療,他都(見笑轉)生氣,還大聲斥責你
    3.你很無奈,你只是希望他能夠過得好,你也很無助,因為你不知道該做什麼好
    4.有時候真的很想要把他放著就不管了,但是你又放不下⋯⋯
    5.然後他時不時還會來抱怨說他有多苦,你覺得很煩,但又覺得「自己的身分不應該覺得很煩」(這一句有點難,聽得懂舉手🙋)
    .
    如果你遇過這樣的人,或者你自己曾經就是這樣的人,那麼這一集節目並不是要跟你說「有病就要吃藥」,而是要跟你分享我自己的心情,還有一路以來生病到現在的感覺。說穿了我的耳鳴就是源自於焦慮,可是焦慮要如何和它共處,我也還在摸索和學習當中⋯⋯。
    .
    對於疾病和看診的恐懼,某一種程度上也是對於「被污名」的恐懼,相較於其他的身體疾病,心理或精神相關的疾病更是如此,好像走進診所、走進諮商所,就代表自己「有病」一樣。
    .
    我一直覺得,不管你是不是生病的人,背後真正的意義都是需要被協助的人。不應該讓生病與否,這個標籤是否牢靠,而影響了你被協助的能;但我同時也相信,每一個人都有決定自己是否有被幫助的權利,所以如果你身邊有上述類型的家人,或許你可以思考幾個問題——
    .
    1.是他比較痛苦,還是你比較痛苦?
    2.是他需要協助,還是你需要協助?
    3.如果他不願意尋求協助,那麼「你可以」尋求什麼協助,讓自己好過一點?
    .
    雞湯文常常說,我們無法改變別人,只能改變自己。但真正情況是,當你改變了自己,別人也有可能會被影響而有所改變,因為我們是活在一個系統當中的。換句話說,如果你真的很想幫助他,但是又覺得沒有地方施力,就先從幫助自己開始吧!
    .
    讓自己覺得開心一點、讓自己覺得自在一點、讓自己的委屈少一點、減少關係中的衝突,減少他對你的傷害,或許,那些一直以來倚靠你才能獲得什麼一些安慰,讓你壓力很大的他,會因為你的「不再可以提供安慰」,而終於走出病人的角色,開始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
    你的生命是你的,他的生命是他的。
    他的情緒不是你的責任,同樣的,他的疾病也不是你的責任。人生最苦的,就是被自己的罪惡感給綁架,當你把他的空間還給他,你也同時把你的房間還給你自己。
    ——
    #這裡聽節目
    為什麼「有病」的人卻不看醫生?
    這裡的「病」,指的並不是一種標籤化,而是當一個人身心狀況都異於往常,他為何不去尋求專業的幫忙?會不會有些時候,真正需要看診、被幫忙的並不是他?
    .
    這一集的故事裡,我們來一起探索
    1.逃避看診的原因
    2.自身經驗分享:形成病識感
    3.解決方法:如果自己或是身邊的人就是這樣的人,該怎麼辦
    ——
    海苔熊之森-- 為什麼「有病」的人,不願意去看醫生?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akg5onhmerb0873e7r08fed?ref=ios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